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找了个对象,双方父母见面怎么称呼对方比较合适?

儿子找对象和女朋友相爱,差不多到了结婚论嫁的程度,双方父母也要见面了,正式把这个事情定下来,是一件好事。

这是一件大事,一般上门提亲,都是去女方家里,事先要了解女方父母的爱好,买合适的礼物,不能贵重,也不能太便宜的,适合就好。

双方见面时称呼是个大问题,因为是正式谈亲事,父母的态度很重要,如果双方父母也愿意也同意,这亲事就很顺利,否则就比较难。

一般如果事先见过面,也比较熟悉,称老张、老李、或者李哥、李姐都是可以的,如果双方父母对这件事早就心中有数,也是很赞成的,只不过商议怎么办这件事,称亲家也是完全可以的,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但是,如果对方父母意见很不明朗,还不知道对方的意思,那就不能称亲家,称“您”年或者称呼姓都是可以的,称亲家有时合弄巧成拙。

我们这里有一对青年,因为双方父母谈不拢谈崩了,两人相爱最希望得到双方父母的祝福。

如果父母反对那就麻烦了,小A和小B恋爱,双方父母见面,小A父母一看到小B的父母,坚决反对。

因为小B的母亲,曾经是小A的父亲恋人,她移情别恋,他们分手了,看到自己的儿子竟然和背叛自己的女人生下的女孩谈恋爱,不淡定了,坚决反对儿子和小B来往,并直呼小B母亲的名字,骂她是心机女、破鞋,说有其母必有其女。

小A和小B因父母的恩怨也不得不分手,其实和他们父母没半毛钱的关系,主要是他们自己相爱就行了,但是父母反对,拼命阻止,相爱的两人分手了。

@蓝色的忧伤后来,各自找人结婚成家,但是心里都很后悔,而他们婚后并不幸福,后来又离婚了,回到原点,父母满意的婚姻,自己不满意又有什么用呢?两人相爱父母见面,相互称呼,只是个小节问题,关键是两个人有没有感情,有没有相爱,如果有感情,父母反对也是没有用的,如果没感情称呼再合适,父母再赞成,也还是会分手,你说是吗?如今,都是自主婚姻,自由恋爱,没有得到父母祝福的婚姻,虽然有遗憾,但是仍然能幸福。称呼问题不是主要的,虽然很重要,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两个人,相互有没有爱情,有没有感情,如果有那就好办了。

@蓝色的忧伤感谢您阅读评论,点赞,转发关注

儿子找了个对象,双方父母见面怎么称呼对方比较合适?

谢谢邀请;看了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眼前一亮,首先得恭喜你了,可以说儿子的终身大事,就靠你们双方父母拍板定钉了!你也即将了却作为父母最关心儿子终身大事的一块心病了。

儿子和女朋友能做出让双方父母见面的决定,标志着他们即将结束恋爱期,双方能够志同道合的融合在一起,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准备步入婚姻的殿堂。否则,他们是不会轻易的作出这种决定让双方父母见面的。

第一次和准亲家见面,一般都是在女方家里,这叫上门求亲。因为是他们的女儿要嫁给你的儿子,作为男方的父母一定要带上像样的礼品,在选择礼品上最好是先向准儿媳了解一下她父母的嗜好,这很重要。

如果他们选择的是在宾馆饭店碰头,说明他们是见过大世面,喜欢热闹,不拘小节,心胸开阔的人。这种人善于调谈条件,作为男方的父母,只要能做到沉着应对,落落大方,能答应的条件就答应,不能答应你的条件不失礼貌,只要含蓄的不予应承就够了,其目的就是让对方知难而退,临走时自己别忘了买单就行。

双方见面,在称呼上老王老李都行,怎么随和亲切就怎么称呼。在谈话进入到双方都很投入,有认可的迹象时,又可以把称呼再拉近一点距离,改成老哥老弟或者是老姐老妹,当完全认可了对方,在称呼上可以零距离,直接称呼亲家。这叫步步蚕食,步步亲近,只要能把准时间的结点更改称呼,这就是成功的第一次见面。

儿子找了个对象,双方父母见面怎么称呼对方比较合适?

记得我和妻子第一次和女方家长见面,是去的女方家里。

因为知道了儿子和她女友已经谈了近两年,而且去女方家里,也是她俩商量好了,也知道她俩已经“走的很近”,叫我们去,也就是走个过场,走个形式。

所以,到了她家,我就腆着老脸直呼媳妇她爸妈为:“亲家”和“亲家母”。虽然那时候媳妇还没嫁到我家。

其实,去之前我就已经了解到,媳妇她爸妈都比我大两岁,考虑到底是称呼“老哥”“老姐”好?还是干脆只点头哈腰装傻不称呼?

大家都知道,人人都喜欢被别人越叫越年轻。比方说,明明是个大妈,你若是叫她一声大姐,或者明明是个大姐,你称呼她为小姐姐,她首先就在内心会对你有个好印象。

感觉称呼她们为“老哥”“老姐”,担心将她们叫“大”了,有点不妥当。叫“老张”“老王”,又显得生疏了。最后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亲家”“亲家母”显得亲热些,也像一家人。

“结亲如结义”。说句你们有点不大相信的话,其实,我和妻子总共就去了儿媳妇她们家一次,也就是认亲那一次。

然后就将儿媳她俩的婚事给订下来了。在举行婚礼之前,又请了两个媒人和一个证婚人。

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是自谈的多,一般都是等她们谈好了,再通知双方的父母,见面也就是走个过场。

感觉还是称呼为“亲家”“亲家母”显得像一家人,也表示了男方对媳妇和女方家庭的认可。

儿子找了个对象,双方父母见面怎么称呼对方比较合适?

不管远近,有平辈亲戚关系先按亲戚称呼;扯不上亲戚关系或亲戚不同辈的改按年龄称大哥嫂子(姐)兄弟弟媳(妹);不算陌生的街坊、同事、同学的,也可称不带姓的名字显得亲近自然。假若一方有职务的,别忘了加上个职务,对方要是让纠正,随即再把职务省略。第一次见面用亲家这个称呼略有冒失,最快也要在订婚以后。除非原来很熟悉。称呼上也就是这些。我感觉还有四个方面要注意。

一、第一次会面前仅管有孩子通气,结合见面的当场介绍很有必要,因为双方如果有其他年龄相近的人员参加,别把人员的角色和关系搞错了。

二、见面以后的话题,是整个会面过程的重头戏,自己想说什么,估计(或孩子递过话)对方想说什么,心中要有个提纲和答复方案。

三、只要不冷场,由谁先提话头并不重要,一般是男方父先做征求意见性发言;女方然后答复表示认可。也有女方先提出意见男方然后答复的。

四、如果没有其他原因,第一次见面主要是个过程,有些有些争论性的事或现时难以确定的事不要急于求成,当然并不是说可以一事无成。

儿子找了个对象,双方父母见面怎么称呼对方比较合适?

儿子找了个对象,父母双方见面怎么称呼对方比较合适呢?做为过来人,我来说说吧。

我儿子一一年经人介绍,与下县一个姑娘处起了对象。经过接触,交往,便进入下一个程序――相女婿和相家。双方父母都没有意见后,便进入双方父母见面的议题。

那天,我们和媒人,五弟和五弟妹等驱车到了女方家。他们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

因为他们的岁数小就直接喊我们哥哥和嫂子。我们呢,就称呼他们为兄弟和弟妹。

这样称呼,亲近、自然,没有生疏感。非常适合即将成为亲家的人群的气氛。这时候如果直呼其名或老张老王什么的,就会显得生疏,产生距离感。如果喊亲家,是不是也会有些唐突呢!

儿子找了个对象,双方父母见面怎么称呼对方比较合适?

恭喜恭喜啊!亲家见面,好事将至啊!

我儿子也二十多岁了,虽然还没有女朋友,但这个亲家见面怎么称呼我还真考虑过,包括婚礼上我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发型都在脑中思量过。哈哈!用赵本山话说,我是属于没事闲的型。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身边恰巧有位儿女才见过面的同事,具他经验:亲家见面,两位父亲称呼老王、老李、老赵的姓氏,也可以按照年龄称呼大哥、老弟。两位母亲可以互相称呼大姐、妹妹。

我记得我父母也是这样称呼的,母亲称呼婆婆为大姐。父亲称呼公公就是姓氏前面带个老字。感觉也挺亲切、和谐。

等我儿子有了女朋友,若双方家长见面,我一定拿出我的诚意与对方相处,俗话说欢喜化障碍,任何事情在气氛好的情况下都是好商量、好解决的。好的开头是任何事情圆满的基础,以诚待诚,也会获得对方家长的好感,良性循环下,以后二家的关系也会更融洽,孩子们也不会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对那些挑唆自己孩子在生活中占上风的父母真的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家和万事兴!生活其乐融融不好吗?如果都是独生子女,逢年过节都在一起过节不好吗?两家父母与孩子一起旅游不好吗?老了在一起养老不好吗?等等好多两家人不可避免的交集需要面对。所以说见面、相处都是很重要的。

最后,祝你们见面开心、圆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