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郑屠明明是个欺软怕硬的恶徒,可为何有人为他平反?
没有人给郑屠平反,而是澄清文本真相。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中,谁是真正的恶霸,郑屠该不该被打死,金翠莲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百年以来,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认为,郑屠就是“镇关西”。其实,以文本的描述来看,鲁达才是“镇关西”。
若说鲁达是“镇关西”,那岂不是“鲁提辖拳打鲁提辖”了?
关西五路廉访使就是“镇关西”鲁达听了金翠莲的挑唆,不问青红皂白,第二天便来到状元桥寻衅滋事。在一番“消遣”之后,郑屠忍无可忍,掣了一把剔骨尖刀要与鲁提辖放对。郑屠哪是鲁提辖的对手?未及动手,就被一脚踢翻在大街上。
鲁达赶上前去,一脚踏在郑屠胸前,举起醋钵大的拳头,低声喝骂道:
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
原来,鲁达打郑屠帮助金翠莲是附带的,重要的是为自己正名,“镇关西”乃洒家的尊号,岂是你郑屠这等狗一般的人能叫的?
鲁达这番低声喝骂信息量极大,影射的是宋徽宗。
关西五路廉访使,应当是《宋史·职官志》中记载的“廉访使者”。这个官名原本是“走马承受公事”,是专门向皇帝奏报边事的诸如特派员性质的官员。这伙官员狗仗人势,无端干预边事,欺压边将,鱼肉百姓,简直就是无恶不作。
于是,宋徽宗政和年间,便把“走马承受公事”改为“廉访使者”,隶属经略府管辖。因而,鲁达说他“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了这个恶霸式的官。
宋徽宗改这个官名,是在政和六年(1116年),也就是说,鲁达打郑屠的故事,应当是在这两年之后的重和元年(1118年)。
史进的师父王进是在高俅做殿帅府太尉时,私走延安府的,这一年便是宋徽宗政和七年。王进离开史家村一年多之后,史进来到了渭州城。此时,就到了宋徽宗重和元年。
书中交代,郑屠的肉铺在状元桥桥下。为何施耐庵把“拳打镇关西”的地点一定要写在状元桥呢?因为,重和元年时,宋徽宗的第三子赵楷参加科举考试,获得殿试第一名。但是,宋徽宗为了避嫌,另点王昂为状元,而实际上的状元则应当是赵楷。
因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铁定就是宋徽宗重和元年的事情。这个时间节点很重要,更是交代“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背后的真故事。
历史上确有“关西五路廉访使”,此人会是谁呢?
“虚钱实契”、“强媒硬保”细思极恐金翠莲一家来自东京,但她未必就是北宋人,因为,她的父亲名叫“金二”。此处,我直接点明:“金二”便是为曾头市故事中的金国王子伏笔。完颜阿骨打的二王子斡离不,就是灭掉北宋的一大元凶,在《水浒传》中被写成了照夜玉狮子的主人。
所以,金翠莲疑似被施耐庵写成了金国人。那么,郑屠又是谁呢?鲁提辖骂他是“狗一般的人”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不是施耐庵嘴欠骂了脏话,而是要与后来鲁智深吃狗肉,怀揣狗腿大闹五台山故事照应。狗,指的是宋徽宗。赵佶生于1082年,干支壬戌,就是属狗的。
因而,施耐庵暗中交代,郑屠是宋徽宗的人。而且,隐写的是童贯。
蔡京曾经力荐童贯为夺取被西夏占领的青唐,其理由是“贯尝十使陕右,审五路事宜与诸将之能否为最悉”。审,即察审,“廉”与“覝”通假,就是察看的意思。所以,“关西五路廉访使”暗指的是童贯,文本背后的“镇关西”便是这个导致北宋走向灭亡的童枢密。
所以,鲁达骂的是童贯,这个狗一般的人如何做得了“镇关西”?
如此说来,金翠莲是做了童贯的“外宅”吗?肯定是的。
我讲直接一点,这段故事隐写的是导致北宋迅速走向灭亡的“宋金海上之盟”。这个盟约的始作俑者便是童贯,以及在曾头市故事中隐写的辽国汉人马植。
马植在童贯出使辽国时,密献“平辽策”,出主意联金灭辽。这一计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宋金海上之盟”,所以说,童贯首先勾结了一个“外宅”。
“宋金海上之盟”于重和元年正式启动,主要是北宋与金国约定夹攻辽国,平分辽国,北宋实现“复燕”大计。事实上,北宋军力孱弱,打不下幽州。宋徽宗又以马植为使,重金聘请金国拿下幽州,灭掉了契丹。但是,金国却因此看透了北宋,发起了灭宋之战。
经过一年多的战乱,北宋灭亡,不仅失掉了“宋金海上之盟”所得的燕云之地,还赔掉了大片疆域。大宋王朝得不偿失,偏安一隅。
这不就是“虚钱实契”、“强媒硬保”吗?
“镇关西”揭示了北宋灭亡的根源“虚钱实契”、“强媒硬保”,虽然金翠莲与郑屠之间没有交代媒婆是谁,但是,《水浒传》中确实写到了两个“王婆”,也就是郓城县保阎婆惜做宋江外室的媒婆,阳谷县做马泊六的王干娘。
这两个“王婆”干预了阎婆惜、潘金莲的婚姻,都导致了出轨的不忠结局,宋江、武大郎的婚姻都因为“强媒硬保”而变成了“虚钱实契”,做了赔本买卖。
这两个“强媒硬保”的故事,都是源自于“镇关西”与金翠莲之间的“外宅”关系。后来,施耐庵干脆让金翠莲做了赵员外的外宅。
我还是说直接的,这个赵员外隐喻的是宋徽宗。北宋与金国结盟,童贯推荐了马植,宋徽宗采纳了马植的建议,与金国缔结了犹如《水浒传》中所描述的婚约。金国,岂不就是北宋的“外宅”,或者“外室”吗?
金翠莲先给郑屠(狗的人)做外宅,后又与赵员外(狗)做外宅,似乎过得还很惬意。但是,这其中却没有写明其中的媒婆是谁,只提到了一个“汴京古邻”。施耐庵这么写,说的是童贯。而书中真正的“王婆”,却指的是赵匡胤、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她不就是个“王婆”么?
杜太后是北宋王朝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涉及到“金匮之盟”疑案。这个盟约改变了北宋皇位传承世系,而且,恐怕是赵光义伪造的。即便是伪造,最终也没有得到履行,赵光义还是没有交还皇位,让自己的儿子接着干。
于是,“金匮之盟”就变成了“强媒硬保”下的“虚钱实契”。
施耐庵认为,“金匮之盟”是所有“虚钱实契”的总契约,是北宋王朝灭亡的根源所在。因而,梁山第一任寨主是杜迁,因为“杜迁”,原本只有做王资格的人轮流做了皇帝。此后,便是改朝换代、断送江山——梁山四任寨主的名字,就隐藏着“虚钱实契”、“强媒硬保”的过程及结局。
所以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其实隐喻或者揭示了北宋王朝的灭亡根源。
“拳打镇关西”隐藏《水浒传》主题上文讲到一个细节,说鲁达打郑屠之前,是“低声喝骂”,为什么这么讲呢?
案发之后,郑屠的老婆、邻居,以及肉铺的火家去渭州府告状,但是,谁也讲不清楚鲁提辖为何打死了郑屠。所以,渭州知府在给小种经略相公汇报案情时,也是一头雾水,说“府中提辖鲁达,无故用拳,打死市上郑屠”。
假如鲁达是高声喝骂,街上的人怎么就没听到呢?
因为市民官府都不知鲁提辖为何行凶打人,所以,小种经略相公交代渭州知府:
既然犯了人命罪过,你可拿他依法度取问。如若供招明白,拟罪已定,也须教我父亲知道,方可断决。怕日后父亲处边上要这个人时,却不好看。
因为真相不明,也只是打死了一个屠户,小种经略相公便有意护短了。不过,小种的护短,却又是因为老种要用到鲁达这个人。
这是什么意思呢?
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招安巨寇”杨志曾经在“老种”种师道、“小种”种师中手下做过“选锋首”,参与过攻打幽州,抗击金兵的战斗。这段历史,其实就写在了鲁达、曾头市的故事之中,这也是鲁智深、杨志双夺宝珠寺的原因。
杨志曾经明确表述,要去边上一刀一枪的搏杀,为祖宗争气。所以,施耐庵以鲁达的故事,暗中伏线,必将在七十回书之后写梁山好汉的抗金事迹。
“替天行道,保境安民”,这就是《水浒传》的一大主题。
梁山之所以从“替天行道,辅国安民”,到“替天行道,保国安民”,最终去“保境安民”,都是因为“虚钱实契”、“强媒硬保”。“宋金海上之盟”引金兵入侵,梁山好汉在国难当头之时抗击金兵,这才是一百单八将的最终结局。
同时,也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反对“虚钱实契”、“强媒硬保”的真实写照。
结语:郑屠到底该不该平反《水浒传》的故事深得很,五百年来唯我读懂。因而,我绝不是为郑屠平反,而是从文本、隐喻两个层面来解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假如仅从文本故事来解读,鲁达就是“镇关西”,打死郑屠原本是要讨回自己的专属荣誉称号。这个称号其实并不丢人,说的也是鲁达作为边关战将,凭借自己的武功打出了威风,镇住了“关西五路”。
但是,如果因此而过失杀人,鲁达的行为就是无端施暴。因此,书中暗写了鲁达不敢高声喝骂,谁也不知道他因何打死了郑屠。
从这个层面上解读,郑屠确实死得有点冤。
但是,文本深处却说的是童贯就是“镇关西”,鲁提辖打死这么一个祸国殃民的“狗一般的人”,那就更是大快人心了。
所以,肯定不能为郑屠平反,他就是那个“狗一般的人”。
《水浒传》中郑屠明明是个欺软怕硬的恶徒,可为何有人为他平反?
谢谢邀请!
“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故事,就如同“鲁智深倒拨垂杨柳”的故事一样,千百年来可谓是家喻户晓,在民间广为流传。当百姓听到鲁智深三拳将恶霸郑屠打死后,大都会拍手称快,从未觉得郑屠被三拳打死有什么冤枉,大约也只有如郑屠般的恶霸,听了“鲁智深三拳打镇关西”的故事,浑身会感到不自在,生怕遇到鲁智深这样的好汉而被挨揍,因而会找出些歪理来,为郑屠说些无用地平反的话来。
郑屠靠向官府及驻军卖肉,发了横财,成了渭州的富豪,可见郑屠这个人是善于投机钻营的,在官府及军队里还是有靠山的,这靠山大约也是靠金钱卖通地。发了横财,成了暴发户,本应多行善事,可这郑屠却为富不仁横行八道欺男霸女,还号称是“镇关西”。这有些似当今的一些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暴发户,在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法度,做事为所欲为。
金翠莲随父从东京来到渭州投靠亲戚,没曾想到亲戚搬南京去了。只应金翠莲有些姿色,这郑屠就要强霸为妾,虽讲清给金翠莲之父三千贯,却用骗人的“虚钱实契”霸占了金翠莲身子,霸占完后却又想拋弃,就让他的大娘子将金翠莲赶出门去,如此尚未完结,又强迫金翠莲父女卖艺来还那虚钱实契的三千贯。也就是说,这恶霸郑屠不但强暴了金翠莲,还要强迫金翠莲父女成为他赚钱的工具。
这样的恶霸郑屠,理应受到法律制裁,但由于郑屠有钱有势及当时官府的腐败,弱小的金翠莲父女根本告状无门。好在遇到胸怀正义感的鲁智深,将其父女救出,并奋起铁拳,也是鲁智深力大无穷,三拳就将这郑屠打的一命呜呼了。其实,鲁智深本意也只是想痛打郑屠一番,并不曾想要他的命,只应这郑屠该死,才命丧了黄泉。
一部水浒,不是法律文书,不是道德文章,讲地是江湖道义。郑屠该受到惩罚,被失手打死,也未冤枉了他。那些要为郑屠平反的人,大约也是如同郑屠一样的人吧。
《水浒传》中郑屠明明是个欺软怕硬的恶徒,可为何有人为他平反?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人想为《水浒传》中的郑屠平反,我想这里面无非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对于《水浒传》《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一回,他可能没有看,即是看了也是走马观花,并没有看到实际中的故事情节,认为鲁智深多余伤人性命,我简略的还原一下:
郑屠是一位靠巴结官府,投机取巧的一个“黑社会老大”,起家无非是卖肉给官府和军队机构,才使他财源滚滚来。
但是他忘记了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而他却霸占了卖唱女金翠莲,在他老婆的强烈反对下,将金翠莲赶了出去,反而金翠莲还欠了他三千贯。
这是典型的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的狂妄之徒,鲁智深为了教训他,打了他三拳,没想到这家伙不禁打死了,你说该打不该打,我说这厮死的好,死有余辜,人间少了一个害人虫。
二。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那要看这钱是怎么欠的,一个不切实际的虚债,怎么能令人接受呢!比如一些网上的高利贷,坑害多少青少年,这些例子想必是大家都看过。
郑屠不就是靠放高利贷,欺行霸市强取豪夺发迹的么!正如你说的那样,他看鲁智深不是好惹的主,切肉时老老实实,看上去是个老实人。
这正是他奸诈多变的一面,软的欺负硬的怕,他使用的是流氓手段,有何可同情的呢!你的心太软,心太软了!
三。故意歪曲事实,四大名著谁都看过,要说故事情节谁知道,那么为什这么说呢!一是闲来无事,逗逗乐子。二是看看对问题的反应,是不是受到高度的关注。
小结:提出这样的问题,没有什么意义,历史故事就在那里,影视剧也多次回放,至于他怎么想是他的事情。
给郑屠平反是不可能的,秦桧还有人要平反呢!可能吗!历史上的事实就是这样子,谁能改变得了人心呢!
《水浒传》中郑屠明明是个欺软怕硬的恶徒,可为何有人为他平反?
水浒里那个郑屠郑关西行事的确可恨仗着手里几个臭钱干下那龌龊缺德事先奸后诈,正好碰到鲁智深给三拳打死,听说有人要替他平他?也像施耐庵一样来个明捧暗损?仔细想想,郑屠犯的是依仗官势欺男霸女卖淫嫖娼的罪,若不是鲁智深替天行道三拳严打,郑关西的确还不至死。
《水浒传》中郑屠明明是个欺软怕硬的恶徒,可为何有人为他平反?
郑屠強霸民女在先,鲁智升打抱不平,郑屠挥刀行凶,鲁智升防卫铁拳将其打死。从法制渠道看,俩人都在法外行事,从正常公德标准判断,郑屠是地痞恶霸的坏人,鲁智升属违规但行狹仗义的好人。这是明明白白的。在一夲旧小说里翻腾,硬要把坏人说好人,好人骂坏人,不知道一些闲人在干啥?有那个闲功夫操心你自家日常生活具体事,比在网上说是了非令人讨嫌强。还大言不惭给郑屠评反,你算个啥?能评个啥?评了能干啥?没名其妙!
《水浒传》中郑屠明明是个欺软怕硬的恶徒,可为何有人为他平反?
关于《水浒传》里的郑屠,本是一个屠户,也就是小生意人。在当地有了钱以后,找了官府的人做了靠山,从此欺男霸女,强取豪夺,开始了自己的黑社会之路,而且在小有名气以后,给自己整了个响亮的绰号镇关西。在看上金翠莲后,打算霸占为己有。被鲁达知道后,故意找茬去买肉,然后三拳打死了震关西。我想现在有人为郑屠平反,应该是觉得郑屠对鲁达开始是恭敬有加的,而鲁达是故意找茬,觉得鲁达不应该私自处理郑屠,应交由官府处理。我个人认为,郑屠在关西经营多年,关系网错综复杂,金氏妇女就算告到官府,郑屠也不见得会被怎么样,郑屠也是有保护伞的。所以鲁达也是深喑此道,先打发金氏父女离开此地,他去肉铺拦截郑屠。为郑屠平反,是是非不分,是助纣为虐,是心底的恶涌出来的体现。这样的人和郑屠是一个类型,或是类似狗腿子、汉奸那样的人。用一句老话来说,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