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是如何保护生母赵姨娘的?
《红楼梦》中的贾探春是贾政之庶女,荣国府的三姑娘。她的生母就是赵姨娘。
赵姨娘是小说中的奇葩人物,在众人的眼里,她是一个愚妾,为人行事糊涂且荒唐。赵姨娘这个人,把自己活成了荣国府中的一个笑话。
可正是由于赵姨娘做的种种蠢事,保护了她自己。赵姨娘实在是太差劲了,所以没有上位的可能性。
在蠢妾赵姨娘面前,王夫人永远是那个端庄、典雅的豪门贵妇。所以王夫人根本不屑于同赵姨娘宅斗,使得赵姨娘这个贱妾,可以在夹缝中得到了生存。
荣国府内混得最好的妾侍就是赵姨娘,没有之一!
她深得贾政宠爱,而且儿女双全。
探春同赵姨娘之间实实在在的血脉之情,根本剪不断。
她们母女二人互相依存,互相保护!
任何时间,这对母女都在唱双簧,只是掩饰的太好,让一些读者以为她们关系很差,分辨不清罢了。
一.赵姨娘放弃探春的抚养权,是对探春的保护
探春不认生母,也是对赵姨娘的保护
赵姨娘在贾政面前,是一个极有话语权的女子。她有本事把贾环留在身边,亲自抚养,其实她也可以抚养探春。
但是,赵姨娘没有这样做!
我们不能小瞧赵姨娘的生存能力,她是荣国府的家生女儿,对于豪门公府的生存之道和各种弯弯绕,她从小就门儿清。
赵姨娘,是从小看着荣国府这个豪门公府中的明争暗斗长大的。
她一定明白庶出的不易,她也一定清楚,庶女的未来,其实完全掌握在主母的手中!
在古代,男子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为自己撑出一片天空,用自己的才华去建功立业。
可女子则完全不行!
古代的世家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们一生的幸福都寄托在婚姻之上。
若是攀不上门好亲事,女子的一生就会被轻松的毁掉。就像后来探春的姐姐贾迎春一样,出嫁不到一年就被折磨致死了。
女子的婚姻的决定权也不在自己的手中,而是而是父母之命。
探春的婚事也一样!
赵姨娘的身份低微,她可没有探春母亲那个地位。探春法律上的母亲是王夫人。
探春的未来,握在王夫人手中。王夫人出身于四大家族中的王家,她有着巨大的人脉圈和影响力。
如果王夫人愿意,一定能为探春攀亲挑个好人家。
如果探春由王夫人一手带大,她们彼此之间自然能建立起感情。这种感情越深厚,对探春的未来发展就越好。
这才是赵姨娘不吵不闹,放弃探春抚养权的真正原因。
而探春本人呢?
她精明能干,待她年纪稍长,一定明白赵姨娘给了她一个更高的平台,才能让她飞得更远。
所以探春至少在表面上,不能认赵姨娘为母。
王夫人永远是探春口中的太太,而赵姨娘永远是姨娘。
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神采飞扬。这些优点会有着赵姨娘曾经的烙印。
荣国府四位姑娘中,探春的出身实际上是最低的。
但她有机会得到一个世家小姐应有的全部教养,虽然她只是个庶女。
探春成功地把姐姐迎春、妹妹惜春给比了下去,成为荣国府最红的那朵玫瑰花。
这朵玫瑰花傲人却扎手,浑身带刺。这刺一样会刺向她的生母赵姨娘。
探春同生母的关系越差,王夫人就越放心。
探春表面上打压自己的生母,可实际上会留有分寸,总比王夫人直接去打压赵姨娘强很多!
这就是对母亲赵姨娘,极为强烈的保护。
而对于这一点,赵姨娘根本就是心知肚明。
于是这对母女不妨就这么演下去,演完了今天演明天,唱完了这本唱那本……
二.探春越优秀,赵姨娘就越得利,所以探春永远是那朵红花儿,赵姨娘永远是反衬她的那片绿叶
探春理家,是小说《红楼梦》中的重中之重。
这一段写的才是探春,同赵姨娘真正的关系!
赵姨娘的弟弟赵国基死了,因为丧葬费赵姨娘同探春大吵一架。
可事情真的如表面上,看到的那个样子吗?
赵姨娘气的问道:谁叫你拉扯别人去了?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姑娘放心,这也使不着你的银子。明儿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
赵姨娘内侄钱槐的父母在库上管账,她怎么会不知道贾府丧葬费是怎么发放的!
这段话中的赵姨娘,表现得太奇怪了:
①如果赵姨娘只是想多要丧葬费,那么她应该怎么做?
这种话题,应该避开众人单独到探春房里去谈!
可赵姨娘就这么冒冒失失的,在大庭广众之下让探春寻私舞弊。这岂不是太奇怪了。
②赵姨娘是荣国府的家生女儿,就意味着她的弟弟是荣国府的奴仆。
探春是世家小姐可,赵姨娘却是实实在在的半主半奴。
赵姨娘的弟弟赵国基,在荣国府工作是陪贾环上学。赵国基是什么地位,赵姨娘又不是不知道,荣国府从未,也不可能给他小舅爷的地位!
怎么赵姨娘偏偏就赶在这个时间点上发作?
于是一切都显得十分清晰,这不过是赵姨娘送给女儿的一份厚礼。
这是赵姨娘对探春的一种保护。
此时的探春刚刚理家,立足未稳。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探春急需要树立自己的威严!
而探春拿谁来立威?先拿软的开刀,会给人欺软怕硬的感觉。而先拿有权有势的来立威,探春真的后劲不足,会给自己带来无数的麻烦。
不早不晚,就在这恰到好处的时间,她的生母赵姨娘自动把自己送到了台前。
此时的探春,可以拿她的生母赵姨娘来立威。
一则,可以树立起探春大公无私的良好形象。
二则,可以引起王夫人的同情,让王夫人觉得探春不易。
而使探春当家的过程,更为平顺。
三则,探春主动去打压生母赵姨娘,会让王夫人有一种探春是自己人的感觉,有助于提升探春的地位。
而探春在荣国府有了地位,反过来就可以保护赵姨娘!
探春在王夫人面前有面子,赵姨娘就在荣国府内有里子。
有这一朵最娇艳的玫瑰花罩着,谁敢真动她的生母赵姨娘。
彩云偷了王夫人房里的茯苓霜,给了贾环。王夫人房内出了失窃案,原本可以借着这个机会,狠狠的整治赵姨娘一次!
可是因为赵姨娘背后站着是探春,赵姨娘丢了脸面探春也脸上无光,这件事情生生地被平儿给压了下去。
在荣国府这种豪门公府,亲人们之间互相算计,争权夺利,权与利的争夺,性命攸关,哪有什么亲情可言?
探春同赵姨娘这对母女,在荣国府就是互相帮衬着、算计着,慢慢地、一点点地熬出头来。
她们是骨肉至亲,她们必须互相保护,才能在荣国府这种地方活下来。
探春是如何保护生母赵姨娘的?
《红楼梦》中,赵姨娘真是一种另类的存在。作为名门望族,贾府的侍妾何其多?贾珍、贾赦到贾政,谁不是房里几个人?可偏偏赵姨娘确是最出位的那个,她贪婪、愚昧且泼辣,联合马道婆陷害宝玉王熙凤,大庭广众与小丫头打架,教唆儿子贾环嫉恨宝玉等等,都没有一件上台面的事。
可是,这么个赵姨娘,除了贾政对其宠溺令众人无可奈何之外,还有其他可以保护她的人吗?我想是有的,女儿探春就是一个。
探春为赵姨娘所出,我想她是痛苦的,也是不甘的,但又是无奈的。这个贾府中最有才干魄力的小姐,因为庶出的身份和性别,总有才华无处安放的感觉。之前读《红楼梦》,总觉得探春对生母和弟弟贾环甚是凉薄冷漠,现在细细想来,探春为了赵姨娘这对母子,暗里费了多少思量,尽了多少努力,受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委屈。
先为探春的凉薄辩解。很多人认为探春否认赵国基为舅舅,而称王子腾为舅舅有贪图富贵、六亲不认之嫌,但根据古代的宗法制度,庶出儿女都要称正室为“母亲”,只能称生母为“姨娘”,同理,“母亲”的弟弟才是自己的“舅舅”,而赵国基不过贾府家奴,连见到外甥贾环都要站起来的家奴,探春若称呼其“舅舅”,王夫人面子怎么挂的住?探春在宗法礼教上理得很清,不像贾环,跟贾政告宝玉的状时还敢称呼赵姨娘为“我母亲”,两人觉悟不同,成就自然相差悬殊。
而探春因为识大体,拎得清,自然受王夫人高看一眼。就像平儿所言,“她撒个娇,太太还得让她三分呢”王夫人有多厌恶赵姨娘,我想毋庸置疑,可是她对于探春却可以重用,我想一来是探春识趣,主动与赵姨娘保持距离,二来便是探春讨巧,主动投靠王夫人。
贾赦要讨鸳鸯,鸳鸯在贾母面前哭诉誓绝鸳鸯偶,贾母大怒。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因邢夫人不在场,贾母把气都撒在王夫人身上,众人不敢言语,李纨带着姑娘们悄悄离场。谁知探春返回,晓之以理,又不触怒贾母,贾母顺坡下驴,王夫人尬境得以解脱。探春如此深明大义,才干智慧兼备又拥护王夫人,王夫人怎能不投桃报李?
可是探春投靠王夫人,就真的放弃赵姨娘了吗?并没有。在第六十回,赵姨娘因芳官用茉莉粉糊弄贾环,加上他人挑唆,便与芳官一众小丫头厮打起来,身为贾府一个姨娘却与小丫头扭打,简直成为天大的笑柄。探春与李纨尤氏赶来后,先将四个丫头喝住,让赵姨娘说明事由后便道:
“这是什么大事,姨娘也太肯动气了!我正有一句话要请姨娘商议,怪道丫头说不知在那里,原来在这里生气呢,快同我来。”尤氏李氏都笑说:“姨娘请到厅上来,咱们商量。”这句话有几个意思:
第一,姨娘你是有身份的人,算贾府的半个主子,不该和丫头一般见识。
第二:告诉在场的人,我还有事需要找赵姨娘商议,征求她的意见。她不是没人理的过街老鼠,不是人人都可以欺负的。
尤氏李纨何尝不知道探春的潜在意思,对于这位三姑娘,她们自然给足面子,附和道:姨娘请到厅上来,咱们一起商量。
主子奶奶们都这么看重赵姨娘了,你们这些丫头婆子还不得收敛些?
止住混乱后,探春便对着尤氏李纨道:
:“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伏。这是什么意思,值得吵一吵,并不留体统,耳朵又软,心里又没有计算。这又是那起没脸面的奴才们的调停,作弄出个呆人替他们出气。”越想越气,因命人查是谁调唆的。意思很明显,赵姨娘心思单纯,脑子简单,她是被有心人挑唆的。立马便让人去查,虽然后来丫头报了嫌疑人,但探春也是很理智的分析后决定放弃追究,适可而止,有的放矢,这才是探春令人信服的其中一点。
探春虽明面上与赵姨娘保持距离,可暗里却不然,在第五十二回,宝玉在潇湘馆与黛玉说话,赵姨娘走进来打招呼,黛玉便知道她是从探春处来,做个顺路的人情罢了。可知赵姨娘是经常探春处走动,黛玉才习以为常。而黛玉对赵姨娘明面上的礼遇有加,何尝不是因为看在探春的面子?
在贾府,探春给赵姨娘最好的保护就是:让自己更强大,让自己在贾府有言语权,投鼠忌器,即便赵姨娘有些倒三不着两,他人也要看自己的面子,这在第六十一回有深刻的描写。
赵姨娘教唆彩云偷盗王夫人房里的东西,最后被平儿宝玉知道后,因为怕伤了探春的体面便决定瞒了过去,仅仅给彩云口头警告了事,赵姨娘没有受到惩罚。所谓“投鼠忌器”,赵姨娘虽是只人人喊打的老鼠,但众人总要顾忌探春这个珍贵的玉瓶啊!
试想如果探春与贾环一般,自甘下贱,仇视他人,自然不会优秀,也不会被王夫人所重视委以重任,众人自然视其为赵姨娘一般人物,如此母子三人但凡遇到点事,贾政又能为其做主多久呢?探春之心,可敬,探春之苦,可叹!
探春是如何保护生母赵姨娘的?
春秋随话:贾府四春,我最喜欢的是探春。
元春是早早入宫了,只有省亲一回匆匆来去,我们只知道她是不愿入宫的性情儿女,其他倒是知之不多。
迎春我是一早就说了,失之懦弱。也太懦弱了点。
惜春呢?惜春像是宁国府赎罪的祭品。
唯有探春给我一点安慰。
她是入世的,且唯有她还想着怎么拯救贾府这艘逐渐沉没的游轮。也唯有她努力过、挣扎过。
探春在贾府里,也是很招人喜欢的。
探春起诗社,宝玉说还是三妹妹高雅!
宝玉看了,不觉喜的拍手笑道:“倒是三妹妹的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
贾母喜欢她。
贾母笑道:“我的这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
凤姐喜欢她,还替王夫人代言表示稀罕探春。
凤姐儿笑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
倒只剩了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都也来的,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
黛玉也夸她。能让黛玉夸其实还是不太容易的。
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
平儿为了她连府里的盗窃案都肯算了,就为了保住探春的面子。
平儿笑道:“这也倒是小事。如今便从赵姨娘屋里起了赃来也容易,我只怕又伤着一个好人的体面。别人都别管,这一个人岂不又生气。我可怜的是他,不肯为打老鼠伤了玉瓶。”说着,把三个指头一伸。袭人等听说,便知他说的是探春。大家都忙说:“可是这话,竟是我们这里应了起来的为是。”
这么说吧,贾府里略有见识的都很喜欢她。
但是有不喜欢她的,赵姨娘就是。
也有不喜欢她的读者,多半也是为着赵姨娘。
赵姨娘是探春的亲生母亲,探春和她的关系却并不好。
赵姨娘说探春: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可见很是不满意的。
总结下,赵姨娘觉得探春不照顾自己,没良心。赵姨娘为什么觉得探春不照顾自己呢?因为探春不给她钱花。
就是上回我给你那钱,替我带那顽的东西。过了两天,他见了我,也是说没钱使,怎么难,我也不理论。谁知后来丫头们出去了,他就抱怨起来,说我攒的钱为什么给你使,倒不给环儿使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赵姨娘真的像她自己说得那样,缺钱,被欺负吗?
赵姨娘和马道婆算计欺负宝玉和王熙凤的时候,有如下描写:
一时来至赵姨娘房内,二人见过,赵姨娘命小丫头倒了茶来与他吃。——有丫鬟。
赵姨娘问道:“前日我送了五百钱去,在药王跟前上供,你可收了没有?”
赵姨娘道:“这又何难。如今我虽手里没什么,也零碎攒了几两梯己,还有几件衣服簪子,你先拿些去。——有余钱。
可见赵姨娘并不是真的是穷困潦倒。
那么我们看看赵姨娘每个月有多少收入。
赵姨娘有环兄弟的二两,共是四两,另外四串钱。
环哥的是姨娘领二两,宝玉的是老太太屋里袭人领二两,兰哥儿的是大奶奶屋里领。怎么学里每人又多这八两?原来上学去的是为这八两银子!
王熙凤管家是有克扣过两个姨娘的丫鬟份例五百钱。但是没有克扣赵姨娘和贾环的份例,晚发是有可能的,确实没有克扣。
也就是说,赵姨娘每年自己的份例加上贾环的,有四十八两。呃,书中的换算制度,我不敢大说,还有四十八串钱。加上贾环上学的八两,总计六十两有余。
而赵姨娘和贾环的日常所用,贾府都是有份例的。衣食住行,可以说基本生活不花钱。
谁知三日之后,丫头善姐便有些不服使唤起来。尤二姐因说:“没了头油了,你去回声大奶奶拿些来。”
那善姐渐渐连饭也怕端来与他吃,或早一顿,或晚一顿,所拿来之物,皆是剩的。
也就是说,赵姨娘的生活,要比起王夫人、邢夫人等的生活,肯定是比不上的。但是比起寻常人家的生活那也是天上地下了。
刘姥姥得了王熙凤的二十两银子,生活立刻就改善了,第二年就能有结余送人。二十两够庄稼人过一年。可见赵姨娘的生活,并不像她说得那样,熬油一样熬得这么多年。毕竟贾政还经常去她那歇息。
物质生活不差,那么精神生活呢?
和女儿吵:
赵姨娘气的问道:“谁叫你拉扯别人去了?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姑娘放心,这也使不着你的银子。明儿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
探春因家务冗杂,且不时有赵姨娘与贾环来嘈聒,甚不方便......
和小丫头们连吵带打:
豆官先便一头,几乎不曾将赵姨娘撞了一跌。那三个也便拥上来,放声大哭,手撕头撞,把个赵姨娘裹住。晴雯等一面笑,一面假意去拉。急的袭人拉起这个,又跑了那个,口内只说:“你们要死!有委曲只好说,这没理的事如何使得!”赵姨娘反没了主意,只好乱骂。蕊官藕官两个一边一个,抱住左右手,葵官豆官前后头顶住。四人只说:“你只打死我们四个就罢!”芳官直挺挺躺在地下,哭得死过去。
要害王熙凤和宝玉。
赵姨娘闻听这话里有道理,心内暗暗的欢喜,便说道:“怎么暗里算计?我倒有这个意思,只是没这样的能干人。你若教给我这法子,我大大的谢你。”
嘿嘿,也不算不忙的。
那么探春和她是一个精神世界的吗?
不说日常和宝玉、黛玉等的联诗了,我们说说抄检大观园时候,她的名言: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虽然是因为贾府里自家人抄自家人而起,此时探春也管理过家务,对贾府上下人等,为了一点权利倾轧争斗的嘴脸,也是看得够够了的。这一句虽然此时说出,只怕在探春心里已经是思量过千百遍了。
而她的亲生母亲赵姨娘呢?正是为着蝇头小利搅得家里乱成一锅粥的翘楚。
我们再看看探春的志向: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探春的心里,其实是很看不上瞅着老祖宗留下来的一点家业做寄生虫的。她想得是自己做出一番事业,振兴家族。——贾府这些男子连宝玉在内,哪一个比得上探丫头!
偏赵姨娘心心念念只有家族里的银钱。
赵姨娘听这话口气松动了,便说道:“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糊涂起来了。你若果然法子灵验,把他两个绝了,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那时你要什么不得?”
每次看到这,我都忍不住好笑起来。赵姨娘啊赵姨娘,没有宝玉还有贾兰呢!你当其他人都死绝了不成。
可以说,在精神世界上,探春和赵姨娘一个阳春白雪一个下里巴人。探春和赵姨娘之间的交流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探春是打小生活在贾母身边的,耳濡目染的是贾母的眼界和处世方法。那么赵姨娘的教育方法是什么呢?没好气,没好话。
赵姨娘见他这般,因问:“又是那里垫了踹窝来了?”一问不答,再问时,贾环便说:“同宝姐姐顽的,莺儿欺负我,赖我的钱,宝玉哥哥撵我来了。”赵姨娘啐道:“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顽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没意思!”
赵姨娘日常去探春那边干什么呢?
要钱!
谁知后来丫头们出去了,他就抱怨起来,说我攒的钱为什么给你使,倒不给环儿使呢。
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
王夫人自己有儿有女,虽然王熙凤说她对探春是面上淡淡心里疼,但是荣国府她管,她面上淡淡,就够探春喝一壶了。贾政是日常是在外书房。贾母更是操心宝玉和黛玉还操心不过来。
就像探春说的,她自己真的是没人疼没人顾。也是可怜得紧了。
探春笑道。”......我细想,我一个女孩儿家,自己还闹得没人疼没人顾的,我那里还有好处去待人。“口内说到这里,不免又流下泪来。
何况探春真的如赵姨娘所说,不管自己的亲生母亲吗?
我们看看赵姨娘和芳官们打架后,探春的表现:
这里探春气的和尤氏李纨说:“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伏。这是什么意思,值得吵一吵,并不留体统,耳朵又软,心里又没有计算。这又是那起没脸面的奴才们的调停,作弄出个呆人替他们出气。”越想越气,因命人查是谁调唆的。
探春对赵姨娘的行事是不赞成的,但是心里依然给赵姨娘找借口,一定是奴才们挑唆的。可见对这个母亲,不是没有感情的。再说没有感情的话,依法办理就算了,何至于自己伤心生气。
那么为什么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后,探春不多给个二三十两呢?
首先,探春是依法办事,没有为着赵姨娘是自己的母亲就故意克扣,以获得自己廉洁的名声。
探春笑道:“原来为这个。我说我并不敢犯法违理。”一面便坐了,拿帐翻与赵姨娘看,又念与他听,又说道:“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也不但袭人,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这原不是什么争大争小的事,讲不到有脸没脸的话上。他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着旧规矩办。
第二、探春其实是有自己的理想抱负,贾府的种种弊端,她早就看在眼里,想要趁此机会力挽狂澜。探春如果假公济私,王夫人不说话就算了,如果觉得她办事不公,不让她管事,她拯救贾府的计划就没有办法实施,不但因小失大,以后她也没有脸面继续在贾府生活。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
第三、贾府的弊端其中一项就是层层叠叠的重复支出,出得多,进得少。探春对此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开源,她作为古代的女孩,是没法出去挣家业的。唯有节流,她还可以趁此想一些办法。如果此时因为是自己的亲舅舅就多给二三十两银子,她的那些节流政策怎么实施下去呢?贾府里那些不省事的管事媳妇们又会怎么说她呢?
你知道,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一家子大约也没个不背地里恨我的。我如今也是骑上老虎了。虽然看破些,无奈一时也难宽放;二则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凡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多省俭了,外人又笑话,老太太、太太也受委屈,家下人也抱怨刻薄;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
见他来了,探春便命他脚踏上坐了,因说道:“我想的事不为别的,因想着我们一月有二两月银外,丫头们又另有月钱。前儿又有人回,要我们一月所用的头油脂粉,每人又是二两。这又同才刚学里的八两一样,重重叠叠,事虽小,钱有限,看起来也不妥当。你奶奶怎么就没想到这个?”
第四、往小了说,探春管家做到公平公正,以后家中打小事情,探春才能有过问的权力。真正有了管家的权力,赵姨娘和贾环的地位难道不会往上升,更得大家看重吗?探春越得力,别人看在探春面上,赵姨娘和贾环也不会受欺负。玫瑰露盗窃事件,平儿可不就是不愿意伤害到探春的面子才对赵姨娘网开一面吗?要是探春不得平儿敬重,赵姨娘又会被怎么样呢?
往大了说,贾府好了,赵姨娘等在贾家生活的人才能安安稳稳度日。贾府要是败落了,赵姨娘们恐怕是享受不到一个月二两例银这么好的待遇了。
所以第五十六回题目叫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
但是探春在实施新政的过程中,亲生母亲不但不支持,还为着一点东西就和丫鬟们吵架、为着银子就能和自己的女儿争吵不休,处处给女儿拖后腿。
我站在探春的角度上看,真的是忍不住要陪着她多哭几场。母亲总是拖后腿,与她吵闹。她还得受着,还得为家族考虑,也并没有可以诉苦的对象。
别人觉得探春不顾惜自己的亲生母亲,我只觉得她能干,佩服她敬重她。贾府里现有的男人,哪怕有一个有她的一半呢?贾府何至于到后面一败涂地?
我真恨不得贾宝玉和贾探春换过来!
按惯例总结下,探春和赵姨娘之间,并非没有亲情。只是一个胸怀大海,看得是大局,一个是唯利是图,只看眼前利益。你让她们怎么能和平相处呢?
探春是如何保护生母赵姨娘的?
虽为四大家族之一“白玉为堂金作马”贾家的千金,但因为一个庶出的身份,探春在贾府过得比他人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说来有趣,迎春虽然也是庶出,但却活的安逸随性,说到底,不过因为探春是个自尊要强的姑娘。
王熙凤曾说过探春“老鸨窝里的凤凰”,这老鸨窝,自然指的是赵姨娘。也不知贾政一本正经的面孔下是一颗什么样的灵魂,赵姨娘此人在贾府堪称一朵奇葩,教养欠缺,愚鲁粗俗,出口成脏,心狠手辣,行事毫无章法,有悖常理,有时类近疯癫,令贾府上下侧目而视,敬而远之。贾政却爱不释手,甘之如饴。
细细一想,赵姨娘如此,不失为一桩保护自己的武器。
探春曾怨赵姨娘“你看看周姨娘,怎么不见人寻她的不是,她也不寻别人”。但探春可能没想过,或许因为周姨娘的逆来顺受,软弱不争,所以现时还没有一儿半女吧。赵姨娘的泼辣和粗鲁,正好是对付在乎脸面,恪守礼教的王夫人的利器。
读《红楼梦》,读者对探春的看法比较两极化,欣赏探春的觉得她自尊自爱,要强精明,大气阔朗;蔑视探春的觉得她贪慕虚荣,六亲不认。
其实,这是冤杀探春了
贾环与探春对赵姨娘完全是两个极端,贾环顺从赵姨娘,甚至敢当着贾政的面叫赵姨娘“母亲”,这是违背封建礼教的,贾环虽为赵姨娘亲生,但只能称呼王夫人“母亲”,对于赵姨娘只能称呼“姨娘”。因为听从赵姨娘,贾环不仅性情与赵姨娘一般自卑自贱,心胸狭隘,格局眼界都受到影响,故而母子两在贾府成了一对“冻猫子,人人见了都要厌恶中忌避几分。
而探春,恪守规矩,赶着王夫人的弟弟王子腾叫“舅舅”,赵姨娘就是“姨娘”,合乎情理,一丝不乱,谁能说这是六亲不认呢?当然,也有探春刻意与赵姨娘划清界限的缘故。
探春对这个母亲,大抵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可是想要凭一己之力改变现状无异于蚍蜉撼树,那么该怎么办?只有让自己变得优秀,让众人对自己另眼相看,才是保护母亲的最好办法。
玫瑰露失窃,大家顺藤摸瓜拿住彩云,彩云坦白是听从赵姨娘的指使,大家只能低调处理,息事宁人,难道怕的是赵姨娘么?平儿不说来?“我可怜的是她,不肯为老鼠打伤了玉甁”,于众人而言,赵姨娘就是那过街老鼠,而她的身边却时刻牵扯着探春这个名贵的玉甁,投鼠忌器,探春成了保护赵姨娘的铠甲。
事实上探春表面对赵姨娘冷淡漠视,但从一些细节可看出,母女两或许有别样的默契。有一次宝玉在潇湘馆说话,赵姨娘正巧进来,黛玉便知其刚从探春处来,不过做个顺路人情。可知赵姨娘不仅一次探望女儿,而是轻车熟路的,母女俩并非如他人想的那么剑拔弩张,不可调和。
试想,若非探春拎得清,明是非,而是跟贾环一般一味听从母亲挑唆,对世间充满仇恨并抱以恶意,结局不过是母子三人都成为贾府中人人可欺的过街老鼠罢了。
探春是如何保护生母赵姨娘的?
探春和她生母赵姨娘的关系看起来的确很不好,因为探春称呼自己亲生母亲为“姨娘”,却认嫡母王夫人为母亲,更是在很多公开场合不给赵姨娘留半点脸面,探春因此被很多人指责“不孝”,其实探春在很多情况下是很保护赵姨娘的,只不过不便明说罢了。
一 、哀其不幸,怒其贪争
其实探春生活的年代,按照规矩,庶出的女子都是只能认嫡母为母亲,这并不是探春的过错,而且探春从小就跟着贾母和王夫人长大,所以才并没有被赵姨娘鼠目寸光的那些坏所影响,而赵姨娘却时常做很多有失身份的事情,让探春很丢脸。
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按照祖宗的规矩只能赏银20两,可是赵姨娘却在探春当家的时候不顾探春的立场和感受,去又哭又闹:“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
把探春气得当场痛哭,其实探春不仅是委屈自己庶出的身份,更让她心寒的是赵姨娘“阴微鄙贱”的见识, 因为不属于自己的微不足道的利益而显得“自己不尊重”。
而且探春刚上任就有管家娘子故意使绊子,如果再为了一己私利依了赵姨娘,大概王夫人也不会再看重她了吧。就像探春说的:“我但凡是个男儿,可以出得去,必定立出一番事业来。”
探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所有人的尊重,甚至也因为自己的出色让别人也不太小瞧她的母亲,只可惜赵姨娘从未理解过她。
二、表面冷漠,但实际也是维护的
书中有多处情节暗示了探春对赵姨娘的维护。有一次宝玉和黛玉在潇湘馆,赵姨娘忽然进来问黛玉身上好?黛玉便猜到赵姨娘刚从探春住处过来,顺路的人情。
薛姨妈来大观园问候姐妹们的时候,不便去探春那里,也是因为赵姨娘经常在的缘故——如果探春真如同传言所说“不认亲娘”,别人又怎么会有这些顾虑呢?
最明显的应该是赵姨娘和小戏子打架那一回,因为茉莉粉的事情赵姨娘以为芳官故意看轻贾环,也因为有人故意火上浇油,才引发了一场比较大的“战争”。
探春却在赵姨娘气冲冲地诉说事情经过之后,劝赵姨娘不要做自降身份的事,因为那些小戏子们“不过是些玩意儿”,甚至在事后命人查是谁挑唆的。因为探春觉得,和那些真正别有用心的人相比,赵姨娘不过是个“呆人”。
所以探春不仅不是对赵姨娘毫无感情,甚至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了她对赵姨娘的保护,只是赵姨娘的“不识大体”,把探春的一番苦心都破坏了。
作者:芙蓉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探春是如何保护生母赵姨娘的?
无论探春在嫡母王夫人与庶母赵姨娘之间的感情多么复杂,但是在表面上探春一直尊王夫人为亲娘。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中曾描述,凤姐儿小月,王夫人令其静养,府中事宜暂时由探春李纨宝钗管理。
此时,袭人母亲与赵姨娘的弟弟赵国基去世,袭人被太太特批四十两银子,而探春坚持只给赵赵姨娘二十两,赵姨娘找到探春大闹“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噎,“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
我看了一下红学家的评注,九省检点是类似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员职务,探春的这个“舅舅”当然是王夫人的兄弟了。
虽然表面上看探春铁面无私,其实却赢得了宝钗李纨平儿凤姐的一直称赞,当然也会有各种渠道告知王夫人的。
不看僧面看佛面,贾府心高气傲的三小姐探春越是这样对嫡庶二母界线分明,别人越是要给赵姨娘充分的生活空间的。除此之外,本人还认为,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安排将曾经结伙冲撞赵姨娘的小戏子们通通撵出,这也是间接性地给了赵姨娘一个交代。
探春就是用这种面冷心热的方法,保护着她那个“行出事来总不叫人敬服”的亲妈赵姨娘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