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最后告诉皇上沈眉庄的孩子是温实初的,为何皇上会骂甄嬛毒妇?

甄嬛是这样一个人,爱的时候痴情,不爱的时候绝情。而皇帝不是,他以为他爱着一个人。其实那个人,不过是他心里幻想出来的罢了。骨子里他自私冷酷,只爱他自己。

皇帝其人

皇帝是一个从小就没有安全感的人。他的父亲不大喜欢他。小说里他的母亲是琳妃,根本算不得什么宠妃,备受冷落。

《甄嬛传》小说中的妃子级别设定是这样的:妃以上,还有夫人和贵德淑贤四妃。混到这个级别才能算是皇帝的宠妃。

为了自保,也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琳妃这位地位不算高,也不算稳的妃子,要同大臣不清不楚,来换取大臣对他们母子的支持。

而这样的一幕,恰巧被当时还是皇子的皇帝看到了。从此之后皇帝就变得心理阴暗,他疑心一切!

纯元算得上是皇帝的初恋;纯元满足了皇帝对爱的一切幻想;纯元在恰当的时间死去。

在皇帝的心中,留下了一抹皎洁的月光,那白月光就是他的纯元皇后。

纯元的形象,因为她的死去而被皇帝美化了。宜修算不上是什么好人,但是有一句话她没说错。纯元根本不爱皇帝,所以她才能做到这么完美。

只有死后的纯元才是可以信任的,只有死了的人才不会背叛自己,皇帝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换一种说法就是,只要人活着就永远有错。

华妃、宜修还有甄嬛,最后都没有好的结局。

甄嬛其人

刚入宫的甄嬛其实是爱过皇帝的。只是皇帝没有留住这样的一份感情罢了。

在纯元故衣事件之后,皇帝已经明白自己是真的爱上甄嬛了,但是作为一个帝王,他不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感情存在。

而同样在纯元故衣事件之后,甄嬛就看清楚了帝王的凉薄与虚伪。

皇帝爱她的时候,可以给她送同心结,可以在打雷的时候陪着她。

可当帝王翻脸的时候,甄嬛被降位、禁足。她的家人被下狱、流放。

帝王的感情就如云烟一般虚无缥缈。帝王之家哪有真心相对,真情实义!

从凌云峰回宫之后的甄嬛便是只剩两个字,报复。

皇帝不会明白,当一个女人对他矫情,对她有种种要求时,那时的女子才是真的爱他的。

回宫之后的甄嬛,在后宫中,贤良淑德,符合一切德行、规矩、标准。那只有一个原因,就是那时候她的皇帝已经没有爱了。

滴血认亲事件发生之后。甄嬛和叶澜依都明白,皇帝对甄嬛孩子的血统已经产生了怀疑。如果想保住甄嬛同王爷的孩子,那么皇帝必须死。

于是叶澜依用各种药和美色挖空了皇帝的身体。而甄嬛就是需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刺激皇帝,一招毙命!

当甄嬛告诉皇帝,沈眉庄的孩子是温实初的的时候,皇帝当然会喊出甄嬛你这个毒妇的话。

皇帝他岂能不恨?他是一国之君,却屡次被戴绿帽子。她被嫔妃们算计得太狠了。

孙答应还不至于让皇帝特别生气,这个女人皇帝没有真爱过。甄嬛的孩子的血统,皇帝也只是疑心,并没有抓住什么真凭实据。而沈眉庄一向举止端庄,皇帝完全想不到她也会给自己戴绿帽子。不止沈眉庄给自己戴绿帽子,这件事甄嬛居然早就知道!皇帝并没有说错,甄嬛这一招真是毒啊!

甄嬛最后告诉皇上沈眉庄的孩子是温实初的,为何皇上会骂甄嬛毒妇?

《甄嬛传》结局,皇上临死前问甄嬛,六阿哥是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甄嬛随口答案是:天下万民都是皇上您的子民。随后甄嬛又说出了:眉姐姐若知道她和温实初的孩子静和公主,被皇上多年疼爱,定会泉下有知。皇上随口骂了一句:你这个毒妇,我要杀了你!

那么皇上为什么要骂甄嬛是毒妇呢?

皇上: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了,朕与嬛嬛与纯元。那时候,回不去了。为了老十七,你恨毒了朕了吧。 甄嬛:皇上圣明,不过皇上放心,臣妾再恨毒了您,也会好好抚育静和公主。眉姐姐若知道她和温实初的孩子,得皇上多年疼爱,九泉之下应该也会高兴吧。甄嬛:不妨告诉皇上,回宫后在你身边每一刻,每一次与你亲密接触,都让我觉得无比恶心。宁嫔也是如此。 皇上:你这个毒妇,朕要杀了你!其一:皇上最恨宫中的女人出轨,这是出自皇上自己的主观原因:

因为他的母亲与奸臣隆科多有男女私情多年。皇上认为这件事是他一生之中最让他感到丢脸的事情。所以太后刚一咽气,就急着向甄嬛告诉这件事。

其二:甄嬛抓住了皇上的“弱点”,触及到了皇帝的“底线”。因为他最恨女人出轨给他戴绿帽子。

甄嬛戳中了皇上的软肋与痛处。大家仔细想想,就别说封建社会的一国之君了,他身为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自己的女人跟手下的太医私通有了孩子,还把这个孩子当成自己亲生的养这么大。他心理能好受吗?就拿任意一个男人来说,都无法忍受自己心爱的女人跟别的男人发生关系,而且有了孩子,还说是自己老公的。哪个男人知道不得火冒三丈呢?从这里看皇上骂甄嬛“毒妇”是一个男人失去尊严的愤怒。

其三:甄嬛明明知道皇上此时有病在床,需要静养,却偏偏在这个时候“火上浇油”。

甄嬛在皇上有病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地把眉庄和温太医两人之间的“苟且”之事告诉他。皇上的心里已经是万念俱灰,承受着心理和病痛的双重打击,一时之间怨气难以启齿,所以张口骂甄嬛“你这个毒妇”!

其四:当皇上问甄嬛六阿哥为什么和果郡王长得一样,到底是不是皇上亲生的。

这时候甄嬛的回答是“天下万民皆是您的子孙”。可想而知。皇上此时已经气炸到爆,自己的两个女人都与别的男人有了“苟且”之事,还都生出了孩子。而且两个女人都骗了他这么久。

皇上这时想叫人,可是已经没有一个人进宫保护皇帝。皇上的心里已经明白,所有的大权已经掌控在一个女人的手里。自己到最后什么都不是,成了傀儡。他难以消除心头之恨,于是脱口而出“你这个毒妇”!

最后:当皇上知道静和公主是眉庄和温实初的孩子时,为时已晚。因为沈眉庄已死,皇上没办法出气。

沈眉庄已经死去,皇上“戴绿帽子”的愤怒无处发泄。更让他气氛的是,竟然这件事是出自甄嬛的口中,这不明摆着自己被一个女人看笑话吗?作为甄嬛的男人,所有的脸面和自尊心都受到了严重打击。不得不把气都撒在甄嬛身上,骂她“毒妇”!

皇上到最后已经后悔,认为自己这么多年养了一只“白眼狼”。恨甄嬛骗了自己这么久,恨她从前不告知自己,却在自己病入膏肓才告诉实情,这不明显是打击和故意报复,故意羞辱自己吗。他最后本想拽着帘子起身殴打甄嬛一顿出出怨气,只可惜他已经无力回天了!只能随口说出“你这个毒妇,朕要杀了你”!

原创不易,谢谢大家的阅读,赞同请点个关注。如有不同的观点,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十分感谢

甄嬛最后告诉皇上沈眉庄的孩子是温实初的,为何皇上会骂甄嬛毒妇?

《甄嬛传》里皇上与甄嬛最后一次对话,其实很令人感慨。

有时候人生总是阴差阳错,生在帝王家的他们,也未必就是逍遥自在。

皇上想要回到过去,摸一摸甄嬛的发丝,但是他摸到的是满头冰冷的珠翠。回不去了,一切都回不去了!

是呀,从甄嬛请旨出宫修行一切就回不去了!皇上临死前,甄嬛与他说了好多推心置腹的话,这是甄嬛的报复,可谓是句句扎心!

皇上无力抗拒,只能用最后的力气骂甄嬛是毒妇。

甄嬛给她带了那么大的绿帽子

皇上在病之前就疑心弘曕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所以派了夏刈去查。

谁料到这事儿被叶澜依碰见,甄嬛一个跪下行了一个大礼,感谢她救了果郡王与她的孩子。

于是叶澜依不惜一切代价,她要损害皇上龙体。

皇上躺在床上时,问甄嬛弘曕是不是他的儿子。甄嬛回答,当然,天下臣民都是您的儿子。

甄嬛没有正面回答,但是这句话已经表明了一切。皇上对甄嬛,也是算真的很用心了。

尽管刚开始的时候,皇上因为甄嬛像纯元,可是后面种种,纯元不过是幌子。皇上对甄嬛是动了心的。

当日发现果郡王对甄嬛有情后,处理了果郡王,原来甄嬛时,他自己都在感慨就这么原谅了她。

所以,皇上生气。一个王者,在临死之前,知道自己这么些年宠爱的妃子,竟然爱着他人,回到他身边是为了报复他!

皇上病重,甄嬛还故意气他

皇上的病本来就不轻,加上叶澜依之前给皇上服下的丹药。

此时皇上身体本来就弱,甄嬛还故意说孙答应与侍卫通奸,不知道要如何处置。这个事儿迅速的加重了皇上的病情。

当时可能连皇上都没意识到,甄嬛这是刻意的。

后来一次谈话时,皇上应该知道这是甄嬛为了刺激他刻意为之了。

皇上的母亲也曾与隆科多有私情,他小时候看见过。所以作为男人,他怎么能允许他的女人与别人有染?他是天子呀!

正是如此,孙答应的事情对皇上才更有刺激性。当时,端妃还特意嘱咐甄嬛,孙答应的事儿要缓一缓告诉皇上。

可是甄嬛转头就说了!

甄嬛知道那么多事情,从来没有告诉他

甄嬛不仅说了自己,还说如果眉姐姐知道她与温实初的孩子,这么多年来,多得皇上宠爱,一定会感激皇上的。

这件事情就足够皇上消化了,他一直对沈眉庄颇有愧疚感。所以,沈眉庄死后,他对沈眉庄的女儿静和公主,是非常照顾的。

除去沈眉庄,还有叶澜依。这让皇上如何接受呢?甄嬛一番自述,讲述她回宫以后对皇上的厌恶等等。

甄嬛真的是没有留下余地,要活生生的把皇上气死。此番种种,甄嬛从未透露过一丝一毫的信息,可见她是预谋已久。

皇上气得喊来人,身边除了甄嬛无一人。苏培盛都不在,可见苏培盛也是甄嬛的人了吧!

所以,皇上怎么不骂甄嬛是毒妇?

处心积虑的回宫,皇上对她万般荣宠,可惜她的心中,早已经固若钢铁,只有报复!

这世间,很多事,真是错过了就不在。

曾经的甄嬛,对皇上可谓是付出了真心。无奈真心遭到了暴击,最后就如此了。

果然,如果一个女人变得坚强无比,也是心死了。心死了,也就不疼了,什么都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了。

后来四阿哥弘历登基,宜修百思不得其解,问甄嬛为何不让自己的儿子当皇上。

因为这些事情,甄嬛明白,皇上所背负的担子有多重,会遭到多少人的暗算,也有诸多无奈。

故而甄嬛说当皇上未必是天下第一大事。可不是吗,万一要在遇上这么些嫔妃,可怎么好!

甄嬛最后告诉皇上沈眉庄的孩子是温实初的,为何皇上会骂甄嬛毒妇?

从杏花微雨,情真意切的四郎,刚开始甄嬛是真心爱着雍正的,在宫墙之内生活,只想着自保。

从皇宫到凌云峰,再从凌云峰以钮祜禄氏的身份回到皇宫,性情大变,对雍正没了真情,只有报仇的决心。

甄嬛怀着身孕回到皇宫,安胎等着生产,不显山不露水。她不像眉庄,一旦寒了心就拒人于千里之外,而她懂得隐藏,表面上对皇帝还是和从前一样,有些太过规矩的举动,让雍正生疑和从前不一样,她便会说有些规矩从前不能忘,现在身份高于从前更是不能忘。可见她是多么睿智的女人。

她也在背后拉帮结派,把端妃敬妃宁贵人等等拉入自己的阵营,但是不露声色,只当是和睦宫闱。她的算计不锋芒毕露,而是暗藏杀机。虽遇到许多次比较凶险的局面,让雍正对她和十七爷,和温太医生疑,但是都被她一一摆平了,到这里不得不说主角的光环。雍正也对她放低了戒心。雍正让甄嬛去杀十七爷,紧接着十七爷浣碧都去世,雍正问她是否真的那么介意十七爷的死,她的回答是她从未想过伤人,这句话也表明她所作所为都是不得已,毕竟伴君如伴虎。雍正接着说他伤心是因为手足之情,而甄嬛伤心是为了什么,她的回答是,伤心雍正对她的疑心。雍正表明甄嬛不如从前那般了,甄嬛反问到那皇上可待我还如从前。一句反问的话,侧面回应彼此都有了不同。一切的变化都是有因果的。这时候雍正再也不是只当甄嬛做纯元的替身,但是如皇后那句“郎情似酒热,妾意如丝柔,酒热有时冷,丝柔无断绝”,皇帝宠你时你可以作威作福,皇帝冷落你时,家人也受牵连,甄嬛承受过太多天差地别的对待,她早就寒了心。但是会演戏和会狠的女人,才活得长久,活得风光。她有那么多的仇怨没有报完,只能一步步迎合皇帝,稳固地位。甄嬛真的是有远见的女人。

雍正病重那一晚,甄嬛说的那些话,坐实了自己的疑心,但是他却被欺骗,打消了疑心,以致走到了这一步,将江山拱手让给想要毁灭他的人。甄嬛屏退奴才,只有她和雍正,这一刻他已经知道甄嬛想要杀了他。而他宠爱那么久的女人,心思竟如此的缜密,这一刻他应该也是细思极恐的。

眉庄和甄嬛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入宫侍奉皇帝。无论后宫有多少的迩倪我炸,腥风血雨,她们始终是真心相待,姐妹情深。无论甄嬛经历过多少的苦,眉庄都帮着她打点,给她能给的一切。

眉庄端庄大方,贤良淑德,识大体,虽外表柔弱,但个性刚烈,是个很有气节的女人。从假孕争宠,这件事情,她彻底对皇帝寒了心,拒皇帝于千里之外。且她侍奉太后,深得太后的喜欢。后面赐送温情酒更是代表她希望眉庄和皇帝和好如初,但是眉庄依然不冷不热。

眉庄在宫中多年,除了华妃污蔑她假孕争宠一事,再无其他负面新闻。在深宫中,她最让皇帝放心,也从未对她有过疑虑。她永远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眉庄前期的人设就是这样的。而甄嬛说眉庄的孩子是温实初的,雍正只会觉得甄嬛是在污蔑一个已故的人,且这个人还待她真心真意,实在阴毒。相反给皇帝戴绿帽子是甄嬛,她在皇帝那里已经劣迹斑斑了。但是她竟然大言不惭把这些名头扣在眉庄头上。且后宫污蔑甄嬛和温太医有染的时候,温太医自宫了。温太医做出如此刚烈的举动,断了自己的后代,更是让他信服温太医对皇帝的女人没有分毫想法。所以他武断的认为甄嬛是在污蔑眉庄,以此消息来加速他的死亡,实在是狠毒至极。

不得不说最高统治者,也是个有七情六欲的人,也会有犯错的时候。

甄嬛最后告诉皇上沈眉庄的孩子是温实初的,为何皇上会骂甄嬛毒妇?

皇帝病入膏肓之时,甄嬛为了加速皇帝死亡,特意告诉他孙答应与侍卫私通,并且把细节描述的绘声绘色:

【甄嬛:“臣妾有一事和敬贵妃委决不下,要请皇上拿主意,”

皇帝:“什么事?”

甄嬛:“孙答应与侍卫私通,被敬贵妃扣在宫中,本来也不算什么大事,但关系到皇家的体面,臣妾不敢擅自作主,请皇上裁决。”

皇帝豁浪一声把茶杯摔的粉碎:“朕才一病她就与人私通,是当朕死了吗?拉出去五马分尸!”

甄嬛跪地:“皇上息怒,皇上要杀要剐都行,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宫中人人皆知,被人发现时,两人正颠鸾倒凤,不知天地为何物,当时就被敬贵妃扣在宫中,臣妾赶到花园时,两人还在花丛中大汗淋漓,孙答应的赤色肚兜还挂在那狂徒的腰带上,千真万确是抵赖不得的!”

皇帝:“也是这样一个阴䨪天,朕躲在帐帷后看见隆科多牢牢地抱住额娘,皇阿玛是天子啊!朕也是天子,你们为什么要背叛朕?”】

皇帝说完头就低垂下来,一口一口鲜血都滴落在锦被上,皇帝的生命进入倒计时。

皇帝不能容忍的是天子的颜面受损,皇家的颜面受损,也最不能容忍男人的尊严受损!

一个不受宠的孙答应,皇帝尚且气的如此,何况沈眉庄是皇帝心尖上的人,皇帝一直对眉庄之死心怀愧疚,对她留下的孩子静和公主宠爱有加。现在甄嬛却突然告诉他,静和是温实初的孩子,这不是天下最大的笑柄吗?

甄嬛在皇帝弥留之际,要给他致命一击,让他戴着绿帽子走,让他带着耻辱走,皇帝不骂她“毒妇“,骂她什么呢!

甄嬛最后告诉皇上沈眉庄的孩子是温实初的,为何皇上会骂甄嬛毒妇?

“四郎,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或许从一开始,便都是错的。”病榻前,嬛嬛表情淡淡地对着奄奄一息的皇帝说着。

佛曰: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前世的因果循环。甄嬛与皇帝,他们之间注定是错误的。

所谓: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皇帝咒骂甄嬛“毒妇”,正是代表了心中的愤恨。他恨什么呢?原因有以下四个。

1、愤恨甄嬛有害他之心。

通过“桐花台毒酒试真心”一事,雍正心里一直认为,果郡王在贪恋自己的女人,挑战皇权,而甄嬛并未有背叛之心。

直到病入膏肓,他才明白,原来甄嬛一直都在恨他。“与你在一起的每个时刻,我都感到恶心。”嬛嬛的话语足以说明,眼前的这个女人内心有多么深刻的恨意。

仇恨足以使人疯狂,想让皇帝死掉的人大有人在。雍正执政多年,政治嗅觉早已练就的相当灵敏。从甄嬛的表情、言语上,他就已经知道,甄嬛已有害死他的心思。

情势不比人。心有余而力不足,雍正面对如此咄咄逼人的甄嬛,只能将满腔愤恨转化为一句毒骂,来显示自己天之骄子的威严。

2、愤恨甄嬛陷害眉庄。

雍正出生皇家,见识过太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事情,后宫中从来都是“没有永远的敌人,也不会有永远的朋友”。

眉庄性格清冷,长相端庄,从小接受了严格的规格教育,更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的高贵气节。这样的女人,除非有真材实料,否则很难让人相信她会做“偷情”之事。

雍正在宫中耳目众多,从没有听人嚼过眉庄的舌头,尽管“假孕争宠”事件让他们的感情生分了,但太后出面软硬兼施,眉庄与他复合顺理成章,静和公主的出生时间也与彤史吻合。眉庄、静和,都没有值得怀疑的地方。

相比后宫之中的阴谋算计,雍正更相信,甄嬛所说的“静和身世”,实际上在陷害眉庄,目的是想通过这句话对他造成伤害。

3、愤恨甄嬛混淆皇室血脉的用心。

六阿哥聪明伶俐,身份贵重,雍正对他寄予厚望。机缘巧合之下,他发现孩子身世可疑,故派出心腹,重新滴血认亲。

心腹爱将没有回来复命,甄嬛却带着仇恨杀了过来,一句“天下所有的子民都是您的孩子”,让雍正明白心中猜测已经是事实。甄嬛贵为后宫之首,有两子两女护身,如果不出意外,皇帝殡天之后,一定会是六阿哥即位。

祖宗打下的大好河山,在雍正的手上错托他人。若是江山易主,雍正将成为大清世代的罪人。

混淆皇室血脉、扰乱大清朝廷,罪魁祸首甄嬛的用心不可谓不狠毒。

4、愤恨自己没有早日看清真面目。

如果不是因为宠中有爱,甄嬛怎可荣耀回宫?如果不是过分信任,甄嬛怎可打败皇后?如果不是一步步放权,甄嬛怎可大权独揽?如果不是心有不忍,甄嬛怎可有性命存活?这些大概是皇帝死不瞑目的原因吧。

世间之事,最不会受“如果”二字的影响。任何犯了错误的人,一定会悔恨自己没有早日看清庐山真面目的。雍正只是一个濒死的老头子,就算贵为天子,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女人如花,花开如梦。人生在世,活着才是硬道理。不管雍正有多么的不甘、多么的愤懑,他的时代已经结束,弘历的时代终将开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