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在贾府人人夸赞,为什么贾母没有将她作为孙媳人选?
在《红楼梦》的那个时代,女人不能出去闯天下。在豪门贵族,女眷的脚步不能踏出二门。内宅就是女人活动范围,宅斗就是女人的工作。
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让豪门贵族的女人说话都带着弯弯绕,都存的小心思。
有的时候一个,人被人夸绝不是什么好事。
国人夸人绝对是一种学问!
国人夸人,有的时候,是为了两家礼貌的互相寒暄;
有的时候,是长辈对晚辈礼节性的赞美;
有的时候,则是明褒暗贬,笑里藏刀;
有的时候更阴损,干脆就是捧杀。
听话听音,荣国府那些豪门贵妇,说话都说半句留半句。
这些豪门贵妇不好相处!
而且薛宝钗,在荣国府真混到了人人夸的程度吗?
答案也许是否定的……
一.还原一个真实的薛宝钗
荣国府这个世家大族,一定要维持虚伪的体面。任何一个小姑娘,刚进荣国府的时候,荣国府的众人,都会虚伪地对她们一顿夸奖。
史湘云的人设,最开始就是荣国府的熟人,对这姑娘,没有她初进荣国府的描写。如果有,荣国府的众人,也会不吝赞美之词地,对她进行一番夸奖。
作者对林黛玉,做了她初进荣国府的长篇描述。
林黛玉刚进荣国府的时候,王熙凤是这样评价的: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
这算不算是夸奖?
当然是夸奖,而且是马屁性质十足的夸奖。而且王熙凤拍马屁,最重要的是在拍贾母,只有把贾母哄高兴了,她才有好日子过。
作者对薛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初进荣国府,也有比较细致的描写:
探春夸薛宝琴:
探春道:“果然的话,据我看,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
宝玉夸这四位姑娘:
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更有大嫂嫂这两个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
还有荣国府的丫鬟,夸这四位姑娘:
“你快瞧瞧去!大太太的一个侄女儿,宝姑娘一个妹妹,大奶奶两个妹妹,倒像一把子四根水葱儿。
这能说明什么?
这只能说明荣国府的人很好客,是这个百年望族包容性的体现。
对于新来的小姑娘,他们根本不吝惜赞美之词。
这是否能说明薛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在贾府就人人夸呢?
这是否能说明,贾母就要把她们列为孙媳妇的人选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可为什么同样的话,题到了薛宝钗身上,就变得不同了呢?
这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当薛姨妈一家,带着薛宝钗初进荣国府的时候,荣国府的众人,出于礼节和包容,也会对薛宝钗热情招待,同时不惜赞美之词地对她进行夸奖。
可这种夸奖是礼节性的,并不能当真。
对于荣国府大部分的贵妇来说,薛宝钗就是一个亲戚家的小女孩,赞美她优秀、能干、事做得好,就是女人间最虚伪的应酬。
并不代表,贾母在内的荣国府的豪门贵妇,就会真正地准备接纳薛宝钗为家人。
也许荣国府的豪门贵妇都没有想到,薛姨妈来荣国府不是走亲戚的,而是来长住的。
薛宝钗在荣国府,一住就是七八年。
薛宝钗一旦在荣国府内住时间长了,荣国府的那些豪门贵妇就懒得应酬她了。
这直接导致了薛宝钗的口碑不是越来越好,而这一天比一天差。
最初的时候,宝钗的口碑是这样的:
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日子久了就变成了这样了:
晴雯说薛宝钗:
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这是在夸谁吗?当然不是。晴雯只是嘴直比较敢说,说明众丫鬟对薛宝钗的抱怨,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
兴儿这样说宝钗:
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
兴儿可不是个丫鬟,他是贾琏的心腹小厮。《红楼梦》的那个时代,男女大防。
兴儿拿自己家的姑娘,开开玩笑无伤大雅。可他对薛宝钗这位表姑娘,语气中露出来的已经是戏谑、调侃,没有半点尊重之意。
宝钗成了什么?成了被下人打趣的姑娘。
时间长了,不仅下人不尊重薛宝钗。她的亲表姐王熙凤,对她的评价也很一般:
一个是拿定主意,不干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这是在夸人吗?当然不是。那时候的王熙凤,对薛宝钗的意见已经很大了。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家人在一起住时间长了,都能暗生龃龉和嫌隙,何况薛家和荣国府的人是两家人。
薛家在荣国府一住几年,这个行为本身就已经讨人嫌!
就算薛宝钗是一朵花,这个时候也已经遭人嫌弃,说薛宝钗在贾府中人人夸,这就是一个伪命题。
而且夸一个人很容易,张嘴就来,谁还能没有优点!
但是选一个人做孙媳妇,就关系到各种利益的平衡,这两件事情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不可能放在一起去衡量。
二.贾母选谁做孙媳妇
表面上看上去,贾母非常喜欢贾宝玉,把他宠成了荣国府的凤凰。
可贾母对宝玉的疼爱,同样带着私心,带着她对荣国府的掌控欲。
贾母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老太太,她是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
虽然在表面上,贾母已经把当家主母的位置,交给了王夫人。
可实际上,荣国府的核心权力,还是牢牢地掌握在贾母手里。
贾母对贾宝玉的疼爱,是贾母掌握荣国府的一个手段;
贾宝玉的婚事,必然要符合贾母的利益。
利益,才是贾母选择孙媳妇的唯一标准。
贾母会选择薛宝钗吗?
那就看薛宝钗,会不会符合贾母的利益了。
薛宝钗是谁?
薛宝钗是皇商薛家的女儿;出身世家王家的薛姨妈的女儿;是薛蟠的妹妹。
世家大族联姻首先看门第;
然后看姑娘的嫡庶;
至于姑娘的个人才华和能力,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放在最后考虑。
联姻皇商薛家的女儿,符合荣国府的利益吗?
这是贾母首先考虑的问题。
在荣国府不倒的前提下,荣国公的嫡孙,贵妃娘娘的亲弟弟,娶一个一无爵位、二无官职皇商家的女儿,发生了这种事情,会让豪门贵族圈,对荣国府的行为笑掉大牙的。
贾家和薛家的联姻,对荣国府没有丝毫的利益。对贾母本人来说,也只能让这位国公夫人丢尽脸面。
让薛宝钗做孙媳妇,从门第方面已经不符合荣国府和贾母的共同利益,这件事情贾母是不会考虑的。
而且,薛宝钗还有一个独特的出身。
薛宝钗,是贾母儿媳妇王夫人的亲外甥女。
贾母的儿子贾政,娶了王夫人为妻。下一辈儿中,贾政的侄子贾琏,娶了王熙凤为妻。
王夫人和王熙凤,是亲姑侄关系。
如果荣国府,再娶进薛宝钗,就等于再娶进一个有王家血统的姑娘。
这会造成什么后果,答案显而易见。很容易就造成,王夫人可以轻松的凭借着王熙凤和薛宝钗,架空贾母。
贾母,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就意味着薛宝钗的个人能力和品行,贾母根本不会去考虑。
薛宝钗再优秀,因为她不符合贾母的利益,贾母也不会想要她做孙媳妇。
在贾母的世界中,薛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是一个普通的亲戚,贾母就可以给这姑娘高待遇。
贾母可以尽情地夸奖薛宝钗能干;也可以在宝钗过生日的时候,送她漂亮衣服,送她精巧的玩意儿。
可一旦薛家开始金玉良姻的计划,贾母对薛宝钗的评价马上发生逆转。
从一开始的喜宝钗稳重平和,过渡到:
“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这句话乍听之下,是在夸奖薛宝钗。可这种夸奖,也不过就是夸奖邻居家的孩子,邻居家的孩子再好、再优秀,也不如自己家的。
可如果细品,这句话就有意思了。
荣国府的四个女孩是谁?
如果四个女孩是指元春、迎春、惜春、探春,那么这句话就是对宝钗的捧杀!
荣国府的元春可是贵妃娘娘,会不如薛宝钗一个商人家的女儿!
贾母对薛家的讽刺,真是又刁钻、又狠。
如果这四个女孩,指的是迎春、探春、惜春、黛玉,那么贾母已经明确的告诉薛家,宝钗不是我们家的人。
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解释,这都是对金玉良姻的明确拒绝。
此时贾母对薛宝钗是明夸暗讽,还留着余地。
等到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贾母对薛宝钗已经直接是批评,面对着宝钗如雪洞一般的屋子:
“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
别小瞧这句话,这句话中,贾母对薛宝钗的批评已经相当狠了。
在这句话中,贾母自比老婆子。贾母是什么身份?
她是实实在在的国公夫人,真正的豪门贵妇!贾母如此自贬的同时,就是对薛家强烈的批评。
可惜薛家人,就能装聋作哑假装听不出来;
可惜一些读者,被作者的生花妙笔绕晕了,竟以为贾母真的喜欢薛宝钗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