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很多人被坑后都不再计较,朱仝的反应为何这么强烈乃至李逵都躲了起来?

从文本上解读,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朱仝如此反应强烈,是要让李逵躲在柴进庄上,然后引出攻打高唐州的故事。假如朱仝当时就放过李逵,下一步故事怎么引出来呢?

文本如此简单,是不是题主的问题就不用再多说什么了呢?其实,《水浒传》妙就妙在只看文本故事,根本就得不出正确的答案。无论怎么解读,文本上给出的理由是绝对不充分的。比如说,朱仝反应强烈是为了引出下文故事。假如朱仝反应不强烈,找个其他理由,同样可以把李逵留在柴进庄上,梁山照打高唐州不误。

所以,文本答案不具备排他性,不能解释朱仝反常的表现。而且,也不符合朱仝的个性。山上还有晁盖、宋江、雷横等老朋友在,义气深重的朱仝能计较这件事?

扈三娘的老爸都被李逵杀了,朱仝因为一个几乎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小衙内而坏了义气?所以,朱仝的反常举动应当另有原因。

那么,这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朱仝是梁山最讲义气的人

梁山上有三个人像关羽,那就是宋江、关胜、朱仝。但是,仔细看施耐庵的描写,这三个人其实都不完全像关羽,要把三个人所有像关羽的特征组合起来,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关羽。

讹传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那么,老师为何仿写学生的作品呢?《水浒传》中的宋江、关胜、朱仝的形象,就是施耐庵从罗贯中的书中“洗稿”而来。

“洗稿”嘛,总要有点新意的,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把关羽一分为三,实际上是把关王的忠、勇、义分别给了宋江、关胜、朱仝。所以,宋江象征了梁山的“忠”,便能“呼群保义”。

关胜象征关羽的“勇”,所以,林粉们就不要总是脱离文本,一定要逼迫施耐庵更改五虎将的顺序,让林冲超越关胜。超越得了吗?施耐庵分明说的是关胜是梁山第一勇将。

朱仝象征梁山的“义”,书中也是这么写的。作为郓城县的马军都头,朱仝先后假公济私,渎职私放了晁盖、宋江、雷横。梁山一百单八将,谁又有朱仝这般义气呢?

既然朱仝这般义气,为何又在李逵杀小衙内这件事情上如此大动肝火?难道朱仝不知这是宋江的主意,吴用的计谋?李逵不过是个刽子手而已。

即便是朱仝十分不满这件事,李逵残忍的杀了小衙内,但其实最坏的人确实雷横。朱仝因为雷横而充军沧州,才引出了斧劈小衙内这件惨案。

雷横恩将仇报,转脸就背叛,这厮才是坏了义气的人,朱仝又为何不分青红皂白的只拿李逵一人出气呢?

这其中大有深意。

朱仝是梁山最礼佛敬佛之人

美髯公朱仝之所以义气深重,原因是他心存善念,礼佛敬佛。

《水浒传》中有非常多的佛、道描写,梁山好汉每做大事,几乎都会出现佛或者道这样的符码。比如,林冲要上梁山,武松要打虎,都有“山神庙”出现。随便说这两处,便足以说明问题。以下,便要说《水浒传》中更多的“佛”与“道”了。

梁山大聚义实际上是从灵官殿开始的,刘唐故意在这里睡了一夜(其实没醉),意味着道家大护法王灵官要执行“上峰”的指令,保护道家星煞们去梁山聚义了。然后,“佛”便随之出现了。

“佛”的代言人便是晁盖,他就是佛教的护法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为何这样讲呢?书中有很多细节,暗中交代了晁盖就是北方多闻天王。其中,最明显的标识,便是白日鼠白胜。白鼠就是多闻天王左手那只“吐财鼠”,财神出动,当然吐财鼠也得跟随。因而,晁盖把白胜拉进了劫取生辰纲行动。

生辰纲大案被破获之后,朱仝、雷横奉命去东溪村捉人。郓城县的马步军都头心里不约而同的要放走晁盖。于是,便到东溪村外的“观音庵”取齐队伍。

此处,特别提示,列位看官要注意“观音庵”这几个字,这几个字便与朱仝不满李逵有关,甚至是一处伏笔。

朱仝放走了晁盖,等于是道家星君救了佛家护法天王,一报还一报,佛道联手,开启了梁山大聚义。

后来,朱仝还义释了宋公明。当时,宋江躲在了三世佛的供床下的地窨子里。这个隐秘之所,只有朱仝这一个外人知道。

施耐庵的《水浒传》是一部充满了人文精神的伟大著作,“佛道合一”便是这部小说的又一大主题。这个伟大的主题,朱仝便是一大象征。

施耐庵说,这是信仰之大义,是专门针对宋真宗、宋徽宗崇道,然后疯狂抑佛这等“妖魔”之事,而在书中不断的强调了自己的宗教倾向——佛道合一。

朱仝是梁山好汉中最敬佛礼佛的好汉,是施耐庵心中“大义”的美髯公。所以,朱仝非常地讲义气。

李逵沂岭杀虎也与“佛”有关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这是朱仝对李逵杀小衙内反应强烈的伏笔。

却说李逵背着母亲上了沂岭,因为要给母亲找水喝,便下到溪涧里取水。李逵没带盛水用具,便爬到了山顶,来到了泗州大圣祠。李逵也不去祠中找寻,便在门口拔掉了泗州大圣的石香炉。这可是断掉了泗州大圣的香火,等于是端了人家的饭碗呢。

泗州大圣是何方神圣呢?其实就是观音菩萨。

——这不就来了吗?朱仝在观音庵取齐队伍,然后义释了晁天王。李逵则反其道而行之,这不是与朱仝作对吗?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敬佛礼佛的朱仝能够容忍李逵这等行为吗。所以,朱仝不与雷横作对,也不问宋江、吴用为什么,单单不放过黑旋风李逵。

当然,施耐庵并没有写朱仝知道李逵拔掉了观音的石香炉,端了观音菩萨的饭碗。但是,暗线交代,在对待佛门态度方面,李逵就是朱仝的反面。这不是水火不相容嘛。

这其中,不仅是朱仝敬佛礼佛,李逵断观音香火这么简单。施耐庵在这段故事中还有一处重大的细节,为后来朱仝十分不满李逵埋了深深的伏笔。

这个伏笔,便是李逵的不孝与朱仝的大孝。

李逵回家探母,书中就写了李铁牛的不孝。母亲临死之前连一口水都没能喝上,也是施耐庵暗中指责黑旋风不孝。

朱仝则是因为雷横的老母没人照顾,这才成全了雷横的孝道,私放了这个杀人凶身。雷横杀人也是为了母亲不受白秀英欺负,雷横大孝,所以,朱仝虽然被雷横出卖,但却丝毫没有追究雷横。

李逵沂岭杀虎的故事,便暗中交代了朱仝不容李逵的主要原因。这个原因在沧州杀小衙内的故事中,被再度强化。

李逵杀小衙内的时间背景意味深长

李铁牛的母亲为何在沂岭被老虎吃掉,这个原因便在沧州小衙内遇害的故事中做了解读。

施耐庵特别交代,朱仝误失小衙内的故事发生在“时过半月之后,便是七月十五日盂兰盆大斋之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呢?

首先,七月十五是道家的“中元节”。从七月初一这天起,地狱解除鬼禁,直到七月十五。因而,沧州城放河灯纪念逝去的先人,且以各种方式,为先人们解除地狱之苦。

所以,朱仝带着小衙内在地藏王菩萨庙一带看河灯。地藏王菩萨曾经发下宏愿,说地狱不空便不成佛。

同时,地藏王菩萨曾经解除过地狱中挨饿之苦,是救母于苦难的大孝菩萨。

书中所提到的“盂兰盆大斋之日”,引用的是“目连救母”的故事。这个佛门典故说的是目连尊者的母亲因为生前犯了重罪,死后被判为地狱饿鬼。目连为解除母亲的苦难,便以神力为母亲喂饭。没想到饭到嘴边,却都化为木炭灰烬。

目连大哭,向佛祖求助。佛祖告诉目连,必须在七月十五这天,以盂兰盆盛百味果蔬,奉养十方僧众,借助僧众的法力,救助母亲。目连照办,母亲得救。

回看李逵下山探母的故事,是不是非常有针对性呢?李逵对待母亲的行为,是不是就是目连尊者的反面呢?

这才是朱仝对李逵反应非常强烈,李逵不敢回梁山的根本原因。最敬佛礼佛的朱仝上山了,李逵还能回去吗?

朱仝为何后来又原谅了李逵

却说李逵打死了殷天锡,柴进因而失陷高唐州,李逵便赶回梁山报信。朱仝一见,怒从心起,挺朴刀来斗李逵。李铁牛也毫不示弱,挥双斧迎战。

晁盖、宋江一见,立即上前劝解,说明原委,这事不怪李铁牛,他是奉了军师将令才这么干的。宋江要李逵给朱仝道歉,李逵无奈,只得给朱仝赔话,拜了两拜。于是,朱仝便消气了。

难道朱仝就这般容易的放过了黑旋风吗?其实,书中也有暗线交代。

却说李逵在沂岭杀了四只老虎,便又爬到山顶,在泗州大圣祠中睡了一夜。第二天,李逵收拾了母亲的遗骸,埋在了泗州大圣祠背后,大哭一场便下山了。

这一处描写,当是李逵的“觉悟”,也是李逵唤醒了心底的孝心。老母亲整日坐在床上念佛,这回,李铁牛遂了母亲的心愿。

打高唐州途中,李逵随戴宗去请公孙胜,被罗真人狠狠的惩罚了一回。

经“佛”、“道”两家的训诫、惩戒,这个梁山上最难“还道”的黑旋风从此不再滥杀无辜,而是成为梁山的一员猛将,无论在对抗宋徽宗,还是在抗金之战(打曾头市)时,李逵无不赤膊上阵,不避石矢,是一员“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勇猛之将。

这又是朱仝能够原谅李逵,再次彰显施耐庵“佛道合一”宗教思想的原因所在。

《水浒传》里,很多人被坑后都不再计较,朱仝的反应为何这么强烈乃至李逵都躲了起来?

朱仝反应激烈,是因为他有激烈的资本。

而那些被坑却不计较的,要么是无力反抗,要么就是梁山开出了优厚的条件。

比如秦明,卢俊义这些人。他们被梁山坑的家破人亡,本应该恨梁山入骨。

可宋江用美人,用前程安抚住了他们。

有了美人和前程,功利主义者还会在乎以前那点损失吗?

扈三娘、李应这些人,他们想计较,可是没那个实力,而且也被宋江的残忍手段给吓住了。

宋江已经灭了祝家庄、扈家庄,还在乎多杀一个扈家人,多灭一个李家庄吗?

被吓破胆的他们,也只能乖乖呆在梁山,任由仇人差遣。当然了,他们也有可能记恨在心,等待时机,报仇雪恨。

而朱仝则不同。

朱仝虽然被发配到沧州。但得到了沧州知府的赏识,梁山所谓的前程他看不上。

又因为他先后救过晁盖、宋江、雷横,所以梁山的武力也不放在心上。

宋江想让朱仝上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断了他的前程。

所以宋江和晁盖,命令李逵杀了小衙内,逼朱仝上山。

李逵杀了小衙内后,朱仝一路追杀李逵。李逵则把他引到柴进的庄院中。

进了庄院后,吴用和雷横跑出来当说客,直言这是宋江的主意。

朱仝说:“我知道你们念兄弟情义,但是这个方法太歹毒了。想我上山可以,但必须杀了李逵给我出气。”

小说中,李逵并没有怕他,直接开骂:“教你咬我鸟!晁、宋二位哥哥将令,干我屁事!”

李逵这话说的已经很明白了,你朱仝有气也好,想报仇也好,别冲着我来。这都是宋江和晁盖的命令,有本事你找他们去。

可朱仝就像听不见一样,只是嚷着“若有黑旋风,我死也不上山。”

大家发现没有,朱仝是知道整件事情始末的,但他并没有针对幕后黑手宋江和晁盖,反而只是针对帮凶李逵。

可见朱仝并不是要报仇,而是通过这个举动宣泄自己的不满,同时也是在和梁山方面谈判。

因为朱仝明白,梁山上卧虎藏龙,以他的本事上山,地位绝对高不了。所以他就仗着自己对梁山有恩,而梁山亏欠他这两点,好好和宋江晁盖计较计较。

最后柴进充当和事老,把李逵留下,朱仝这才上了梁山。

朱仝上山后,和宋江晁盖谈妥了条件。李逵再回山道个歉,面子里子都有了的朱仝也就不计较了。

这也是为什么本事不高的朱仝,在梁山大排名时,可以排到第十二位的原因。因为会闹的孩子有奶吃。

《水浒传》里,很多人被坑后都不再计较,朱仝的反应为何这么强烈乃至李逵都躲了起来?

朱仝是《水浒传》中文学人物,绰号“美髯公”,原为郓城县马兵都头,后改任当牢节级,他的哥们雷横失手打死了,新任知县的相好白绣英,被判押解济州,由朱仝押送。朱仝在半路中偷偷地将雷横放跑,自己回去投案自首,被“断了二十脊枝,刺配沧州牢城”。

朱仝一表堂堂,面如重枣,一束美髯。深受知府赏识,知府的小儿子也很喜欢朱仝的胡子,知府便让朱仝带衙内玩耍。宋江派吴用、雷横、李逵去找朱仝,劝他上山,被朱仝拒绝。在他们说话时,李逵把小衙卫劫持,等朱仝在树林中找到了小衛卫时,发现孩子的头己被劈成两绊,死在那里。当时朱仝心下大怒,奔出林中去找李逵拼命。李逵一路把朱仝引进柴进府中,柴进迎了出来,说道:“近间有个爱友,和足下亦是近交,目今在梁山泊做头领,名唤及时雨宋公明,写有一封密书,令吴学究、雷横、黑旋风俱在敝庄安歇,礼请足下上山,同聚大义,因见足下推阻不从,故意教李逵杀害了小衙内,先绝了足下归路,只得上山坐把坐椅。”

通过柴进的话,我们可以知道,宋江、吴用是多么狠毒,为了逼朱仝上山,竞滥杀无辜,这还是个只有四岁的娃娃,这个孩子,朱仝带他也有半月有余,想必也很有感情。所以,书中描写他一见李逵,“心头一把无明业火高三千丈,按纳不下,起身抢近前来,要和李逵性命相搏。”

由上面的故事得知,朱仝上梁山,完全是被宋江、吴用设毒计给逼上梁山的。

《水浒传》里,很多人被坑后都不再计较,朱仝的反应为何这么强烈乃至李逵都躲了起来?

谢谢邀请。

巜水浒》一书中,宋江、吴用所设计三大巨坑,分别坑了小旋风柴进,玉麒麟卢俊义和扑天雕李应,使梁山财源大盛,能与朝庭抗衡……

第一名:柴大官人,因父被高廉殴打导致气死,柴进有先皇御赐丹书铁券,有地方说理,宋江表面报恩,却时刻想着把柴家巨额财产搬进山寨,大闹高塘州,断了柴进后路,和林冲相同,被逼上梁山。

第二名:河北玉麒麟卢俊义,京城富商,枪,棒、拳冠绝天下。宋江为坐梁山头把交椅,引用卢俊义过度,捉了史文恭,宋江成功上位,也谋取了卢家财产。

卢俊义上梁山前,宋江、吴用许诺推行招安,卢俊义认为,凭自己一身本事,定能在招安前搏出功名,日后能成迖官显贵,便悉心辅助宋江。胜方腊班师后,头脑清醒的燕青,以“飞鸟尽,良弓藏”劝说卢俊义,及早抽身离开是非之地,但卢俊义已被功名熏昏,最终落得被杀结局。

第三名:扑天雕李应,当地富商,与柴进十分要好,却为了一贼一鸡(时迁偷鸡),与祝家交恶被打伤。李应与祝家过去也互有往来,被祝彪射伤后虽已结仇,但也无毁寨和杀人之心。梁山三打祝家庄,李应并不参与,只是隔岸观望。

其实梁山盯上了李应财产,经一连串的计谋,使李应最终落入圈套,李家庄成了一片废墟,李应十分无耐,只得上山。

美髯公朱仝,不仅和宋江同乡,也和宋江同一衙门共事,只是一从文,一个从武。俩人关系及好,也属宋江心腹之一。

朱仝因私放打死人的雷横,被刺配沧州,知府四岁儿子喜爱朱仝,朱仝也投入身心照顾,充满慈爱。为逼朱仝上山,吴用唆使李逵,残杀了小衙内,朱仝也没了后路,只好上了梁山,但一遇李逵,便怒目圆睁,要拚死活。李逵虽是粗鲁,也深知朱仝是宋江恩人,不敢造次,只有躲藏。

《水浒传》里,很多人被坑后都不再计较,朱仝的反应为何这么强烈乃至李逵都躲了起来?

《水浒传》里,确实是三步一小坑,五步一大坑,很多人被坑了还不能反抗,只能无可奈何与梁山一伙人同流合污,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为非作歹,作威作福。

被坑得最惨的当数卢俊义,本来家大业大,被坑之后,老婆没了,家业没了,声誉没了,最悲惨的是最后落得被毒死的下场。

朱仝同样是被坑,他相对卢俊义好一些,一家老小可以全带到梁山,但是朱仝对李逵非常有意见,甚至可以说对整个梁山都气愤。

朱仝是大宋良民,只想上班下班,平平安安,不求大富大贵,不愿做鸿鹄,甘当一只燕雀,平平淡淡过日子。然而,人在江湖。

《水浒传》的很多坑都是由女人开始,这次也不例外,都不知道施公与女人有什么仇什么怨,总与女人过不去。

一切由朱仝的兄弟雷横与白秀英开始。知县的情妇白秀英在卖唱,雷横在看的时候,忘了带银两打赏,白秀英依仗她是知县的情妇,百般羞辱雷横。雷横哪受得了这气,怒火中烧,狂殴了白秀英。

雷横自然被捉起来,并且刺配处理,刺配之前,雷横与老母拜别,哪知白秀英不知死活,又来责骂雷横的老母。雷横是大孝子,见老母受辱,用枷锁敲死白秀英。

朱仝在衙门当差,与雷横是兄弟,而雷横的老母又来向朱仝求情,希望救救雷横,说若能救得雷横,视朱仝为再生父母。

朱仝本来生活安稳,但兄弟犯了这事,不得不帮,只能放弃自己生活的四平八稳,加上他也是孝顺之人,兄弟的老母这番话让他听得心疼,在押解雷横的半途中,非常义气的放了雷横,然后自己去自首,知县将朱仝刺配沧州。

朱仝是位暖男,到了沧州,与人相处和气,深得大家的喜爱,非常的有人缘,特别是沧州知府的四岁儿子小衙内,最喜欢与朱仝玩耍。沧州知府得知朱仝是孝顺与义气之人,很放心让他与小衙内嬉耍玩乐。

此时,梁山一伙人开始挖坑,吴用来劝导一番朱仝,拉他入伙梁山,但朱仝不愿意,毕竟他只想平平淡淡生活,原著中是这么写:

先生差矣,这话休题,恐被外人听了不好。雷横兄弟他自犯了该死的罪,我因义气放了他,上山入伙,出身不得。我亦为他配在这里,天可怜见,一年半载挣扎还乡,复为良民。我却如何肯做这等的事!

这里,朱仝说得很清楚,希望一年半载之后,罪满还乡,继续过自己的生活,复为良民,无论如何他是不愿意入伙梁山的。

晁盖、宋江带头,吴用设计,李逵实行,让朱仝跳进大坑,朱仝怒不可遏,满天找李逵算账。

梁山一伙人见劝不转朱仝,晁盖、宋江、吴用便让李逵在闹市绑了沧州知府的儿子小衙内,朱仝去寻找时,李逵已经将四岁的小衙内劈成两半。朱仝非常气愤,与李逵拼命,两个人的功夫半斤八两,可李逵又不能伤了朱仝,只能忍气边打边跑,给朱仝追得上气不接下气。

这时梁山一伙人粉墨登场,对朱仝软硬兼施,硬的是小衙内已死,朱仝脱不了干系,他不上梁山也得上梁山,软的是晁盖、宋江、吴用等人都在,都是幕后大老板,个个满嘴仁义侠气,兄弟前兄弟后,朱仝无奈,于情于理只能跳进这大坑。

但是朱仝心中不服,说不杀李逵,绝不上梁山,他的火气全冲向李逵,见到李逵便要开杀,李逵躲无可躲,盛怒之下,只得告诉朱仝说:“教你咬我鸟!晁、宋二位哥哥将令,干我屁事!”其实朱仝满天跑想追杀李逵,无非以下原因:

一、李逵太没有人性,连小孩子都杀,所谓满嘴是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干的这事,人神共愤,良心泯灭,惨绝人寰。

二、朱仝心中对梁山一伙人不满,心中有怨气,给他挖了大坑,毁了他的生活,他的怨气只能向与他没有交情的李逵发泄,其他幕后老板个个都惹不起。

三、朱仝在面子上,既然要入伙,无论如何得打闹一下,立一下威风,显示自己不好欺负,也显示自己连李逵都敢追杀,日后梁山一伙人,最好别招惹他。

都是被坑,朱仝相对而言,确实比其他人反应更强烈一些,这说明朱仝性格上,比较善良,也衬托了梁山一伙人,打着替天大旗,处处挖坑,而且专坑好人,对该坑的朝廷,反而是低头的接受招安。

喜欢“悟空”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情怀。感恩相遇,更感谢您的关注、点赞和留评。

《水浒传》里,很多人被坑后都不再计较,朱仝的反应为何这么强烈乃至李逵都躲了起来?

朱仝能排天罡星第十二位,说明天满星美髯公朱仝此人也并不是凡夫俗子,他有个人的主见,心性也比较耿直,这大概的就是朱仝此人的特点吧,我个人也没有细研过朱仝,所以只能简略的回答这个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