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老人似乎都特别能讲鬼故事?
在佛儒道三家的思想里面,对鬼神之说的定义都是相当的模糊的,受限于当时人们对未知神秘事物的认知水平,这种“封建迷信”慢慢的形成了一种信仰文化延续至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者,广大农村地区的老人们大多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所以他(她)们特别能讲鬼故事并不奇怪。
爷爷奶奶辈们成长的那个年代,科学并没有发展成为主流的认知体系,人们对于事物的判断更多的依赖于“传统文化”,如果你有仔细留意,就会发现其实那些表面看似恐怖的鬼故事大多都是在弘扬“真善美”的主旋律,因为笃信“因果报应”之说,人们在“做恶”时候会有所顾忌,这客观上为鬼故事的广泛流传提供了信仰的土壤。
虽然绝大多数的鬼故事都是经过人为加工后夸大化的产物,但确有一部分就算运用现代科学知识,也没有办法很好的解释,我们通常将其称为超自然现象,比如“巫术”和“蛊术”,甚至在以前的一些医院里,还设有专门的“祝由科”,通过一些特殊的仪式为人们消灾治病。
随着科学文化的普及,很多神秘事件都能够通过相应的理论体系来解释并获得令人信服的验证,人们逐渐变得越来越理性,加之老人们的陆续离世,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们听到的鬼故事将会越来越少,因为这种“信仰”在科学理论的不断冲刷之下将会变得越来越脆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多少会有些遗憾吧!
为什么农村老人似乎都特别能讲鬼故事?
看了这个问题,马上想到了小时候奶奶的故事。
我们那里老人说故事叫“拉话儿”。小时候,我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晚上睡觉前,缠着买买“拉话儿”。
从奶奶的故事里,我们知道了,汉朝,唐朝,明朝,朝代更替,社会进步,新旧不同。从奶奶的故事里,知道了秦琼买马,程咬金三板斧,王莽追刘秀,蝲蝲蛄为什么中间腰很细,孙悟空大闹天空,猪八戒背媳妇等耳熟能详的故事。从奶奶的故事里,我们知道了读书人能做秀才,能考进士,读书破万卷,才能光宗耀祖,衣锦还乡。
当然了拉话儿的最多的故事就是鬼神故事和神话传说。阎王,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往往都是故事里的主角。
那个时候,从奶奶的故事里,我们知道的阎王爷,都是扬善惩恶的法官,他处理和用刑的人都是一些做尽了坏事,或者不知道孝顺父母,不尊重老人,或者好吃懒做,偷摸成性的人。
玉皇大帝呢,他个王母娘娘一样,则是一个不让七仙女下凡,不让七仙女和董永幸福生活在一起,让这对有情人天地两分,只能每一年一度农历七月初七才能“鹊桥相会”,匆匆一面的神。
还有太上老君,黑白无常,水漫金山的老法海,美丽的白蛇,仗义的青蛇,还有专门捉鬼擒妖的道士等等。
这些“拉话儿”实际上就是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化,也是民间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从本质说,也是不是一种自媒体呢?)。
在过去,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农村妇女一般没有文化,识字不多。这种“拉话儿”口口相传方式,就是最普遍的文化传承渠道之一。
在这些故事里,惩恶扬善启蒙教育,朴实义气的做人道理,劳动致富的简单道理,往往都是故事的深刻主题。而鬼故事呢,一般都是社会真实生活的反映,跟《聊斋志异》一样,虽然说的是鬼神,反映的却是人间善恶,也是对封建社会鞭挞和批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这些故事里,我们潜移默化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知道了孝顺父母,勤劳本分,长幼有序,读书才能鱼跃龙门,邻里和睦好,家和万事兴,劳动最光荣,耕读传世家。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奶奶早已离开我们了。但是这些民间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却令我们终生受益,终生难忘,从来都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我们很怀念这些奶奶曾娓娓道来的故事。
为什么农村老人似乎都特别能讲鬼故事?
过去农村老人非常迷信,家家都敬很多神位,像泰山奶奶、观音菩萨、老天爷、财神爷、土地爷、老灶爷等等。人们平常遇事只会烧香拜佛,祈求平安。
我自幼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小时候感冒时,经常见她祈祷,从小到大,不知道听她讲过多少“鬼”故事,有过去的、现在的,有村里的、村外的,有荒诞的、离奇的,还有发生在身边的。
其实这些事,有的来自民间传说,有的来自谣传。比如七月七这天下雨,说是牛郎织女的眼泪,日月食的发生,是天上的神狗在吃,夜晚迷路了,是鬼捂眼睛,做个离奇的梦,说是自己魂走了等等。
在他们那个年代,农村人大多都没文化,他们把平时难以解释的现象(比如磷火),得不到正确的认识,自然就会往鬼神上面联想,然后一传十,十传百,经过几次流传和放大,故事就会越传越离奇。
加上过去农村落后,也没有现在生活丰富,大家在一起时,就会拿听说的故事来消遣,原本一个正常的人和事,讲的时候不免会添油加醋,经过多次演变,就成了一个丰富的鬼故事。
《图文无关,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为什么农村老人似乎都特别能讲鬼故事?
上至天文下地理,每天说点有用的,大家好,我是湘西自媒体人“九曲黄河万里沙”,江湖人称“九哥”,愿同九州朋友作哥们。
感谢邀请,题主的问题是:为什么农村老人似乎都特别能讲鬼故事?作为在农村出生,在农村长大的人,我来说说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一、认知的局限
特别能讲鬼故事的,为什么以农村老人居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信息闭塞,读书很少,没有文化,见的世面也很窄,缺乏自已的主观判断力,容易将一些道听途说、添盐加醋、甚至凭空捏造的事,当成事实来牢记和传播。还有就是,喜欢将一些自已和周围人看不明白或暂时解释不了现象,都习惯性用鬼神的力量来释疑。
二、闲扯的谈资
不少的农村老人,一辈子都守在穷山沟沟里,由于没有其它的娱乐项目,跟人交流时,除了大家都熟知的农村劳作常识,和张家长李家短的是非小话外,再也难有其他的话题,这种情况下,鬼神话题,便大行其道,说者,唾沫四溅;听者,聚精会神。
三、善良的体现
特别能讲鬼故事的农村老人,他们大都相信因果报应,相信前世今生,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警言,只要你好好品味,他们所口口相传的鬼故事里,大多暗含了劝人向善的为人处事哲学原理,在不断的鬼故事传播中,既提醒了自已,也教化了别人。
为什么农村老人似乎都特别能讲鬼故事?
过去农村的老人,一般都喜欢讲什么神啊、仙啊、鬼啊,这样的故事。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受教育差,文化低,科学知识贫乏,接受的新鲜事物又少造成的。他们把自己的信仰、喜好,建立在所谓的神、鬼的身上,借他们以抒自己的情怀。再者说这些东西一般都是一辈传一辈,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代代传播,又代代加工,就出现了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故事。由于局限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他们的辩别能力较差,所以就出现了他们代代相传、代代当真的现象。在现代城市中,由于人们文化知识的普遍提高和丰富,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使人们的辩别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那些什么神啊、鬼啊的故事,就没有了市场,也就自然没人相信,没人传播了。
为什么农村老人似乎都特别能讲鬼故事?
农村老人为什么喜欢讲鬼故事,其实这个问题有关时代背景的,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很多人上了年纪都喜欢说一些关于过去的事情,有的是自己的辉煌经历,有的是讲述一些所见所闻,有的讲述一些故事,这些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见识经历,也就是说让别人知道自己懂得多,其实也是一种虚荣心。
农村老人大多数都是一群四五十年代的人,那个时候是国家战乱和刚刚平息的时候,在当时的文化方面,这些老人绝大多数都没有真正的上过学,还是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没有像现在的人这样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小,当时的年代许多文化还是封建思想的影响,对所谓的科学其实并没有太多认知。
那个年代除了贫苦其实也没有过多的东西,但是在文化影响里面多少都有那些传统文化的影子,鬼怪其实就是最普遍的一些,毕竟那个年代刚刚经历战争完,死了那么多人,传统文化里面的鬼神当然会在当时的人脑子里存在,鬼神文化是当时儿童的主要兴趣之一,而且那个年代的一些怪事也多。
现在的老人在那些年代是小孩,白天的时候玩或者干农活,晚上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就坐着听长辈聊天讲故事,那些年代晚上的娱乐比较少,听多了自己肚子里面的故事也多了起来,到自己年老无事的时候也喜欢把一些道途听说的故事说出来给后辈听,随便能干后代拉近距离,而且又能满足一种内心孤独的欲望的满足感。
当然最主要也还是农村一般都比较传统,而且环境比较荒,所以会有各种古怪的事情发生,不懂的老人经历了会认为是鬼怪,而且绝大多数的老人其实都是闲不下来,总喜欢找一点事情做,白天还好,晚上没事了老人就喜欢跟后代讲一些过去的事情,鬼怪的事情是最吸引人的,虽然听了害怕,但是还是喜欢听,老人也乐于表现自己的见识。
其实老人内心是孤独的,在家里面跟自己已经成家的孩子并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平常只能找一些事情做打发时间,或者找自己的同龄人聊天,内心缺少亲情的呵护,唯一能感觉有亲情的就是跟自己的孙子孙女交流,讲故事是最符合小孩子心性的事情,而神秘的鬼怪故事是最有吸引力的,人类对未知恐怖的东西异常的感兴趣,这是天性,老人通过讲故事来跟后代拉近距离,这也是一种无奈和心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