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聚义为什么聚义?

“徐宁教使钩镰枪,宋江大破连环马”这回书讲得明白,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三伙好汉因为攻打青州而聚义。虽然这样回答便可以完成问答了,但其中的过程却并非如此简单,打青州的还不止三座山头,最终解决问题的则是水泊梁山。那么,三山聚义还有哪些原因呢?

梁山败将呼延灼挑起事端

呼延灼领了高俅之命,率领一万兵马攻打梁山。此时的山寨在宋江的经营之下,具备了抵抗大队官军佂剿的实力。经过一番折腾,借助徐宁的钩镰枪大破连环马,将呼延灼杀得片甲不留,单人独骑仓皇逃往青州。

呼延灼一路奔逃,到了青州境内的桃花山附近。这一天,呼延灼又饿又渴,便胡乱住进了路旁的一个村店。吃饱喝足之后,呼延灼特别叮嘱店家好生喂养御赐战马踢雪乌骓。店家应承了呼延灼的要求,却特别友情提醒道,离此不远的桃花山上有两个强人,聚集了五七百喽啰,打家劫舍,时常来搅恼村坊。要呼延灼晚上睡觉提防着点。

呼延灼不以为然,答道:“我有万夫不当之勇,便道那厮们全伙都来,也待怎生!只与我好生喂养这匹马。”

刚吃败仗,又在路上奔走了两天,呼延灼吃罢晚饭便倒头睡下了。睡到三更时分,只听店家在后院叫苦不迭。呼延灼提起钢鞭来到后院,却是那匹踢雪乌骓马被桃花山的强人偷走了。

呼延灼是马上战将,虽然自负有万夫不当之勇,没了战马也不敢去桃花山与强人放对讨还踢雪乌骓。于是,便叫店家挑了盔甲,到青州府借兵,要扫荡挑花山。这便挑起事端,引出了三山聚义故事。

桃花山向二龙山紧急求救

打虎将李忠、小霸王周通二人似乎并不知道呼延灼的厉害,当呼延灼从青州借来两千兵马杀到桃花山下之时,周通披挂上阵,与呼延灼单挑。没想到,只打了六七个回合,周通便气力不加,败下阵去。

小霸王跑回山寨,对李忠说呼延灼非常能打,倘若勉强支撑下去,呼延灼杀上山来,恐怕就遭洗荡了。李忠说,能与呼延灼对敌的,只有二龙山。于是,修书一封,向二龙山紧急求救。

二龙山上,鲁智深为头,共聚集武松、杨志、曹正、张青、孙二娘、施恩六个好汉,七八百人马,比挑花山的实力强很多。鲁智深念在当年与李忠、周通有些渊源,便点起五百喽啰前往救援。

鲁智深、杨志杀到桃花山下,一照面便轮流与呼延灼大战四、五十几个回合,杀得呼延灼暗暗称奇,深知遇到了对手。

如果桃花山、二龙山两家兵马合为一处,呼延灼也无可奈何,双方对峙,谁也别想占便宜。这样一来,便只是二山聚会了。偏偏在这个时候,青州城传来消息,白虎山的孔明孔亮领人马攻打青州。

白虎山摊上大事

孔明孔亮虽然只是一个乡间土豪富二代,但却不是什么好鸟,经常纠集村中捣子闹事。这回,因为和本乡一个财主争竞,把他一门良贱尽都杀了,聚集起五七百人,占住白虎山,打家劫舍。

孔家兄弟造反,连累了在青州府做事的叔叔孔宾。慕容知府将孔宾下了大狱,孔明孔亮得知消息,便点起喽啰攻打青州救人。

以孔明孔亮的本事,即便是没遇到呼延灼,也决然打不下青州,非但救不了人,还有可能害死叔叔。这是有前车之鉴的。宋江在清风山的时候,为断绝青州兵马统制秦明后路,派小喽啰假扮霹雳火到青州城外烧杀百姓。慕容知府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杀了秦明一家妻子,将她的头颅挑在了枪杆上。孔家兄弟不是去救人,反倒是去害人。

这两个孔家庄的大捣子除了独霸乡村外,几乎就打不得仗,一出白虎山便遇到了从桃花山回兵的呼延灼。孔明不知深浅,拍马直取呼延灼,交手只二十个回合,就被呼延灼从马上活捉过去。孔亮一见,赶紧奔逃。

孔亮带着残兵往白虎山败退,路上遇见了武松。孔亮一见武行者,便把叔叔孔宾被慕容知府关押吗,哥哥孔明被呼延灼活捉的事情告诉了武松。武松安慰孔亮,说把二龙山、桃花山的人马聚集在一起,大家一同去打青州。

孔亮跟着武松去见鲁智深、杨志,这样,三座山头便聚在了一起。

三山能打下青州吗?

孔亮见到了鲁智深、杨志二位头领,武松提议,三座山头合兵一处打下青州城,救出孔明叔侄,也夺取些钱粮供山寨之用。鲁智深极其赞同武松的提议,说道:“洒家也是这般思想。便使人去桃花山报知,叫李忠、周通引孩儿们来,俺三处一同去打青州。”

如果这三座山头对青州发起了攻击,那么,“三山聚义打青州”这个回目便与内容完全一致了。问题是,最终梁山参与了进来,与三山携手才向青州进攻并一举拿下。所以,这个回目应当讲的是两件事:三山聚义、打青州。

三山聚义已经完成,悟空的问题也得到答案,这篇文章便可以收尾了。但是,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的聚义并没有彻底完成,孔明还在青州监牢里关着呢。

所以,杨志在武松、鲁智深表达了攻打青州的意见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杨志说,青州城池坚固,人马强壮,又有呼延灼那厮英勇。若要打青州,须用大队军马,方可打得。

杨志说得没错,若单以武艺较量胜负,三山的实力要高出青州。但若讲到攻城,三山总共才只一千多人马,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来的事实也证实,梁山总共出动了二十个头领三千兵马,也只是与呼延灼在城外对阵,根本就无法对青州城实施有效的攻击。最终,还是梁山计高一筹,吴用设计活捉了呼延灼,宋江说服这员猛将入伙,然后,骗开城门才拿下了青州。

三山之内,除了几员猛将能够与呼延灼单挑外,又有谁能够以智谋致胜呢?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不能打下青州,这又是三山得以完美聚义的一个重要条件。

同归水泊完成聚义

打下青州,救出孔明叔侄,三座山寨随着宋江全部上了梁山,这才完成了一次大聚义,三山聚义的故事也才完美收官。

从这一过程看,三山聚义除了一起对付呼延灼外,还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三山好汉都有渊源。鲁智深在渭州城做提辖时,就因为史进而认识了李忠。在前去东京大相国寺的途中,鲁智深大闹桃花村,痛打了周通,这是梁山好汉结交的一个重要途径“不打不相识”。此后,鲁智深还上了桃花山做客。虽然大师瞧不起李忠、周通的小家子气,但毕竟有过交往,鲁智深义气深重,朋友有难,必定会出手相救。

武松曾经在孔家庄醉打过孔亮,也被孔亮纠集村中捣子吊打过武松。但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崇拜者宋江,武松愿意为孔亮打青州,也是出于义气。

第二,都对宋江很仰慕。武松在孔家庄与宋江分手之时,就曾说过异日不死,便来寻访哥哥。鲁智深一见宋江便说,久闻阿哥大名,无缘不曾拜会,今日且喜认得阿哥。杨志虽然与宋江没有什么交集,但他与梁山却有很深的渊源。桃花山的李忠、周通本来就是随大流的人,招惹了官府,他们也不敢单独呆在桃花山了。有这样的前提,三山最终完成大聚义,便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第三,合当聚义。宋江在说服呼延灼时,用的是对付朝廷将官的绝招:招安。这一点,深得呼延灼认可。施耐庵在这个情节中,又一次写到:呼延灼是天罡之数,自然义气相投。三山好汉原本也是上合天罡地煞之数,聚义是必然的。

《水浒传》讲的是忠义,三山好汉以义气联手抗敌,以义气相聚,这便是“聚义”。

三山聚义为什么聚义?

三山聚义打青州是《水浒传》第五十八回描写的故事。

青州民风彪悍,土匪众多,而青州的幕容知府是位糊涂官,当年手下有霹雳火秦明、镇三山黄信、小李广花荣等一班战将,都奈何不得清风山上的燕顺王英郑天寿、桃花山上的李忠周通、二龙山上的鲁智深杨志武松等人。

而清风寨知寨刘高错抓了宋江,逼反了花荣,宋江略施小计智擒了前来清剿清风山的霹雳火秦明,又用反间计诱使幕容知府杀了秦明的全家老小,使秦明断了后路,死心蹋地的落草为寇,又招降了镇三山黄信。青州的军事实力更弱了。

幸亏宋江带了清风山一众好汉转投梁山,幕容知府去了一路强敌,但白虎山又反了孔明孔亮兄弟。

孔明孔亮本是宋江的徒弟,没多大本事,但也能成为青州府的心腹大患,可见幕容知府平庸到了何种境地?

偏是幕容知府没本事还不省事,想凭一个被梁山杀败,丢了全部兵马的呼延灼来剿灭白虎山、桃花山、二龙山的强盗,却引发了三山聚义联结梁山大军攻打青州。

结果幕容知府引为依靠的呼延灼根本靠不住,被宋江吴用略施小计擒获后立即投降,幕容知府倒落了个城破被杀的下场。

三山聚义为什么聚义?

这个问题有意思,三山聚义‘名为义气,实为利益’。今天我们来好好扯一扯三山聚义。01.起因有二:

第一、呼延灼败逃青州,途中被桃花山盗走了御赐的踢雪乌骓马;之后青州知府慕容借兵给呼延灼,承诺只要呼延灼扫平青州境内三山盗匪,可力保呼延灼败军之事,让呼延灼从新掌兵征讨梁上。

这才引出呼延灼围剿桃花山,小霸王求援宝珠寺。

第二、就在呼延灼在桃花山下和两山匪徒对峙的时候,白虎山孔家兄弟又出来搞事情了。这孔家兄弟,杀了同乡财主,占山为王后,住在青州城内的叔叔孔宾,被牵连入狱。

孔家兄弟不自量力,带着手下三五百人就想围困青州城,逼迫慕容知府放人,并且奉上钱粮。跟着被回援的呼延灼叮当四五,一通乱揍,哥哥孔明也被活捉了。

之后就是孔亮残兵败逃,林中古庙巧遇武松。

02.事情经过

却说孔亮败逃后巧遇武松,孔亮和武松也是老相识,之前武松和宋江在白虎山相遇,就在孔家居住过一段时间。

孔亮把救叔叔孔宾,兄长孔明被捉之事,和武松说了一遍;武松一听,安慰孔亮:‘没多大事,现在兄弟混的不错,身边有数个好汉,手下也有五七百人,等我这帮兄弟来了,给你报仇’

紧接着,等到鲁智深和杨志到了后,武松就提出了‘今日俺们可以义气为重,聚集三山人马,攻打青州,杀了慕容知府,擒获呼延灼,各取府库钱粮,以供山寨之用’

03.事情结局

武松提出‘三山聚义打青州’后,得到了鲁智深的鼎力支持,紧接着,杨志也提出建议,让孔亮星夜请来宋江,带着大队人马,共同攻打青州。

之所以让孔亮请宋江,原因很简单,一则孔亮是宋江的徒弟,有着情谊;二来呼延灼是宋江的仇人,让宋江出力也无可厚非。

最后宋江带着梁山泊二十个头领,马步军兵二千人马,会和三山人马,共同围困青州府,在吴用的计策下,活捉了呼延灼,之后呼延灼反水,攻破青州城,把慕容知府一家老幼,尽皆斩首。

最后原著是这样描写的:

把府库金帛,仓廒米粮,装载五六百车;又得了二百余匹好马,就青州府里做个庆喜筵席,请三山头领同归大寨。

至此,三山头领都和宋江一起去了梁山泊安身,完成了最后的‘大聚义’

04.总结

从三山聚义,到最后的共聚梁山,都是以义为名,实则为利。

桃花山周通为了那匹御马、宝珠寺是因为唇亡齿寒、白虎山说是为了救叔叔,但也是为了青州粮草,最后宋江为了解决呼延灼这个心腹大患,更可以得到青州的钱粮丰盛梁山。

虽然每个人心思不同,但是却是目的一致,最后只是惨了青州的慕容知府,错信了呼延灼,一家老小都命丧黄泉。

文/三点文墨

原创文章,欢迎关注或吐槽,带你看不一样的文化趣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