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和唐高祖谁的贡献更大,谁更厉害?
隋文帝杨坚与唐高祖李渊,本是一家亲。杨坚的皇后独孤氏是李渊的小姨,李渊便是杨坚的亲外甥,李渊是隋炀帝的表哥。从北朝西魏开始,中国历史出现了“三家演义”的奇特局面。除杨、李两家外,还有宇文家族,先后统治了450年历史。传说,这三家人的高祖本是结义兄弟,宇文家是大哥,杨家是老二,李家兄弟最小。在一次打猎时,因为追一只兔子而误入军营,从此,“关陇集团”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启了“三家演义”的历史时代。
先是宇文家族篡夺西魏,宇文觉建朝立国,国号“周”。周朝历五帝共享国24年。公元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公元618年,隋炀帝表哥李渊灭掉大隋建立唐王朝。在李渊建朝之前,宇文家族后人宇文化及逼死隋炀帝自立为帝,国号“许”。立国不到半年,宇文化及就被窦建德擒杀。宇文家族在报了夺国之仇后,与杨家一并退出历史舞台,“三家演义”宣告终结。
所以,这一段打来打去,杀来杀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几家亲戚在打架。
扯了这么一大段闲篇,也是为了回应问答,以看清楚这几个亲戚的相互撕逼,然后相互抹黑。即便是正史记载,也不一定是真相,比如李世民把自己身上的疮疤全部赖到表姨夫杨广身上。论历史功绩,李世民还不一定干得过杨广,没有大隋奠定的基础,哪有大唐盛世的迅速到来?抹黑就抹黑吧,还给别人上了个千古招骂的谥号“炀”。
刚才说了,没有大隋基业,大唐盛世还不一定很快到来。大隋是文帝杨坚得来的,而大唐盛世却不是唐高祖李渊开创的,仅此一点,杨坚秒杀李渊。且看:
第一,统一中国,促进民族大融合。北朝时期,杨坚之父杨忠因辅助宇文泰有功被赐胡姓普六茹。杨坚得国后,恢复汉姓,立即推行汉化。此举赢得了中原汉民族的认可,杨坚以此迅速稳定了北方全境。
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统一中国之初,南朝并不服气,起兵造反,很快被坐镇南方的韩擒虎、贺若弼镇压。继而,又反。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文帝委任杨广为扬州总管,授命平叛。杨广当初帅兵南下,秋毫无犯,深得南朝人心。再度南征,杨广甚至南朝反叛皆因文化差异所致。于是,在平定高智慧的叛乱后,杨广宣布承认南朝为中原文化主流,这就让流落南方的中原文明重新回归,民族文化大融合促成。同时,杨广学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其中的学者来整理典籍。杨广实地在江南花了十年心血拢络人心,缓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怀疑,在军事占领后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碍南人成为忠于隋室臣民的许多政治和文化隔阂。
李渊建国后可以说是坐享其成,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之后不久,就于武德九年(公元626年)被迫让位于李世民。在位八年时间,大概就做了三件事。一件是灭隋,一件是扫灭“烟尘”,再一件就是让位。李渊虽然在隋朝末年起兵夺取政权,结束了隋末以来的武装混战,是大唐帝国的开创者,历史功绩也是不小。但与隋文帝相比,则是萤火之于皓月。
第二,击破突厥,建汉代以来不世之功。北方原本就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就连杨坚也被赐姓“普六茹”。加之北方政权更迭频繁,各朝均要给突厥献礼进贡。杨坚即位,不再给突厥礼物,突厥怨恨,起兵入寇。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击破突厥,突厥求和而文帝不许。此后,杨坚采取打拉策略,瓦解了突厥势力,迫使突厥不得不尊称杨坚为皇帝,不得不对隋表示忠诚。杨坚挑拨分化及军事打击下分裂突厥成两部,东突厥部启民可汗称臣内附,上隋文帝尊号“圣人莫缘可汗”,这是中华天子兼异族国君的首例。
这一点,就别提李渊了。
第三,治国有方,开创“开皇盛世”。文帝在位期间,修缮朝政,发展经济,大隋臣民乐享太平,“开皇盛世”如期到来。
一是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搞了一次全国人口大普查,查出“阴漏”男丁44万多人。随后,迅速把豪强手里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增加了国家的劳动力,调动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掌管的纳税人丁数量大增。
二是确立三省六部,简化地方官制。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为最高政务机构,其中门下省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开皇三年,杨坚从河南道行台兵尚书杨尚希的建议,废郡,改为州、县二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简化体制节省了地方政府开支,减轻了民众负担。这种体制被唐朝几乎全盘继承,李渊等于捡了现成。
三是制定《开皇律》,废除了严酷刑罚。开皇元年(581年),杨坚下令命高熲等人参考魏晋旧律,制订《开皇律》。开皇三年(583年),杨坚又命苏威、牛弘修改新律,删除苛酷条文。《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破坏生殖器)、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杨坚修订的法律唐朝都基本上继承了。
第四,下诏求书,发展传承中华文化。春秋、汉代的文化典籍因几百年来的混战,因战火焚毁、遗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诏求书,献书一卷赏绢一匹。“民间异书,往往间出”,“一、二年间,篇籍稍备”。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而大唐藏书到了唐玄宗时期才达到80000卷,且有28000多卷是唐人自著的。杨坚不仅鼓励献书,更鼓励读书,“建国重道,莫先于学”,一时间读书之风盛行起来,“自是天下州县皆置博士习礼焉。”。在这个基础上,隋炀帝于大业二年(506年)开设科举。这一制度影响了中国1400年。
仅这几点就足够李渊自惭形秽了。
隋文帝和唐高祖谁的贡献更大,谁更厉害?
自乱晋以后,隋文帝一统华夏,汉人吐气。订章法,立制度,中央集权。均土地,薄赋税,用苏民困。特别是科举取仕,激发了多少代年青人的热情。一千多年来,隋朝的制度,被后世沿用。这未尝不是隋文帝对历史的贡献呢。然而,选择接班人的失误,使国家退归混乱状态,文帝不免难辞其咎。相比于唐高祖于其子唐太宗合力打造大唐声威,逊色不少了。
有的西方学者,肯定隋文帝改革封建社会制度,所起的伟大作用。但是再好的政治制度,自已不能保持下去,只能算作尝试。
大唐因袭隋制,终究创造了历史的辉煌。若盖棺论定,隋文帝因小失大,唐高祖因大失小了。
隋文帝和唐高祖谁的贡献更大,谁更厉害?
谢邀!!!
两位虽然都是开国皇帝,但是论贡献来讲,唐高祖李渊跟隋文帝比起来简直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隋文帝像
从历史上看隋文帝开创的隋朝呈现出两个作用:其一,结束了四百多年的南北朝分裂局面;其二,承前启后的过渡时代。既跟南北朝时期保持着紧密联系,又是唐代三百年江山的奠基者。隋文帝在历史上的意义非常重要,特别相对于唐朝而言。那么我们下面具体说说。
隋文帝像
一、建立全新的政治制度。隋文帝登基以后改革了北周的官僚体质,国家政治体制改为三省六部制。地方从原来的州、郡、县三级改成州、县两级。这样原本造成州下面的行政区域过渡细化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由于隋文帝果断的废除郡,这样不仅精简了机构,消减了开支,同时也解决了官多民少的问题。隋文帝同时废除了从三国时期就沿用的《九品中正制》,面向社会广招人才,这也为后来得科举制开创了雏形。那么显然唐高祖在这点上妹有丝毫的功绩。
李渊画像
二、消灭南北朝割据,国家从归大一统。
三、统一货币,度量衡。杨坚统一了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世称“隋五铢”。“隋五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 “车书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时重新统一。“隋氏混一南北,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荟粹一朝,成文章之总汇。”除此之外,杨坚还曾颁布“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战亡之家,给复一年”等仁政措施。而且多次搞人口普查。
简要陈词,诸如改革害有很多,比如设置粮仓什么的,反正通过隋文帝的开皇之治,致使隋朝就两个成果,人多、有钱。以至于贞观十一年粮仓里的粮食布匹害没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所以隋文帝对隋的建立其功绩不亚于秦始皇对统一六国的大秦的建立。而李渊登基全部继承了隋制,对外主要靠李世民攻城拔寨,对内主要靠李建成筹集粮草,补充兵员,跟隋文帝比起来,李渊显然不够资格来竞争谁做的贡献大。
隋文帝和唐高祖谁的贡献更大,谁更厉害?
隋文帝与唐高祖没有可比性,唐高祖只是过客。隋文帝继承了始皇帝的伟业,创立三省六部,设立科举考试制度,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完善了大一统的治国理政,分工明确,具备了现代国家的体制,对全世界都具有开创性,唐高祖只是过客,唐朝功在唐太宗而盛世,贞观之治,隋文帝是中国历史具有开创性的有为皇帝,没有隋文帝就没有唐朝,如同没有秦始皇就不会产生汉朝五百年,,,,
隋文帝和唐高祖谁的贡献更大,谁更厉害?
隋文帝
首先呢,在中国的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大分裂大乱时就只有两次,第一次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二个就是南北朝大乱世时期。
隋文帝结束了从东汉末年,一直到隋朝几百年的分割状态,建立隋朝,统一中原,促进民族融合,开放科举制,确立三省六部制等等,这点与秦始皇统一六国可媲美,只是前者是先驱。为后期唐朝盛世奠定了基础。可以说的是丰功伟绩。
所以呢,隋文帝的外甥,也就是唐高宗,只是继承了前朝的一些规章制度,可以说没有隋朝的奠基兴许就没有所谓的大唐盛世,你看看唐朝建国才花了短短几年!
所以说还是隋文帝贡献大!
隋文帝和唐高祖谁的贡献更大,谁更厉害?
隋文帝贡献最大,隋文帝更历害,他统一南北,开创三省六部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