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黛玉不嫉妒宝琴,宝钗反而嫉妒宝琴?

《红楼梦》里的薛宝琴是薛宝钗的堂妹,这位姑娘有着一个异常华丽的出场!

薛宝琴是同李纹、李绮、邢岫烟一同进的荣国府。这四个女孩中,薛宝琴是最突出的那一个!

宝琴得到了探春,这个荣国府内最娇艳玫瑰花的极高评价:“据我看,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

可宝琴这位姑娘,真的能让林黛玉和薛宝钗妒忌她吗?

我可以试着去追寻一下答案……

一.薛宝琴有什么值得林黛玉和薛宝钗去妒忌?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更没有无缘无故的妒忌!

黛玉和宝钗会因为才华、容貌去妒忌宝琴吗?

答案是否定的。

黛玉也好,宝钗也罢,都是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姑娘。她们二人都有着极高的见识和非常好的教养。

若是觉得黛玉和宝钗会妒忌宝琴的才华以及容貌的话,那么真的是太小瞧这二位姑娘了!

黛玉和宝钗会妒忌宝琴的家世吗?

答案是否定的。

先从黛玉方面来说,虽然宝琴有哥哥,也有自家的家族产业。

但是宝琴的家世真的太差了!

薛蝌可不比薛蟠,薛蟠至少还是一个挂名的皇商。薛家到了薛蝌那里,就只剩下一个普通商人的身份,虽然薛家大富,可真正的豪门贵族绝对不会看上薛宝琴的家世,也不会同她家联姻!

薛蝌之所以带着薛宝琴匆匆来到荣国府,就是因为同薛宝琴已经定亲的梅翰林家,有了悔婚的意思。

梅翰林这样的真正书香门第,是薛家很难攀上的门户!所以薛家根本不能放弃。

而黛玉则完全不同。黛玉的祖上是列侯,父亲是探花,寄居在荣国府只是因为家族无人落魄了。

可落魄的贵族依旧是贵族!林黛玉的身份要薛宝琴清贵多了。所以林黛玉真的没有必要去妒忌薛宝琴。

说完了黛玉再来说宝钗。薛宝钗同薛宝琴是真真正正的一家人。

宝钗的家庭状况也比宝琴要好的太多!

宝钗的哥哥薛蟠是真正的皇商,皇商的地位可以保证薛家的收入。

宝钗的母亲出身于四大家族的王家,宝钗还有荣国府这样的亲戚可以依靠。

而这一切宝琴都没有。

薛蝌这一房,只剩下薛蝌和薛宝琴这对十几岁兄妹在苦苦支撑。他们进京都是来寻求薛姨妈庇护和帮助的。

十几岁的薛蝌和薛宝琴根本没有办法,也没有资源和人脉去保证宝琴能顺利嫁入梅家。

此时的宝钗,宝琴兄妹的感情只能是一家人的心疼和关怀。

妒忌这种事情,不存在的!为什么有些读者会觉得宝钗可能会妒忌薛宝琴呢?

一切还不是因为贾母这个老人精……

二.贾母对薛宝琴毫无真心关怀,只有利用

当薛蝌带着薛宝琴走进荣国府的那一刻,贾母对宝琴的利用就开始了……

贾母对薛宝琴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喜爱:贾母留宝琴同住;逼着王夫人认她为干女儿;送给她昂贵的凫腋裘;询问她的年庚八字情况,一切的一切都仿佛要为宝玉求娶宝琴……

而这一切都不过是贾母的手段罢了!

贾母就是要在薛姨妈面前表现出对宝琴的喜爱,贾母就是要用这种无言的方式对薛姨妈明确地表态:如果自己喜欢并欣赏一个女孩子,那么她马上就会为孙子求配。

而薛宝钗在荣国府住了那么多年,贾母也从未提过求亲的话,这就足以意味着贾母根本没有看上薛宝钗!

所以薛家你千万别打什么金玉良缘的主意了!

既然是演戏假,贾母一定要把戏演足:

……只见琥珀走来笑道:“老太太说了,叫宝姑娘别管紧了琴姑娘。他还小呢,让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要什么东西只管要去,别多心。”宝钗忙起身答应了,又推宝琴笑道:“你也不知是那里来的福气!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曲着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

①这句话,是很多读者觉得宝钗妒忌薛宝琴的依据。

这句话显得有几分酸溜溜的意味。

②可我们仔细去读,会发现不一样的答案。薛宝琴已经定亲,她的姐姐薛宝钗会非常清楚。薛宝琴无论如何不会是金玉良缘的阻碍。

加上薛宝琴又是薛宝钗的堂妹,实在亲近的血缘,更不会让薛宝钗去妒忌薛宝琴。

③那么这句,我就不信我哪不如你。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说宝琴,而实际上是在讽刺贾母的。

薛宝钗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藏和守意味着,都是装的。

薛宝钗的嘴巴从来都是特别的厉害。相较于林黛玉根本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要么不说话,要是说的话一定会说到点子上,说到别人的痛处。

此时宝钗内心深处的言语是:不要在我面前演戏了,这一切我都能看得出来!

而此时的林黛玉呢?

林黛玉的表现,是真的把宝琴当成了亲妹妹。完全没有平时在读者面前的那种小性儿。

林黛玉的小性儿,从来都是针对贾宝玉的。对待其他的人黛玉既重情,又有几分活泼,绝对是一个值得深交的朋友!

薛蝌带妹妹进京都一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家薛宝琴,这一点他们从未隐瞒过。

这一点,贾母知道,林黛玉也会知道。

而且在龄官画蔷之后,让宝玉懂得了在感情方面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道理。

贾宝玉开始一步步的走向了感情的专一……

当薛宝琴走进荣国府时,在贾宝玉的眼里,她就是一个钟灵毓秀的小妹妹。

而此时的林黛玉把宝琴当成了一个可爱的,可以深交的小妹妹。

这份友情至真至纯!

无论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对薛宝琴这位姑娘,从未有过妒忌!

有的时候小女孩之间的感情是纯粹的,而当牵扯上家族利益之后,一切才变得不纯粹。

而悲剧,就是要把这份最纯粹的感情,撕碎了给每个读者看。

为什么黛玉不嫉妒宝琴,宝钗反而嫉妒宝琴?

要知晓“为什么黛玉不嫉妒宝琴?宝钗反而嫉妒宝琴”的真实原因,就必须搞清楚小说中对她们仨人身份的定位。

先说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身份:

明朝诗人高启有《咏梅九首》,其第一首的颔联是: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在《红楼梦》的“护官符”中,最后一句是:“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以“雪”隐“薛”,来代表薛家。

小说中同样又暗中借用了高启的这两句诗,来隐藏薛宝钗与林黛玉的身份:利用上联中的“雪满山中”,隐寓薛宝钗代表满清;利用下联中的“月明林下”,隐寓林黛玉代表朱明。

在《红楼梦曲》的《终身误》首句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反映的正是小说“排满悼明”的主旨思想:金,指后金,即满清,玉,指玉玺、皇权、天下。“金玉良缘”就是隐喻满清获得了天下;

木,指朱明,因朱姓祖先炎帝朱襄氏的后人以赤心木为图腾,石,即补天余石,幻化作“通灵宝玉”后,上刻“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乃是来自于传国玉玺上镌刻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所以“木石”即隐喻朱明王朝。同时,“木石”合为“柘”字,又隐指朱姓始祖朱襄氏建都于柘城。

贯穿《红楼梦》全书表面的,就是宝黛钗的爱情故事,然而,宝玉却在梦里喊:

“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这就小说的态度立场。

那么,薛宝琴是什么身份呢?

第四十九回,刚刚来到荣国府的宝琴,就被贾母逼着王夫人认作了干女儿,同时得知宝琴已经许给了梅翰林的儿子,如此传递的是什么信息呢?

且看宝琴转述真真国女孩的那首五律: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这首诗之所假借一个黄发碧眼的外国女孩所写,是为了暗示台湾岛曾经成为荷兰的殖民地。

其首联的“朱楼”,指明朝;“水国”双关,既指满清,也指被水环绕的台湾。“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意为抗清复明已是昨日之梦,虽然占领住被水环绕的台湾,可大陆已经是满清的天下;

颔联“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就是对台湾景象的描写;

颈联中的“月”隐指明朝,本联意为,对已经成为过去的明朝,感情依然如旧;

尾联的“汉南”代指江南,本联意为,对江南抗清斗争的消息,怎么能不时时刻刻地关心。

对这首诗仔细地品味之后,就能感觉出薛宝琴应该影射着郑成功。

再来看看宝琴写的《西江月.柳絮词》和七律《咏红梅花》: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对这一词一律进行分析后就会发现,它们与真真国女孩的那首五律的涵义,基本完全是一样的,都蕴含着抗清失败的遗恨和对明朝灭亡的追念!

正是因为宝琴身上喑隐了许多郑成功的影子,黛玉和宝钗对她的态度才会截然不同。

贾母逼着王夫人把宝琴认作干女儿,隐指的是,1646年,郑芝龙的儿子郑森,被隆武帝朱聿键赐姓朱,改名成功。而宝琴自小就许给了梅翰林的儿子,正是隐指郑森成为了“国姓爷”朱成功。

那么宝琴为何会姓薛呢?这是隐指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投降了满清。

为什么黛玉不嫉妒宝琴,宝钗反而嫉妒宝琴?

林黛玉对荣华富贵,贾母的夸奖,几件好衣服都不会嫉妒,林黛玉嫉妒的唯有贾宝玉的爱情,甚至不在乎他的身体,不计较他和袭人的关系。

薛宝琴来贾府是为了和柳翰林之子成亲的,对贾宝玉毫无非分之想,贾宝玉也只待她如姐妹,而且这时宝玉、黛玉已经互诉衷肠,黛玉也绝不会怀疑贾母对她的爱,所以绝无嫉妒之心。

而这些她不在意的东西恰好是薛宝钗所在意的,因此,薛宝钗略有嫉妒之意,但既能光明磊落的说出来,也沒有多重,只是略有酸味,又有点打趣而已。

为什么黛玉不嫉妒宝琴,宝钗反而嫉妒宝琴?

谢悟空小秘书之邀:

首先强调一点,我不同意题目中的“宝钗反而嫉妒宝琴”的说法。这种说法毫无道理,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这个结论的得出,大约来自《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的一个情节。薛宝琴的父亲把她许配给梅翰林之子,因进京完婚,暂住贾府。碰巧家的两个妹子以及邢夫人的侄女也一同到来,大观园的居民除了原本的三春薛林史湘云之外,又增添了新人,开启姹紫嫣红的最兴盛之期。

薛宝琴天姿灵秀,惠质兰心,一进贾府,就得到了贾府老太君的喜爱。时值冬季,天气寒冷,因下雪珠,老太太便把一件名贵的斗蓬送给了宝琴。话题也由于这一件斗篷引起。《红楼梦》的原文是这样写的:

 正说着,只见宝琴来了,披着一领斗篷,金翠辉煌,不知何物。宝钗忙问:“这是那里的?”宝琴笑道:“因下雪珠儿,老太太找了这一件给我的。”

当时来到荣府的姑娘有四个,分别李纹、李绮、邢邮烟和薛宝琴。为什么只有宝琴得到。是因为宝琴除了聪明灵秀之外,气质也不一样,其它三位都是普通仕宦之家小姐。宝琴是商人之女,随父走南闯北,气质上不一样。与市宦之家的含蓄内敛相比,薛宝琴更加活泼大方。这就是 一进贾府就投了贾母缘的重要原因,因为投缘,就留她住在自己的身边。(李纹李绮跟李纨住。邢邮烟跟迎春住)这是她能单独得到贾母馈赠的原因。因为斗篷很贵重,引起小姐妹的围观。这时候,必然会产生一个问题,引起别人的羡慕甚至嫉妒。在这一情节中,薛宝钗所有的表现都是为了消除这种状况,而不是自己嫉妒薛宝琴。

我们再看书中,先是“香菱上来瞧道:‘怪道这么好看,原来是孔雀毛织的。’接着湘云道:‘那里是孔雀毛,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可见老太太疼你了,这样疼宝玉,也没给他穿。’

这二人都不是小肚鸡肠之人。香菱是胸无城府之人,从小的悲惨遭遇和自身的处境,让她不会忌妒。史湘云更是豁达大度光明磊落之人。但是,史湘云的话是很容易为薛宝琴招怨的。宝玉是贾母的命根子,现在,对宝琴居然比他还好了。薛宝钗和史湘云比起来,显然是更懂人情世故,于是,连忙为宝琴解释:

宝钗道:“真俗语说‘各人有缘法’。他也再想不到他这会子来,既来了,又有老太太这么疼他。”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言下之意也是很明白的。没有得到的,自己要想得开。史湘云是直性子,她接下来的话,明白无悟的是在说,荣国府中大观里,妒忌人,不希望人家好的是大有人在的:

湘云道:“你除了在老太太跟前,就在园里来,这两处只管顽笑吃喝。到了太太屋里,若太太在屋里,只管和太太说笑,多坐一回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

诸位看看,史湘云是不是在替宝琴打算了。宝钗接下去又趁热打铁道:

“说你没心,却又有心,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我们这琴儿就有些像你。你天天说要我作亲姐姐,我今儿竟叫你认他作亲妹妹罢了。”

接下去史湘云的反应是:

湘云又瞅了宝琴半日,笑道:“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

史湘云直爽不假,她也是聪明之人,话题还是回到了衣棠上面。“这件衣裳只配他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这句话同时赞扬了两个人,一是薛宝琴非同一般的气质。二是老太太不同一般的审美眼光。这话如果出自薛宝钗的口,可能是一种恭维,出自史湘云之口,就是真心的服气。

这段对话发生在薛宝钗与史湘云之间,也是很有意思的。史湘云是贾母的娘家人。情感上比薛宝琴近多了。如果史湘云都没话说了,其它人就没有资格了。薛宝钗在云淡风轻之中,为自己的堂妹化解了可能的敌意,拉来了友情。如果把这个看成嫉妒的话,就不要读《红楼梦》了。

我们再看下面直接表现宝钗嫉妒的话:

正说着,只见琥珀走来笑道:“老太太说了,叫宝姑娘别管紧了琴姑娘。他还小呢,让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要什么东西只管要去,别多心。”宝钗忙起身答应了,又推宝琴笑道:“你也不知是那里来的福气!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曲着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

老太太为什么要派琥珀来说上面这几句话?说明了老太太对人情世故上的圆滑通透,毕竟是大家闺秀,候门贵妇,都活成人精了。中国人是讲究礼尚往来的。薛家到贾家做客,会给亲戚们带礼物,贾家会有回赠,这是礼尚往来。一般回赠会略厚一些。但是,薛宝琴的这件衣服是贵重之物,是意外的收获。不能随便收受别人礼物,这是中国人社交的基本礼仪。贾母“别多心”正是此意。至于宝钗说的,我就不信我那些人不如你?正是告诉薛宝琴这个道理。薛宝钗在这里是决不会误会自己姐姐的。在场的人都明白这个意思。只不过现在的文化背景与以前不同了,现代人读的时候,才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而己。

书中人特别是史湘云认为林黛玉应该有嫉妒之意。史湘云这样认为,是有她的理由的。因为林黛玉曾经因为金麒麟之事,对史湘云产生了很大的误会和醋意,这是这段时间,史湘云对林黛玉意见大的原因。但是,林黛玉对薛宝琴的态度,却出乎了史湘云的意料之外,这还是说明了林与史的性格不同。

史湘云的误会源自她对林黛玉的深层内涵的不了解。林黛玉的小性子都是因情而起。能引起她嫉妒的,都是因情,而非因物。这是林黛玉的不同凡俗之处。正是因为她是唯灵的,不带烟火气的,所以才常常不被人所理解。

林黛玉对薛宝琴是很友好的。这固然与她与薛宝钗的心结已经打开有关。四十二回中,薛宝钗通过与林黛玉推心置腹的交谈,完全解除了林黛玉对自己的疑心。也与此时宝黛之间的心心相印有关。再加上薛宝琴已经许嫁了梅家,本来就是来完婚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林黛玉都没有嫉妒她的理由。

一件衣服,虽然是贵重之物,但恐怕也贵不过宝玉的雀金裘去。林黛玉做为贾母的亲外孙女,在穿戴上,恐怕也不会缺了黛玉的。况且林家本身也是候门之后,探花之女,盐政之家。一件衣服,还是不足以引起她内心的波澜。但比起同来的李纹、李绮、邢烟,恐怕就不同了。邢岫烟不是就当过衣服,导致自己在大冷天里没有合适的衣服穿吗?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薛宝钗做的一切,既不是妒忌,也不是矫情,而是对人情世故的通达。

对《红楼梦》中这些情节的细细品味,可以感受中国文化滋养下的世态人情。如果基于斗争的心理,把荣国府的人员对于宝黛爱情的态度而分成支持“木石前盟”,还是“金玉良缘”,从而把人物的一切行为都理解成为与此相关,这样的解读,会很无趣味,而忽略掉《红楼梦》中许多更加丰富的内容。

为什么黛玉不嫉妒宝琴,宝钗反而嫉妒宝琴?

宝钗为什么嫉妒宝琴?因为宝钗想拥有不能拥有,宝钗不能拥有。而不如自己的宝琴却拥有了。

宝钗一直在寻求着贾母对她的认可,为此,她不仅处处克己,尊垂贾母的习惯,她还为贾母的娘家侄孙女史湘云出谋划策,并捐了两蒌子的螃蟹,让史湘云成功举办了螃蟹宴。她对贾母的外孙女林黛玉也是百般容忍,甚至在林黛玉对她百般刻薄的情况下,向黛云伸出了橄榄枝。并打算为林黛玉赠送燕窝。而最明显的一次是她借王熙凤作筏子子来变相讨好贾母。第三十五回,王熙凤在贾母面前说笑了一阵子去忙了。宝钗在一边笑道:

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巧不过老太太去。

好听话每个人都爱听,贾母听过薛宝钗讨好的话自然投桃报李,笑着对薛宝钗的母亲说他们家的四个女孩儿都比不过薛宝钗。明眼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一句客套话,其实并没有把薛宝钗看成是自己的人。

宝钗这样千伶百俐,可到头来仍被贾母看作一个外人,而宝琴一进贾府,就得到贾母的喜爱,贾母不但逼着王夫人认她为干女儿,还将一件价值连城的凫靥裘送给了宝琴,还让宝琴住在自己的院子里,就是这样,还怕委屈着宝琴,难怪宝钗似真似假的对宝琴说:

“你也不知是哪里来的福气!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屈着你。我就不信我哪些儿不如你。”

至于黛玉为什么不嫉妒宝琴,因为黛玉不仅拥有宝玉的爱,而且还有外祖母的爱,自信在他们心里,没有谁真正的能越过她去,他又何必枉做小人?

为什么黛玉不嫉妒宝琴,宝钗反而嫉妒宝琴?

林黛玉和薛宝钗对待薛宝琴的不同态度,是荣国府“定海神针”史老太君的杰作,薛宝琴无辜躺枪,做了老太太的“工具人”。

书中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贾府来了一大群客人:邢夫人哥嫂一家、李纨的婶娘一家、薛宝钗从弟薛蝌和妹妹薛宝琴。

薛宝琴是薛宝钗的堂妹,由哥哥薛蝌带着进京发嫁。可是婆家梅翰林一家却在京外任上,一年半载回不来,只好随薛姨妈一家寄居贾府。

初来乍到的薛宝琴刚见面就得到贾母的青眼:立逼王夫人认了干女儿、让她晚上和自己同住、给她价值连城的凫靥裘。

贾母厚待薛宝琴,是发自肺腑的真爱吗?否!“老人精”贾母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敲打了一直“装睡”的薛姨妈和薛宝钗,告诉她们别白日做梦,整天觊觎宝玉。

七窍玲珑心的林黛玉看懂了外祖母的手段,深知薛宝琴影响不了自己的地位,何况薛宝琴见多识广、活泼可爱,很适合做朋友,所以林黛玉没有丝毫的嫉妒,反而和薛宝琴异常亲热:

一时又见林黛玉赶着宝琴叫“妹妹”,并不提名道姓,直似亲姊妹一般。

一向善于藏拙的薛宝钗却被贾母摆了一道,遭到无情打脸。自己来贾府几年,拼命巴结讨好,可是何曾受到老太太的这种优待?这次还被明示,人家贾府(至少是老太太)无意“金玉良缘”。

羞愤交加,使人设为“稳重大度”的薛宝钗乱了方寸,在琥珀传了贾母关心薛宝琴的话后,竟然不顾后果的说出嫉妒之语:

宝钗忙起身答应了,又推宝琴,笑道:“你也不知是哪里来的福气!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曲着你。我就不信我哪些儿不如你。”说话之间,宝玉黛玉都进来了,宝钗犹自嘲笑。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虽然薛家母女伙同王夫人成就了“金玉良缘”,但是薛宝钗最终却落了个“琴边衾里总无缘,煎心日日复年年”。(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