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如来佛祖最后为什么封孙悟空为佛,却没有奖赏观音菩萨?

西游记中如来佛祖为什么封孙悟空为佛,却没有奖赏观音菩萨?

这是如来佛祖私心所致,佛祖自说南儋部洲“淫乐祸,多杀多,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他所在的西牛贺洲何尝不是如此?奖赏取经人这一节,恰是佛祖自说自话暴露私心的描述,也是观音没有得到奖赏的原因所在。为何这样说呢?

(五圣成真)

五圣成真藏玄机

唐僧师徒五人将一藏五千零四十八卷取到东土,顺利完成佛祖佛法东渐的心愿(心猿),于是,八大金刚便把他们又叫回灵山,接受佛祖的封赏。

佛祖遂叫唐僧等近前受职: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跃升为斗战胜佛,这师徒二人都成了佛。猪八戒则做了净坛使者,沙和尚获封金身罗汉,白龙马加八部天龙马,化龙池得归真身,盘绕在山门里擎天华表柱上。

猪八戒对佛祖的封赏不服,说师父和大师兄都成佛了,他如何只做了净坛使者。佛祖振振有词道:“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

电视剧不解佛祖深意,给猪八戒加了句台词:“原来佛爷爷向着我呢”。其实,原著中并无这一句,猪八戒到底还是不服。八戒对净坛使者肯定是不满意的,佛祖依然把他当“猪”对待,吃佛祖等人吃剩的东西。

封赏毕五圣,书中有一个粗略的灵山诸神排位:诸众佛祖、菩萨、圣僧、罗汉、揭谛、比丘、优婆夷塞,各山各洞的神仙、大神、丁甲、功曹、伽蓝、土地。“使者”排在哪里了?这个排位犹如开会摆座签,灵山根本就没有给“使者”摆位置。说白了,猪八戒的封赏还不如金身罗汉沙和尚呢。

那么,唐僧、孙悟空为何成佛,沙和尚为何地位高于猪八戒,这其中就藏着玄机了。这个玄机咱们下文再讲,此处先说说观音菩萨。观音是菩萨,菩萨的地位要低于诸佛,所以,如来封赏五圣之后,大众合掌皈依,逐一唱名,齐颂佛德,旃檀功德佛、斗战胜佛恰好排在观音菩萨之前。也就是说,观音此时的地位要低于唐僧、孙悟空。

唐僧是观世音寻来的取经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是菩萨点化招降的,取经路上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忠实执行佛祖的意愿,是佛法东渐的最大保障,也是最大功臣,如来佛祖为何不让他成佛呢?

这其中的玄机又是什么呢?

奉旨上长按

如来佛祖任人唯亲排斥异己

封赏唐僧时,佛祖言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佛祖这番话,可谓揭了唐僧的老底,原来,他是佛祖二徒弟转世,早就是佛祖的人。

我细细地解读过“金蝉子”,这三个字应当读作金蝉、子,也就是金蝉之子。“金蝉子”应当与成语“金蝉脱壳”有关,《西游记》中确实也写到了这层意思。凌云渡接引佛祖撑无底船度化唐僧,唐僧的尸身便漂流在江上——这就是“江流儿”。

这回书的回目是“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岂不就是金蝉脱壳吗?因此,金蝉子实则佛祖所幻化,讲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佛祖的第十世。如此,唐僧不成佛谁成佛?

我在全网率先破解了孙悟空的师父之谜,菩提老祖其实就是如来佛祖,孙悟空只是佛祖幻化出来的心魔,是佛祖佛法东渐的“心猿(心愿)”。假如以“人形”而言,唐僧是佛祖的二徒弟,那么,孙悟空就是佛祖的大徒弟。孙悟空成佛,还有异议吗?

猪八戒、沙和尚就不一样了,这两人出身于东方天界,一个是天蓬元帅,一个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都是道教神仙,且都不同程度地得罪过佛祖。

猪八戒是佛祖在天庭搞“安天大会”时,前往戏弄嫦娥的,你说佛祖败兴不败兴。沙和尚也是在蟠桃会犯了错,打碎了佛门七宝之一做成的琉璃盏。

这二位道教大神下界之后,继续与佛祖对抗,猪八戒盘踞福陵山、在乌斯藏高老庄上作怪,都是与佛祖之教作对。福陵山,其实说的是弗菻,指的是罗马教。而乌斯藏同样佛书甚多,这里也是有佛的,猪八戒娶高小姐,其实是乌斯藏的僧人可以娶妻。乌斯藏无刑罚,亦无兵革战祸,更少有疾病,比妖魔横行的西牛贺洲强得多。猪八戒在这里修行,岂不是佛祖的“异教徒”?

沙和尚在流沙河吃掉了九世佛祖,也就是九次阻挡了佛法东渐,罪孽不可谓不大。但是,佛祖知道,十世佛才能实现这个愿望。故而,沙和尚在流沙河的行为只是佛道之争,并没有堕入其他异教。其实,佛祖也是一个亦佛亦道的化身,曾经是道家的“大觉金仙”。故而,沙和尚的封赏就要远高于猪八戒了。

白龙马是西海龙王之子,龙是道家的神物,四灵之一。虽然白龙马有功,但却被盘在灵山的华表之上,哪有回归西海称王逍遥快活?

说白了,佛祖封赏暗藏私心,难脱排斥异己之嫌。那么,观世音没有得到封赏,难道他(她)也是佛祖眼中的异类吗?

西游难释厄,观音不成佛

观世音菩萨的另一大表现,是他(她)没有得到佛祖奖赏,难以成佛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呢?

我举书中的一个细节,来解读这其中的玄机。这个细节就是第五十五书“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写的蝎子精,观音菩萨起底蝎子精时,对孙悟空说:“这妖精十分利害,他那三股叉是生成的两只钳脚。扎人痛者,是尾上一个钩子,唤做倒马毒”。

倒马毒有多厉害呢?孙悟空被马毒钩子扎了一下头皮,便大叫“苦也”,“忍耐不得,负痛败阵而走”。孙猴子想不明白,他这头“自从修炼成真,盗食了蟠桃仙酒,老子金丹,大闹天宫时,又被玉帝差大力鬼王、二十八宿,押赴斗牛宫处处斩,那些神将使刀斧锤剑,雷打火烧,及老子把我安于八卦炉,锻炼四十九日,俱未伤损。”

孙悟空之尊头经过佛祖点化,道家诸神锤炼,却抵御不了马钳毒,这是为什么呢?观音菩萨的另一番话,道明了真相:“他前者在雷音寺听佛谈经,如来见了,不合用手推他一把,他就转过钩子,把如来左手中拇指上扎了一下,如来也疼难禁,即着金刚拿他,他却在这里。”

观音说,佛祖“不合”推了蝎子精一把,就被钩子扎伤左手中指。这一笔写的就是这个蝎子精与猪八戒居弗菻山一样,也是个异教徒。但这个异教徒佛道两家都奈何不了他,最终也得是佛道两家联手才能制服他。因而,《西游记》中不断提到有好几拨取经之人,其中便暗藏了大明时期诸多西教东渐,不止如来佛教一种。书中的“外道”,恐怕就指的是佛教之外的宗教吧。

之于《西游记》中的时代背景而言,这个来自“弗菻”的西教,就是以利玛窦为传教士的罗马教,也就是罗马教廷的耶稣教,明朝时叫做“景教”。

利玛窦在万历十年从肇庆进入中原时,便自称来自天竺国,当地官员便叫他做“胡僧”,胡僧也是对西方佛教僧人的一种称呼。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汉朝叫天竺为“身毒国”,故此,来自罗马的西教就有一个带着马毒的马钳了。

佛祖排斥异教,所以不准蝎子精听佛经。但是,观音菩萨认为,佛祖的行为不当,说是“不合”推了他一把。

佛祖神通广大,观音对他的不满,肯定是知道的。这便是《西游记》中,观世音没有得到佛祖封赏的重要原因。

当然,观音居南海,号称南海观世音,是南儋部洲专门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他(她)的的尊位不可动摇,佛祖封与不封,其实并无多大意义。

观音奉旨上长安时,佛祖特意办了“盂兰盆”大会,暗示观世音,办不成佛法东渐这件事,就不能成佛。盂兰盆大会说的是目连力士地狱救母的故事,佛祖要求目连以盂兰盆盛百味果蔬,奉养十方僧众,才能帮助他解救地狱受苦受难的母亲。而四大菩萨中的地藏王菩萨,也曾经解救地狱中受苦受难的母亲,后来发下宏愿,地狱不空便不成佛。

观音菩萨救苦救难,世间但有苦难,也是不能成佛的。佛祖所居西牛贺洲,且自妖魔横行,杀戮遍野,僧众贪赃枉法,敲诈勒索,南儋部洲得佛法东渐,同样不能解除世间苦难——这便是佛祖不封观音菩萨的又一大原因。

假如佛祖能够以佛法解除世间一切苦难,观世音岂不就成佛了?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但西游并不是写的“释厄”,反倒是难释厄。佛祖讲好的以三藏真经相传东土,但因为佛祖为难,唐僧他们只是“各部中检了几卷传来”,勉强合成一藏。三藏真经谈天、说地、度鬼,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唐僧取回来的真经不到零头,如此,又如何释厄呢?

原本,唐僧在双叉岭下不受分文,超度伯钦之父。佛祖倒好,众比丘受了舍卫国赵长者家超脱亡者,收了三斗三升米粒黄金,还说“忒卖贱了”。如此,又如何为芸芸众生“释厄”呢?观世音菩萨还得继续努力啊。

仅靠佛道之教,恐怕不能“释厄”,这是《西游记》中隐藏最深的主题。

西游记中,如来佛祖最后为什么封孙悟空为佛,却没有奖赏观音菩萨?

用了十四年时间(准确来说是5048天),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难,唐僧带着三个徒弟,终于到达西天,完成了西天取经的任务。对此,如来兑现承诺,不仅把经书传给唐僧,还对师徒四人包括白龙马都进行了封赏。

唐僧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封为净坛使者,沙和尚则封为金身罗汉,而白龙马则封为八部天龙马。

要注意的是,虽然八戒、沙僧和白龙马封的不是菩萨,但是他们实际上也是菩萨,或者说享受菩萨待遇。因为最后大众所念,就是“南无净坛使者菩萨,南无金身罗汉菩萨,南无八部天龙马菩萨”。

总之,皆大欢喜,西游记全书到此也就结束了。

可是,看到这里,作者是不是忘了什么呢?

没错,有些读者想到了,那就是观音菩萨,如来没有奖励观音菩萨。

取经大业固然是唐僧牵头,悟空、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保驾护航,但是这事儿能成功,也离不开观音菩萨的帮忙。

比如,取经人是菩萨找到的,三个徒弟是观音菩萨收的,连白龙马都是菩萨点化的。取经路上菩萨也多次帮忙,收服黑熊精、红孩儿、鲤鱼精,给孙悟空通风报信,调和唐僧、悟空师徒间关系等等。

可以说,观音菩萨出了不少力。没有她的话,也就没有后来的旃檀功德佛、斗战胜佛,唐僧取经任务也完不成。

既然如此,如来佛祖为什么没有奖励观音菩萨呢?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来回答。

一方面,取经对于观音菩萨来说,只是完成佛祖任务,不算立功

取经之事,总体上来说是佛祖想要传经。当时李世民因为泾河龙王之事,在地狱中被不少冤魂野鬼所纠缠、恐吓,他听说西方有经书可以超脱这些鬼魂,所以复活后就让唐僧去取经。

说起来,取经人已经定下来是唐僧了,毕竟他也是金蝉子转世。观音菩萨前去,不过是确定取经人选,另外再送两件装备——锦襕袈裟和九环锡杖,仅此而已。

至于取经人的三个徒弟,如来应该也早已定下来。

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如来就把他压在五行山下,还说以后会有人来救悟空。

如来即辞了玉帝众神,与二尊者出天门之外,又发一个慈悲心,念动真言咒语,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

可以说,如来已经算出了(或者说提前安排好)悟空保护唐僧取经之事。所以,观音菩萨后来的行动,不过是照着如来的想法做事而已。

不信你看,如来给了菩萨三个箍儿,观音菩萨刚好就替唐僧收了三个徒弟。虽然最后菩萨只把紧箍给悟空用,但是徒弟数量还是和如来的意思一样。

可以说,菩萨全程只是照如来的心意做事,辛苦是有的,功劳也是有的,但是并不算大事。所以,如来没有奖励他。

换个角度来说,菩萨其实也得到了奖励,只是并非如来直接奖励她而已。

如来给菩萨三个箍儿,其中两个都被菩萨自己用了,她用来收服了黑熊精和红孩儿,即后来的落伽山守山大神和善财童子。

另外,菩萨下界做事,也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这也算是一种奖励吧。

简而言之,对于佛祖和菩萨来说,取经这事儿不算多大功劳,所以佛祖没有奖励菩萨,菩萨也没要求奖励。

另一方面,可能只是作者没写

换个角度来说,其实也不是佛祖没奖励菩萨,而是作者不再写了。因为西游记故事,在唐僧取经完成后,就全面结束了。

如果佛祖要对菩萨奖励,那么还要多很多人奖励,因为帮助唐僧师徒的人太多了,光是佛家的就有不少。

像东来佛祖,替孙悟空收服了黄眉大王;灵吉菩萨,帮助孙悟空收服了黄风怪,还给了孙悟空定风丹,使他不会被芭蕉扇扇走;毗蓝婆菩萨,收服了蜈蚣精;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收服了青狮子和白象等等。

这些人都一一奖励的话,作者可能还要再写很多。

而且如何封赏也是个麻烦事,让菩萨升级为佛吗?不合逻辑,毕竟世俗信仰的观音就是菩萨。给菩萨金银财宝?那太俗气了。

哪怕一句“昔日对圣僧有帮助之菩萨、罗汉,俱有封赏”就能解决的事,作者也不再写了,因为完全没有必要了。

西游记中,如来佛祖最后为什么封孙悟空为佛,却没有奖赏观音菩萨?

在之前我的问答中,曾讲解过佛教的领导集团情况,今天再简要重复一下。

燃灯佛是过去佛,也就是退休的老领导。如来佛是现在佛,也就是佛教的现任领导。弥勒佛是将来佛,也就是说下一任佛教的领导。

其中还有一个神秘人物,过去 不曾提到,就是菩提祖师。

菩提祖师和其它三个不同。燃灯、如来和弥勒是真正的政治领导人物,平衡各派能力突出,有自己的班底,并且有自己的思想和理念。菩提只是一个思想家,并且有国际主义眼光,他不反对发展道教,甚至还认为道教和佛教思想都是并列的,两教应该和平共处。

因为佛教和道教都是靠信徒供奉才能维持生存发展的,因此信徒数量多少决定了两派的发展空间。于是两派慢慢开始在下界发展自己的地盘,抢夺信徒,两派的地推人员经常发生冲突,就象现在的王老吉的业务员和加多宝的业务员打架一样。

菩提的思想为大多数佛教领导集团成员所不容,所以早早退出佛教核心领导层。但鉴于他的其它才能和江湖地位,其它几个人争斗时,会拉菩提来平衡一下,因此菩提的势力在佛教中央也有一定的号召力。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西天佛教的高级领导岗位是有编制的,我们先看下西游记最后的分封结果:

大众合掌皈依,都念:

南无燃灯上古佛。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过去未来现在佛。南无清净喜佛。南无毗卢尸佛。南无宝幢王佛。南无弥勒尊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无量寿佛。南无接引归真佛。南无金刚不坏佛。南无宝光佛。南无龙尊王佛。南无精进善佛。南无宝月光佛。南无现无愚佛。南无婆留那佛。南无那罗延佛。南无功德华佛。南无才功德佛。南无善游步佛。南无旃檀光佛。南无摩尼幢佛。南无慧炬照佛。南无海德光明佛。南无大慈光佛。南无慈力王佛。南无贤善首佛。南无广主严佛。南无金华光佛。南无才光明佛。南无智慧胜佛。南无世静光佛。南无日月光佛。南无日月珠光佛。南无慧幢胜王佛。南无妙音声佛。南无常光幢佛。南无观世灯佛。南无法胜王佛。南无须弥光佛。南无大慧力王佛。南无金海光佛。南无大通光佛。南无才光佛。南无旃檀功德佛。南无斗战胜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南无西天极乐诸菩萨。南无三千揭谛大菩萨。南无五百阿罗大菩萨。南无比丘夷塞尼菩萨。南无无边无量法菩萨。南无金刚大士圣菩萨。南无净坛使者菩萨。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我们可以看到唐僧的排名提升的最快,由如来的二弟子直接升任佛教核心领导团队中间的位置,而孙悟空则排名倒数第一,但仍排在观音之前。观音作为取经项目组的总行动协调组组长也只是一个菩萨,但这个菩萨的权力还是比较大的,排在菩萨的第一位。

到 此,难免有人要问,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政治斗争和平衡的需要。

如来想把自己的二弟子拉进佛教核心领导队伍,来扩大自己对佛教的领导权。燃灯佛作为老领导也想安排自己的人进佛教核心领导队伍;而弥勒佛也想在佛教核心领导队伍安排自己的人,以方便自己在接班前提前布局,加强对佛家领导权的控制。

几方就新一届佛教核心领导队伍的人选,争议很大,争吵不停。

这是如来想起了菩提,虽然菩提早已不在佛教领导核心集团,但不妨碍他可以影响相关政治安排。

菩提虽然不在中央,但仍关心佛教的发展,他认为应该往西天派一个自己的人来加强控制。菩提不愿意看到佛教在如来等人的领导下加强和道教的对抗。

于是菩提以安排孙悟空进佛教中央局为交换,作为支持如来二弟子唐僧进入佛教核心领导队伍的条件。

就这样,如来邀请菩提回西天参加核心领导队伍的改选工作,并有重要的发言权。

就这样,最终唐僧和悟空成功进了佛教核心领导队伍,虽然位置有高有低,排名有前有后。

观音为什么没能进入佛教核心领导队伍呢?

这是因为佛教核心领导队伍的编制有限,不可能容纳太多人进入。另一方面,就算进入了,估计和孙悟空差不多,排名太靠后,没有多大发言权。还不如帮如来坐镇一方,掌握实际权力。

就象现在的机关,有些冷水衙门的领导级别虽高,但不管是权力还是实惠远不如重要部门的低级领导。

也就是说官位不一定是高了好,当然正常情况下是越高越好。

西游记中,如来佛祖最后为什么封孙悟空为佛,却没有奖赏观音菩萨?

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到真经之后,都得到了如来佛祖不同程度的奖赏,其中唐僧和孙悟空被封为佛,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被封为菩萨,几个人都从有罪之身一跃成为佛派的管理层,也算不枉费这十几年的辛劳。然而,取经大业得以成功,同样离不开观音菩萨的协助。作为取经活动的总策划人,她考察取经路线、筛选取经人员并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劫难,可以说贡献巨大。但如来在封赏的时候,却并没有奖励观音菩萨,这是为什么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西游记》所构造的神仙体系。总的来说,《西游记》主要分为佛、道两派。佛派以灵山为根据地,道派以天庭为根据地。尽管玉帝是两派的最高统治者,但佛派拥有相对独立的自治权和任免权。在佛派体系中,处于最高位置的是三大佛祖,即燃灯、如来和弥勒,分别对应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其次是四大菩萨,即文殊、观音、普贤和地藏;接下来是八大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以及比丘尼、比丘僧、优婆塞、优婆夷等。小说第五十九回写道:

只嚷至大西天灵鹫仙山雷音宝刹之外,早见那四大菩萨、八大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尼、比丘僧、优婆塞、优婆夷诸大圣众,都到七宝莲台之下,各听如来说法。

按照这个排列顺序,观音的位置仅次于三大佛祖,处于四大菩萨级别。这样一来,就给如来封赏提拔制造了困难,如果想要提拔观音,那么只能晋级到佛祖级别,显然这是如来不愿意看到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除此之外,佛派的这种领导体系结构是一种长期积淀的结果,也是内部各大势力相互博弈的结果,如来凭借一己之力想要改变简直难上加难。因此,在领导层面的提拔上,如来是不会冒险的。

读到这里,不少朋友可能会有疑问,明明在《西游记》结尾处,众神皈依默念时有几十位佛排在观音前面,为何会说观音的地位仅次于三大佛呢?这其实涉及到职称与职务的关系。三大佛祖、四大菩萨属于职务范畴,类似于今天的院长、所长和主任,是领导;佛、菩萨、罗汉是职称范畴,类似于今天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可能是领导,也可能是员工。那几十位佛排在观音前面,只代表他们的职称高于观音,并不代表权力地位也高于观音。

在领导层面上没办法提拔,那么在果位,也就是职称上提拔观音是否可行呢?就如同封唐僧和孙悟空为佛一样。从如来角度来说他是可以这么做的,但从观音角度来看她并不会接受这样的封赏。因为从早在观音渡劫之时,她就已经是佛了,名号正法明如来。只不过她慈悲为怀,想着天下苍生,一心要普渡众生,自愿深入基层“降格”为菩萨。因此,她是不会接受如来所谓的封赏的。

那么,如来真的就没有办法奖赏观音了吗?当然不是。取经活动圆满成功,观音至少得到了以下三大实惠:

  • 首先,收获了神通

如来佛祖在将取经重任托付给观音时,曾交给她五件宝贝。小说第八回:

“……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澜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如来又取出三个箍,递与菩萨……

以上这五件宝贝的归属分别是:锦镧袈裟、九环锡杖给了唐僧;金箍给了红孩儿、紧箍给了孙悟空、禁箍给了黑熊怪。尽管这些宝贝观音没有得到,但她却掌握了三个箍的咒语,可以随时控制法宝的持有者,等于说是多了一项神通。

  • 其次,招到了帮手

利用如来给的禁箍和金箍两大法宝,观音菩萨成功降伏了黑熊精和红孩儿,并顺利将他们纳入自己的麾下,成为她的私人助理。其中,黑熊精被她封为守山大神,看守珞珈山;红孩儿被她封为善财童子,追随左右。而这二位都是神通广大,不可小觑的主儿,特别是红孩儿,家族势力非常强大。有了他们的帮助,观音可谓如虎添翼,进一步扩充了自己的实力。

  • 最后,扩大了影响

在西天取经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中,观音抛头露面的机会大大提高,例如在万寿寺五庄观,帮助镇元大仙医活了人参果树;四圣试禅心时,与黎山老母、普贤、文殊并肩作战暗中试探唐僧的忠诚度和意志力;点化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使他们修成正果等等。这种看似不经意的“帮助”“指点”“共事”,无形中扩大了她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出于观音领导阶层以及本人意愿方面的考虑,如来并没有封赏她。但却以另外一种方式回馈了观音。通过参与西天取经活动,观音不仅收获了神通、招到了帮手,而且还在无形中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这样的实惠相比于如来的直接封赏,更受观音的青睐。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西游记中,如来佛祖最后为什么封孙悟空为佛,却没有奖赏观音菩萨?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西游记》中,如来佛祖最后为什么封孙悟空为佛,却没有奖赏观音菩萨?

如来佛封赏孙悟空为佛,是因为孙悟空达到了佛的境界,如来佛祖并不是没有记录观音菩萨的功德,只是《西游记》里面的功德还不足以使观音菩萨成佛,因为他最终要成就的果位是:主佛果位。他还要不断地修行,曾加经验。

在传统佛教里,佛不是神,而是“人上人”,是开悟了的人,集智慧和功德于一身。在我们娑婆世界里,按方位分,中央佛是释迦牟尼佛,西方佛是阿弥陀佛,东方佛是药师佛。按照时间来分,有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按照佛教经书上说,是佛就要应劫而生,所谓要经历三个大阿僧祇劫方可成佛。到达了佛的境界,那么就可以成就佛的成就,就如同一个工程,只要你完成了所有的任务,那么你就是佛,否则别人再怎么称呼你为佛,你也不是佛。

而菩萨是成佛前的一个境界(这面我们就不说所谓的佛或者菩萨,其实里面也分成诸多的境界了)。因此佛可以为菩萨,而菩萨不可以为佛,两者很难可逆。除非有以下情况发生:就是成就了佛的境界的菩萨,自己不去成就佛果,而静待成佛的劫,自觉遵守自己的发愿。比如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为佛。又比如文殊菩萨虽然贵为七佛之师,但在娑婆世界里,他仅仅以菩萨相露相,其实在其他的时空里,他早就成就了佛果。又或者有经书上说观音菩萨,他作为弥勒佛的左护法,他在弥勒佛圆寂后,继承佛祖之位。所以观音菩萨在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成佛前不成佛。这里的佛,就是主佛的意思。

经过上面的简单阐述,相信朋友们就知道为什么在《西游记》里,如来佛祖可以封孙悟空为佛,而没有封观音菩萨了。

孙悟空经历了取经之旅的洗礼,无论从智慧上还是功德上都达到了佛的境界,作为主佛的释迦牟尼佛不过是印证和加封了他而已。这是他取得的成就,就如同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完成了毕业论文,导师给予印证一样。

而观音菩萨的成佛的经历要比这些考验还要艰难,毕竟观音菩萨是要留校任教,继承衣钵的角色,虽然取经之旅多有观音的襄助,可是观音菩萨是未来未来的佛祖,他的大考还早着呢,路还长着呢,此刻不仅仅他没有成佛的可能,就是弥勒也只是弥勒菩萨,弥勒要继续修行,而观音要勤勤恳恳地为他护法,增加智慧和功德,为将来成佛祖积攒经验:毕竟成为主佛的难度系数不同一般。

一家之言,多有偏颇,欢迎大家交流和分享。

西游记中,如来佛祖最后为什么封孙悟空为佛,却没有奖赏观音菩萨?

在《西游记》中有个很好玩的问题,那就是如来没给取经路总策划师观音奖赏,这要放在现代社会,观音会立马写封辞职信:佛祖啊,世界那么多大,我想去看看!

01、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辞职不干

没等如来答应,观音就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去看看被孙悟空乱写乱画“孙悟空到此一游”的五行山,顺便拍个照发朋友圈。

去瞧瞧流沙河的水变清了没有,考虑是不是该架个桥方便行人过河,顺便数一数,24678。

去高老庄问问高小姐嫁人了没有,嫁了就送个孩子去。

总之她很忙,为取经路耗了不少心血,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伤心啊!

干活的人不升职加薪,溜须拍马的倒是一年一跳,说起来都是泪!

好吧,这是现代人做法,在《西游记》可不是这么一回事,如来实在没法奖赏观音。

02、观音失职:别赏我

如来说了,“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真武大帝表示不服,“奈何我南赡部洲并北俱芦洲之地,妖魔剪伐,邪鬼潜踪。”

可是领导下了任务,属下就得尽心尽力去完成,救苦救难的观音自然要担当这重任,取经就是扬善啊,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虽然如来提的要求有点离谱,“苦历千山,远经万水”,“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这就是说不能白给经书,得让取经人经历苦难,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到达灵山。

人容易得到的往往不知道珍惜,这道理虽然是好道理,但其中一只蝴蝶扇了翅膀,结果就会出人意料。

观音的确设计了十万八千里路程,预计花三五年的,结果唐僧的取经队伍毛病不断,造成取经时间耗费了将近十五年。

原因呢?唐僧不辨是非,孙悟空喜欢跑路,猪八戒爱背后打小报告,沙僧呢依耐性太强,白马有时都不得上阵打妖怪,最重要的是,妖怪都有后台,而且武力值随随便便出来一个都能让

孙悟空哭鼻子。

观音明显失职了,强者的目光去谋划的未来,还得看属下的能力是不是匹配,虽然唐僧师徒最后也取到了真经,完成了如来交给的任务,但延长了时间,拖慢了进度,总策划师观音要负一定的责任,观音自然拒绝赏赐:功过相抵吧,别赏。

03、如来:赏不赏是个问题

如来作为取经的发起人,达到目的,自然要论功行赏,不能让属下寒了心。

特别是风尘仆仆的观音,作为总策划师,不但要关注取经进程,还得百忙之中去安抚取经队伍,开导唐僧,说服悟空,凝聚队伍向心力;遇到公关难点,还得亲自上阵,可谓劳苦功高,所以对于如来来说,取经路能够完成的的直接负责人观音当赏,该大赏。

至于取经时间延误了,没什么关系,领导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这是种很好的哲学艺术。

如何赏是个问题。

过去佛燃灯古佛:不如我让观音坐我位,新鲜血液能强化团队的作战力。

现在佛如来:不妥,过去佛是精神领袖,佛家基础,观音资历不够。

未来佛弥勒佛:要不,我再等等,让观音先锻炼锻炼?

过去佛燃灯古佛:不行,打乱格局,等于自毁前程,这时间我们耗不起。

现在佛如来正想说话,过去佛、未来佛都摇了摇头,当世佛祖退位,影响太过深远,只会让灵山声名大损。况且观音原本与三佛齐肩,如若封佛反而弱了名号,有明升暗降排挤之嫌,还不如保持菩萨之首的地位,也符合观音“大慈愿力,安乐众生故,现作菩萨”的大志愿。

不赏即是赏,所以不赏,于是观音在《西游记》中排名49位。

菩萨之首,在诸佛之后,正是承前启后,无限未来之意。

04、题外话:观音的来历

观音,即是“听见世间的声音”,闻声而往,救苦救难,这是经文翻译过来的意思。

在道教中,她是慈航道人,元始天尊的第九弟子,昆仑十二仙之一,封神一战受伤后,被准提接入佛门,成为西方三圣之一。

佛教,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具无量智慧,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

在中原文化中,她有自己的传说。

那时她叫妙善,是位美丽的公主,喜欢研习佛经,参悟禅理,并不眷念世俗的情爱。

面对父亲妙庄王的逼婚,她以死抗争,最终被气急的妙庄王闷死,一缕芳魂径直去了地府;阎罗王见她佛根深种,便送去南海普陀山转生,于莲叶上修炼成佛,是谓莲台法相。

妙庄王病危,有一僧人前来献方,需要以善心无恶之人手眼为引,并指点前往普陀山求药。

妙庄王派人取来药引,煎熬成药,服后果然痊愈,于是前往普陀山寻找献药之人,以答谢其救命之恩。

一个无手、无眼的女孩儿出现在楚庄王面前,她轻笑着,叫了声“爹爹”,妙庄王顿时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妙善还了这场父女之情,翩然而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还给父母又有何妨?

妙庄王悔恨交集,从此向善,并筑女儿像,千手千眼,是谓“千眼千手观音像”。

佛家讲求舍身度众生,儒家讲求百善孝为先,两者融合,便形成了独特的大慈大悲的观音文化。本土这种传说更符合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因此广为人接纳。

综上所述,这就是《西游记》中取经完成,论功行赏时却少了观音的原因。如来布局取经,观音任总策划,负责考察路线和人选,但因为唐僧师徒之间的磨合成型造成了取经时间的延误,其实有失职之过,这是《西游记》中透露出来的世间功过的观点,显然不符合神话标准,想想《西游记》本来就是在嘲讽朝廷的书,也就释然了。观音本身虽是菩萨位,但比肩三佛地位和威信,又有世间无难才成佛的大志愿,与地藏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理念相似,只管救苦救难哪会去理世俗观念的赏赐。处菩萨位,行佛家事,又何须如来赏赐呢?

(图片均来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