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食肉蚁是“人兽通吃”,这是真的吗?
食人蚁,是常见于小说里的一种蚂蚁,据描写,大批食人蚁一过,就算是一头牛,也只剩下一堆白骨。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食人蚁世间真的存在吗?
据传说,在非洲,有一种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蚂蚁,这种蚂蚁,成群结队、浩浩荡荡、所向披靡,无论多么大型动物,只要是遇到了这种蚂蚁,都难逃变成一堆白骨的命运。但是我要告诉你,这种令人恐怖的蚂蚁并不存在,哪怕世界上个头最大的蚂蚁--公牛蚁,也没有如此恐怖。
其实,这种被人们以讹传讹,神话出来的食人蚁,就是生长在非洲热带雨林中黑蚁。
黑蚁,凶猛、杂食,遇到什么吃什么,最大可以长到拳头大小。它们从地面上的枯枝败叶,到体型巨大的狼虫虎豹,无所不吃,是非洲热带雨林最恐怖的昆虫之一。这些小小的黑蚁,之所以令人生畏,靠的就是集体的力量。
每当一群黑蚁遇到了一头野兽的尸体,立刻就会有大批黑蚁从四面八方的涌上去,几十分钟以后,黑蚁散去,眼前只剩下白森森的骨架。就算是人,如果遇到了黑蚁,也要马上逃之夭夭,不然,后果难以预料。
那么小的蚂蚁,和大型动物相比,根本没有可比之处,但是,它们能够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生存,靠的就是集体活动,直到死亡。而这种抱团生存方式,也正是黑蚁的可怕之处。
黑蚁群体内,有着严格的纪律,每当遇到食物,前面的黑蚁咬一口,就会离开,把位置让给后面的蚂蚁。大队行进,前面领头和后面“断后”的,总是体型最大的蚂蚁,队伍中,那些老弱病残,都是两只以上的蚂蚁抬着前进。如果前面的黑蚁遇到危险,它们就会用一种特殊方式传递信息,几分钟的功夫,前变后,后变前,改道而去。
这是黑蚁,食人蚁是不存在的,我们所听到的食人蚁的传说,都是以讹传讹的产物,而那些食人蚁攻击人类的事件,不是小说杜撰,就是源于谣言。
南美洲食肉蚁是“人兽通吃”,这是真的吗?
20世纪初,在亚马逊河畔有一个大农场,一天农场里的300多位工人接到了一个通知:三天内搬离农场,因为有一个庞大的食肉蚁群正在逼近,预计三天后到达农场的位置。
果然在通知后的第三天清晨,一大群褐色的蚂蚁来到了农场附近,并且将一头美洲豹在4分钟内啃成了一具白骨。看到这里农场主都吓坏了,好在农场有一条宽20米的排灌沟作为阻挡,这些蚂蚁才没有攻过来。
但是,很快这些蚂蚁从树林里拖来了树叶,利用树叶的浮力到达了农场,瞬间就有人被蚂蚁咬倒在地,为了防止更多的蚂蚁入侵,工人们将农场主的汽油都拿了出来倒在地上点燃,形成了一道火墙,暂时的挡住了蚁群入侵的脚步。
不过,随着汽油熄灭,它们又卷土重来,最终工人们合理将排灌沟的阀门打开让水灌入了农场才将蚁群消灭。
这个故事在网上被形容为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面对这个说法我只能说不要再用谣言来博眼球了,因为这个故事来自于我国上世纪的一本《人蚁战争》的插画书,故事本来就是杜撰的。
虽然故事是假的,但是有许多人到现在了还深信不疑,而网上所谓“人兽通吃的南美食肉蚁”的说法就是来源于这个故事。当然,正所谓“无风不起浪”,“人兽通吃的蚂蚁”这个风其实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因为在南美洲确实有一种可怕的食肉蚁,它就是行军蚁。
那么,真实的行军蚁究竟是怎样的呢?它真的能“人兽通吃”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亚马逊最强昆虫之一:行军蚁在网上如果你搜索行军蚁的图片,你会发现有多种外型迥异的蚂蚁都叫行军蚁,这是因为行军蚁原本就不是单指一种蚂蚁,而是泛指所有具有军团行为的蚂蚁,这类蚂蚁有以下几个特征:具有侵略性、集体行动、居无定所、食肉。
在蚁科下,行军蚁亚科、游蚁亚科以及双节行军蚁亚科下的大多数蚂蚁都具备以上特征,所以它们统称为行军蚁,又叫军团蚁。
在南美的亚马逊流域两岸也就是亚马逊雨林中的行军蚁有超过150种,其中以布氏游蚁和南美行军蚁(又称鬼针游蚁)最为常见,它们都是游蚁亚科下的蚂蚁,也是昆虫学家们研究最多的两种行军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种行军蚁究竟有多厉害?
行军蚁是一种高度群居的蚂蚁,它们一个蚁群的成员数量就能达到100万只以上,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话“蚁多咬死象”。作为一种肉食性的蚂蚁,行军蚁的标配就是一对针状的大颚,尤其是布氏游蚁,它的大颚简直就像两把大镰刀,这对大颚被当地土著当做天然的缝针,方法也很简单:把布氏游蚁放到自己的伤口上,布氏游蚁会咬住伤口不松开,此时扯掉它的身体,就成为了天然的缝针了。
凭借着这对大颚加上数百万的数量,行军蚁可以说是在雨林中可以横着走的。作为一类永不建自己巢穴的蚂蚁,行军蚁的一生都在奔波,在行进的过程中,行军蚁中强大的兵蚁在前,其他的蚂蚁紧跟其后,形成了一个训练有素的军团,整齐的扫荡着所过之处的生物,这就是它们的恐怖之处。
行军蚁真的“人兽通吃”吗?从攻击性和数量上看,行军蚁还真的有可能吃人,但实际上,在自然界中,它们的主要食物是其他的昆虫,虽然在它们的食谱上也有大型的动物,但是这些动物仅限于尸体,而不是活体,也就是说无论是大一点的兽还是人,都是行军蚁无法吃掉的存在。为什么这么说了?原因就出在速度上。
一个行军蚁群能够形成一个宽几米,长达20米的巨型方阵,这对于一些节肢动物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因为除了会飞的节肢动物,只要是跑的慢一些,瞬间就可会被蚁群吞没。
但是,一旦遇到健康的大型动物,它们的短板就出来了,那就是速度。一只行军蚁的速度在100米每小时左右,在成群活动时,它们的速度会变慢,以防后面的成员掉队,所以一个行军蚁群的移动速度还不足100米每小时。
而对于体型稍大一些的“兽”即便是走路也要比这个速度快,一旦发现蚁群,动物跑起来速度会更快,我们以老鼠为例,老鼠在逃命时速度可达10公里每小时,这个速度即便是面对一个长20米的蚁群,只要不左右跑,而是向前跑,很快就能把行军蚁远远的甩在后面。
人更是如此,当我们不小心误入一个行军蚁群时,它们会瞬间用自己的大颚提醒你,当你发现蚁群,拔腿就跑,除了身上咬住的几只行军蚁外,其他的行军蚁早已经不见了踪影。
行军蚁并非无敌的存在虽然行军蚁通常被描述为“所经之处,寸草不生”,但实际上在行军蚁的行进路线上,不见得大多数是其他蚂蚁和其他节肢动物,它们甚至拿会飞的昆虫都没有办法,所以,有一种鸟不但会对行军蚁有威胁,还会跟随行军蚁捡漏,它就是蚁鸟。(下图为斑纹蚁鸟)
蚁鸟的主要食物是节肢动物,其中各种蚁类占比最多,它们有着修长的腿并且覆盖了一层坚硬的角质鳞片,对于这层鳞片即便是行军蚁也是没有办法的,而且蚁鸟擅长跟在行军蚁军团的后面,捕杀后方的行军蚁。
除此之外,行军蚁过境时,许多昆虫会飞上天,此时蚁鸟也会在天上捕猎这些昆虫,因此,吃行军蚁还拿行军蚁当工具的蚁鸟是它们的天敌之一。
相比较生物的捕杀,行军蚁最大的天敌要属“死亡漩涡”了。因为行军蚁的视力高度退化,所以它们依靠前面兵蚁留下的信息素来追随大部队。当前面带头的兵蚁出现问题时,比如方向感出现错误、后退时不小心收集到了自己的信息素。它们就会原地转圈,此时大部队也会跟着一起转圈。
转到所有的行军蚁都死亡后,就会停止了,这就是“死亡漩涡”,由于死亡漩涡发生时,行军蚁的死亡量是最大的,因为这也成为了行军蚁最大的天敌。
总结一下南美“人兽通吃”的食肉蚁其实说的就是行军蚁,这个说法来自于人蚁战争的故事,只不过是被一些人拿来说成了笃定的真实事件而已。事实上,行军蚁虽然强悍,但是它们主要威胁的是地面上的节肢动物(包括一些在休息的蜥蜴),这是因为它们的移动速度较慢,在这种速度下,不用说人,就算是只老鼠它们都很难抓住杀死。
因此,人兽通吃的食肉蚁是个谣言。
南美洲食肉蚁是“人兽通吃”,这是真的吗?
南美洲食肉蚂蚁是“人兽通吃”,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下面就是在100多年前发生的真实场景。
100多年前,在亚马逊河边的一个农场,有300多个工人正在辛勤劳作。不一会儿农场就有警察通知:有成群结队的褐色蚁群,估计3天后会到达农场。农场主立刻通知大家做好准备,然后和各个耕作队的队长们拟订了详细作战以及撤离方案。那么什么蚂蚁会让大家如此惧怕呢?
这些褐色的蚁群就是著名的南美洲食肉蚁。当这些“食肉蚁大军”经过之地,所有的生灵都惊慌逃窜,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这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南美洲食肉蚁,它们到底是一群怎样的恐怖蚂蚁?南美洲食肉蚁,顾名思义,它们所到之处,通通被它们吃光光。蚁群渐渐靠近,所有的动物惊慌失措,慌不择路的向四处逃命。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河里游的,此刻没有了以往的争斗,它们唯一的敌人就是这些“褐色蚁群”!
这些恐怖的蚁群已经来到农场不远的森林边缘,一只猴子因为攀越树枝的时候摔在地上,浑身立刻爬满了蚂蚁,短短一分钟,猴子被蚂蚁啃食干净,触目惊心!
一条亚马逊丛林大蟒蛇也向远处的河域爬行,稍一不慎,蛇尾爬上了蚂蚁,不一会儿,这条蟒蛇身上就被蚂蚁覆盖,成为它们的口中食。
蚁群不断朝着农场行进,这些褐色的蚂蚁还没有一个拇指大,看上去是那么的不起眼,却是所有生灵的灾难。
面对南美洲食肉蚁的攻击,该怎么对付它们?(一).这些蚂蚁非常聪明,农场工人在排灌沟里注满了水,隔着20米宽的排灌沟,人和蚂蚁对峙着。这些蚂蚁先是一动不动,静观其变,不一会儿就开始进攻了。
蚂蚁们一只叠一只,叠起近二米多高的蚁墙。最上面的蚂蚁拼命想跳过沟去,但是它们还是跳落在水中而大批的死亡。不过蚁群不退缩,一直这样进攻,最后才停止进攻,想另外的办法。
这时蚂蚁改变策略,它们退到森林拖来大片树叶,把树叶当做船来使用。一些蚂蚁爬上树叶,让树叶在水中漂着,不过最后也被水冲走了。这些褐色蚁群坚强聪明又顽强不屈,让人瑟瑟发抖,它们不害怕任何困难。
(二).因为断电,农场工人无法向排灌沟注水,蚁群密密麻麻逼近人类。于是农场工人用汽油点火,可是储存的汽油也会有燃尽的那一刻。而这些蚂蚁不仅没有后退,还在一步步前行。这些汽油也只是暂时吓退这些恐怖的蚂蚁。凶猛异常的蚁群见缝插针,势不可挡,随时准备冲过火墙攻击人类。
(三).最后农场主为了消灭蚁群,只能让农场变成汪洋大海,把亚马逊河的水引灌到农场,淹死这些恐怖的褐色蚁群,从而救了农场300多条生命。
其中一个工人跑到控制水阀的开关,把阀门打开,一会儿农场变成汪洋大海。而他身上爬了一只褐色蚂蚁,这“食肉蚁”太厉害了。这只蚂蚁可以咬穿工人几层内衣,在他背上狠狠咬了一口。这种疼痛难以忍受,蚂蚁又咬了两口,工人立刻晕倒在地。幸亏别的工人把他救到了船上,否则也会被蚁群啃食。这种蚂蚁实在太恐怖了,是名副其实的“食肉蚁”!
这种南美洲食肉蚁,实在可怕让人胆战心惊。如果一个人遇到这种蚂蚁,那肯定难逃一劫,因为它们是使万物死亡的“褐色魔鬼”!
在神秘莫测的亚马逊河域,有许多可怕的人类未知的生物,其中这种“褐色食肉蚁”无疑更是让人类恐惧的动物!
关于这个故事,我也是看了《神奇大自然》的记载有感而发。至于它的真实性,毕竟是发生在100多年前?看文的朋友可以有质疑,但是也不能一味否定。恐龙都曾经是地球霸主,这个世界有太多人类还无法探知的领域,你们说呢?
关于南美洲食肉蚁的可怕故事还有很多,至于它们泛滥成灾的原因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南美洲食肉蚁是“人兽通吃”,这是真的吗?
说起南美洲的丛林霸主,大家都会想到体型巨大的鳄鱼、凶猛的美洲豹,然而,真正的霸主却是体型微小的南美洲食肉蚁。在成群结队的食肉蚁面前,基本上是畅通无阻的,其它动物看见了食肉蚁也要避让三分。
那么南美洲食肉蚁真的如传闻说的那样厉害吗?为什么有人说就连当地的土著人类也在食肉蚁的 “食谱”菜单内?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治食肉蚁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揭秘南美洲食肉蚁的真相吧!
01:关于南美洲食肉蚁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里面,有一种食肉的蚂蚁穿梭于丛林之间。据说这种蚂蚁的历史还比较久,在1亿年前地面上就有了它们的踪迹,它们的起源时间追溯起来可能和恐龙有交集,所以这种蚂蚁的研究价值非常高。
但是,这种蚂蚁是群居生物,喜欢组成数量在百万级别的队伍,过着所谓的“游牧”生活。所以,食肉蚁所到之处,当地的动物就会遭殃。任何被它们捉住或敢于和食肉蚁对抗的动物,结局都不乐观。
我国动物学家苏义曾经接受邀请,带领团队前往南美亚马逊热带雨林进行野外考察,并且在那里刚好就遇到了食肉蚁的庞大队伍。
可以说,他就曾在生死线上对这种恐怖的群居动物进行了惊心动魄的观察和研究。好在最后有惊无险,躲过了食肉蚁的攻击。
无独有偶,在亚马逊河畔也发生过当地土著和食肉蚁的对抗故事,上演了一场扣人心弦的“人蚁大战”。
当时,来势汹汹的食肉蚁队伍径直地朝着当地土著的农场袭来,食肉蚁所到之处,植物、动物都成了它们的食物。
而原住民想尽了各种办法,先是加宽和加深了居住区域周围的水沟,然后也尝试过用火。不过好在最后当地土著打开了排灌沟与亚马逊河之间的“大水闸”,用水淹的方式才躲过一劫。
由此可见,食肉蚁的攻击力极强,那么食肉蚁为什么这么厉害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02:为什么食肉蚁这么厉害?1、南美洲食肉蚁是群居动物,而且有着好斗的本性。
食肉蚁的生活史包括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它们的分工很严密,特别喜欢成群结队地出行。
并且,食肉蚁的生活特性是类似于人类的“游牧”习惯,因此特别好斗。它们的规模是可以达到百万级别的,食肉蚁所到之处,动植物是很难幸免的。
食肉蚁有着巨大的颚,其锋利程度就像一把剪刀,老鼠之类的小动物或者是被拴着的羊,不一会儿也会被蚁群啃食得干干净净,最终只留下一个空架子。所以,食肉蚁如果找到了机会,也是会攻击人的。
2、南美洲食肉蚁并不蠢,它们有着独特的智慧和自我保护能力。
南美洲食肉蚁并不是无脑地往前行进,在遇到一些危险时,它们也有着极强的自我保护能力,这体现了食肉蚁的智慧。
比如,在它们前行的途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水沟和土堆的阻挡,这个时候它们就开始发挥指挥和团结能力了。它们一只只地前后重叠起来,搭起一个“桥梁”或是连成一个“绳索”,然后供其它蚁群通过障碍。
如果河流很宽,无法搭起“蚂蚁链条”,它们就会利用掉落的树叶、树皮来漂过去,可见食肉蚁确实很聪明。
所以,像食肉蚁这样队伍庞大、攻击力强、具有智慧的群居动物,在南美洲的丛林里真的是无所畏惧,算得上是动物中的丛林霸主了。
03:针对食肉蚁,我们该如何防治?食肉蚁虽然远在南美洲,但是不排除这些外来物种会进入到我们的生活环境。比如同样也是在南美生活过的红火蚁,就出现在了我们的身边,取食庄稼,造成了很严重的经济损失。
那么,该如何防治食肉蚁呢?我认为有下面这些方法。
1、在蚁穴投放药饵。
处理泛滥的蚁群,用喷洒药剂的方式很有效,但是用于消灭食肉蚁的杀虫剂会对土著动物区系造成破坏,食肉蚁也不蠢,它们能够逃到别处。
如果通过药剂喷洒处理不是100%的成功,食肉蚁群体就只是迁移到别处,破坏另一个地方。
所以,使用饵剂处理目标蚁巢,效果才有针对性,但是需要在整个蚁群的分布区域进行逐一处理,不然食肉蚁就还会重新起来。
2、对于南美洲当地土著,在生活区周围应合理设置“水屏障”。
在南美洲的雨林里,食肉蚁是很怕水的,它们把水沟视为障碍。所以,当地的土著居民,可以合理利用雨林的丰富的水资源。
他们可以在生活区周围设置多重水沟,而且还要有泄水开关,控制亚马逊河流的流入量,以备不时之需。
3、对于非原住民,要提高个人意识,拒绝引入外来物种才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外来物种的危害非常大,清道夫、红火蚁就是明显的例子。我们不能肯定南美洲食肉蚁不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预防食肉蚁入侵,首先要控制容易携带食肉蚁的物体,比如土壤、草皮、以及运输土壤的容器等。时刻加强监测进口物品,这才是防止食肉蚁等外来物种的第一条有效防线。
写在最后在大自然的法则之内,攻击性极强的南美洲食肉蚁给人的印象是个“坏角色”。食肉蚁虽然可怕,但是依然是大自然中不可缺少的角色,这个物种既然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
其实,食肉蚁捕食的生物基本是那些已经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的动物,这是客观规律。因为只有这样,食肉蚁才能生存,而被捕食的动物才能保持优良的种群,也就是“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吧。
所以,对于食肉蚁来说,维持雨林的生态平衡也有它们的一份力,而人类应该尊重它们的生命,保持敬畏自然的态度。
南美洲食肉蚁是“人兽通吃”,这是真的吗?
2000年电影《食人蚁军团》上映,片中无数食肉蚁密密麻麻地前行着,所过之处白骨累累、寸草不生,倒下的人类轻而易举的被蚂蚁群拖走,转眼之间就被啃食一空。
这种让人头皮发麻的场景在多个影视作品中都出现过,只要食肉蚁出场,人类与动物都得躲得远远的才行,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这种令人见之色变的动物真的存在么?蚂蚁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弱小的生物,可是一只蚂蚁却能够举起比自身重100倍的物体,堪称自然界的大力士。
而它们的厉害之处不止于此,2021年在多个地方肆虐泛滥的红火蚁想必大家记忆犹新,这种外来物种破坏力极强,而且能够释放毒液,人被叮蛰后会感到火焰灼烧般的疼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休克反应。
红火蚁的威力我们都见到过,而食肉蚂蚁仿佛仅存在于影视作品或者各种传闻中,现实世界难寻这种蚂蚁。唯一与之接近的蚂蚁就是行军蚁。
行军蚁真的像传说中那么强大么?行军蚁被誉为亚马逊流域的无冕之王,它们以破坏力强大而著称,虽然传闻不断,但真实的行军蚁却是另外一副样子。
这种蚂蚁并非单指一种蚂蚁,而是蚂蚁科下大约200种蚂蚁的统称。这类蚂蚁习性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群体行为以及永不建巢。不同于其他蚂蚁,行军蚁仿佛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日常以游猎为主,由于个体战斗力强,数量又多,所以行军蚁集体出动的话,堪称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世界上最强大的行军蚁是生活在西亚的威氏行军蚁,这种蚂蚁蚁群规模庞大,可达200万-4000万只。当它们出门觅食时,整个蚁群的长度可达上百米,所过之处遇到的蟑螂、甲虫,甚至老鼠都会被咬死。
自然界中红火蚁被称为“无敌的蚂蚁”,其数量庞大,攻击性强,在整个蚂蚁家族中实力都是数一数二的。那么红火蚁与行军蚁狭路相逢,谁会更胜一筹?
有人不假思索认为行军蚁更强,甚至可以轻松取胜,但实际对战交锋结果,却让人出乎意料。行军蚁被严重高估,而红火蚁展现出了超强的实力,捍卫了“无敌蚂蚁”的荣誉。
科学家进行了一次实验中,对阵双方为红火蚁与暗色内瓦蚁,后者为一种常见的行军蚁。双方的数量分别为一万只工蚁,在交锋的开始阶段,红火蚁本来不想应战,但行军蚁不断抵达红火蚁巢穴,它们不得不选择保护家园。
激怒的红火蚁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纷纷喷射毒液,行军蚁疲于应对,不多久便败下阵来。别看行军蚁个头大,还有一双大颚,但被毒液喷洒到后,往往不到10分钟就会死去。行军蚁引以为傲的军团行动根本无法阻挡勇猛的红火蚁。
在蚂蚁圈内部的争斗中,行军蚁尚且不能独占鳌头,更别说跨越圈子对付地球上最厉害的物种了。
实际上,食肉蚁是无法吃人的,影视剧作品中描绘的场景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那些食肉蚁行动速度惊人,可以轻松吞噬狮子、豹子等,其实完全高估了蚂蚁,因为再强壮的蚂蚁也有不可回避的缺点。
食肉蚁的缺点
1、 速度慢由于个头太小,蚂蚁行动速度无法与哺乳动物乃至人类相提并论。尤其是蚂蚁多以群体出动,整体移动速度更是受到限制,即使速度最快的蚂蚁,每小时也不过移动百米左右,蚁群整体移动的速度就更慢了。
这样的速度可以轻易地被摆脱。哪怕它们具备电影中描绘的破坏力,人类奔跑起来也能够轻松地将蚁群甩到身后。
2 破坏力没那么强行军蚁身上长着一对大鄂,非常锋利,咬合力强悍,不过指望行军蚁吃掉猛兽并不现实。无论是食肉蚁还是行军蚁,食物中的一部分是腐肉、腐尸以及小型的节肢动物。所谓蚁多咬死大象几乎不可能出现。
另外,行军蚁还有个最大的天敌就是食蚁兽。这种动物体长接近2米(算上尾巴),体型无法与人类相比,但对于任何蚂蚁来说,但凡遇到食蚁兽,几乎没有存活的机会。
总结食肉蚁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强大,各种影视作品中也是夸大了其威力,真实的蚂蚁受限于个体,根本无法给大型哺乳动物带来伤害,更别说人类了,所以南美洲食肉蚁人兽通吃,可以确定是假的。
南美洲食肉蚁是“人兽通吃”,这是真的吗?
说“南美洲食肉蚁”可能有些人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不过它们另外的名字可能更响亮一些,比如“食人蚁”、“行军蚁”、“军团蚁”等等,这里面有没有哪一个是你听说过的呢?
在电视剧《鬼吹灯》中就曾经有过这么一段剧情,就是一帮人碰上了“行军蚁”,在介绍里,行军蚁被描述成了吃人不留皮毛的恐怖恶魔,其实,行军蚁并不是剧情里杜撰出来的,二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那么,它们真的有描述的那么恐怖吗?
蚂蚁界的“狼群”我们经常对于狼群的存在津津乐道,赞扬它们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还有奉献精神,以此类比的话,“南美洲食肉蚁”(行军蚁)可以算得上是蚂蚁界中的“狼群”了,它们同样喜欢团队作战,也从不计较个人牺牲,所以,也才有了“军团蚁”的称号。
行军蚁群居,一个群体中的数量最多时可以多达两百万只,而且它们内部分工明确,是一种社会性极强的物种。
行军蚁和普通蚂蚁不同,它们没有固定巢穴,而且,它们从生下来一直到死,都不会筑巢这个技能,它们的一生都在迁徙,不是在迁徙的行进中,就是在迁徙的修整中,全年无休。
在它们的迁徙途中,不需要储备食物,所有遇到的活物都可以是它们的食物,所以,它们路过之处,几乎寸草不生。在捕食过程中,它们往往会分成不同的小队,协同起来作战,遇到水渠、深沟等障碍时,它们还会采用抱团滚雪球的方式突破,至于这个过程中谁会“牺牲”,这不是它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它们的眼里只有前方的目标。
行军蚁的来历“南美洲食肉蚁”这一分支主要生活在亚马逊热带雨林附近,它们的历史有些久远,据说可以追溯到一亿年前。
在自然界的变化和自身不断的演化过程中,行军蚁也在不断地分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三大类。一个就是我们所说的“南美洲食肉蚁”,它们分布在美洲,此外在亚洲和非洲也各自有一部分行军蚁存在,虽然形体上有所区别,不过,它们祖上却是源自于同一个物种。
同其他蚂蚁一样,在行军蚁中也有四种身份,它们分别是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依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来办事。
蚁后体型较大,不过它只负责交配并繁衍后代,以确保“军团”内足够数量的工蚁和兵蚁;雄蚁同样负责繁衍后代,它们体型最大,还是蚁群中唯一能飞的;工蚁数量最多,干活全靠它们;而兵蚁咬力十足,还能分泌毒液来对付敌人和猎物,主要负责保护任务。
行军蚁的大局意识非常的强,在遇到危险时,冲在最前面应对危险的是兵蚁,它们的任务就是保护其他所有的蚂蚁,而在抱团度过危险区时,蚂蚁团最外层的一般都是工蚁,它们这么做的目的则是保护下一代不受伤害。
可怕的行军蚁在1883年的某一天,在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聚集了一个由行军蚁组成的庞大“军团”,不知道它们具体数量是多少,但足足有10公里长、5公里宽的一个方阵,还是把附近的人和动物们吓得够呛。
这个蚁群经过的地方,没有一个活物能生存下来,附近的鸟群争相飞上了天空,野兽也是四散逃窜,鳄鱼和蟒蛇则是赶紧着从水路逃向了对岸。农场里没来得及逃走的动物,在行军蚁褐色的海洋中蠕动着,几分钟后,空留下一副白骨以及渗入地下的血渍。
行军蚁就是这么厉害,虽然个头不算巨大,但嘴巴却是相当厉害,一会儿工夫咬穿几层衣服不在话下。
除此之外,网络上还曾经流传过一个二战期间隆美尔攻击小队被行军蚁“团灭”的故事,真实性与否尚且不知,不过,它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行军蚁的恐怖之处。
问题是,行军蚁会吃人吗?一般不会!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一堆地摊文学将行军蚁的恐怖程度描绘到了极致,与之相同的还有食人鱼。而事实上是,食人鱼一般也是以腐肉为主,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同样的,行军蚁的恐怖程度也远没有传言的那么厉害,尤其是它们的移动速度并不快,人们完全有能力逃出它们的追击。
其实,行军蚁的食物,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昆虫,也不是传言中的各种动物。
尽管行军蚁对我们并不构成多大杀伤力,但是如果遇到的话,劝你还是尽量早点避开为好,因为它们不但会咬人,而且还会分泌毒素,咬一口可以让你疼上好几天。
结束语:行军蚁确实可以人畜皆吃,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也没有像有些传说中描绘的那么恐怖。不过,不常见也不代表不会,如果陷入它们“大军团”当中的话,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会变成它们的食物。
关于行军蚁,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内容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