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评价《水浒传》中的李逵?
李逵是《水浒传》比较独特的存在,因其个性鲜明,豪迈爽直,很受读者喜爱。民间谚云:打不死的李逵,则把他比作瓦岗混世魔王程咬金,多以正面形象被夸赞和传扬。然而,这都是被选择性过滤了的李逵,施耐庵文本中真实的黑旋风,其实就是一个“黑杀才”,是一个被诅咒了的草莽豪强。
李逵出身低微梁山好汉来自各个阶层,有朝廷将官、官府小吏、耕地农夫、打鱼渔民、江湖艺人、勾栏浪子、江洋大盗、梁上君子、医巫僧道、……等等,不一而足,几乎囊括了七十二行,更涉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
李逵,绰号黑旋风,上应天杀星,小名李铁牛。梁山排座次时,位居第二十二位十大步军头领第五名。别看李逵名号吓人,排位很高,但李逵的出身却很低微。
宋江发配到江州牢城,因吴用推举,宋江认识了戴宗。这天,宋江、戴宗在一家酒楼上喝酒的时候,李逵出场了。戴宗是这样向宋江介绍李逵的:
祖贯是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本身一个异名,唤做黑旋风李逵。他乡中都叫他做李铁牛。因为打死了人,逃走出来,虽遇赦宥,流落在此江州,不曾还乡。为他酒性不好,人多惧他。能使两把板斧,又会拳棍。见今在此牢里勾当。从戴宗的介绍中,得知李逵是在江州牢城里做事,充当一名狱卒,书中写作“牢子”。因为打死了人,李逵从山东沂州逃到江州。遇到赦免之后,李逵不愿意回乡,流落到了江州。大概遇到戴宗之后,把他招做临时工,安排在自己所管辖的牢城之中,做了一名狱卒。
狱卒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古时比较低贱的四大行当“娼尤皂隶”,李逵就属于“隶”。明朝的时候,皂隶的后代连科举考试的资格都没有。据戴宗所说,李逵是一个乡下人,即便是乡下人,地位都比“隶”要高出几个档次,旧时三教九流中,种田属于“上九流”,“皂隶(走卒)”则属于“下九流”。即便如此,李逵都不愿意回乡,因为,李逵家实在是太清苦了。
李逵探母那回书中,写了铁牛家中的状况:李逵看时,见娘双眼都盲了,坐在床上念佛。李逵进门便道:"娘,铁牛来家了!"娘道:"我儿,你去了许多时,这几年正在那里安身?你的大哥只是在人家做长工,止博得些饭食,养娘全不济事!
李逵的哥哥李达是个长工,老实巴交的干活,生怕惹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壮劳力,连老娘都难以养活。这等贫苦,李逵自然宁愿做个狱卒,也不愿意回到乡下受苦。
李逵出身低微,属于社会最底层人物,很值得同情。他生性率直,充满了野性的鲁莽,有时竟然还有几分可爱。但是,如果把戴宗的话与李逵的家境联系起来,却又不是那么回事了。李逵的身世,具备蜕变的性质。
李逵出场时已经蜕变俗话说,家贫思孝子,李逵打死人后逃亡在外,尽孝是不可能了。因而,他的母亲为此哭瞎了双眼。但是,遇到赦免后,李逵却情愿流落江湖,也不回去养活母亲。因为,江州城多好玩啊。
宋江见李逵的场景很特别,是在与戴宗在楼上喝酒时,忽然听到楼下喧闹。宋江不知是谁在楼下闹腾,戴宗从过卖的那里打听到,此人正是自己手底下的小牢子李逵。原来,李逵赌博输了个精光,便问店主借十两银子翻本。主人不愿意借,李逵便大闹起来,准备把店主家砸个粉碎。
李逵的这段自我表白,彻底暴露了黑旋风的秉性,这个从赤贫蜕变为恶徒的黑大汉,所到之处便有暴力。在家乡不知为何就杀了人,亡命江湖后,又沾染上了喝酒、赌博、打人的恶习。这样的李逵还是好人吗?还值得同情吗?
李逵的恶习还在这座酒楼中表演。宋江为了结识这个黑大汉,很慷慨的给了李逵十两银子。得了这十两银子,李逵又去赌,这回依旧又输掉了。李逵照样耍赖,动手要抢回输掉的银子,便与十二三个赌徒打了起来。李逵说,自己平常都很直,这次不直一回。黑旋风似乎一点都不爽直,刚刚才强行跟店主借钱,转过身来却说自己一贯很直。
李逵大闹酒肆,这家店子是不能再去了。宋江、戴宗便换了家酒楼,来到了琵琶亭。因为宋江要吃鲜鱼,李逵又到浔阳江闹事,结果,被浪里白条张顺引诱到水中淹了个半死。《水浒传》中有句话,说的是“恶人只需好汉磨”,李逵差点被淹死,便是被张顺狠狠的磨了一遭。
不过,张顺其实也不是什么好鸟,独霸浔阳江,于他哥哥张横一样,都是一方黑势力。这两个恶人因为浔阳江一场搏斗,还是坐在了一条板凳上。
宋江、戴宗、李逵、张顺很快便在一起喝酒,喝到兴头上,李逵正待要卖弄胸中许多豪杰事务,却被一个二八女娘开唱打断了话头,李逵怒从心起,跳起身来,把两个指头去那女娘额上一点。那女娘大叫一声,蓦然倒地。店家救了半晌,那卖唱的女子才苏醒过来。他的爹娘听得说点晕他女儿的是黑旋风,先自惊得呆了半晌,那里敢说一言。李逵恶名远扬,打人不分对象,不问青红皂白。
黑旋风兽性未退旋风就旋风罢,施耐庵为何要冠之黑呢?原本,李逵就是很黑的人。一出场,施耐庵就说他是一个黑大汉。江州劫法场,李逵赤膊上阵,一对板斧专往人堆里杀,他才不管杀的是官军还是百姓。只杀得“杀得横遍地,血流成渠。推倒颠翻的,不计其数。”
我不认为施耐庵是在赞扬李逵的豪迈,而是在谴责这个黑旋风真的很黑,就是一股席卷他人生命的妖魔旋风。
宋江打下祝家庄,李逵又去嗜血,提着一对板斧杀到了扈家庄。扈成牵羊担酒来到宋江军中投降,作为宋江身边的人,李逵应当是见到扈家庄投降队伍的。但是,因为兽性大发,只要闻到血腥便要杀人。可怜扈三娘一家老幼尽皆死于李逵的板斧之下,只逃脱了扈成一人。
如果是李逵这般杀人是战场上的变态,那么,另外两件事情则远远超出了生理上的变态,简直就是兽性大发。
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李逵为在宋江面前表达忠心,竟然就着炭火,用利刃将黄文炳的肉一块块割下来烤熟,做了下酒菜。活剐黄文炳替宋江出气情有可原,但人能吃人肉吗?除非野兽、恶魔。
偶尔为之也则罢了,同样的事情,李逵又干了第二次。这便是去沂州百丈村接母亲上梁山途中,把李鬼的肉做了下饭菜。
第二件事就是斧劈四岁儿童。为了赚朱仝上山,吴用、雷横、李逵联手,在沧州盂兰盆大会的前半个月,从朱仝身边用蒙汗药迷倒的沧州太守四岁的小衙内,弄到树林子里用板斧砍开了无辜儿童的头颅。
这节故事中,施耐庵特意设置了一个背景,就是盂兰盆大会前十五天。简单而言,盂兰盆大会在道教传说中叫盂兰盆节,也就是中元节,时间是每年阴历七月十五,这也是中国的鬼节。《水浒传》所说,李逵斧劈小衙内的事情发生在盂兰盆节的前半个月,指的是从这一天起到七月十五,阎王解除鬼的拘禁,已经去世的祖先可以得到自由。于是,子孙们纷纷以各种形式祭奠祖先。
道教把中元节叫“盂兰盆节”,佛教则称之为“盂兰盆会”。盂兰盆会讲的是“目连救母”的故事,寓意为生父母添福添寿,祈祷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施耐庵以道教、佛教的双重隐喻,来谴责李逵的兽行,从而,也以此进一步诅咒谴责李逵。既然是进一步诅咒,那么,李逵之前是否还被施耐庵诅咒过一回呢?
李逵遭遇施耐庵严厉诅咒宋江把父亲、兄弟接到了梁山,公孙胜也下山去探视母亲。此时,唤醒了李逵心底的一丝人性,也向晁宋二位头领告假,前往百丈村接老母亲到山上快活。但是,途中出大事了。
李逵到得家中,见老母瞎了双目,坐在床上念佛。李逵趁哥哥前去报官的当口,背着母亲便往梁山跑。到了沂岭之上,老母亲忽然感到格外口渴,李逵便把母亲放在岭上一块大青石上坐地休息,自己挎着腰刀下到溪涧里取水。到了溪边,却没有盛水的容器,李逵爬上另一座山头,来到泗洲大圣祠堂,拔掉了门前的一座香炉,再下到溪里洗刷干净,装了水又爬上沂岭。然而,母亲却被老虎吃掉了。于是,黑旋风便奋勇杀掉了老虎一家四口。
李逵取水,根本就没有必要拔掉香炉,他腰中的刀鞘可以盛水,泗洲大圣祠堂里总会有破罐破碗可以盛水。然而,李逵眼中只有这座香炉,根本就没进庙中寻找。那么,施耐庵为什么这么写呢?是在赞扬李逵的孝道,亦或是憨人做憨事,竟然以石香炉当水具而让人感动黑旋风很可爱吗?绝对不是,施耐庵是以此来诅咒李逵。
泗州大圣,本是西域僧人,世称“僧伽大师”、泗州佛,是观音的化身。观音在民间是普度众生之佛,又是帮助百姓传承香火的菩萨,即“送子观音”。李逵的母亲念佛,李逵则要断掉观音的香火,这样的悖论多具讽刺意味啊。
既然李逵拔掉了香火炉,自然就是无后了。梁山泊很多好汉单身,缘故却在这里。
施耐庵的诅咒实际上是一种愿望,他希望李逵这样的妖魔就此绝迹,不再繁衍生息,以期天下太平。
《水浒传》从赵匡胤结束五代纷乱,建立大宋太平天下开篇,七十回又以“天下太平”四个青字结尾,便是《水浒传》所要表达的美好愿望。因而,在“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这回书中,道家最高阶神告诫宋江要斩断魔心,去邪归正,“还道”正道。
李逵就是这样一个形象,他对宋江的忠心、义气都是建立在满足自己秉性的前提之下的。宋江慷慨施惠,放纵黑旋风为非作歹,这才是李逵忠心忠义的基础与条件。至于续书《征四寇》所设置的李逵之死,可谓便宜了他,施耐庵的著作绝不会这样写。
该如何评价《水浒传》中的李逵?
250。(半吊子)
《水浒传》中李逵的篇幅甚多。他与人相处,一言不合,便拳脚相加。失手打死过人。逼上梁山后,上阵时浑身赤条条的,挥舞着一双板斧,逢人便砍。一生中杀人如麻。
梁山日益壮大后,宋江主张被朝廷招安,为兄弟们谋个出路。他大喊“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宋江哥哥做个大皇帝,卢俊义做个小皇帝,大家都做个将军,岂不快活”。
李逵倘有孝心,在梁山有了容身之地,便想让老母到梁山享享福份。接母亲途中,可惜娘被老虎吃了。他怒上心来,奋力打死四只老(小)虎。
宋江死后,李逵答应不再谋反,随之西去,可见还是讲义气的。[捂脸][呲牙]
该如何评价《水浒传》中的李逵?
李逵并不是真实人物,而是作者根据写书需要而虚构的人物。“李”表达的是倡导道文化的老子李聃,“逵”字则是四通八达,既通真又通假之意;“逵”是“高平土”,表示行走在高而平的土堆、土冈上之意。“逵”字的引申义是从士冈上出发往任何方向走,故“四通八达”。但作者则用“逵”字表达老子道文化高于“士冈(丘)”儒文化之意,可以借用儒文化儒史文化作为“土冈”铺垫而写道家文章;水浒传外在的一百零八儒家史笔列传式人物故事就是“高而平”的“土冈”。世俗儒文化观读者只能到“高而平”的“土岗”为止,只能解读人物人情仁义、义气故事,而不能解读作者阐释老子庄子道文化真意。
“黑旋风”就是指的老子道文化文字的强劲,再者,“黑旋风”有通天、达天之意。“黑”就是黑色的文字。“黑旋风”与“小旋风”相对立,“黑旋风”的强劲表达水浒传文字是强劲用笔,也即作者对道文化用浓笔,而写外在一百八人儒史人物列传故事(柴进,史进)则是用“小旋风”之“淡笔”。
有些人说黑旋风李逵“杀人如麻”,但其不知李逵所杀的并不是真人,而是儒史上的“死人”。“李鬼”就可以表达死人,“鬼”不就是死人吗?“李鬼”同时也可以表达那些玷污道文化的修炼修行修身养性之类的假道文化。“杀李鬼”是有利于后代的大好事,并没有什么残忍血腥。李逵的最大功绩就是杀了四只小老虎,假文化就是吃人害人的“老虎”,小老虎的危害在未来,在后世,杀小老虎等同于为后人除大患除大害;再者,杀小老虎在于让老虎绝后,失去再繁殖养育虎的再生能力。杀书上的人,书中人的是要读者不要把书中的人物及人物故事信以为真,如果信以为真实,则水浒传真意会永远无解,这就是所谓的李逵“杀人”。
奈何宋江、李逵等都是书中的人物,按照李逵“杀人”之逻辑,自己也是被杀之列,这就是饮鸩止渴的毒酒毒死自己的原故。假文化、儒文化儒史文化就是“毒酒”、就是“蒙汉药”,作者借用儒家史笔写自家道文化,也形同毒害了自己,而不被读者认知。
“李铁牛”,就是道文化的真实写照,“牛”就是最捧最牛最值得骄傲的意思,“铁牛”就是指金属铁器制造最棒最牛之意,老子道文化就是倡导崇尚的人类制造牛。这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千钧棒”是同理,“钧”就是金属加工制造的意思,“棒”就是好。“铁牛”按现代人解读就是“拖拉机”,因此,也可引申为金属的所有加工制造。
该如何评价《水浒传》中的李逵?
谢邀:李逵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背着双目失明的老母投奔梁山,路上其母口渴难耐,李逵并不考虑荒山野岭猛兽多多,而是放下老母独自去找水,结果被等待多时的老虎将母亲吃掉,李達找水回来发现地上一堆白骨而且沾有虎毛,李逵心如刀割,恶从胆边生提起双斧,直奔老虎踪迹追去,不但杀死母虎而且连三个小虎一起杀死以解心头之恨。自从发生武松打虎,李逵杀虎事件发生后山东老虎为了自保粉粉跑到东北安家落户,可是后来又发生了杨子荣打虎上山,老虎为了保命又跑到苏联西柏利亚辟难。如今国家加大了对老虎的保护力度,老虎看到威虎山安全了,又粉粉返回东北大森林安家落户了。
该如何评价《水浒传》中的李逵?
李逵就是宋江得心应手的一个工具
该如何评价《水浒传》中的李逵?
李逵是个孝儿子,其母亲给老虎吃了,剧中说是李逵,为母报了仇,杀死了老虎。关于这个,我值得怀疑。因为那个时候的老虎,又何至一只,被打死的,也许是别的一只老虎。所以说,李逵没一定为母报了仇,因为被他打死的那只虎,他的母亲被吃,不一定是那只虎。在为母亲报仇的问题上,张扣扣才是真正的李逵。可是张扣扣,触犯了宪法,触犯了法律。据说,李逵在当时,也是个常犯规矩的一个人。结尾是:让人间美好,世界不宜动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