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才是水泊梁山的奠基者与推动者,没有之一,你怎么看?

谋种意义上讲没有林冲就没有水泊梁山的存在与发展,就没有晁盖与宋江等后来着存在的可能。

林冲的确是梁山的奠基者与大聚义的推动者,但却不是“没有之一”。水泊梁山真正的奠基者应当是杜迁,或者是朱贵,林冲只能是之一。推动梁山发展者,应当是宋江,以及所有的一百单八将,林冲也只是“之一”。

但是,林冲这两个“之一”却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林冲引出了梁山一百单八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确如题主所言,没有林冲就没有水泊梁山的生存与发展。因为,假如没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王伦绝对不可能稳占梁山,更不可能做大做强梁山。

即便如此,林冲还是“之一”,文本故事中,引出梁山好汉的,是九纹龙史进的师父,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既然是王进引出了梁山好汉,又为何说是林冲奠基梁山和推动了梁山发展呢?

《水浒传》以禁军开篇

施耐庵从五代十国开笔,写到了赵匡胤出世,以及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的简单过程。书中提到了赵匡胤的官职“赵检点”,说是“如今东京柴世宗传位与赵检点登基”。恐怕很少有读者留意,这句话施耐庵“写错”了,误将“赵点检”写成了“赵检点”。

施耐庵为何出了这样的错误呢?原因很简单,说的是赵匡胤篡改历史,把谋逆篡位美化成柴世宗禅位。这句话就奠定了《水浒传》的基调,这部书写的就是皇帝们伪造天命,掩盖甚至美化谋逆篡位的妖魔勾当。因而,梁山好汉既是“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的英雄好汉,又是皇帝们的打手或者帮凶,甚至,他们中间的很多人还是皇帝的隐身。

比如九纹龙,就是北宋九代皇帝,也是南宋九帝,以及大明王朝的九大塞王,这其中包括朱棣。宋江原本是家中老大,却被叫做宋三郎,而且是“孝义黑三郎”。“宋三郎”隐喻的是涉嫌烛影斧声弑兄篡位的赵光义,以及原本就不该做皇帝的宋真宗赵恒,这对父子皇帝(书中写成父子客店)在兄弟中都排行老三。同时,江州故事中,宋江还扮演了一回在北平装疯的燕王朱棣。

好汉们“扮演”的大宋皇帝,无论是哪位皇帝,都是赵匡胤引出来的。而赵匡胤这个妖魔,又是赵弘殷放出来的。赵弘殷,其实是书中最大的洪太尉,可谓“洪总太尉”。赵匡胤也是洪太尉,他们父子都做过太尉,还同时掌管过禁军。尤其是赵匡胤,在后周世宗时期,官拜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简约而言,他的官职与“洪太尉”是一样的,都是“殿前太尉”。

也就是说,《水浒传》就是从掌管禁军的太尉开篇的。那么,赵匡胤与梁山好汉是什么关系呢?书中说:宋太祖在位十七年,然后传位给宋太宗,宋太宗又把皇位传给了太子,这朝天子是赤脚大仙,也就是宋仁宗。

施耐庵故意遗漏了宋真宗,隐藏的就是金匮之盟,以及宋太宗违背了盟约,没有把皇位传给四弟,因而就没有把皇位传回给赵匡胤的子孙。失去了皇位,赵匡胤便放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以霹雳大仙的身份,诏令梁山好汉“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为他夺回皇位。

赵匡胤是禁军首领,凭借这个身份夺得了皇位。因而,施耐庵以禁军开篇,梁山好汉都是禁军。引出梁山好汉的就是两个禁军教头王进与林冲,所以,这两个禁军教头实际上就是为霹雳大仙发起征兵动员令的人。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林冲就是梁山的奠基者和推动者之一。

但是,书中明明写的是“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从而引出了九纹龙史进,有林冲什么事呢?

高俅为何连逼两个教头出禁军

历史真实中,高俅做过殿前太尉,所以,这个太尉也是洪太尉。后来,遭到林冲棒打的洪教头,其实也是洪太尉。但在《水浒传》中,高俅又不是历史真实中的高俅,而是以赵匡胤、朱洪武、燕王朱棣,以及朱洪武的高皇后合并在一起的一个艺术形象。因而,赵匡胤、朱洪武,以及朱棣放出妖魔后,便由高俅这个洪太尉接手,逼走两个禁军教头,开启梁山大聚义。

文本故事就是这样的顺序,也是这样的逻辑。那么,凭什么说高俅隐藏的是这些历史人物呢?

书中交代,高俅原名高二,大号高毬,是汴梁宣武军人。这个地名也是移花接木的写法,宣武军指的是宋州。我在昨天解读李逵杀虎的回答中,提到了黑旋风的居住地百丈村董店东,这个地名对应的就是宣武军,大宋国号的来历。高俅、李逵都是赵匡胤的同乡了,梁山好汉岂不就是霹雳大仙的禁军吗?

高俅是宋州人,当然隐藏的是赵匡胤家的事。但他却因为帮助生铁员外的儿子在勾栏瓦肆使钱,被父亲告到开封府,被跌配出京,来到了临淮州。这段描写,则说的是朱元璋、高皇后以及朱棣的事。

施耐庵特别写了一段高俅名字的演变,起初说他“踢得好脚毛球”,便叫做高毬。后来,去掉毛字边,加上单立人,高毬便成了高俅。又以生铁员外一毛不拔的意思,再度强调了高毬这个名字中的毛字边。这样的描述,其实是施耐庵借用了《礼记》中的一句话:王燕,则诸侯毛。这句话的本义是周王到了燕国,诸侯们按照须发程度,也就是年龄大小依次觐见。而以这句话写高俅,本义就在颠倒“王燕”而写燕王,燕王就是朱棣。

真是这样的吗?施耐庵继续往下写,说高俅离开了东京,没有去处,便来到了临淮州。史上没有临淮州,只有临淮县,指的是朱元璋的祖籍和发迹地凤阳以及泗州(盱眙)。

高俅的这段奇怪的经历,还隐藏了朱棣的身世,对看林冲的故事中所提到的高衙内,便是暗中揭发,朱棣伪造身世,他不是高皇后的嫡生。因为这个原因,朱棣失去了皇位,这才离开东京之藩。

于是,朱棣也参与了误走妖魔行动。引发误走妖魔事件是因为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的早朝,这一天就是玄武大帝的诞辰。朱棣以玄武之名鼓舞士气发起靖难之役,夺位成功后,干脆号称自己就是玄武下界。

施耐庵说,皇帝们的脸皮越来越厚,谎言越说越大。宋太祖、宋仁宗只是上界的神仙,是奉天承运的天子。朱棣则把自己说成是玉皇大帝的接班人,而且提前接班,他就是天。因而,高俅做了一件丧失人伦纲常的妖魔勾当,收了三叔的儿子自己的堂兄弟为养子,这岂不是违背“天道循环”伦理的妖魔勾当吗?

高俅身上隐藏着这么多历史人物,而他又是掌管禁军的太尉,逼走两个禁军教头,分明是去招兵买马,梁山好汉都是他所掌管的禁军。禁军当然是皇帝的羽林军,《水浒传》的故事就是写的皇帝极端不要脸,打着上天的旗号蒙骗世人,为了自己的皇位不惜毁坏天下太平。

王进明出场,林冲暗出场

高俅做了禁军总管,便逼走了王进。王教头带着母亲一路奔逃,这一天来到了少华山下的史家村。书中写道,王进母子错过了宿头,正没理会处,却“只见远远地林子里闪出一道灯光来”。于是,母子二人转入林子里来看时,却是一所大庄院,一周遭都是土墙,墙外却有二三百株大柳树

这段描述中,就隐藏了林冲。

智真长老因为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便把他打发去东京大相国寺。临别之际,赠送给花和尚四句偈子: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这四句偈子,其实说的是自朱棣而后的大明国运。

朱元璋说,咱家的国运与汉高祖、宋太祖一样,都是火德运。所以,书中的“太祖武德皇帝”其实说的是朱元璋,洪武大帝的谥号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想做“高皇帝”,所以,先给马皇后谥号“高皇后”。但是,施耐庵预言,你家不干好事,违背天道循环伦理,传位给孙子,火德运遇到滔滔江水,肯定是要熄灭的。

这是智真长老四句偈子的终极隐喻,这个终极隐喻肇祸于“遇林而起”。怎么讲?

林,指的是书中所有的林,包括王进来到史家村时的林子、柳树。而这个“林”又以拟人手法,塑造了林冲这个人物。林冲所谓的“隐忍”,其实就是朱棣做藩王时的假面具。没错,林冲之一种隐喻,就是燕王朱棣。

书中说,林冲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就是借用了“燕人”张翼德,着重写一个“燕”字。他出场时的西川纸折扇,也是“燕人张翼德”的符码。同时,扇子两面风,阴阳风,就是个“明”字。

林冲梁山取投名状,实际上隐藏的是一件真实的历史事件,那就是道衍和尚给朱棣献白帽,暗示他有皇帝的天命。道衍字独庵,号独暗,就是天孤星,就是后来的黑衣宰相姚广孝——这才是《水浒传》中真正的“遇林而起”。

简要说这么多,也足以证明王进出场时见到的场景,就暗藏了林冲。两个禁军教头引出了九纹龙,梁山好汉的故事就此轰轰烈烈地开场了。

结语:林冲为何只是“之一”

上文讲到,赵匡胤因为失去了皇位,便放出天罡地煞为他争夺皇权。在北宋皇位传承那段描述中,施耐庵以“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这样含糊其辞的手法,暗藏了“杜迁”、“孙立”。

赵匡胤失去皇位,是因为杜太后订立金匮之盟,迁转了皇位传承世系,因而是“杜迁”。宋仁宗把皇位传给赤脚大仙,说的是“孙立”。但是,“孙立”这件事是“太祖武德皇帝”干的,也就是朱洪武立孙子做皇帝。

“开篇引首”故事结尾处说:不因此事,如何教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不因此事”,实际上说的是不是因为“杜迁”、“孙立”,就不会有天罡下界,与地煞联手闹事。

所以,杜迁、孙立才是梁山真正的奠基人和推动者。假如以文本结构,以及时间跨度来讲,“开篇引首”故事中还没有梁山好汉。真正进入正题,引出梁山好汉故事的,则又是两个禁军教头。所以,林冲还是梁山的奠基者与推动者之一。

早于林冲上梁山的有三员地煞,分别是朱贵、杜迁、宋万。以道家的传说而言,天罡下界与地煞联手降妖除魔,所以,真正的奠基者还是这三员地煞。故而,伏魔之殿中的石碣只有一面刻着天罡星,另一面则是“遇洪而开”。梁山大聚义时,天罡与地煞联手成功,石碣才是两面刻着天罡地煞的星号、绰号和姓名。

“遇洪而开”其实跟“遇林而起”是一个含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林冲又是梁山的奠基者与推动者。但是,梁山不止林冲一个人有皇帝的符码,这些皇帝们才是真正的妖魔,聚集“梁山”闹事。《水浒传》中的梁山大有隐喻,说的是与皇帝有关的一个神秘所在。究竟书中真正的梁山在哪里,不是本回答要讨论的问题,搁下不讲。

如此,林冲便又不是“没有之一”的梁山奠基者与推动者了。

林冲才是水泊梁山的奠基者与推动者,没有之一,你怎么看?

林衝只是將領而一。

林冲才是水泊梁山的奠基者与推动者,没有之一,你怎么看?

书中林冲——说时杀气侵人冷,讲处悲风透骨寒。林冲那人,原是京师禁军教头,大郡的人,诸事晓得。

林冲拿住王伦,喝道:这是笑里藏刀、言清行浊的人!衣襟底下掣出一把明晃晃刀来,搦的火杂杂的。说道: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之才,嫉贤妒能的贼,也做不得山寨之主!去心窝里只一刀,胳察地搠倒,把首级割下来,提在手里。

林冲手拿尖刀,指着众人说道:今有晁兄,仗义疏财,智勇足备。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服。我今以义气为重,立他为山寨之主!

后晁头领曾头市中箭。林冲与公孙胜、吴用并众头领商议,立宋公明为梁山泊主,诸人拱听号令。次日清晨,香花灯烛,林冲为首,与众等请出保义宋公明,在聚义厅上坐定。

正是:天罡雄心下凡尘,托化生身各有因。落草固缘屠国士,英勇多推林教头。

林冲才是水泊梁山的奠基者与推动者,没有之一,你怎么看?

有没有林冲,梁山还是梁山。

林冲才是水泊梁山的奠基者与推动者,没有之一,你怎么看?

还是晁盖作用大些,没有林冲可以,没有晁盖上山,可以梁山历史要重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