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孙立为什么能保住孙新顾大嫂乐和最后活下来?

梁山好汉一个都不会死,不存在孙立能够保住孙新、顾大嫂、乐和三人最后活下来。说梁山好汉伤亡惨重,是《征四寇》而不是《水浒传》。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早已“上应天星”,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下界”降妖除魔,谁又能伤害到他们呢?所以,不仅孙立、孙新、顾大嫂、乐和能活到最后,一百单八将都将在完成“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使命之后,一同回归“上界”,重登紫府。

既然如此,我似乎就没有必要回答这个题目了。然而,“来都来了”,还是要就题目所讲到的几个人物,说说所谓的“登州系”是怎么回事,他们为何与所有的梁山好汉一道,都能“最后活下来”。

孙立是《水浒传》隐藏最深的一条主线

在解读这个问题时,我先引用一小段《水浒传》的原文:(太祖)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

这是施耐庵在“引首”中写到的北宋几位皇帝的传位情况,一直以来,几乎都没有读者注意到,这其中少了一位皇帝,那就是宋真宗。

施耐庵这样写大有深意,可谓一击双鸣,既隐射了北宋的“烛影斧声”、“金匮之盟”,又把一条主线牵扯了出来,隐写明朝的一段秘史。这段秘史,其实就是“孙立”。所以,北宋皇位传承少了宋真宗,实际上就是说上一任皇帝直接把皇位传给了孙子。

因为是“孙立”,所以,“玄武大帝”就接着出场了。“嘉佑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其中隐藏着玄武大帝的诞辰,由这一天引发的“误走妖魔”,实际上是隐藏了朱棣以玄武大帝之名“奉天靖难”。

书中的洪太尉,与后来的朱武构成了“朱洪武”。虚靖先生是宋徽宗朝的张天师,九岁嗣教,在龙虎山顶结庐而居,被写成孩子的形象原也符合历史真实。但是,虚靖先生却并没有做过牧童,施耐庵的这一笔还是写的做过放牛娃的朱元璋。

在见到张天师之前,洪太尉遇到了白额锦毛虎和雪花大蛇。锦毛虎是燕顺,与清风寨的头领都是“红巾军二代”,隐喻“燕王英武真天授”。雪花大蛇则是生于1377年,农历丁巳年大雪节前夜的朱允炆。

一虎一龙都是张天师放出了的,所以,这回书主要写的不是宋朝的事,而是以“孙立”为主线,隐写的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帝,从而放出了妖魔。

孙立是这样的隐喻,那么,与之密切相关的“登州系”恐怕就不简单了。

顾大嫂是谁的大嫂

文本故事中,引出梁山好汉孙立的人是一个叫母大虫的顾大嫂。顾大嫂是孙新的老婆,孙新是孙立的弟弟,难道顾大嫂是孙立的“大嫂”?

顾大嫂的出场,是孙立的妻舅铁叫子乐和暗通消息,告知了解珍、解宝被登州府关押的消息。书中写得很纠缠,解珍、解宝与顾大嫂的关系不认真去梳理一番,还真的搞不清楚这是一层什么样的关系。

解珍说,顾大嫂是他们兄弟的姐姐,是“爷”面上的亲戚关系。这个“爷”很值得讨论一番,到底是指父亲呢?还是指爷爷呢?正是这样模棱两可的讲述,又是牵扯到了朱元璋当时确实没有搞清楚辈分关系。不过,无论是父辈的还是爷爷辈的亲戚,顾大嫂是解珍、解宝姑姑的女儿,也就堂姐,是姑表亲戚,孙新则是他们家的“堂姑爷”。

但是,解珍又说孙提辖是他的姑舅哥哥,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按照《尔雅》的解读,“姑舅”就是指的丈夫的父亲与母亲,孙立是孙新的兄弟,难道孙新是顾大嫂的公婆吗?

各种古怪,真的能把读者给绕晕了。晕则晕也,晕到头来,依然没有讲清楚顾大嫂究竟是谁的大嫂。

上文讲到,孙立隐藏的是朱元璋立孙子做皇帝,“孙新”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那就是孙子朱允炆已经履新登基了。顾大嫂是孙新的老婆,按照这层寓意,原本是“母仪天下”的辈分。但是,因为是孙子辈的,也就得降一档次身份,只能做天下的“大嫂”了。

邹渊邹润叔侄泄露天机

因为顾大嫂要救兄弟,丈夫孙新当然得全力支持,于是,引出了登云山的邹渊、邹润叔侄。

登州治下有蓬莱,境内是没有登云山的。蓬莱仙境有登云山,证明建文帝已经登云成仙了。所以,邹渊、邹润叔侄身上就有非常特殊的符码了。

邹渊绰号出林龙,邹润绰号独角龙,在梁山大排名时,邹渊反倒排在了邹润的后面。这也是隐喻侄子在叔叔之前先成了“龙”。但是,邹润这条“龙”只有一只角,是一条残龙。这也就意味着这条龙最终被赶出了龙庭,连年号都被褫夺了。

邹渊是出林龙,《水浒传》中的“林”是很有讲究的,是朱棣这辈人的符码。也就是说,“出林龙”是朱棣做皇帝的象征。

邹渊,邹润叔侄的“邹”,其实也是“走”的谐音,是施耐庵在透露朱棣假装从海上搜寻建文帝的惊天隐秘。建文帝本来就在蓬莱仙山登云了,到哪里去找他呢?

这样的天机,后来在打祝家庄时被进一步揭露。栾廷玉在祝家庄失火之前就从西北方向杀了出去,此后就失踪了。施耐庵以孙立的“硬弓”暗示,这场类似于玄武门的夺位之战,个中细节也是大致相似的。

《明史本末·燕王起兵》中评价道:玄武喋血而建成败,……燕既起兵,非帝杀王,即王弑帝

因而,《水浒传》中的“玄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一切故事都是因为“三月初三”这个日子而展开,“妖魔”也是因为玄武而粉墨登场。

宋江在攻打祝家庄之前,特地安排孟康接替马麟监造战船,而把马麟调到了祝家庄前线。同时,宋江还安排李俊、张横、张顺作为副将,攻打祝家庄。在最后一战前,还把阮小二从梁山调整过来,充当林冲的副将。

打祝家庄需要战船、水军吗?这难道不是虚张声势,暗射建文帝已经如玄武门之变那样被干掉,然后假装出海搜寻吗?

结语:《水浒传》故事充满玄机

本回答只是点到为止,简略交代孙立及其所谓的“登州系”。梁山其实是没有派系的,因而,也不存在孙立被压制但却在后来的战斗中得到了应有的补偿。因为孙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又连带保住了兄弟孙新一家人,这样的结论恐怕是很难自圆其说了。

假如孙立被压制而得到了补偿,那么,其他阵亡或者病死的好汉就活该被压制而又活该提前死去吗?

孙立绝对不是被压制,既然他是“孙立”,又怎么可能排在地魁星朱武的前头呢?

因而,续书不懂《水浒传》的深刻隐喻,不知施耐庵的重重玄机,胡编滥造,糟践天罡地煞,孙立、孙新一家最后还活着,其他好汉战死便是无稽之谈。

《水浒传》中孙立为什么能保住孙新顾大嫂乐和最后活下来?

在排座次的环节,就是各个山头力量平衡的环节。当时,力量最多的,就是以大刀关胜为首的降将山头。这个山头两面三刀,但是整体实力不弱,关胜、呼延灼、董平、秦明都可以列到这个山头去,另外,还有擅长暗箭的花荣,偷偷摸摸打你一石头就跑的张清,整个梁山他们的利益是与宋江保持一致的,也是最希望能够招安重回体制的。

相比而言,登州派可以说是水浒中实力比较弱的,抛开堪比天罡的提辖孙立,其实其他人实力都比较偏弱:解氏二兄弟只是普通猎户,可能和景阳岗上武二郎遇到的其他猎户差不多,要是到景阳岗上,他们也只能战战競競结伙而行。孙新顾大嫂是开酒馆的,孙新武功还比不上顾大嫂,顾大嫂是三员女将中最智勇双全的。乐和是搞音乐的,是宣传型人才。邹润邹渊是凑数的,有他俩行,没他俩找个张三李四也可以。也就是说,登州派的八个人中,论武艺,他们比别的山头差远了,但是最后,却是活下来人数比最多的,孙立、孙新、顾大嫂、乐和、邹润总共五个,占了登州派总数的62.5%,这么高的存活率,应该得益于他们的团结。

登州派团结吗?可能未必。首先二解因为各种原因被提升到天罡,占了两个位置,这之后二解就没有再和登州派一起合作,征方腊期间,二解起初是与史进雷横等在一起,排名甚至在一枝花蔡庆之后。(见一百一十一回),等到丹徒县第二次分兵,很有意思,宋江直接把登州派一分为二,他自己带着病尉迟孙立,让二解连同孙新顾大嫂以及二邹跟着卢俊义,这明显是分而治之的味道。病尉迟孙立其实是很聪明的,当然可以看得出宋江的居心,从此之后一直做为关胜的副将存在,从此病尉迟孙立出工不出力,面子上做的很好,其实交手的都是二三流人物。

另一边,“得了孙新、顾大嫂夫妻二人,抢了遇难点金成铁,去了深山里,寻得一条小路,引得李立、汤隆、时迁、白胜四个,从小路过 关上,半夜里却摸上关,放起火来。”

从这里可以看出孙新顾大嫂二人已经当做主将看待了。其实顾大嫂智力非常出众,在水浒三个女将中首屈一指。

攻打杭州时,特地把孙新提出来:“孙新等正偏将八员,去东门寨帮助朱仝攻打菜市、荐桥等门:朱仝、史进、鲁智深、武松、孙新、顾大嫂、张青、孙二娘”,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朱仝为将,孙新顾大嫂已经隐隐然脱颖而出,我估计与顾大嫂的智谋有很大关系。

乌龙岭上,二解自不量力,主动去探路,结果身死。

顾大嫂与孙新,一直跟着卢俊义,有惊无险地活下来。

我认为,最大的功臣有两个,一个是顾大嫂,一个是乐和,两个都是挺机灵的人士,估计孙立孙新活下来多亏了他们。

就职场而言,孙立孙新都属于明哲保身型的,这可能是他们活下来的关键。

《水浒传》中孙立为什么能保住孙新顾大嫂乐和最后活下来?

顾大嫂和孙新活下来和孙立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却又有些关系。但是作为梁山存活率最高的派系又不得不让人觉得他们是不是有什么保命措施,使得自己的组织建制最完整。那么这里就来说一说。

梁山上有许多派系。但是有一个派系很有趣,它和别的派系大不相同。这就是登州派系,登州派系一共孙立,孙新,顾大嫂,解珍,解宝,乐和,邹渊,邹润8人。最后也只是死了解珍,解宝和邹渊。8个人存活5个,存活半数以上。说它与众不同是因为它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派系,而是临时拼凑出来的。本来没有登州派,要不是因为二解被诬陷打入监牢,顾大嫂和孙新也不会逼反孙立,孙立也不会放弃大好仕途上梁山。所以说登州派是临时组建的一个团队,更要命的是他们中6个是亲戚。这是最致命的,别的派系要么没有亲戚,要么有那么一两个,而登州派倒好一共有6个。就算关系不亲密,但是毕竟是一家人,还是会帮一家人。而其他人和登州派来讲毕竟是外人,没有理由像帮亲戚一样的义无反顾。那么这样这一个团体会形成一个强大的凝聚力,是很难对付的。而且登州派战斗力都不低,别看孙立虽然是地煞,但是武功是绝对的地煞第一,就算拿到天罡也是前15的水平。那么比其他地煞那是高出许多,顾大嫂和孙新虽然出场不多,但是做事果断,出手狠毒,也是难惹的狠角色。二解手中说有一身惊人的武艺,可能一个人不厉害,但是两个人一起上那可能就难收拾了。一个派系5个高手,给任何一个领导来看,都不是一个好兆头,绝对不能让他们凝聚在一起,必须分化。那么就是提拔年轻的相对弱的辈分小的,打压强的,辈分最大的。这也就是孙立在地煞,二解在天罡的原因。

而且登州派系并不全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粗人。顾大嫂和孙新策划的劫狱政策一看就是有头脑的人,孙立献计卧底祝家庄,大战寇镇远和人家拼智慧最后完胜。可以看出,这三位绝对不是泛泛之辈。孙立当了多年登州提辖,天天和贼寇斗智斗勇,自然智谋,心机等方面练出来了,而且孙立做事稳重,老成达练,老谋深算,圆滑。这样的人在哪里都容易吃得开。顾大嫂和孙新开了多年酒店,见过各种各样的人,虽然可能会有孙立庇护,但是开这么多年店无人敢惹,能在各种勾心斗角中存活下来,也是有自己的真本领的。这三位想死掉还真是很难。

相比较二解就差远了。二解年轻,江湖经验,人生阅历等方面和前三位比起来差的远呢,而且他们还年轻,有年轻人与生俱来的冲动,处理事情不冷静,那么无论是战场还是江湖,他们很容易吃亏。

正因为登州派是临时组合的派系,所以当他们正式进入梁山团体的时候,这个派系已经名存实亡。二解成为宋江派,孙立和孙新顾大嫂似乎再没有怎么在一起过,也很少同时露面,或许是孙立心里有气,嘴上不说,心里抱怨。那么这样一个被自己弟弟弟媳坑的登州提辖很有可能出工不出力。保持低调,不争不抢,有事就干,没事就不干,这样圆滑的周旋在梁山。就和扑天雕李应一样,还真不容易死。反观解珍解宝,可能自己都没觉得自己能进天罡,但是被老大提拔到天罡,自然要感谢老大的提拔之恩,自然要舍生忘死,拼命建功立业,果然拼着拼着把命拼没了。

至于梁山那么多派系,为什么偏偏让登州派保持最完好呢?其实我觉得和病尉迟孙立有很大的关系。要知道孙立历史上是宋江三十六人之一,而且是各个版本都有的人物,可以说孙立是宋江集团一个重要的人物,而且他在民间还有属于像《石头孙立》这样的独立的重要的故事,为《水浒传》的撰写提供重要素材的人物。按理说是轮不到病尉迟孙立进地煞的,作者的天罡名单主要取自《大宋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的,两个版本加在一起一共40人,除去晁盖一共39个。而孙立是两个版本都有的人物。按照正常思路,两版都有的人物是一定呆在天罡的。而两版都有的人物一共32个,不同的人物是宋江,林冲,公孙胜,杜千,一丈青李横,解珍,解宝7个人。而天罡一共36人,也就是说不同的七人选四个进天罡,剩下的三个进地煞。而宋江一定要有名额,作者又想再塑造林冲,公孙胜。那么一个名额杜千,李横,解珍,解宝四个人争。而杜千在历史上没什么存在感,李横是顶替晁盖的,一开始并不在三十六人范围内。那么就是二解争一个名额。而二解是一个团体,一人天罡,一人地煞又不太妥。那么只能采取最坏方法,就是解珍解宝一起进天罡,从原有的32位共有人物拿出一人进地煞,而在这32人中作者挑中孙立。

作者创作《水浒传》是以《大宋宣和遗事》为主,《宋江三十六人赞》为辅,二解是《三十六人赞》里的人物,说白了是替补,而替补顶替了主要成员的名额,首发人员成替补。如果读者朋友们是当事人知道了,心情会怎样,可想而知。那么施耐庵不可能不知道这个理。自然要给本不该进地煞却进地煞的人补偿。这也是为什么摸着云杜千变为摸着天杜迁,一丈青李横变为一丈青扈三娘,连性别都变了。唯独病尉迟孙立没有任何变化。作者只是降低了他的地位而没有改变他的能力。

所以我们看到孙立南征北战,毫发无损,通篇无败绩,鞭枪双绝。连《水浒传》排名第一的单挑都给了孙立,地煞武力担当,对比天罡顶尖高手都毫不逊色的水平。最后全身而退。这种表现,按理说应该是林冲,呼延灼等高人气的高手可以拥有的战绩,作者全部给了孙立。你要说作者没想那么多,还真没人信。这些其实就是作者对孙立首发变替补的补偿。更关键的是,无论《水浒传》换了那个作者,他们会让呼延灼战败,让林冲战败,但是他们全都达成一致,从来没有作者让孙立战败。而孙立每场出镜率还很高,也许是后来那些水平比我们高的多的作者明白了施耐庵的意思以及对孙立地位和实力不匹配抱不平,那么换了作者孙立依旧还是那个孙立就很正常了。

既然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施耐庵最对不起的人是孙立,那么补偿就补偿到底,作者既然给孙立编出了一个团队,那么孙立的团队也就是登州派存活的最多,成为梁山最幸运的派系也显得合情合理。

最后站在作者的角度来揣摩一下作者的心思,为什么登州派要选择邹渊和解珍,解宝死掉。

作者其实排好座次的时候估计就想好了所有人的解决,那些人要阵亡,哪些人要存活,他心里都有数。

其实想想很简单。作者要补偿孙立,自然不大可能让他死掉。那么孙立一定存活,而且孙立的座次也决定他一定不会死。孙立是地煞第三,地煞前三天罡都能找到对应的星号。孙立是地勇星,天罡天勇星后面是天雄星,而地煞地勇星后面是地杰星宣赞。从这里就看出来不痛了,所以地魁星,地煞星和地勇星也是地煞七十二人的领导班子。而最后征方腊回来清点人数,处在领导班子的一个没死。天罡四个领导没死,那么自然地煞的领导班子也没事,那孙立自然也没事。就算孙立不在领导班子,他也会没事,因为补偿人家,怎么能让人家死呢?

而梁山有三对夫妇,不应该让他们都死掉,应该留一对,显得更人性化。扈三娘无罪,王矮虎猥琐,坏事做尽,王矮虎死不足惜,可怜扈三娘也要被拉去垫背,可以说扈三娘不仅排名被王英坑了,连最后结局都被王英坑了。孙二娘和张青虽然和武松关系好,但是卖人肉包子,视人命如草芥,这是十足的恶人,留下来天理难容,作者讲究因果报应,干过恶事的最后一定会死,那张青夫妇就不会例外。那最后一对顾大嫂和孙新,没干过什么坏事,中规中矩,那么留下这一对争议最小。也可以说是占了孙立的光,如果作者不是为了补偿孙立,这些人恐怕都要完蛋。

乐和是一个歌唱家,战场上不需要歌唱家,战场上也不会让一个歌唱家去冲锋陷阵,那么乐和也不会死。邹渊邹润是最特殊的一对关系,可以说是独一份,他们是叔侄关系。全梁山唯一的一对,你让他全死,太不人道了。梁山上兄弟很多,但是叔侄就这一对。“物以稀为贵”,兄弟可以全部牺牲,但是这一对叔侄似乎要保留一下,要么全活着要么死掉一位,这个待定。

那么作者已经没得选了,只能是解珍,解宝了。那么让解珍解宝死掉的理由是啥?就是座次呗。前面说了二解是替补选手,按理说轮不到他们进天罡,但是他们却进了。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二解被称为不配进天罡的两个人,本来就轮不到他们。那么现在有这样的争议,古代肯定也有,那么和施耐庵处在同一时代的人也会议论,那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让解珍解宝和宋江晁盖一样。老大的位置应该是宋江的,既然晁盖不适合这个位置那就死掉。二解也一样,二解抢了孙立的位置,而又不适合这个位置,那就死掉呗。二解死掉,孙立活着,正好可以平息争议。也是作者对二解和孙立座次争议的一个交代。

可能是看只牺牲二解有点少,那么二邹就减去一位,只保留一位。另外还有二解以前是登州派后来变成宋江派,于理来说属于背叛亲戚投靠外人,不选他们选谁?孙立虽然有背叛栾廷玉之嫌,但是他们毕竟不是亲戚,但是亲戚背叛亲戚,伦理载道上其实是更加严重的,就冲这个,二解不可能保全。

所以,综上,登州派二解死是必然,孙新夫妇保全有占孙立的光,也有自己的原因,邹渊的死纯粹是凑数的。

《水浒传》中孙立为什么能保住孙新顾大嫂乐和最后活下来?

水浒传里,孙新、顾大嫂和乐和能在征方腊的战役中幸存下来其实和孙立关系不大。

那怎么回事呢,别急各位看官,且听我道来。

简单的一句话,都是施耐庵安排,人物命运如何全看他安排

《水浒传》是施耐庵写的,施耐庵是整个水浒体系的造物主,他有绝对的予夺生杀大权,他想让谁活那谁就必定能活下来,他想让谁三更亡那这个人没有活过五更的道理。

孙立确实有些本事,他能和呼延灼斗个三十回合不分胜败,看起来十分了得。

但我们也不要忽略了一件事,呼延灼之前和林冲、花容、扈三娘三人交过了手,体力已有损耗,孙立选择在此时出马可以说占了很大的便宜。

不过这也不错了,我就暂且认为孙立的武艺略逊呼延灼。

可他一个人武艺高顶什么用,战场上千军万马缠斗在一块,形势乱糟糟的,自顾尚且不暇,哪有心思去顾及别人,要想生存就得靠自己了,这样的话只能说孙新和顾大嫂还有些本事,他们能闯过刀山火海,笑到最后。

但是武艺高不代表一定能活下来,秦明和索超的武艺远胜孙新和顾大嫂,也没见他们笑到最后。

可见角色死不死全在施耐庵,和武艺高低没什么必然联系。

从书中的角度来看,乐和存活下来是靠自己的特长,靠自己的平凡,跟孙立没什么关系

乐和在梁山好汉里算是另类,严格来说他根本不算好汉,只是一个擅长吹拉弹唱的艺人。

这样的人他不需要上阵打仗,既然在大后方,那么自然是安全的。

事实上征方腊前夕,乐和就被王都尉看中,留在了自己的府中。

王都尉是谁有些观众可能不太清楚,简单的介绍一下,他就是当年收留了高俅的人,高俅就是帮他给端王赵佶送玉石的时候被看终,从而扶摇直上,平步青云的。

这个王都尉专好风雅之事,乐和吹啦弹唱无一不精,而且为人聪明伶俐,怎么能不受王都尉器重,王都尉欣喜之余就向梁山要人。

宋江考虑到一来王都尉是皇亲贵胄,二来乐和只是个艺人,于行军打仗没什么用处,所以就做个人情把乐和留下了。

乐和这样的人,因为低调才能够保全自己,即便是高俅,蔡京这等奸臣也懒得害他,他没又什么大的能耐和野心,于高俅,蔡京毫无威胁。

和乐和有相似经历的还有安道全,皇甫端,萧让,金大坚等人,这些人是被朝廷留下了,既然在后方,肯定不会被方腊伤害到了,

再说他们本来就不是好汉,只不过是医生和书法家,当初上梁山也是迫于无奈,对梁山没有多少留恋,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人物,蔡京,高俅根本没必要去害。

战场上九死一生,能不能活下来太看运气了,以武松之强都保不住手臂,孙立再厉害也厉害不过武松,孙新,顾大嫂和乐和能活下来这事并不能算作他的功劳。

《水浒传》中孙立为什么能保住孙新顾大嫂乐和最后活下来?

最近孙吹们换了捧孙提神的视角了?也好也好,这样提问总比让孙立直接虐秦明来的实在。先说下结论。逻辑文史姨认为,登州派有一半人能幸存下来,和孙立没什么直接关系,相反的顾大嫂或许功劳更多些。

登州派一共有八人,分别是孙立、孙新、顾大嫂、乐和、解珍、解宝、邹渊、邹润,登州派成为梁山匪源于顾大嫂的冲动,始于邹渊的歪点子。解珍解宝本是武艺惊人的猎户,一日射杀了一只老虎被地主毛仲义看见,于是他贪图老虎把兄弟俩陷害入狱。正好乐和的姐姐嫁给了孙立,孙立又是解家兄弟的姑舅哥哥,这样一来乐和就有理由且有机会去向顾大嫂求援了。

顾大嫂是暴脾气人,听到弟兄有难就想去劫狱,孙新说你急个什么劲,咱们要找帮手啊,所以邹渊、邹润叔侄来了,并且邹渊也为大家想好了后路,那就是去梁山入伙。五人收拾妥当就去找孙立,孙立身为官员自然不愿意做违法之事,但此时顾大嫂却和邹氏叔侄准备和孙立拼命。

从这个细节我们能看出,顾大嫂和邹氏叔侄的实力,合起来大约等同于孙立(孙吹莫废话)。

孙立无奈,只得应允,最终几人救出解家兄弟并杀了毛仲义一家,全伙上了梁山,还在祝家庄一战中立了大工。在大聚义中,由于兵种和实力的设置,几人都排在了不错的位置。

从整个时间来看,顾大嫂是绝对的“大姐大”,身为女流居然有着和孙提神火拼的魄力,实在难得。但上了梁山之后,登州派的成员集体“低迷”,只有解家兄弟在冲锋陷阵,孙提神在虐菜,其余的人根本没什么能吹的戏份可言。而战死的解家兄弟,是因为攀爬中伏而死,邹渊仅有的乱战就死于乱军,孙新夫妻只有打琼英时最激动,孙提神不用说了,自身武艺够硬,也没碰上强力对手,自然不用丢掉性命,乐和文艺青年,自然能吃的更开。

所以,登州派的低调怕是和顾大嫂的机警有关。

文/逻辑文史游

乱了。

《水浒传》中孙立为什么能保住孙新顾大嫂乐和最后活下来?

孙新,顾大嫂和乐和在水浒传里能得以善终,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他们自己的本领和运气,和他们是孙立的亲戚没有关系。

顾大嫂和孙立胆大心细,该低调时懂得低调,此乃生存之道

顾大嫂首次出场于水浒水浒传第四十九回。

解珍,解宝兄弟奉当地官员之命捕虎,老虎被他们打伤后从山上滚落在毛太公的院子里。

毛太公贪图赏钱,和儿子一块将死虎据为己有,还用计把解珍,解宝兄弟送入大牢。

正巧孙立的小舅子乐和在监牢里当差,解珍,解宝又是孙立的表兄弟,自家亲戚受陷害哪不能不救?乐和当即就赶到顾大嫂开的店里去报信。

顾大嫂和孙新得知事情始末后思量一番便决定去劫牢,把解珍,解宝抢出来,但是他们并没有像鲁智深脑门一热那样鲁莽行事,而是把退路都想好了才开始行动,他们心思之缜密和武松有一比。

这个计划成功的一个环节是孙立必须参与,但是孙立是登州兵马提辖,不可能放着荣华富贵不要,跟他们一块去救什么表兄弟。

但是这难不倒顾大嫂,她运用智慧,靠威逼利诱终于逼得孙立加入了自己一伙。

从此梁山又添了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上梁山之后,顾大嫂和孙新也多是在干打探的工作,极少去冲锋陷阵。

宋江把她安排在山下的酒店打探消息,顾大嫂足智多谋,正适合干这种低调的工作。

攻打东平府的时候,史进一个不慎被太守抓住,为了营救史进,吴用派顾大嫂潜入东平府打探虚实,顾大嫂得令之后装扮成一个不起眼的老太婆,成功完成了任务。

征方腊的时候顾大嫂故伎重施,她和孙新扮作逃难的百姓混入关中,探得一条通往独松关的小道,之后她带着其他人摸上独松关,还亲手生擒了独松关守将。

顾大嫂和孙立如此精明,深谙生存之道,这是他们能活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乐和是个艺人,呆在后方自然安全

乐和不同于武松,鲁智深和林冲等人,他不是冲锋陷阵的勇将,他的特长是音乐。

梁山上的金大坚,萧让也是搞艺术的,他们这样的人手无缚鸡之力,当然不需要上战场。

正巧宋徽宗和他手下的大臣大都爱好风雅,像乐和,金大坚,萧让这样的风流人物自然是留在身边听用。

身在高墙大院之中,不用去战场上厮杀,自然不会用性命之忧。

孙立不过是个地方的提辖,没有本事把乐和安排到王都尉身边,乐和完全是凭自己的才华被王都尉看中。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顾大嫂,孙新,乐和远离漩涡中心,相对安全

乐和就不必说了,他每天在王都尉府里吹拉弹唱,除非方腊打到汴梁,不让没人会把他怎么样。

顾大嫂,孙新经常冒充流民深入敌军后方,这样虽然危险,但是终究比上阵杀敌安全的多。

武松武艺高强,还是被包道乙偷袭,断掉一臂。

史进在王进手下学医之后也非等闲之辈,正面对阵恐怕几百人都近不了身,但是他却被庞万春暗箭轻易杀死。

刀剑无眼,在战场上一不留神就会命丧黄泉。

顾大嫂和孙新虽也需要上阵萨蒂,但比起他人来要少得多,上阵少那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就大。

孙提辖是强,但是把孙新,顾大嫂和乐和存活下来的功劳归于他绝对有失偏颇,方腊可不管你是谁的亲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