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的真正困境是什么?
小时候习学过家传武术,除了练基本功外,还要练套路,一套拳、一套棍,不到一年就练下来了。但套路不能打架,每天基本功下来,打一路拳、耍一路棍,只能起到活络筋骨、强身健体的作用。经过一年的操练,确实感到神清气爽、肌强骨健。当然,“打架”也进步了不少。
此后,便学”拆手“,就是把套路动作分解,每一招拆成三四招,这就厉害了。拆手是从实战出发,把套路分解成攻防招式,正着拆是进攻,反着拆是防守。套路拆完,就是对练,按套路两人从头拆到尾,演练到精熟,就按本门拳法或棍法基本路数散打。
这种系列过程,才是完整的武术训练。所以,光练套路是花架子,没用。不练套路就没有根基,散打就是乱打,也就谈不上习学传统武术了。当然,练武得练功,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以前,爱看央视的中华武林大会,总感觉练套路是练套路的,实战是实战的,两不搭界。即便是太极推手之类的所谓拆招,似乎是在拍戏,事先套好的你推我倒,看不出实战的价值。更为搞笑的是,摆两个墩子,站两名武师,各操一柄包着海绵橡皮的长枪,粘上白石灰之类的糊糊,隔着墩子对戳。好似拿着长长的竹篙够河里的东西,小心翼翼的够着,活怕掉下去,活怕水里的怪物咬他一口。最终,以身上的白点算输赢,哪里有一点传统武术套路?徒手格斗也是一样,顶盔掼甲的,拳击不像拳击,散打不像散打,扫堂腿没将对方扫翻,自己却闹了个仰八叉。根本看不出用的是哪家拳法,完全是在乱打。
作为曾经的传统武术爱好者,并不是要讽刺中华武术,而是感到负有国粹之名的传统武术面临的困境越来越严重,早就提出的打进奥运会的目标似乎渐行渐远了。
原因在于:
第一传统武术被过于夸大。影视剧、评书、武侠小说搞得像真的一样,给受众以误导,以为传统武术就是这个样子:飞檐走壁、拳风呼呼,铁砂掌、朱砂掌、无影腿、点血堂、隔空打人……而一见到现实中武师的格斗,却大失所望,让很多原本有一点心仪的爱好者抱拳而别。
第二,传统武术门派太多。各家练各家的,没有统一规则。即便后来制定了规则套路,各门各派不一定认可。比如南拳,就有 广东 、 福建 、 湖南 、 湖北 、 浙江 、 江苏 等拳路。各路又各有流派,如 广东 南拳分 洪 、 李 、 蔡 、 莫 、 刘 五家,等等,技法各有不同,到底以哪一家为竞技套路,以哪一家来制定竞技规则?套路还好办,把所有门派领军人物集合起来,还有得商量。竞技就更麻烦了。按什么样的规则打,如何判定输赢,都是不好解决的问题。前些年,中华技击到处约战,似乎拳击、泰拳等等都成了手下败将。这个尚不能证明中华武术比他们厉害,而是打不到一块去。比如拳击只能用拳,而传统武术可以拳脚并用,规则不同,娱乐一下可以,要登上更高的国际舞台就难了。这一点,跆拳道、柔道就不同了,他们可以制定统一的竞技规则,便于按规则评判。
第三,习武目的不明确。前面说了武术分套路和技击两部分,虽然不可分割,但习武强身是第一目标,打人则是出于自我防身。过于夸大传统武术的竞技或者技击,甚至大力造神,就有悖中华武术的基本精神了。每天打一路拳、舞一回剑,锻炼身体,总比所谓的二指禅、亢龙有悔靠谱。
因而,传统武术要摆脱困境,首先要让中华武术回归其本质。比如,与五禽戏大有渊源的五形拳,原本就是用来健身的。其次,即便是竞技,就得制定统一规则,各打各的,终归打不到一块去。第三,去浮夸而讲实际,任何神化的东西最终还得落地,降龙十八掌等等别再跟传统武术混为一谈。正本清源,才能还中华武术以本来面目,才能让普通大众所接受。一味的夸大甚至意淫,只能让尚武强身的广大爱好者敬而远之。最后 ,还传统武术于民。通俗点讲,就是让来自民间的传统武术回归民间。我小时学的是苗家四门拳、四门棍,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的。倘若要把传统武术弄进奥运会,那么,必将挫伤进不了奥运会的诸多民间武术积极性,失传就是迟早的事。上文讲得,即便是某些套路进了奥运会,也只是少数几家武术,绝大多数还是流落在民间。与其如此,还不如正确引导,鼓励流派,让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让传统武术在全民健身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倘或如此,中华传统武术将有望走出困境,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明天就是传统春节,希望中华传统武术在迎春爆竹声中走进春天!
传统武术的真正困境是什么?
传统武术的困境是沒有困境,高低对错,都是自个说了算,如此一来,哪有什么困境?
传统武术的真正困境是什么?
越来越不能实战,都是套路,表演为目的
传统武术的真正困境是什么?
传统武术困境;太久没有参于实战赛事,经验缺乏;良莠不齐的运动训体系需要重新验证。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发展竞技套路,没有格斗体系,就算专业的体育院校也是没有搏击项目。这个过程应是中断了武术的实战部分,至于民间更是不可能公开发展格斗。1979年后随着改革开放,才开始试验散打项目,但这和传统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体制内大内高手们玩的游戏,传统武术没有机会参于,参于也是输。自然传统武就回归到了自我熟人圈子里练习的技能。没有检验招式功法的擂台,这样的训练是无法积累经验的,很多的打法,练法,只是单一的师傅自我设想的招式,或是延续前人的经验,但是要注意一个问题,格斗是自我的技能发挥,他与人的性格,喜好、形态、身高、臂长、心肺体系,成长环境、都有必然的关系,必须通过训练,赛事,遵循前人的经验,然后根据自我的特点创新属于自己的技能才能尽可能最大的发挥优势。
这几年国家才开始放开搏击市场,允许商业的市场运作,传统武术习练者才有机会重新加入现代搏击擂台,这需要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
训练体系,是随着科学的进步,不断的发展的,传统武术很多体系有些陈旧,至少没有验证。一个运动员的成长,是要经过五年以上的时间,很多传统武术门派没有这么长时间的培育一个拳手的经验。有些招式很长一段时间,是师傅小团体或是个人设想的招式,很复杂,很精细,可是回看网络各种视频,往往都是简单的招法。这些招法究竟有没有用,过去都是熟人圈子里交流,在真正的擂台交流甚少。而且一个运动员的成长是需要团队去陪伴训练,并不是会几招就可以上擂台。
传统武术的真正困境是什么?
一、崇洋媚外,宣传上误导群众,对自己的传统功夫肆意诋毁、打压。
二、国家层面没有权威部门从顶层整理、普及、宣传权威性的传统武术理论、技术,评选权威性的武术家,使这些武术专家从内到外真正能够服众。
三、40多年花巨额资金请洋人领军中国足球,结果臭不可闻,变成最大的国际笑柄!而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武术不重视,令人无法理解,不可接受!
传统武术的真正困境是什么?
传统武术最大的困境是失传!学院派的兴起结合解放后的国家对社会秩序的管控,传统武术已完全流于形式—都是花架子。作为师父不愿意教了,当然很多师父也确实没东西了,都是靠着上辈留下的名头混着日子。在训练上其实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在运动量上完全没有区别,但方式方法更为科学。就是一个运动量造成了传统武术不如现代搏击的假象。按照传统模式武术讲究早练功晚练拳,一天至少四小时,剩下时间调养修整,日子需过的和苦行僧一般,其实现代搏击要出名也是这样在练的,可能时间更长。而现在练传统的呢?一大早跑公园或者晚上跑武馆、健身房,有比划没比划比划几下就算练了。健身当然没问题,对敌?那不是玩笑?对于练功,那是最枯燥乏味的事情,很多师父自己都不愿意练,只愿拿出来招摇撞骗,没有功力,拳打的再漂亮有什么用?传统武术的功绝对不是打沙袋、踢靶,有循序渐进、自成体系的一套特色训练方法。举个例子:很多人认为打千层纸不如现代的沙袋,殊不知千层纸和沙袋练的效用完全不同,千层纸讲究的是穿透劲和速度,千层纸有墙或树阻挡,打击回收不及时是会有反震的,搞不好就伤神经脏器。其实现代搏击的沙袋也在逐步改进中,最好练习沙袋的硬度是绵里针,外层是相对软的,中间逐步变硬,中心最硬,这样才能真正练渗透。传统武术面临失传,但总有脉络传承,相信一定时间后又会重新唤醒青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