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女人们的悲剧人生是自身原因吗?

纵观整个水浒传,描写了十几位有名有姓的女人,他们十之八九都是悲剧人生。难道这是宋代时期女人的基本面吗?欢迎大家点评?

《水浒传》中的女人们除了梁山三员女将外,大都是悲剧人生。施耐庵写这么多悲剧女性,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是不是作者对女性有一种天然的偏见,或者是她们自身原因导致了自身的悲剧呢?

从文本中解读,水浒悲剧女性固然有她们自身的原因,更有大环境以及“好汉”们的原因。但是,从文本背后解读,则是作者的一种历史观所导致的偏见。

难道,施耐庵真的对女性有一种偏见吗?

施耐庵究竟是谁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或者说是《水浒传》学术界一个不可轻易触碰的话题。我读《水浒传》有两大终极目标:还《水浒传》以真相,还施耐庵以公道。因而,经常“触雷”。但既然做了这件事,那就得一往无前的做下去。

现在,我已经找到了破解《水浒传》的总密码,也越来越接近施耐庵的真相。施耐庵其实就隐藏在他的书中,我觉得,他就是一个佛教信徒,甚至就是一个深宫中的高僧。

《水浒传》中,寄托着施耐庵的宗教思想,这部著作以道家“妖魔”的故事贯穿全篇,说的是道家紫府北斗星群中天罡地煞“替天行道”。

虽然是以道家的故事为主线,一百单八将是书中的主角。但是,开启梁山妖魔大聚义的人,却是佛教的四大护法天王之一的托塔天王。智取生辰纲的故事中,就隐藏着道家紫府托梦托塔天王,居于北斗星群的斗柄,领导道家“妖魔”攫取大聚义的“第一桶金”这样的玄机。

托塔天王在道家“妖魔”尚未完成“还道”时,就几乎与九天玄女同时提出了“替天行道”的主张。而当梁山道家妖魔在天罡、地煞中各有一人掌握了“五雷天罡正法”,上应天星的梁山好汉们基本上完成了“还道”的旅程。

“妖魔”基本还道之后,晁天王便有引领梁山好汉攻打金国人占据的曾头市,又开启了梁山“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新征程。

毫无疑问,施耐庵在主张“佛道合一”的大前提下,更是站在佛教的立场上,隐含着“佛比道高”的宗教倾向。这一宗教观书中无处不在,最为典型的故事,就是道家的“天魁星”避难,躲在了供奉着三世佛供床下的地窨子里。

这个地窨子对应的就是镇锁天罡地煞的伏魔大殿地窖,施耐庵明确表示,梁山好汉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受佛的庇佑。

我觉得,施耐庵就是一个隐藏在大明王朝的高僧。于是,《水浒传》女性的悲剧命运也就大有原因了。

《水浒传》到底写了什么样的故事

五百年以来,《水浒传》一直被误读、曲解,从来就没有人读懂其真正的主题思想,以及隐藏在文本之后的真故事。所有的解读,都无法避免脱离文本的主观猜想。比如上面所讲到的“佛”、“道”符码,就很少甚至基本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此重大的文本信息被忽视,那还解读什么《水浒传》呢?

施耐庵在这部书的开篇,连续用了三首诗,完全彻底的交代了《水浒传》要写怎样的故事,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其中,综述五代十国的五绝诗,更是核心的核心。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施耐庵以河图洛书天地生成及大衍之数,表述了“天道循环”的“天地之意,物理数定”的天之正道。五代十国有枪就是草头王,你方唱罢我登场,都是不符合“天道循环”之理,不在“五行终始”的循环之中。天下大乱,百姓不能享受“天下太平”的快乐。

因而,赵匡胤是感得“天道循环”,以“霹雳大仙”身份下界,“替天行道”,终结五代战乱,迎来“天下太平”的北宋王朝,那时,“百姓受了些快乐”。

但是,嘉佑三年三月初三之后就出事了,妖魔也因这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而被“误走”。

书说简短,洪太尉“误走”的要妖魔,绝对不是梁山好汉,他们原本“上应天星”,都是降妖除魔,“保境安民”的英雄好汉。

《水浒传》中的妖魔其实有两个十分具体的人物,即“杜迁”、“孙立”。这两大“妖魔”都是洪太尉误走的,分别照应开篇故事五代十国的帝位传承与帝位争夺,说的分别是北宋王朝、大明王朝的皇位更迭。

这两次皇位更迭,施耐庵认为都是违背了“天道循环”之理,都将导致战乱而使天下不太平,百姓受缧绁之苦。

这是《水浒传》闪光的人文精神,施耐庵的情怀深处,是天下黎民百姓,怎么能把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解读成“阴谋论”呢?

在“杜迁”、“孙立”的故事中,就隐藏着施耐庵为何对女性的偏见——这是《水浒传》中女性悲剧真正的深层次原因。

“杜迁”导致了北宋王朝失道

我在一篇图文中,以杜迁为题,揭示了梁山四任寨主姓名中隐藏的北宋亡国机密,说的是因为“杜迁”而王轮,然后“朝改”、断送了江山(宋江)。此处不再多说,那篇图文已经讲得十分清楚了。这层隐喻,说的就是宋太宗登基后,为证明自己的合法性,涉嫌编造了“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到底有没有,这是一桩历史疑案。即便是有,那么,宋太宗为何又不履行盟约,而把地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假如按照这个盟约的约定,那就没有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施耐庵逐一点名)了,更不会有后来的亡国之君宋徽宗。

施耐庵以“花和尚大闹五台山”的故事,说宋太宗的后人数典忘祖,大搞崇道抑佛(赵匡胤曾经得到僧人的指引与馈赠而发迹),是失道之君。

原本,“杜迁”改变了北宋王朝的走向,而册立端王做皇帝,更是把北宋王朝推行了深渊。九天玄女庙的故事中,隐喻了宋真宗、宋徽宗的“二龙相戏”,因为“二龙相戏”导致了“二龙戏水”,北宋两代君主坐井观天,北宋王朝也就此终结。

那么,这一切又与《水浒传》的悲剧命运有何关联呢?

毫无疑问,施耐庵说的是导致北宋王朝两次违背“天道循环”之理的人,都是女人。

“金匮之盟”是赵匡胤、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因而是“杜迁”。

端王赵佶原本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因为哥哥宋哲宗无子,便在兄弟中选拔一人继承大宝。赵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一子,宋哲宗死的时候,前面的几个哥哥也相继谢世,端王跃居老二。但是,在赵佶的后面还有简王赵似,是宋哲宗的同母兄弟。以章惇的说法,立简王为帝,才是符合礼律的。

但是,太后(向太后)力排章惇之义,以赵佶“仁孝”而立为皇帝。《水浒传》中的“孝义黑三郎”大概指此,宋江是‘三郎’吗?

北宋王朝因为两个女人改变了“天道循环”,天下大乱,王朝走向了亡国的深渊,施耐庵怎么能对女人有好感?

结语

行文到此,就该打住了。若需了解更多的《水浒传》真相,敬请关注本号。

在此,还稍微讲一讲金翠莲、潘金莲、潘巧云的故事,看看施耐庵是如何让女性在《水浒传》中蒙受“不白之冤”的。

金翠莲的故事中隐藏着“宋金海上之盟”的历史,这段历史导致了北宋王朝迅速走向灭亡——还是以“女人误国”说事。

鲁达是在潘家酒楼遇见的金翠莲,于是,潘金莲、潘巧云(死于翠屏山)也就呼之而出了。

潘金莲、潘巧云的故事,其实隐藏着大明王朝的两次“削藩”。其中,建文帝的那次削藩,直接导致了靖难之役——男人造的孽,却以女人做隐喻,这是《水浒传》女性悲剧的最深层次原因。

施耐庵以女性的悲剧隐喻大历史,更深层次的表述了“杜迁”、“孙立”而导致的违背“天道循环”之理,导致战乱,扰乱“天下太平,四方无事”让百姓受些快乐的好世道这样的人文情怀。

但是,这一切真的要让《水浒传》的女人们背锅吗?

水浒中女人们的悲剧人生是自身原因吗?

【创作热词】水浒传中女人们的人生悲剧是自身原因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好似在说水浒传中女人们的悲剧不是自身原因,这不无道理,只是说地有些偏颇。可以说,水浒传中的女人们的人生悲剧,即有社会原因,也有自身原因,为证明这一论断,不妨寻水浒传几位女性进行分析,十几位太多,就选几位吧。

梁山好汉108将中,有三位女性,即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一丈青扈三娘,再加上潘金莲、潘巧云二位所谓的“欲女”,以及名妓李师师、烈女林娘子,共七位《水浒传》着墨较多又写的栩栩如生的女性地人生历程,来简略分析一下。

1.母大虫顾大嫂。顾大嫂与丈夫孙新都是梁山登州派的代表人物,在未上梁山前,家中不但开有酒店,还杀牛放赌,可言当地土豪老板娘,为救表弟解珍、解宝,与孙立、孙新等一帮好汉劫了牢狱,可见是大胆敢为之士,是不愿受宋王朝法度约束之人,上得梁山后,位列梁山好108将之列,快意人生一辈子,后战死沙场,可谓快意恩仇一生。又与丈夫孙新志同道合,携手共进一辈子,爱情也算圆满,因而顾大嫂的人生不是悲剧人生。

2.母夜叉孙二娘。孙二娘少女时期遭人欺凌奸污,产生仇恨报复心理,与丈夫菜园子张青一起开人肉包子铺,后遇武松,产生敬慕之心,随武松去了二龙山,再入伙梁山泊,位列108将之列,后也战死沙战。可见孙二娘的人生悲剧之处在于少女时期被人奸污,才走向不做顺民的道路,她的人生悲剧之处地造成,是人性之恶的结果,即于宋王朝无关,也与自身无关。

3.一丈青扈三娘。扈三娘本是大土豪家的闺女,长的貌美且武艺高强。她的人生悲剧的造成,说起来可叹,来自于梁山好汉,是梁山攻打祝家庄,并一起将扈家庄杀了个精光,并将扈三娘劫上梁山,强迫嫁于矮脚虎王英。也许扈三娘本身内心也有反的精神吧,后安心坐梁山一把交椅,命运与梁山联结在了一起。如果说扈三娘上梁山是悲剧,这悲剧的直接造成者是梁山好汉,间接造成者是封建社会。

4.潘金莲。潘金莲本是张大户家的丫鬟,长的娇美如花,这张大户要奸淫潘金莲,被潘金莲拒绝。张大户报复潘金莲将其强行送与“三寸丁”武大郎。后与西门庆勾搭成奸,并毒死丈夫,武松寻仇,将潘金莲除掉。可见潘金莲的人生悲剧,有自身原因,即为满足情欲去毒死了人,更深层次分析,潘金莲的悲剧是封建礼教造成的,在封建礼教的制度下,潘金莲的婚姻不能自主,不能选择离婚,只能去偷情,结果造成人生悲剧。

5.潘巧云。潘巧云是杨雄的妻子,只应婚内出轨,成了不守妇道的典型,结果被石秀发现,石秀设计除掉奸夫裴如海,杨雄杀了潘巧云。可见潘巧云的人生悲剧,一是自身造成的,即为了满足情欲而婚出轨,但这从现代观点来看,潘巧云罪不致死,却被杀死,由此着来,其二原因来自于封建男权社会。

6.名妓李师师。李师师天资国色,且多才多艺,放于当今社会,完全可以成为影视明星,或一大网红,但在那宋王朝的封建时代,只能落入红尘,成了京城名妓,供宋徽宗玩弄,其结局,有人说是随燕青浪迹了天涯,但这是不可能的,估计是被金人掳走了。其人生悲剧地造成,是宋王朝那个封建社会。

7.林娘子。林娘子人美且守妇道,被高衙内看见后,要强行占有,林娘子奋力抗拒。后被林冲休掉,林娘子不堪高衙内欺凌,上吊自杀。林娘子是《水浒传》中少有的贞女与烈女,却落了个悲剧人生,她的悲剧是封建社会及封建礼教造成的。

由于篇幅的原因,只略谈这七位女性。可见《水浒传》中的女性,她们的人生并不都是悲剧人生,比如顾大嫂。成为悲剧人生的女性,其原因即有封建社会封建礼教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比如潘金莲,她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但又出于私欲而去选择毒害他人。全书中,只有林娘子的人生悲剧,完全是那个社会的黑恶势力造成的。

水浒中女人们的悲剧人生是自身原因吗?

水浒中女人们的悲观人生自身原因是一定因素之一。决定因素还是当时社会的道德文化,民间习俗及风土人情。根本原因还是封建社会的社会体制和社会制度决定了女人的社会地位。三从四德的理念严重束缚了女人的思想和人身自由,造成了女人们的琪剧人生。

水浒中女人们的悲剧人生是自身原因吗?

水浒中女人的悲剧人生不是自己的原因,是宋朝整个社会的悲剧。

水浒中女人们的悲剧人生是自身原因吗?

人们常说“女人如花,然而又说“红颜祸水”,觉得对女人的这两个定义都不假,纵观历史,女人也可以是芬芳千年的鲜花,也可能是史上祸害万年的祸水。史书上的就不举例了,就《水浒》来论,就己将她们的风情形态各异表现的淋漓尽致了。且说那《水浒》里面几位芵雄好汉人生命运的大逆转,落草为寇,逼上粱山,英年早逝,和这几位美女“祸水”相联系,密不可分的。谁言女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远,就连“嫁夫从夫,从一而终”的封建大宋朝,她们依然不但自己决定了自己的命运,还决定“祸害”了身边男人的宿命。《水浒》里最典型的潘金莲、阎惜婆、潘巧云,尽管貌美如花,她们后来自身的命运和悲剧能说不是她们自己选择的?《水浒》里面也有时势造就悲剧的,如林冲的娘子张贞娘,祝家庄的千金小姐扈三娘,张贞娘的被逼自缢,扈三娘的逼上梁山,最后的悲剧是先前别人强加于她们的,环境也造就了扈三娘、孙二娘这样的帼国女侠,锵锵玫瑰,林冲的娘子张贞娘这样端庄、美丽、贤淑、如花的女人。《水浒》里的张贞娘是最能展现也是唯一展现传统女性正面形象的人,最好的女人,她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娘子,因在一次庙会中被高逑的干儿子看中,多次调戏不成,贞节烈女,贤妻良母而后自缢而死。因她的美貌也得罪了位高权重的奸臣高逑,也给她的夫君林冲惹来杀身之祸,被骗入他们早己设计好的陷井“白虎节堂”的天罗地网,而后打入开封府大牢,又发配之沧州,一路身心饱受屈辱、摧残与磨难,后来风雪山神庙,一向循规蹈距、保守怚懦的林冲,终于忍无可忍,展现他禁军教头的男儿本色,大开杀戎,也因此走投无路,无奈被逼上梁山。她的娘子自缢身亡,她的悲剧当然不是她自己酿就的。她的品貌当然是那芬芳如花的女人。再来看这几位“祸水”女人,更有养尊处优却不知珍惜的,不安于现状,不知满足的女人。妇乳皆知的潘金莲,无论多少类似于《金瓶梅》的小说中如何去演绎她的出身,她的幻年,少女时期,无论出身是千金小姐也好,卑贱的奴卑也罢,即然己经嫁于武大郎,虽然日子过的不富足,但也能过的去,平凡的小市民多的是。几间陋室薄居,却也身居繁华闹市,从现在来看这地段很不错,再与现在的房奴相比,条件并不是很差,还能安居乐业,自给自足,丰衣足食,武大郎虽为卖烧饼,相貌丑了点,但是对她百依百顺,知冷知热,那就安心做个自由自在的小娘子,认命了吧,还是在当时的女人比较封建保守的制度下,可是她偏要不认命,不知足,来一个红杏出墙。嫁一个武大郎这样的老实人,即然红杏出墙了,那又为什么去毒死武大郎呢?可谓是毒蛇美人心,自做恶,不可活。水性杨花的潘金莲无论是放在何朝何代,她最后的人生悲剧自然是她一念一手造成的,不但红杏出墙,而且“谋杀亲夫”,皆因她的欲望和意念所起,能全怪那好色的西门庆吗?阎惜婆,本是一位卑微的歌妓,四海飘泊,象宋江这样的家庭,年龄也不老,这样有才华的男人看上她,是她自己的造化,还是自己心甘情愿做人家的小妾的,但后来仍要和潘金莲一样红杏出墙,做个风流千古的“祸水”,不甘寂寞私通张文远,宋江已经答应给她一条自由之路,放她与张文远远走高飞,但却贪心不足,发现宋江衣袖私通山贼的一封信,来要挟宋江一百两黄金,惹怒宋江,为抢回那一封信失手将她杀死。宋江的命运也因她被改写,落草为寇,逼上凉山。阎惜婆这个女人,花容月貌,福薄命浅,本来她也可以循规蹈距做宋江衣食无忧的小妾,象古代众多的女人一样平静的生活,因为她的放荡和贪心不足,是她自己选择了这个“祸水”的悲剧命运,不但害了自已,也害了宋江。接下来这位风流淫荡到让人难以去描述的“祸水”女人,《水浒》里的潘巧云,为什么我说她是最放浪无耻的女人,在那个她曾经叩首虔诚膜拜的庙会神佛的后面,私会奸夫做苟且之事,风流成性。潘巧云,据说是生于七月七日,人称风韵寡妇,先是一个屠夫的女儿,曾嫁于王押司,王押司去世后改嫁杨雄,因为杨雄的公务繁忙,不甘寂寞的她又与裴如海勾搭成奸,后来被杨雄的好友石秀发现,她却不知悔改恶人先告状,挑拔他们兄弟之间的情谊,杨雄赶走石秀,石秀不想杨雄被蒙骗受辱,骗他上翠屏山,亲自目睹了他的娘子,奸夫淫妇,杨雄怒杀潘巧云。这些梁山好汉后来的宿命都因这几个“祸水”女人而起,谁是真正主宰她们悲剧命运的,其实还是她们自己。只有《水浒》里面的汴京名妓李师师,她是当时多少文人雅士倾慕的对象,她后来为自己选择了自己的爰情,和燕青游走于田园山水之间,幸福自由的生活,这也是她自己的选择。又有谁说《水浒传》里的女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她们的悲剧全是时代环境决定的?

水浒中女人们的悲剧人生是自身原因吗?

水浒中不幸女人的悲剧,除了自身原因外,主要还是社会背景造成的。

北宋时期,儒学昌明、理学崛起,虽有《女戒》《列女传》“三从四德”“七出”“贞节牌坊”等压迫女性思想的枷锁,但相比明清时期增加的裹足、束胸等摧残女性身体的陋习而言,还是略微宽松的。举潘金莲和阎婆惜的例子来证明

潘金莲

潘金莲身世凄苦,从小被卖入地主家当丫鬟([大哭]几乎等同于奴隶[大哭]),好不容易落成大姑娘了却被地主觊觎美色,虽奋起反抗、却惨遭地主的报复:故意将她嫁给了又丑又矮的武大郎。后与武大郎过日子,也没有生一男半女。因此,幸福对于她而言,是这辈子无法企及的幻想。于是,偶遇渣男西门庆后,在王婆的唆使下,一步一步陷入了罪恶的深渊,被世人唾弃。

没有任何人生来就该死。假如潘金莲嫁了个好人家、又或是给武大郎生了孩子,她不会有那样不堪的结局。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封建社会女人依附于男人,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来源,许多被夫家“扫地出门”的女人唯有一死。

阎婆惜

阎婆惜比潘金莲稍微幸运一点,有自由身、有老父母。但是一家人在郓城县落难,父亲病逝、失去依靠,只能托王婆做媒,嫁给宋江做小妾。本以为遇见良人,结果所托非人。阎婆惜对于宋江而言,就像被圈养且不太听话、不招人喜欢的阿猫阿狗,两人的结合只是利益交换。宋江需要维护“及时雨”乐善好施的名声,阎婆惜需要生活来源,两人之间没有感情可讲。

所以,对于阎婆惜的风流韵事宋江根本不在乎,这更不是宋江杀她的原因。阎婆惜是抓住了宋江暗通“贼寇晁盖”的把柄,并以此为要挟([发怒]贪得无厌[发怒]),才被怒气攻心的宋江残忍杀害。

阎婆惜勒索宋江时,追求自由、幸福、金钱都没有大错,至少罪不至死。宋江之所以一言不合就敢拔刀杀人,源于本就是官府中人、孰知律法,深知暗通贼寇是株连九族的死罪、过激杀不守妇道的小妾是可大可小的活罪,两害相权取其轻。究其原因,还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权利不平等,底层女性连基本的生存权利也无法得到保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