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名门之后,为什么杨志的境遇远不如呼延灼?
杨志、呼延灼都是北宋开国名将之后,一个是杨家将的嫡派子孙,另一个则是河东名将呼延赞的后代。这两人家世显赫,武艺高强,家庭出身、个人才能都几乎不相上下。但是,青面兽杨志却是《水浒传》中第一倒霉蛋,呼延灼则得到宋徽宗的钦点,赏赐踢雪乌骓,做了堂堂朝廷大将。
梁山排座次时,资历更老,功劳更大的杨志,继续倒霉,被挤出五虎将行列,排名第十七,落后呼延灼九个座次而居八骠骑的第三名。
那么,杨志与呼延灼的人生境遇为何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是命运的捉弄,还是其中有什么“阴谋”吗?
杨志是哪位杨家将的后人《水浒传》“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成杨志卖刀”这回书,就以林冲如愿落草梁山,结束悲惨境遇,反衬杨志此后的多灾多难,喝凉水都塞牙的悲催人生。
原本,杨志的武艺与林冲不相上下。王伦看中了杨志的武艺,决定劝他入伙,收做心腹,以制衡林冲。但是,杨志却不愿意做贼,谢绝了王伦的挽留,挑着一担财物上东京求官去了。
杨志为何不愿意留在梁山呢?因为他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也就是说,青面兽杨志是杨令公的四世孙,怎能辱没祖先呢?
杨令公的四世孙在历史上能查得到吗?
《宋史.杨业传》中说,杨令公有七个儿子,“延朗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瑰、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其时,二郎杨延玉已经战死。
杨延朗大概是为了避讳赵玄朗,因而改名杨延昭。杨延昭身后,有儿子杨文广。此后,《宋史》之中便没有了杨家将的记载。后来的杨家将演义小说,也基本上只讲到杨文广这里就打止了。
恰好,《水浒传》中的杨志就是杨文广的下一代。
从杨志梁山上的自我介绍,以及卖刀前的感叹来看,他的祖上一直都是边将。杨志的“爷爷”杨延昭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边关大将,辽国的死敌。杨志的“父辈”杨文广因为征讨过海贼,被封为殿直。
所以,我且斗胆的把杨志归到杨延昭这一脉,是杨文广的儿子。因为这样,才能解读出杨志为何运气差到了极点。
杨延昭虽然在边关屡立战功,但却不被宋真宗赏识,澶渊之盟前,宋真宗就弃用了杨延昭的计谋。后来,杨延昭的下场也不是太妙。
《水浒传》中,宋真宗就是个妖魔,杨志的经历,大有施耐庵以此指责澶渊之盟,为杨家将叫屈的意图。否则,写杨志是杨家将的后人又有何意义呢?
杨志的“原型”就是个倒霉蛋《大宋宣和遗事》中有青面兽杨志的故事,这个杨志是个指使官,与林冲、孙立、关胜等人押运花石纲。回京途中,杨志在颍州等候孙立。因逢大雪,进退无路,杨志盘缠用尽,便插标卖刀。随之,杀了一个泼皮二少,被充军僺州。
此时,孙立赶来,见杨志充军,便立即邀齐其他十个指使兄弟,杀了解差,上太行山落草。
这个故事中的杨志,就是《水浒传》卖刀杀牛二的梁山好汉青面兽。不过,这个杨志的运气并不算太差。施耐庵却以这个故事,作为杨志倒霉的典型事例之一,以此为故事线索,着意把蓝本故事中的另一件倒霉事,又写在了杨志的头上。
这件事就是“智取生辰纲”。
《大宋宣和遗事》中,押运生辰纲的人是马县尉。被蒙汗药麻翻,丢失生辰纲的人也是这个马县尉,根本就没杨志什么事。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把杨志等孙立写成了十个制使押运花石纲,唯独杨志在黄河中翻船,这事已经够倒霉了。又把生辰纲这件弥天大案安在杨志的头上,唯恐这厮倒霉不够。
《大宋宣和遗事》中,杨志不算太倒霉,而《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的青面兽,则算是倒霉透顶了。龚开在他的《画赞》中这样说杨志:“圣人治世,四灵在郊。汝兽何名?走圹劳劳。”
“青面兽”竟然连个“兽”的名头都摊不上,不过是在坟墓中奔忙的孤魂野鬼。既然是这样的一个“兽”,杨志在《水浒传》的倒霉,恐怕也就不算什么事了。
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对梁山好汉多所污蔑,几乎没有一个好人。施耐庵大致采纳了这个大名单,而且,以龚开对三十六人的赞诗,作为梁山好汉在江湖上的故事蓝本。
因而,杨志的倒霉,人生境遇沦落到如此地步,是大有原因的。
呼延灼比杨志更倒霉龚开笔下,梁山无好人,呼延灼也难逃此“劫”。龚开说呼延灼(呼延绰):尉迟彦章,去来一身。长鞭铁铸,汝岂其人?
这首赞诗中,龚开以尉迟恭、王彦章来反讽呼延绰,说你这厮吹牛,妄想集这两人于一身。这两员名将何等人物,岂是你这厮可以比拟的。
龚开其实也没有说错,施耐庵确实也是这样写的。名将呼延赞之后,汝宁郡都统制呼延灼虽然得逞于一时,但却被梁山打得稀里哗啦,杀得片甲不留,境遇比杨志还要悲剧。
连环马被破,呼延灼骑着踢雪乌骓逃往青州,打算向宋徽宗的舅子借兵报仇。没想到,御赐宝马被桃花山李忠、周通盗走。
呼延灼气不打一处来,借兵两千要荡平桃花山。原本,桃花山不经一打,倒霉的是呼延灼遇到了倒霉的杨志。
这两大《水浒传》倒霉蛋遇到了一起,到底谁更倒霉呢?自然是呼延灼了。
因为二龙山插手,三山聚义,引出了梁山追打呼延灼,活捉了双鞭将,打死了慕容知府。
假如杨志没在二龙山,恐怕就不会引来梁山兵马,呼延灼恐怕有机会帮助国舅爷捉几个毛贼,借此翻身。偏偏倒霉蛋杨志出主意,请来了梁山大队人马。
倒霉蛋杨志体体面面的上梁山,呼延灼则以降将的身份,多少有点灰头土脸的入了“贼伙”。
到底谁更倒霉呢?
呼延灼倒霉的事情还在后头,这回可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晁盖攻打曾头市,要跟着法华寺的和尚去偷袭。林冲对此表示反对,分了一半兵马做接应。后来的事实证明,林教头要比呼延将军更具备军事才华。
呼延灼则跟在晁天王后面中了埋伏,狼狈逃回,还让晁寨主中了一箭。
我倒不是说晁盖之败,要怪罪呼延灼,而是施耐庵在这里有隐喻。
呼延灼骑的是踢雪乌骓,象征着宋徽宗,而史文恭的坐骑则是金国王子的照夜玉狮子。灭掉北宋,让宋徽宗父子坐井观天的,就是照夜玉狮子的主人。
踢雪乌骓又怎么能打得过照夜玉狮子呢?呼延灼宋徽宗附体,背负着这样一层隐喻,是不是倒了血霉呢?
呼延灼、杨志的境遇将大反转呼延灼手中的双鞭,一条重十二斤,另一条重十三斤,合为二十五斤。这个数字就是开篇五绝中“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的大衍之数之半,意味着北宋王朝违背“天道循环”,即将运终。
杨志之所以排在第十七位,也是施耐庵赋予这个人物隐喻所致。杨志上应“天暗星”,正是龚开赞诗的意思。施耐庵以杨志的“天暗星”,九纹龙(北宋九帝)所应的“天微星”,隐藏了北宋帝星暗微。
梁山好汉排座次的大规则是人物对应绰号,绰号对应星号,星号决定排名。杨志上应天暗星,这个星煞就是排在三十六天罡的第十七位。
杨志没进五虎将,位居八骠骑兼先锋使,则是梁山好汉集体反转,从江湖草莽成为“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抗金英雄得总线索,或者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
梁山好汉的抗金故事,其实早在两次攻打曾头市时就暗写了一笔。第一次,则是踢雪乌骓出动,梁山惨败。第二次,则是玉麒麟制服照夜玉狮子,梁山大胜。
杨志没有参与第一次对曾头市的作战,但是,却在第二次攻打曾头市的时候,负责攻打正北大寨。正北,就是书中所讲的“北地”,是段景住盗马、买马而引发曾头市之战的地方,也就是金国王子战马被盗之地。
所以,杨志攻打正北大寨,意味着杨志将以先锋使的身份,头一个杀向北地。
而二龙山的鲁智深、武松攻打的是正东大寨,总攻时,追杀汉奸苏定,在“北地”与杨志会师。
原来,《三朝北盟会编》中,就有“招安巨寇杨志”的记载,说他在种师道的队伍中为“选锋首”,将选锋军在种师中的直接指挥下,攻打幽州,抗击金兵。
杨志后来的经历,早就伏写在鲁达的故事中。因而,杨志、鲁智深才聚义二龙山。
选锋首,即先锋敢死队队长,这便是杨志为八骠骑兼先锋使的寓意。
杨志去边上一刀一枪的搏杀,也是施耐庵把他写成杨家将后人的重大隐喻。
杨志就是一个翻转式的人物,是梁山好汉从“妖魔”而成为“保境安民”大英雄的历史线索。
梁山好汉齐心协力,共同抗击金兵,都将“上应天星”,闪烁北斗。
因而,无论杨志,还是呼延灼,以及所有的梁山好汉,都将摆脱北宋王朝所造成的悲剧境遇,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百世流芳。
同样是名门之后,为什么杨志的境遇远不如呼延灼?
其实从杨志连丢宝藏的过程来看,杨志的人设就是那种把面子看的比什么都重要的官迷的形象,自然,就算顶着将门的头衔,他的人生,也不会多么精彩。
将门之后这个头衔,本来是荣誉的象征,但在杨志身上,居然不小心变成了他的“压力”。首先,我们知道杨志运生辰纲之前曾参与过花石纲的运送任务,可惜不幸没有完成任务,按照杨志与王伦的对话我们可以知道,杨志那天,实在是太倒霉了:
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这个事情就很诡异,一行十人一起运送财宝,一起过黄河,一起遇风浪,怎么就杨志这么悲催让海神吞了财物。当然,我们可以就把事情归在杨志运气不好上,可杨志丢了花石纲后选择了逃跑而不是去主动伏罪,这就有点和他的名门血裔不符合了。等到赵佶大赦天下,躲藏许久的杨志再次出现在人的视野中,毕竟杨家将的为威名不能在他这里辱没了。
那么杨志要怎样东山再起?他选择了去枢密院走人情。
说白了,就是行贿买官…
其实读到这里我们就能发现,施公给杨志的设定根本就不是英雄,而是顶着名门头衔的投机者,他有能力不去使用,有责任却不愿承担,倒是借着乱世走了一条贪官们最喜欢的捷径。
但杨志没想到的时,高俅看到他这张“阴阳脸”,就想起了当年丢失的花石纲。这花石纲可是贪官们奉承赵佶的财务,一船里可是有不少宝贝,高俅怎能不介意此事。所幸的是,杨志只是被赶出殿帅府,没把他关禁闭。
后来,杨志卖刀因矛盾怒杀牛二,被刺配至大名府,梁中书与杨志也认识,就给了杨志充分的表演机会,在与索超切磋武艺之后,杨志又一次迎来了改变其人生的机会,就是去运送生辰纲。
尴尬的是,我们看到生辰纲丢失的所有过程,就能知道杨志为什么会丢花石纲了。
押送生辰纲的一共有十余人,咱不论出身和地位,我们好歹是一个团队,团结一心早早完成任务最重要吧。可杨志呢,一路上对厢禁军和虞候是非打即骂,对于年长一点的老都管杨志对老人家也毫无礼数可言,所以人对杨志的做法都很不满,这就为丢失生辰纲埋下了伏笔。
杨志为什么一路神经紧绷?正是由于他太想重振杨家将的威名了,所以他必须完美的完成这个任务,名门的压力让他想尽快把寿礼送到蔡京那里,所以他为了赶路从不考虑团队其他成员的感受,自然更不会看得起他们。
既然带头人都不在乎我们,那我们何必要听从你的话呢?
所以就算大家都知道黄泥冈是个强人出没的地方,也要在艳阳天下喝下醇香的白酒。
(PS:这里需要再次夸赞一下白胜的演技~)
当杨志感到自己头晕目眩时,什么荣耀,什么寄托,都像风风一样飞走了。
像风一样,你靠近云都下降…
我们通过杨志在生辰纲的表现就能知道当年花石纲的失陷绝非偶然,或许当年杨志就没和同事出好关系,他的船才可能被动了手脚,让他丢了制使之位。
所以,在“国企”工作,除了要展现出强大的能力外,还要处理好人际关系,显然,呼延灼除了喜欢说大话以外,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很老油条。
呼延灼在攻梁山之前,并没有自己贪功,保险起见他先是向朝廷申请了充足的装备,接着又保举韩滔与彭玘为副将一起去享受杀敌的快感。就是连环马被破韩、彭被捉,呼延灼想的不是逃窜,而是去青州将功赎罪。
这一点,就比杨志高到十万八千里了。
所以同样是名门之后,呼延灼根本没有把“呼家军”整日挂在嘴边,他也很懂如何“做人”。杨志的悲剧完全是咎由自取,他的境遇不如呼延灼也在情理之中了。
文/逻辑文史游
某个版本中,拦路虎杨温也是杨家将之后,与杨志是亲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