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的螺旋桨一般采用什么材质?
不管大船还是小船,都需要有浆来推动,小船用的是手摇的木浆,而大船,就要用螺旋桨。但是你知道航空母舰的螺旋桨用的是什么材质吗?
很多人一听航空母舰,庞大的钢铁之躯,需要强大的推动力,那一定是钢铁材质的螺旋桨啦!但是我告诉你,航空母舰螺旋桨并不是钢铁制造的,而是一种铜合金。
钢铁,确实具有优秀的理化特性,在国防建设上,处处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作用在航母上,或者说是大型舰船上,钢铁螺旋桨却满足不了要求。
作为船舶的螺旋桨,最初使用的确实是钢铁材质,但是很快人们就发现了钢铁螺旋桨的问题。
船舶航行在大海里,海水对钢铁的腐蚀不可小觑,使用不久的钢铁螺旋桨,会被海水腐蚀得层层锈蚀,变得铁锈重重。打理了铁锈,螺旋桨上也变得坑坑洼洼,不再平整,推动力也严重下降,增加了船舶的能源消耗和事故率。并且这种锈蚀了的螺旋桨还非常容易损坏脱落,因此,钢铁螺旋桨很快就被淘汰了。
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用其他材料来替代钢铁螺旋桨。黄铜,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别看黄铜没有钢铁坚硬,但是耐腐蚀程度却比钢铁好上很多。黄铜,有着更好的可塑性、可加工性,更容易做得光滑,这样一来,总体造价却比钢铁便宜了不少。在海水里,黄铜表现得比钢铁更耐腐蚀,于是,黄铜制造螺旋桨便取代了钢铁的地位。
随着造船工业的进步,船舶越造越大,对于螺旋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船舶的吨位太大,螺旋桨也变得更大了,更大的螺旋桨,必然带来更大的重量,这些,都给船舶的动力和轴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为严重的是,黄铜出现了脱锌现象。
大家知道,黄铜,实际上是一种铜锌合金,由于材质出现脱锌,就造成了螺旋桨内部出现“空泡”,就是我们常说的“砂眼”。螺旋桨一旦出现砂眼,在航行中就非常容易损坏,这在舰船上是绝不能允许的。
怎么办?科研人员还是以铜为基础,进行各种合金的实验,最终人们找出了最适合做大型舰船的铜合金--镍铝青铜。
这种最新型的镍铝青铜合金,耐腐蚀是黄铜的3倍,抗磨损是黄铜的2倍,而比重只有黄铜的90%,这是目前最适合做航母等大型舰船螺旋桨的材料。
我们的航母目前的螺旋桨,使用的正是这种优秀的材质,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将来在螺旋桨的材料上,一定会有更大的突破。
航母的螺旋桨一般采用什么材质?
和大多数人猜想的不一样,螺旋桨其实基本不使用钢铁材料打造,因为这玩意儿不耐腐蚀,而且不易加工切割,因此在二战之前,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螺旋桨大多采用的是高强度黄铜(铜锌锡合金)铸造而成。这种材料强度较高,又比钢材更好加工塑型,特别是在海水的高盐环境下有很好的耐腐蚀作用,在造船业曾经得到了长时间的青睐。(1911年泰坦尼克号黄铜螺旋桨安装)
但是随着船舶特别是军舰的快速发展,吨位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黄铜逐渐显露出自己的劣势。首先万吨级海轮要求使用与自己体型相符的米级以上大叶片螺旋桨,而黄铜材质的抗拉强度和耐腐蚀疲劳性较弱,因此必须保持一定的厚度和体积才能满足要求,而这就造成了螺旋桨重量过大,不仅增加了船舶动力负担,而且对传动轴承的磨损也更加剧烈。(脾斯麦号战列舰)
另一方面,船只速度的加快促使螺旋桨的旋转速度不断提高,附加在叶片上的空泡腐蚀量(旋转过程中气泡快速生成与爆裂造成的腐蚀)也成倍增加,而这就导致黄铜发生了不可逆转的脱锌现象,结构强度进一步降低。随着黄铜螺旋桨经常性的开缝破损断裂,迫切地要求人们找到一种更适用于大型船只的新型螺旋桨材料。(螺旋桨边缘空泡腐蚀)
这样的尴尬最终被英国海军所打破,在二战中,英国海军为了提高鱼雷艇的速度,给它们加装了飞机发动机,这使得螺旋桨的速度成倍增加,结果在使用黄铜螺旋桨的试验过程中发生了非常严重的空泡腐蚀现象,有时候甚至没到100海里就直接龟裂折断。英国海军在经过多次试验对比后,最终选择了一种新型的镍铝青铜材料制造螺旋桨,并最终获得了成功。(英国1935年级高速鱼雷艇)
镍铝青铜材料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它的密度比黄铜小10%,但是耐空泡腐蚀性能是黄铜的3倍,腐蚀疲劳强度是黄铜的2倍,在海水特别是高污染海水中的脱材料现象也比黄铜要小50%以上,难能可贵的是镍铝青铜还继承了黄铜材料易铸造,好切割的优点。经过实际应用统计,使用镍铝青铜材料制成的螺旋桨厚度减少了8%,重量减轻15%,螺旋桨的寿命提高两倍以上,效率提高20%。正因为它如此优良的特性,在二战后迅速普及,成为了大型船舶,特别是大型潜艇和军舰(包括航母)螺旋桨材料的不二选择!在镍铝青铜材料的基础上,西方各国还通过调整镍铝成分配比以及使用新的急冷铸造法,进一步提高了军舰螺旋桨的耐腐蚀性能和抗拉强度。而为了减少船只噪音,又通过增加螺旋桨叶片和使用大倾斜的外形,取得了不错的静音效果,在泵推技术没有诞生之时,七叶大倾斜螺旋桨是各国核潜艇的标配,航母因为对噪音的要求没有核潜艇高,因此使用的多是维护性和成本更低一些的五叶大倾斜螺旋桨。(潜艇七叶大倾斜螺旋桨)
而即使有了镍铝青铜材料和急冷加工技术,想要铸造打磨出合格的航母螺旋桨依旧不是那么容易。美军尼米兹和福特级航母上总共有4个五叶螺旋桨(便于转向机动),每一个直径大约6.4米,重量约为30吨。(尼米兹级航母螺旋桨)
然而这么大的航母螺旋桨却对精度的要求极其严苛,表面要求绝对平整光滑,曲面角度要求丝毫无差,加工铸造难度极大。以几个工人轮班打磨数十天才能完成,现在多采用7轴五联动大型数控机床加工,效率提高了十倍以上,但是这种机器目前全世界能制造的不超过五个!你说难度大不大?(大型螺旋桨加工)
航母的螺旋桨一般采用什么材质?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航母的螺旋桨可是有相当的讲究,不说别的,一艘航母建造成功,一定要进行海试。
很多人不知道航母海试会试什么?其中最为主要的一条就是针对航母螺旋桨的试验。
比如航母在不同载重的情况下,不同螺旋桨转数下的航速,螺旋桨的推力等等。
甚至有必要,还会对航行中,螺旋桨的损伤也有试验。
当然这么说比较空,下边说一件事,就知道螺旋桨并不是,随随便便一个大型船舶上的螺旋桨就可以取代的东西。
一件事。戴高乐航母,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艘法国军舰,一造出来,就一度被寄予厚望。毕竟这是欧洲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的核动力航母。
这份荣耀带来的骄傲是必然的。
但这艘航母自从1994年下水以来,毛病多得让人难以置信。
比如最不起,但有意思的一个毛病。
设计师在设计航母的时候,为了方便航母上的工作人员洗衣服方便,设计了洗衣房,在这间房子里摆放了很多的洗衣机。
摆放洗衣机这其实没有什么,最奇葩的一个设计就是,所有的洗衣机都被连成了一体。
好吧,这些洗衣机如果来个机体脱水工作的话,场面哪绝对壮观。
轰隆隆的声音,据说和地震没多少区别。
估计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没有想到什么叫共振吧!
当然这是一个小毛病,后来就改了。
之所以说这件事,就是说戴高乐航母很多地方有太多的毛病,包括他的螺旋桨。
比如在2000年十一月九号的时候,戴高乐号航母就进行了第一次远航训练,去北大西洋地区,顺道去美国来个访问。
那么在这一次远航中,戴高乐航母就来了一个最高航速行驶。本来这也没什么,毕竟航母作战的时候,就要以最高航速航行,这样才能保证舰载机从航母短跑道上起飞。
结果就这么一个高速航行,戴高乐航母的两个推进器中的一个罢工了。
要知道在当时航行的时候,海面可没有什么恶劣天气,风平浪静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以一个推进器完成这次任务,并顺利回去,这显然是不可能了。
所以舰长就取消了这次任务,开始返航。这一路上也不能高速行驶,只能低速,就是害怕另一个推进器也来个罢工,这就麻烦大了。
最终这返航的过程中,还是平稳的,没有出什么大乱子。
到了土伦港,接到消息的工程师早就待命了,立马给戴高乐航母来了一个检查,这一检查不要紧,检查出一身冷汗了。
怎么了?有一个螺旋桨从航母上掉了,掉到了大西洋的海底了。
这事情出来之后,法国的国防部也是挺震惊的,螺旋桨这东西居然掉了,这要来一个全面调查。
首先是工程师们给出了一个螺旋桨掉了的答案,完全是因为螺旋桨本身存在着严重的质量缺陷。
而这种质量的螺旋桨原本是不应该装到戴高乐航母上的。
最后顺着这条线往下一查,就查到了造船厂这里,结果螺旋桨存在问题,在造船厂这里根本就不是秘密。
因为这些螺旋桨被装上去的时候,经过X光检查,就发现了内部有很多孔洞。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是在浇筑螺旋桨的时候,内部存在气泡。
再往螺旋桨制造厂商哪里查的时候,螺旋桨制造厂商的办公楼失火了,有关这部分螺旋桨的资料就没了。
至于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就不知道了。
那么戴高乐航母的螺旋桨丢了,不可能让戴高乐号一直在港口里待着,于是在随后的四个月里,戴高乐号航母就换上了被封存的克莱蒙梭号航母的备用螺旋桨。
按理说,都是航母吗?螺旋桨互换一下应该没有多大问题的,毕竟戴高乐航母就是取代克莱蒙梭号航母的,代差也不大。
结果呢?这些备用螺旋桨装上去之后,噪音大得吓人,后来又经过了一系列的改装,这才让噪音控制在了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而安装了备用螺旋桨之后,戴高乐号被法国海军要求最大航速要达到二十五点二节,而被取代的克莱蒙梭号航母的航速是三十二节。
这也就算了,根据试航出来的结果,在戴高乐号航母航速在十节到十八节的时候,噪音还是巨大达到了一百分贝,而可以接受的噪音是六十五分贝。
那么从这件事上,就不难看出航母的螺旋桨是一种要求很高的东西,如果弄不好,掉海里都有可能,就算是换上了其他大型船舶的螺旋桨使用,也不能符合要求的。
接下来就说说航母螺旋桨的材质问题。想要了解航母的螺旋桨材质,首先得了解一下,航母的螺旋桨为什么需要这些材质。
话说螺旋桨这个工具,出现的时间并不算早,距今也就两百年的历史,和美国的建国史也不相上下。
而螺旋桨这个器具,它工作的环境比较特殊,一直就浸泡在海水中。
至于海水,我们都知道这要换成化学上的理解,这就是一团团的强电解质,具有很强的化学腐蚀性。
怎么理解呢?我们都知道金属其实就是一个个的原子构成,原子的外围包裹着一层层的电子。
那么金属遇到强电解质的时候,这些电子就会离开金属,进入到海水中,从而金属的原子就会形成一个个微型的原电池,这叫电化学腐蚀。
所以螺旋桨很容易造成腐蚀。这种腐蚀在表面上看是作用在螺旋桨上的,其实它影响的范围很大,比如会引起船体的震动,会让噪音慢慢地变大,甚至是降低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和航速。
这其实只是一个小麻烦,要知道在海水中还生活着很多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
它们分泌出来的各种东西,对螺旋桨不仅会造成污染,还会照成损伤。
比如船体最容易被寄生一些藤壶,苔藓虫等生物。这些东西会吸附在船体底部。
处于船体尾部的螺旋桨,虽然因为不断的运动不会被这些生物所吸附,但各种其他的污染物会经过螺旋桨的。
(注:有一部分特别的生物会吸附上去,所以这些生物的分泌物也会腐蚀螺旋桨的)
而螺旋桨在转动的过程中,因为内外侧的水流速度是不同的,外侧水流高于内侧水流,这就会造成螺旋桨内外侧的污损程度不同。
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螺旋桨和水流的摩擦阻力增大,降低螺旋桨的推进速度,而且船体越大的船舶受到的阻力就越大。
这就是生物污损给螺旋桨带来的麻烦。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来自于螺旋桨本身对螺旋桨的危害。
我们都知道螺旋桨在海水里,会高速地运转,那么在这种运转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气泡。
而且在这种高速的运转中,还会让围绕在螺旋桨周围的水体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压力,照成压力上的不均衡。
那么气泡进入到这种变化的压力水体中,气泡就会破裂,而且这种气泡的产生和破裂是连续不断的,只要螺旋桨在转到,这种现象就会持续不断的发生。
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种产生气泡,气泡又破裂的现象不打紧,它还能把螺旋桨给炸了?
还真就能炸了,别看这些气泡破裂产生的能量并不大,但胜在持续不断。
老话讲得好:水滴还能穿石头呢?
所以时间一久,就会造成一种叫做空泡腐蚀的现象。
这种空泡腐蚀,会将螺旋桨金属表面的膜击穿,最终让海水继续侵蚀,这种侵蚀过后,金属表面再次形成膜,然后再次被击穿,反反复复一直持续下去。
最终在螺旋桨本该平滑的表面,形成一个个的密集细小的坑洞。
一开始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尽量选用好的材料来抵抗。
螺旋桨的材料以上说了这么多,我们就清楚地知道了,螺旋桨的材质第一关就是选用具有防腐性能的金属才行,接着才是强度(别断了)。
那么什么样的金属具备即具有高超的防腐性能,还具备高超的强度呢?
答案是铜。而且我们都知道铜这种金属,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防腐性能还特别的突出。
如今不仅螺旋桨里有,制造武器也被大量的应用。
但是铜具有一个缺点,这种金属不耐磨。那么让铜具备耐磨的属性,只能通过铜合金来实现了。
于是在历史上,看到了第一种应用到船舶螺旋桨的合金铜——黄铜。
那么找到黄铜这种材料之后,在1876年的时候,又研究出了一种叫做锰黄铜的材料。
在这种材料中不仅加入了锰,还有一些其他的元素,最终达到非常理想的抗腐蚀性。
锰黄铜比之前的黄铜耐磨多了,在如今的很多船舶的螺旋桨这种材质依然是首选材料(便宜)。
不过黄铜作为螺旋桨使用,在二战中证明它还不是最为优秀的。
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初的海战,应该是大西洋上的运输线。
当时英国被德国围困,英国只能从海外运输各种物资回本土。
所以当时德国制造了很多潜艇,去围攻运输线上的运输船,甚至还会堵在港口和近海附近。
那么为了解决德国潜艇对运输线的困扰,英国人就开始制造各种小个头的鱼雷艇,携带上鱼雷去攻击港口和近海的德国潜艇。
当时鱼雷艇想要发挥出它的优势,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它的速度,用灵活性来对抗潜艇。
所以当时英国就开始给鱼雷艇加装大功率的飞机发动机,飞机发动机转起来超级快。
那么在这种转动中,势必会搅动起更多的气泡,这就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空泡腐蚀现象。
而黄铜材质的螺旋桨根本就扛不住这种严重的空泡腐蚀,以至于行动一百海里,螺旋桨就会因为空泡腐蚀会断裂掉大海里去了。
其实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猛黄铜材质在更加高速的选择中,不仅遇到的空泡腐蚀现象严重,还会因为摩擦增大,导致脱锌的现象。
黄铜是什么?黄铜就是铜加入一部分金属锌造出来的东西,没有了金属锌这种成分,也就不叫黄铜了。
于是英国人开始研究,螺旋桨的材质,以期摆脱螺旋桨在高速旋转中,出现的问题。
这就是铝青铜,其实根据这个名字就知道是在铜里边加入了铝。
铝的加入很好的解决了鱼雷快艇螺旋桨的材质问题,大大提高了螺旋桨的使用寿命。
怎么说呢?鱼雷艇这还是小的船舶,使用高功率发动机就出现了这么样的麻烦。
那么航母这种庞然大物,在二战中也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也开始追求速度上的提高。
当时采用铝青铜来铸造螺旋桨,很快就发现,用铝青铜铸造小的螺旋桨是没有问题的,但在铸造大型螺旋桨的时候,会因为冷却的原因,导致内部的一些变化,出现材料脆化的现象。
所以后来英国人又继续研究,又在铝青铜中加入了镍和其他的一些元素,这就出现了镍铝青铜。
这种材质不仅提高了抗压性能,还加强了腐蚀性能,同时还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就是降低了噪音。
那么现在的大型船舶和航母基本上都是采用铝镍青铜,作为螺旋桨的材料来使用的。
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时候,英国海军就已经将镍铝青铜作为标准牌号开始大量的生产。
到了1953年的时候,美国就已经可以用镍铝青铜制造超过六米的螺旋桨。(这种螺旋桨的重量都在三十吨左右)
在以后的七八年里,美军的船舶有20%使用镍铝青铜螺旋桨。
直到六十年代,法国,意大利,还有苏联这才相继开始研发镍铝青铜,开始生产大型的螺旋桨。
而我们是在七十年代开始的这个工作,在八十年代才实现了工业化。
相对来我们的起步比较晚。
不过这无所谓,毕竟我们弯道超车的事情做了不少,任何东西只要会了,那么成为第一梯队的一员,也是早晚的问题。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航母的螺旋桨一般采用什么材质?
谢邀,这是最新的福特级航母螺旋桨。看颜色好象是钢或则钛合金吧?别急,这个螺旋桨实际上是覆盖着一层包装的。这是一个青铜桨。
将包装去除后则是——
锃光瓦亮吧?
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同样是泡在水里的船体可以用钢材制作,而螺旋桨则使用青铜(或者黄铜)。原因有两点:
第一,船体在水中行驶的速度实际上并不快,作为防水侵蚀的船漆是可以完好的覆盖在船体侵水的部分的,而螺旋桨则要在水中高速旋转,水流、海洋中的杂物都会不断的剥离船漆导致金属部分外露。
这样也就只好使用不容易被水腐蚀的材料了。
第二则是加工难度。铜材质是一种比较易于加工的材料。
这就得说到螺旋桨的加工过程了,大部大部分螺旋桨都是挤弯成形的。在目前造船工业中很少使用整块的材料进行铣削加工(太过于浪费材料),而是以类似下面的方式进行的加工:
在这样的加工状态下,相对于钢材质地更软一些的铜则更容易加工成型了。
对于空泡剥离的问题,实际上更软更有韧性的铜也能减少空泡的伤害。因此不仅仅是航母,实际上大部分船只的螺旋桨也就都是铜的了。
航母的螺旋桨一般采用什么材质?
航空母舰之所以能够运动就是在于在船体下部安装的螺旋桨,船舶使用的螺旋桨与飞机使用的螺旋桨有很大的不用,船用螺旋桨有点像家里的老旧的电风扇,不过不是吊扇而是落地扇。船用螺旋桨的桨叶比较宽大,如果是一个全新的螺旋桨的话是其颜色是黄色的,这是因为螺旋桨使用了铜合金材料。
采用铜合金是有许多优势的,其中有一个就是容易铸造,我国很早的时候就是用铜合金来制作钱币,包括古代的许多武器都是由青铜制造的,而原因就是铜合金可以铸造的优势。由于螺旋桨非常大,而且产量非常低,可以想象包括像美国这样财大气粗的国家也就装备了11艘航空母舰,就算每艘航空母舰拥有2个螺旋桨,这样整个需求才22个螺旋桨。铜合金容易铸造是在于其熔点比较低,而且铸造完成之后不需要经过热处理,因为不会产生过多的内部应力。
另外采用铜合金是在海水中可以长期使用,铜合金的耐腐蚀性非常好,通常使用的船用螺旋桨铜合金有锰黄铜,铝锰黄铜,镍铝青铜,以及锰铝青铜等。其中镍铝青铜的性能更好,包括耐应力腐蚀开裂,耐腐蚀疲劳,耐空泡腐蚀,耐冲蚀和抗海生物污损等这些基本性能。镍铝青铜的抗腐蚀性和双相不锈钢类似,所以是制造螺旋桨的好材料。
采用铜合金的另一个原因是机械加工性能好,由于螺旋桨的尺寸巨大,所以需要大型的设备来进行加工,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可以保证完成螺旋桨这种复杂构型。船用螺旋桨非常昂贵,因为工艺发展,制作周期很长,之前法国海军就发生过一次螺旋桨丢失的事故,在法国海军戴高乐号航空母舰试航的时候就发现一个螺旋桨丢了,然后只能一瘸一拐的回来,至今都没有打捞到那个螺旋桨。
航母的螺旋桨一般采用什么材质?
兔哥哨位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航母螺旋桨材质和其它舰船是一样的,基本都是采用以金属铜为主材料,配料中加入锰、镍、铝等金属合金而成。
舰船用螺旋桨材质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不锈钢为主材质,一种是以青铜为主材质。民用货船采用金属钢材质的多,主要是成本因素,军舰多采用金属铜材质。
船用螺旋桨属于强受力部件,别看是用来划水的,但是所承受的水压是巨大的,想想看,能把几万吨,十几万吨,几十万吨的船推动前进,螺旋桨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和舰船打交道的人都知道,螺旋桨叶与水磨损非常严重,所以,螺旋桨需要有高强度,拥有耐磨性能,同时,螺旋桨加工非常困难,像航母这样的大型舰船,使用的螺旋桨直径达到了数米之多,属于大型和超大型零部件。螺旋桨表面曲面多,线条复杂,对于加工工艺要求极高,工艺精度要求低于0.1mm,精度越高,产生的震荡效应越低,平稳性能越好。
航母螺旋桨加工工艺难度在于成型技术,如此大的螺旋桨很难使用一般的车床、铣床加工成型,需要用高精度数控机床修形,并且需要采用铸造成型技术,这是一个难关。工业上采用高精度铸造成型技术,然后使用高精度机械打磨工艺,目前,能够制造高级别螺旋桨的国家真不多。
航母等军用螺旋桨最难制造的是潜艇用的螺旋桨,其技术是高度保密的。螺旋桨除了对强度有严格要求,工艺上要求不能有沙眼、气泡,各桨叶要受力均匀,无法采用锻压技术,只能是一次性铸造预成型技术,铸造最大的难点就是容易出现沙眼、气泡,而且强度脆性大,容易断裂,因此,航母等这样的舰船用螺旋桨材质选择青铜合金的多。
铜的优点是:熔点低于钢,铸造容易,热铜液在铸造时的流动性好,沙眼、气泡少,质地紧密,表面光滑,打磨加工更容易。
如果采用钢材,主要材料是不锈钢材质,不锈钢的熔点很高,达到了1700度以上,而铜的熔点只有800度,每增加100度成本就会增加近1倍,算上加工修型工艺过程,费用高很多,所以,不锈钢材质和螺旋桨并不普及。很多民用货船螺旋桨其实就是一般的钢材,优点是便宜,坏了再换,也比军用螺旋桨省太多的钱。
铜的化学活性也低,刚腐蚀性能好,特别是镍铜合金,也就是白铜,非常耐腐蚀,使用几十年都不会腐蚀,镍铜合金也是主要的螺旋桨材料。
铜的加工也容易,切削性能精度比钢材要高2个等级,对于加工设备损耗也小于钢材,成本低,精度高,震荡效应和噪音特征都很优秀。
舰船用螺旋桨铜质材料的,主要有锰青铜、镍锰青铜以及镍铝青铜、锰铝青铜等种类,具体航母使用哪种就不知道了。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