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国女排》宣传海报上球员的腿部都是血迹斑斑而被质疑过分夸张,你怎么看?
电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是新闻纪实,适当的夸张是必要的,只要符合主题跟艺术内核就可以了。
就像我们看战争片一样,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违背事实的艺术加工,但导演要传递“爱国、奉献、牺牲”等主题,哪怕这些剧情离谱得让人蛋疼,但作为观众也可以接受,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要真的去战场上体验一把。
陈可辛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香港导演,他很擅长拍这种“致敬式”电影,并且对于艺术夸张和现实场景的结合,陈可辛的功力是很强的。就像他的《中国合伙人》,用最文艺的方式传递了“有钱真的好棒棒”这种价值观,虽然这种价值观很廉价而且不应该大肆渲染,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大部分人都是认可和接受,并且坚守着这种低廉的价值观。陈可辛用文艺的手法把它传递出去,并且包装的还有那么一点点高大上的味道,并且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说明他对于中国观众的口味是非常了解的。
而《中国女排》这部电影,核心必然是展示女排的拼搏精神,其中必然少不了对于“伤病”的描述。对于运动员,尤其是大球运动员来说,腿伤是一个躲不开的困境。中国女排运动员里面,不少人都有腿部伤病。丁霞去年韧带拉伤过,魏秋月的膝盖软骨都磨得没有了,其他的姑娘们也时不时受伤,但为了胜利为了荣誉,打一针封闭就上场,这也是常事。
所以《中国女排》电影的这款海报,用伤痕累累的腿,展示女排姑娘的艰辛,给人视觉震撼极大,甚至引来一些不满和质疑,有人觉得这是在卖惨撒狗血。当然艺术作品免不了争议和否定,而这款海报受到的质疑,其实跟女排姑娘们的遭遇一样,赢球之后全国欢呼,各种锦旗和欢呼,把她们当英雄一样对待。而一旦输球,女排姑娘们受到的都是铺天盖地的谩骂和诋毁,甚至还有攻击她们伤病的恶毒言论。
盛名之下充满了心酸和苦楚,光环之下也少不了谩骂和诋毁。女排姑娘们正是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伤痕累累却毫无怨言。个人来说挺喜欢这款海报,因为它很真实,而且并不做作。期待大年初一陈可辛给我们带来的这部大片,希望更多人能通过这部电影,理解女排姑娘们的心酸和付出。
电影《中国女排》宣传海报上球员的腿部都是血迹斑斑而被质疑过分夸张,你怎么看?
近日,中国女排姑娘们参与拍摄的电影《中国女排》放出了预告片,该部电影由陈可辛指导、巩俐饰演郎平。而在预告片放出之前,在电影中国女排的微博中还造势,贴出了一张宣传海报,海报全都是女排姑娘们伤痕累累、沾满血迹的腿,还配文道“千呼万唤,百炼成钢”。一些球迷对电影这样宣传的做法表示不解,认为其过分夸大。
但我认为这一点也不夸张,哪个职业球员没有受过一点儿伤就能取得好成绩的,对于中国女排这样的团队,四十年之内豪取10个世界冠军,几代人的心血,无数运动员和背后工作者为其努力。我们只看到胜利时的光鲜亮丽,但却没想到背后付诸的艰辛,女排球员训练时私底下受伤是经常的事情,这有可能只是还原了一下,然后用电影手法夸张了一下,并不是像题主所言的过分夸张。
电影只是抓住了这一点表现出来,而且电影就是电影,用艺术手段来表现出核心思想就可以了,并不是纪实的纪录片,我们不必鸡蛋里挑骨头,故意从中找茬。中国女排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陆续夺得世界冠军,在80年代那样艰苦的训练条件下,球员受伤是经常的事情,在电影预告片中我们也能看到之前女排训练时的艰苦。
在排球的高压训练下,流血和摔倒是经常的事情,再加上当时中国排球的硬件设施比较差,电影有可能真的是还原了当时的训练场景。因为没有这么高强度的训练,根本换不来优异的成绩。女排精神在历代传承中,肯定不会忘记上一代女排球员是在怎样的艰苦条件下训练的。
如果女排球员不吃一点儿苦,就直接能夺得世界冠军,那排球这项运动就太简单了。当初的训练条件也比不上现在,电影这样用海报宣传,正如那句口号说得那样“千呼万唤,百炼成钢”。女排姑娘们没有刻苦的训练,是不可能拿到世界冠军的。海报并没有刻意夸张,只是一种电影的艺术手法而已。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电影《中国女排》宣传海报上球员的腿部都是血迹斑斑而被质疑过分夸张,你怎么看?
倍受关注的电影《中国女排》将于2020年大年初一正式上映,而电影制作方也是频频在社交媒体上更新一些电影进展的动态,其中,有一个宣传海报因为球员的腿部都是血迹斑斑而被质疑过分夸张......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如何看待此类观点呢?从宣传海报的具体内容来看,确实是女排球员的腿部特写,只见每个球员的腿部不仅缠着又脏又破的袜子和护膝,还布满了一道道血迹,和现实中的女排球员状况有着较大的视觉差异(下图)当然,导演对于女排球员的角色塑造还是拿捏得非常到位,也选择了口碑极佳的实力派吴刚饰演袁为民(下图):巩俐饰演的郎平也是出神入化,甚至能够让朱婷等女排球员忍不住看了又看,毕竟从神态表情和举着细节来看,几乎可以说是郎平的复制粘贴(下图):所以,能够做到如此完美的电影制作方肯定不是随随便便用满是血迹斑斑的球员腿部图片作为宣传海报,自然有其中的道理存在:一是用艺术的表现手法来提升电影的视觉震撼力,二是更加凸显女排训练和比赛的用心刻苦程度,三是以画面略显夸张的方式去宣传电影,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不过,据悉在1979年的时候,中国女排进入湖南郴州训练基地开始艰苦训练,在练习滚翻起球技术的过程中,球员们不断发出“哎哟”的声音,原因就是新加工的木地板有没完全刨平,张蓉芳、陈亚琼等人的大腿擦出了不少的血痕,孙晋芳和梁艳甚至手心都有木刺扎入......由此可见,上世纪女排刚刚起步的时候,确实也可能存在腿部血迹斑斑的情况!总的来看,电影终归需要加入“艺术成分”,不能单单以纪录片的角度去评估电影是否过分夸张!电影《中国女排》宣传海报上球员腿部血迹斑斑的画面无需被频频质疑,否则就有点吹毛求疵的感觉了!
电影《中国女排》宣传海报上球员的腿部都是血迹斑斑而被质疑过分夸张,你怎么看?
《中国女排》宣传海报太过血腥,剧情太过夸大其词,有点让人望而却步,对于弘扬女排精神没有好处。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想一下,一排大长腿血迹斑斑,让我们如何体会快乐排球带来的快乐,如何体会赏心悦目排球运动?值得深思。
女排精神是敢打敢拼,不畏强敌,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不是血迹斑斑的大长腿能够提现出来的,剧情太过分,太夸张有点矫情,有点难以接受的怪怪的感觉。
电影《中国女排》宣传海报上球员的腿部都是血迹斑斑而被质疑过分夸张,你怎么看?
年轻人不知道从前生活的艰辛,没打过排球,但踢过足球,那时的孩子踢球,腿和脚都没有好地方,最疼的是以前刚刚结痂的伤处还没好,就又弄破了,全身没好地方。淤青的地方布满全身,那都不算伤。这个片子的伤痕弄的不像。
电影《中国女排》宣传海报上球员的腿部都是血迹斑斑而被质疑过分夸张,你怎么看?
确实有些用力过度,不过也情有可原,导演陈可辛主要是为了突出女排姑娘在训练和比赛的艰辛。如果是笔者来制作这张海报的话,那我不会选择太多花哨的东西,一些瘀伤可以有,但是不要太多,这样会显得很夸张,还有,我也不会在每位姑娘的腿部上P上太多瘀伤,稍微点缀一下就可以了。
另外,女排姑娘们的袜子也被P得脏兮兮的,这也是球迷吐槽的点,球迷觉得脱离了现实,笔者认为脏可以有,毕竟那时候的大环境都是比较艰苦的,袜子脏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再加上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夸大的艺术,如果完全真实,那就成为了一部纯粹的纪录片,那还拍什么电影,直接拿以前的素材剪成一部纪录片给你们看就行了。
反正,笔者不会去质疑或者是批评这张宣传海报,毕竟海报上的人物是静态的,如果想要突出女排的艰辛,那必须要在她们的腿部留下些什么。如果是动态的,那就简单多了,比如让她们做一些崴脚的动作什么的,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其实导演陈可辛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你们在还没有看电影的情况下,单从这张宣传海报就能让你感受得到女排姑娘在当时的艰辛,以及顽强的拼搏精神。也让我们体会到中国女排今时今日的荣誉是用她们的鲜血和泪水以及汗水换来的。没有高于常人的坚韧和毅力,根本就坚持不下来,更换不来如此骄傲的成绩。
近日,《中国女排》电影预告片出炉,各大明星、球星等都去点赞评论支持,其中也包括张常宁、丁霞、郎平等,郎平在下方评论道:这个背影好熟悉,看得我都有点恍惚了。真像!巩俐。后面还配了个点赞的表情,郎平本尊都说傻傻分不清了,再加上巩俐的演技,这部电影肯定很精彩!
在这个和平年代里,我们更需要中国女排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行,使我们在各行各业中干出一番傲人成绩,这就是陈可辛拍摄这部电影的价值所在。期待大家在看完这场电影之后,发表观后感,也希望大家多些正能量,少些灰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