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比西游成书要早,小说中托塔天王八臂哪吒飞天大圣,哪来的词?
《水浒传》、《西游记》虽然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作品,但却是以不同的故事,讨论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宗教信仰。施耐庵、吴承恩几乎是站在同一个立场上,表述了“佛道合一”、“佛比道高”的宗教观。
因而,两部书中都出现了托塔天王、哪吒、大圣这样的佛道符码。
那么,两个不同时代的小说大师所写的这些宗教人物出处一样吗?是同一个人或者神吗?
托塔天王、八臂哪吒、飞天大圣的由来托塔天王:出自印度佛教的毗沙门天王,毗沙门是翻羽音译,意思是“多闻”,也就是其名闻达四方之意。因而,中国佛教中,毗沙门天王就是北方多闻天王。
大唐不空和尚翻译的《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君护法仪轨》中,记载了这样一段传闻,说的是大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蕃军围困了安西城,唐军作战不利,形势十分危急。
忽然,毗沙门天王于安西城北门楼上显圣,大放光明。此时,有一只金鼠咬断敌军弓弦,还有三五百名身穿穿金甲的神兵擂鼓助威,声震三百里。唐军奋勇出击,蕃军大溃,安西之围遂解。捷报传至长安,唐玄宗大悦,随即下令诸道州府于城楼西北隅置天王像供养。从此毗沙门天王声威大震,香火极盛。
佛教共有四大天王,即北方多闻、南方增长、西方广目、东方持国。后来,中国神话传说便以这四大护法天王塑造了“真人版”,唐代大将李靖便成了多闻天王的真身。
佛教经典中,北方多闻天王,左手伸臂,持戟拄地,右手曲肘,擎一佛塔。而在中国造神时,北方多闻天王被拿掉了塔和戟,换了一个幡。这个幡后来又演变成了一把伞,在“风调雨顺”这四大天王中,便象征着“雨”。
同时,又以毗沙门的本义,把多闻天王敬奉为财神,天王又左手多了一只白色(金为白色)吐财鼠。
哪吒三太子:毗沙门天王原本有五个儿子,都是印度佛教中的神将,其中三太子叫哪吒矩伐罗,简称哪吒。哪吒神通广大,佛经《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中记载,说他是“三头六臂”。《道法会元》等道家典籍,却又把哪吒归于道家神将。
《水浒传》中的项充是道家的星煞,施耐庵采信的是道教典籍。但是,说哪吒是“八臂”则不知出自何典。
因为毗沙门天王的“真人版”是托塔天王李靖,所以,哪吒三太子便转而成为李靖的三公子。
大圣:原本专指老子,也就是写《道德经》的那位圣人。老子去世后,他最好的朋友秦佚撰文祭奠老子,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老聃大圣,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
这大概是“大圣”最早的由来。
因为《老子(五千言)》被改名为《道德经》,所以,后世便把老子与道教合二为一,成为道教的始祖。
自汉代以来,很多皇帝尊道而大封老子。汉桓帝曾经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唐代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加封号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所以,老子便成了“太上老君”,“混元皇帝”,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
简而言之,这就是题主所说的托塔天王、八臂哪吒、飞天大圣的由来。
《水浒传》、《西游记》中的这几位大神讲的是一回事虽然施耐庵、吴承恩在各自的小说中都强调“佛道合一”,但到底是佛高还是道高,却有不同的看法。施耐庵认为佛比道高,但却写了一个道家星煞“替天行道”的故事,佛教似乎处于次要地位了。
比如,托塔天王晁盖,写的就是佛教的四大护法天王北方多闻天王。白日鼠白胜,便是多闻天王手中握着的那只“金鼠”,是吐财鼠。毗沙门天王原本就有财富的含义,被中国当做了一尊财神。而多闻天王现身安西城时,那只“吐财鼠”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但是,在《水浒传》中,晁盖并不是真正的梁山寨主,梁山是道家星煞的大聚义,最终是道家“天魁星”做寨主。所以,文本故事中说的仿佛是“道比佛高”。
尤其是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武松原本就是个“酒色财气,便要伤人”的恶行者,哪吒、大圣都被写成了芒砀山混世魔王的部将。所有这些,似乎就是在贬损佛教。
吴承恩似乎是误解了施耐庵的本意,便在《西游记》中平衡了佛道地位,似乎更加强调“佛道合一”的宗教观。因而,托塔天王在《西游记》中地位要比《水浒传》中高,哪吒成了天庭神将,大圣更是不得了,是“齐天大圣”。
其实,《水浒传》不但讲的是“佛道合一”,而且,施耐庵是主张“佛比道高”的。晁天王是梁山大聚义的名义领导者和发起者,道家要举事,他们的大护法王灵官都不能做主,刘唐在灵官殿睡了一夜,最终还得去找托塔天王。
晁盖夜梦“北斗七星聚义”,应当是受了道家上界的委托,没了这尊财神,道家妖魔便劫不了生辰纲。那么,哪里来的梁山一百单八个道家星煞的大聚义呢?
在《水浒传》中,还有很多的佛教佛码,梁山好汉但凡要做大事前,都有佛教的信息出现。比如,林冲上梁山前,有“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武松上景阳冈,则是在山神庙看到了官府的榜文。李逵杀四虎,却是先去了泗州大圣祠。
宋江杀了阎婆惜,便躲在了三世佛供床下的地窨子里,象征着从龙虎山地窖中逃出来的妖魔,他们的“前世、今世、来世”都在佛的庇佑之下。
施耐庵、吴承恩都主张“佛道合一”,施耐庵则是“佛比道高”,吴承恩则更主张佛道平衡。
《封神演义》颠覆了施耐庵、吴承恩的宗教观施耐庵其实写得更准确,《水浒传》的佛道神仙传说更接近于佛道经典中的原说。比如,“大圣”原本讲的是老子,所以,《水浒传》中的大圣便是李衮,同样出自李氏一脉。
而且,《水浒传》中有两个大圣,李逵去的是观音菩萨庙,却被写成了“泗州大圣祠”。同样,《水浒传》中的托塔天王也有两个,一个是晁盖,另一个则是镇守在北方的天王李成。
李成、闻达都是大名府的兵马都监,这两人的名字组合起来,其实就是多闻之名,闻达四方之意。毗沙门天王后来的“真人版”也姓李,所以,《水浒传》中便有了一个“李天王”。
而道家“妖魔”则都是在佛教的劝诫、引导下,还于正道(还道村),最终才“上应天星”,成就了道家正果。
鲁智深、武松的蓝本原型都是佛门弟子,施耐庵却写了他们的道家经历。其中,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是针对宋徽宗“革佛”的历史而写的故事,是抨击宋徽宗对佛教的破坏,而不是为了贬低佛教。
宋徽宗于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下革佛诏,其中,就把佛降为道教的大觉真仙,把菩萨降为大士。施耐庵因而把观音称为“大圣”。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父菩提老祖是谁,一直是个谜。我从《水浒传》的故事中查实了孙悟空师父就是如来佛祖。因为,吴承恩同样以《宋史》为依据,说菩提老祖是“大觉真仙没垢姿”。
所以,我说《西游记》与《水浒传》有很深的渊源,在总的宗教观上一脉相承,只是在对待佛、道地位上略有差别而已。
但是,另外一部与托塔天王、哪吒等神话人物相关的小说《封神榜》则大大的误会了《水浒传》的本意,从而也颠倒了施耐庵、吴承恩的宗教观。
据说,《封神榜》的作者在写这本书时有一个初衷,那就是要与《水浒传》、《西游记》形成鼎足之势。于是,《水浒传》、《西游记》中的托塔天王、哪吒等等,都成了道家的神仙。
尤其是《封神榜》把菩萨称作“大士”,则是赞同了宋徽宗的“革佛诏”。
中国的神仙体系十分混乱,尤其是《西游记》、《封神榜》的出现,更是让我等不太十分关注佛、道神仙的人经常一头雾水。本回答就书论书,不到之处,敬请方家教正。
水浒比西游成书要早,小说中托塔天王八臂哪吒飞天大圣,哪来的词?
1777年才发现的氧气,之前的人呼吸的是什么???这不是更值得研究吗?
水浒比西游成书要早,小说中托塔天王八臂哪吒飞天大圣,哪来的词?
《西游记》成书晚!但是作者根据什么书写的呢?《水浒》里没有哪托只有称号托塔天王。那为什么有托塔李天王呢!我想应该是早就有西游记的传说故事了,《西游记》只是作者的书名起的罢了。唐僧敢经的故事早已流传己久。所以水浒的作者拿来一用,没什么希奇的。
水浒比西游成书要早,小说中托塔天王八臂哪吒飞天大圣,哪来的词?
托塔天王,哪吒三太子的传说唐朝就有了
水浒比西游成书要早,小说中托塔天王八臂哪吒飞天大圣,哪来的词?
西游记虽然成书比较完,但西游记里许多大神都是吴承恩收集各地神话故事收集来的。也就是说,这些大神的存在,远比西游记这本书要早。
比如,太上老君、玉皇大帝、托塔李天王、哪吒、阎王、还有一众大神、佛祖和菩萨,登场的时候,作者根本就没做介绍,这说明当时的百姓早就知道他们…
所以,西游记里的人物,早于西游记成书。
水浒里出现,也不奇怪。
水浒比西游成书要早,小说中托塔天王八臂哪吒飞天大圣,哪来的词?
四大名著的成书时间如下:
《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水浒传》: 元末明初.《西游记》: 明代《红楼梦》: 清乾隆四十九年(西元1784年)
从以上可知,尽管《水浒传》和《西游记》的具体成书年份尚不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前者的成书时间要早于后者。
但是,这两本书其实都不是纯原创小说,都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再创造而完成的。
比如,梁山好汉的故事在南宋时就已广为流传。龚开《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被认为是《水浒传》最早的蓝本的《宣和遗事》,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劫生辰纲和宋江杀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也有描写。南宋罗烨《醉翁谈录》里则有《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等篇目。到了元代,杂剧中的梁山好汉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了。
同样,在《西游记》成书之前,相关的故事也早已流传了。早在玄奘的弟子慧立、彦琮所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就已经有了很多神话色彩。到了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更是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主要人物“猴行者”,大显神通助三藏法师西天取经。此外,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唐三藏西天取经》、《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由此可见,尽管《水浒传》的成书时间要早于《西游记》,但西游记的相关故事,在《水浒传》成书之前早就出现了。这些故事流传甚广,估计施耐庵想没有听过也难,弄几个人物来给自己书中的人物当外号,也是很自然的事,毕竟他要想一百多个诨号啊——其实这几个诨号更加“实锤”了一件事:西游记的故事在当时真的非常有名。若非如此,这几个外号写出来,群众也get不到是什么意思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