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这种生物基于自身存在于自然有何意义?
蝉,民间也叫知了、鸣鸣嘎、山东叫知了猴等,是一种成虫期很短的昆虫,虽然其生命周期可能长达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是从其出土、交配、产卵直到死亡,最多也就是10多个小时。
那么,出世这么短时间的蝉,对于自然到底有何意义呢?
任何生命存在于世,都有它一定的意义,不能认为蝉活的时间短,就认为没有任何意义,这种想法对蝉也是不公平的。
1、告诉我们又一年夏天来了
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就会听到蝉的鸣叫,每到这个时候,大人们总是感慨地说 : “夏天又到了”!虽然人们可能用不着通过蝉的鸣叫了解夏天的到来,但是作为一种季节性的生命,还是会让人感到一年年光阴的逝去,会让人更加珍惜生命。
2、给农村儿童带来童年的欢乐
夏天捉知了,是农村儿童的一项非常感兴趣的游戏。每当知了鸣叫的季节,孩子们就开始忙碌起来,爬树捉知了,几乎是每天都要干的“坏事”。每天为了捉知了,屁股不知道挨了多少打,树皮粗糙,裤子非常容易磨坏撕破,父母又担心掉下来摔着,所以爬树是被禁止的。但是,孩子是管不住的,树还是没少爬,裤子没少破,屁股没少挨打。
但是,爬树捉知了,成功率实在太低了,大多时候,还没爬到,知了就飞走了,白白爬了一回,只得望蝉兴叹。
后来不知是谁,发明了用蜘蛛网捉知了,用铁丝做成一个圆圈,绑在长竹竿的一端,看到蜘蛛网,就缠绕到圆圈上,蜘蛛网很黏,用来捉知了,几乎一捉一个准,成功率几乎100%。
还可以用一块纱布,做成纱网,缝在铁丝圈上,捉知了的成功率也很高。
捉知了给农村儿童带来了欢乐。
3、可以吃
你知道吗?知了的营养非常丰富,每一百克知了,含有脂肪7.19克,蛋白质71.4克,碳水化合物10.9克,还有一些微量元素锌、钾、钙等,所含的热量是牛肉的3倍。
小时候用火烧过知了吃,简直是太香了。
古时候中国就有专门的捕蝉人,《庄子.达生》一书就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孔子出去游学,看到一个老人正在用竹竿子黏蝉,在和这位老人的谈话中,孔子居然领悟了很多道理。孔子对弟子说 : “运用心智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孔子看到的捕蝉人,捕获了那么多的蝉,是不是大部分都卖给有这个喜好的有钱人吃的呢?
实际上古代人也确实总结出了很多吃蝉的方法,除了烧熟了吃以外,还有蒸食、瀹(月)食、臛(或)食、脯食等。显然,吃蝉在中国早已经流传已久。
4、入药
蝉本身没有药用价值,但是蝉爬出地面脱下来的壳,是一味著名的中药--蝉蜕。
蝉蜕主治清咽润喉、止痛止痒、移除风寒,还可以有助于麻疹发透和眼睛红肿等。
5、鸟类食物链中的一环
蝉对于鸟类就是一个美食,个头大,营养又丰富,喜鹊、乌鸦、麻雀都很喜欢吃。捉回来喂鸡,更好了。
总之,蝉,存在于自然界中,还是很有意义的,不过也说明了蝉生存的不易。天敌太多,既要自我繁殖,还要躲避各种抓捕,蝉说 : “我太难了”!
蝉这种生物基于自身存在于自然有何意义?
“蝉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可能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我认为人们只是想要一个具体的答案来证明蝉的不寻常(寿命长达十几年)或恼人(噪音)方面的重要性。每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理由、需要填补的空缺、需要扮演的角色和目的——让我们考虑蝉是如何适应大局的。
动物方面:
蝉在树木和动物之间的食物链中提供了一个环节,将动物定义为任何吃蝉的动物。动物喜欢蝉,蝉是它们生命中的盛宴。
树木以太阳和土壤中的养分为食,蝉以树木为食,动物以蝉为食,捕食者(狼、狐狸、熊、猫、人)以动物为食。蝉大量出现导致动物数量激增,这反过来也给捕食者带来好处。
真菌方面:
不同种类的真菌在蝉死后开始腐烂时,会有很长时间消化它们的尸体,细菌和微小动物也是如此。真菌当然成为食物链中的另一个环节。
有一种真菌,蝉花,非常喜欢蝉。蝉的大孢子通过蝉交配传播,并在几天内摧毁蝉的整个腹部。如果你是一只蝉,在你看来,蝉的目的是为你提供营养和一个家。令人毛骨悚然,但却是真的。
树木方面:
周期性蝉是树木的寄生虫,更具体地说,是落叶树的寄生虫,落叶树原产于周期性蝉存在的地区。术语寄生虫有负面的含义,但是从全局来看,寄生虫可以通过控制宿主来使宿主或其他物种受益。
蝉通过修剪树枝来为树木提供服务。蝉在树枝上产卵,虚弱的树枝枯萎死亡,树从这种情况中受益,因为它不必在虚弱或患病的树枝上浪费能量。
蝉也通过死亡和向土壤释放大量养分来为树木服务。蝉死后,就像在树根周围倾倒肥料。营养会让第二年春天树木生长和种子产量的增加,这将导致树木数量的增加,以及动物喜欢吃的果实。
蝉每次出现时都会有一小部分弱小的树木死去,尤其是非本地物种(如进口观赏植物)。但就树木而言,情况并不像看上去那样。蝉的施肥和修剪实际上会使老树受益,从而让它们在下一年产生更多的种子。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树木的任何损失都将被收益所抵消。此外,蝉可能通过削弱或杀死争夺本地树木食物的非本地观赏树木来帮助本地树木。
就人而言:
蝉是食物来源。世界上许多人吃蝉,将其作为美食或主食。不仅中国人,许多国家蝉是一种全球性的历史味觉。
蝉给人类提供了一份工作。这些人包括教授和研究人员或者科学家和园林设计师,中国明清皇宫设有“粘竿处”。
蝉给包括我在内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爱好。蝉给艺术家和音乐家提供灵感。有许多受蝉启发的歌曲。
最近,蝉被发现翅膀上有破坏性细菌的微观结构。这一发现正被用来激励医学进步,例如抗菌角膜替代物。
蝉还提供了文学创造体裁,从古诗词到现代小说散文,如武侠小说《蝉翼刀》。
蝉这种生物基于自身存在于自然有何意义?
蝉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昆虫,它也有一种名称叫做“知了”。我们即将讨论的是,蝉这种生物在大自然当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又或者说它的存在对于自然界有什么意义?他到底是不是一种害虫呢?下面我们就围绕这种问题来分析。
新来的朋友记得点一下关注,也可以从我的主页里面查看往期更多精彩的内容。
蝉是什么样的昆虫?蝉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蝉科的一种生物,根据它们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体表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大多数蝉的体型都不大,成年蝉的体长大多数都在2至5厘米之间,也就相当于一个成人拇指那么大。
蝉的翅膀相对来说会比它的身体更强,也就是收起来的时候可以覆盖自身的身体,同时还会超出一定的长度。而它的翅膀大多数都是属于透明或者半透明状,看起来和蜻蜓的翅膀非常相像。
蝉一生中处在幼虫时期的时间比较长,大多数都会在土中待上几年或者十几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可以是3年,也可以是5年,甚至还有的可以长达17年。但如果你留意到这些数字,你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属于质数,难道蝉也懂得数学?
这种结果很可能是由于自然选择造成的,因为等到场内钻出地面的时候,要是也有别的蝉类同样钻出来,就有可能会造成争夺领土或者食物,而质数的因数只有一和它自身,这样场内出土的时候就很少会有其他蝉类来争夺资源,其实更加有利于它们的生存。
蝉的幼虫在土中生活的时候,通常都是吸取植物根部的汁液为食,这是因为它的头部有一个刺吸式口器,就像蚊子那样,很容易就可以刺穿人的皮肤,从中吸取血液,只不过蝉的幼虫吸取的是植物的汁液,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像讨厌蚊子那样讨厌蝉。
一般等到每年6月末的时候,蝉的幼虫就有可能会羽化成为成虫,也就是变成蝉了。它们将要发育成成虫的时候,一般都会爬到树上,然后利用它们钩状的脚牢牢地挂在树上,这个时候它们的身体一般也保持与地面垂直。
当它们将要脱壳变成成虫的时候,就会有体内的一种激素控制,然后再退壳的过程中,身体也会垂直于树面,其实就是为了方便它们的翅膀成长,要是方向控制不好,很有可能就会使它们的翅膀发育成畸形,到时候就很难飞翔了。
变成成虫之后,蝉的寿命基本上已经走到了尽头,它们的寿命一般只剩下7~30天,要是根据不同种类的蝉,有一些也有可能会达到两个月的寿命。这个时候它们一般都会抓紧时间交配,繁育下一代。
蝉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由于蝉的视力非常差,所以它们辨别方位的能力主要是依靠听觉,而且当它们在求偶的时候,也是通过声音来向异性传递信号。当然,会发出比较大声响的是雄性,因为它的腹部拥有发音器,而雌性的腹部没有这样的发音器,所以它就无法叫得像雄性那么“大声”。
不过雄性的发音器也不会乱叫的,它们是通过声音来吸引异性,声音越洪亮,就越能吸引到异性。当雌性飞过来之后,雄性就会与它交尾,交尾完成之后,雄性的寿命已经走到尽头,所以它们会死去;而雌性则会开始产卵,等到产完卵之后,它们的寿命也会终结。
蝉一次产卵可以多达300~400枚,有的甚至还可以高达700枚,虽然它们也会失去性命,但如果多代累计下来,它们的群体数量也会变得特别大,但事实上我们却很少会看到蝉泛滥成灾的样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是由于蝉在食物链当中是处在较为低端的位置,也就是它们的天敌比较多,像螳螂或者很多鸟类都是它们的天敌,所以它们会比较容易被鸟类吃掉,有时候甚至连人也有可能会将它们吃掉。
也许有的人也会奇怪,这些蝉的体表颜色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一些改变,难道这些蝉就不会长成保护色的样子吗?其实蝉的大多数生长期都处在幼虫阶段,而幼虫主要也是躲在土地里面成长,它们出来活动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处在每天的黄昏或者晚上,这个时候光线已经不是那么好,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只有一些比较倒霉的家伙,才比较容易成为天敌的美食。
当它们变成成虫的时候,寿命很快就要终结了,有没有进化出保护色已经没有太大的重要性,关键是它们可以顺利地交配产卵就行了。其实就算是我们人类,有时候在白天也比较容易发现蝉。
大约在20多年前,我们的物质生活还没有像现在这么丰富,所以农村的小伙伴经常都会在夏天抓一些蝉来玩,这个时候他们通常都会拿一些软质的轮胎来燃烧,虽然中间会发出一阵恶臭,但经过燃烧之后的软质轮胎会变软,而且还具有比较大的粘性。然后用一根长长竹竿的一端沾上这种软质轮胎,我们也可以通过蝉鸣的方向来发现它们大概的位置,一般就在比较高的树干上可以发现蝉,然后再使用准备好的竹竿将它们粘下来。
举这个例子主要就是为了说明,蝉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就连我们人类都可以轻易发现它们的藏身之处,那么那些鸟类,有时候会具有更好的视力,它们就更容易发现蝉,并且将其捕捉。
那么这个信息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意义非常大,因为有很多鸟类都会将蝉作为食物,而蝉的生活是有周期的,它们也会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调整生活周期,美国有的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当蝉出现的第1个年头,食用鸟类的数量也处在最低的阶段。可见从这个关系来说,蝉的活动也在调整着其他生物的活动阶段,因为它们作为一种食物,当食物都没有出来活动了,其他鸟类的活动情况也变少了。
所以常作为食物链中的一环,虽然它们的天敌比较多,很容易就会被其他生物吃掉,但它们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当它们很少出来活动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有一些鸟类的食物也在减少,这样也会影响到食物链的变化。
蝉到底是不是害虫?其实蝉之所以会被认定为害虫,理由就是与它们会吸取树木的汁液有关。但从单个蝉的吸取量来看,它的这个威胁是比较小的,就像一个蚊子吸取人体血液的时候,所吸取的量也是非常少,与我们一次抽血的血量根本就无法相比。
所以一个蝉的吸取汁液的量也是非常少的,根本就不足以影响到树木的生存,看起来我们人类有时候也会拿起剪刀修剪一些树木的枝叶,这个树木的汁液损失量恐怕都要比蝉吸取的量要大很多。所以蝉对树木的危害非常小,除非它们的数量真的非常多,一下子吸取的汁液量,让树木难以承受。
但我们都知道蝉的天敌是比较多的,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可以很好的控制蝉的数量,使它们不会泛滥成灾,同时也给它们的天敌提供了食物,促进了生态的良性发展,这是一件好事。所以不要认为蝉力量比较弱小,但它在自然界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巨大。
这一次的内容就到这里,如果你喜欢的话,就请大大地点一个赞吧!
综上所述,虽然蝉的力量比较弱小,但它们一次性繁殖的数量比较多,这就可以为生物圈中的很多动物提供食物。而它们被其他的动物吃掉之后,也不至于会造成泛滥成灾的样子,从而子生态达到一种平衡,但如果没有了蝉,有很多动物可能就会饿肚子了,那么到时候我们就很少会见到鸟类,自然界也会变得很单调乏味。
蝉这种生物基于自身存在于自然有何意义?
“存在即有用”这是我对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的看法,当然蝉也不例外。从表面上看,蝉是一种“害虫”,但是害虫和益虫本身就是人为定义的,有着片面性。所以,我们不能以我们人类的视角去狭隘的看待某一种生物。那么,蝉这种生物对于大自然有什么意义呢?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蝉每年的夏天,叫醒盛夏的动物我认为就是蝉了,一旦听到蝉鸣,就证明夏天要开始“发威”了。当然,在蝉鸣的同时,许多“吃货们”也已经蠢蠢欲动了,因为蝉的幼虫在许多人的口中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于是,小伙伴们三五成群拿上手电筒开始“寻宝之旅”,不出意外的话,今天晚上的收获,就会成为明天的下酒好菜。但是,你可能不会想到,一只蝉从出生到出土,至少要3年左右的时间,甚至有些蝉需要13年或者17年,而它们羽化成蝉后,寿命也只剩下7-30天了。
蝉的种类有很多,在我国最常见的蝉就是蚱蝉了,它们通体以黑色为主,翅膀上有着黑色花纹,这就是一种最常见的3年蝉。蚱蝉的雌雄很容易分辨,首先雄性的背部有着黄色的小斑块,而雌性则没有;其次,雄性的腹部有发音器,在发音器中有两个白色的鼓膜,当鼓膜震动时,雄性的蝉就会发出“吱吱”的叫声了,而雌性的腹部是没有发音器的,因此雌性蝉是不会鸣叫的。
(上图为我们常见的蚱蝉)
(上图为雄蝉的腹部)
蝉鸣的作用
雄蝉有发音器所以会鸣叫,但是,它的鸣叫并不是“瞎叫”,而是有意义的。首先,蝉的视力很差,它们很难发现不远处的异性,而蝉鸣实际上就是雄蝉吸引雌蝉的唯一方式。这就像雄性孔雀可以开屏吸引异性一样,孔雀开屏的大小是雌性孔雀判断雄性孔雀强壮与否的主要标准,而蝉也是一样的,雌性蝉通过雄蝉的叫声大小来分辨异性的强弱,显然叫的越大声的,越容易得到异性的青睐。
当雄蝉找到雌蝉后,它们就会交尾。而交尾完成后,雄蝉的眼睛开始由黑色逐渐的变为黄色,再由黄色最终变为红色,当眼睛变为红色时,雄蝉寿命终结。而交尾后的雌蝉则开始产卵,在产卵时,雄蝉往往会找一根较细的树枝,用自己尖利的产卵器将树枝上扎上若干个小洞,再将卵产在里面,产完卵后,雌蝉会步雄蝉的后尘。
因此,对于蝉来说,它们完成繁殖,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蝉为什么是“害虫”?
由于蝉是将卵排在树枝内,而且还是事先在树枝上扎多个小洞,所以一旦蝉完成排卵,这根树枝也就会随之枯萎。这是蝉是“害虫”的原因之一。
其次,在树枝中的卵会随着树枝的干枯折断或者被风吹落到地面,然后发育成初级的幼虫,幼虫会钻入地下。从这一刻,它们就开始对树的“索取”,从幼虫开始,蝉就具有了刺吸式的口器,在地下它们是以吸收树木根系中的水分为生的,这个行为会持续到幼虫爬出地面,或3年或17年,成虫后,在树上的蝉也是树木的汁液为食的。
因此,以树木为食是蝉被称为“害虫”的主要原因。
(上图为蝉产卵后的树枝)
蝉对于自然界的作用表面上看,蝉除了鸣叫就是危害树木,貌似没有什么好处。但是,事实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解析一下。
01 对树木的作用
虽然蝉会吸食树木的汁液,但是蝉极小的口器对汁液的需求量是极小的,而且它们极细的刺吸式口器对树木也不会造成伤害。所以,这不应该被当成判断“害虫”的标准。而且虽然蝉产卵会造成树枝的枯萎,但是,从科学的角度上,蝉选择产卵的树枝都是较为细小的树枝,再加上蝉喜欢栖息在大树上,这些细小的树枝对于大树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一点可以参考我们修剪树枝。过多的细小的杂枝,非但会吸收树木来自根部的营养,而且不利于树冠的透光性,并且也不利于树冠的透风性。因此,蝉在树木细小的树枝上排卵,实际上是变相的在修剪杂枝。对树木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并且,如果只是损害几根细小的树枝就被认定为“害虫”,那么那些以树木为食的食草动物算什么?
02 对于生态的作用
蝉在世界上的分布很广,种类和数量众多,几乎一个夏天除了苍蝇蚊子外,就是它们的“天下”了,而数量如此多的蝉对于整个生态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主要体现在食物链上。
到了夏季,许多肉食性的昆虫,比如螳螂,就会大量的捕食蝉,许多鸟类也会以蝉为食,也就是说,在蝉鸣的时间内,它成为了许多生物的食物。
因此,作为一种“食物”,蝉对自然界中的许多生物都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总结一直以来,蝉都被认为是一种“害虫”,但是,实际上它只是汲取了植物的一部分营养而已,再加上它们通常栖息在比较粗壮高大的树木上,这一点伤害并不足以导致树木的死亡。而相对来说,它们的出现为许多的生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物(一段时间内)。所以,我认为真实的蝉应该是“功大于过”的。
蝉这种生物基于自身存在于自然有何意义?
你好!
蝉是否有存在的意义,要看对什么而言。
人作为高等生物,有思维,生命当然有意义。
许多低等生物,基本没有思维(或者说只知道觅食、交配),似乎没有在人的概念里的意义。
但是,生命总是要经历从低等到高等的发展的。对于地球来说,即使是最初那些最低等的生命也是一种奇迹。 还有,生命的存在对环境、对生物圈、对食物链都是有意义的。即使是很微小的放线菌,也在改变着土壤,使植物更容易生存。即使是不会动的植物,也在改变着大气,使地球上的生物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古人认为有些生命是朝生暮死的(例如蜉蝣,但实际上不是),并借此感慨生命的渺小和可悲。蝉至少还能鸣叫而代表着夏天来了。
蝉这种生物基于自身存在于自然有何意义?
茫茫苍穹,每个生命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其存在的特殊价值。
有一首《童年》,第一句歌词是:“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我想最能代表夏天的就是知了了!
知了也就是蝉,蝉在我心目中,最大的意义是在精神方面的。蝉的一生充满艰辛,真可谓九死一生,能站在枝头上唱歌的绝对是凤毛麟角。
蝉在产卵时有一种天敌叫做“蚋”,“蚋”也是一种昆虫,它们惯会“鸠占鹊巢”,会等待蝉妈妈产完卵飞走后,把自己的卵产在蝉的卵旁边,蚋的卵先孵化完成,就会把蝉卵当作美食,只有极少数蝉卵能逃过此劫。
孵化出来的蝉幼虫需要尽快钻进土里,在暗无天日的泥土下汲取树根及土里的营养蛰伏4至17年,一直到羽化成蝉,才能一飞冲天,纵情鸣叫。
蝉从出生到出土至少需要四年的时间,最长的要十七年,然而见到光明以后,它们的寿命只有一个星期到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它们的生活就是在树上唱歌。
它们死后,落在树下,渐渐腐烂,正所谓“化作春泥更护花”,它们的尸体融入土中,就像在树根周围施加肥料,向土壤释放大量养分来为树木服务,让来年的树木更加枝繁叶茂。
它的存在,告诉我们,要学会隐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一朝出世,便一鸣惊人。这是我喜欢蝉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蝉所代表的精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