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李逵杀死小衙内逼迫朱仝上梁山?

李逵杀死沧州知府四岁的小衙内,逼迫朱仝上梁山,这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干的最令人不齿的一件坏事。

在这段令人发指的故事中,宋江是幕后主谋,吴用是直接操作,雷横是帮凶,李逵则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刽子手。

绿野老道对李逵杀死小衙内这件事,绝对是十分反感的。一个四岁的小孩被劈开脑袋,只是为了拉兄弟入伙。梁山好汉全了义气,却丧失了人性,泯灭了江湖道义,必定是要遭到谴责的。

然而,却有人偏不这么看,不仅不指责李逵,还有拊掌叫好之嫌。那么,对于李逵杀死小衙内这件事,历来又有哪些看法呢?《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又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呢?

李卓吾、金圣叹简直岂有此理

李逵恶行多端,却有人为之叫好。李卓吾(伪托?)者如此仰视黑旋风:梁山第一尊活佛。如此杀人恶魔,李卓吾老先生竟然称之为活佛,难道杀死小衙内是为了超度这个四岁的小孩?这个小孩有什么错?

李卓吾所批点的《水浒传》奇谈怪论连篇,已被判为伪托。但愿是伪托。不管是伪托,还是真出自李卓吾先生的手笔,就李逵大斧劈开四岁小衙内头颅这件事,黑旋风根本就不配礼佛,更别奢谈做梁山第一尊活佛了。

金圣叹更是拼命赞美李铁牛,此人竟然是天真烂漫的上上人物,梁山真正的孝子。因而,在“朱仝误失小衙内”这回书中,金圣叹面对李逵斧劈小衙内的细节,不断的“令我失笑”。

亏金圣叹笑得出来,其实他根本就没有读懂施耐庵所写的这个故事,也根本就没有领会施耐庵的寓意,狡辩道:“此自耐庵奇文耳,岂真有此事哉!”

金先生果然是巧言令色之辈。施耐庵写这段故事,未必就是真事。但是,之于《水浒传》便确实是真事,金圣叹因诡辩而脱离文本,纯属瞎批。

还有一种更为奇葩的观点,说《水浒传》中的官吏都是坏人,那么,坏人的孩子也是坏人,李逵杀死坏人的孩子,当然也就不能指责了。这种观点其实也很流行了一段时间,李逵作为梁山大意凛然的造反派,所作的一切都是正义的。当然也包括斧劈小衙内了。

李卓吾、金圣叹对李逵的评价简直是岂有此理。坏人的小孩也是坏人,更不值得一驳。那么,原著作者又是如何看待李逵斧劈小衙内,逼迫朱仝上梁山这件事呢?

朱仝是梁山义的化身

《水浒传》中,朱仝被郓城县人叫做“美髯公”,与关羽很像。但是,细看朱仝,却只有“面如重枣”与关羽相似,这般模样,其实并不太像关羽。

除了朱仝有点像关羽,宋江、关胜也有与关云长相似之处。

宋江:“眼如丹凤,眉似卧蚕”,关胜虽然长相颇与乃祖相似,但也只是“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没有关羽的美髯,身高也不及关羽。

那么,把宋江、关胜、朱仝的长相组合起来,就与关羽有九分像了。施耐庵这样写,意思是梁山一百单八将是“忠勇义”的聚义,宋江代表“忠”、关胜代表“勇”、朱仝代表“义”。

朱仝是梁山“义”的化身,书中有很多故事来诠释这个含义。比如,朱仝被发配到沧州,是为了雷横能够尽孝,同为郓城县的都头,朱仝舍己取义,私放了雷横。

宋江、吴用、李逵、雷横以这样的手段逼迫朱仝上梁山,就是坏了义气。施耐庵就这件事,是绝对持谴责态度的。

书中写道,朱仝发配沧州,知府的四岁孩儿十分喜欢这个大胡子。朱仝是个厚道人,当然,知府也看不出是一个坏官,所以,朱仝就经常带着小衙内上街玩耍。但是,不久,朱仝就误失了小衙内。

施耐庵特别交代,李逵斧劈小衙内的这天是盂兰盆大斋之前的半个月,也就是七月初一。这个时间节点有非常深刻的寓意,施耐庵以此隐藏着自己的看法,严厉谴责,甚至诅咒黑旋风的丧失人性的恶行。宋江、吴用等人为了梁山之义,坏了江湖道义,绝非好汉行为。

那么,施耐庵是怎样寓意,来写这个故事。又是李逵杀死小衙内,逼迫朱仝上梁山这件事又是怎样评判的呢?

李逵沂岭杀四虎预伏了斧劈小衙内

施耐庵对李逵斧劈小衙内的评价,从黑旋风沂岭杀四虎就开始伏笔了。

却说李逵下山搬取老母,到了家中,只见母亲瞎了双眼,坐在床上念佛。注意,“佛”出现了。

老母亲听说李逵回来了,便诉说了李逵逃亡十年,家中遭遇的苦难。哥哥李达替李逵受罪,经常被官府拘押。幸亏本村的财主仗义相救,使钱给李达摆脱官司纠缠。但是,李达却因此沦为长工,勉强糊口度日,“养娘全不济事”。

果然,李达回来时,只提着一个瓦罐子,这就是老母亲一天的饭食了。李逵在江州逍遥快活,母亲却在家中挨饿。如此,金圣叹凭什么说李逵是梁山第一孝子?

李逵骗母亲在外做了大官,便背着母亲前往梁山。翻上沂岭时,李逵母亲口渴难耐,李逵便去溪涧中取水。因为没有盛水用具,黑旋风便翻上另一座山岭,来到了泗州大圣祠——“佛”再度出现。

李逵也不进去寻找碗具等盛水用具,只走到泗州大圣祠的外边,拔掉了石香炉。李逵用石香炉装了水,重回沂岭时,母亲却被老虎吃掉了。可怜老母亲,到死连一口水都没喝上。

泗州大圣祠就是观音祠,李逵断了观音菩萨的香火,意味着什么呢?这其中的寓意,施耐庵将在李逵劈杀小衙内的故事中予以交代。

也就是说,李逵沂岭拔泗州大圣祠这段情节,是为沧州杀小衙内伏线。

施耐庵深刻谴责李逵的恶行

七月初一这天,沧州城放河灯,朱仝便带着小衙内去看河灯。施耐庵为何要把这段故事放在七月初一这天呢?

原来,七月初一这天,地狱中解除鬼禁,直到七月十五。在世的人们纷纷在此期间祭奠先祖,以各种形式为地狱中的亲人们解除痛苦。其中,放河灯就是最为盛行的一种仪式。七月初一这天,也是中国的鬼节。

朱仝带着小衙内看河灯,先是去了地藏王菩萨寺,然后才到河边。地藏王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发誓地狱不空就不成佛。而其前世,就曾经解救过地狱中受苦受难的母亲。

尤其重要的是,施耐庵没有直接写七月初一,而是说“盂兰盆大斋之日”的前半个月。盂兰盆节是七月十五,也是道家的中元节。佛道在这一天中,都有救苦救难的寓意。其中,佛教的典故说的是目连救母。

目连的母亲犯了重罪,被判地狱做饿鬼。目连使用神力,为母亲送饭,但是,饭到嘴边却都化为木炭灰烬。目连只得向佛祖求救。

佛祖告诉目连,在七月十五这天,以盂兰盆盛百味果蔬,请十方僧众享用,以十方僧众的法力救出母亲。目连照办,母亲得救。

目连以盂兰盆救母,母亲免除饿鬼苦难。但是,李逵却拔掉供奉观音的石香炉,所以,他的母亲临死都没喝到一口水。

如此清晰的评述,施耐庵的态度也非常的鲜明,李卓吾凭什么说李逵是梁山第一尊活佛?

梁山好汉都是妖魔

施耐庵的《水浒传》十分明确的把梁山好汉写成了“妖魔”,他们都是龙虎山伏魔大殿地窖中的天罡地煞。因而,梁山好汉绝大多数都做过坏事,充分展示了妖魔本性。宋江、吴用、雷横、李逵为逼迫朱仝就范,残忍的杀死小衙内,就是妖魔秉性使然,绝对没有宽恕的余地。

李逵拔掉石香炉,断了观音的香火,因而,梁山好汉大多数是没有后代的。李逵绝对不是孝子,更不是活佛,他连礼佛的资格都没有。

但是,梁山好汉最终还是要走上正道,然后“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所以,施耐庵在李逵杀死四虎之后,特别交代了一笔,黑旋风当晚就睡在了泗州大圣祠。

这是忏悔吗?

黑旋风并没有忏悔,沧州杀小衙内是在沂岭杀四虎之后。黑旋风变本加厉,继续与佛作对。因而,道家不得不出手了。

斧劈小衙内逼迫朱仝上梁山之后,便是攻打高唐州。施耐庵特别安排李逵陪同戴宗去蓟州请公孙胜出山,于是,便遭到了罗真人严厉的惩罚。

罗真人实际上就是龙虎山上清宫的住持真人,就是此人按照张天师的意图,引诱洪太尉放走了妖魔。因为,《水浒传》中的张天师虚靖先生是道家“雷法”的创始人。“雷法”在《水浒传》中被写成道家“正法”,即“五雷天罡正法”。显然,罗真人就是梁山妖魔的监护人。这伙妖魔虽然逃了出来,但却始终在道家的监控下“替天行道”。

李逵遭到了惩罚,此后,就不再滥杀无辜,算是“还道”了。

此前,宋江在玄女庙“还道”,但是,妖魔秉性却为完全退尽,打破祝家庄时,还打算洗荡村坊。逼迫朱仝上山,则是宋江、吴用等再度爆发妖魔本性。

因为罗真人的惩戒,此后,梁山好汉可算真正的“还道”了。梁山好汉最终的主张“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是罗真人修正九天玄女“替天行道,辅国安民”,给梁山下达的道家“法旨”。

梁山大聚义时,又升华了罗真人的主张,“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此时,梁山好汉在“正法”的监督下,可算是“还道”了。

所以,无论李卓吾、金圣叹,以及坏人的孩子也是坏人这等奇谈怪论,都是无法给李逵杀小衙内开脱辩解的。这样的“妖魔”恶行,为佛道所不容,为施耐庵所不齿,更为有正义感的看官所抨击。

如何看待李逵杀死小衙内逼迫朱仝上梁山?

李逵杀死小衙内,行为残暴不齿,无可非议。但是李逵在梁山只是一个杀人机器,使用这个机器的是梁山的领导们。为逼迫朱仝上山入伙,竟不惜草菅人命,连四岁小孩也不放过,哪里还有半点人性。“替天行道”也是做了个替皇上杀人的机器而己。

朱仝得知是李逵杀了小衙内,坚决不上梁山入伙。书中写到:“朱仝对众说道:“若要我上山时,你只杀了黑旋风与我出了这口气,我便罢!”李逵听了大怒道:“教你咬我鸟!晁,宋二位哥哥将令,干我屁事!”

李逵倒也诚实,一语道破了天机。梁山领导们只要看中了谁,想要其入伙,手段都无所不用其极。非害得人妻离子散,家败人亡,直到身败名裂,无容身之处,才不得不落草梁山为寇。芦俊义与朱仝被逼上梁山竟如出一辄。

所以李逵杀小衙内,反应出梁山统治者们的残暴,正是在“好汉”光环掩盖下的一伙名符其实的强盗。

如何看待李逵杀死小衙内逼迫朱仝上梁山?

这是个沉重的话题,应该从多方面来解读。

首先,不论是从梁山发展大局出发,还是从领导者无毒不丈夫的观点理解,为了胁迫朱仝上山,不惜杀害四岁的一个孩子,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令人发指的行为,是不可饶恕的罪行。

其次,为了小集团利益,肆意杀害无辜,这种草菅人命的作法,暴露了梁山领导者冷血暴力行为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这样的举动,与曹操杀害吕伯奢全家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荒谬观念如出一辙。苍天有眼,这种用任意剥夺他人生命换取政权和团体生存,都必定是短命的,不可能长久的。

再有,这件事虽然是李逵所为,但剖析李逵并没有多大意义。李逵不过是个没有是非观念,没有善恶之分,由宋江豢养的一个打手,一个工具。主人让他往东他就往东,让他往西他就往西,让他去死也再所不惜。最后宋江怕他闹事坏了他所谓的名声,让李逵喝下毒酒后,李逵也并没有反抗,反到说“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可见李逵是死心塌地效忠宋江,在这种情境下,他奉命杀害小衙内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这件事反映出一个核心问题,即:《水浒传》之所以成为经典名著,与它不粉饰太平,不美化人物的秉笔直书有很大关系。它无情地揭露出封建时代人物心理阴暗的丑恶陋习,与封建社会惨绝人寰的一人犯罪诛九族的法理如出一辙。与那个时代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习惯作法是合拍的。

相反,如果把宋江塑造成一个爱民如子,白玉无瑕,道德高尚,完美无缺的人物,他也就不是宋江,也就没有《水浒传》了。

结论:

为了逼迫朱仝上梁山,李逵杀害小衙内断了他的后路,这种作法表面是丧尽天良罄竹难书,深度原因是梁山领导者为了小集团利益不择手段,这与封建社会占山为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时代特征是吻合的,与《水浒传》全书所展示的理念也是一脉相承的。

如何看待李逵杀死小衙内逼迫朱仝上梁山?

假“替天行道”……残害无辜!

如何看待李逵杀死小衙内逼迫朱仝上梁山?

题主,你知道什么叫:

“一将成名万骨枯,帝王脚下尽骷髅。”

吗?

就是说,一个有本事的人为达目的是不择手段的。

宋江就是这样的人,他为逼迫朱仝上梁山,不惜杀害一个小孩子,至于李逵,只不过是一个杀人工具而已,如果把杀小衙内的罪算到李逵头上,确实可笑,所以自古以来才传下“一将成名万骨枯,帝王脚下尽骷髅。”的千古名句。

你不信吗?

那你就系统的学一下中国历史,除去各朝各代自我修史的溢美之词外,你看看那朝那代的开国君王有干净的双手?

只不过宋江没成事罢了。

如何看待李逵杀死小衙内逼迫朱仝上梁山?

李逵之所以有争议,认为他不配个好汉,甚至把他冠以杀人恶魔的名号,是因为李逵一生确实干过几件不是人干的事。我们可以称之为兽行,其中就有活活把小衙内杀死这件事。小衙内不过四岁的孩子,天真纯洁何罪之有?李逵居然为了逼朱仝上梁山杀死了小衙内,让朱仝百口莫辩,无奈之下顺从了梁山。

我们先看其中的来龙去脉。朱仝本是郓城县都头,后做了当牢节级。因为自己的好友也是同事雷横打死了妓女白秀英,被发配济州。半路上朱仝出于义气私自放走了雷横,然后朱仝投案自首被刺配沧州牢城。沧州知府一见朱仝仪表非俗,貌如重枣,美髯过腹,知府先有八分欢喜:

便教:『这个犯人休发下牢城营里,只留在本府听候使唤。』当下除了行枷,便与了回文,两个公人相辞了自回。只说朱仝自在府中,每日只在厅前伺候呼唤。

朱仝被知府留在身边得到了重用。朱仝自然是感恩戴德,愿效犬马之劳。知府有个儿子年方四岁也就是小衙内。小衙内见到朱仝长胡子便觉得好玩,于是让朱仝抱着。

渐渐的朱仝与小衙内建立了很深的感情。知府也非常信赖朱仝,放心把自己的爱子交给朱仝看护。

七月十五日当地放河灯,到了晚上小衙内要去外边看河灯,朱仝把小衙内托在肩头到地藏寺看河灯,谁成想这一去竟是小衙内竟命归黄泉,也彻底改变了朱仝的人生轨迹。在看河灯时已投奔到梁山的雷横与军师吴用来劝降朱仝,于是朱仝把小衙内放在桥边,转身与雷横和吴用说话。吴用巧言令色让朱仝入伙,朱仝不为所动。吴用假惺惺的说既然朱仝不愿入伙那就不勉强,朱仝跟吴用、雷横回到桥边大吃一惊因为小衙内失踪了。朱仝非常着急,要去寻找小衙内,雷横说小衙内肯定是被李逵抱走了,李逵看到军师吴用劝降朱仝不成,就拿小衙内当人质。

于是朱仝跟随吴用、雷横去找李逵。离城二十里地看到了李逵,李逵说小衙内正在树林子里睡觉,朱仝急忙去看,孩子已是绝气身亡,惨不忍睹:

朱仝乘著月色明朗,迳抢入林子里寻时,只见小衙内倒在地上。朱仝便把手去扶时,只见头劈成两半个,己死在那里。

朱仝当时就要跟李逵拼命,李逵转身就跑,朱仝在后面紧追不舍。李逵将朱仝引到一个庄院里,里边走出来了小旋风柴进柴大官人。柴进也加入了劝降行列同时道出了小衙内的死因:

近间有个爱友,和足下亦是旧友,目今在梁山泊做头领,名唤及时雨宋公明,写一封密书,令吴学究,雷横,黑旋风俱在敝庄安歇,礼请足下上山,同聚大议。因见足下推阻不从,故意教李逵杀害了小衙内,先绝了足下归路,只得上山坐把交椅。

原来是圈套,是个局,以四岁的孩子的性命为诱饵逼迫朱仝入伙梁山,背后的幕后主使就是所谓的及时雨宋江。李逵只是执行这项任务的刽子手。而且此时朱仝的一家老小都已被劫持到梁山,朱仝没有办法之下终于归顺了梁山。

以上就是小衙内之死的来龙去脉,前后经过。以宋江、吴用、李逵为首的团伙为了逼迫好人归顺真是到了无所不用其极,令人发指的程度,连一个四岁的孩子都不放过。每每看到这一段情节我心里就气得牙痒痒。什么梁山好汉,纯粹就是一群恶棍,草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