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商家敢在配料表上造假?
现在,人们对调味品中的添加剂,特别是对防腐剂苯甲酸钠闻之色变,既然大家都害怕这个东西,厂家能不能不标注苯甲酸钠呢?
答案是 : 不敢。
既然酱油里那么一点苯甲酸钠,人吃了也没事,厂家为什么就不敢在配料表上造假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市场监管严格
有添加剂而不标明,哪个厂家敢这么做!特别是对百姓常用的饮料和调味品,标明配料表是国家强制规定,市场监管也是非常严格的。
如果我们注意新闻报道,就会发现每年各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都会对市场上的饮料和调味品进行质量抽查,对不合格产品予以曝光。有问题的产品经此曝光,对产品的销售会产生很大影响,严重时甚至会被召回和下架,因此厂家不会冒产品被下架的风险。
符合超标不担心
国家允许调味品使用添加剂,并规定了合理的添加剂量,只要是不超过国家和行业标准,都是合格产品。大厂生产的调味品都会根据需要和产品等级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添加,一般不会超标。
就拿现在大家闻之色变的苯甲酸钠来说,这是调味品的防腐剂,酱油的添加剂量,目前国家标准是每公斤不超过1克,只要厂家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就不怕大家知道,如果不标明,反而说明有鬼。
普通百姓不懂
对于调味品或者饮料所标明的“产品配料”,一般老百姓知之不多,顶多就是看看是不是黄豆酿造,其他的质量好坏,就看价格了。毕竟买东西基本上都是一分钱一分货,贵的自然就比便宜的要好,这在普通百姓的心里是一个判断“好坏”重要标准。
如果你要是说八角、麻椒、桂皮、五香面这些东西,百姓都明白。但是什么这个“酸”,那个“钠”的,还有什么“素”等,对于这些读起来拗口,还有几个不认识的字的名称,大多老百姓都懒得去看,看了也看不明白。所以企业也不怕将添加剂标明。
便于多种选择
调味品的配料根据产品的定位不同而不同,就拿防腐剂来说,有些产品有,有些产品就没有。当然,没有防腐剂的产品也不会腐败变质,那么一定会有其他的办法来防腐。或者是保质期不同,添加的防腐剂含量也不同。
目前在市场上,不含防腐剂的调味品大多定位“高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需求来选购。产品的配料表,也是为了便于大家选择时作为依据。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不管是什么等级的产品,人们吃了都不会发生问题。
为什么没有商家敢在配料表上造假?
这个问题有点打脸呀,前几天的海天酱油还记得吧,配料表上那么多食品添加剂,普通人看到了也不知道是什么玩意。
于是他就这么直白地存在了那么长时间。
可是当被曝光以后,他立马就把标签换了,摇身一变成了0添加。
但是网友们不买账呀,你酿造酱油有这么快吗,隔夜就酿好了,而且还上架了。
可口说无凭呀,那只能发动大家找证据呀,还真让网友们给找到了,那些0添加的标签都是重新更换的。
他们把原装的标签纸撕掉 ,直接用一张新的贴上去,可原来的胶水粘上以后没那么好清理呀,总是会留下痕迹的。
标签都直接换了,这难道还不是造假?
为什么没有商家敢在配料表上造假?
这个问题就有问题。怎么会没有商家敢在配料表上造假?多了去了。加了又不在配料表中标出来的东西,就是专业检测机构来都不一定能检测出来。就拿三聚氰胺事件来看,三聚氰胺的检测要用到高压液相色谱仪。在事件曝光之前,生产厂家根本没有这个设备,专业检测机构就算有这设备,也不会用来检测牛奶样品,因为当时的牛奶检测项目中没有三聚氰胺这一项。
最后,检测工作是先明确要检测的化学物质,再查询检测方法。如果事前不知道要检测的对象,检测根本无法进行。所以如果某食品中添加了某物质,而又不在配料表中标出来,想要检出该物质难度相当大。
配料表的造假成本很低,不要太当真。
为什么没有商家敢在配料表上造假?
造假和正大光明的添加,官方允许的,是两回事。
先说说造假的后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再说说国家允许的。
GB2760标准可以自行搜索。
两相对比,你注明了种类,只要符合安全范围内的剂量,这是允许的。如果你没注明却被抽检出来了,这就是造假。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你说生产商,会愿意耍这种小聪明吗?
为什么没有商家敢在配料表上造假?
有太多了,就像最近水军狂推的某禾,所谓的零添加。不怕厂家添加,就怕添加了不告诉消费者,消费者还以为买到了好东西。
为什么没有商家敢在配料表上造假?
什么叫造假?你看配料表有配件占比吗?写在配料表上的都是合法的,不合法的不写,配料表就是为了糊弄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