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三十回合未击败纪灵,为何张飞十回合便将纪灵刺死?奥妙在哪?

《三国演义》

十七镇诸侯讨伐董卓时,袁术耍了滑头,把手下第一大将纪灵藏在寿春,让俞涉做了吕布的刀下之鬼。倘若纪灵跟随袁术来到汜水关出战华雄,恐怕二十回合内就被斩于马下了,根本就不会发生战关羽、斗张飞的故事。

假若这样,便会有一个疑问。张飞十合刺死纪灵,纪灵二十合被华雄斩首,张飞也可斩华雄没有问题。但是,关羽却是温酒斩华雄,按讲用不了十个回合就得将纪灵砍于马下,罗贯中却为何让关羽在三十回合之内与纪灵打了个平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关张与纪灵的两场战斗

曹操假天子以令诸侯,命刘备去攻打淮南袁术。玄德无奈,留下张飞守徐州,带着关羽去远征。刘备这边尚未出发,曹操便暗地里给袁术通风报信,挑拨两家相互残杀。袁公路心胸狭窄,狂妄自大,很轻易的中了曹操的计谋,遣大将纪灵前往迎敌。于是,两军在盱眙照面。

却说纪灵布阵完毕,拍马舞刀出阵挑战。关云长不敢怠慢,也挥舞青龙偃月刀,与纪灵大战。双方打了三十个回合,纪灵忽然大叫“少歇”。关云长拨马而回,立于本阵。纪灵却叫副将荀正出马与关羽交战,云长说,你叫纪灵出来继续打,我要与他一决雌雄。

荀正不知天高地厚,自己找死,轻蔑道:“汝乃无名下将,非纪将军对手!”关云长哪吃得下这句话,挥刀直取荀正,只一合便将荀正斩于马下。刘备见关公得胜,驱兵掩杀,纪灵大败,逃回营寨,不敢出战。

不久,袁术大起七路之军攻打徐州,被吕布、刘备联手击败。曹操又称袁术缺粮之际,率兵攻打淮南,雄霸一方的袁公路元气大伤。加之淮南百姓的反抗,袁术再也不能在根据地立足,准备前往河北投靠袁绍。刘备听说这个消息,便主动向曹操请求,带领关张前往截击,顺带逃离曹操的樊笼。

袁术先头部队在先锋纪灵的率领下,到达徐州附近,张飞一见,更不答话,直取纪灵。两将交手,还没打到第十个回合,张飞大喝一声,便一矛刺纪灵于马下。袁术第一大将就这样殒命沙场,死在了张飞手下。

纪灵战关羽,三十回合大叫少歇,而在张飞马前却不能支撑十个回合,这其中定有缘故。

纪灵武艺到底如何

袁术是袁绍的同父异母兄弟,他是嫡次子,袁绍却是庶出,而且,袁绍还过继给了伯父袁成为养子。论地位,袁术远远高于袁绍,因而,早早建立了自己的基业,成为独霸淮南的一镇诸侯。在十七路诸侯征伐董卓时,袁公路的实力应当是最雄厚的。以《后汉书》记载,长沙太守孙坚本是袁术部下,这也是孙策在父亲战死后,成为袁术手下战将的原因。《三国演义》中“孙坚跨江击刘表”却是袁术下达的命令,孙坚也在这次战斗中战死。

《三国演义》中把孙坚单列成一镇诸侯,严重削弱了袁术的实力。即便如此,袁术依然是兵强马壮,武将阵容蔚为壮观。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中,罗贯中彻底曝光了袁术的战斗实力:

拜张勋为大将军,统领大军二十余万,分七路征徐州:第一路大将张勋居中,第二路上将桥蕤居左,第三路上将陈纪居右,第四路副将雷薄居左,第五路副将陈兰居右,第六路降将韩暹居左,第七路降将杨奉居右。……以纪灵为七路都救应使。术自引军三万,使李丰、梁刚、乐就为催进使,接应七路之兵。

袁术兵马实力不差,但为人却很小气,好比打扑克,总是舍不得出大牌。纪灵比张勋等人更有实力,逃跑时才用作先锋突围保命,打仗时却让他躲在后面。讨伐董卓时,上述所有战将一个都没拿出来,这回要跟吕布大干一场,却把《三国演义》中自己最能打的纪灵放在中后场。

为什么说纪灵是袁术最能打的战将呢?因为《三国演义》中,纪灵是袁术手下出战次数最多的,跟关羽、张飞这等超一流战将有过交手战绩,一平一负,战友们却没有这等殊荣。纪灵同僚的战绩也能够佐证他的武力是淮南第一战将。

大将张勋引兵到徐州,正遇吕布,自知打不过吕布,便龟缩不敢出战。李丰与吕布战不三个回合,便被画戟刺伤其手,弃枪逃命。上将桥蕤与夏侯惇交战,三合之内便被斩杀。李丰、陈纪、乐就、梁刚被生擒,都被曹操斩首于菜市口。

纪灵乃山东大汉,使一口三尖两刃刀,重达五十斤,属于重兵器战将。桥蕤、李丰在夏侯惇、吕布面前走不到三个回合,张飞能赢夏侯惇,百十回合可与吕布战平,纪灵却能与张飞战到将近十回合,其武力应当在诸将之上,当属淮南第一战将。

关羽假打,饶了纪灵十个回合

纪灵虽然是袁术手下最能打之将,身大力不亏,五十斤三尖两刃刀应当在《三国演义》重兵器中排得上号。但是,袁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手下大将很难得到实战锻炼,也很难留住小霸王孙策这样的超一流战将。所以,即便是纪灵武功实力不弱,但实战能力却不强。

与关羽战平,被张飞所杀,其实都不是纪灵的真实水平,两战都有水分。

先来看看三十回合战平关羽这一仗。吕布战败后投靠了徐州刘备,曹操担心这二人联手,便问计于众谋士。荀彧献二虎竞食之计,传汉献帝诏书,命刘备、吕布互相残杀,待两败俱伤之后,一鼓而下之。这一计被刘备识破后,荀彧再献驱虎吞狼之计,又以献帝名义诏令刘备攻打淮南,暗中却将这个消息透露给袁术。

刘备虽然知道这又是曹操的诡计,假借袁术之手灭掉自己。但是,皇命不可违,刘备只得出战。刘备实力单薄,在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态势下,选择了夹缝中求生存的发展策略,谁也不敢得罪,尤其如袁术这样的大军阀真小人。因而,无奈之下出兵的刘备试图以假打来蒙混过关,既不违抗诏令,不得罪曹操,也以假打的方式向袁术示好。

在这样的策略下,关羽自然不能向纪灵下杀手,保持平局,让纪灵知难而退是最好的选择。纪灵若是领情,自然会向袁术陈述刘备的好意,势单力薄的刘备便可逃过一劫。

纪灵与关羽交手,打到三十个回合便感觉到自己不是关羽的对手,这才大叫“少歇”。纪灵的做法很像现在体育比赛中的喊暂停,局面不利了,停下来调整再战。但是,纪灵的秉性似乎跟袁术差不多,死要面子,竟然派出了比自己武功低得多的荀正去侮辱关云长。这厮的算盘打得很卑劣,你关羽不敢杀我,肯定有所顾忌,让副将跟你打平了,也就证明我纪灵不输你关羽。

纪灵以小人心度君子之腹,荀正更是无知者无畏,只一合就死于非命。关云长吃软不吃硬,倘若是纪灵知难而退,关公必定不会为难他,两军相持一段时间,自然都可全身而退,曹操计谋必将流产。纪灵得好不知趣,不仅葬送了荀正性命,也将袁刘两家推向完全对立的两面,为后来袁术被刘备截杀,自己被张飞杀死埋下了祸根。

遭遇张飞,纪灵自取灭亡

关羽三十回合平袁术是假打,纪灵十回合之内被张飞刺死,则是逃命之时的胆怯所致。如果硬打一场,纪灵有可能坚持到二十个回合。也就是说,关羽若真想杀纪灵,也是在二十个回合之内。

《三国演义》是英雄的演义,纪灵跟随在袁术这等官二代身边,可谓近墨者黑。因为不识好歹,误导了袁术。因为荀正被杀,纪灵败归,袁术便要兴兵报仇,这才派纪灵前往小沛灭刘备。

纪灵提兵十万到了小沛,刘备依然保持克制态度,不愿与这等豪强交战。实际上,若按演义的套路,纪灵绝非关张对手,只要斩杀纪灵,袁术的十万大军便将溃败。刘备所忌惮的,不仅是袁术很瞧不起刘备,还会派兵前来,打不起消耗战。更可怕的是,刘备在盱眙时,便遭到袁术吕布联手夹击,几乎走投无路。现在,纪灵前来挑战,也是先收买了吕布,即便是可以打败纪灵,吕布却不好对付,一旦交战,必然面临覆灭的危险。

刘备深谋远虑,纪灵则狂妄自大、盛气凌人,无论吕布怎样调解,纪灵就是一个字“打”。当着刘关张的面,纪灵如此答复吕布的讲和:“吾奉主公之命,提十万之兵,专捉刘备,如何罢得?”

纪灵的狂傲激怒了张飞,当即拔剑在手,大喝道:“吾虽兵少,觑汝辈如儿戏耳!你比百万黄巾何如?你敢伤我哥哥!”张飞的话不是吹嘘,刘备若是没有心胸,纪灵绝对就死在了小沛。

虽然吕布以射戟之法解了两家争斗,但张飞却没能咽下这口气,当再次遇到纪灵时,张翼德便痛下杀手,十合之内让纪灵自食其果。

不作死不会死,纪灵不知天高地厚,仗着袁术的实力嚣张,可谓自取灭亡。

关羽三十回合未击败纪灵,为何张飞十回合便将纪灵刺死?奥妙在哪?

这是一类很有意思的问题,奥妙在哪里呢?因为历史课是数学老师教得呗,而且数学老师还是罗贯中老先生的弟子,他让谁胜谁就得胜,不胜还不行。让他的数学弟子一算,不胜也就胜了。

《三国志·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记载:

术遣将纪灵等步骑三万攻备,备求救于布。这说得是建安元年(196年),袁术派遣大将纪灵率领步骑三万人马征讨刘备,刘备顶不住就向吕布求援

于是,吕布就带领步兵千人、骑兵二百,飞速赶到小沛。纪灵听说吕布来了,只好收兵,不敢轻举妄动。

吕布就用辕门射戟的方式,化解了双方的纷争。彼此相互做东,安排喝了几次小酒,各自撤军回去了。

这就是能够查阅到的关于纪灵几乎所有的历史史料。

袁术、吕布、刘备在徐州这疙瘩摩擦不断,相互攻伐是家常便饭,但除了这次,几乎见不到纪灵的踪影。既没有看见纪灵跟关羽交手,也没有看见与张飞过招。

至于演义所说的关羽三十回合没有击败纪灵更是子虚乌有。

但有几点疑问:

第一,当时关羽、张飞应该都在,刘备接管了陶谦在徐州全部的家业,已经具备相当的势力。曹操屡次征讨徐州都没有征服陶谦,一个纪灵就让刘备向吕布求援。这也太不给关羽、张飞面子了吧,是骡子是马出来溜达一下才能说明问题哦。只隔空喊话不服气,算不得好汉吧。

第二,袁术根本就没把刘备放眼里,派遣个纪灵前来,刘备就扛不住。

纪灵三万人马,看到吕布带着一千二百步骑到来,就蔫啦,不敢动弹。

弱弱地请罗先生的数学弟子,计算一下,吕布几招打败纪灵,纪灵几招打败刘备,吕布几招打败刘备。

回到题主的问题,关羽与纪灵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张飞十回合不到,一矛刺纪灵于马下,恐怕不是真实的故事,很可能是一个事故。

史料中看不到纪灵是如何死的,根据有关史料推测,很可能是死在与袁术一起去投奔袁绍的路上。

据说纪灵与诸葛亮还是发小,关系好得不得了。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了襄阳,就曾经给纪灵写信说:“袁术不行,成不了大事”,劝纪灵早一点离开。

但纪灵觉得袁术对自己还不错,不忍心离弃他。

这些都没有史料予以佐证,但大体也可以推断纪灵一直在跟随袁术。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但折腾了两年多,就玩不下去了,想去投奔河北的袁绍。

刘备趁机向曹操请求带兵去截杀袁术,曹操同意了刘备请求,派给刘备、朱灵三万人马前往袁术去河北的路上截杀。

此时,袁术已经走投无路,人疲马乏,被刘备、朱灵击败,退回江亭,不久病死。纪灵很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与刘备、朱灵的军队进行过交战,被斩杀的可能很大。是不是被张飞一矛刺死不得而知,是不是不到十个回合更不知晓。

在这种状态下,张飞即便斩杀了纪灵,也说明不了什么。

这就是能够查阅到的关于纪灵的一点史料,至于历史老师如何去讲,数学老师如何计算,就是他们的事了。在《三国演义》中,看一下热闹就行了,不必当真。

关羽三十回合未击败纪灵,为何张飞十回合便将纪灵刺死?奥妙在哪?

心态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我们来看原文的描写。

一、刘备奉诏讨袁术,袁术大怒。命纪灵起兵五十万攻徐州。两军在盱眙相遇,纪灵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首先出阵,大骂:“刘备村夫,安敢侵吾境界!”刘备答道:“吾奉天子诏,以讨不臣,汝今敢来相拒,罪不容昧!”纪灵拍马舞刀,直奔玄德。关公大喝道:“匹夫休得逞强!”迎着纪灵厮杀,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纪灵大叫暂歇,拨马回阵,遣副将荀正出马。关公道:“只教纪灵来,与他决个雌雄。”荀正说:“汝乃无名下将,非纪将军对手。”关公大怒,拍马舞刀,直取荀正,只一合斩荀正于马下。玄德驱兵掩杀,纪灵大败,退守淮阴河口,两军相拒。

纪灵和关羽打时,纪灵是兵多粮足,又有袁术在后面支援,当然不用怕刘备!

二、袁术率七路大军征吕布,以纪灵为七路都救应使。由于韩暹、杨奉反戈,放火烧营,袁军大乱。吕布杀来,正好撞着纪灵来接应,正欲交锋.韩暹、杨奉又杀来,纪灵大败而走。袁术率军投袁绍,先锋纪灵已到徐州,玄德率军出迎。张飞首先冲出,直取纪灵,斗无十合,张飞大喝一声,刺纪灵于马下,败军奔走。

纪灵和张飞打时,袁术已经快gg了,兵少粮少,被曹操、孙策等各个人围着打,心态崩了,导致团灭。

所以有首诗写得好。

心态决定一切

一直如此

从未改变

他能成了你

也能毁了你。

关羽三十回合未击败纪灵,为何张飞十回合便将纪灵刺死?奥妙在哪?

纪灵的袁术麾下的第一猛将,书中说此人“乃山东人,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大家都知道,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量是八十二斤,双方的力量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纪灵展示武力的次数不多,总共只有三次,但他的对手全都强悍得令人感到恐怖:关羽、吕布、张飞。

吕布VS纪灵,是在辕门射戟的大帐之外,吕布要为双方说和,纪灵看到刘备三兄弟在帐内,震惊之下,回头就走,被吕布揪住脖领子,拎进帐中,“如提童稚”。

张飞VS纪灵,是在徐州之战。刘备率兵讨伐妄自称帝的袁术,袁术率大军来迎,纪灵为先锋大将,正遇到张飞,张飞挺丈八蛇矛,直取纪灵,“斗无十合”,张飞采取了噪音干扰的战术,“大喝一声”,一矛将纪灵刺于马下。关羽VS纪灵,是在盱眙之战。曹操搞了个驱虎吞狼之计,挑起袁术和刘备之间的矛盾,袁术派上将纪灵率起兵十万,杀往徐州。双方在盱眙摆开战场,纪灵“拍马舞刀,直取玄德”,关羽挥青龙刀接战,“一连三十合,不分胜负。纪灵大叫少歇”。

从这三场较量来看,似乎感觉到三个层次的武力差距:如提童稚、斗不十合,三十合不分胜负。关羽显得蛮肉头的。

但实际情况咱们要分析一下,关羽与纪灵这次战斗是有背景的。当时曹操先用荀彧之计,写书信让刘备杀掉去徐州投奔他的吕布,但被刘备识破,反而将吕布收留安置下来。一计不成,再行一计,荀彧又给曹操出主意,暗中派人向袁术通报,说刘备悄悄向朝廷上了密表,要侵略袁术占据的南郡。袁术听闻,肯定会勃然大怒,率兵攻打刘备;曹操又下明诏给刘备,让他率兵讨伐袁术。双方火并,观战的吕布则必生异心,这就叫“驱虎吞狼”之计。这条计策确实狠毒,袁术果然上当了,派纪灵率兵攻打刘备;而吕布也上当了,得知双方交战,吕布果然生了异心,欲乘虚袭取徐州;只有刘备没有上当,手下的糜竺就看穿了,“此又是曹操之计。”但这条计对刘备来说,是个阳谋,不遵命都不行,“虽是计,王命不可违也”。

刘备现在需要的对策,既不能不遵王命,也不能把袁术得罪狠了,还要展示出自己的实力,不能让袁术野心暴涨,更要防着吕布有背后捅刀子。这次战斗,无论是战略战术,还是阵前厮杀,刘备都需要留手。所以刘备就没有带上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张飞,而是带上了更有大局观的关羽。关羽把握得很好,“一连三十合”,双方战成了平手,而纪灵也配合得不错,他“大叫稍歇”,回阵之后,纪灵派上了死硬派副将荀正,借关羽的刀干掉了这个好战者。双方大集团的战斗变成了小规模的互相偷营劫寨。而张飞与纪灵的交锋是在刘备拥有五万大军的情况下,刘备集团又重回徐州,必须迅速打退袁术,分出时间和精力来安定形势,刘备就派出了张飞去迎战纪灵。张飞动起手来可不管那么多,只要抓住破绽,毫不犹豫就下死手。“不十合”就干掉了纪灵。

所以说,关羽也许不能象张飞那样在十合之内干掉纪灵,但也不至于三十个回合都赢不下来,关羽和张飞的实力差距并没有那么大。

关羽三十回合未击败纪灵,为何张飞十回合便将纪灵刺死?奥妙在哪?

关羽战纪灵,三十合未拿下;张飞战纪灵,十合将其刺死。

很多人认为,张飞比关羽强多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这两场战斗,不能视之为简单粗暴的单挑,而应该结合战斗背景和人物心理综合分析。

关羽VS纪灵

对于关羽来说,这是一场不得已而为之的单挑。

刘备得了徐州之后,自领州事,屯兵养马。吕布被曹操打败后,投靠刘备,因张飞与吕布水火不容,刘备虽然最终接纳了吕布,却只能让他到小沛城蜗居。此时的曹操,刚刚奉迎天子临幸许都,有大展抱负之势,但对刘备甚为忌惮,很怕刘备与吕布结盟侵犯,总想除之而后快。

荀彧献出了“二虎竞食”之计,让曹操表奏刘备为徐州牧,然后秘密写信让刘备诛杀吕布。收到密信后,张飞建议杀掉吕布以绝后患,但刘备识破了曹操的阴谋,说这是挑拨离间、渔翁取利之计。刘备喝退张飞,还将密信拿给吕布看,吕布对刘备感恩戴德。

前计不成,荀彧又给曹操献出了“驱虎吞狼”之计。曹操先给袁术写密信,谎称刘备要侵略淮南;曹操又假天子诏书,明确指出让刘备讨伐袁术。荀彧的这条计策太狠了!既可以促成刘备、袁术的战争,曹操完全可以坐山观虎斗;又可以分散徐州的军事防务,让觊觎徐州的吕布有隙可乘,从而瓦解刘备、吕布的联防体系。荀彧认为,“两边相并,吕布必生异心”。

事实证明,事情的发展节奏,与荀彧的谋划方向,基本如出一辙。

袁术本来就瞧不上刘备三兄弟,尤其是关羽在汜水关斩了华雄之后,袁术还曾经命人将他们乱棒打出。在得到曹操密信后,袁术大怒,说刘备本来是织席编屦之徒,身无寸功竟然能占据徐州这样的大郡,我不打你就算客气了,你倒找起茬来,想来攻取我的州县,真是不自量力。袁术派遣上将纪灵,挥兵十万,杀奔徐州。

刘备接到曹操的“诏书”后,再次看清了曹操的阴谋,但刘备认为,“虽是计,王命不可违也。”于是刘备决定出征,但其实只是做做样子。关羽提出来留下守城,刘备说,“吾早晚与你议事,岂可相离?”刘备留下张飞守徐州,与关羽带兵三万往淮南进发。

上述,就是关羽单挑纪灵的大背景。

对于刘备、关羽来说,这场战斗,是不得已而为之。此时的刘备,在徐州立足未稳,身边又有吕布这种狼子野心之徒,因此刘备根本不想挑事,更不愿与袁术结下梁子。对于刘备的心思,关羽是心知肚明的,而且刘备与关羽商讨对策时,肯定也明确指示了作战意图。

双方会战于盱眙县。纪灵主动搦战,关羽拍马而出,双方单挑三十合后,“纪灵大叫少歇”,关羽并没有猛追猛打,而是“拨马回阵,立于阵前候之。

袁术帐下,武将虽然极多,但真正的猛将并没几个,俞涉被华雄三合斩杀,桥蕤被夏侯惇三合刺死,李丰被吕布三合刺伤,其余梁刚、乐就等人就更不值一提了。纪灵是袁术帐下的头号战将,使一口重达五十斤的三尖两刃刀,是一位力量型武将。但是,相比于关羽的八十二斤青龙刀,纪灵的力气还是差距太大;此外,纪灵的武艺,也远非关羽的对手。

关羽这个人,虽然狂傲,但在前期还是比较有眼力价的,不像张飞那么莽撞,只图一时的矛快嘴快。比如后来曹操派遣刘岱、王忠攻打徐州时,刘备因为之前关羽杀了车胄,非常想与曹操讲和。关羽主动出马与王忠单挑,数合之后,并没有将王忠斩首,而是直接生擒。在刘备面前,关羽说,“某知兄有和解之意,故生擒将来”。

在关羽、纪灵一战中,从纪灵气力不加来看,关羽绝对没有痛下杀招,应该只是以力量碾压纪灵;从关羽让纪灵歇息、自己回阵等候来看,关羽绝对不想乘虚而入。可以说,关羽就没想过要杀纪灵。关羽深知,一旦斩了纪灵,就与袁术水火不容了,那么曹操的计谋就会得逞;关羽按照刘备的作战策略,只是想让纪灵知难而退,然后赶回徐州,稳住大后方才是头等大事。

纪灵歇息后,竟然不敢再战,而是让副将荀正出马。关羽不想与荀正交手,但荀正出言不逊,把关羽惹火了。纪灵不能杀,因为他是袁术最为倚重的爱将,但荀正这种三流武将,却完全可以杀,因为对于袁术来讲,损失荀正,不痛不痒,甚至根本算不上损失。于是关羽拍马而出,只一合,“砍荀正于马下。

刘备、关羽挥杀过去,纪灵大败。刘备没有继续深入追赶,而是紧急撤兵,然而在这个关头,张飞却被吕布偷袭了徐州。

张飞VS纪灵

对于张飞来讲,这是一场必须斩杀的单挑。

吕布偷袭徐州后,自知理亏,在陈宫的建议下,又把刘备请了回来,但鸠占鹊巢、宾主颠倒,吕布让刘备到小沛城去蜗居。此后,袁术记恨刘备,再次派纪灵拥兵十万,攻打小沛。

吕布再次在陈宫的建议下,准备为刘备、纪灵两家讲和。在吕布的宴会上,纪灵拒绝讲和,说我奉主公之命,上次无功而返,这次是专门来捉刘备的,怎能善罢甘休呢,回到主公那里也无法交代啊。

张飞这个人,对大哥刘备是赤诚忠心的,只要有人对刘备不利,哪怕是出言不逊,张飞都忍不了。此前吕布称刘备为贤弟,张飞就大骂吕布,要与他血拼三百回合。因此,张飞绝对不能容忍纪灵的满口胡吣,于是大怒之下,“拔剑在手,就要去杀纪灵”,不过被关羽拦住。关羽说,看吕将军如何处理。

吕布通过辕门射戟,最终帮两家讲和,替刘备化解了危机。然而,纪灵两次相攻、一次出言不逊,让张飞深恨纪灵!在张飞心中,纪灵已经上了死亡名单。

上述是张飞战纪灵的背景之一。

吕布死后,刘备曾一度被曹操待若上宾,实则被软禁、监控。而此时的袁术,早已作死般地称了帝,导致四面树敌,在各方势力的围剿之下,接连败北;袁术本人又荒淫无度,导致众叛亲离,局面江河日下,无奈只好收拾残余部众,去投奔袁绍。刘备乘机而动,打着拦截袁术的幌子,骗走了曹操的五万人马,终于脱离了牢笼,往徐州进发。在徐州城外,恰巧遇到了北上的纪灵。此时的纪灵,是袁术败投袁绍的开路先锋,只有万余人;而此时的张飞,身后可站着刘备的五万人马!

上述是张飞战纪灵的背景之二。

此一时、彼一时,此时袁术的主力,早已经支离破碎,而袁术更像一只过街老鼠,人人可以喊打。在这种情况下,刘备集团绝对不再顾及袁术的势力和地位,而是尽力打击。当张飞在阵中看到纪灵后,心中怒火按捺不住,“更不打话,直取纪灵”,在斗了十合之后,张飞爆吼一声,打出了超强暴击,“一矛刺纪灵于马下”!

可以这么说:

纪灵遇到关羽,算他运气;关羽放水作战,纪灵死扛了三十回合,不敌。

纪灵遇到张飞,算他晦气;张飞杀心大起,纪灵撑不过十个回合,必死!

关羽三十回合未击败纪灵,为何张飞十回合便将纪灵刺死?奥妙在哪?

话说刘备未得明诏,自领徐州牧,文有简雍、糜竺、孙乾佐辅,武有关羽、张飞保驾。吕布落难投刘备,暂居小沛,听玄德号令,以为边防。刘备有安身之地,待机缓图大业。

时袁术居淮南,势大,袁术得传国玉玺,称帝不尊汉天子。曹操居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袁术逆反,曹操视为大患。刘备、吕布联合,曹操寝食不安。谋士荀彧,献“二虎竞食”之计,让曹操请诏命,实授刘备为徐州牧,又用密书,让刘备杀吕布。刘备不上当,荀彧又献“驱虎吞狼”之计,假天子命,让刘备攻打袁术。

刘备受天子诏命讨袁术,心里犯难,徐州未稳固,军力与袁术又差的远。刘备与关羽商议,着张飞守徐州,刘备、关羽出兵,不轻入险地,保存实力,虚张声势一番,见机行事,稍战即退,应付搪塞上命。

早有密探上报袁术,说刘备来犯,袁术命大将纪灵,率军迎击刘备。两军对圆,关羽和纪灵交马,三十回合,二将未分胜负,后纪灵力疲怯战,双方罢手……此一战,关羽未杀纪灵。纪灵之死,实与张飞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您往下听:

却说吕氏布奉先,有虎狼之心,阴夺徐州,把刘、关、张坑了一回。吕布壮大势力,与曹孟德争天下。刘备相助曹操,灭了吕布。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心惊,适军阀作乱,曹操忙顾不暇,刘备乘机带兵外出,脱离曹操约束,不听曹操召唤。真是: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此时,淮南的袁术,奢侈太过,众叛势衰。袁术收拾残缺人马,欲投奔袁绍,正从刘备地头经过,刘备率军截击。刘备率五万军出,正迎着先锋纪灵至,张飞更不答话,直取纪灵,斗无十合,张飞大喝一声,剌纪灵于马下,败军奔走……

关羽三十回合未击败纪灵,为何张飞十回合便将纪灵刺死?奥妙在哪?

关羽战纪灵之时,刘备不愿意与袁术结深仇,争战无利益可图,勉强出战,关羽便没有使全力。吕布在后方,怕张飞喝酒误事,有后顾之忧,关羽多了一重心事。战马是将军的腿,此时关羽,尚未得到赤兔马,骑劣马影响了速度,关公的拖刀计,是他的杀手锏。

张飞战纪灵之时,刘备比袁术势强,争战有把握,抢夺物资扩战果。张飞斗志盛,纪灵夺路不恋战。张飞跨下乌骓马,千里追风,速度快,十合剌纪灵于马下。

关羽和张飞,生死弟兄,辅助刘备创大业,青史留盛名。

关羽手执青龙刀,

张飞武器丈八矛。

纪灵身死何人手?

不损二爷名分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