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有钱有势、出身名门的柴进,为何要上梁山落草为寇?

在柴进之前落草的梁山好汉,基本上是下层人士居多。山上官职最高的人,是青州指挥司统制秦明,最有钱的人则是扑天雕李应。这俩人要么不富,要么不贵。而如晁盖、穆弘等,大概就属于土财主之类了,严格来讲,都算不上“富贵”之人。这些人当中,谁也比不了柴进。他们上梁山落草,总还有说得通的理由。

那么,身份显贵,家财丰裕的柴进,为何也步其后尘,上梁山做了草寇呢?

柴大官人富贵非常

柴进在《水浒传》中到底多有钱,可以从其排位顺序来粗粗了解一下。在梁山的三大财主中,卢俊义的财富算得上是河北一绝。扑天雕李应也非常富有,但在独龙冈三个大户中,不敌祝家庄。宋江曾说:“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粮食。”如果是李应的家财也达到了祝家庄的程度,祝彪便不敢小觑他。所以,李应的排位离卢俊义较远,居第十一位,与其对梁山泊的初始贡献有一定关系。

柴大官人的富有,应当不输于卢俊义。卢员外的财富却来得恨不明白,书中没有一笔提到卢家祖业是什么,靠什么成为大名府头号财主的。“积祖富豪门”,是那首赞卢员外的《满庭芳》讲的,是不是出自施耐庵的手笔,疑问很大。假如卢员外真的是祖上就积累了丰厚的家财,冠绝河北,难道大名府没有一个人知道?

所以,有理由怀疑,梁山第一富豪并非卢俊义,而是小旋风柴进。卢俊义之所以高居榜眼,并非其财富超过了柴进,而是对于梁山泊的重要性。此人绰号“玉麒麟”,象征可以制服照夜玉狮子的神驹,是梁山泊军力的保障。因而,柴进才是水泊第一大财主。

柴大官人的巨额财富来历清楚,与他高贵的身份有关。

在卢俊义、李应之间,柴进排名第十,高扑天雕一位。李应上应天富星,说明其身家不菲。而柴进不仅财富能比下李应,此人上应天贵星,不仅富而且贵。富贵本是一体,但富不一定贵,与柴进相比,李应更像一个“土财主”。而柴进则有非常显赫的身份,大周柴世宗的后人,龙子龙孙,流淌着高贵的血液。

《水浒传》第七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中,这样介绍柴大官人:

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唤做小旋风,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中,谁敢欺负他?

柴进的财富是实打实的,江湖上广为知晓。同是河北人氏,卢俊义假若比柴大官人还有钱,怎么一个人都不知道?

因为是大周皇帝的后人,赵氏皇帝对这家人有很高规格的优待,不仅许以富贵,还颁发了誓书铁券,保其平安。可想而知,柴进在沧州道上发点财是轻而易举的。

如此富贵,根本是不可能上山做强盗的。梁山作乱,原本是流民聚义,是失去生计和江湖黑道,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之人的避难所。柴进这等身价,岂能上山做贼?但是,柴进就是上了梁山,而且,高居第十名,掌管着梁山钱粮,活脱脱的“伪财政部长”。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柴进到底有没有誓书铁券

赵匡胤陈桥兵变,夺了柴家的江山,但却对柴世宗后人似乎还比较优待。据陆游《避暑漫抄》记载:宋太祖篡了后周天下,于建隆三年(公元962)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这块誓碑是什么呢?陆游说:

(碑)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孙子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此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甚严。因敕有司,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由于每次偈庙拜碑之时,皇帝只带一个不识字的太监前去,因而,谁也不知道这块碑上刻的是什么。直到靖康之难时,金兵打破汴京城,才揭晓了石碑的秘密。

王夫之在《宋论》中也讲过这件事:“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

“誓书铁券”原本也不是特别稀奇之事,皇帝赏赐给功臣、元勋颁发“铁券”,赏赐其某种特权,自汉高祖时就有。柴家是否得到过“誓书铁券”,正史上没有记载。

但是,《宋史徽宗本纪》中,有这样一句话,佐证了《水浒传》中所写的柴家情况:“(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诏:周柴氏后已封崇义公,复立恭帝后以为宣义郎,监周陵庙,世世为国三恪。”宋徽宗颁此诏书的第二年,梁山好汉开始聚义。

施耐庵把“誓碑”,宋徽宗对柴家的优待等等历史线索结合在一起,“颁发”给柴进一个誓书铁券,也是讲得通的。

有此特权,又拥有河北第一富豪的身价,柴进为什么还要上梁山呢?按照“誓碑”的约定,这等谋逆之罪,还是要被赐死狱中的。难道柴进真的不怕死吗?

柴进的确蓄意谋反

接着《水浒传》的故事往下讲。林冲在沧州道上的酒店中,打听到柴大官人家中藏有“誓书铁券”。那店家还说道:“(柴进)专一招接天下往来的好汉,三五十个养在家中,常常嘱付我们酒店里:‘如有流配来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

招接天下好汉,可以说是柴进好客,爱慕英雄好汉。但是,鉴于其家族的特殊身份,这一条则是很招人耳目的,招天下好汉干嘛?是不是想谋反呢?不仅招接天下好汉,还特别叮嘱四邻近舍,放出话去,资助流配来的犯人。

流配犯人中,自然有林冲这样被人陷害的好汉,也有作奸犯科的官府甚至朝廷罪人。柴进这样干,绝对是专一与官府甚至朝廷作对,反心昭然若揭。

柴进资助过武松、宋江,这两人都有人命官司在身,虽然武松所打之人后来并没有死,但投奔之时,确实是杀人在逃嫌犯。柴进大大方方的以誓书铁券为挡箭牌,官府没奈他何。

当年,杜迁、王伦也曾来投奔,这二人先后上了梁山做了草寇强盗。柴进不仅没有跟他们一刀两断、划清界限,还继续资助他们造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柴进自己也说道:“那三个好汉,聚集着七八百小喽罗,打家劫舍;多有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投奔那里躲灾避难,他都收留在彼。”

估计,很多做下弥天大罪的人,都是柴进推荐上山的。

不过,金圣叹先生很看不起柴进,说他有贼心没贼胆,想谋反又偷偷摸摸的不敢真刀真枪的干。因而,当林冲杀了陆谦、富安、管营差拨,实打实的得罪了高太尉。大军草料场又被烧掉,林冲的罪恐怕比柴进说的“弥天大罪”要大得多。于是,柴进胆怯了。

仰缉捕人员将带做公的,沿乡,历邑,道店,村坊,四处张挂,出三千贯信赏钱,捉拿正犯林冲。看看挨捕甚紧,各处村坊讲动了。

风声未起之时,柴进把林冲收留了五七日,官府下大力气缉捕,林冲便要另投他处。林教头话刚出口,柴进便立即接过话头,说:“既是兄长要行,小人有个去处,作书一封与兄长前去。”

柴进想谋反,但他很害怕被投进监牢,然后被赐自尽。所以,才不敢亲自动手,暗暗的搞些小动作,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柴进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呢?

柴进本应叫“郭进”

赵匡胤虽然优待柴家,立碑以誓。但是,柴家人并不认可这样的做法。原来,后周是郭威灭掉后汉,一手开创的五代时期的王朝。因为郭威无子,便把柴荣收为养子,并把皇位传给了他。因而,柴荣早就叫“郭荣”了。那么,郭荣这一支的后人都应当姓郭而不是姓柴。

《水浒传》所写的柴进,很明确的就是周世宗郭荣的嫡派正脉。以此而论,柴进就应当叫“郭进”。

宋太祖把郭进恢复本姓,实际上等于否定了周世宗的合法性,把自己策动陈桥兵变、夺取义兄江山的行为搞得更合理一点。既然郭荣改为柴荣,柴进的皇室身份也等于早就被剥夺了。搞个“誓碑”虽然客观上对柴家有利,实在是告诫自己的子孙们,别让柴家有翻身的机会,他们早就不是龙子龙孙,咱们得来的江山不是姓柴人家的。

所以,柴家人自宋太祖时就没有得到实质性的优待,反倒是在黄袍加身后,冲到皇宫,质问年幼的柴宗训(应为郭宗训),这个坐在皇位上的孩子是谁?多亏潘美等人的劝阻,柴宗训才保得一命。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逝世,享年20岁。此后,柴家待遇便逐年衰减,这才有了宋徽宗专门为柴家下诏的事情。

《水浒传》第五十回“李逵打死殷天锡,柴进失陷高唐州”,便写了柴家在徽宗时期的真实遭遇。高廉不过只是一个知府,却有高太尉为后盾,其妻舅便敢强占柴家花园。柴进的叔叔柴皇城为此被活活气死。

柴进叔叔的名字很有讲究,就是“皇城”。这样的“皇城”竟然抵挡不了一个地方恶霸的冲击,施耐庵以此隐喻了宋太祖无理强占郭家“花园”这段历史。因而,柴进的不满是有道理的,结交天下好汉,专一厚待官府的配军犯人,其实是对大宋王朝的不满。而“誓书铁券”与“誓碑”一样,不过是赵氏提醒自己,打压,甚至是轻慢柴家的一种道具。

施耐庵对此事颇为不满,便在《水浒传》中,“颁发”给柴进丹书铁券。为什么说施耐庵对赵匡胤对待柴家不满呢?

施耐庵有意改编了柴进的故事

《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柴进,只是与杨志、孙立、李进义、燕青等人一样,是押运花石纲十二指使中的一人。这十二个指使中,十人按期把花石纲运抵了汴京,杨志却独自留在颍州等候久久未到的孙立。

因为天降大雪,杨志进退不得,用尽了盘缠,便去集市上变卖宝刀。集市上的一个恶少纠缠杨志,被青面兽一刀杀了,因而发配卫州。押解途中,遇到了孙立。病尉迟赶紧前往京城,集合了其他十个兄弟,杀了解差,前往太行山落草。晁盖劫取生辰纲后,便邀请他们一齐到梁山聚义。

这个柴进,早就造反了。

但是,到了施耐庵笔下,因为这个人物恰好姓柴,便把他写成了《水浒传》中的柴进。小旋风柴进不仅从押运生辰纲的指使,变成沧州道上的一霸,还赋予他丰厚的财富、特殊的身份。

施耐庵之所以如此改写柴进,得从“楔子”中找答案。

《水浒传》一开篇,施耐庵就讲明了自己的创作主旨,“评议前王并后帝”。因而,便从宋太祖开评,对北宋皇帝挨个点名。书中的“九纹龙”,指的就是北宋九代皇帝。在写到宋太祖赵匡胤时,施耐庵说他是天上“霹雳大仙”降世,结束五代纷争,开创了北宋太平世道。对这一件功绩,施耐庵很是认可。

但是,写着写着,施耐庵就开始抨击了。宋太祖是“霹雳大仙”下凡,夺了后周的天下。但施耐庵却没有说是后周失道,而只是说赵匡胤结束了“纷纷五代乱离间”这个时代。而宋仁宗这个“赤脚大仙”却放走了妖魔,开始失道。那么,九天玄女找宋江“替天行道”,也应当如赵匡胤那样,结束妖魔纵横的乱世。

结束北宋徽宗时代,世道回到哪里去呢?施耐庵认为,后周世宗才是一代英主。不过,到了柴进这一代,便掀不起大风浪了,只能刮一阵小旋风而已。

柴进本应叫“郭进”,历史上的郭家,早就被剥夺了皇室身份。柴进不满而起谋反之心,但却只是“小旋风”,掀不起大浪。在进一步受到欺凌时,“皇城”再度遭到打击,柴进等于是被“逼”上了梁山。因为他此前与梁山好汉多有交情,也为他上山落草提供了可能。更因为施耐庵有意塑造这样一个角色,为自己反皇帝的主题服务,所以,借助这个人物,表达对赵宋表面上优待、实则剥夺打压柴家这等虚伪嘴脸的强烈不满。也大有讥讽北宋得国不太地道,必将遭遇比后周更难堪的结局——“二龙戏水”、坐井观天。

柴进上梁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与所有的好汉都不太一样,是对北宋皇朝最深刻的抨击,更是施耐庵“反皇帝”创作主题的一种委婉表达。

《水浒传》中,有钱有势、出身名门的柴进,为何要上梁山落草为寇?

《水浒传》中柴进上梁山是宋江的阴谋逼迫,是他的有钱惹的祸,也是他自身性格导致的必然结果,还与《水浒传》的“逼上梁山” 、“乱自上作”有关。

一、柴进上梁山是宋江的阴谋所逼迫。

柴进的叔叔柴皇城,被高廉的妻舅殷天赐强行索要花园而气死。柴进与殷天赐理论,殷天赐竟然喝叫下人殴打柴进。

恼了与柴进同去的黑旋风李逵,“拳头脚尖一并上”,打死了殷天赐。

高唐州知府高廉抓住柴进,屈打成招,以指使家人打死殷天赐的罪名关进了死囚牢。

宋江随即带领梁山人马攻打高唐州,杀了高廉,救出了柴进。

假如没有宋江带人攻打高唐州,柴进不需要走上梁山的一着死棋。

有钱有势,有头有脸的柴大官人逼上梁山,不是别人逼的,而是宋江逼的。

假如宋江推己及人,想想当初他自己的选择。或者说,宋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把柴进当作自己,他是决不会上梁山的。

大周柴世宗嫡派子孙,龙子龙孙,到梁山泊一洼之水的地方落草为寇,他图什么?

高廉抓了柴进,不等于真的敢于杀了柴进。柴进是宋太祖赐有丹书铁券的人。

高廉是宋朝廷的官,只要柴家拿来了丹书铁券,他决计不敢杀了柴进。

即便是高廉的哥哥高俅,他也不敢为所欲为公然无视皇上的存在,公然视太祖皇帝于无物。把太祖皇帝的丹书铁券不当一回事。

殷天赐本就不是柴进杀的,即使他是柴进杀的,高廉,包括高俅也奈何不了柴进!

但宋江带来梁山泊人马破了高唐州,杀了高廉。就坐实了柴进“反贼”的身份。事情的性质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即使有太祖皇帝的丹书铁券在,宋徽宗也决不会容忍柴进这个杀官造反的梁山贼寇。

柴进被逼进了死胡同,除了上梁山之外,无路可走!无可奈何上了梁山。

很明显,柴进是被宋江逼上梁山的。

宋江逼朱仝上了梁山后,再逼柴进上梁山。柴进是有很大江湖影响的人,而且家财万贯。上了梁山,对梁山招兵买马大有裨益!

二、柴进上梁山,是他自身性格导致的必然结果。

柴进除了每日里走马观花,围猎胡闹之外,就是招揽江湖人士。柴进门招天下客,风动四方。

柴进号称当世孟尝君,仗着有丹书铁券在手,且钱财无数。不顾王法,只顾人情。无论杀人放火、作奸犯科各色人等一律收纳。柴进庄子成了藏污纳垢之地。

陈忱说他“天潢之派,金穴之富,不安分守己,是败家之子。” 说得不错。

柴进虽然资助过梁山泊贼首王伦,送林冲上了梁山。形迹近乎谋反。但是他是不可能主动上梁山的,他更不可能像张恨水说的那样“耻食宋粟”! 柴家接受宋朝廷的赏赐已经十几代了,北宋已经接近灭亡,此时的柴家绝无谋反之心!

假如柴进志在谋反,他不可能得罪武松。武松无疑是一个武林高手,是一员难得的战将。

柴进收留武松在家里已经住了一年有余,何苦再轻慢此人呢?武松自己说得对,“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柴进收留他没有目的,只是好客。既然你武松好酒,而且喝了酒就发酒疯,那我柴进就不喜欢你,因为我柴进本来就没有打算你帮助我做什么,我干嘛巴结你武松?

柴进这个公子哥儿的广交天下英豪,没有宋江那样的目的。金圣叹说他只是好客而已,是对的。

但柴进的所作所为,未免过份了。大宋江山虽然已经不是柴世宗的大周江山了,但你柴进实际上还是托庇在柴世宗余荫下,还是吃的皇粮。即使没必要为大宋朝廷分忧,但也不能扰乱大宋社会秩序,为所欲为。公然与梁山贼寇私通款曲,帮梁山泊招揽人众。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正是柴进自身的立身不正,导致宋江有机可乘,害了自己。

三、柴进上梁山,是小说《水浒传》着力描写“官逼民反”、“乱自上作”的反映。

高俅这个人,在历史上本来是与宋江起义不相干的。小说《水浒传》把高俅描写成了朝廷和贪官的代表人物。

王进被高俅逼走,林冲被高俅逼上梁山。而林冲的被逼上梁山,与晁盖智取生辰纲一起,构成了小说《水浒传》一百八将杀官造反合理性的依据,构成了“乱自上作”铁的事实。

柴进的被捉、被打、被侮辱、被损害,乃至被判死刑,正好又与高俅有关,高唐州的知府恰好又是高俅的弟弟。如此巧法,绝不是碰巧,而是作者有意为之。其意义在于表明柴进的上梁山也是“乱自上作”。

小说《水浒传》把水泊梁山的诸多大事都与高俅、蔡京联系在一起,无非旨在揭示高俅、蔡京等把持朝政,与高廉、梁中书等地方贪官污吏上下勾连,逼得百姓不得不反。

不是一百八将愿意造反,而是“乱自上作”,“官逼民反”。柴进上梁山也是如此。这是作者的立意。

《水浒传》中,有钱有势、出身名门的柴进,为何要上梁山落草为寇?

从书中情节来说小旋风柴进也是一家王室,身受大宋朝廷殊遇,可他却是三十六座天罡星之一。他自然要依附他的组织。从当时社会背景来说,当时朝廷腐败,奸邪当道,社会动荡不安,有志之士都有另立山头之意。再加上他本人平时疏财仗义,结交了当时许多梁山人物,并且经常接济他们,当梁山人物犯事以后自然就把他拖下水了。这也是很顺情的事。

《水浒传》中,有钱有势、出身名门的柴进,为何要上梁山落草为寇?

谢谢邀请。我们要说他是被逼上梁山的,显得当时宋朝也太腐败了。毕竟水浒传讲的是义气嘛。但是打着义气的幌子,折射出来的却是对规则和制度的践踏与破坏。

只至于出现了以下这些极端情况:

逢吃饭必吃牛肉(宋朝严禁宰杀耕牛),

打抱不平必须打死(三拳打死镇关西),

报仇必须杀红眼(李逵抡着板斧排将砍去,不论老幼) 。

对比之下: 只是将朝廷重犯收到自己庄内,养起来,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作威作福的柴大官人,似乎真的成了豪爽仗义的代表了。

1.柴进为什么敢这么干?因为他有丹书铁券。

这个丹书铁券就是个免死金牌,只要不谋逆,不造反,其它你就可劲造吧,可劲作吧。 柴进祖上也是龙子凤孙,后周世宗柴荣的后代。

周世宗死后,宋太祖赵匡胤欺负这孤儿寡母,就在陈桥黄袍加身,自己做了皇帝, 最后良心上过不去(毕竟人柴荣活着当皇帝的时候,对他信任有加,把军权全都交给了他),就给那孤儿寡母留了个丹书铁券,给个免死金牌,在沧州这个地方,只要你们不造反,随便折腾吧。

于是几代下来,老柴家似乎也真觉得天下没有敢杀他们的刀了,愈加牛X了。雪中送炭的事没少干,宋江,武松,林冲等人先后受过柴进的照扶。

2.为啥这个牛×的东西,不管用了?!

从宋太祖960年登基,到宋徽宗1100年登基,这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将近150年,老祖宗们欠下的账,儿孙们,他不认了。

毕竟天底下天子最大,你说你还搞个国中之国,这就有点过分了,再说了,150年的免死金牌,也够了。怎么没完没了?

所以这就出现了在高唐州,人家就是死活不认你这个丹书铁券的事儿,然后柴进就被打了个半死,就被逼着上了梁山,落了草。

3.一个知府的小舅子就敢对这么牛X的柴大官人动手,他是仗了谁的势?

高塘州的知府叫高廉,他小舅子叫殷天赐。就这么个不入流的货色,把柴进这个前龙子凤孙打得是半死不活,这是仗了谁的势?

研究这个高廉我们可以发现,原来他是高俅的亲兄弟😁😁,而高俅又是宋徽宗赵佶的铁杆狗腿子,这貌似就说的通了。 这一切很可能都是宋徽宗授意的。 毕竟这玩意儿给了你150年了,你也够本了。

所以少校猜测,对待柴进的所作所为,朝廷也是忍到极致了,逼着他上个梁山,收了写丹书铁券,一举两得。

《水浒传》中,有钱有势、出身名门的柴进,为何要上梁山落草为寇?

水泊梁山108人,上山的原因五花八门。

1、遭受迫害被逼无奈走头无路上的梁山。

典型的当属林冲。

2、作案后逃上梁山。

例如晁盖吴用公孙胜三个梁山头领劫取生辰纲的七人。

3、杀人后上的梁山。

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武松血溅鸳鸯楼连杀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等十五人。为避免吃官司,他们先后去二龙山落草,最后一起上了梁山。

4、不愿上山又不得不上的人员。

例如杨志,丢掉花石纲后,他婉拒了梁山王伦的盛情挽留。后又丢失生辰纲,只好去二龙山落草,最后上了梁山。

宋江也是这个类型,杀了阎婆惜后,拒绝了晁盖的盛情挽留,本想服刑期满东山再起。但酒后题反诗罪上加罪,被判斩首。晁盖带人从法场把他劫上梁山。作为死刑犯,宋江只好在梁山落草。

5、受骗上当上的梁山。

金枪将徐宁,因为时迁盗走了祖传宝贝“雁翎圈金甲”,为追回宝贝,被诱骗上了梁山。

玉麒麟卢俊义,听信了假扮算卦先生吴用百日内必有血光之灾的诳语,被骗上了梁山。

扑天雕李应,被假扮官差的梁山人马哄骗,稀里糊涂地跟着上了梁山,当得知真相后,为时已晚。

6、作为山大王上的梁山。

《水浒传》里有许多占山为王的山大王。或因势单力薄难以承受官兵追剿,或因被梁山收降改编,结伙搭伴儿上了梁山。

比如二龙山,清风山,白虎山,桃花山,少华山,枯树山,对影山,硭砀山,登云山,饮马川,揭阳岭等山头,都是这种类型。

7、朝廷将领投降梁山。

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霹雳火秦明,双枪将董平,急先锋索超,镇三山黄信,病尉迟孙立,没羽箭张清,百胜将韩滔等人,都属于战败被收降上的梁山。

8、柴进上山的原因

柴进与以上七种类型不同,他属于意外情况导致上的梁山。

柴进的叔父柴皇叔,家里有个后花园非常漂亮,被高唐州知府高廉的小舅子殷天赐看中,非要强行霸占。皇叔和他理论,却被无理纠缠气得一病不起。柴进闻讯赶去探望,病入膏肓的叔父没说上几句话就咽气了。

就在这节骨眼儿上,殷天赐又打上门来强行要求他们搬家。柴进说我家有先皇赐给的“铁券丹书”,受法律保护。殷天赐说,谁也不好使,这地方我说了算。

原来这个高唐州知府高廉,是当朝大奸臣高俅的叔伯兄弟。仗着高俅的权势,在当地横行霸道为所欲为。正在柴进与他理论的时候,被跟随柴进而来的李逵在门后听到了,李逵当即冲了出来,三拳两脚就把殷天赐给打死了。

柴进一看出人命了,就让李逵跑回了梁山,他一个人顶缸被高廉押进了死牢。

柴进是梁山的大恩人,与晁盖宋江林冲武松等人都有深厚的交情。见到柴进落入高廉之手,必定凶多吉少,便兴兵讨伐,打破高唐州,杀掉高廉,把奄奄一息的柴进从枯井里救了出来。

事已至此,柴进已经无路可走,只好跟随宋江上了梁山。

总结:

综上可见,上梁山的人,与有没有钱并没有直接关系,关键在于形势所迫。到了一定程度,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已经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了。

《水浒传》中,有钱有势、出身名门的柴进,为何要上梁山落草为寇?

《水浒传》中的柴进,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依仗着祖辈遗留下来的那点虚名和家业,专门采用花钱的手段勾结官吏、结交亡命,以达到他沽名钓誉的目的。

柴进,不仅是柴世宗的后人,还拥有一块赵匡胤当年赏赐下来的金书铁券。按理说,有了这块金书铁券,他应该恪守本分,不辜负宋太祖赐予他家的这份眷顾和荣誉才是。可他却到处打着金书铁券这块金字招牌的幌子,游荡于黑白两道之间,干一些个违法乱纪的勾当。

如果说他资助林冲,帮助林冲逃往梁山去投奔王伦还可以往“正义感”那靠拢一下的话,那么他留下宋江可就是地地道道的窝藏罪了!

在沧州,他竟然明目张胆地告诉饭店的酒保:“如有流配来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了,我自资助他。”他的钱不是用来周济穷人,而是所有发配到沧州的犯人,只要投奔到他庄上,他都给予资助。难道所有的犯人,都是被奸臣逼迫犯罪或冤枉的吗?

宋江杀了阎婆惜后,投奔到他那里,刚说出自己做了件没办法的事而无处安身时,柴进笑了:“你尽管放心,你就是犯下了十恶不赦大罪,到了我这儿,就不用忧心了。不是我说大话,任凭他捕盗官军,也不敢小看我这儿。”当听完了宋江杀了阎婆惜的事后,他又安慰宋江道:“兄长尽管放心,你就是杀了朝廷命官,劫了府库的财物,我也敢藏在家里!”您听听,他的口气有多大?

这样一个人物,如若不是因为高俅的叔伯兄弟高唐州知府高簾的小舅子殷天锡强行霸占他叔叔的宅院,不是因为李逵打死了殷天锡使得高簾把怒气都撒在了柴进身上、而把他置于死地的话,他会跟随打破高唐州、杀了高簾、救出了奄奄一息的他的宋江,一起去投奔梁山吗?

所以说,柴进上梁山,绝不会是主动的行为,而是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奈之举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