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林黛玉不够爱贾宝玉,要不然就会给他做妾而不是寻死,这样说对吗?
《红楼梦》为什么名气那么大?其中有一点就是在男权社会中,出现了贾宝玉这样一个特别的人,他慢慢地成长,懂得爱的唯一和爱的忠贞。他把这一切都给了挚爱一一林黛玉。
在清代那种男权时代,作者都在歌颂着忠贞的伟大爱情,题主的朋友生活在现代,却能提出让黛玉为妾的可笑话题,真的很有意思。
黛玉为什么不能为妾?
一、妾在旧时,身份低下。妾在夫家却不属于家庭成员之一。妾的亲人也不属于夫家人的亲戚。
黛玉之母是宝玉亲姑姑,真的要黛玉为妾,等于在打贾母、贾政的脸面。那等于自降自己家姑奶奶的身份,是完全行不通的。
二、黛玉的身份高贵,落魄的贵族依旧是贵族。黛玉是世家之女,父亲是探花,母亲是国公爷的孙女。
黛玉这样的身份,嫁宝玉为妻都是低嫁。给宝玉做妾,不可能!
三、普通的书香门第的女儿都不会为妾,这是有损整个家族地位和有损身份的。是会受到整个文化圈看不起的。
如果贾政同意把黛玉给宝玉为妾,这舅舅为老不尊、欺凌孤女、迫使良家女子为妾的大罪名就扣在他头上再也无法洗清。
四、黛玉那样一个自尊有风骨的姑娘是不可能给任何人为妾的。
就算宝玉也不行!爱任何人都不可以无底线的爱。爱任何人都要首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这才是无数红迷喜欢黛玉的原因。
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相互间的感情是深厚的。但是面对整个家族的衰败每个人都无法逃脱。
迎春被顶债,探春去和亲,宝玉、黛玉都有逃不开的家族责任要去承担!为权势所迫,黛玉必须另嫁他人,最后心力憔悴,泪尽而亡。黛玉这样有担当,有风骨的姑娘是不会动不动就寻死的。宝玉也必须选择同皇商薛家联姻,这是生存的选择,与个人情感毫无关系!朋友说,林黛玉不够爱贾宝玉,要不然就会给他做妾而不是寻死,这样说对吗?
题主的朋友不知道什么是妾吧?
妾不是现代可以猖狂地宣布,你得让位,我们是真爱的小三。
妾,立女也,主妇吃饭,妾得站着布菜,妾进门,得象对公婆一样,为主妇敬茶,主妇喝了,妾的身份才算成立。主母进门,妾得打门帘。妾的子女被视做嫡妻的子女,管嫡母叫母亲,管生母叫姨娘,否则就是子女自不尊重。
可能有人说尤二姐也沒给王熙凤敬茶。是啊,尤二姐至死也不是贾琏正式妾室,只是个外室罢了。别忘了贾母说:一年之后才可以圆房。
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妹妹受的了这样的污辱?林黛玉连几句闲话都听不得,认为是"风刀霜剑严相遇",受得了这种折磨?
林黛玉四世爵位,书香门第,父探花及第,兰台寺大夫。去认一个区区商人之女为主母,还不如自杀了好。
贾母若还活着,林黛玉有这种想法,贾母会勒死她。
贾宝玉是个泛爱之人,唯独和林黛玉是精神上的爱恋,是独一无二的知己。而其它女子对他才是性的吸引,他怎么会同意林黛玉做妾呢?
问问题的人为什么不想林黛玉为主母,薛宝钗为妾?必定这才是从清朝开始的大部分《红楼梦》续作的主流。
朋友说,林黛玉不够爱贾宝玉,要不然就会给他做妾而不是寻死,这样说对吗?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朋友说,林黛玉不够爱贾宝玉,要不然就会给他做妾而不是寻死,这样说对吗?
不合礼法。任何事情都不能脱离作者的时代背景去瞎研究。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嫡亲姑表兄妹,如果结璃必须是夫妻才可以,否则以良为贱也是一种大罪。而且林黛玉出身比贾宝玉还要尊贵,父亲是三代侯爵嫡长子,出身顶级贵族,自身又是探花,担任的又是清贵的御史,还是巡盐御史,既富又贵,母亲贾敏是国公嫡女,林黛玉又是林氏家族唯一的继承人。反观贾宝玉出身比林黛玉差很多,父亲贾政虽然是国公嫡子,但是次子,本身就没有爵位继承权,有不是进士出身,只是恩荫出身,父亲死的时候赏了个主事,虽然是官,但是没有科甲出身的师生同年互为援引,身份就落了下乘,母亲王夫人身份也不够高,虽然王家也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的一家,但是王家好像是流爵伯爵,父亲当多大的官也不明,哥哥是京营节度使,在四大家族排第三,只是说家里管着进贡外贸事宜,家里珍玩多,与贾家贵而富还差不少。所以林黛玉嫁给贾宝玉属于低就,贾母之所以想让贾宝玉娶林黛玉,就是看中了林黛玉身上的光环,特别是林如海探花身份所带来的年谊,能保贾宝玉和贾家小辈平安。而王夫人这些人所看中的是薛宝钗与王家亲近,进入贾家可以让她能够继续把持贾家事务,能够帮助自己的妹妹家,把贾家和薛家弄得更近一点,让薛家延续富贵,薛宝钗本身出身太低,不过是皇商后代,富而不贵,让薛宝钗当正房,林黛玉当妾,不但礼法不容,恐怕让御史和林黛玉父亲的同年的口水就把贾家抹去了。
朋友说,林黛玉不够爱贾宝玉,要不然就会给他做妾而不是寻死,这样说对吗?
持如此之说者根本就没有读懂《红楼梦》,对黛玉更缺乏基本的了解。
黛玉性格丰富而复杂,其性格的一个主导方面是叛逆精神。其叛逆精神性格中又带有娇贵、清高以及浓郁的贵族气质,同时黛玉的性格中又充溢着诗性的芳馨。黛玉这贵族气质和诗性性格使得她的爱情也必然充满诗意,她对伴侣有着超乎常人的精神要求。她对宝玉的爱超脱了世俗常情,宝玉是她的知己,更是灵魂伴侣,而决不是世俗意义上的丈夫、配偶,更不是指望提供衣食所安、给她带来凤冠霞帔的“职业”(有的女人把丈夫当作职业)。黛玉可谓“一身诗意千寻瀑”,她的爱情便是诗:得之,我幸;不得,毋宁死。
宝玉与袭人体验“警幻所训之事”后,几乎是无人不知。黛玉曾拍着袭人的肩膀亲切叫“嫂子”,毫无醋意。黛玉之爱重精神,求心灵相通、精神共鸣,而非一般的男女之欢。她知道宝玉虽与袭人有床弟之欢,但只是世俗男女的“肉”的结合,而非“灵”的交会。
爱情不能分享,又岂能与他人共享灵魂伴侣?因为爱而甘作小妾,对世俗之人或许可以,但对绛珠仙子黛玉来说,却是亵渎莫甚。
朋友说,林黛玉不够爱贾宝玉,要不然就会给他做妾而不是寻死,这样说对吗?
这是曲解了林黛玉,《红楼梦》开篇即讲到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上,有绛珠草一棵,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以甘露澆灌之,绛珠草不仅久延岁月,而且还得天地精华而脱胎换骨,修成女体,并趁神瑛侍者下凡之际,追随而去,为报神瑛侍者澆灌之恩曾言“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把我一生所有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解此案。请注意并不否认宝黛纯真爱情,但结局却是以眼泪还甘露债。
再看林黛玉的判词“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帶。判词:堪怜咏絮才……玉帶林中掛。”。作者明白无误告诉读者,林黛玉一生及结局必是悲惨的,画中两株枯木。两木为林,枯木谐音为枯目,泪尽双目枯也。咏絮才借用谢道韫的故事(下雪,道韫叔谢安曰“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之兄谢朗答“撤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曰:“未若柳絮因风起”,故咏絮才也)说明林黛玉聪明有才华。玉带林中掛,反读则掛中林帶(黛)玉,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玉帶又可象征贵族公子,悬和掛又可解读为思念,结合“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可理解为宝玉因思念林黛玉,而万念俱灰,弃绝世俗欲念,削发为僧也。林黛玉又怎能去为宝玉做妾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