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三打祝家庄对吗?

三打祝家庄是梁山主动向外出击,正式起兵向官府发起挑战的第一仗,意义非常重大。此战的主帅是刚上梁山不久的副寨主宋江,所以,施耐庵说“宋公明三打祝家庄”。但是,宋江只是带兵的主帅,晁盖是梁山泊主,一切军事行动都是代表寨主行使职权。从这个层面上讲,说“晁盖三打祝家庄”其实也对。

然而,施耐庵却不这么看,在《水浒传》中就认定是宋江三打祝家庄,没晁盖什么事。难道施耐庵是有意让宋江架空晁盖吗?

梁山为何三打祝家庄

先把三打祝家庄到底是谁打的搁置一边,且来看看梁山为何要攻打这个村庄。

且说杨雄、石秀、时迁从翠屏山径直投奔梁山,途中,时迁偷吃了祝家店的报晓公鸡发生了冲突,然后,三人火烧祝家店,招惹了祝家庄。在与祝家庄庄丁们的纠缠中,时迁被活捉。为了救人,杨雄、石秀在求助扑天雕李应无果之后,只好暂时舍弃时迁,到梁山搬兵。

因有戴宗、杨林的引荐,杨雄、石秀也自夸了一番武功,述说了一番上梁山的动机,晁盖及众头领大喜,立即批准了他们入伙。但是,当讲到时迁不合偷吃了报晓公鸡,火烧了祝家店,以及李应救人的情节后,晁盖顿时勃然大怒,喝叫孩儿们把杨雄、石秀斩讫报来。

晁盖的突然动怒,众人大惑不解。宋江劝道,这两个兄弟不远千里前来投奔,为何要杀他们呢?

晁盖答道,梁山自我老晁做了寨主,“便以忠义为主,全施仁德于民。”梁山从未折了锐气。杨雄、石秀竟然干了偷鸡摸狗这等不光彩的事情,连累梁山受辱:“今日先斩了这两个,将这厮首级去那里号令,便起军马去,就洗荡了那个村坊,不要输了锐气。”

晁盖的话说得分明,攻打祝家庄,为的是洗刷偷鸡耻辱,为山寨争一口锐气。

宋江接过晁盖的话,继续劝道,偷鸡是时迁干的,与杨雄、石秀无关。“我也每每听得有人说,祝家庄那厮要和俺山寨敌对。”因此,宋江向晁盖请示,带兄弟们下山洗荡了这个村坊。

宋江此言便与晁盖的想法大不相同,因为祝家庄扬言要与梁山作对,宋公明早就憋了一肚子气,随时准备去荡平这个村寨。但是,宋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出兵理由。而今,杨雄、石秀来投奔,又入了伙,是梁山的人了。既然如此,与杨雄、石秀一同前来的时迁,当然也是梁山好汉。这样,宋江便找到了借口,立即点起人马去攻打祝家庄。

晁盖要杀杨雄、石秀,然后起兵攻打祝家庄,似乎没有宋江这般师出有名,在道义上就输了一筹。宋江不杀杨雄、石秀,除了维护梁山义气名声外,还有借此机会找到出兵的理由。仅凭这一点,宋江就要比晁盖高明。

宋江蓄意要打祝家庄,此时已经到了迫不及待的程度,杨雄、石秀的到来,恰好给他提供了出兵借口,这个借口不仅是针对祝家庄的,更是为了说服甚至鼓动晁天王的。那么,宋江为何一定要去打这个原本与梁山没有多少仇恨的村坊呢?宋江说了四条理由:

一是与山寨报仇,不折了锐气;二乃免此小辈被他耻辱;三则得许多粮食,以供山寨之用;四者就请李应上山入伙。

这四条理由中,前两条是顺着晁盖说的,后两条则是自己蓄意攻打祝家庄的真实想法。那么,宋江攻打祝家庄的真实原因又是什么呢?

宋公明打响反朝廷反皇帝的揭幕之战

宋江说,打下祝家庄山寨可以得许多粮食。许多是多少呢?在金圣叹批注的贯华堂本《水浒传》中,宋江的这句话是“三则可以得三五年粮食,以供山寨之用”。我觉得金批本在这一处更有道理。宋江蓄谋已久,一定是心中有数,估算了祝家庄的实力,认为大有油水可捞,才迫不及待的要干这一票。

第四条理由的目的也是奔着抢粮食去的。李应帮助过梁山好汉,自然是不能打他了,最好的办法是把扑天雕弄上梁山,李家庄的粮食肯定也得搬上山寨充公了。

在宋江讲出这四条理由前,晁盖特别提到“自从伙并王伦之后”,这是一处非常鲜明的对写。其实,晁盖与王伦时期的做法也差不多,山寨需要粮食、金帛,便去打家劫舍、抢劫客商,根本就不敢像宋江这样,把目光瞄准了祝家庄这样的大村坊。施耐庵在此写的并非只是打一个祝家庄,而是写梁山从此不再是打家劫舍、拦路抢劫的草寇强贼,而是要与朝廷作对,向皇帝挑战了。为什么呢?

祝家庄看似一个村寨,但他们却与官府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之间可以救援。因而,孙立便能够打着官府的旗号,成功卧底。

北宋时期设置堡寨,是朝廷防务的一部分。堡寨战时为兵,平日为民,也兼具维护村寨治安的任务。《文献通考·田赋七》说:"又置堡寨,使其分居,无寇则耕,寇来则战。"这种堡寨到了北宋晚期,更是成为朝廷防务和维持地方治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北宋后期的军制,堡寨武装称为“乡兵”,除了担负防务、劳役任务外,还有向厢军、禁军输送兵源的职责。

由此可见,宋江攻打这个堡寨,等于是向朝廷官府发起挑战。

从三打祝家庄起,梁山便开始不断攻打州府,战火逐渐升级。打高唐州,明面上是斩杀高廉,针对的是高俅,实质上隐含着挑战宋徽宗的寓意。对高唐州之战,是因为“直阁”殷天锡引起的。书中的殷直阁是高廉的小舅子,此人仗势要夺后周皇室后裔柴家的“禁城”之地的“皇城”花园。这其中,便隐藏了北宋与后周的一段恩怨与隐秘历史。关于这一点,绿野老道有专门文章解读,此处不再啰嗦。总而言之,打高唐州意味着向朝廷宣战,向宋徽宗宣战。

从梁山其他几场战争来看,同样具备这样的性质,写得最明显的一战,就是攻打青州。青州的慕容知府是慕容贵妃的哥哥,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宋江两次袭扰青州府,最终联合三山力量,攻破了城池,打死了国舅,难道不是向宋徽宗宣战吗?

三打祝家庄的意义便在于此,宋江打响了反朝廷、反皇帝的揭幕战。这样的寓意,肯定是不关晁盖的什么事,因而,讲“晁盖三打祝家庄”不对。

然而,本回答导语中曾讲到,晁盖是寨主,梁山任何军事行动都与晁天王有关,为何到了这里,三打祝家庄又与晁盖无关了呢?是不是宋江贪功而架空了晁天王啊?

晁盖是梁山招安的倡导者

《水浒传》被误读了几百年,几乎所有的观点都说是宋江要投降招安。实际上,施耐庵写的是晁盖才是积极主张招安的人。为何?

《水浒传》中,江湖上第一个提招安的人是武松,此时,武二郎已经被贴上佛家标签,变成了“行者”。梁山上第一个提出招安的人是彭玘,而彭玘说招安,则是晁盖指示的。晁盖是托塔天王,佛教的四大护法天王之一。由此可见,施耐庵明确的说,招安是佛家的主张。

《水浒传》“高太尉大兴三路兵,呼延灼摆布连环马”中,十分清楚的写道,宋江义释彭玘,劝他投降。彭玘答应入伙之后,宋江便把他送到大寨,交给了晁天王。宋江劝降彭玘的时候,绝对没有提到招安,但是,彭玘劝降凌振时,却说了这样一番话:

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既然我等到此,只得从命。

假如彭玘没有得到晁盖的指示,他敢这样说吗?

后来,宋江在劝说徐宁投降时,确实也提到了招安。但是,徐宁并没有投降。宋江没劝动徐宁,林冲便以旧时同僚的身份,上前把盏劝降,林冲说:“小弟亦到此间,多说兄长清德,休要推却。”林冲与此前劝降的汤隆一样,也没提到招安。但是,晁盖出面把盏之后,徐宁便投降了。

这个细节也表明,宋江如此劝降几乎是为了配合晁盖。因为,从此之后,宋江再也没有讲到招安二字。劝降呼延灼、关胜、索超、董平、张清等朝廷将官,都是背着晁盖,或者是在晁盖死后,宋江都不会以招安为条件劝降。

那么,宋江是不是与晁盖主张不同而采取了架空晁天王的行动呢?

“佛道合一”与“佛道之争”

晁宋之间虽然在招安这个问题上有分歧,但终极目标都是“替天行道”。只不过,晁盖要以“不杀人”的方式达成这一目标,宋江则主张以武力解决问题。这其实是梁山上的“佛道合一”大前提下的“佛道之争”。

“佛道合一”、“佛道之争”其实从智取生辰纲的时候就开始了。

刘唐到东溪村找佛教四大护法天王之一的托塔天王,开启了智取生辰纲的故事。然而,施耐庵特地设计刘唐在道教护法天王的灵官脚下睡了一夜。刘唐原本就是道家天罡系列的星煞,身份与佛教护法天王不对等,只有灵官“出面”才能达成佛道联手打劫这笔不义之财。

生辰纲案件被破获后,朱仝、雷横这两个道家天罡星煞前去东溪村捉拿托塔天王,却选择了“观音庵”为集合地点,然后,由此前去东溪村。这一处的隐喻十分明确,就是“佛”去捕“道(盗)”,说的是“佛道之争”。

朱仝、雷横也是道家人物,捉拿托塔天王,身份也不对等,施耐庵又像写刘唐醉卧灵官殿那样,需要得到“观音庵”的支持。后来,朱仝放了晁盖一马,似乎又是“观音庵”在起作用。

施耐庵的《水浒传》就是这样一部书,其中充满了宗教色彩。而在此前所有的解读中,似乎没有谁提到这一点。

书归正传。既然晁盖不主张以武力的方式达成“替天行道”的目标,那么,对祝家庄用武也就仅仅停留在为自己雪耻争面子的层面上。晁盖并不打算,实际上也没有想到招惹官府,与朝廷作对。与宋江相比,仅在招安与造反这个问题上,晁盖与宋江存在分歧。

假若以造反便是梁山好汉这一点来看,晁盖远不及宋江。因而,从本质上讲,三打祝家庄的人是宋江,而绝非托塔天王晁盖。从文本逻辑上分析,也是如此——说“晁盖三打祝家庄”肯定不对。

因为,梁山是道家“妖魔”聚义之所,托塔天王本来就不是梁山真正的寨主,只是过渡的护法天王罢了。宋江原本就是施耐庵设计好了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带头大哥,不存在架空晁盖,梁山的所有军事行动都是道家的军事行动,当然也就是宋江“三打祝家庄”了。

这是施耐庵为表达主题所架构的故事,《水浒传》以各种符码隐写了这样梁山好汉聚义造反的故事,曲笔深意,需要认真解读。

晁盖三打祝家庄对吗?

宋江三打祝家庄,不是晁盖。

晁盖三打祝家庄对吗?

梁山打祝家庄,是由宋江率领梁山队伍三打祝家庄,当然晁盖是梁山寨主,虽是宋江率队也等于是代表晁盖攻打祝家庄。此事由杨雄、石秀杀人后,刚好遇时迁三人相邀一起投梁山,途经祝家庄往店,因时迁偷店家的鸡引发纠纷,三人逃离路上时迁被祝家庄抓走。杨雄石秀求助李家庄庄主李应施救未成,只好上梁山报信求救。晁盖认为杨雄等人因偷鸡引发纠纷有辱梁山英名,欲斩二人,宋江急时劝阻并愿统率部队攻打祝家庄,经三次终于攻陷祝家庄大获全胜。要说宋江三打祝家庄对吗?如站在梁山这方来说,打祝家庄是为施救来投梁山好汉,打下祝家庄缴获了祝家庄的大量钱粮,有利于梁山。但如站在社会和道义上讲,又不是祝家庄先侵犯梁山利益,祝家庄的武装和联防措施是为了自家安全和自保,杨雄、石秀、时迁三人,因时迁偷鸡引发纠纷,有错在先,又打出梁山旗号,梁山事实上已成危害地方的抢劫团伙,所以祝家庄抓住时迁不放也没有错,宋江三打祝家庄当然也不是什么正义的行动,当然肯定不对。

晁盖三打祝家庄对吗?

三打祝家庄是宋江的主谋,根本不是晁盖的意思。宋江作为梁山副帅,按说没有这个权力,但他与晁盖是过命朋友,所以说宋江只要提出来的意见,晁盖百分之九十采纳。

这次三打祝家庄,是因杨雄、石秀、时迁惹的祸。他们三人集伙投靠上梁山的路上,路过祝家庄客栈吃饭时,店主不热情招待他们,只叫他们饮酒,不给下酒菜,这时时迁亮了一手,利用他会飞檐走壁身轻如燕的功能,偷宰了主人的鸡,做了下酒菜。当店主发现后,他们主动赔偿店主。但店主态度生硬,非要把他们三人送去衙门接受惩罚。他们三人无奈打跑了店主,烧了客栈后继续前去上梁山。在逃跑的路上,被祝家庄庄民设陷活捉了时迁,杨雄、石秀死里逃生上了梁山。把发生的事情与梁山众好汉作了汇报。晁盖听后表态说到:“一个偷鸡模狗的下流之辈,不去救他,也不需他入伙梁山,别坏了我梁山的名声”。宋江听后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对晁盖说:“原来我们上梁山集伙时,为了梁山的发展壮大,规定凡是有投靠梁山的好汉,上至官府衙门,下至平民百姓甚至三教九流,只要愿意上梁山入伙的,我们都视为梁山兄弟,都有义务帮助他们,这样我们才能很快壮大起来”。又悄停片刻宋江接着讲到:“打下祝家庄一来能救回时迁兄弟大显梁山势气,二来能够给养梁山好汉吃喝几年”。听到此话晁盖才勉强答应攻打祝家庄。

三打祝家庄完全是宋江的主意,及时雨宋江一身义气,作者时刻把他每次出场以义气出现,以义广交朋友。他又是个爱才伯乐,为了得到某个人才,那真是不择手段、绞尽脑汁弄到梁山好汉队伍里。所以说梁山离开了宋江,不会有后来声势浩大,连皇帝也惧怕的梁山队伍。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支队伍也毁于宋江之手,他还是缺乏远大理想,只满足于忠义有吃有喝就行了。没有推翻旧帝王建立新中国,使亿万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的远大理想。从而使轰轰烈烈的梁山起义军,受到当朝奸臣们一一迫害致死,使读者们感到很惋惜!

晁盖三打祝家庄对吗?

应该是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晁盖三打祝家庄对吗?

不是晁盖三打祝家庄,是宋江。攻打祝家庄无所谓对与错,从祝家庄来讲,梁山是错的,是弱肉强食;从梁山来讲,是它生存发展需要。攻打祝家庄的起因是杜迁等人假冒梁山好汉偷祝家庄的公鸡吃被抓引发。攻打祝家庄是宋江上梁山之后第一次指挥的重的打家劫舍的行动,虽然经过一番周折,但是最后是完美胜利,增加了李应、孙立、解珍、解宝等十几条好汉,使得梁山人马更加壮大;同时得到了大批的粮食财物,使梁山人马可以吃香喝辣。三打祝家庄,是梁山向外拓展势力的第一次大行动,为后来的扩张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梁山真正领导核心从晁盖向宋江的转换。而祝家庄来讲,本来是没有主动去惹梁山的,他不过是一方势力而已,所以从道义上说,这次行动,梁山并没占有太多替天行道的江湖规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