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在贾府关系最好的姐妹是谁?
荣国府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如果仔细分析,这里绝不是一个风光旖旎、明媚和谐的家园。
荣国府这个豪门公府,充满着一个腐朽大家族的肮脏与龌龊。
在这样的地方生存,每一个小女孩儿都会被揠苗助长。她们可以活泼可爱、天真浪漫的年纪太短;
在这样的地方生存,每一个小女孩都要迅速长大,才能有资本维护自己的利益。
否则的话,就会被这个腐朽的大家族,吞噬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林黛玉大概在七岁左右的时候进了荣国府,十岁以前的小女孩儿关系好,只要她们能玩到一块去性格也和谐就可以了。
可之后呢?
探春说过这样的话:
“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像荣国府这样的大家族,没有永恒的亲情,也没有永恒的小姐妹。
有的只有永恒的利益。
就算是世外仙姝林黛玉,也必须接受这一点。谁是林黛玉最好的姐妹,衡量这份亲情的最重要标准,还是利益……
一.年幼时的小姐妹情谊,不过几年时光
七岁左右走进荣国府的林黛玉,首先面对的小姐妹自然是迎春、探春、惜春。
迎春是姐姐,但也只比黛玉大两岁左右。
探春和惜春,都比黛玉更小是妹妹。
贾氏姐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为人端正大气。
还是小女孩时期的林黛玉是个高敏感的姑娘,高敏感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别人可能不自觉地给了她一个眼神,但是她能脑补出一部小说。
同小女孩时期的林黛玉相处融洽,其实并不容易。
但是贾氏三姐妹都能做到,这是三姐妹人品端正的最好体现。
贾氏三姐妹从来不会因为鸡毛蒜皮的事,也不会因为贾母更疼爱林黛玉,而与她争宠。
在贾氏姐妹的眼中,林黛玉是一个小客人,那么长辈对客人更关怀、体贴是应该的。
那个时候林黛玉,同贾氏三姐妹相处和谐,也不存在和谁的关系更好。
但小女孩总会渐渐长大,十余岁左右的小姑娘,就能明显地看出脾气秉性各不相同。
贾迎春是一个淡雅温和的女子,她身上所散发出的气质,是那种淡淡的茉莉清香。
这姑娘处事永远温和,不争不抢;
这姑娘也清静无为,万事不上心。
所以贾迎春这种姑娘,和谁的关系都不错。
但如果想更进一步,成为亲密的小姐妹,贾迎春的内心深处,又有一道天然的屏障,任谁也走不进去。
所以贾迎春对谁都是温和的小姐姐,却永远不会是包容、照顾别人的大姐姐。
贾迎春对林黛玉、贾探春、贾惜春差不多,从来不会厚此薄彼,也从来不与任何一个人更亲近。
那么贾探春呢?
探春同林黛玉,算得上是好玩伴。
在小姐妹结诗社时,探春给自己取蕉下客的雅号,然后黛玉打趣她是一只鹿。
而探春,也没有让黛玉在语言上占丝毫的便宜。
林黛玉的号潇湘妃子,是探春给取的。
“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
①互相可以开大尺度的玩笑,小姐妹之间关系好的最佳印证。
贾探春敢公开地打趣林黛玉有林姐夫,同样是表姐,借一百个胆子,探春也不敢这么打趣薛宝钗。
探春同薛宝钗说话时,从来都是规规矩矩、:恭恭敬敬。
②两个小女孩互相开玩笑取雅号,林黛玉打去探春是一只鹿;探春打趣林黛玉爱哭,这两个女孩非但没恼,反而很开心地接受了对方给自己取的雅号。
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二人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动,亲密的关系,还有差不多的审美情趣。
探春,算得上是林黛玉的一个好玩伴,是同黛玉相处融洽的小姐妹。
那么小妹妹惜春呢?
在小说《红楼梦》中,惜春这姑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以小女孩的形象出现。
仿佛很多年,这个小姑娘都没有长大。
年幼的惜春,和少女时代的惜春完全是两个人。
年幼的惜春活泼可爱,是一个很灵动的姑娘。
她可以和小尼姑智能儿玩在一处,丝毫没有尊卑之分;
她也可以开玩笑说剪了头发做姑子去,整个人开朗热情。
小女孩时的惜春和林黛玉在一起更多是集体活动,因为在这对儿姐妹之间,兴趣爱好差距太大。
林黛玉喜欢诗词,而惜春对这些毫无兴趣。
惜春善画,林黛玉在这方面一窍不通。
所以二人之间就是正常的小姐妹,却算不得什么朋友。
常来荣国府的,还有另一个小姑娘史湘云。
相较于贾氏姐妹良好的教养,史湘云这个姑娘对黛玉的态度有些一言难尽。
年幼的史湘云,对林黛玉充满着嫉妒。
她嫉妒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
她也嫉妒由于更为亲近的血缘,和宿世的情缘,贾宝玉同林黛玉形成的和谐关系。
其实对史湘云,林黛玉始终以礼相待,尽到了一个小姐姐的责任。
可反观史湘云呢?
先是拿林黛玉去比戏子,这种行为在封建社会是不能接受的。之后林黛玉还没怎么样,史湘云却生气了,嗔着林黛玉给她脸色瞧;
然后不分场合地说林黛玉小性儿、爱吃醋、爱嫉妒。
林黛玉的确是高敏感,但史湘云对她的评价确实太过分!
史湘云这姑娘具有极强的带节奏能力,包括很多读者都被史湘云的言论带歪了。
可是反观林黛玉,对史湘云始终没有任何不佳的评论。
单凭这一点,就能确定林黛玉的胸襟和气度很大。
如果不涉及利益,林黛玉这个姑娘是很值得一交的朋友。
但是随着小姑娘的年龄见长,每个人都会被圈进圈子中,然后开始了利益的纷争……
二.逃不开的枷锁,永恒的利益
怎样才能造就关系好的小姐妹?
答案是她们有共同的利益。
在《知否》中,在亲姐妹之间,明兰同华兰会日渐亲近,因为她们有共同的利益;
而明兰同如兰会日渐疏远,因为嫁给不同的人,造成了她们不同的身份。
就算是亲姐妹,也弥补不了由于身份不同而造成的疏离感。
更别说林黛玉和她的表姐妹们。
不管她们之间愿不愿意,林黛玉同贾迎春一定会日渐疏远。
因为林黛玉的监护人是贾母和贾政,而贾迎春是贾赦的女儿。
随着情节的进展,贾赦和贾政两房之间的矛盾日渐激烈。
这些事情,必然要影响到大观园中的小姑娘们。
为了避免讨父母的嫌,贾迎春这位没了生母的庶女,必然会同探春,甚至是林黛玉保持一定的距离。
而林黛玉呢?
作为亲戚,她更是不便牵扯到两位舅舅的矛盾中。
所以,同贾迎春的疏远也是必然的。
而林黛玉和贾探春呢?
长大后的探春精明势利,但又是一个有担当有胆识的姑娘。
探春姑娘敢对大观园做改革,直指荣国府的弊端。
在这样的勇气,在荣国府内无人能及!
探春做承包制,就必然影响到很多人的利益。比如李纨、比如贾宝玉的利益都会受到影响。
甚至贾宝玉,都对这位妹妹有所抱怨。
这时有人肯帮探春一把吗?
迎春不敢、惜春不会。
这时敢为探春仗义直言的,还真只有林妹妹一个:
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①当时的探春已经成为了荣国府的管理者,就这样一点点的身份转变,一点点的利益纷争,就已经被宝玉和探春这对亲兄妹之间,蒙上了阴霾。
此时贾宝玉对探春的不满,溢于言表。
②而这时黛玉和探春的惺惺相惜,和真正的友谊表现了出来。
黛玉并没有任何的忌讳,对探春管理家族做出了真诚的赞美。
同时,及时的协调了探春同贾宝玉的关系。
这是这对儿小姐妹之间,真诚友谊的最好体现。
黛玉绝不是像某些读者说的那样,只是一个坐享其成,等着别人对她好的姑娘。
黛玉对别人的好,从来不需要回报。
而那时的贾惜春呢?
由于整个宁国府的口碑太差,直接导致了贾惜春这个姑娘越来越孤僻。
贾迎春、贾探春,同贾惜春都渐行渐远。
而林黛玉呢?她的力量太小,宁国府的事情,她鞭长莫及。
所以,也只会同贾惜春渐行渐远。
而长大了后的史湘云,开始主动重拾同林黛玉的小姐妹情谊。
曾经的史湘云喜欢待在荣国府,是因为贾母给了她最接近母亲的关怀。
而当林黛玉来了之后,贾母把这份关怀全部给了林黛玉。
那么史湘云呢?
在妒忌之余,只能试着从别人的身上去寻找这份关怀。
林黛玉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小孤女,让林黛玉去照顾她,只怕史湘云自己都张不开这张嘴;
贾迎春是一个庶女,她对自己都照顾不周,根本没有那个能力去照顾史湘云;
贾探春也是个庶女,而且同史湘云年龄相仿,史湘云也不敢要求探春去照顾她;
惜春比史湘云还小,国人从来没有妹妹照顾姐姐的道理。
那么就只剩下了薛宝钗,史湘云把对母爱的需要投射到了薛宝钗身上。
所以曾经的她,是那么依恋、那么信任宝姐姐。
而对于薛宝钗来说,史湘云算什么?
不过是她在人情来往中,需要应酬的一个小妹妹罢了。
薛宝钗需要史湘云时,对她利用、并照顾有加;
当宝钗不再需要史湘云时,马上就把史湘云踢到李纨那里,不管史湘云愿不愿意。
此时不能说宝钗做的就是错的,因为豪门贵族的生存法则就是利益为先。
错的只是史湘云,她太实在了。
那时的史湘云,开始主动拾回同林黛玉的友谊。
而林黛玉呢?
从林黛玉的身上,根本感受不到她对史湘云曾经挖苦、诋毁她的任何不满。
林黛玉完全包容了史湘云,后来这一对儿姐妹一起同住潇湘馆,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年幼的时光。
相处长久之后,贾氏三姐妹和史湘云都能看得出来,作为朋友林黛玉是值得交往的。
在兴趣爱好上,同林黛玉关系最好的是史湘云。这两个小姐妹在一起可以一起作诗、联句,极尽风雅之能事。
在生活上,林黛玉关系最好的是贾探春。这对儿小姐妹之间彼此共鸣、惺惺相惜。
但这依旧是暂时的,小姐妹之间的情感太脆弱,这份情谊极容易就因为她们的婚事,因为利益的选择而发生改变。
林黛玉在贾府关系最好的姐妹是谁?
林黛玉和贾府的姐妹关系都不错。聪明如黛玉,她不会厚此薄彼,给人留下话柄。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在整个贾府,都不可能找到。
无论是迎春、探春、惜春还是宝钗、湘云,黛玉可以和她们一起做针线、下棋,一起写诗、玩笑,但是不可能成为无话不谈的闺蜜。
黛玉的心事紫娟最清楚,自己家姑娘是心病。先前她担心自己的真心被宝玉辜负,后来又担心无人替自己做主。最懂黛玉、最心疼黛玉的也是紫鹃。在高额续书中,黛玉死后,紫鹃跟随林妹妹的灵柩南下,宁愿一辈子为她守灵。
在贾府,黛玉最好的姐妹是紫鹃。
黛玉和紫鹃
从鹦哥到慧紫鹃,改变的不止是称呼,也是黛玉和紫鹃关系的转变《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在贾雨村的陪护下来到贾府。她随身只带了两个人: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名字叫雪雁,也是自幼跟随黛玉。贾母一看这两个人,老的老,小的小,黛玉岂能省心?
于是,疼爱外孙女儿的贾母,把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环给了黛玉。这个丫环聪明伶俐,尽心尽责,名字叫做鹦哥,深得贾母赏识。
事实证明,贾母的眼光太厉害,这个丫环鹦哥不但成为潇湘馆的核心人物,还成为黛玉的依靠,成为她的知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姐妹。书中没有明写,黛玉什么时候给鹦哥改名紫鹃。想来,应该是天长日久的相处中,黛玉被鹦哥打动,给她取了一个更加亲切的名字:紫鹃。
黛玉的多愁善感、敏感脆弱,紫鹃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对黛玉的关爱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却又无处不在。《红楼梦》第八回,宝玉和黛玉先后去看望宝钗,黛玉一进门,看到宝玉,笑着说,嗳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他不来,我就不来了。
虽然黛玉只是一句玩笑话,却也说出了她内心深处的酸涩。你看,这一回的题目是: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玉探视宝钗,黛玉心里不自在,这一点,逃不过紫鹃的眼睛。黛玉很担心宝玉,怕他见了姐姐,便忘了妹妹。
宝黛钗
紫鹃不放心黛玉,便让雪雁送来小手炉。黛玉一边磕着瓜子儿,一边笑着对雪雁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赶紧说,是紫鹃姐姐怕姑娘在外面冷,让她送过来的。其实呢,紫鹃知道黛玉的心事,她担心黛玉心里不痛快,身体又不好,到头来还是自己遭罪。
黛玉心里正不痛快,于是对雪雁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这哪里是说雪雁?分明是借机说宝玉,嫌他听宝钗的话,把自己的话当耳旁风·。宝玉知道黛玉在奚落自己,也不反驳,只是笑。
你看,莺儿和紫鹃各为其主。宝玉来到梨香院,宝钗要看那块玉。看到那块通灵宝玉背后的注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莺儿说,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正是莺儿看似无心却是有意的一句话,宝钗的金锁隆重出场。
宝钗解了排扣,从里面的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拿出来。宝玉见那金锁上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宝玉读了两遍,笑着说,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接着说,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莺儿说的每一句话都恰到好处,至于宝钗打断莺儿的话,也是恰到好处、意犹未尽,再说下去,未免太过露骨。薛家精心策划的金玉良缘,从莺儿的嘴里随口一说,连宝玉都开始上心,追问起来。因此,黛玉的担心一点也不过分。
就像莺儿时刻为自己家姑娘宝钗着想一样,紫鹃也是深怕黛玉在外面受一点委屈。其实,她哪里是她黛玉冷,分明是心里担心,找个借口,让雪雁来打探一下情形。
紫鹃对黛玉日常生活起居的照顾,无微不至,事事上心。吃药怕凉了,衣服怕穿少了,晚上黛玉失眠,也暖心劝慰。
黛玉和紫鹃
紫鹃不止在生活上照顾黛玉,更在精神上支持她、关心她《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宝玉挨打后,大家纷纷前去探视。黛玉站在花阴之下,向着怡红院的方向,远远地望去。黛玉看到李宫裁、迎春、探春、惜春等人都向怡红院内去过之后,一起一起地散尽了,唯独不见凤姐。
黛玉正在纳闷,只见又来了一群人,向怡红院的方向走来。仔细一看,原来是贾母,拉着凤姐的手,后面跟着邢夫人、王夫人,还有周姨娘,以及一些丫鬟媳妇,先后走进院内。
黛玉远远地看着,想着宝玉有父母疼爱,宝钗亦有母亲和哥哥疼爱,园中姐妹都有亲人,唯独自己孤苦伶仃。她想着那些有父母的人,有多好好处让人羡慕?此情此景,黛玉又怎能不潸然泪下?果然,一眨眼,黛玉便已泪流满面。
又过一会,宝钗和薛姨妈等人也进去了,黛玉更加伤感。这时,紫鹃从黛玉身后走来,笑着说,“咳嗽的才好了些,又不吃药了。如今虽然是五月里,天气热,到底也该还小心些。大清早起,在这个潮地方站了半日,也该回去歇息歇息了。”
紫鹃的一番话,提醒了黛玉。她才发现自己站得太久,腿也酸了,于是扶着紫鹃,回潇湘馆。紫鹃每次都能轻描淡写地化解黛玉的伤感,紫鹃远远地看着黛玉,看她伤心了,赶紧赶过来,把她拉回现实,不要再去想那些烦恼。
很多人都嫌弃黛玉小心眼,爱哭,可是谁又站在她的角度为她想过呢?相识这么多,知音有几人?其实,黛玉风趣幽默、待人真诚,只是每当夜深人静,想起自己的心事,没有父母做主,不敢跟别人说,她又怎能不忧心忡忡?
紫鹃
宝玉挨打,薛姨妈怪罪薛蟠,以为是薛蟠告的宝玉,导致宝玉挨打。谁知,这一次冤枉了薛蟠。薛蟠争辩不过,一气之下说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
宝钗被气得哭了一夜,第二天薛蟠向她道歉,薛姨妈也安慰她。宝钗的委屈,尚有倾诉之处。为了金玉良缘,薛姨妈苦心经营、处心积虑,薛蟠的一番话便说出了答案: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由此可见,宝钗的金锁根据宝玉的通灵宝玉量身打造。
宝钗被动卷入这场木石姻缘与金玉良缘的拉锯战,她虽心有不悦,心有不甘,但是全程有自己的亲生母亲和姨妈出面,为自己保驾护航。而宝钗,在与宝玉慢慢相处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宝玉渐渐动了真情,因而才有了夜访怡红院、夏天中午光顾宝玉卧室这样情难自禁的举动。
反观黛玉,孤立无援。贾母虽然支持木石姻缘,但是一直没有明确表态。老太太权衡利弊,反复考虑,她只能选择让薛姨妈和王夫人主动退出的策略,这也是最好的办法。
反正宝钗比黛玉和宝玉年龄大,总会有着急的那一天。可是,宫中的元妃,毕竟是王夫人的亲生女儿,她又给贾母出了难题。
宝玉和紫鹃
黛玉的身体,在这漫长无望的等待中,变得越来越弱。紫鹃替黛玉着急,她知道自己家姑娘无人做主,自己也不能说,紫鹃寻找机会,不放过任何为黛玉牵红线的机会。她像《西厢记》里的红娘,聪明热心,哪怕被人责备,也从不后悔。
晚上,她和黛玉躺在床上聊天,紫鹃劝黛玉赶紧想办法趁着老太太身体硬朗,订下终身大事要紧。她说,宝玉知冷知热,对姑娘是真心,这比什么都强。
紫鹃支持黛玉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她几次试探宝玉的真心,在肯定宝玉的真心后,更加坚定了支持宝黛的决心。薛姨妈住在潇湘馆照顾黛玉,有一次,紫鹃听到她老人家有意支持宝玉和黛玉,情不自禁地说,姨太太既然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太太说去?
紫鹃哪里知道?薛姨妈哪里是真心撮合黛玉和宝玉?她的心里,全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宝钗的婚姻大事,以及自己家的将来。这一切赌注,全押在金玉良缘的婚姻上。
我们很难想象,假如没有紫鹃,黛玉生活在大观园,会是怎样一种情形?
宝玉和紫鹃
紫鹃之所以被称为慧,不仅是做人聪慧,做事智慧,更是对黛玉的敦敦教导《红楼梦》第三十回,黛玉和宝玉发生口角,自己也觉得后悔。整天怅然若失、无所事事。紫鹃明白黛玉的心意,知道她不好意思向宝玉认错。
你看,聪明的紫鹃这么劝黛玉:“若论前日之事,竟是姑娘太浮躁了些。别人不知宝玉那脾气,难道咱们也不知道的。为那玉也不是闹了一遭两遭了。”
黛玉嘴上不服气,其实心里早已认同。她对紫鹃说,你倒替别人来说我的不是,我哪里浮躁了?紫鹃也不着急,笑着说,好好的,为什么又剪了那玉上的穗子?要是宝玉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我看他平时待姑娘就很好,都是因为姑娘的小性儿,爱耍小脾气,时常歪派他,才这么样。
黛玉还没来得及说话,便听到有人叫门。紫鹃笑着说,这是宝玉的声音,肯定是来给姑娘赔不是了。黛玉赌气,不让开门。紫鹃一番话,既说出了黛玉不对的地方,又化解了两人的矛盾。
我们看,紫鹃对黛玉直言说道,这又是姑娘的不是,这么热的天,让宝玉在日头底下晒出毛病来,可怎么得了?开门后,果然是宝玉。紫鹃真是个出色的外交官,她笑着对宝玉说,还以为宝二爷再也不上我们这门了,谁知道又来了。
其实,宝玉早就不生气了,他只是想着怎样才能让林妹妹开心。紫鹃说话,处处站在宝玉的角度,也为黛玉留了很多退路。
宝玉和黛玉
黛玉不知道,为什么王夫人如此讨厌自己?大家想一下,自己的宝贝儿子,整天围着黛玉转,稍有不开心,就要赔不是,王夫人知道了,能不心疼自己儿子?心里能不怨恨黛玉吗?尤其是紫鹃试探宝玉那一次,整个贾府都知道宝玉对黛玉用情至深,虽然大家碍于情面缄口不言,薛姨妈说他们兄妹情深,其实,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没有了黛玉,对宝玉会是怎样一种打击?
王夫人是宝黛婚姻的最大障碍,宝玉多次缓和林妹妹和母亲的关系,效果甚微。聪明的紫鹃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才总是规劝黛玉不要耍小性子,总是站在宝玉的立场,批评黛玉的不对之处。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紫鹃对宝玉谎称黛玉要回苏州老家,宝玉情急之下病倒。紫鹃本来是想试探一下宝玉对黛玉的真心,她害怕自家姑娘的一片真心付诸流水,到头来是一场空。
事情的起因,宝钗好心送黛玉燕窝补养身体,宝玉觉得宝钗来贾府做客,吃她送来的燕窝太过实诚,不合适,于是禀告贾母和凤姐,每天派人给林妹妹送来。
宝玉道:“也没什么要紧。不过我想着宝姐姐也是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他要,太也托实。虽不便和太太要,我已经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个风声,只怕老太太和凤姐姐说了。我告诉他的,竟没告诉完了他。如今我听见一日给你们一两燕窝,这也就完了。”
紫鹃谢宝玉费心,又说,在这里吃惯了,明年回苏州老家去,哪里有闲钱吃这个?宝玉一开始不信,笑着说,回去找谁?苏州虽是原籍,因没了姑父姑母,无人照看,林妹妹才来的。还说紫鹃扯谎。
不曾想,紫鹃接下来的一番话,让宝玉深信不疑。紫鹃说,林家世代书香,也是官宦人家,原本是心疼自家姑娘年纪小才送来贾府,如今年纪大了,该该出阁时,自然要还回林家,不然,要被外人耻笑。明年春天或者秋天,林家就会来人接林姑娘了-------
紫鹃这一番话,宝玉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急火攻心,一头热汗,满脸紫胀,两个眼珠儿直直地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没有知觉,给他个枕头,他便睡下,扶他起来,他便坐着,倒了茶来,他便吃茶。大家吓坏了,先派人请来宝玉的乳母李嬷嬷。
李嬷嬷毫无办法,哭了起来。没办法,只得请来了王太医。太医说宝玉这是急痛迷心,不妨事。这下大家放下心来。紫鹃的这一次试探宝玉,让王夫人和薛姨妈不敢再像以前一样那么高调,也让老太太看清了宝玉的真心,更加坚定了支持宝黛的决心。
宝玉
老太太活一天,宝玉和黛玉背后的靠山就在。至于日后发生的变故,我们无从知晓,只能猜测。但是,孤立无援的黛玉,因为聪慧的紫鹃,让贾母的支持逐渐明朗。
宝玉病好后,紫鹃笑着对宝玉说,“你不用着急。这原是我心里着急,故来试你。”原来,紫鹃和袭人、鸳鸯一样,都是贾府的丫鬟,并不是林家的丫鬟。林姑娘来了之后,紫鹃跟了林姑娘,两个人关系要好,情同姐妹,两个人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紫鹃发愁,假如以后黛玉走了,自己怎么办?跟了黛玉去,不合规矩,不跟着去吧,又辜负了她们之间的情谊。
紫鹃的话,虚虚实实,她并不敢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完全告诉宝玉,她其实是想知道,宝玉对自家姑娘,可否是真心?
宝玉却懂得,他笑道:“原来是你愁这个,所以你是傻子。从此后再别愁了。我只告诉你一句趸话: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如何?”
紫鹃明白了宝玉的心意后,对黛玉推心置腹,自己这些年来,一直为她发愁。姑娘无父无母,哪个才是知道疼热的人啊?不如趁着老太太身体硬朗,定下大事要紧。又劝黛玉,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只是,紫鹃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未能改变林妹妹的命运。黛玉死后,紫鹃的结局会怎样呢?情同姐妹的两个人,死去的黛玉反而得到解脱,活着的紫鹃,一个人怎么面对今后的生活?
紫鹃或者跟随黛玉的灵柩南下,一生伴着青灯古佛,在孤独中与黛玉在梦中对话。或者在伤心中早逝,去天上陪伴林姑娘。
林黛玉在贾府关系最好的姐妹是谁?
首先迎春、惜春是不能算的。迎春和惜春在书中是已经名言说和黛玉不太说得来。
探春又因近日家事着恼,无暇游玩。虽有迎春惜春二人,偏又素日不大甚合。
最初黛玉的女性玩伴应该算是湘云了,湘云一到贾府来玩,第一反应也是去找宝玉黛玉玩。
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
晚上湘云也是和黛玉一个房间一张床睡觉。
湘云仍往黛玉房中安歇。
宝玉送他二人到房,那天已二更多时,袭人来催了几次,方回自己房中来睡。次日天明时,便披衣靸鞋往黛玉房中来,不见紫鹃、翠缕二人,只见他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那史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
可见此时湘云和黛玉的关系是很好的。
后来湘云和宝钗更好,晚上也去和宝钗睡觉觉。
但是经过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后,在黛玉心里,是和宝钗最好的。
眼见着的和大家开玩笑,同时认薛姨妈为干娘。
黛玉道:“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刚说到这里,众人知道他是取笑惜春,便都笑问说:“还要怎样?”黛玉也自己掌不住笑道:“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众人听了,都拍手笑个不住。
但是宝钗之为人是无所谓和谁好不好的,她看人看事都理智以对。
而且随着年龄的长大,黛玉和宝玉感情的成熟,黛玉明显把眼光放得更高。除了日常渴望亲情外,她开始关注她平常所在环境的变化。因此虽然她的身份所拘,不能多言,但是也开始为贾家家族考虑。此时她其实是和探春更好些的。
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说起来,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们,虽然也有你和我好你又和她好了的时候,更多是小儿女情态,没有什么利益相关,也没有什么大奸大恶。是真正的女儿美了!
林黛玉在贾府关系最好的姐妹是谁?
在本书的前段黛玉和宝釵表面上看确是情敌,但后來在刘姥姥二进荣府來大观园饮宴行酒令時,输到黛玉無心中漏出了几句《西廂记》的戲文让宝釵听到了,在無人处问她,黛玉向她求饶,宝钗向她说了一套大道理⋯
这一段话真可以说的是肺腑之言,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宝釵待人诚恳,並不是在故施小惠,笼络人心,以造成自已的地位,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黛玉的靈慧讨人喜欢,要是别人以真心待她,她也会以真心待人,从前人把黛玉和宝钗二人看成对立的情敌,非但錯得历害,而且有違作者的本意,在这一段话后,黛玉並说起自己的病來,宝钗安慰她之余,还在暗下另送给她燕窝,
黛玉自动提出願认薛姨妈为母親,这可是由衷之言,到了第五十八回,薛姨妈搬进大观园去住就住在潇湘馆内,照顧黛玉,黛玉非常感激,就隨着宝钗叫薛姨妈为乚妈𠃍並改叫宝钗为乚姊姊𠃍,二人的感情又深了一層
第六十二回,还有一段描写,更是传神,袭人送去那鍾茶,因黛玉和宝釵在一起,只有一鍾茶,便说乚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𠃍宝釵笑道𠃊我却不渴,只要一口漱就觳了𠃍说着,先拿起來喝了一口,剩了半杯遞在黛玉手内,袭人笑说𠃊我再倒去𠃍黛玉笑道L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鍾儘彀了,难为你想的到𠃍说畢饮乾,将杯放下,袭人觉得很奇怪,黛玉平日爱洁成癖,而且和宝钗又是面不和,心也不和竞然肯喝宝釵剩下的半杯茶!要不是两人感情非常之好,黛玉固然不会喝,宝叙更不会如此託大,自讨没趣。
黛玉和宝钗二人感情深厚,更可以从第六十七回中看出來,薛蟠去江南代回来不少土产,宝釵一份份送给各人𠃊只有黛玉的与别人不同,比别人加厚一倍𠃍这种情形一直维持到八十回,沒有任何变化,后來高鹗续书⋯
林黛玉在贾府关系最好的姐妹是谁?
贾府姐妹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看起来一团和气,但是内心各有想法。因而关于林黛玉在贾府中关系最好的朋友,还真需要好好的分析一下。
如薛宝钗对黛玉很是宽容,对林黛玉的一些酸言醋语听而不闻,对黛玉也很照顾,不但送黛玉燕窝,还送黛玉比他人厚重一倍的礼物,史湘云诬赖黛玉嫉妒薛宝琴,薛宝钗为黛玉辨护,平时称呼也较他人亲密,如"颦儿"这么私密的称呼就是出自薛宝钗之口。特别是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之后,林黛玉对薛宝钗更是信赖有加。
如迎春是一个人扎一下连哎呦都不会喊的“二木头",但却在芒种节时首先发现黛玉没到,还很亲密的称呼林黛玉为"好个懒丫头”。岫烟也去找林黛玉去玩,宝琴与黛玉也是姐姐妹妹的很是亲热。探春也曾与黛玉打打闹闹,甚至史湘云后来也劝过林黛玉保重身体,那么这些人中林黛玉与谁关系最好呢?我认为是迎春
薛宝钗是与贾宝玉有金玉良缘之说的,并且自己为了不惹麻烦而甩锅给林黛玉。探春连黛玉的生日都不记得,惜春比较怪僻,喜欢的是尼姑,宝琴是薛宝钗的堂妹,当然为金玉良缘站队,岫烟也是先取中薛宝钗,才同意薛蝌的求亲。只有迎春,时刻关注着黛玉,而黛玉也对迎春很真诚。
第73回《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中,贾迎春对奶妈王嬷嬷偷自己的行为只谈因朵,不做处理,别人都是付之一笑,只有林黛玉向其指出迎春的不当之处:
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是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下这些人又如何裁活他们?
可见林黛玉对迎春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关心
林黛玉在贾府关系最好的姐妹是谁?
《红楼梦》中,最关心林黛玉的女孩子,自然是她身边的丫环紫鹃。这个是大家公认的,没有异议。但是题主特地说明不能把丫环算进来,那就麻烦一点了。
除了紫鹃这样真心相待的丫环外,和黛玉同为金尊玉贵小姐之身的女孩中,谁是她关系最好的姐妹?我想了想,列出几个人选来分析一下。
1.薛宝钗
林黛玉早期因为宝玉的关系,对宝钗抱着敌对的态度。但是经过宝钗劝说她不要看“杂书”、给她送燕窝等事件之后,黛玉真心把宝钗当作了姐姐,就连宝钗喝过的茶,都能接过来一饮而尽。这对于一向眼高于顶的黛玉,真的非常难得。
然而,薛宝钗却是一个不会对谁特别真心的人。她的友善与宽和,更多地是一种礼仪式的套路,而不是发自肺腑。换了别人也就罢了,可惜林黛玉偏偏是一个对“真心”特别在意的人,而且又特别敏感。宝钗的敷衍与有所保留,时间久了黛玉一定能察觉到。到那个时候,这份“真心”的付出程度并不对等的友谊是否还能维持,就是个问题。
2.史湘云
从书里情节来看,宝钗搬出大观园之后,感到失望的史湘云终于偏向了黛玉。俩人的中秋联诗,很有珠联璧合的感觉。才情相当,又都是性情中人,胸无城府,理论上,湘云和黛玉是很有机会成为好友的。
然而,毕竟之前湘云曾经一心追随宝钗,对黛玉很不以为然。她当时对黛玉的种种成见,反映出她的识人能力实在不怎么样。实际上,湘云作为年纪比较小的女孩,心智的成长一直比较落后,比不上黛玉看得通透,更比不上宝钗成熟圆融。所以,严格来说,无论是宝钗还是黛玉,湘云的思想和她们是有一定差距的,不能完全站在对等的层面进行交流。只不过,宝钗以圆融掩饰了敷衍,所以湘云一直没察觉宝钗的冷淡。黛玉倒是真心待人的,但之前湘云看不到她的好。
宝钗离开之后,湘云如果要和黛玉发展友谊,自身的心智需要成长。如果时间足够,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问题恰恰在于,当湘云发现黛玉的好时,贾府已经开始呈现衰败没落之势。大观园里的姐妹开始四散分离,宝钗搬走了,迎春要出嫁,湘云本人也有了婆家,肯定很快要离开。这样的客观条件,显然不利于史湘云和林黛玉进一步发展友谊。
3.妙玉
妙玉的心智倒是可以和黛玉匹配。事实上,妙玉就像是林黛玉的另一个分身,黛玉性格中的一些核心表现,比如高洁、孤傲、毒舌,在妙玉身上不但都有,甚至比黛玉表现得更极端。正因为如此,俩人其实是不用太多迂回铺垫就可以直接沟通的同类中人,像刘姥姥到栊翠庵喝茶那回,妙玉直接用“大俗人”讥讽黛玉而黛玉并不生气,就可见一斑。
妙玉和黛玉之间,是妙玉的姿态更高的,因为她更加傲气。而黛玉在她面前,则保持礼貌与尊重。然而,中秋夜湘云和黛玉联诗,妙玉听见了, 这等雅兴正好是她的菜,她就主动放下身段,友善示好。这很关键,没有这一步,同样孤傲的林黛玉是没有和妙玉靠近的契机的。
只是妙玉的主动虽然为这份友谊打下了良好基础,但跟湘云一样,她也会遇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一是时间不多了,贾府开始走下坡路,可以预见往后没那么多烹茶谈诗的闲日子;二是妙玉的身份毕竟是出家人,老往大观园里跑也不大适合。
在这样的情况下,妙玉和黛玉这两个同样个性疏淡的人,更有可能是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形式维持着心灵相交,形式上的互动不一定会很频密,也就不大可能有“姐妹淘”的样子。
4.贾探春
之所以把探春列为人选,是因为她和黛玉的关系有可能正好和妙玉的情况相反。表面上,有可能两个人接触来往还不少,实质上,这份友情不会有多深厚,可能还比不上妙玉和黛玉的关系。
究其原因,是因为贾探春和林黛玉,心灵轨道并不一致。
黛玉是出尘的,她的灵魂始终在空中高蹈。她能理解俗世中的热闹,但是并不感兴趣。相反,探春渴望在俗世的热闹中占得一席之地。她的思想很入世,很有烟火气,她本人也是一有机会就表现的行动派。
由于探春这种积极的作风,她的人际互动会比较多。形式上,她也会和包括黛玉在内的这些“层次比较高”的人来往密切。但由于内心关注的重点不一致,一个着眼诗与远方,一个矢志扎根足下,两个人的交往会停留在表面的事务性交流,达不到志同道合的程度。
换言之,有可能俩人来往较多,在别人眼里像是闺蜜姐妹什么的,但其实只是环境限定下的顺其自然,毕竟探春没有更多的社交对象。她和黛玉就像“大观园”这个公司里的“同事”,尤其是同处“诗社”这个部门,往来自然频繁些。但始终不是触及心灵的深刻交往,一旦离开这个共同的环境,估计彼此的交集也会大概率淡下去。
当然,不能说探春和黛玉是塑料姐妹花,毕竟她们都是秉性真诚的人,思想和兴趣点不同而已。单从性格上来说,她们还是可以互相欣赏的。
分析完毕。总的来说,我认为林黛玉其实很难有“关系最好的姐妹”。
这是林妹妹的个性所决定的。她本来就是一个不爱热闹、不爱交际的人,脑子里成天想的也都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不接地气”的东西。要成为好姐妹,前提是要互相懂得、互相尊重,但能懂林黛玉的人有多少呢?喜静不喜动的黛玉本人也没有那么强的动力和渴望去“找朋友”。
别人不懂她,她也懒得找,这样的林黛玉,没有朋友是正常的,能遇到一两个知己就相当难得。在书里,黛玉有宝玉,有紫鹃,已经很奢侈了,如果还要在那些贵族小姐中给她安排一位或几位倾心相交的好姐妹,那就未免过于美满,太不真实。
参见之前的相关问答:
《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林黛玉?》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