李子柒怎么了?这两天中央媒体频繁报道,给我们什么启示?

中国的网红,基本就在几大国内流量平台出道,通过各自的表演抓取眼球,比较容易的渠道是当颜值游戏主播,比如冯提莫们。还有就是有才华的文案团队,和演员一起打造成吐槽狂魔,比如papi酱。还有就是靠买丑和负面营销走红,从幕后走到台前割韭菜,比如乔碧萝殿下。

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起步于国内互联网平台,随着自己影响力的扩大,或者因为国内网友的抵制,再去国外网站发展,乔碧萝跟罗玉凤都是这种路子。只不过凤姐在美国成功落脚,被fs后也不用回国求饶,而乔碧萝团队一开始就盯着国内市场,所以去YouTube混迹一圈之后没人搭理,又用抑郁症做新人设包装一下重新出道。

这些都是老式网红的案例,但李子柒是比较颠覆的一个存在,她是先在外网走红,然后再返回国内市场的。

截至2019年12月5日,李子柒在Youtube上的粉丝数是735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飞速增长中。

当然作为一个守法公民,我也不知道YouTube是什么网站,因为平时也看不到,希望有了解的在评论区给我解答一下。

说正经的,李子柒成为国外网友追捧的“田园女神”,自然跟团队的包装营销有关系,李子柒的所有田园风光日常,完美契合了老外对中国式田园生活的想象。而且这种想象是有文艺滤镜的,他们会看到一个娟秀的姑娘,在一个色彩对比浓烈的田园农场上 ,“直播”着一些唯美到虚幻的日常生活。

“乡愁四韵”,将“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这些存在于诗集里面的词汇,都能在李子柒的视频里看到。而且通过这个九零后女孩的纯天然演绎,一切都变得那么绿色无污染,好像世界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世外桃源,有一群质朴的人等着远方客人去光临。

李子柒所展示的画面自然有艺术加工,就像《舌尖上的中国》一样,通过各种美化到极致的镜头,以及诗情画意的旁白,构建了一个高于现实的中华大地,把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摆拍当成纪录片传播给全世界。

这样的文化输出自然有人买账,就像那些认为所有华人都会打太极拳,所有人腰上都别着双截棍的老外一样,他们用这种唯美的视频资料,品味他们想象中的中华大地,那个满是田园牧歌和诗情画意的时空。

李子柒满足了他们的想象,这其实是《舌尖上的中国》一样的文化工艺品,用来取悦那些隔着小说跟电影镜头审视中国的老外们。

而国人不那么喜欢李子柒,是因为我们更喜欢土味的华农兄弟,那个吃尽一切的憨厚村霸,跟李子柒的唯美农家菜相比,红烧竹鼠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

所以李子柒系列给老外,华农兄弟给我们自己。

李子柒怎么了?这两天中央媒体频繁报道,给我们什么启示?

李子柒现在是国际网红,招来非议很正常。至于有什么启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毕竟这是团队运作出来的娱乐化产物,看看就好了,最起码养眼,还蕴藏着一部分的中国文化,总比看那些烂片强。

李子柒向世界传输了中国文化

李子柒本身出生于农村,从小在农村生活,家境贫寒,6岁时父亲去世,从此便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跟着他们学会了很多农活。

视频中的大部分生活都是李子柒经历过的,她不是演员,而是亲历者,真实性很高。当然也有部分的包装,但总还是可以展示某些农村的真实生活一面,还有当地的传统习俗。

这一点就是很好的,很多人通过李子柒的视频,了解了那里的文化,以前从来不知道。

李子柒的视频在国外都相当火爆,据说某社交平台上她的粉丝有700多万。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喜欢看这个年轻中国女孩的视频,这是网红经济下的一个奇迹。

首先,李子柒的视频画面拍得很唯美,把中国的田园生活展现的淋漓尽致,如同画卷一样。

人们可以看到蓝天、白云、绿草等等自然界的美好的东西,这些场景有很多外国人之前从来没有了解过,第一次看到很震惊,也喜欢。

外国人通过新闻所了解的中国多半是高楼林立的城市,每个城市都差不多,通过李子柒,他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另一面,同样美好。

中央媒体频繁报道是在宣传正能量

最近几天,中央媒体集中报道李子柒,是为了宣传正能量。

李子柒尽管有一些争议,背后有团队在运作,但她的视频整体呈现出来的美感和中国的文化,是值得传播和欣赏的。

最重要的是,李子柒很好地向外国人宣传了中国的田园文化,虽然是浅显的,片面的,但也是文化输出。

比某些官方专门制作的视频传播效果要好多了,也比电影的宣传效果好太多。

所以,李子柒的视频拍的还是有一定价值的,最起码比那些恶意炒作的网红以及滥竽充数的电影电视剧强太多。

而且,李子柒现在很较低调,没有什么负面新闻,她身上有农村人的质朴,是有正能量的,是网红中一个比较不错的,应该多宣传一下。

而央视媒体如此宣传,正是给了李子柒最大的肯定。这年头网红不全都是负能量,也有一些不错的。

有争议很正常,喜欢的就看,不喜欢的可以绕道而行

人红是非多,李子柒现在人气那么火爆,肯定会招惹是非,一些心理阴暗的人跳出来,故意抹黑。

没有哪个当红明星没被人骂过,越红被骂的越惨。即使视频拍得再好,也总有些人会觉得不满意。但喜欢李子柒的大还是大部分,不喜欢的只是少数。

喜欢的话就继续支持,默默欣赏就行了,不喜欢就绕道而行,没必要恶意抹黑。网友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别人是误导不了的。

李子柒能这么受欢迎,说明大部分的网友审美观是一致的,喜欢她的视频所呈现出来的美感和安静,是人人都向往的世外桃源。

李子柒怎么了?这两天中央媒体频繁报道,给我们什么启示?

李子柒其人

李子柒火了,那个把田园生活、传统文化拍得如诗如画的短视频达人。我去前就曾看过她的几部作品,当时就觉得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我觉得她的视频会火,但是没想到的是会这么火!

李子柒是四川绵阳人,是个地道的90后,6岁时父亲去世,自幼便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她孩提时就和爷爷一起做木工、陪奶奶一起做饭,地里庄稼成熟时,还会下地干活。

长大后跟所有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如果不是她的奶奶病重,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她也许就是千千万万普通打工仔、打工妹的其中一个。回到乡下后,为了挣钱她开了一个小小的网店,为了网店的流量,她就自导自演古风美食视频放上网——没想到的是渐渐火了。

李子柒火了,源于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无限魅力

我觉得李子柒把她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把她对故乡的绵阳的热爱融进了自己的身体里、血液里。她依古法或传统技法来做菜、酿酒、造纸、纳布鞋、做汉妆、编篮子、砌炉灶、盖凉亭并且把它们完整、美好的呈现在镜头里向全世界展示自己对家乡的爱,对传统文化的爱——这样的大爱令人动容!

如果说李子柒的的短视频作品,我们欣赏并理解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文化相通、血脉相连——我们同根同源——那么外国人呢?在海外多个视频网站受到追捧,就仅仅是因为人们的好奇就成就了海外传播奇迹吗?

当然不是,因为他们也看懂了李子柒的热爱,即便没有翻译文字,通过李子柒的视频的画面、色彩、感情、以及细节的处理,深深的触动了他们。虽然她的视频里没有过多的中国“logo”的出现,但是喜爱它们的人还是感受到了李子柒热爱背后的故事——他们看到了她对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无比热爱与尊崇——他们看到并被强大又富有生命力的华夏大地所折服!

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一句话直接说中国好,但是她却细腻委婉的讲好了中国故事。她通过影像的力量,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真正了解“有趣好看”的中国传统文化,让他们彻底爱上中国文化——“小视频,大舞台”——李子柒做到了!

李子柒怎么了?这两天中央媒体频繁报道,给我们什么启示?

李子柒的乡村生活原始化,把乡村生活拍的淋漓尽致。把最朴实的田园生活,展现出最美好的一面。从一日吃喝穿用的,都是自己亲手种植。亲手制做,有种复古的生活。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从她制做的原生态酱油 。原生态口红,吃着自己种植的粮食和蔬菜。自己喂养的鸡,鸭,鹅,羊,猪,鱼。都是纯绿色无污染的食材。喝着纯自然的山泉水,练就了一双无所不能的巧手。编织着属于她自己的梦,过着与事无争的原野生活。这种生活又那么的接近自然,又那么的酷似人间仙境。又如同世外桃园,这不正是国家想要看到的乡村生活吗?。国家的政策不就是,朝着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方向进军吗?,这是多么好的新乡村题材。多么美好的宏伟蓝图。只要有一双勤劳的双手。有理想,有梦想。努力建设美好的家园,让世界属目的乡村生活不在遥远。

李子柒怎么了?这两天中央媒体频繁报道,给我们什么启示?

羡慕不来的就成了嫉妒!仇富!生活的压力给你有多大你对社会的态度就有多仇恨!富裕的人嫉妒人家的顺丰顺水!平穷的人仇恨人家富裕美的恨自己不能比别人差丑的嫉妒人家比自己美!生活总有很多不如意,这些不如意如果自己不能认知就会转嫁出去就会成为嫉妒仇恨,,,

李子柒怎么了?这两天中央媒体频繁报道,给我们什么启示?

李子柒火了,而且还是在世界范围内火了,不经意间成了国际网红。火了之后的李子柒没什么,倒是把一些网友的心给操的稀碎啊,在网上炒的热火朝天,各种吐槽说风凉话的不在少数,有些人说李子柒活的很假等等。

我感觉这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的好,在你印象当中农村生活是脏乱差,难道别人也要和你一样过的那么不堪吗?难道非要穿着土气、鸡粪牛粪满地才是真正的农村生活吗?谁说农村生活不可以清新,农村生活不可以充满诗意和美好。

我倒认为,李子柒的视频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她的视频,让世界上很多人看到了中国美丽的田园生活,见证了那些美好菜肴的做法,领略了中国传统的乡野文化。对于世界而言,这是一种很接地气的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这就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文化输出,让世界看到中国乡野的美好,有什么值得吐槽的呢?

一个小姑娘,自己耕种,自己勤劳的做着各种尝试,把农村田园过成诗一样美好,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生活态度,也正是因为这种对生活的热爱,感染了很多人,喜欢上了这位姑娘的视频,有什么不好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