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就是枪棒教头,为何林冲出场时会拿扇子?
林冲出场时,施耐庵写得明白,手里就是拿着一把扇子。一个行伍出身的人,怎么会象戏中的书生那样,搞得这么文气呢?我来分析一下,请题主及各位条友教正。
林冲出场是因为休闲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时,林冲出场。当时,鲁智深在大相国寺的菜园子里,与一帮泼皮喝酒。饮至酣处,众泼皮吆喝鲁智深舞禅杖助兴。花和尚于是演练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
正舞到精彩出,林冲在菜园的墙外喝了声彩:端的使得好。鲁智深收住禅杖,问明来人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时,便热情的邀请林教头进来说话。于是,梁山第一武将闪亮登场。施耐庵这样形容林冲当时的打扮:
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
虽然还是穿着与身份相配的团花战袍,但却显得比较休闲。因为这天,林冲领着自己的娘子来五岳庙进香,顺带观赏郊外风光。也是因为休闲出游,林冲便不可能如武松那样,提条哨棒上了景阳冈。也不会如宋公明那般,扛着个大刀片子,虚张声势。
不过,一员武将拿着把扇子,到底还是显得有点不搭调,大有假装斯文之嫌。因为,接下来,施耐庵还有一句写林冲相貌的话:“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想象一下,张飞拿着把扇子,在刘备、关羽面前晃来晃去,岂不是很搞笑嘛。
那时,正是六月天气林冲出场时,施耐庵并没有交代时令,但按照情节的发展,此时,应当是六月天气。第六回讲的是野猪林的故事,书中写到,董超薛霸押着林冲到客店投宿,当时的天色是“火轮低坠,玉镜将悬。”,只有六月的太阳,才被称为“火轮”,而且,太阳还没有完全落山,月亮就挂在天边,也是夏令的景象。
林冲到了柴进庄前,有一段形容柴进庄子的词,有几句是这样写的“杨柳岸,晓垂锦旆;莲花荡,风拂青帘。”当时,大概已经是七月天气了。林冲从东京汴梁到野猪林,大概也就几天时间,从野猪林到柴进庄上,书中讲得很清楚,走了十七、八天。路上大约不到一个月,因而,林冲在相国寺认识鲁智深的时候,就是六月天气。
六月天出行,拿把扇子就不足为奇了。
武将拿扇子古已有之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的是三国时期的周公瑾。后人附会,把羽扇弄到诸葛亮手中去了。周瑜是三国名将,与诸葛亮大不相同,他是可以跨马征战的。
当然,周公瑾是儒将,摇着鹅毛扇,儒雅之气很搭配。林冲则是标准的武将,拿把折扇,主要是用来扇风驱暑的,两个用途不一样。何况,效仿古人,学点儒雅之气,也是行伍之人的一种自我修养。林冲还不同于秦明之类的战将,身上还是有点儒雅之气的。
因为携夫人出行,林冲得表现得文雅一点,拿把折扇,与当时的场景还是很搭的。
扇子象征林冲性格周瑜拿的是羽扇,是武将儒雅的象征。林冲拿的是折迭纸西川扇子,这种扇子产自四川,用竹木,或者象牙等高档材料做扇骨,纸张做扇面。这种扇子除了扇风驱暑外,还在扇面上题字作画,是一种文人的雅玩。林冲不是文人,拿着这把扇子,当然是扇风用。但通过这把扇子,来象征林冲的性格,则是这种道具的主要功能所在。
林冲的职业是枪棒教头,纯粹的行伍之人。按说,应当是很有脾气,性格比较刚烈之人。但是,面对高俅的压力,林冲表现得象一个落魄书生那样,软弱无能,听凭宰割。
林冲虽然不是书生,但书生意气很重,把事情想得很天真。在明明知道高衙内与高俅的关系,老子帮儿子是一定的情况下,还幻想通过卖刀、比刀、甚至献刀来解决问题,继续留在高俅身边,享受“大请大受”的待遇。
林冲热衷功名,这一点很像书生的做派,给他一把雅玩折扇,也是施耐庵对此人的一种揶揄。大很多书生的意志是不坚定的,关键时刻寻求自保,是林冲的人生哲学。发配之前休妻,沧州道上出卖鲁智深,无情斩杀手无缚鸡之力且对他有收留之恩的王伦,等等,都是林冲不是书生胜似书生的拙劣表演。
林冲出场时的折扇作为一种道具,在交代完林冲的身份性格后,便退出舞台,再也没有出现了。而新版电视剧《水浒传》中,林冲一直拿把折扇在手,这就是装逼的表现了。
明明就是枪棒教头,为何林冲出场时会拿扇子?
豹子头林冲在《水浒传》里,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令人觉得奇怪的是,作为当时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的林冲,居然是一文人雅士的打扮,这不禁让读者在大跌眼镜的同时,产生许多疑惑,大家请看原文: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怎生打扮?但见: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
这番妆扮和气度,无论谁见了。都会认定是一个潇洒悠闲的儒雅士子,与传闻里那个豹头虎目、猿臂蜂腰的林冲毫不相及,毕竟在大家的印象里,林冲是一个匹马冲阵、突围陷甲的武者,并且能够在万马军中取上将人头,如探囊取物一样的轻松,怎么可以以这么一副形象出现呢?再往后看,才会对林冲当时所处的环境与状态有所了解,原来林冲当时是陪妻子“倒间壁岳庙里还香愿”来了。
作为一个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平日的休闲时间可想而知不会太多,有这么一个陪妻子烧香换愿的难得机会,不用说是可以完全放松神经,享受生活的,往日里负责指挥禁军操练演武,紧张而有节奏,手持长枪大戟,闻鼓而动,自然要顶盔贯甲,跨马执旗。不难想象出多么的辛苦,有了这样陪妻子出去悠闲的机会,自然是便装出行。
从后来林冲的经历中,可能看出,林冲其实是一个低调谦冲的人,虽然在他临敌冲阵的时候,表现的英勇彪悍,八面威风,但林冲的性格里却不是个强势高调之人,既然是出来休闲,那么换上一身斯文儒雅的衣服,在拿上一把用来装饰的扇子,一来可以消除和一些熟人之间的身份等级意识,二来完全可能融入广大人群,也就是融入正常的生活当中,所以,林冲最开始出场,手里拿着一把扇子,也没有什么奇怪,相反,也是一种回归生活的自然表现与追求,也不否认是作者的用心安排,那就是,所有被“逼上梁山”的好汉们,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也一直都在渴望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
明明就是枪棒教头,为何林冲出场时会拿扇子?
【林冲是文武双全的禁军教头,拿扇出场凸显儒将风采!】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研究成果,严禁抄袭剽窃违者必究。
林冲是《水浒传》中唯一的,不以性格为结局的英雄人物,金圣叹对林冲的评价是“上上人物”。根据冷清先生考证,林冲大约生于1083年,出生在世代军户之家,祖籍山东聊城,父亲名字不详,鲁智深称为林提辖(营长),林冲的师父是周侗,1106年武举恩科武进士及第,比岳飞大20岁。《宋史•岳飞传》:“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清人钱彩、金丰根据元杂剧、明话本,修订编纂《新增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后世流传更名为《说岳全传》第四回:“那周侗是那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师父,又传过河北大名府卢俊义武艺,本事高强。”
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是个什么来头?《宋史•禁军》:“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选于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训练,以为在所防守,则为乡兵。”禁军就是中央军,厢军就是地方军,乡兵就是民兵预备役。北宋总兵力和禁军有多少呢?北宋之初,开宝(赵匡胤年号)总兵力37.7万,禁军19.3万;至道(赵光义年号)总兵力66.6万,禁军35.8万;北宋中期,天禧(宋真宗年号)总兵力91.2万,禁军43.2万;庆历(宋仁宗年号)总兵力125.9万,禁军82.6万。
北宋中后期,禁军的数量达到82万之多,这就是八十万禁军的来历。到了宋徽宗时期,禁军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禁军的数量仍有60万之多,人们已经习惯称呼八十万禁军。宋太祖赵匡胤本来是后周殿前司禁军统领,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为了防备禁军学习自己篡夺江山,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先夺取领兵将领的军权,然后将指挥权、领兵权、练兵权分离,军事指挥权在皇帝;领兵权在将领;练兵权在教头、教师。
禁军的中高级将领有领兵权,但是他们平时不能训练军队;禁军平时训练,权力在禁军教师们手里,但是教师们却没有领兵权。枢密院、兵部、太尉府各司其职,枢密院管理中高级将领,制定作战计划;兵部掌控军事物资,以及兵源的征集调派;太尉府负责管理禁军教头、教师,负责训练军队和武举考试等等。太尉府有四五个太尉(水浒传中出现四个太尉),高俅就是专门管理禁军教头的太尉,高俅是殿前司太尉府太尉,相当于一所军事大学,专门训练禁军教师及中下级军官,数量众多的禁军教师们,负责直接训练八十万禁军。高俅太尉府有300多禁军教头、都教头。
【宋史、乡兵、保甲篇】节选:“元丰二年十一月,始立《府界集教大保长法》,以昭宣使入内内侍省副都知王中正、东上阁门使狄谘兼提举府界教保甲大保长,总二十二县为教场十一所,大保长凡二千八百二十五人,每十人一色事艺,置教头一。凡禁军教头二百七十,都教头三十,使臣十。。。。。。三年,大保长艺成,乃立团教法,以大保长为教头,教保丁焉。”元丰二年是公元1079年。
宋史这段话讲的很明白:“禁军教头270人,都教头30人,使臣10人,设教场十一所,训练大保长2825人。一年后,大保长武艺学成,以大保长为教头教师,再去训练几十万保丁。”这就是为什么,林冲管徐宁叫金枪班教师,而不称呼禁军教头。因为徐宁和那些大保长是一个身份,是训练士兵的。而八十万禁军教头,是训练禁军教师、中下级军官、以及乡兵教头的。高俅太尉府的建制很像今天的军事大学,分门别类的设置了很多院、系、教研室,都教头、副都教头、枪棒教头、教头,分别相当于院长、副院长、系主任、教授、讲师。
林冲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相当于枪棒系的教授兼系主任,放在现在军衔至少是个大校。水浒传中有个叫王文斌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挂职的头衔是郑州团练使,相当于军分区司令(正师级),林冲没有挂职至少是个副师级吧?林冲不但武艺高强,而且有相当高的文采,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儒将。林冲豹头环眼、燕领虎须、身高一米八左右,绰号“豹子头”、人称“小张飞”,高度概括了林冲的相貌和武功,奇特的相貌掩盖了林冲的文采,赳赳武夫就不能够有文采吗?
拿扇似乎是文人的专利,更是儒将、儒帅的标配,周瑜、庞统、诸葛亮都是拿扇的,儒雅中透露着风流倜傥,但是他们都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帅。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儒将儒帅的最高境界。辛弃疾《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浒传》第六回,林冲出场气度不凡,头巾透出林冲的儒雅,战袍透出林冲的威武,朝靴透出林冲的身份,折扇传递着林冲的风采。“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林冲出场的这一身行头打扮,施耐庵更是向读者传递林冲的性格,知书达理中饱含着刚强,刚强中又蕴含着柔懦。两杯酒的功夫,林冲的人生悲剧就上演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林冲之祸来的好快呀!
林冲的儒雅是通过头巾和折扇来展示的,林冲善良、有文化、知书达理,是通过口述休书来表达的。林冲出场的装束打扮告诉读者,林冲本来就不是一个“糙人”,林冲口述休书间接的告诉读者:“林冲是有文化的。”休书的内容,更是告诉读者,林冲是一个头脑冷静而知书达理之人,林冲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之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一身的本事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该撒手的时候就必须撒手,试图给妻子张娇娘一条活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为因身犯重罪,断配沧州,去后存亡不保。有妻氏年少,情愿立此休书,任从改嫁,之无争执;委是自行情愿,并非相逼。恐后无凭,立此文约为照。”
林冲是梁山108将中,除宋江、吴用、金大坚、乐和等几个文人之外,武将之中唯一能够写诗作词的人。林冲刺配沧州后,接管老军看管的草料场,不想高俅派陆虞候、富安追杀而来,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林冲雪夜山神庙。陆虞候、富安、差拨三人放火后,也来到山神庙,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林冲两枪三刀,结果了三人性命挖了陆虞候的心肝,全面展示了林冲的武功身手刚烈。经柴大官人柴进介绍,林冲投奔梁山住在朱贵酒店,在墙上写下五律一首,展示了林冲的文采: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颢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萍。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东。
我是冷清先生,为您推送不一样的历史真相,如果您喜欢敬请关注“冷清先生”头条号。
明明就是枪棒教头,为何林冲出场时会拿扇子?
出场拿个扇子就对了,枪棒教头也不能成天拿个棒子让人知道自己是干啥的吧,在教场外手握折扇能证明自己文雅,宋朝一贯重文轻武,对武夫任像不好,又是豹子头又是禁军教头,改变一下,能让人看出自己品位。
明明就是枪棒教头,为何林冲出场时会拿扇子?
谢邀。
林冲出场时并不是在东京禁军校场,也不是在交兵的战场,只是平常的生活出行,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正逢天气热,带把扇子很合理。
林冲其人也并不是只会武术,他走入仕途说明有一定文化,尤其在北宋那个重文轻武的时代,林冲这个国家公务人员还是要紧跟时代主流的,拿把纸扇附庸一下风雅。
林冲带纸扇的雅志,也为了衬托鲁智深的粗俗,而不论雅俗,只是表象,武学把二人紧紧联系起来,为了说明二人的缘分之深,交情之厚,为后面情节做铺垫。
明明就是枪棒教头,为何林冲出场时会拿扇子?
林冲虽是枪棒教头但有文化、职业不错,其处的社会层次也能入流,所以具备了一定的文雅气质,加上天气可能热,林冲出门游玩随手拿扇子是很自然你事,也显得文雅风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