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晴雯乱用狼虎药?

在晴雯的故事中,胡太医绝对不是庸医,诊晴雯之病用“虎狼之药”是对症下药,恐怕不是“乱用虎狼药”。这倒奇了,贾宝玉都看出来了,胡庸医就是用的“虎狼之药”,再请王太医去掉“虎狼之药”,减轻分量,贾宝玉却放心了。然而,晴雯的病却没有好,反倒加重了。

我想,假如吃了胡太医的“虎狼之药”,恐怕病就痊愈了,晴雯大概也不会被赶出大观园,最终落得个“寿夭”的悲惨结局。那么,晴雯到底得的是什么病,胡太医为何用“虎狼之药”呢?

六甲忽现,晴雯竟然怀孕了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写到袭人回家探母,晴雯、麝月在贾宝玉屋里轮流着带管上夜的。这天夜里,晴雯穿着一件小袄,跟着麝月去看月亮。出了房门,“只见月光如水,忽然一阵微风,只觉侵肌透骨,不禁毛骨森然。”仅此一冷,又回到屋里烤火,晴雯便“果觉有些鼻塞声重,懒怠动弹”。

晴雯一病,贾宝玉很担心,悄悄地叫人请太医,从后门溜进来瞧病。没多久,一个嬷嬷带着胡庸医来到暖阁。此时,书中写了一段“细思极恐”的话,隐藏了晴雯的真实病情:

这里的丫鬟都回避了,有三四个老嬷嬷放下暖阁上的大红绣幔,晴雯从幔中单伸出手去。那大夫见这只手上有两根指甲,足有三寸长,尚有金凤花染通红的痕迹,便忙回过头来。有一个老嬷嬷忙拿了一块手帕掩了。

给丫鬟看病,为何要丫鬟们要回避呢?大概是要隐瞒晴雯的病情,晴雯竟然是怀孕了。为何说晴雯怀孕了呢?晴雯从大红绣幔中伸出一只手,胡太医看到晴雯的手上有两根长三寸的指甲——这不就是“六甲”吗?晴雯身怀六甲,那就是怀孕了。

请大夫时,贾宝玉交代不要告诉王夫人,但却回了大奶奶,也就是贾珠的老婆李纨。等到胡太医开完方子,准备从后门出去之时,“李纨已遣人知会过后门上的人及各处丫鬟回避,那大夫只见了园中的景致,并不曾见一女子”。

一切都是李纨安排的,她恐怕早就从贾宝玉派去的老嬷嬷那里了解到真相,知道晴雯身怀六甲,便做了这样的布置,要替宝兄弟隐瞒这样的糗事。更有可能的是,李纨知道贾宝玉有了后代,便与胡庸医合谋,要打掉这个孩子。

老嬷嬷经历的事情多,是过来人,一眼就瞧破了晴雯的病因。因而,当胡太医看到晴雯的两根长指甲,嬷嬷赶紧用手帕遮掩了。大概,老嬷嬷也是李纨教她这么做的。把一切都遮掩过去,甚至连贾宝玉都瞒过了。

李纨是贾珠的遗孀,晴雯悄悄地怀孕,岂不就是“暗结珠胎”。所以,胡太医下猛药,要替晴雯打胎。那么,胡太医为何自作主张,给晴雯用了“虎狼药”呢?

朱胎暗结,胡太医擅用虎狼药

“虎狼之药”是《红楼梦》发明的一个词,意思很模糊,一般都只理解为猛药。晴雯不过是得了风寒,哪能用这样的猛药呢?正如贾宝玉所言,“他拿着女孩儿们也象我们一样治,如何使得”。

其实,贾宝玉当众说了假话,要不然就是不知道晴雯怀孕。不管贾宝玉是真不知道还是故意隐瞒,胡庸医却是心知肚明的。看到晴雯足有两根足有三寸长的指甲时,就知道这个病人是个孕妇。此时,胡太医却不敢用药,因为,他断定大红绣幔里是一个小姐。

诊完脉,胡太医恐怕就全明白了,便十分小心地试探道:“小姐的是外感内滞,近日时气不好,竟算是个小伤寒。幸亏是小姐素日饮食有限,风寒也不大,不过是血气原弱,偶然沾带了些,吃两剂药疏散疏散就好了”。

胡大夫没有在贾宝玉房中开方子,出了大观园,就在守园门的小厮们的班房内坐了,开了药方。老嬷嬷此时却要留下胡大夫,说:“你老爷且别去,我们小爷罗唆,恐怕还有话说”。胡太医吃惊地问道:“方才不是小姐,是位爷不成?那屋子竟是绣房一样,又是放下幔子来的,如何是位爷呢?”

老嬷嬷“悄悄地笑道”:“那屋子是我们小哥儿的,那人是他屋里的丫头,倒是个大姐,那里的小姐?若是小姐的绣房,小姐病了,你那么容易就进去了?”知是丫鬟怀孕,加之众人都回避了,胡太医恐怕就猜测这家人是要隐瞒真相。同时,也不排除胡大夫得了李纨的话,暗下“虎狼药”,要终止这件有可能威胁到李纨的事。

胡庸医在贾家两番使用虎狼药,个中的情节基本一致,读者几乎都怀疑,胡庸医是因为王熙凤才给尤二姐使用了“虎狼药”。

老嬷嬷其实早就知道晴雯怀孕了,因而,她见晴雯两根各三寸长的指甲,赶紧以手帕遮住。但在与胡大夫对话时,却是“悄悄地笑道”。一是在警告胡太医不要到处胡咧咧,二是老嬷嬷道出了个中实情,是一个丫鬟怀孕了,不关小姐的事。胡大夫得知真相,自然不敢离去,而老嬷嬷却要贾宝玉拿出一两银子作为胡大夫的轿马钱,似乎有封口费的嫌疑。

其实,胡大夫是用心良苦,明知晴雯怀孕,却说成是风寒,却暗中在治风寒的药剂中,加了贾宝玉所说的两味“虎狼药”枳实、麻黄。贾宝玉其实也知道晴雯怀孕了,所以,他暗中派老嬷嬷去请李纨,监视胡大夫。但是,胡庸医的处方中,却没有贾宝玉说的“石膏”。

晴雯果真是身怀六甲,那么,她怀的是谁的孩子呢?

晴雯是晴雨文,霁月难逢,霁日难逢?

本人不懂中医药理,查阅资料方知“虎狼之药”大致是“泻下”一类猛药,不能用于孕妇和儿童。胡君荣后来还给尤二姐用过“虎狼药”,这回真的打下了一个胎儿。所以,“虎狼药”在《红楼梦》中就是打胎药。晴雯肯定是身怀六甲,那么,她怀的是谁的孩子,为何珠大嫂要打胎,贾宝玉要保胎呢?

晴雯,拆开来就是“日、青、雨、文”,日,是“明”的一半,青,着水字边就是“清”,也就是记录明末清初末世之交的文字,因而,晴雯因“月光如水”而得病,“水月”都有了。晴雯在怡红院贾宝玉身边,其实就是“石头记”,记的就是末世劫难,晴雯的命运就此注定。说“青”着水字边是“清”,那么,“明”的另一半“月”到哪里去了呢?

晴雯的判词第一句,庚辰本作“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甲戌本则是“霁日难逢彩云易散”。这两个主体版本为何出现了不同的写法呢?关于古本比较研究,我有一个观点,应当是作者在两个不同版本中以不同的写法互补,比如庚辰本中的“芳气笼人”,到了甲戌本中,就是“芳气袭人”。以甲戌本涂改的痕迹看,此处似乎还有过“芳气”的写法。

晴雯判词的两个版本,一个是“月”,一个是“日”,互补之下,就是个“明”字。晴雯身怀六甲,那就是日月入怀,她是“暗结珠胎”。如此,难道说晴雯怀了贾珠的儿子?

这是绝不可能的,此时,贾珠已死,怎么可能起死回生呢?晴雯是贾宝玉的丫鬟,住在怡红院,难道说是怀了贾宝玉的孩子?也不是,晴雯临死前,她的嫂子已经证实,“若有偷鸡盗狗的事,岂有不谈及于此,谁知你两个竟还是各不相扰”。那么,晴雯身怀六甲到底寓意了什么呢?

病补雀金裘,逢霁月而彩云散

晴雯是因为夜里看“月光如水”,被一阵微风侵肌透骨而得病,胡庸医看出了她身怀六甲,因而用了“虎狼药”。这一幕,恰是“霁月难逢”的场景。晴雯逢霁月,那就预示她悲剧明月即将开始。

麝月,就是“香月”,是《红楼梦》中的“天香”。天香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是朱元璋出世前夜,他母亲陈氏在梦中吃下了一粒黄冠道人送她的“冷香丸”,醒来之后,“口尚有余香”,便于当夜“子丑之时”生下了朱元璋。

袭人原名叫做花珍珠,珍珠,则是朱元璋父亲“仁祖”朱世珍的隐喻,她就是“龙衣人”,是明朝皇权的标识。贾家荣国府是仰仗朱洪武得封藩王的桂林靖江王,与“香月”是一段仙缘、香缘(香橼)。因此,袭人离开时,交代贾宝玉“好歹留下麝月”。离开了“月”,荣国府便“树倒猢狲散”

晴雯不能逢霁月,身边恰恰又有一个麝月,这天夜里,也是跟在麝月后面去看月,在月光下被一阵微风侵肌透骨,晴雯吓得毛骨森然。这个情节,就隐含了晴雯以及荣国府,乃至大明的终极命运。月光如水,微风透骨,就是明清之交的隐语

胡庸医给晴雯用虎狼药,发生在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之后。薛宝琴的怀古诗,就是对贾家命运的预言,这回书所讲的两件事其实是一个寓意。因而,转到下一回书,就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什么是“雀金裘”?

雀,就是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这块玉如雀卵般大小。雀,是南方朱雀,当然隐喻的是明朝,南京皇城就建在燕雀湖上,“朱雀桥边野草花”说的也是南京城。金,是朱元璋的符码,在《朱氏世德碑》中,朱元璋说他们家元祖是元朝淘金户,是做金子生意的。朱家皇室的字辈是“金木水火土”,而灭掉大明的却又是“后金”,也就是“清”

雀金裘,与书中反复描写的其他服饰一样,都有很深的暗喻,是书中“更衣”的反复暗示。明清之交,岂不是要“易服饰”吗?易服饰,同时“换发型”,大清的“发型”不胜簪,就是“遗簪”。

其实,晴雯“身怀六甲”,寓意的是明清之交时的朱家皇统,所以是“暗结朱胎”。贾宝玉要保住皇统,这其中还隐含了桂林靖江王篡夺洪武皇统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我已经解读过多次,此处略去不讲。

珠大嫂则要为贾蘭着想,恐怕暗中结连胡大夫,隐瞒真相,偷偷打掉晴雯的身孕。而胡大夫的名字叫做胡君荣,这个名字寓意很深,其中之一就是“胡”皇帝。李纨请来胡庸医,寓意崇祯死后,“胡”君荣便在几乎不设防的局面下,来到了“大观园”。李纨是稻香老农,稻香村栽满了红杏,“日边红杏倚云栽”,他就是“盗香老龙”。所以,珠(朱)大嫂要打胎,贾宝玉要保胎。

晴雯之死,病因蹊跷,王夫人说她是得了“女儿痨”。其实,王夫人是在掩盖真相。胡庸医看病时,晴雯是“两根指甲,足有三寸长”。贾宝玉到晴雯家中探望时,书中却写的是:“可惜这两个指甲,好容易长了二寸长,这一病好了,又损好些”。于是,晴雯取出剪刀,“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左为尊,这就意味着晴雯的“朱胎”已经被胡庸医打掉了,晴雯的故事便又隐藏在尤二姐堕胎的故事之中。

明月清风,晴雯的悲剧就此开始,荣国府乃至贾家的悲剧也悄然来临。抄捡大观园,晴雯被赶了出去,大明皇权也一并消失在明月之下。

为什么对晴雯乱用狼虎药?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是一件非常值得说的“真事隐”。晴雯生病,请了太医院的胡太医来看病。结果,胡太医给晴雯出了一个方子,贾宝玉看了之后,连呼该死,认为胡太医下药太重,给晴雯用了虎狼药,女孩子禁受不起。事实是这样么?我们来聊聊。

宝玉看时,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药,后面又有枳实、麻黄。宝玉道:“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象我们一样的治,如何使得!凭他有什么内滞,这枳实、麻黄如何禁得。谁请了来的?快打发他去罢!再请一个熟的来。”

晴雯是风寒,伤了风,胡太医来自太医院,绝不是齐宣王的吹鼓班子,不存在滥竽充数的事。曹雪芹长篇大套写这一段,诊病在其次,叙述胡太医新来的,对贾家不熟悉才是主要。因为不熟悉,缺乏对贾家规矩了解。因为不熟悉,反倒容易暴露出熟悉背后的一些骇人的猫腻。

胡太医给晴雯出的这个方子,并没有任何问题。本人虽不懂中医。但明白一个简单道理。伤风感冒属于常见病,普通药。这种药一般都是定方定量。从来感冒病人只分长幼,不分男女。即便现在也是一样。晴雯当时十五六岁,算成人,贾宝玉小着两岁,十四五岁,严格来说算半成人。如果二人同时生病,在用药上确实有区别!

晴雯这次病的很严重,胡太医开具的药方有枳实、麻黄并不为过。吃了只会对症,不存在身体禁不住的问题!贾宝玉之所以说该死,源于他心中的两个误解。

第一,贾宝玉认为女儿是水做得,男子是泥做得。女儿需要精心呵护,仔细调养。男子吃的药,女孩子要减量才行。这是典型的胡说八道!

第二,他自己生病,没有枳实、麻黄,就以为女孩子都不能用,也是谬论!

贾宝玉年纪比晴雯小很多,未成年人用药当然要仔细,加之尊贵,用点舒缓的药,不对没有错!可晴雯得病很严重,对症的药尚且要几天,再减量岂不是硬要自己扛过去?这才是伤身体的事。

胡太医走了后,王太医来了,说的症状和胡太医没有区别。表明胡太医的医术没问题。药方确实没有枳实、麻黄。为什么?因为王太医对贾家太熟悉。贾宝玉对胡太医的药方不满意,王太医这种在豪门走动久了,为人谨慎,只一问就会套出贾宝玉之前的意思。再出方子当然不会有枳实、麻黄。

问题是王太医的方子有效么?还是那句话:不对,没有错!感冒不吃药身体扛过去也可以!但有些人扛来扛去,却容易伤了身体根本。晴雯最后为什么生病被撵后一病死了?与这次重感冒再拼死补雀金裘大有关系!也与王太医这一剂治不死人的药大有关系!

王太医是贾家经常走动的太医。出场非常多。林黛玉吃她的药,贾母吃他的药,贾宝玉疯癫,还是吃他的药,加上晴雯这次……胡太医是新来的,不知道贾家的规矩,根据病情开药方,这种对症下药的药方才没问题。而王太医根据贾家的规矩和主人的意见开药方。这就坑人了!

贾宝玉认为女儿禁不起,他就给晴雯开一个减量的药。林黛玉身子弱,他一直给吃人参、肉桂……这是什么?这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想想都可怕,林黛玉的病确实难医,可对症调养怎么可能十几岁就死了?薛宝钗查了很多医典认为林黛玉的人参肉桂吃的太多,反倒虚不受补,王太医会不知道?他还给林黛玉继续吃,就是不愿承担换药方的风险。

王夫人曾给林黛玉换了鲍太医的药,吃了没效贾母让她继续吃王太医的药。吃不好,吃不坏,不会像鲍太医那样丢工作少赚钱。王太医这样的医生太最可怕。林黛玉和晴雯身体越来越差,与王太医的消极医治脱不了干系!

说回胡太医,这个医术与王太医一样的“庸医”,之所以被曹雪芹用假语营造成“庸医”用了虎狼药,皆因虎狼药不是给晴雯开的,而是开给了尤二姐!那一剂堕胎药才叫虎狼药!胡庸医诊治晴雯时头头是道,却在最不应该的“喜脉”上犯错误,显然是背后受人指使。经过一段期间,胡庸医再不是当初的愣头青,熟悉太医院背后医病的龌鹾,受王熙凤收买,一剂“虎狼药”打掉了尤二姐腹中胎儿,他当天就跑了,可怜尤二姐因此香消玉殒。

综上,“虎狼药”并不是指晴雯那一剂感冒药,而是曹雪芹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埋伏下尤二姐的那一副“堕胎药”,更趁机揭露太医院的黑暗,王太医不作为的害人庸医本色!您觉得呢?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为什么对晴雯乱用狼虎药?

对晴雯用虎狼之药,一是因为晴雯是丫鬟并非主子那样待遇,二是作者曹雪芹运用其擅长的“层峦叠嶂”的写作手法,层层暗喻,层层递进,伏晴雯后续之死,皆因被“虎狼”所害。

下面通过二大方面,三重层次,层层递进,抽丝剥茧来分析此事。

一 太医院的大夫们和丫鬟身份

我们通常一看到太医院,就以为只是给皇室看病的。其实太医院里不仅是给皇家看病的,王公贵族也可请太医院的大夫来府里看病。

清朝的太医院很多方面是沿袭明朝太医院的设置和做法,不仅是专职给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们看病的医疗机构,同时还肩负着培养、选拔全国医学人才的职能。

此外,太医院的大夫们品级不同、职位不同,医术水平也分三六九等,只是对外统称为太医。其中有些水平高的、品级高的,才能被称为御医。

比如,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回目里,贾母身体欠安,传来一位王太医。不用介绍,贾母一看他穿的官服是“六品服色”,就知道他的身份是“御医”了。

御医的品级之下,还有各种大夫。所以,给晴雯看病的胡太医,肯定是太医院水平不高明的大夫。

贾母看病,传唤来的是六品御医,其后称之为王太医,是在贾府出场的太医中水平最高的。给林黛玉看病的是鲍太医,水平一般,虽然效果不明显,但于身体无碍,没有多少副作用。给秦可卿看病的是冯紫英介绍的张太医,医术高明,用药谨慎。

而给丫鬟晴雯看病的却是胡庸医。

这个庸医是怎么来的呢?

是宝玉担心晴雯生病之事被王夫人发现,所以悄悄就近安排一个老嬷嬷去传太医院的大夫。而结果这个老嬷嬷并不知道应该传什么大夫来看病,只是觉得晴雯是丫鬟并非主子,所以并没有足够重视此事,便随便传来了一个胡庸医。

而这胡庸医并不懂豪门内府的规矩,也分不清病人是男是女,开药方子开虎狼猛药,也是生搬硬套,不懂“因人而异,因病而就”的道理。

这说明他水平不高,资历甚浅,王公贵族们很少传他看病,所以他才对这些府邸的规矩一概不懂,还以为宝玉的卧室是女孩家的绣房,以为晴雯是主子姑娘。

宝玉知道那个老嬷嬷办事不得力,没有请对人,便赶走胡庸医后,又命自己贴身小厮茗烟以自己的名义才传来了医术高、品级高的王太医来给晴雯看病。

另外,此处写胡庸医乱开虎狼药给晴雯,也是为后文埋下了伏笔。从晴雯此事之后,经贾府这些嬷嬷、小厮之口私下传开,大家都知道胡太医是个庸医。

所以,后续尤二姐病重,贾琏请人传太医时,竟然诡异地又传来了胡君荣胡庸医。最终,稀里糊涂之下,胡庸医又用他拿手的虎狼之药,造成了尤二姐流产,以致尤二姐精神崩溃,吞金自尽。

这其中,很有可能就是王熙凤要借“庸医”之手去对付自己的情敌尤二姐的缘故,但此事十分隐晦,胡庸医听到风声就跑路了,贾琏查无实证,存疑一处。

二 晴雯的“虎狼”之祸

《红楼梦》一书的写作手法繁复多样,实在是一本写作的经典教科书。而其中运用很多的就是“层峦叠嶂”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仿佛是让读者乘筏漂流群山之中,一路沿着水势在山脉之间曲折回旋,或激流,或缓滩,一座山接着一座山,连绵不绝,景色愈加清奇瑰丽,却都由一条水路串起所有景致,有迹可循。

《红楼梦》一书增删数次,精益求精,书中看似随便闲闲的一笔,也并非废笔,而是大有隐义和用处。

比如抄检大观园一事,奸人怂恿,小人挑拨,主上不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竟仿佛是在预演贾府被抄家一事,读之悚然一惊。而后续贾府也果然如同“抄检大观园”类似的情况而被抄家,落地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再比如猜灯谜时,贾母出了一个灯谜“猴子站树梢”,正是寓意贾府后来“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而晴雯被胡庸医用“虎狼”之药,正是寓意晴雯终将被“虎狼”所害。

晴雯第一次生病在床,遇到胡(胡,谐音“虎”,暗指“虎狼”之意)庸医,开了“虎狼”之药,乃是要命的方子。宝玉细心查看方子,看透“虎狼”庸医不靠谱,不用“虎狼”之药,救了晴雯一命。

接着,贾母赏赐了宝玉一件珍贵的“雀金裘”,让宝玉好生爱惜,然而宝玉却把此衣服烧坏了一块。而由谁来补雀金裘呢?正是晴雯。

为什么要病中的晴雯来补雀金裘呢?

其实此处来写贾母赐予宝玉雀金裘一事,实际是伏笔晴雯的结局。

雀金裘是贾母珍爱之物,赐予了宝玉;晴雯亦是当初贾母喜爱之人,所以留下晴雯在自己身边使唤,因为疼惜自己孙子宝玉,便把晴雯给了宝玉。

此处夹写雀金裘之事,正是代指晴雯之事。雀金裘被烧坏了,是有瑕疵了,是有病处了;晴雯也是生病了,发烧不退。

所以,晴雯病补雀金裘,其实是暗喻晴雯补的正是自己的病处,是在自救。

补完雀金裘时,麝月说了一句“若不留心,再看不出的”,实际是暗指若非有虎狼之人刻意留心针对晴雯,晴雯的一些不合“王夫人”之意的“病处”,是不会让王夫人发现的。

然而,晴雯自己说了句“补虽补了,到底不象,我也再不能了!”嗳哟了一声,便身不由主倒下。

这就是暗指晴雯虽自我补救,但终究是难逃一劫,刚补救完,自己就“倒下”了。

后来,晴雯正是在病中被拖出荣国府,“倒下”身亡。

现在,明白了雀金裘正是代指晴雯,那么再回头来看贾母赐予宝玉雀金裘回目里的对话。

王夫人说这雀金裘要仔细穿,别糟蹋了它。

贾母则说这雀金裘只这一件,糟蹋了也再没了。

然而,劝宝玉爱惜的是王夫人,而最终真正糟蹋晴雯的却也正是王夫人。

贾母则警告这么好的人物绝无仅有,糟蹋了也就再没有了。然而,出自贾母所赐的雀金裘、晴雯,却全都糟蹋了,为之一叹!

最后,补完雀金裘的晴雯病更重了,也预示着悲剧即将落幕。病中的晴雯,又被她得罪的一群“虎狼”之人陷害,导致被王夫人惩罚。

然而上一次贾宝玉能从“虎狼”庸医手下救得了晴雯一命,这一次一群“虎狼”围攻,宝玉却再也没法第二次从王夫人手里救下晴雯了。

正如贾母赐予宝玉雀金裘时,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爱惜别糟蹋了,可宝玉转身就把雀金裘烧坏了,还束手无策无法补救雀金裘,只能眼看着晴雯病人自救病裘,最终晴雯补不好“病”金裘,也救不了自己,无力回天,自己也就“倒下”了。

所以,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从因丫鬟身份而被乱请来胡庸医给晴雯用虎狼之药开始,就预埋伏笔,暗指晴雯终将死于“虎狼”之口;也伏笔尤二姐后续因胡庸医“虎狼”之药而吞金自尽的由来。

图片:网络

[如果意犹未尽,可以点击查看更多深度文化解读]

为什么对晴雯乱用狼虎药?

《红楼梦》里,贾府的家庭医生是王太医,上至贾母,下至宝玉都信任王太医。

贾府里还出现一个胡太医。胡太医出现了两次,每次开的药都是要命的虎狼药。

第一次是给晴雯看病。

有一天晴雯生病了,下人生病,按规矩要离开主子房里,贾宝玉不愿让她离开大观园。于是告诉李纨悄悄请个医生给晴雯看病。于是请来了胡太医给晴雯看病。

胡太医第一次来贾府,哪里见过这个阵仗,连人都没见到,只见到一只染着长长指甲的纤纤玉手,还被老婆子用帕子盖上了。胡太医误以为以为晴雯是小姐。胡太医给晴雯开了一副药。

宝玉看后连声说道:“该死,该死,他拿着女孩儿们也象我们一样的治,如何使得!凭他有什么内滞,这枳实、麻黄如何禁得。谁请了来的?快打发他去罢!”

如果不是宝玉发现这是一剂虎狼药,那么晴雯吃下去就会没命的。

胡太医第二次用虎狼药是给尤二姐。

尤二姐怀孕了,她又生病,她和贾琏哭着说:“我这病不能好了。我来了半年,腹中也有身孕,但不能预知男女。倘天见怜,生了下来还可,若不然,我这命就不保,何况于他。”贾琏命小厮去请了胡太医。胡太医给开了药,结果一副药下去,尤二姐腹痛不止,一个已成形的男胎被活生生打了下来。等贾琏去找胡君荣算账时,胡君荣早卷包逃走了。

不知道这个胡太医与贾府有何冤仇,他一来就下虎狼药,吃下去,就要人命。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润杨的红楼笔记!

为什么对晴雯乱用狼虎药?

所谓虎狼之药,猴子用不得,什么样的身体,什么样的病症就用什么样的药,如果一个人的身体无法承受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那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红楼梦》中的晴雯就是个例子,也有句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给丫晴雯看病的这个胡庸医就是个江湖郎中,正如同他的名字一样“胡用医”,没有好医生,这样的郎中也就成了香喷喷,庸人自扰之。

古人云: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而《红楼梦》中一番两次提到这个虎狼之药,晴雯和尤二姐就是两个明显的例子,这是《红楼梦》悲剧情结上的“雪上加霜”,也有点自作孽不可活的意思,为何这么说,晴雯不要去吓唬麝月,哪来的伤风感冒,不去显摆,出人头地,不要把指甲留得那么长,整日不要浓妆艳抹的,能让别人猜忌吗?

《红楼梦》的作者才是真正的医者。

《红楼梦》中的作者是医术高明的人,他专看封建社会的病,但是在书中,他写出了很多很多的胡庸医,整个贾府乃至于封建社会有很多这样的医者,贾政也是其中的一个,他所用的虎狼之药就是棍棒,所到之处皮开肉绽,贾宝玉这样的身体岂能接受如此的虎狼之药,可是贾政不但没有医好贾宝玉的“病”,差点让贾宝玉搭上了性命。

林黛玉也有病,流泪的病,世间的医生看不懂,也看不好,薛宝钗虽然有冷香丸,但是还是治不好她带来的热毒,顽固的思想毒……所以整个红楼梦中的人几乎都有病,是一种世态的病,这种病蔓延了整个末世,没人治好,药下的太猛就成了虎狼之药,伤及身体乃至于失去性命,药下的不猛难以疗伤,起不到任何作用……

《红楼梦》很伟大,大到天外天,梦幻之境,思想意识形态超越了几千年,贾府在病态中挣扎了几十年,衰败那是自然,也是被虎狼之药给治没了,晴雯曾经的风光就如同贾府以往呢辉煌,《红楼梦》囊括了很多的文化知识,涵盖了各方面,但是,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是一个病态的贾府和社会,没人能看好他们得病,只能慢慢消失,然后重生,离开这个末世,结束这种礼教约束,自由下的人就不会有很多的病,那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新社会,新社会下的思想是新思想,就不会出现“胡用医”这样的医者。

品读名著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入红楼观情节,悲喜交加,出红楼谈思想,错综复杂,曹雪芹想治好晴雯得病,大笔一挥,虎狼之药起作用了,这是富贵险中求啊,晴雯病好了,做了贾宝玉的小妾,还生了好几个大胖小子,这一切都掌握在曹雪芹的手中……把他读懂了,就弄明白了《红楼梦》的内涵和思想,不然都在研究文字,品文学,找历史,红学一世,一世红学,永远是个梦,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为什么对晴雯乱用狼虎药?

在小说《红楼梦》中,晴雯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的人物。她是贾宝玉房里“四大丫鬟”之一,最得宠的贴身丫鬟,平时过着千金小姐的生活。

晴雯性格不饶人。但她长相苗条风流,眉眼像林黛玉;她口齿伶俐,说话板上钉钉,一句是一句;她绝不受辱,敢于怒怼王夫人、王熙凤等贾府高管;在晴雯身上体现了不甘示弱的可贵精神和人格品质;她还心灵手巧,针线活好,得到贾母的称赞。

晴雯的这种性格,很容易得罪人。她先后得罪过王夫人、袭人、宝钗、红玉、李嬷嬷等人。她爱使性子,撒娇,在主人贾宝玉面前撕扇子,还说自己喜欢撕扇子;她佩服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有一次宝玉挨打后,晚间,晴雯替宝玉传给黛玉两条旧手帕;她深爱着宝玉,拖着病体,手拿孔雀金线,一针一线给宝玉织补雀金裘,整整一个晚上,天快亮时才补好。

晴雯与宝玉两人感情很深。晴雯病了,宝玉请大夫来;病重了,宝玉去看她。晴雯给宝玉补织雀金裘。晴雯死了,宝玉为晴雯书写了祭文《芙蓉女儿诔》等。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讲述的就是“胡庸医”对晴雯乱用“狼虎药”,致使晴雯命丧黄泉的事。

“胡庸医”姓胡,名君荣。胡君荣大夫对晴雯为什么要乱用“狼虎药”呢?难道胡君荣大夫对晴雯有什么过节吗?

小说《红楼梦》作者称胡君荣大夫是“庸医”。什么是庸医?医术低劣的医生;误用药物而害死他人性命的医生(医术低劣)。作者用这个“庸医”词汇,就是告诉读者,晴雯的死并不是胡君荣大夫有意而为之,他只是个庸医而已。那么,为什么胡君荣大夫要乱用“狼虎药”治死晴雯呢?

胡君荣大夫对晴雯的确没过节,两人素不相识。他之所以敢在晴雯身上乱用“虎狼药”,皆与宝玉和李纨有关。

在小说《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写晴雯得病是在一个晚上。宝玉贴身“四大丫鬟”之一袭人回家探母,因此,宝玉贴身“四大丫鬟”中的晴雯和麝月,在宝玉屋里轮换着兼管守夜。

就在这天夜晚,晴雯穿着一件小袄,跟着麝月去看月亮。出房门一刹那,“忽然一阵微风,只觉侵肌透骨,不禁毛骨森然。”晴雯浑身寒颤,接着回屋烤火,晴雯顿时“果觉有些鼻塞声重,懒怠动弹。”就这样卧床不起了。

贾府对受伤寒的人管理很严格。只要贾府发现有伤寒的人,立刻就会被隔离。宝玉知道晴雯病倒之后,立刻封锁晴雯受伤寒的消息。然后,请了胡君荣大夫,偷偷进后门给晴雯看病。

晴雯有意从幔中伸出手,胡君荣大夫给晴雯把脉。胡君荣大夫见晴雯手上有两根指甲,每根指甲足有三寸长,尚有金凤花染得通红的痕迹。

胡君荣大夫见状,立刻愣了。心想,这女子手上两根长三寸的指甲不就是“六甲”吗?这是有身孕了啊!宝玉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个信息,他谁也没说,只找到了自己的嫂子李纨。

李纨为小叔子隐瞒了这糗事,同时又有所担心。担心小叔子宝玉有了后代,那么,她的儿子贾兰怎么办?李纨是个极度自私的人,她不可能配合宝玉,使晴雯顺利地把孩子生下来的,而且产生了必须把晴雯肚子里的孩子打掉。李纨很自然地想到了胡君荣大夫。

李纨勾结胡君荣大夫,打掉晴雯肚子里的孩子。胡君荣大夫明白了这一切真相之后,给晴雯开了“狼虎药”。

“狼虎药”在小说《红楼梦》中是打胎药。之所以这样说,皆因胡君荣大夫也给尤二姐用过,打下了一个胎儿。据有关资料,“狼虎药”其实就是“泻下”一类的猛药,孕妇吃了会流产,对身体十分有害。这也是作者为什么说胡君荣大夫是“庸医”的依据。

晴雯就是被胡君荣大夫开的“狼虎药”治死了。晴雯临终前见了宝玉最后一面,她取出剪刀,哭着“将左手上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铰下”,宝玉心知肚明,也不敢声张。

综上所述,庸医胡君荣大夫对晴雯乱用“狼虎药”是受李纨指使的,目的就是想打掉宝玉与晴雯的孩子,以确保自己继承贾府的地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