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老祖除了孙悟空就没有别的出名的徒弟了吗?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搞明白菩提老祖究竟是谁。假如连孙悟空的师父是谁都不知道,也就无法知道菩提老祖一众比孙猴子出名得多的徒弟了。如果是揭秘了菩提老祖的真实身份,他出名的徒弟那就太多了,孙悟空不过是祖师“第十辈之小徒矣”。
那么,《西游记》中的菩提老祖究竟是谁,他到底有哪些出名的徒弟呢?
第一回回目揭秘菩提祖师来历《西游记》是继《水浒传》之后,最为著名的章回体小说,之后就是《红楼梦》,期间当然还有《金瓶梅》、《封神演义》等等。都说《三国演义》是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其实不对,这个书名是明末清初时,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可以说是篡改)罗贯中原著《三国志通俗演义》而重新拟定的书名。
罗贯中原著并不是章回体小说,而是以“则”讲故事,一则一个故事,总共二百四十则。毛纶父子修订原著,把两则合成一则,仿《水浒传》而以联句标题攥成回目。也就是说,一回书讲的是两个故事。回目上下联分别对应一个故事,是一回书中两个故事的小标题。
《西游记》的回目又别具特色,并没有全盘照仿《水浒传》,回目非常直接地点明正文故事,比如:“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两个故事从回目中就可读出作者要写什么样的故事。《西游记》第一回的回目是“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同样讲的是两个故事:猴王出世,猴王遇菩提老祖。但回目中既没有提到孙悟空,也没有道出菩提老祖,“灵根孕育”、“心性修持”到底讲的是什么呢?
书中写道,美猴王时花果山顶巨石所孕育,而花果山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这与“灵根”有什么关系,灵根到底孕育了谁呢?这个悬念,直到“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这回书中才予以揭晓。
孙悟空推倒了五庄观的人参果树,地仙之祖镇元子迫使他赔一颗活树,猴头便“上东洋大海,遍游三岛十洲,访问仙翁圣老,求一个起死回生之法”,要医活人参果树。孙悟空所到之处,正是“三岛之来龙”的蓬莱、方丈、瀛洲,这其中的寓意,就是佛门寻根问祖。
在蓬莱岛上,三星告诉孙悟空:“那人参果乃仙木之根”,“天下只有此种灵根”。方丈山的东华帝君说得更加明白:“这万寿山乃先天福地,五庄观乃贺洲洞天,人参果又是天开地辟之灵根”。“福地洞天”,就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人参果树就是孕育孙悟空的灵根。
福地,即佛地,如来佛祖的弟子观音菩萨再次证实道家三岛神仙的说法:“他那人参果树,乃天开地辟的灵根”。
五庄观即五行道观,镇元子为道家开辟鸿蒙时镇守“一元”之地祖,乃开元启始之祖。人参果也是“花果”,镇元子镇守着道家灵根,灵根孕育了孙悟空,美猴王出世之时,是道家的身份。所以,对应孙悟空出世的回目就是“灵根孕育源流出”。
那么,“心性修持大道生”又是讲的什么故事呢?孙悟空寻根问祖,第一站就是找蓬岛三星寻医树之方。福禄寿三星,即“斜月三星洞”之三星,对应的是回目中的“心性”。菩提老祖与道家灵根同在西牛贺洲,因而,孙悟空的师父是在道家地盘修持,得“福禄寿”之心性。
无疑,美猴王是道家灵根孕育,菩提祖师也是在道家仙山修持心性。所以,他教孙悟空的本事就出自道家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以“灵根孕育源流出”来理解这回书的寓意,其实是“老子化胡为佛”。道家开辟混沌,天地有根,佛就是道家灵根所孕育的一个支流。故而,佛的大本营就是“灵山”。这个支流以孙悟空出世为象征,其诞生地就在灵山。问题是,孙悟空能象征佛吗?只有书中的如来佛祖才是真正的灵山尊者,他才是佛的象征,菩提祖师必定与佛有关。
菩提祖师就是大觉金仙,致语典出《宋史》所谓“致语”,主要指的是古典小说中的诗词曲。小说源自平话、杂剧,尤其保留了杂剧中的曲牌小令,以为人物和景物描写,增强书中的文艺色彩。《西游记》有两个重要蓝本,也就是元代平话《西游记》和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因而,也如《水浒传》那样,书中大量出现了诗词曲之类的致语。菩提祖师的真身,就隐藏在一首“致语”之中。
美猴王寻道访仙,来到西牛贺洲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里就是灵根孕育的“灵山”。“灵台方寸山”,首尾二字就是“灵山”,这一句不是说的“心”,“斜月三星洞”才是个“心”字,两句话组合起来,便是“灵山之心”。菩提祖师居三星洞,教孙悟空道术,其实就是在修持心性。
花果山与菩提祖师所居之仙山一样,都源自道家灵根,所以也是灵山。祖师在“三星洞”中修炼孙悟空,孙悟空就是佛祖修持的灵山之心。也就是说,菩提祖师才是佛的象征,孙悟空只是佛祖之心猿。菩提祖师修炼孙悟空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自己“佛法东渐”的心愿(猿),以佛门来讲,就是宏愿。佛的源流出自道家灵根,老子化胡为佛,佛就是道的弟子。所以,菩提祖师学的是道,给孙悟空传授的是道家本事。
真的是这样吗?咱们且看书中有关菩提老祖的那则“致语”,揭开这位祖师的神秘身份,再去寻找他的高徒吧。赞菩提老祖的这首致语是这样写的: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第一句“大觉金仙没垢姿”就是菩提老祖真实的身份,他是“大觉金仙”。《宋史·徽宗本纪》中,记载了宣和元年(1119年)时,宋徽宗下革佛诏革佛的事:“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易服饰,称姓氏。寺为宫,院为观”。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
佛,指的是所有的佛,但凡在佛门中称佛者,无论民间崇尚的,还是官方认可的佛,一律改称道家的大觉金仙。不仅如此,所有佛门僧众都要入道学,学习道家经典,穿道袍,以俗家姓氏相称,不准一律姓“释”。这一切,都被写进了《水浒传》中,《西游记》也如法炮制,把这段历史写在了菩提祖师的身上。
菩提祖师是大觉金仙,大觉金仙是“佛”所改称,菩提祖师就是佛祖。佛都是太上老君的徒弟,故而,祖师学的是道学,讲的是《老子黄庭经》,给孙悟空起名就带了俗家姓氏“孙”,而不叫他“释悟空”。
第二句话,就不是指所有佛,而是单指释迦牟尼佛,也就是书中的如来佛祖。“西方妙相”是在菩提树下悟道得道成佛,这是释迦摩尼成佛的描述。《西游记》中,主要写的就是“西方释迦摩尼尊者”,也就是如来佛祖。所以,狭义上理解,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祖。
既然如此,《西游记》中有多少如来佛祖的弟子,也就不言而喻了。
过去现在未来佛,都隐藏在《西游记》中宋徽宗改佛号为大觉金仙,大概与《后汉书·西域传》有关,同样,吴承恩的《西游记》也与此有关。《西域传》中,记载了白马寺的来历:
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
金人顶上有光明,就是《西游记》中的光明顶,是接引佛祖之所在。如来佛祖在收伏大鹏鸟时,说自己修成丈六金身,又出自《西域传》中的“佛”。明帝,指的是汉明帝刘庄,这位皇帝曾经被封为东海王,便是小说中的东海龙王,白龙马即驮经到洛阳,如今上安详地立于白马寺的白马。
《西游记》中写了东汉、大唐两次历史上真实的取经,其背景又是明朝思想启蒙,西教东渐,对本土宗教带来冲击的时代。吴承恩以“过去,现在,未来”的表述方式,表达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意在奉劝当局者以“道”的境界,立足根源然后海纳百川。所以,道家灵根花果山,就是海中名山。花,借喻于《水浒传》,暗喻的是凤阳。孙悟空,又暗点了朱元璋的幺叔“悟空”法师。
菩提老祖既是单指如来佛祖,又有三世佛的暗示,“大觉金仙”原本指的是一切佛。《西游记》中说,菩提老祖给孙悟空起名时,提到了佛门字辈:“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孙悟空是“悟”字辈,果然是第十辈之小徒。祖师教了九辈徒弟,那就不是如来佛祖所能做到的了。因而,在如来佛祖之前,就一定还有一个“过去佛”。
“乱蟠桃大圣偷丹”这则故事中,写到了燃灯古佛,这就是“过去佛”,前九辈徒弟中,甚至包括了如来佛祖。但是,燃灯古佛却是在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侍奉太上老君讲道。原来,即便是燃灯古佛也是“大觉金仙”,是“老子化胡为佛”而成佛,同样原自道家灵根,在灵山之中修持心性。
未来佛,就是收伏黄眉老佛的弥勒佛,这就不用多讲了。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都可以是菩提祖师,《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以“大觉金仙”的身份,暗喻了所有佛。如此,佛门所有出名的徒弟就数不胜数了。仅在《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就开列了一分大名单,名单中所有的佛门弟子,都是菩提祖师的徒弟,这还不包括所有的罗汉金刚等等。而这些佛、菩萨又不知有多少知名弟子,孙悟空不过其中的一个小辈而已。
但是,就《西游记》而言,孙悟空却是最出名的徒弟,也是民间最认同的菩提祖师第一名徒。孙悟空以下,菩提祖师出名的徒弟,则是观音菩萨。
菩提老祖除了孙悟空就没有别的出名的徒弟了吗?
没有,至少是在《西游记》中没有公开的徒弟。
按照原著的说法,菩提老祖应该有许多徒弟,按照辈分算,孙悟空只是悟字辈的徒弟。在孙悟空之前还有“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九个辈分的徒弟。
奇怪的是,我们翻遍西游,看不到一个仙人自称是菩提老祖的徒弟,上面所说九个排行的仙人也没有。
或许有人会说,如来佛啊,他不是叫如来,他有没有可能是菩提老祖如字辈的徒弟呢?
其实,人家如来的正式名称叫做释迦牟尼佛,如来只是释迦牟尼的神通之一,如来佛并非排行,只是释迦牟尼佛的俗称。
那么,如何理解这一古怪的现象呢?
首先,西游取经故事仅仅是展现了西游仙界的冰山一角。
西游仙界有三十三重天,就算是第一重天人间界也有四大部洲。取经故事只是发生在南赡部洲的一小部分,以及西牛贺洲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地方都是唐僧师徒没有涉足,原著也没有提及的。
或许,在广大的西游仙界中确实有菩提老祖的徒弟。
其次,菩提老祖乃是其他天尊的化身。
正因为菩提老祖神龙见首不见尾,忽然出现,又莫名消失,并且还古怪的叮嘱孙悟空,不得向其他人提出他的名号,所以菩提老祖到底是谁,一直备受争议。
在诸多解读中,多数人都认可菩提老祖是如来佛祖的化身。如来训练出孙悟空,然后放纵孙悟空大闹天宫,如来佛再去降伏妖猴。因为有安天大功,于是如来佛祖提出取经计划,玉帝为了偿还如来救驾之功,于是答应。如来佛祖趁机扩张势力……
不过,我认为菩提是如来可以解释一些问题,却同样还有许多漏洞。比如在原著中,如来佛祖的地位远逊于玉帝,他培养孙悟空大闹天宫,万一暴露了,如来佛祖都吃不了兜着走。并且,如来佛对于孙悟空从来都不信任,否则也不会特别交代观音,给孙悟空套上紧箍咒。
可是,若菩提老祖是老君化身,许多漏洞就可以得到完美解释。
当然不论如何,菩提老祖都是一个神秘而强大的仙人。因为强大,让人敬佩,因为神秘,而备受读者关注。大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挺好!
菩提老祖除了孙悟空就没有别的出名的徒弟了吗?
吴承恩神魔小说《西游记》中,菩提祖师可以说是个最为神秘的存在了,即便他一夜之间能点化出孙悟空这样大闹天宫神通广大的妖猴,可是诸天神佛,就是顶级的大佬玉帝、如来,包括太上老君和地仙之祖镇元子也从未提及过怎么个人,真是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菩提祖师如此的低调隐逸,其实就连孙悟空也搞不清他的师承来历,他对老师的印象可能就只有俩字:一个是高,高深莫测,不知根底;一个是怕,老师一句话就能叫他永远不敢提及师承由来。天不怕地不怕的孙猴子,他对老师菩提祖师归根结底是一个“服”字,而且不靠什么紧箍咒之类的外物约束。
高人就是怎么犀利,大觉金仙又隐逸神秘,菩提祖师唯一亮点看起来就是教出个美猴王孙悟空,可是据他亲口所说,他门下又有十二代弟子,猢狲悟空不过只是其中的十代弟子中的一个而已。名师出高徒,菩提祖师的弟子们在《西游记》中似乎根本就没亮相,因为家教严厉,都跟孙猴子一样,即便再有本事,他也不敢说出来师父名讳。
高徒一定有,亲,你且随本公子一起来分析一下吧,蛛丝马迹,就可以是突破口。
第一、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和调教美猴王的意图。《西游记》中,被称作是“祖”的大神屈指可数,也就那么几个,比如:道祖太上老君、佛祖如来、地仙之祖镇元子等,能称得上“祖”的,要么是开山祖师,鼻祖,要么是掌教人,菩提祖师就是其中的一个隐逸高人,遗世独立,无人知晓。
从美猴王学艺章节我们可以知道,菩提祖师精通儒释道,他是佛家的名号,道家的洞府和打扮,实行的是儒家的“有教无类”教育方式;他既不是如来所说的道家”上真“,又不是如来座下的佛家弟子宾客,更不受人王和地仙约束。
他自号菩提,可以说是自信满满,压如来一头,释迦牟尼正是在菩提树下悟道得金身正果的,菩提也是佛家所说的智慧、觉悟至高境界,没有点真本事,怎么敢如此称号?必须有实力可以盖过如来。而且你看,菩提祖师道场也是西牛贺洲,洞府对联”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三丈三十米高,赤裸裸的叫板灵山大雷音寺,如来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孙悟空表面很尊重东来佛祖笑弥勒,转身就烧了他的小雷音寺,有恃无恐,可见师父菩提祖师的背景强大。
这样强大的气场,三界所有的神仙佛陀和各种大佬,从始至终都没有一个提及菩提祖师的名头。
美猴王学艺,菩提祖师告诉猴子,他菩提老祖有十二代弟子,孙猴子只是十代小徒孙辈,但是又十分重视这个天产石猴。孙猴子三星洞十年修行,菩提祖师只开坛说法两次,一次是给猴子讲修炼秘诀,一次是为了夜自习一对一教授猴子地煞七十二变。这就至少说明两点:一是菩提祖师的法力高强,可以说是孙猴子一夜之间就练就了真本事;一是其他弟子们也不是泛泛之辈,孙猴子十年磨一剑,九年九的时间其实都是菩提祖师弟子们代授的。
菩提祖师慧眼识珠,考察三番后,他认定孙悟空就是他年轻时候的模样,有慧根,更重要的是,有他青春勃发时期的自由追求精神。菩提祖师虽然垂垂老矣,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也深埋许久,这个时候,他见了孙猴子,是他儿时的模样,某种曾经的追求和理想又萌动起来。大格局之下,菩提祖师真的是很心酸,老泪纵横,背地里抹了好几夜的眼泪。菩提祖师一时冲动,顽皮起来,心说,我就勉为其难,点化下你猢狲,闹一闹也许不是什么坏事情,毕竟,自由的天空,那是任何人都永远向往的——曾经的菩提,他也有过那么一场惊心动魄的背水之战,为公平和自由而战。
亲,你且来看,这个儒释道贯通的”有教无类“的低调隐者菩提祖师,跟谁高度重合呢?秉性脾气,教化方式,没错,他就是为万物无类“截取一线生机”的《封神演义》里的截教通天教主的化身。他的有教无类,广收门徒,不分三六九等,这样的法门或是广开门路的教化方式,与其他大佬们格格不入,你通天什么都收,什么牛鬼蛇神妖魔鬼怪都要“领进门”,这就是破坏了规矩,哦,就你通天截教万仙来朝,那其他人还怎么活?太霸道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灭了他。
所以,菩提祖师点化美猴王孙悟空,也是略施小计,试探下各方大佬的反应,或者说,百无聊赖,孤家寡人,他太寂寞了,找个猴子陪他们玩一玩,找个乐子,终归是不甘寂寞的那颗心啊。斜月三星洞,心里太寂寞,独孤求败。
心魔,一切所住所往,如此而已。
第二、《西游记》中最有可能是菩提祖师高徒的还有谁?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菩提祖师有教无类,连孙猴子都要给起个姓名雅号,猢狲去掉反犬旁,孙大圣无父无母,一个“兽”类,被老师如此善待,可见诚心。暖心的好老师啊。
菩提祖师虽然有教无类,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本领也各不相同,可是呢,老师的教化宗旨是不会变的。师父嘛,给徒弟的无非就是三样东西:做人,做学问、学技术,送宝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根本的还是在“道”,一种精神。
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他的师承根底是一样的,所谓一脉相承。菩提祖师或是通天教主,他骨子里的东西也很明显,要面子,犟脾气,说到底,就是追求某种公平和自由。封神大战,通天教主忍不住出面,就是阐教云中子屡屡来碧游宫挑衅,阐教拉拢西方教共同欺负他截教门下弟子,也不分大小辈分,出手狠辣,元始天尊等圣人级别人物,对截教孙子辈的都大打出手;通天教主是为了面子,根本的倒不是封神名册问题,欺人太甚,丢不起那人,人争一口气,佛受一柱香。
所以,他的弟子就有个很鲜明的特征:争强好斗,叛逆,找的是面子。
尽管有菩提祖师的警示,任何门下弟子都跟孙猴子一样,出门就必须忘记师父的名姓,我们也可以有所推断。
(一)大闹天宫的惹是生非者都有谁。
1、顽猴孙悟空就不用说了,他是始作俑者,直接挑事的领头人。
美猴王不要面子的吗?他就为争个面子,弼马温是真羞辱他,齐天大圣虚名就哄住了他,好么,虚名无权,上班没薪水,吃吃喝喝打打闹闹也能过,开心;王母娘娘举办蟠桃会,请了多少人,没有孙猴子,这其实不是吃不吃仙桃的问题,他孙猴子早都吃腻歪了,找的是面子,这不是明摆着看不起人吗?给个邀请函,孙猴子坐一坐,一起谈笑风生,不行吗?不行呀,孙猴子坐不到人家诸仙大佬的盛宴上。这才有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事情。
2、美猴王花果山结拜的“七圣”妖王。
美猴王学艺归来,呼朋引类,寻仙访友,结拜了七兄弟,七个妖王,分别是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和美猴王,自称”七大圣“。
500年前大闹天宫的时候,出手的不仅仅是美猴王孙悟空,唐僧师徒取经阻路狮驼岭章节,就直接提及到了一个妖王:
因那年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邀请诸仙,他不曾具柬来请,我大王意欲争天,被玉皇差十万天兵来降我大王,是我大王变化法身,张开大口,似城门一般,用力吞将去,唬得众天兵不敢交 锋,关了南天门,故此是一口曾吞十万兵。——《西游记》
青狮精也是500年前来到狮驼岭的,他也曾大闹天宫,理由和孙悟空一样,王母蟠桃大会没请他,如此推断,他们干的都是同一件事,孙猴子在地上被杨戬二郎真君擒拿,青狮精在南天门吞噬了十万天兵。青狮精就极有可能是狮驼王。青狮精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前身就是虬首仙,通天教主门下弟子。
其他几位兄弟也极有可能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美猴王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事件,孙猴子被如来压到五行山下后,各自作出了不同的道路选择。
牛魔王和蛟魔王都选择了入赘的方式来逃避祸事,老大牛魔王韧性强,自求修道,无意阻挠取经人,还是因孙悟空而被迫皈依如来,老牛极有可能是通天教主的坐骑奎牛。蛟魔王改头换面称为九头虫,偷舍利,故意给昔日的兄弟孙猴子使绊子,结局被迫逃遁北海,孙猴子主动放他一马,也许,还是有感情在心底的吧。
鹏魔王金翅大鹏,上古孔雀的弟弟,而上古第一只孔雀,就是被准提道人降伏的孔宣,截教中人,我们有理由推测,金翅大鹏鹏魔王和菩提祖师也有一定的类似师徒的关系。
猕猴王就是后来的六耳猕猴,想取而代之,代替美猴王去西天取经,真是个新奇的思路。
禺狨王就是”水猿大圣“,也是个十分能闹事的妖猴,屡屡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
白象精是普贤菩萨的坐骑,前身是灵牙仙,也是截教中人,通天教主的门下弟子。
这样看来,这美猴王七大圣七个妖王,都跟菩提祖师有着不为人知而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都是闹事者,虽然后来的选择道路不尽相同,甚至互不相认,反目成仇,骨子里叛逆不服输的精神都是大同小异,如出一辙。因为师承一脉,都是菩提祖师点化教导过的。
其实,美猴王的本性和他们几个并没有什么实质区别,孙悟空曾经说过,他拜如来、观音和唐僧三位,取经路如此折腾,“一卷经能值几何"?他成为斗战胜佛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如来给他解下来紧箍咒,然后他再一棒子打碎,不要再叫这个圈圈去害其他人。所以,对美猴王孙悟空来说,他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十万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难,归根结底,他要的是个自由身,逍遥自在,公平体面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和其他人的追求是一致的,也并没有违背启蒙恩师菩提祖师的教诲和初衷。
3、菩提祖师有教无类,广收门徒,各种收,亲,你且来脑洞一下,《西游记》中很多妖精都跟菩提祖师有某种可能的”缘分“啊!
孙猴子吃老君仙丹,太上老君正好去了燃灯古佛那里参禅讲经,其实就是共同商量如何处置”老朋友“通天教主菩提祖师的亲授门徒美猴王孙悟空,他们俩才真有这个资格来协商,老君带去了兜率宫所有的弟子门童,镇元大仙还要留两个守门人,可见,太上老君智慧非凡,留有余地,给了菩提祖这个小师弟面子,最后协商一致,和平处理,通过如来取经团完成”驯服“孙猴子的使命。
结果是,唐僧和孙悟空两个正果佛位,一个是如来座下二弟子金蝉子,一个是菩提祖师徒弟孙悟空,制衡,也算是给足了菩提祖师面子。
综上,《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门下除了高徒孙悟空之外,也必定还有很多不能以真面目示人的高手徒子徒孙,不管是取经还是阻路,本质精神是一样的,无非就是个面子问题,追求的是自由如风,逍遥自在,公平体面的生活。菩提老祖除了孙悟空就没有别的出名的徒弟了吗?
菩提祖师是西游记中最神秘的人物之一,他隐居于西牛贺洲与灵山的如来佛祖比邻而居,但神通广大的如来佛祖似乎从来就没有察觉到过他的存在。还有,菩提祖师能在短短三年内就教会孙悟空七十二变以及筋斗云这两样一流神通,由此可见,菩提祖师不仅自身本领强大,同时他的教学手段也非常高明。
在西游记开篇第一回中,孙悟空遍访名山寻找神仙学习长生不老之术,当他到达西牛贺洲之时,在深山之中遇见了一名樵夫,他对孙悟空说:那(菩提)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由樵夫所言可知,菩提祖师的徒弟众多,且学成出师的徒弟也非常多。
然而纵观整部西游记,自孙悟空出师之后,就对菩提祖师以及其门下的其他众多徒弟只字未提,那么,菩提祖师除了孙悟空就没有其他有名的徒弟吗?
对于此,我来说说我知道的吧!
菩提祖师身份之谜;
菩提祖师本领高强,然而在整部西游记中,他却属于是“昙花一现”般的人物,在教会孙悟空超强的惹事本领之后,便神秘地消失了,按理说,像菩提祖师这样厉害的人物,无论是在天庭还是在西天都应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然而,王母娘娘举办的蟠桃会,没有菩提祖师的身影;天庭举办的安天大会,菩提祖师也没有到场;甚至说在天上的众多大小神仙中,也从来都没人提到过菩提祖师。
因此,有人就对菩提祖师的身份提出了质疑,认为“菩提祖师”其实只是个化名,其真实身份共有两种说法,即:如来佛祖化身一说和准提道人隐姓更名一说;
一,如来佛祖化身一说;
菩提祖师的道场灵台方寸山和如来佛祖的道场灵山雷音寺都在西牛贺洲,也就是说,菩提祖师居住在如来佛祖的势力范围之内,都说一山不容二虎,神通广大的如来佛祖怎么会容忍跟自己实力相当的菩提祖师在自己眼皮底下开馆授徒呢?因此,只能用菩提祖师是如来佛祖的化身一说来解释他们之间的关系。
还有,菩提祖师在为孙悟空赐名时,说到了自己门派的辈分排行,即: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孙悟空排在“悟”字辈。到后来观音在给犯错的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赐法名时,分别给他们取名为悟能、悟净,同样也都是“悟”字辈,当然,这三位到后来也都成为了师兄弟,难道这些都是巧合吗?
显然,并不是;最好的解释就是如来佛祖化身为菩提祖师为孙悟空赐名并传授本领,为日后唐僧取经埋下伏笔,而观音是在如来佛祖的授意下前往西天寻找取经之人,在半路收下了猪悟能和沙悟净,并促成了他们这个西天取经团队。
二,准提道人隐姓更名一说;
准提道人是另一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里的人物,他本领高强有圣人级别的神通,身为西方教的副教主,准提道人也想扩充西方教的实力,因此在封神大战中,他才会多次前往封神战场吸收有缘人,并收了几名实力强悍的门人如:孔宣、马元、乌云仙等等。
关于准提道人是菩提祖师一说,其实在准提道人的出场诗中就有所体现:
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从准提道人出场诗中的“西方妙法祖菩提”这一句可以看出,准提道人就是后来的菩提祖师,之所以他要隐姓更名,完全是因为西方教后来遭受了一场大劫难。
在这场劫难中,太上老君带着多宝道人西出函谷化胡为佛创建了佛教,自此多宝道人便改名为多宝如来,即后来的如来佛祖。这样一来,原本投靠西方教的截教门人纷纷都弃西方教而去,转投到了之前的大师兄多宝道人创建的佛教之中,如此一来,佛教渐渐壮大,再加上太上老君又派出阐教五大门人前来辅助如来,此时,处于同一个区域的佛教势力已经彻底压住了西方教,在这种大环境下,有先见之明的准提道人便弃西方教而去,更名为须菩提(菩提祖师)隐居在了灵山大雷音附近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当然,由于准提道人的实力要在多宝道人(如来佛祖)之上,因此,也就能解释的通,为何菩提祖师住在西牛贺洲,如来佛祖却浑然不知了。
得出了菩提祖师的身份,也就能知道菩提祖师除了孙悟空之外还有哪些有名气的徒弟了,如果菩提祖师是如来佛祖化身,那么他有名气的徒弟就是:阿难、伽叶、金蝉子等等;如果菩提祖师是准提道人更名,那么他有名气的徒弟就是:孔宣、马元、乌云仙……
菩提老祖除了孙悟空就没有别的出名的徒弟了吗?
西游记只描写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主线故事,对于很多重要人物却并没有展开交代来龙去脉,比如猪八戒、牛魔王,就连菩提老祖也似乎只为教授孙悟空法术本领而存在?那么菩提老祖究竟是谁?还有没其他徒弟?
结合《西游记》及《封神演义》一起看,菩提老祖应是西方教主之一的准提道人,他和接引道人合称西方二圣。
封神之战后西方教化为佛教,准提道人接引释迦摩尼成佛,自己成为阿弥陀佛,如来完全掌控了佛教后,准提道人就离开了。
《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便是准提的化身,他收了孙悟空当徒弟。
近些年又有多部小说又对菩提老祖的故事进一步展开,背景都是他居住在三十三天外的极乐境-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收了孙悟空做徒弟,而有部小说又写到菩提还收了峨眉派门人(从老子之徒长眉真人截取)当徒弟,还有一名侍童叫白莲童子。
其实,在笔者看来,西游记是描写佛道相争的故事,后来佛占了上风,现在重写故事,应是佛道联合起来对抗基督教了,而佛道兼修的菩提无疑可以是一个故事展开的支点,期待各位写手编出菩提更优秀的徒弟来当主角。
(我是六甲番人,请您关注我的头条号。)
菩提老祖除了孙悟空就没有别的出名的徒弟了吗?
菩提老祖除了孙悟空之外,当然还有别的徒弟,但我们都知道,菩提是个很低调的高人,他不喜欢徒弟拿他的名头说事,所以在《西游记》中,竟然只是教完孙悟空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原著中有这么两段话,可以证明菩提老祖的徒弟很多:
樵夫道:“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从这段话中就可以看出,在孙悟空拜师之前,菩提老祖已经教出了九代弟子,分别是“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到了孙悟空这一辈已是第十代了。而根据孙悟空的名字来看,上面九代弟子的名字中,一定会包含以上这九个字。
如来曾说:“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以菩提老祖的神通广大来看,他必定是个非常厉害的角色,有很多人将菩提老祖分析为《封神演义》里的准提道人,也有人将菩提老祖分析为《封神演义》里的通天教主。
我们知道,《西游记》成书时间要比《封神演义》早,虽然大多都是根据民间故事写的,但在《封神演义》这个完整体系的书没有成型之前,《西游记》不会去借鉴《封神演义》里的人物。
不过这也可以侧面反映出来,菩提老祖是个极其厉害的角色,我还看过有人把菩提老祖分析为鸿钧老祖,而且还有理有据的。那么菩提老祖肯定是属于“上真”级别的。那既然菩提老祖是上真,为什么如来却要说西牛贺洲没有上真呢?难道是如来的实力不够,察觉不到菩提老祖吗?如来算是《西游记》中明面上最大的boss,不会存在实力不够。
我们先来看看菩提在孙悟空下山时说的话:
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菩提老祖教出了这么多徒弟,真的是一个厉害的也没有吗?并不是!而是他教的徒弟在下山之前,都被菩提老祖教导过,决不能说出他们的师父以及师门。
我说这个的用意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如来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但这件事情是他自己说出来的,别人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真的,孙悟空不也说别人要是问起来,他就说是自己会的么?那么很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如来是菩提的弟子。如来的名字中含有“如”这个字,而“如”这一辈,刚好是菩提老祖的第六代弟子。
当然这种猜测也不是凭空来的!第一点是菩提在西牛贺洲收徒,而且到孙悟空这一代已经第十代了,如来作为西牛贺洲的主宰,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上真”。
第二点是为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别人都束手无策,而如来一个手掌就压下去了?如来比别人厉害吗?当然不是,天庭厉害的神仙多了,比如太上老君就是三清之一。之所以叫如来过来收场,是因为天庭的大佬们看出来孙悟空的门路了。第三点是如来之所以一个手掌就压住孙悟空了,不是凭借无与伦比的实力,而是他们同出一门,如来知道如何制服孙悟空,还有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么罪大恶极,为什么只是压在山下而不处死?就是因为如来跟孙悟空本就是师兄弟,如来将他压在五行山下,不是惩罚他,而是在保护他。
所以如来是已知除了孙悟空之外,菩提老祖比较有名的徒弟之一。当然菩提老祖还有其他有名的徒弟,等到下次有机会再接着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