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为什么选择吕方、郭盛、孔明、孔亮作为随身保镖?
宋江选择这四人做随身保镖,是有深刻含义的。否则,梁山那么多比吕方、郭盛、孔明、孔亮武功高的好汉宋江为何不选呢?即便以“水浒阴谋论”来解读,宋江完全可以选择四名朝廷降将来保护自己,兼而壮大自己的实力,比如宣赞、郝思文、韩韬、彭玘等,无论从哪方面讲,都应当比吕方、郭盛强吧。
孔明、孔亮兄弟的忠诚度很高,但若是从支持“招安”来讲,对宋江的拥护,兄弟二人未必就比得上朝廷降将。假如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人因为反对招安试图火并,孔明、孔亮等保护得了宋江吗?
所以,以“水浒阴谋论”绝对解释不通宋江为何选择吕方、郭盛、孔明、孔亮做随身保镖。既如此,那么,宋江又为何要选择这几个武功处于中下游的好汉做随身保镖呢?
吕方、郭盛为何做了守护中军马军骁将梁山大聚义,天降石碣,一百单八将按照各自对应的星煞,排定了座次。吕方上应地佐星,排名第五十四,恰好是一百单八将的正中间,有“中军”之意。郭盛上应地佑星,座次紧随吕方之后。
座次排定后,梁山好汉又以各自的特长进行了大分工,被分配到各个部门去任职。在这次梁山人力资源配置中,吕方、郭盛同时被任命为守护中军马军骁将,与步军骁将孔明、孔亮兄弟一同守护中军。
中军,就是主将所在的核心指挥系统,是保证指挥部安全的。通俗的来讲,就是题主所说的做了主帅的随身保镖。
吕方、郭盛武艺不算很高,曾头市之战吕方单挑曾涂,三十回合后就戟法散乱,不敌对手。郭盛一见,立即出阵,双战曾涂。但是,这两人戟法很差,被曾涂用枪一拨,就把这二人画戟上的豹尾缠到了一起。花荣在阵中一见,担心这两人输给曾涂,便放暗箭将曾家老大射下马来。吕方、郭盛这才双戟并举,杀了曾涂。
两个打一个都拿不下来,吕方、郭盛凭什么做守护中军的骁将呢?原来,这与吕方、郭盛的绰号、星号有极大的关系。或者说是绰号、星号决定了吕方、郭盛被宋江选为守护中军马军骁将。
吕方绰号小温侯,也就是小吕布,因而上应地佐星。为何“小温侯”能够上应地佐星呢?《三国志·吕布传》中说,吕布以骁勇给并州,在刺史丁原手下做骑都尉。后来,归顺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
骑都尉就是掌管羽林军的,也就是掌管“羽林骑”,是汉代皇帝的武装侍从官。吕布以“骁勇”做了骑都尉,《水浒传》中的吕方就被写成了“小吕布,因而,他就做了守护中军的马军骁将。
郭盛与吕方是一对,武功也不相上下,之所以排在吕方之后,是因为他是唐代大将薛仁贵来隐喻的。薛仁贵名薛礼,唐太宗李世民手下大将。史载,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唐高宗册赠其为左骁卫大将军。看看,郭盛的中军骁将就是这么来的。
而在梁山排座次时,施耐庵便安排吕方上应地佐星、郭盛上应地佑星,其实也是颠倒了。郭盛绰号“赛仁贵”,原本得以薛仁贵的“左骁卫大将军”而上应地佐星,吕方应当是上应地佑星。
施耐庵之所以颠倒,除了吕布在前,薛仁贵在后,还有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这层意思,咱们下文再讲。
孔明孔亮真是宋江的心腹吗梁山好汉完成两次排名后,便对天盟誓,誓言“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既然是“替天行道”,那就得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而补不足。所以,书中写道:
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雠,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
宋江是孔明、孔亮的师父,也在“跟随主仆”之列,此时,江湖上的关系彻底抹平,大家不分高低贵贱,也不究恩怨亲疏。如此,宋江还能培植自己的心腹吗?
我所摘录的这段原文不是宋江说的,而是施耐庵对梁山大聚义的评价。这段评价,讲的就是《水浒传》的主题“替天行道”。因而,我先堵死“水浒阴谋论”之口,不要在我的评论区瞎说宋江假仁假义,蒙骗梁山好汉这样的痴人说梦之语。
那么,孔明、孔亮凭什么就做了守护中军的步军骁将呢?
上文以吕布解读了吕方为何做了守护中军的马军骁将,此处,同样要以《三国志通俗演义》来解读孔家兄弟为何被“宋江选择为随身保镖”。
诸葛亮,字孔明,是蜀汉丞相,一直追随刘备打天下,自始至终都辅佐在皇帝身边。毫无疑问,“孔明”就是诸葛亮的字,而孔亮也是得名于诸葛亮的“亮”。
诸葛亮始终占据、守护中军,而且,《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诸葛亮极少骑马,打仗坐的是四轮车。所以,孔明、孔亮就做了守护中军的步军骁将。
吕方、郭盛、孔明、孔亮以这样的密码做了宋江的随身保镖,肯定就不是宋江的安排了。写到这里,我又得斗胆纠正题主的问题了。宋江没有权力这样安排,而是施耐庵为了隐藏《水浒传》的真故事,以人物姓名、绰号、星号三个维度选择了这四个人做了守护中军的骁将。
那么,施耐庵为何这样写呢?他到底又要隐藏什么样的真故事呢?
宋江、卢俊义身上的帝王符码从上文的解读来看,梁山四个守护中军的骁将都是皇帝身边的人。梁山大分工时,四个人位置是这样安排的:东边房内,宋江、吴用、吕方、郭盛;西边房内,卢俊义、公孙胜、孔明、孔亮。
也就是说,吕方、郭盛是宋江的中军骁将,孔明、孔亮则是卢俊义的中军骁将。以题主之意,吕方、郭盛是宋江的随身保镖,孔明、孔亮则是卢俊义的随身保镖。梁山两大总兵都头领似乎都享受着皇帝的待遇,这是什么意思呢?
梁山好汉中,很多人都有帝王符码,比如,山上所有的“龙”都是真龙。梁山有这么多“龙”,唯独两大总兵都头领却没有“龙”的标签。但是,宋江、卢俊义身上的帝王符码却是最多的。
宋江原本是郓城县宋家村史太公家的老大,但是,施耐庵却把他写成了“宋三郎”、“孝义黑三郎”。施耐庵这样写,暗喻的是北宋的第三个皇帝,宋仁宗的第三个儿子赵恒,也就是宋真宗。同时,又暗射以第三顺位继承人做了皇帝的宋徽宗。
宋真宗原本就没有机会做皇帝,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北宋的第三个皇帝应当是赵匡胤的四弟赵廷美。施耐庵说,宋真宗做皇帝是违背了“天道循环”伦理,因而,在描述北宋皇位传承时,就“漏掉”了这位宋三郎。
宋徽宗也是没有资格做皇帝的,因为向太后说宋徽宗仁孝,这才力排众议,为北宋选择了一位亡国之君。宋江无缘无故地被宋太公“出籍”了,这也是隐喻宋徽宗死在了金国,尸骨没能进入北宋祖陵。
“金匮之盟”改变了北宋的皇位传承世系,施耐庵认为这就是“妖魔”。“宋江”其实就是“断送江山”的寓意,这是宋江身上的第一重帝王符码。宋江身上的第二重符码,则是隐喻的朱棣。
宋江为何隐喻的是朱棣,本回答恐怕很难给出作答的篇幅,只是点一点《水浒传》中两处最明显的章回,为列位看官提供一个思路。这两处文本就是宋江江州装疯,以及梁山三打祝家庄。这两段有关朱棣的隐喻,我在其他文章中也曾解读过,故而,此处略去不讲。
卢俊义则以“棍棒天下无对”、“惯使一条棍棒, 护身龙、绝技无伦”这两处赞誉,对写“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隐喻了“霹雳大仙”赵匡胤。
龙虎山伏魔大殿一声霹雳,一百单八个妖魔出世。梁山一声霹雳,一百单八将上应天星。“霹雳”在《水浒传》中又是“五雷天罡正法”,卢俊义上应天罡星,其实就是“霹雳大仙”。
既然宋江、卢俊义的身上有帝王符码,那么,施耐庵就得给他们安排“历史上”曾经守护、辅佐帝王的中军骁将了。
遗憾的是,吕方、郭盛虽然是“小温侯”、“赛仁贵”,但他们的戟法不济。因而,吕方、郭盛的星号就颠倒了。诸葛亮占据、守护中军,同样没能帮助刘玄德光复汉室,孔明便是毛头星,孔亮便是独火星。毛头小伙能成什么大事呢?不过一粒不能肆虐的独火罢了,尽管孔明孔亮“好狂”也不济事。
《水浒传》也以此暗示,大宋之后,便不是“汉唐”了。
宋江为什么选择吕方、郭盛、孔明、孔亮作为随身保镖?
论起吕布和薛仁贵,吕方和郭盛的外号明显名不副实。若非找个真实参照物,卢俊义的保镖燕青不知道比这二位强多少......为何他们二人可坐镇中军守卫宋江?为何二人本是仪仗队,最后成了敢死队?
郭盛和吕方是梁山上有名的帅哥,二人如双胞胎一样,出场时颇有声色,为争地盘,互相打斗,而且武功不弱。我个人比较欣赏这两人。
首先是外号,再一个就干净利索,好学低调,一见识花荣神箭,立马过来拜见,年轻人当中这么虚心的不多啊!一听宋江大名,二话没说抛开恩怨共上梁山。一直在宋江身边工作,秘书,保镖兼司机。和宋老大关系不一般,正宗嫡系。
有人说宋江这个人喜欢帅哥,喜欢栾童,有同性恋倾向。
这是纯扯蛋的事,宋江还喜欢李逵呢!你怎么解释?是不是又说宋江口味重,喜欢猛男啊?所以这事根本不靠谱。
宋江自从在梁山身份地位上升之后,有点飘飘然了,开始讲排场了,尤其是打造梁山品牌和个人形象上,那是不遗余力啊!光看梁山好汉出场就得吓你一溜跟头,吕方郭盛在这方面专业对口。一方红衣红甲,一方白衣白甲,这简直就是仪仗队嘛。开会的时候,往往最重要的那一个一定要坐在主席台中央位置的,从古到今政治官场亘古不变的定律。为了突出领导重要,有时还要铜锣开道,净水泼衔。
车越多,级别越高,谱越大,官越大。
宋江的谱摆的确实有点大,一个土匪头子,梁山大当家的,至于吗?至于,太至于了。这就叫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就是体现了一种意思:精,气,神。宋老大的小朝廷已经越来越成型了,有了这两队精气神的护卫军,走到哪里,都会让人眼前一亮,加上左有帅帅花荣,右有文雅的兰花指吴老二,后面站着两个看着就令人神清气爽的护卫,场面何其的壮观。
可惜的是,后来宋老大意外的碰到了个时常会破坏情调的黑旋风,每次宋老大想装一下文化人的时候,这家伙一出现,立刻就会把一场交响乐弄成了杀猪调,宋老大其实也挺可怜的。本来自己一个小黑子站在一帮帅哥堆里就显得有些淹没,黑旋风一蹦出来,基本上就把他显没了。
回到吕方和郭盛的身上,这两个人的出现,不但送来的三军仪仗队,而且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是,他们是在水浒里划时代的人物。
可以说,宋江的江湖人文旅游,从开始的柴大官人到后来的清风山,虽然也牛,但毕竟很苦涩,就收小弟来说,柴进还显得比他牛很多,根本就不是他小弟。两徒弟没带来,武二哥去了二龙山,清风上折翼,差点丢了小心肝,只勉强的强收了秦明和黄信。
虽然燕老大趁值班之机对着他一顿狂拜,但也没有什么令人骄傲的,清风山上的三个土匪,明显是顶着好汉名凑数的,收他们当小弟只能让宋老大苦笑着得意一下,绝对尝不到荣耀的滋味。只有一个花荣可以让宋老大感到牛叉。但遗憾的是,花荣还是他的旧交好友,也就是说,从前订得座,现在入场了而已,细想起来,也不禁让人有些兴趣索然。吕方和郭盛的出现,意义就完全不同了。这两个人不但出场就体现了精气神,而且一见到宋老大,拜得更是壮观:推金山,倒玉柱。
跟了领导,朝夕相处,有了感情,一些照顾是免不了的!看看书吧,每次分派房子,吕、郭二人住的都是除领导核心人员之外最好的;分银子也照分一份不误,不出力照拿,只要拿着家伙在领导身后一站就了事,哪怕你林冲等在阵前冲得要死要活。
然而,征战方腊的时候,两军在乌龙岭遇战,二人首先过去夺乌龙岭,但是还没到边上,从山上飞下来一大块石头,这块石头,就要了郭盛的命,将他连人带马就打死在那。
及到混战之时,吕方与白钦互相厮杀,几个回合后,两人兵器也不用了,直接用最原始的厮斗方式,古代人民在打架时候也是很淳朴的,用兵器互相打不过,就丢掉兵器,用手揪住对方互相厮打,谁打过就算谁的。因为山岭比较险峻,二人打的比较忘情,马没刹住车,直接连人带马就滚下去了。就这样,二人在乌龙岭丧命。
此时宋在哪儿呢?上文来看,每次有他的地方,就有二人,此时为何不见他,二人却打头阵送命了呢?
但有一点补充的是,吕、郭二人死时,宋江只是“惆怅不已”,而不是如解珍、解宝死时“宋江听得又折了解珍、解宝,哭得几番昏晕”;张顺死时“宋江见报了,又哭的昏倒”,宋江道:“我丧了父母,也不如此伤悼,不由我连心透骨苦痛!”,这一点是耐人寻味的了。
吕方、郭盛死后,讣告称:梁山优秀成员,原对影山革命根据地负责人。看到这里,宋江这排场讲究的不仅反映出当时的宋朝,是否也更像今天的社会呢?
宋江为什么选择吕方、郭盛、孔明、孔亮作为随身保镖?
宋江膨胀了。就这么简单。我们从吕方、郭胜的武器开始说。
方天画戟这个武器有一个巨大的BUG,就是重心不稳。和金枪手徐宁的钩镰枪类似。
这种武器的特点在于:如果遇到战斗力不如自己的,或许可以打赢,但战斗力一旦和自己差不多,或者比自己强。那用方天画戟的一方,在兵器上就是吃亏的。
三国里吕布用这个之所以无敌,是因为吕布本身无敌, 不是方天画戟无敌。
所以在后世,方天画戟的作用,就是仪仗队。
换句话说,没人指望这俩东西可以杀敌。
而且吕方、郭胜还好死不死,在方天画戟上还挂着金钱豹子尾、五色番的挂坠。通常情况下,红缨枪的红缨的目的,就是为了一枪扎进去,方便拔出来。结果这俩人打着打着,兵器都能缠在一起。他俩于兵器缠在一起,被花荣一箭射开结缘梁山,又因为兵器缠在一起,最后死于征方腊……
但是,我们架不住方天画戟好看啊!如果用女生买买买的说法就是,方天画戟虽然实战不行,但每个习武之人的兵器库里都应该有一个。
所以吕方、郭胜做保镖,就是装点门面的。陕西话“扎势”。
至于孔明孔亮,在小说里,这俩人是宋江的徒弟,能有个什么战斗力?过去我们总以为,在梁山上打不过宋江的,就只有安道全了。
孔明孔亮还是宋江的徒弟。。。
所以宋江的保镖军团,其实就是门面货,和能力没关系。
宋江为什么选择吕方、郭盛、孔明、孔亮作为随身保镖?
水浒寨有那么多的英雄好汉,宋江为什么单单选择吕方、新盛、孔明、孔亮作为随身保镖呢?我想,宋江自有他的深刻用意。
一、吕方等四人吕然武艺二流,排名靠后,却一个生得仪表堂堂,而且绰号响亮。宋江带在身边,排兵布阵可以壮军威。冲锋陷阵时,前锋自有马军五虎将及八骠骑。宋江本人在阵后由四吕方等四人保护,仗打胜了,可随军掩杀,打败了,掩护他撤退自然不成问题。
二、纵观旧时的首脑保镖,也如同今时首长身边的警卫员一样,很少发现由名将充当的。因为名将是用来担当统军作战大任的。而宋江只是个梁山义军寨主,就是后来接受招安了也只是做了个招讨正先锋,纵然他自己武艺不济,也不可能要关胜、林冲等人做他的保镖。如是那样,他的威性何在?
三、吕方、郭盛是宋江初上梁山时(闹江州后)所收,入伙较早,知根知底。孔明、孔明是他的徒弟。此四人性格温顺,从不争强斗狠,可谓他的心腹之人。
因此,施耐庵老爷子安排吕方、郭盛、孔明、孔亮做宋江的保镖再合适不过了。
一
宋江为什么选择吕方、郭盛、孔明、孔亮作为随身保镖?
误会,误会!这四个人的主要作用根本不是保镖,而是排面!
保镖是干什么的?是保护首长安全的!所以保镖首先要武功高强,心思精细,忠心耿耿!这是保镖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
论起忠心程度,四个人没说的,论起武艺和办事,四个人根本谈不上出色,梁山好汉中比他们出色的简直是数不胜数!真是要碰到厉害人物,这四个人只怕被人一刀一个!
以宋江的头脑难道不知道这四个人武功拉稀?所以宋江选这四个人贴身跟随,第一目的肯定不是保镖,而是排面。
一、这四个人对宋江忠心耿耿宋江原本是县城一小吏,靠着出手大方,搏得了一个“及时雨”的美名,英雄好汉见了他都要叫一声宋大哥!可这种尊敬里面少了点东西,那就是死心塌地。
死心塌地就是铁粉,对他毕恭毕敬,绝无二话,视他为唯一的偶像的那种。对于一般的好汉来讲,我服你敬你,是英雄重英雄,为你出生入死、两肋插刀都没问题,但死心塌地,抱歉,做不到。
孔明、孔亮是宋江的徒弟,古代讲究天地君亲师,师父是仅次于父亲长辈的存在,尊师重道、以师为父是常识,谁要是敢背叛,那就是欺师灭祖!而吕方和郭盛,见了宋江“推金山、倒玉柱”地下拜,眼睛里快冒出星星了!
所以这四个人的忠心是没有问题的!这是宋江让他们贴身跟随的原因之一。
二、这四个人满足了宋江的渴望宋江刚刚出道时挺惨的,不是被人追得无路可逃,就是被捆成了粽子,既受罪,又没有面子!可随着梁山的不断发展壮大,宋江的江湖名气和权势地位也不断上升。
尤其是宋江屡败官兵,把梁山周边的州城、山寨、庄院一一扫平,麾下更是聚集了诸如林冲、武松、卢俊义这样的威名赫赫的江湖大哥,宋江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现在的宋江不缺权势、不缺财富,他更渴望被肯定,他更想塑造一个完美的大哥形象。那么,有几个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随从、或者说依仗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这跟皇帝出巡、上朝,身边总跟着几个“将军”“锦衣卫”是一回事,就是为了突出仪式感、庄重感!营造一种众星捧月的氛围。
孔明、孔亮武功不咋样,却生得相貌堂堂、身高体壮,郭盛和吕方,一个叫小温侯、一个叫赛仁贵,温侯世无双,仁贵人如玉,银戟银枪理添三分英雄色!
被四个如此出色的“美男”一衬托,宋江的排面就出来了!不管到哪儿,四个人在身后一字排开,多有范!这才符合宋老大的身份嘛!所以说,这世上的人,还是看脸的,要不然,咋不让李逵当随身保镖?
三、宋江的心思宋江选这四个人随身跟随,与其说是保镖,不如说是仪仗队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宋江这个人还是挺喜欢当官的。
宋江一直想重新回到体制内,为什么?因为梁山这帮子好汉,玩的都是江湖规矩、江湖礼节,哪怕什么尊卑上下?动不动就发牢骚、威胁领导啥的,你在体制内试试?
所以,宋江当了一把手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聚义厅改名为忠义堂!对谁忠义?当然是朝廷了!
在朝廷内当官,下属对长官的恭敬,那是发自心底的毕恭毕敬、丝毫不敢违逆,江湖好汉们哪懂这一套?所以无论如何,宋江当一把手之后的主要工作就是促成梁山的招安!
结语:最终,宋江终于实现了招安的梦想,可是这个梦想却让梁山好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梁山好汉招安之后,在征方腊的过程中损失过半,埋尸沙场!
纵横天下的梁山英雄,星流云散,变成了传说,只有梁山泊默默无语。
梁山依旧在,英雄觅无踪!可叹!
宋江为什么选择吕方、郭盛、孔明、孔亮作为随身保镖?
提起领导们的“贴身护卫”,人们通常会联想到武艺高强、身手了得。在梁山上,武艺高强、伸手了得的人可不少。但是梁山上的“四大护卫”却都是武力平常之辈,这又是为何呢?
《水浒传》第71回写道:..正厅供养晁天王灵位。东边房内,宋江、吴用、吕方、郭盛;西边房内,卢俊义、公孙胜、孔明、孔亮。第二坡左一带房内,朱武、黄信、孙立、萧让、裴宣;右一带房内,戴宗、燕青、张清、安道全、皇甫端。忠义堂左边,掌管钱粮仓廒收放,柴进、李应、蒋敬、凌振;右边花荣、樊瑞、项充、李衮...其余各有执事。
宋江、吴用、卢俊义、公孙胜这四人是梁山上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是负责领导决策。所以,被安排在“忠义堂”的东西两边房。但为何吕方、郭盛、孔明、孔亮也被安排在“忠义堂”的东西两边房呢?原来这四位是负责领导安全的,吕方、郭盛两人的职司为守护中军马军骁将,孔明、孔亮两人的职司为守护中军步军骁将。这四位是领导们的“贴身保镖”,但令人觉得诧异的是吕方、郭盛的武艺一般,孔明、孔亮还是宋江的徒弟,武艺更不值得一提。
那为何宋江选这四人为“贴身保镖”呢?其一,这四人都是宋江的心腹之人。孔明、孔亮是宋江的徒弟,其关系自不用说。而吕方、郭盛也与宋江结识较早,并因宋江所劝而上得的梁山。再则、在宋江的心腹武将中,以秦明与花荣的武艺较高。但“好钢用在刀刃上”,将“五虎将”、“八骠骑”等之才用为“贴身保镖”有些可惜。而除了秦明、花荣外,吕方、郭盛的武艺也还可以,孔明、孔亮全系宋江对他俩的特殊照顾。
其二、水泊梁山布置了“六关四寨”、防范极其严密、领导们的安全有充分的保障。所以,并不需要他们有太高超的武艺。宋江、柴进等一伙进东京看灯火,就没有带这四人,而是带了鲁智深、武松、史进等人。由此得知,宋江对吕方、郭盛等的武艺也是信不过的,这“贴身保镖”的身份已仅限在水泊梁山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