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妃赏物贾府众兄妹,为何单单没有贾环的?
元春赏物,多数时都有贾坏的,并未疏忽这个庶出的弟弟!
元妃省亲,第一次赐礼物是在宝玉为“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稻香村"四处元妃极爱的地点作诗之后。
元妃命以琼酥金脍等物,赐与宝玉并贾兰。这些并没什么重要的。不过就是些好吃的罢了。且贾母,王夫人,众姐妹元妃都没有赐与,这足够证明,没送贾环是很正常的。
如果认为元妃沒给贾环吃的是故意给他没脸,这个看法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元妃也沒给贾母、王夫人。总不能说元妃会给她亲奶奶和亲妈沒脸吧!
第二次赐物是元妃回銮之前,小说写明:
宝钗、黛玉诸姊妹等,每人新书一部,宝砚一方,新样式金银锞二对。宝玉一同如此。贾兰则是金银项圈两个,金银锞二对。……贾珍,贾琏,贾环,贾蓉等皆是表礼一份,金锞一双。
这一次赐物,所有人都给了,府中的管事,仆人、厨役、优伶、百戏、杂行人丁都有分。
自然也并沒有缺贾环的。只是赐宝玉的和姐妹们一样,赐贾环的和兄弟们一样。单从礼物上看,并无薄厚之分。
若说元妃在省亲时亏待贾环,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元妃入宫十几年才得回家,这次她必然是与家人享天伦之时,她最想见到的是她的祖母、父母亲。然后才是她的亲弟弟宝玉。
二、元妃未入宫时,探春、贾环、贾兰她都不曾见过,感情一般。因此元妃对他们也会差不多,一次省亲才几个小时,多少大事都忙不过来,这时的元妃真的没必要也沒空管王夫人和赵姨娘宅斗那些事。
三、元妃站得更高,看得也会更远,必不会像王夫人这种愚妇一样打压贾环。贾府需要元妃撑住公爵府弟的体面,元妃也需要贾家保证自己的地位。因此无论贾琏、宝玉还是贾环贾兰谁有出息对元妃都有利!所以她对兄弟感情上虽有亲疏,但论事时会平等对待。
四、元妃在外人眼里轰轰烈烈是高贵的妃子。在皇宫里,她算什么?最多算是个贵妾,且贵妾还不只她一人。省亲时当着宫里执事太监和彩嫔、昭容等的面做岀不善待庶弟这样的事,那她就是品行失德,有违宫规,她敢吗!
元宵节颁赐之物,贾环沒有。但元宵节赠的诗筒和茶筅是送与猜灯谜猜着之人的。迎春也没猜着,也沒有礼物。而且这诗筒和茶筅就是小顽意,不是什么正经礼品,不用介意。
端阳节的赏礼,元妃对贾环应该也是赏了,只是没详写,因为贾珍这一辈的都沒有写。且这一回最重要的是独宝钗与宝玉的一样才是重点,别人的只是笔墨省了。
元妃赏物贾府众兄妹,为何单单没有贾环的?
元春是贾政的女儿,她因为“贤孝才德”早早就被选入宫作女史了,她一度也是贾家在宫中和朝中的指望,元春不负众望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并且加封贤德妃,元春封妃给贾家带来无上的荣耀,也让贾家有了一个新的高峰。贾环是贾政庶出的小儿子,元春是宝玉的亲姐姐,也是贾环的姐姐,可是元春对宝玉和贾环的喜欢简直天壤之别,从简单的赏赐礼物上就可以看出来。
因为皇家恩典元春可以回家省亲,贾家也耗费巨资修建了大观园。因此元春省亲成为贾家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因为宫规元春只能够在贾家待几个时辰就要回宫了,回宫之前她给大家都赏赐了礼物,甚至连宗亲都有,为什么单单就没有兄弟贾环的呢?
第一,假装忘记了,贾环生病告假不在场,元春也就顺水推舟没有准备他的
元春对贾府的众位兄妹的第一次赏赐是在给四大主要的院子作诗的时候,当时贾家三春、宝钗、黛玉、李纨、宝玉和贾兰都在场,只有贾环没有在场。
元春又命以琼酥金脍等物,赐与宝玉并贾兰。此时贾兰极幼,未达诸事,只不过随母依叔行礼,故无别传。贾环从年内染病未痊,自有闲处调养,故亦无传。贾环只是元春庶出的弟弟,而且赵姨娘又处处在和王夫人争宠,所以元春对贾环是没有什么好感的,所以这个时候正好贾环病了不在场,那么元春也懒得敷衍,就直接没有给他礼物。元春这就是假装忘记了,正好贾环也不在,就顺水推舟没有准备他的
第二,刻意的忽略,贾环在贾家的存在感十分薄弱,一贯被忽视
这些礼物其实元春早就准备好了,根本就不差贾环的那一份,她没有给就是对贾环的一种刻意忽略。贾环虽然是贾政的儿子,贾家的三少爷,但是因为他是赵姨娘生的,而且自己也做事不上档次,因此贾环在贾家的存在感非常薄弱,丫鬟都看不起他,他甚至到了一贯被忽视的地步。
首先,大家都可以住进大观园,只有他不可以;其次,探春起诗社的时候就忘记他的存在,后来众人齐聚也不记得邀请他;然后,宝玉、薛蟠等贵公子的集会也从来没有贾环等等,反正有好事情都没有他的份,但是有坏事都会记到他头上。
因为贾环在贾家的生存环境,所以元春也不会把他记挂在心上,不管贾环这次出不出现,元春都会对他刻意的忽略,因为以元春今时今日的地位她不必让自己做违心和不高兴的事情。贾环这个时候选择不出现,或许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至少避免了大家的尴尬。
第三,不是没有,只是贾环所得赏赐的等级赶不上宝玉和贾兰
贾环也不是没有得到元春赏赐的礼物,元春在要离开的时候还是把贾环纳入大众给了他一份赏赐,只是比起宝玉和贾兰的赏赐,贾环就要低一等。
宝钗、黛玉诸姊妹等,每人新书一部,宝砚一方,新样格式金银锞二对。宝玉亦同此。贾兰则是金银项圈二个,金银锞二对。……贾珍、贾琏、贾环、贾蓉等,皆是表礼一分,金锞一双。宝玉的礼物和众位姊妹是同样的,贾兰是单独的礼物。按照贾环是元春庶出弟弟的身份,如果赶不上宝玉可以理解,但至少要和贾兰齐平才合理,可是贾环只能够和贾琏等亲戚一列,内外、亲疏有别立马就分辨出来,元春真的不喜欢贾环,也不太待见他,所以赏赐礼物都将他降一等。
贾环不是一个坏小孩,可是他却一点都得不到姐姐元春的喜欢,元春对他连敷衍都懒得做,贾环不在场直接就不给他礼物了。最后不得不赏赐的礼物,还给贾环降了一等,元春对贾环的不喜欢也表现的非常彻底了。
文/酒馆说戏人,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故事!
元妃赏物贾府众兄妹,为何单单没有贾环的?
元春回家省亲后赏赐众人的礼物里没有贾环的吗?真的没有吗?!吓得我赶紧把《红楼梦》翻出来瞅了瞅,这才放下心来:原来是题主看书不仔细闹的!书中明明交待得很清楚,贾环是得到了元春的赏赐了的哦~
不信?有原文为证:
原来贾母的是金玉如意各一柄,沉香 拐杖一根,枷楠念珠一串,“富贵长春”宫缎四匹,“福寿绵长”宫绸四匹,紫金 “笔锭如意”锞十锭,“吉庆有馀”银锞十锭。邢夫人等二分,只减了如意、拐、 ……贾珍、贾琏、贾环、贾蓉等皆是表礼一端,金银锞一对。看吧,明明是有的。只不过元春的赏赐也分三五九等,而贾环的,显然是排在了最末。这也难怪题主误以为元春忽视了或者是不喜欢贾环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而不给他赏赐。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
不管什么原因,元春都不会漏掉给贾环的赏赐;元春她好歹也是皇帝的人,就算再不待见这位同父异母的弟弟贾环,也万万不会把事情做得这么难看。开什么玩笑?整个贾府上下连下人奴仆都有了赏赐,怎么可能偏偏没有贾环的?如果元春真的漏掉了给贾环的赏赐,会带来这样的后果:
首先就是打了皇帝的脸。妃子回去省亲,同父异母的弟弟却没有得到赏赐,给大嘴巴的赵姨娘一传扬开来,难保不会有人议论皇帝老儿小气巴拉的——试问贾府能承担得起这后果吗?
再来就显得元春气量狭窄。要知道元春的名号可是“贤德妃”,若是连个庶出的弟弟贾环都容不下,何来“贤”?又何来“德”?又如何能身居高位?
最后就是会为贾府招来闲言碎语。什么妻妾不睦啦,子嗣之间相互排挤啦,贾政治家不严啦……巴拉巴拉……反正容易被人八卦,带来负面影响。
综上几点,元春和王夫人哪怕对赵姨娘和贾环有一千个一万个不爽,鉴于以上3个原因,也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为何贾环的赏赐排在最后面?这个原因就很明了啦,就是不喜欢呗!
元春进宫的时候,估计贾环还没出世或者还很小,元春和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贾环之间没有什么交集,更不会有多少感情。不像对亲弟弟贾宝玉,她曾亲自教过宝玉读书识字,相当于宝玉的半个妈,感情很深厚。
赵姨娘在贾府为人处世很差劲,连带她的儿子贾环也被人看不起,遭到众人的一致嫌弃;尤其是王夫人,更是对他厌恶。元春受她妈的影响也是有可能的;
贾环本人条件不是太好,连他亲爹贾政看他都一脸嫌弃的表情,感觉他“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又怎么指望元春这个同父异母的姐姐去真心喜欢他?
元妃赏物贾府众兄妹,为何单单没有贾环的?
《红楼梦》前八十回,元春先后有过五次赏赐。前三次是大众型赏赐,受赏的人较多。后两次是个人赏赐,受赏者分别是贾母和探春,都是在她们个人的生日时派太监赐礼。前三次的大众型赏赐,贾环只得到过一次礼物。元春和贾环是同父异母的姐弟关系,且元春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做女史,后来又在宫中脱颖而出,晋升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是个优秀的人才,不太可能出现任性的礼仪阙丧。下面我们通过贾环的一次受赏及两次不受赏的过程,来寻找不受赏的理由。
元春第一次赐礼,是大型礼节性赏赐,贾环随众人受赏自元春晋封贤德妃,贾府便开始营造大观园,预备迎接元春省亲。这一天终于来到了,贾府处处张灯结彩,元妃莅临。
元春游过大观园,来到贾母的正堂,与家人厮见,百感交集。随后,尤氏与凤姐等上来启奏:“筵宴齐备,请贵妃游幸。”
元春及众人步入大观园,题改匾额,又命宝玉和众姐妹作诗。诗作毕,元春命以琼酥金脍等物,赐与宝玉和贾兰。由于贾环从去年底开始染病未愈,因此他没参加这次盛会。
琼苏金脍,都是精细的美食。贾府有个秘方,无论上下,略有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贾环从去年底病到现在还未愈,看来病的不轻,这种时候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而且此时他也没在现场,这琼酥金脍便与他完美错过了。
接下来,太监跪启:“赐物俱全,请验等例。”元春看过之后,觉得妥当,下令行赏。礼物按照辈分等级一一派发:
贾母:金、玉如意各一柄,沉香拐拄一根,伽楠念珠一串,富贵长春宫缎四匹,福寿绵长宫绸四匹,紫金笔锭如意锞十锭,吉庆有鱼银锞十锭。
邢夫人、王夫人二份较贾母减了金、玉如意、拐、珠四样。
贾敬、贾赦、贾政等:每份御制新书二部,宝墨二匣,金、银爵各二只。
宝钗、黛玉诸姊妹等:每人新书一部,宝砚一方,新样格式金银锞二对。宝玉亦同此。
贾兰则是金银项圈二个,金银锞二对。
尤氏、李纨、凤姐等:金银锞四锭,表礼四端。
贾珍、贾琏、贾环、贾蓉等:表礼一份,金锞一双。
表礼二十四端,清钱一百串,赐与贾母、王夫人及诸姊妹房中奶娘、众丫鬟。
其余彩缎百端,金银千两,御酒华筵,是赐与东、西两府凡园中管理工程、陈设、答应及司戏、掌灯诸人。
外有清钱五百串,是赐厨役、优伶、百戏、杂行人丁的。
元春这次赐礼,有几个特色:一,辈分高低礼物有厚薄之分;二,男、女的礼物不同;三,同辈者不分亲疏礼物等同。
这里有四个人必须提及:薛姨妈、巧姐、贾琮、贾蓉。
薛姨妈在场,可没有礼物。巧姐此时已经出生,却忽略不提。贾琮在二十四回第一次出现,据邢夫人说已经上学了,这里也是忽略不提。
前面说过,元春赐礼,同辈人的礼物相同,不同辈则异,而贾蓉的礼物与父辈们等同。也许这是贾蓉已经成年的缘故。
贾环和宝玉都是元春的弟弟,宝玉的礼物与黛玉等女孩相同,而贾环则与贾琏、贾珍等人相同。明显的差别对待,元春做出这样的安排是否妥当?
元春这样做并不会有太大的不妥。元春偏爱宝玉是有的,不过宝玉从小和女孩子们一起娇养,他和女孩们受赏相等,似乎并不突兀。
如果元春让贾环和宝玉一样都和姐妹们同等受赏,反而不妥。我们知道元春赐礼是同辈人不分亲疏皆一样,这很适用于古时候大家族的处事方式。大家族里,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难免有亲有疏。如果在表面上将亲疏区别的太明显,不利于家族和谐。假如让贾环和宝玉都与贾珍等人区别开来,则会对贾珍、贾琏等人有明显的疏远之意。
元春此次赐礼,心胸开阔,有皇家风范,贾环这次受赏没有受委屈。
元春第二次赐礼,是参与型赏礼,贾环与礼物失之交臂第二十二回,元春派人送来一个灯谜,令宝玉、宝钗、黛玉、湘云、迎春、探春、惜春、贾环、贾兰猜,来人传元春的旨意,命他们将猜出的答案不要说出来,各自写在纸上,给太监一齐带进宫去给元春看,另外再每人做一个灯谜一并带进宫去。
太监去了,到晚上又来传元春口谕,除迎春和贾环之外,其余人都猜出来了。猜出来的人皆赏宫制诗筒一个、一柄茶筅。迎春和贾环没得赏赐。
迎春不介意,而贾环觉得没趣。贾环觉得无趣倒不一定是怨元春偏心,而是心中有挫败感。这些人都答对了,只有他和迎春没对,多少有点没面子。
元春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妥,反而对弟弟妹妹们的学识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猜出的人得奖励,没得奖励的人知耻而后勇,努力进步。
贾环这次与礼物失之交臂,失的还算公道,元春没有责任。
元春第三次赐礼,是简易型礼节性赏赐,贾环没有礼物芒种节那天,宝玉上冯紫英家赴宴,喝酒后回来就睡下了。第二天早上,宝玉问袭人,昨天有没有什么事。袭人先说小红过去凤姐那边,又道:
“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还有端午节的礼也赏了。”
袭人命小丫鬟将昨天所赐的礼物取了出来,只见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宝玉问:“别人的也都是这个?”袭人道:“老太太的多着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大奶奶、二奶奶他两个是每人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两个锭子药。”
元春这一次赏赐较省亲那次,显得颇小家子气。受赏的人只有贾母、贾政、王夫人、薛姨妈、宝玉、宝钗、黛玉、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
除了习惯性忽略的巧姐和贾琮外,贾赦、邢夫人、贾珍、尤氏、贾琏、贾环、贾兰、贾蓉都没有礼物。这实在是太有违大家族的风范了,不像是一个皇妃的做派。
除了薛姨妈、巧姐和贾琮外,元春的第一次赐礼,基本做到了顾全大局。既然她具备这个识度,就不太可能出现这么重大的遗漏。元春这次应该还是和第一次一样,都赏了礼物,只不过赏的方式有异。
第一次赏赐时,大家都聚集在一起,所有人的礼物聚合发放。这一次大家各自在自己的家里,所以应该分开发放。
贾珍、尤氏、贾蓉的礼物可能直接送至宁国府,贾赦、邢夫人的礼物,直接送去了他们的住处。剩下的贾琏、贾环、贾兰礼物应该另有安排。
元春虽然没有给贾环等人赐礼,却并没有忘记他们,前面袭人说过:“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
贾琏、贾环、贾兰虽没有礼物,然而有跪香拜佛的任务,很可能元春在他们跪香拜佛时会另有赏赐,可以替代端午节的礼物。
元春端午赐礼有个重要的动机,便是流露出撮合金玉良缘的意图,所以宝玉受赏礼物再一次和诸位“爷们”不同。
元春对宝玉情如母子,她对贾环不可能等同宝玉的浓烈亲情。但是不管她有多不待见贾环这个弟弟,毕竟还有父亲在上,看在贾政的份上,元春也不会对贾环太无情。元春赏与不赏贾环礼物,都会有合适的理由。
元妃赏物贾府众兄妹,为何单单没有贾环的?
此问有误,元妃省亲的赏赐物中有贾环的位份,是表里一份,金锞一双,跟贾珍、贾琏的一样,没被低看。
原文如下:
少时,太监跪启:“赐物俱齐,请验等例。”乃呈上略节。贾妃从头看了, 俱甚妥协,即命照此遵行。太监听了,下来一一发放。原来贾母的是金,玉如意 各一柄,沉香拐拄一根,伽楠念珠一串,“富贵长春”宫缎四匹,“福寿绵长” 宫绸四匹,紫金“笔锭如意”锞十锭,“吉庆有鱼”银锞十锭。邢夫人,王夫人 二分,只减了如意,拐,珠四样。贾敬、贾赦、贾政等,每分御制新书二部,宝 墨二匣,金,银爵各二只,表礼按前。宝钗、黛玉诸姊妹等,每人新书一部,宝 砚一方,新样格式金银锞二对。宝玉亦同此。贾兰则是金银项圈二个,金银锞二 对。尤氏、李纨、凤姐等,皆金银锞四锭,表礼四端。外表礼二十四端,清钱一 百串,是赐与贾母,王夫人及诸姊妹房中奶娘众丫鬟的。贾珍、贾琏、贾环、贾 蓉等,皆是表礼一分,金锞一双。其余彩缎百端,金银千两,御酒华筵,是赐东 西两府凡园中管理工程、陈设、答应及司戏、掌灯诸人的。外有清钱五百串,是 赐厨役、优怜、百戏、杂行人丁的。
其中贾珍、贾琏、贾环、贾 蓉等,皆是表礼一分,金锞一双。
元妃赏物贾府众兄妹,为何单单没有贾环的?
元春赏赐贾府兄妹,为什么会漏掉贾环呢?我认为这里面有宝玉和王夫人的原因还有元春本人的原因。
元春不是为了赏赐众兄妹而赏赐众兄妹,元春是为了帮母亲王夫人打压贾母。元春给宝玉和宝钗的东西是一样的,王夫人想让宝玉娶宝钗,贾母却希望宝玉娶黛玉。由此可知元春不是单纯的送东西,也就是说元春没有考虑那么周到,把贾环也带进去。还有一点就是元春不喜欢贾环。元春名义上和贾环是同父异母的姐弟,但二人互相仇视。贾环是庶出的,他嫉妒仇恨宝玉,当然他也不会喜欢元春。元春一是不喜欢贾环,二是根本没把贾环放在眼里。
贾环的母亲是赵姨娘,元春的母亲是王夫人。王夫人是很厌恶赵姨娘的,自然也厌恶她的儿子贾环。元春作为王夫人的女儿又怎么会把贾环当做弟弟呢?赏赐东西为什么要记着贾环呢?
在红楼梦的后面有贾环在贾政面前说宝玉坏话,由此可见贾环想整宝玉。元春那么聪明的人,怎么会看不出贾环对自己弟弟不好呢?既然贾环对自己亲弟弟不好,那么元春为什么要记挂贾环呢?唉,其实我觉得这就是封建制度的罪恶,明明是有血缘关系的姐弟,结果却因为庶出和嫡出的问题成仇人。
以上就是我对元春赏赐众兄妹为什么漏掉贾环的原因的推测。在红楼梦里不是人错了,而是制度错了。唉,可怜的贾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