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婆惜被杀,从《水浒传》成书到现在六百年来,为什么很少有人为她叫屈?
宋江怒杀阎婆惜这个故事出自《大宋宣和遗事》,情节也与《水浒传》差不多。不过,蓝本故事中的“宋江杀惜”动机却要简单些,只是因为阎婆惜与人“打暖”时被宋江撞破,一怒之下,宋江连同阎婆惜与“打暖”之人吴伟一起杀掉了。
《水浒传》故事在这个蓝本故事中,增加了很多细节,把阎婆惜之死写得更加戏剧性,是在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中死去的。
无论蓝本故事,或者是施耐庵的文本故事,阎婆惜之死多少都有点冤屈。但是,六百年以来,何以就很少有人替阎婆惜叫屈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施耐庵早就为这个死于宋江刀下的女子叫屈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阎婆惜的两种死法据《大宋宣和遗事》讲,晁盖上了梁山后,为报答宋江通风报信的救命之恩,派刘唐到郓城县找到宋江,以一对金钗为谢。宋江手下了金钗,但却“不合”送给了阎婆惜。在这部笔记野史中,并没有交代,只说她是一个娼妓。宋江不仅送金钗讨好阎婆惜,还无意间让这个娼妓知道了他与晁盖的交往。
不久,宋江接到书信,得知父亲病了,便向衙门告假回家。宋江治好了父亲的病,便回到了郓城县,恰好撞见阎婆惜与吴伟两个又在打暖。两人依偎在一起,竟然不理睬宋江。宋江“便一条忿气,怒发冲冠,将起一柄刀,把阎婆惜、吴伟两个杀了”。
这个故事中,阎婆惜并没有要挟宋江,只是与另一个狎客关系近了点而已。阎婆惜本来就是个娼妓,宋江与她打得火热,经常取好于她。但是,别人是做这个营生的,多招几个客人无可厚非。如果宋江因此而杀人,几乎毫无道理,纯属争风吃醋。阎婆惜这样死,确实有点冤。
不过,《大宋宣和遗事》这个故事并没有被更多的人所知,阎婆惜被杀,基本上是从《水浒传》中读到的。
《水浒传》中的宋江杀惜,情节虽然与《大宋宣和遗事》大致一样,但却被施耐庵进行了加工,加进去了更多的细节。在诸多细节中,有两个重要的情节,让阎婆惜死不足惜,谁也不为她鸣冤叫屈了。
阎婆惜改变了蓝本故事中的身份《水浒传》中,阎婆惜也是一个娼妓,与金翠莲、白秀英一样,是流动卖艺甚至卖身的下九流人物。这一点,与《大宋宣和遗事》是一致的。不过,施耐庵笔下的阎婆惜却因为宋江的出现而改变了身份。
阎婆惜一家三口巡回到郓城县讨生活,没想到这里的民风大不一样,很多人不好这一口,生意便不好做了。屋漏偏逢连夜雨,阎婆惜的父亲在一家人最艰难的时候染病身亡。婆惜无钱葬父,正愁苦时,著名媒婆王婆从中做好事,宋江出手帮助阎婆惜母女,葬了阎公,又给了生活费。王婆热心,从中作伐,阎婆惜便与宋江住到了一起,算是明媒正娶的小妾了。
这是一处非常重要的改写,阎婆惜即为人妇,那就应当遵守妇道,再也不可操娼妓旧业。后来,阎婆惜与张文远打得火热,那就是不贞,是背叛宋江的行为。仅凭这一点,宋江激情杀人,也是情理之中,阎婆惜便毫无值得同情之处。
《水浒传》中同样有个细节,说宋江见刘唐后,被阎婆强拉硬拽去了婆惜那儿。阎婆惜听得是“三郎”来了,急不可耐的下楼梯迎接。没想到,这个三郎却非张三郎而是宋三郎,阎婆惜大失所望,冷眼相对,出言伤人。这与《大宋宣和遗事》中,宋江撞见婆惜与吴伟打暖,毫不理睬宋江是一样的。只不过,两个阎婆惜身份不同,假如《水浒传》中的宋江就此一刀杀了阎婆惜,也要比《大宋宣和遗事》杀得有理。阎婆惜就此死掉,即便是没有要挟宋江的情节,也不能得到更多人的同情叫屈。
贪心送了阎婆惜性命《水浒传》所言,晁盖派刘唐给宋江、朱仝、雷横的谢礼总共是一百两金子,而不是一对金钗。同时,还有一封密信。这两件东西,宋江并没有交给阎婆惜,而是遗忘在招文袋中,被阎婆惜发现了。
招文袋中先露出来的是一根金条,阎婆惜立即想到了张文远,打算用这笔钱给张三郎将养身体。这点小贪念决定了后来索要百两黄金,也因此枉送了青春性命。
阎婆惜发现密信时,第一念头就是要摆脱宋江,不再履行契约,好与张文远两人长期厮混。既要与张文远做长久夫妻,就得有钱养家糊口,恰好,晁盖的书信中讲明了有一百两金子,阎婆惜这才贪心大发。遗憾的是,宋江并没有拿晁盖的一百两金子,假若拿了,阎婆惜会不会死呢?
宋江拿不出一百两金子,阎婆惜这才说出晁盖密信,以此为要挟,必定要宋江拿出这笔巨款来。宋江这时应当非常后悔,假如早早处理掉这封信,是不是就没事了?或者,手下刘唐带来的一百两金子,换回那封密信,阎婆惜肯定也是会答应的。宋江的不贪财与阎婆惜的贪财,导致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一场血案就这样发生了。
阎婆惜之死宋江要负主责索要一百两黄金是阎婆惜的贪念,但这各贪念并非完全值得指责。这个刚刚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的女子,如果脱离宋江,追求自己的幸福,势必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张文远不如宋江富有,还显得很潦倒,阎婆惜为今后的生计着想,跟宋江索要这笔钱,虽然很不道义,但是其情可宥。
话说宋江,虽然当初不太情愿讨阎婆惜做妾,但禁不住王婆的劝说,就在县西巷内,讨了一所楼房,置办些家火什物,安顿了阎婆惜娘儿两个,在那里居住。没半月之间,打扮得阎婆惜满头珠翠,遍体绫罗。
看来,宋江还是很喜欢女色的,对阎婆惜也非常好。这一点,跟《大宋宣和遗事》写得很相似,宋江很爱惜阎婆惜。
“新婚”之际,宋江夜夜与婆惜一处歇卧,向后渐渐来得慢了。为什么呢?书中说,宋江是个好汉,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而阎婆惜却是水性杨花的女子,因为宋江的冷了两人的关系,便被县衙同僚张文远趁虚而入。从此,阎婆惜便与张文远打得火热了。宋江知不知道这件事情呢?当然知道。但是,宋江对此却并不上心,由着这两人搞到一处去。
这件事情的责任完全在宋江,不但冷遇阎婆惜,还把张文远带到家里喝酒,施耐庵也说宋江这事办的“不合”。不仅不合,宋江一点都不在乎。别人把阎婆惜偷情张文远的事情告知宋江,宋押司却是这样想的:“又不是我父母匹配的妻室,他若无心恋我,我没来由惹气做甚么?我只不上门便了。”
宋江这样想,完全是一种病态。如果不在爱惜这个女子,放手便可,不上门就了事啦?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后来事态的迅速恶化,宋江要负主要责任。
施耐庵早就为阎婆惜叫屈六百年以来,读者很少同情阎婆惜,原因在于施耐庵的一句话“原来宋江是个好汉”。这就有点不讲理了,好汉就该这般对待女子?《水浒传》中太多这样的渣男,把别人玩腻了,便以“好汉”自居,情愿爱枪棒,也不怜惜女子。所以,梁山泊上的正副寨主便是山寨之中头号、二号特级渣男。
当然,诸如阎婆惜这等原本就出身烟花巷的女子,水性杨花的秉性也容易出事。施耐庵也深知其中之理,所以,写“宋江是个好汉,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大有反话正说的意思。宋江爱惜枪棒吗?应当不是特别爱,要不然,武艺水平何以那么臭。宋江大概是玩腻了吧,加之此人心境很高,怎么可能与一个娼妓做长久夫妻?所以,施耐庵说:
宋江不合带后司贴书张文远来阎婆惜家吃酒。……岂不闻古人有言:“一不将,二不带。”只因宋江千不合,万不合,带这张三来他家里吃酒,以此看上了他。
这分明写的是宋江的不对,“好汉”、“爱枪棒”的理由原本就不成立,也是“不合”。再就是宋江交友不慎,与张文远本是同僚,深知此人就是一个酒色之徒,带进家里来,分明就是引狼入室。宋江不上阎婆惜的门,阎婆惜也没有四处去招蜂惹蝶,因为宋江带来一个品行不端之人,才导致了阎婆惜最终死于非命。施耐庵在书中写得非常清楚,细节流露了作者的真实情感,就是宋江的“不合”。
《水浒传》水很深,阎婆惜固然做得不该,自家断送了青春性命。但一个下九流层面上讨生活的女子,遭遇到宋江这等渣男,也是其命运的悲剧啊!
阎婆惜被杀,从《水浒传》成书到现在六百年来,为什么很少有人为她叫屈?
阎婆惜之死是最不值得让人同情和叫屈的了。她虽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但为人处世为让人发自心底厌恶,属典型的坏女人。即贪婪又淫荡,而且毫无底线,并加上一个愚蠢,正应了不作死就不会死那句话。在那种情况下是个男人都不能容忍,自然谈不上会有人为她叫屈了。
一、她是宋江包养的情妇。当时她父亲死连安葬的钱都没有,她和她母亲孤立无援是宋江出手帮她安葬了父亲,然后宋江包养了她。她母女吃住一应开销都是宋江负责,母女二人穿金带银,从此有了稳定的生活。按理她应感恩戴德,为男人营造一个好家,但她却没尽半点心。宋江虽不是贪恋女色的人,但不等于不恋家,宋江花钱养女人却仍然没有家的感觉。
二、饱暖思淫欲,不久阎婆惜勾搭上了小白脸,给宋江带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而且勾搭的人还是宋江的同事。宋江有所察觉但也未作理论,按理这已是极限了。但那阎婆惜不觉有愧反而对宋江百般嫌弃,每次宋江来都是冷嘲热讽,故意言语中伤,只因防碍了她与情人相会。宋江花钱帮别人养女人,也太悲催了。这是换上了任何男人都绝难容忍的,偏偏宋江也忍了下来。
三、晁盖等七人因劫取生辰纲事发将被官府缉拿,是宋江通风报信,才得已逃脱上了梁山。晁盖暗中送信与宋江表示感谢,信中写明赠送黄金百两酬谢,因宋江重义气轻金钱,意在官场而不在江湖,所以拒绝了馈赠。
没想到祸起萧墙,这封信忘在阎婆惜床头,被阎婆惜拿来协迫宋江。宋江是将仕途看得如同生命的人,何况私通梁山贼寇是死罪。宋江当时完全屈服了,只求阎婆惜网开一面还与这封信件。阎婆惜的歹毒和无底线的贪婪充分体现,她狮子大开口了,除了这个家的所有家当财产还要索取信中所说的百两黄金。其它都好说,偏偏这百两黄金宋江没有收取,哪来与她。但阎婆惜不肯相让,以将信件报官相逼,此举即体现阎婆惜贪婪,也表现出了她的愚蠢。将人往死里逼,当然别人必会以死相拼,这就逼着杀人灭口了,横竖都是一死,换了谁都会这样做。
一般来说女人是弱者,被男人所杀难免有人叫屈,唯独阎婆惜之死无人同情,自己作死能怪谁呢?
阎婆惜被杀,从《水浒传》成书到现在六百年来,为什么很少有人为她叫屈?
宋江讨阎婆惜本就是当个外宅养着,就如赵员外讨了金翠莲一般。
不过金翠莲是喜欢给人当外宅小妾,享受那种生活,不管是镇关西还是赵员她都真心付出,阎婆惜则并不是那种女人。
阎婆惜本是京城卖唱的歌女,不知道卖不卖身,不过从他们一家从京城来山东郓城投奔一个官宦来看,阎婆惜她妈阎婆是想把她卖个好价钱。
可惜那位官员无福享受美人恩,死了。
阎婆惜一家立刻陷入经济危机,她爹又得病死了,死后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
这时候在当地牙婆王婆的撮合下,阎婆向宋江求援。宋江很大方的给了十两银子。
大约这十两银子让阎婆母女看到了一个凯子正冉冉升起。
于是她死缠烂打的要把自己的女儿阎婆惜宋江。
宋江一开始也没有同意,阎婆上赶着要把闺女给他,而且声明只做小妾。对这份好意宋江也就不好推辞,于是就在县城给阎婆惜母女买了房子,置办了衣服,让母女俩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
所谓饱暖思淫欲,渐渐的阎婆惜看着黑炭一样的宋江,越来越觉得自己亏了,一朵鲜花插到那啥上了。
水浒传上说宋江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但是宋江的枪棒水平我们也知道,着实不咋地,其实这句话后面施耐庵还跟了一句:宋江不中那婆娘意。
这大约才是宋江疏远阎婆惜的原因。
对于黑三郎阎婆惜不喜欢,因为她喜欢上宋江身边的一个小厮,张文远。这哥们也排行老三,所以又叫张三郎。
阎婆惜中意张三郎的原因只有一个,长得好看,小鲜肉一枚,还会哄女孩子开心。
十八岁的阎婆惜还是一个看脸的岁数。
阎婆惜和张文远打得火热,如果宋江上门则:宋江但若来时,只把言语伤他,全不兜揽他些个。
完全忘了自己吃着宋江住着宋江这回事。大约阎婆惜觉得宋江就是个脾气很好,有俩糟钱的油腻中年,可以任她欺凌冷落。
阎婆惜虽然在京城勾栏瓦舍混过,但是还是不了解宋江这种男人,觉得他们表面唯唯诺诺的,好像人畜无害人畜可欺一样。
只是她还没有踩到宋江的底线,没有机会看到宋江的阴狠。
宋江很快就知道了阎婆惜和张文远的事,可见宋江和杨雄的不同,潘巧云偷人,杨雄是通过石秀知道的,阎婆惜偷人,宋江很快就知道了,不过对这事儿他没太往心里去,毕竟只是个外室:
他若无心恋我,我没来由惹气做甚么?
阎婆惜她妈看宋江好久不上门了,有点慌,毕竟是财神爷。
张文远虽然长得风流,但是出手哪能有宋江阔绰呢?对于宋江这尊财神爷,阎婆是不打算撒手的,所以他亲自去找宋江,说自己女儿想他了,千方百计把他拉回了家。
这时候宋江刚见过刘唐,口袋里还有刘唐给的金子晁盖写得信。
其实宋江根本没有要杀阎婆惜的意思,来到阎婆惜家,阎婆惜对他冷面相向,宋江三番两次要走,没走成,后来干脆住下,想看看阎婆惜对自己还有没有一点情义:
我只得权睡一睡,且看这婆娘怎地,今夜和我情分如何。
对阎婆惜,宋江还是存有幻想的。
宋江还幻想着屋里没人时,阎婆惜会扑上来和他诉说一下相思之苦。
但是人家阎姑娘连衣服都不脱,躺到床上背对着他,可怜及时雨在床边坐到二更天,可奈这贼人全不睬我些个,没办法宋江只好脱了衣服,挨着阎婆惜睡了。
睡到半夜,宋江听到阎婆惜的冷笑,有人说阎婆惜的笑是欲擒故纵,不过宋江躺在她身边想的却是:欢娱嫌夜短,寂莫恨更长。
看来宋公明还是想欢娱的,但是人家阎婆惜不让他欢愉,宋三郎就只会自艾自怨了。
然后天还没亮他就走了,因为心里有气,走的时候宋江把招文袋忘在桌上,招文袋里有金子还有晁盖的那封信,金子事,那封信才是要命的东西。
宋江知道忘了拿招文袋时,匆匆忙忙赶回来取。
阎婆惜听见宋江走了,先把衣服脱了,铺好被子准备好好睡个回笼觉,然后就发现了桌子上的招文袋,也就知道了宋江的大秘密。
宋江回来取招文袋时,发现阎婆惜脱得溜光,钻到被窝里装睡,桌子上的招文袋不见了,他知道是阎婆惜藏起来了,摇醒她向她讨要东西。
阎婆惜觉得自己抓住了宋江的短处,说话再无顾忌,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像刀子,扎在宋江心上,阎婆惜说的痛快完全没想到她把自己置于危险当中。
阎婆惜开口第一句话就要宋江去报官,让官府来断自己是偷了宋江招文袋的贼,有那封信,宋江哪敢报官。
第二句她承认了自己和张三的奸情,这是直接给睡了一晚上凉炕的宋江伤口上撒盐啊,第三句话她直接说宋江与打劫贼通同。
吓得宋江直喊她好姐姐,让她小声点。
到这里,阎婆惜还是挺聪明的,把宋江拿的死死的,
然后阎婆惜开始和宋江讲条件,要他依允三件事,这时候宋江已经没了脾气,说莫说三件三十件都依。
第一件事阎婆惜要宋江写封休书,让她和张文远一起过逍遥的日子,宋江答应了。
第二件事,要宋江把小楼送给她,宋江给她们母女买的衣服首饰都送给她当嫁妆,宋江答应了。
第三件事,她要晁盖给宋江的一百两金子。
但是这个宋江真的没有。没法答应。
但是宋江信誓旦旦的说,给他三天时间,他一定会给阎婆惜一百两金子的。
阎婆惜不依不饶,现在马上立刻就要,不然就要去官府告宋江勾结梁山匪徒,抢劫生辰纲。
宋江看讲理讲不通了,掀开被子来抢招文袋,和阎婆惜扭打在一起,没抢回招文袋,却把压在床下的短刀抓在手中。
这时候宋江依旧没想杀人,但是阎婆惜却很温馨的提醒他:
黑三郎杀人也!黑三郎杀人也!
这一句话激起了宋江的狠劲,他想起了这一晚上受到的种种冷遇,想起自己的女人明目张胆的要给自己头上播种一片草原,种种事情让他怒从心头起,挥刀杀了阎婆惜。
宋江这算是激情杀人。
阎婆惜的死,有点自找,如果她能稍微了解一下宋江的为人,就不会把他逼到死胡同。
如果她留足了转圜的余地给宋江,别说一百两金子,大约两百两三百两,只要她开口宋江都会给的。
有了这笔钱她和张三郎就可以开开心心过好长一段时间逍遥的日子,然后被张三郎骗到身无分文为止。
其实如果她真的了解一下宋三郎,她大约就不会和张三郎这种小鲜肉搅在一起了。
阎婆惜的死一个字就能概括:蠢。
潘金莲潘巧云都情有可原,唯独阎婆惜死的不冤无法洗白,因为蠢真的无药可救。
文:薛白袍
阎婆惜被杀,从《水浒传》成书到现在六百年来,为什么很少有人为她叫屈?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阎婆惜是《水浒传》中一个出场比较早的女性。
当然,也是一个不被众人同情的女人。
阎婆惜的这个名字比较奇怪,奇怪自有奇怪的理由,字面意思就是婆婆疼惜,这里的婆婆不是一般的婆婆,而是青楼中的老妈子。是的,阎婆惜,本就是山东郓城的知名歌伎,天香楼的“头牌”网红小姐姐。
本来阎婆惜一家是在京城的,来到山东投靠一官宦之家,无奈这一当官的男人早早死了,阎婆惜一家没有了着落。幸好这时候及时雨宋江出现了,给了阎婆惜一家十两白银,宋江本是救人急难之举,却被阎婆惜父母看到了希望,将小女指给了宋江。
宋江也是无奈,想着自己本无妻室,就收了阎婆惜。
但是收的时候就声明阎婆惜只做小妾,并且两人只是同居,并无正式的结婚手续。
《水浒传》里的好汉,哪有什么好色之辈?看武松、林冲等人,皆是如此,宋江这个老大哥更是对女色不感兴趣。于是阎婆惜这个如花似玉的年龄,就有点把持不住,于是就和小鲜肉张文远厮混一起。
宋江被带了绿帽子之后,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但是他并没有十分生气,因为首先他不重女色,再者,也不是真想和阎婆惜过一辈子。
直到这一天,宋江不小心将晁盖的信留在家里,被阎婆惜看到了,阎婆惜竟然以此要挟宋江,宋江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提刀杀了阎婆惜。
阎婆惜确实死的不冤枉,当初因为十两银子和宋江同居一起,作为宋江的名义老婆,然后就和别人通奸,最后还要挟宋江,落个死不瞑目。
这样的女人,本来出身就不清白,还不懂得珍惜身边的人,最后还利欲熏心,有什么值得同情的?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阎婆惜被杀,从《水浒传》成书到现在六百年来,为什么很少有人为她叫屈?
索要分手费这种事,如果尺度拿捏不好,很容易就变成了敲诈勒索,阎婆惜就是因此葬送了性命。再联想到前段事件发生的同类事件(就是那谁向那谁要分手费的事儿,大家脑补或搜索),真是让人唏嘘不已!钱固然是好东西,但须取之有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事千万做不得。
阎婆惜能歌善舞长得也不错,本来就是混欢场的好料,他父母也动过让她入行的念头(从小儿在东京时,只去行院人家串),不过后来觉得给有钱人做小妾可能更有钱途,于是就带着她“因来山东投奔一个官人”,结果这个官人没了踪影,反而遇到了宋江。
宋江的个人条件不错,除了长的黑点矮点,身份地位钱财方面都没说的。阎婆死了老公,宋江全程安排了后事,过程中出手十分大方。阎婆为了自己能过上好日子,心甘情愿地让女儿给宋江做了外室。
宋江和阎婆惜开始的时候,感情是不错的。宋江舍得花钱(没半月之间,打扮得阎婆惜满头珠翠,遍体金玉),阎婆惜看在钱的份上,也就不在乎他又矮又黑了,话说跟谁不是跟啊(初时,宋江夜夜与婆惜一处歇卧)。 可慢慢地,宋江就不去阎婆惜那里过夜了!这其中的原因,《水浒传》的作者说宋江“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但我觉得真相应该是宋江面对佳人有心无力体力不支(这阎婆惜水也似后生,况兼十八九岁,正在妙龄之际,因此宋江不中那婆娘意),没办法只能敬而远之了。
阎婆惜在空虚寂寞冷的情况下,和宋江的同僚张文远搞到了一起。 阎婆惜喜欢风流年少的张文远,阎婆却是只爱黑丑多金的宋公明。宋江不来,她老人家就没收入,于是某一天在半路上拦住了刚下班的宋江,死活也要让他去和女儿和好,宋江想着很长时间没去阎婆惜那里,精力也恢复地差不多了,就跟着阎婆(怎么觉得都像个老鸨子)走上一遭。
宋江还指望着能重温鸳梦呢(我只得权睡一睡。有看这婆娘怎地,今夜与我情分如何),结果阎婆惜面对宋江很冷淡,根本没给他好脸,宋江天不亮就灰溜溜地走了,结果把晁盖的信件和一百两黄金都遗落在阎婆惜的房里。阎婆惜以此来威胁宋江,提出分手并索要分手费,结果被宋江给杀了!
在这个过程中,阎婆惜在已经获得了巨大利益之后得寸进尺,明显没掌握好尺度。
她向宋江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件是恢复自己的自由之身,并要求和张文远双宿双飞,这个宋江同意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别人动过筷子的菜吃起来味也变了,还不如就此放手了!第二件事是目前家里的财产都归其所有(我头上带的,我身上穿的,家里使用的,虽都是你办的,也委一纸文书,不许你日后来讨)。这个宋江也同意了,毕竟钱都已经花了,要也要不回来,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两件事上接连得手,让阎婆惜信心大增,开始狮子大开口,提出了第三个条件:有那梁山泊晁盖送与你的一百两金子,快把来与我。并且威胁宋江,如果不给钱,就要把他私通贼寇的事捅出去。宋江被同事绿了不说,还损失了钱财,这时候估计已经火冒三丈了,况且这一百两金子是准备还给晁盖的,于是在气头上杀了阎婆惜。
阎婆惜还是太年轻了,不知道人心的险恶,更缺乏对宋江的了解。这黑厮不仅脸黑心更黑,最后为了自己前途,能把口中的兄弟卖给朝廷,还会在乎她区区一个女子吗?
可以说阎婆惜从开始就错了,她不应该用“通匪”一事威胁宋江。可以想象,即便当天晚上两人就分手费一事达成了协议,宋江也不会允许一个知道自己秘密的女人活在世上,说不定这边将证据拿到手,转头就会动刀杀了阎婆惜!
对于阎婆惜来说,正确的操作模式是装作没有发现宋江的秘密,背后通知张文远,让他监视宋江的一举一动,等他露出马脚再想办法拆穿他!
欲望之火,会让人失去理智,也会让人变得愚蠢!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阎婆惜被杀,从《水浒传》成书到现在六百年来,为什么很少有人为她叫屈?
现在是晚上112点,题主你要跟我唠阎婆惜,那我就不困了啊…首先,由于阎婆惜的属性,给她洗白确实有点难,但是电视剧新水壶的编剧们不知为何非要给阎婆惜洗一番,先是让她从失足妇女转变成十八线歌星,又让她成为一个得不到宋江的爱故而报复但临死之前还心心念念的担忧宋江的安危,放佛一切都是她的过错一样。
为什么新水浒的编剧们要让阎婆惜这样转型?
我不知道。
就如同我不知道为什么电视剧里的秦明能菜成虚坤,电视剧里的呼延灼能瞬秒朱仝和雷横一样…
回到正题,其实之所以阎婆惜不配被叫屈,是因为她的设定就是那种彻头彻尾的恶女子,《水浒传》中的女性反面角色很多,但大多数只是“彻尾”,并没有“彻头”。你看人家小潘起初也是不惧淫威导致被下嫁武大,潘巧云的出轨算是一种婚姻的常态,但她没做害人之事;贾氏俨然就是一副贤妻良母的角色,她选择李固是因为怕受到卢俊义造反的牵连。而阎婆惜出场时年方十八,别看刚成年,她已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风月女子了,本着尊重每一个行业的前提下,我们也尊重阎婆惜的职业,更不必纠结为什么她的母亲阎婆会让她走这样一条道路。
就好像山夜叉从小给母夜叉灌输的也都是开黑店的理念一样,这种家教模式,没法理解。
在阎婆强行纳宋江为女婿时,宋江对这个如花似玉的女子也算得上的尽心了,一套房,一身首饰,这是这个失足妇女不曾体会过的富贵。可宋江的设定毕竟是好汉,在水浒世界里,好汉和女色是万万不能产生关联的,于是,在内事方面,宋江对阎婆惜多有怠慢。阎婆惜本就处于如狼似虎的年龄,再加上职业需求,自然对宋江会产生极大的抱怨。而也是在这个时候,风流的张文远出现了,阎婆惜觉得这位小哥哥才叫有趣,于是就总和张文远厮混在一起。
虽然宋江没有正式迎娶阎婆惜,但以宋江的名声,谁不知道那时候阎婆惜就是宋江的女人了,而阎婆惜的行为也属于间接的“婚内出轨”,虽然没上升到法律的层面,但也已经是很严肃的道德问题了。
宋江听到风言风语后,先是有些愤怒,后来转念一想,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又不是我父母匹配的妻室,他若无心恋我,我没来由惹气做甚么?我只不上门便了。从宋江的话我们也能看出,其实宋江骨子里也不觉得阎婆惜有多重要,并且在他心里白送上门的阎婆惜永远不会被扶正。宋江不去看阎婆惜对阎婆惜来讲也不是坏事,这样和张文远厮混时都不用锁门了。
某天,刘唐的书信让宋江的人生彻底改变。由于晁盖感激宋江的相救之恩,就邀请宋江上山一起快活,可宋江本来谷子里就是大宋良民,自然不愿接受晁盖的邀请,也不愿意接受晁盖的黄金。等到宋江回到阎婆惜处时,恰好被阎婆惜发现了书信,于是财迷心窍的阎婆惜就开始勒索宋江,在阎婆惜的步步紧逼下,宋江拿刀抹了阎婆惜的脖子。
宋江怕他不死,又补了一刀,那颗头,伶伶仃仃,落在枕头上…
所以阎婆惜实在太把自己当回事了,直接和官吏行勒索之事。
请问这样的人物设定,怎么洗?
宋江在杀了阎婆惜后也不能正常的为国效力了,他恨阎婆惜,更恨晁盖,为什么偏偏叫形象突出的刘唐来送信。
说白了,当你宋江私房晁盖的时候,他就应该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
从这个层面来讲,宋江也就有了杀害晁盖的理由…
所以,阎婆惜根本就没有任何洗的必要,自然也没人愿意为她叫屈。
文/逻辑文史游
其余角色其实多少都存在可洗的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