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如果最后没被朝廷招安,宋江会不会当上皇帝?
无论造反还是招安,宋江早就做了皇帝,怎么回事呢?
宋江为什么是宋三郎《水浒传》头号主角宋江出场时,施耐庵是这样写的: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
没错,宋江因为在家中排行第三,且又孝义,所以是孝义黑三郎。宋江杀阎婆惜时,那婆娘大叫“黑三郎杀人也”。宋太公也把宋江叫“三郎”,兄弟宋清则是四郎。宋江是宋三郎,书中就是这么写的。但是,再往下读就不对了:
(宋江)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
这段话详细地介绍了宋江的家庭成员,他怎么就没有哥哥呢?宋江原来应当是家中的老大,却被强写做三郎,施耐庵为什么要这样写?就不能多写一笔:两个兄长早夭吗?是不是为了简省笔墨,而忽略了这一笔呢?其实不是,这是施耐庵故意这样写的,这样的写法书中有好几处,最先出现的一处是在“引首”故事中:
(太祖)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
这段话写的是北宋皇位传承,宋太祖把皇位传给了宋太宗,宋太宗则把皇位传与太子,这个太子是谁呢?接下来,施耐庵说宋太宗之后是赤脚大仙做皇帝,赤脚大仙是宋仁宗。因而,施耐庵含糊其辞,似乎宋太宗的太子就是宋仁宗,宋太宗立孙子做了皇帝。
那么,历史真实是怎么回事呢?宋太宗之后,第三位皇帝应当是宋真宗。施耐庵故意遗漏了“宋三郎”,所以,就在后文补写了一个“宋三郎”,这就是宋江原本是家中老大,却被写成三郎的缘故。宋真宗不但是北宋的第三个皇帝,而且,还是赵光义的第三个儿子。
《宋史·徽宗本纪》中有这样一笔记载:皇太后又曰:"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诸王。"于是惇为之默然。乃召端王入,即皇帝位。
端王就是《水浒传》中与高俅踢球的那位,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原本,端王是没有皇位继承资格的,他是宋神宗的第十一子,宋哲宗去世后,在他的兄弟中选拔一位皇帝。此时,赵佶排在第三继承顺位,前面还有一个简王是宋哲宗的同母兄弟。但是,皇太后力排章惇之议,立宋徽宗为皇帝。因而,施耐庵说宋徽宗就是个“孝义黑三郎”。
宋江一出场便分饰几个角色,他就是个皇帝了。
宋江装疯隐喻的是燕王避祸上文说到了施耐庵故意遗漏了宋真宗,含糊其辞地说宋太宗把皇位传给了宋仁宗,是为“孙立”。北宋没有发生过“孙立”事件,施耐庵写的是朱元璋误走妖魔,立孙子朱允炆为皇帝。
“引首”故事之后,就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这段故事中,洪太尉、张天师同样隐喻的是皇帝,这些皇帝包括宋太祖赵匡胤,以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谥号:昭武皇帝),大明王朝的开国之主朱元璋。
洪太尉在龙虎山上遇到的那只白额锦毛虎,主要隐喻的是锦毛虎燕顺。燕顺是清风山的大寨主,出场时裹着绛红头巾,住着草房,在草厅中聚义。燕顺手下的两个寨主王英、郑天寿头上也裹着红头巾。他们是包打大明江山的红巾军的后代,因而,施耐庵说,“英武真天授”,意思是朱元璋不该把皇位传给孙子,朱棣这一代人做皇帝才符合“天道循环”之礼律。
那条雪花大蛇,隐喻的是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大雪节前的朱允炆,这一年是丁巳年,属蛇。龙虎山上龙虎相斗,自然就是隐喻了大明王朝的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的直接诱因是建文帝削藩,这段历史隐藏在武松、石秀杀嫂(实则杨雄杀妻)的故事中。这两个梁山好汉杀的都是姓潘的,“藩”去掉草头就是个“潘”字。而潘巧云曾经嫁给王押司,这便是“藩王”。当然,石秀杀嫂也伏藏了梁山好汉要整死一位“番王”,这是题外的话。
既然书中隐藏了靖难之役,那么,作为头号主角,天魁星宋江就“责无旁贷”地要承担隐喻任务了。
我曾经解读过江州实写的是江苏镇江,是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最后一战的屯兵之地。同时,又隐藏了给朱棣打开南京城门的李景隆(李九江)。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诗中“敢笑黄巢不丈夫”,其实说的是宋徽宗镇江复辟,以及朱棣夺位成功,是皇帝级别的谋反篡位。
宋江露出谋反之志,被黄文炳识破,不得已装疯。建文帝也因为黄子澄的煽动,把朱棣逼迫得装病装疯。
梁山好汉劫法场之后,宋江请求好汉们一定要捉拿黄文炳。张顺捉了黄文炳,被李逵活剐吃肉。这一笔细思极恐,挑动靖难之役的黄子澄最终也是被朱棣寸磔,简直恨不得生啖其肉。
“浔阳楼题反诗”的故事中,宋江分饰朱棣一角。
三打祝家庄写的是三打“朱家庄”三打祝家庄,实则三打“朱家庄”。这段故事是因为“削藩”而引发的,其直接起因则是时迁偷了朱家店的报晓公鸡。朱家店的报晓公鸡,其实就是鼓动朱棣谋反的姚广孝的居所鸡鸣寺。
宋江之所以能够打下祝家庄,是因为孙立做了卧底,这也是隐喻了李九江做了内应。李景隆打开的是金川门,就是南京的西北门,“西门庆”指的就是这个事。孙立在栾廷玉杀出庄之后,就镇守在西北方向的后门吊桥上。
三打祝家庄时,梁山总共出动了四路兵马,唯独正北方向这路没有交代主将是谁。栾廷玉从后门出击,却去杀正西北的人马,但是,书中却再也没有交代此人的下落。战斗结束后,宋江大喜道:“只可惜杀了栾廷玉那个好汉”。
宋江说的是真话,因为,正北这路人马是宋江亲自带队,他一定是见到了栾廷玉被杀死了。“栾廷玉”死了,“宋江”当然要大喜了。这一笔隐藏了历史真实,建文帝就是被杀死了。栾廷玉究竟是怎么死的,他的死意味着什么,请参看我其他文章的解读,此处按下不表。
这就十分明白了,三打朱家庄的宋江,肯定是隐喻了燕王朱棣。
上文讲到,北宋皇位传承的描述中隐藏了“孙立”,同样隐藏了朱棣。因为,这一笔暗中交代了与杜太后有关的“金匮之盟”。按照这个盟约的约定,宋太宗之后,就得把皇位传给老四赵廷美。然后,再传给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但是,宋太宗违背盟约,赵家老四没有当上皇帝。因而,《水浒传》中便有一个人物名叫郁保四。
郁保四实则“欲保四”,但此人真正要保的老四却是燕王朱棣。书中说,梁山好汉排座次,郁保四就是排在倒数第四位。大分工时,郁保四司职“把捧帅字旗”,而且是“专一”。这一笔隐写的是白沟河之战中,燕军形式十分危急,因李九江的帅字旗忽然不明不白的折断,朝廷兵将士气受挫,燕王逃过一劫。
郁保四保的是宋江,“欲保四”保的是朱棣。宋江难道就不是皇帝吗?
《水浒传》中如果最后没被朝廷招安,宋江会不会当上皇帝?
《水浒传》中,如果梁山集团没有被朝廷招安,那只有一种结局,就是迟早会被朝廷灭掉,宋江根本不可能当上皇帝。
以宋江为首的梁山集团
1,军事力量比较弱水泊梁山从白衣秀士王伦,摸着天杜迁,云里金刚宋万开始,聚集了三五百人,靠拦路抢劫,打家劫舍为生。充其量,他们只是一股匪患,根本无足轻重。所以,朝廷根本就没把他们当成一盘菜。
心胸狭隘的王伦
后来,梁山泊在晁盖,宋江手里,依靠劫掠,依靠收买人心,一方面扩大了声势,同时也“广纳贤才“,合并山头儿,水泊梁山的实力逐渐壮大了起来。
据书中讲,梁山泊在鼎盛时期,人马有七万之众。
而朝廷方面呢?当时,北宋的禁军就足有八十余万。你肯定还记得“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和八十万枪棒教头王进“吧!再加上其他地方驻军,应该说,规模不下百万。
这样看来,对于手里只有七万人马的宋江来说,推翻北宋这个尽管已经腐朽不堪的王朝而自己做皇帝,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根本不可能做到。
水泊梁山出兵征讨
2,奴性思想在作怪宋江出身郓城押司,也算久在封建官场中混日子了。从书中来看,宋江为人处事圆滑,不招惹黎民百姓,还到处布施,博取好名声。
运城押司宋江
重要的是,他更不惹官家.。可以说,在宋江的世界观里,北宋赵家天下就是理所当然的,普天之下所有的人都应该为他们服务。为朝廷服务的,就是忠臣良将,反之,就是乱臣贼子。
所以,尽管梁山一众弟兄英勇拼杀,三败高俅,两赢童贯,但宋江始终对这些“管家人”唯唯诺诺,以礼相待,敬如上宾,根本就没有拼杀到底,直捣黄龙的勇气和决心,他又哪里来的当皇帝的血性呢?
宋江跪拜官家
3,梁山集团内部就梁山集团内部,咱们分开说一下:
一是领导高层,宋江,吴用,卢俊义之流,或者是低级知识分子,或者是地主阶级。他们的格局和想法,也无非就是洗白自己,然后就是为朝廷效命,以得到高官厚禄,光宗耀祖——缺乏彻底的反抗精神,哪里还有成功的可能?
大地主卢俊义
二是反对派,比如武松,鲁智深,林冲之流,他们空有一身武艺,却没有领导才能,而且人单势孤,终究难成大事。也只能栖身于梁山,听命于宋江。招安之事,他们也只是发发牢骚,根本就左右不了。
行者武松
再说其他将领,大部分都是混吃混喝,胸无大志。包括较早上山的“阮氏三雄”在内,他们的思想也仅仅只是停留在“为朝廷锄奸反恶”这个层面。
阮氏三雄
至于呼延灼、关胜等朝廷降将,更没有造反之心。如果宋江带头造反,朝廷派兵征剿,他们也许还会反水,和官兵里应外合。
朝廷降将呼延灼
所以,梁山集团根本就没有造反的目的,也根本没有去认真规划过这件事。
综上,梁山集团如果不接受招安,迟早会被灭掉,宋江根本不会当上皇帝。
《水浒传》中如果最后没被朝廷招安,宋江会不会当上皇帝?
先说结论,不可能的。打江山是一个招的到很多兵,然后能养活很多兵的过程。没有充足的粮食和财富来源,土匪不可能达成以上两点的。
历史上成功的起义,都是要稳定获得很多有粮食,有钱的大地主集团支持的,这些支持起义的人叫豪族,或者世家,士族。。只有这些人长期攒了很多粮食黑人财富,也只有这些人才能叫得动他土地上的农民去参军。不要以为钱粮很容易找。
很多人会说,没钱粮可以去抢啊。很多农民起义也真就是靠抢维持的。问题就是抢劫也不是稳定的粮食来源,中小农户没什么存粮,你今天抢几个能吃饱,明天抢几个可能就不够吃,跟着你干的士兵没有稳定的温饱是会跑的。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大小百万次,走的都是这种出来抢的模式,不可持续的。最出名的有闯王李自成,一路抢到北京,最后他手下的农民抢完北京,觉得抢够了,大家散伙了,根本不听李自成的。
就算打败了官军,相当皇帝还需要所有新老势力的支持。跟他打江山的要利益,被打败的老集团也要利益,民间中立的势力和民众也要利益。新皇帝如果拿不出让大家满意的的分配方案,马上就会跳出很多反叛者,进入新的乱世。
所以说宋江不可能当皇帝,第一养不起兵,第二没有分配制度去满足各个集团的诉求,大家不可能容忍他上位。
有些人跟我谈刘邦和朱元璋。多去把历史看仔细点。刘邦和朱元璋都是拉拢和依靠士族,门阀集团支持钱粮和兵源的,他们表面是平民,实际代表的是地主,门阀集团。
《水浒传》中如果最后没被朝廷招安,宋江会不会当上皇帝?
今年的山东一些人跪拜过年,我才知道为什么宋江一定要被招安,一定要向皇帝跪拜,原来都是有传统的。[捂脸]一句话山东人永远成为不了皇帝或者总统。
《水浒传》中如果最后没被朝廷招安,宋江会不会当上皇帝?
只要施耐庵同志同意,宋江肯定能当上皇帝!
《水浒传》中如果最后没被朝廷招安,宋江会不会当上皇帝?
小说里有可能,现实中的宋江就是做梦都不敢想,宋江的起义规模太小了,仅仅36人而已,他只是一个土匪头子,水浒传就是以他为原型而创造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