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宋江因何要改晁盖临终遗言?

宋江之所以篡改晁盖遗言,最主要的原因是晁盖不能决定梁山寨主归属,晁天王临终之前,其实说了一句糊话。假如以这句糊话来决定梁山命运,那就太糟糕了。

但是,如果我们以文言短句的常识,仔细审读晁天王的遗言,却又有不同的发现。其实,宋江并没有篡改晁盖的遗言。

《水浒传》是一面多棱镜,一个细节往往隐藏着多重寓意。本回答将选择晁盖遗言中所蕴含的两重隐喻,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晁盖临终遗言的两重解读

第一重解读,当然是晁天王临终之前说了糊话。为什么呢?

晁天王中箭之后,经过至少两个时辰的马上拼杀,带箭冲出了伏击圈,回到了大帐。此时,众头领都来看望,书中接着写“急拔得箭出,血晕倒了”。晁天王中毒了吗?

从这些细节看,晁盖中的不是毒箭,众头领都看到了,箭伤之处没有中毒症状。拔箭之时,也没有交代有污血,只是流血过多,加上拔箭过急,晁盖只是“血晕倒了”。假如晁盖中的是毒箭,四五个小时的马上冲杀是怎么做到的,疮口上竟然没有任何中毒迹象,而只是“血晕倒了”?

是众头领没看清楚吗?有可能,但施耐庵却写得十分清楚,晁盖中的肯定不是毒箭。

接下来,是林冲叫取金枪药,敷上。顿时,晁盖中了“箭毒”,便“言语不得”了。也就是说,林冲没敷药之前,晁盖是可以言语的。

所以,晁盖中箭、中毒是两个相关联的事件,射箭、下毒是两人所为。但是,晁盖临终遗言却是这样说的: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晁盖因为拔箭之时就“血晕倒了”,敷药之后更是“言语不得”,他哪里知道自己是死于毒药而不是死于箭伤?

深度昏迷了几天的晁盖,临终之前回光返照,他的糊话能当真吗?如果以此来决定梁山寨主以及梁山命运,岂不是太糊涂了。

所以,宋江必须把这个糊话说明白了。于是,就篡改了晁盖的遗言。

但是,如果以文言句读来看晁盖的遗言,天王其实又不糊涂,他分明说的是“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

假如这样解读,晁盖在遗言中说的就是两个人:射伤他的和毒死他的。这样的解读如果成立,那么,宋江篡改晁盖遗言,那就是另有一番解读了。

究竟宋江篡改晁盖遗言安的是什么心呢?宋江这样做,对吗?

晁天王无权决定谁做梁山寨主

晁盖遗言首先就是一句糊话,他没有搞清楚他自己究竟是怎么没的。因而,宋江不能按照这样的遗言,去活捉“射死”晁盖的人,那一箭并不致命,射箭之人不是真正的凶手。因而,也不能以晁盖的遗言为梁山选择寨主。

宋江的这个心思,梁山好汉都高度认可。书中写得十分明白,晁盖留下临终遗言时,众头领都在。而当林冲重演杀王伦立晁盖的故事,出头联络公孙胜、吴用等人推宋江为寨主时,所有人“拱听号令”。

而当宋江把晁盖遗言篡改为“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时,聚义厅中没有一人提出异议。在林冲、吴用等人的劝说下,宋江做了临时寨主。于是,梁山上下“尽皆欢喜,拱听约束”。

所有好汉达成高度一致,否决了晁盖临终糊话,力推宋江做了寨主。那么,是不是因为宋江搞阴谋,笼络人心,架空了晁盖呢?

绝不可能。“水浒阴谋论”不是说林冲是晁盖系的吗?三阮、白胜不也是晁盖忠实的追随者吗?为何这些人在晁盖尸骨未寒之时,便迫不及待地背叛了,一致推举宋江做寨主呢?

其实,林冲等人并没有背叛,假如他们真的是晁盖系,那才是真正的背叛。而且,他们背叛的不是晁寨主,而是他们自己的信仰。这就十分严重了,如果林冲等好汉是这样的人,读者愿意吗?

梁山一百单八将都是道家星煞,下到凡界,便是道教中人。而晁盖呢?梁山的托塔天王却是佛家的四大护法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

晁盖的蓝本原型,就是毘沙门天王。《毘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毘沙门天王显圣安西城北门楼,一只金鼠咬断番兵弓弦,相助唐军大破番兵,解了安西城之围。

晁盖与白胜的关系,就出自这部佛典,施耐庵也是因此把晁盖写成了佛家护法天王。施耐庵又以白胜出卖晁盖这个细节,把白胜写成了道家的地耗星。

梁山是道家星煞大聚义,林冲等人不可能背叛教门,成了晁盖系的人。因而,晁盖不可能最信任林冲,有意立林教头为寨主。而且,晁盖也无权决定谁做梁山寨主。正是因为如此,宋江以及所有的梁山头领必定要篡改晁盖遗言,自己决定谁做寨主,自己决定梁山的命运。

所以,与其说是宋江篡改了晁盖遗言,倒不如说是梁山所有的道家星煞一同否定了晁盖临终糊话。

宋江没有篡改托塔天王“遗言”

假如以“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这样的文言句读来解读晁盖遗言,那么,托塔天王其实是希望宋江做梁山泊主。为什么呢?

上文解读的是文本故事中的晁盖遗嘱,一个凡人,在“血晕倒了”之后,是无法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情的。因而,晁盖只知道自己因为中箭而死,是被射死的。那支箭是在晁盖晕倒之后,看时,才知道“上有史文恭字”。因而,晁盖无法得知这只箭是谁射的,有没有毒。

但是,《水浒传》中的晁盖是毗沙门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托塔天王,因而,他必定知道他是被“射”、“死”的。“死”,在这个语境中是以动用法。也就是说,晁盖知道有人要他“死”。

那么,致晁盖于死地的不管是谁,宋江就是最有可能将这两个凶手活捉的人。从后来的故事看,按照宋江设定的遗言活捉史文恭,简直是太容易了。如果一定要以晁天王的遗言为接任寨主的依据,宋江恐怕比卢俊义更容易活捉史文恭。

假如射箭、下毒之人就是梁山好汉,当然也是宋江最有权将他们“法办”了。

所以,无论怎样解读,晁盖的遗言无论怎样篡改,只要是涉及到寨主归属问题,都是宋江来执行。换句话说,晁盖的遗言,就是指定宋江做寨主。

宋江也是道家天魁星,晁盖是佛门护法天王,施耐庵这样写,实际上隐藏的是他的宗教思想:佛道合一。书中曾经以很多故事,来描述晁盖与宋江的关系。而且,还借彭玘之口,表明“晁宋二头领一同替天行道”。

晁盖出场时,就受道家王灵官的委托,帮助吴用等道家北斗七星完成了智取生辰纲行动,开启了道家一百单八颗星煞梁山大聚义。

因为晁盖是佛门护法天王,他肯定就不能参与道家大聚义。因而,晁盖之死不是道家星煞的谋杀,而是梁山的托塔天王被“接引”去了大名府,与天王李成合二为一,如鲁智深、武松、白胜那样,托塔天王兼具佛道身份,成就佛道两家正果。

晁盖在曾头市,是被法华寺的僧人“摄引”,死后,又是龙华寺的大圆法主做法事,将托塔天王“接化”去了大名府。

法华寺就在北京,而大名府也被写成了北京,施耐庵以“北京”这个地名概念,隐藏了很多历史真实。体现在晁盖身上的故事,同样隐藏着真实的历史。此处,不多讲这段故事背后的隐喻,只说晁盖即将被“接引”到“北京”之前,把梁山大事托付给了宋江。

假如《水浒传》七十回后的故事还在,恐怕就会有宋江招安之后,再度与托塔天王联手,抗击金兵,保境安民。

宋江做了寨主,依然执行晁盖的主张,第二次出兵荡平了曾头市。曾头市是金国人霸占的北宋集市,托塔天王出兵攻打,就是梁山第一次参与抗金之战。所以,宋江在梁山大聚义时,按照晁盖的主张,号召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打的就是金国兵马。

晁宋本是一体,佛道殊途同归,这是施耐庵寄托在这两个人物身上的宗教思想。因而,宋江只是重复了晁盖的遗言,他们两人说的话,就是一个意思,宋江并没有篡改晁盖遗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