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层高层住宅以后该怎么拆?拆的动吗?
现在,很多高层建筑都是限制在28--33层之间,几乎没有超过33层的,这是为什么?那么,像这些高层建筑以后会拆迁吗?能拆得动吗?
我国的《国家住宅设计规范》对房子的层高要求在2.8米(非强制性),但是,2.8米的层高,除去楼板,净高就显得比较压抑,所以开发商一般都会将层高设计在2.9米。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里,对于总高度在100米以内,和总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质量要求完全不同,不管是对于结构设计、消防设计、施工工艺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果总高度超过100米,建筑成本会急剧增加。
但是,33层的建筑,每层即便是2.9米,再加上底层5.5米 :
2.9✘32+5.5=98.6米。这个高度,正好接近100米的界限,从而避开了很多更高成本设计要求,开发商就可以做利益最大化。
这些建筑,如果有朝一日需要拆迁,技术上不是问题。因为我国的定向爆破技术相当成熟,前后准备,爆破,加上运输,一个月足够了。
现在的问题是, 33层楼拆掉了,再建,还是不能超过33层。建设高层建筑的成本本身就很高,再加上原楼的拆迁费用,加上安置费,那么这个成本就太高了,而房价,却不能翻番的涨。因此,这种拆除无利可图,甚至赔钱,开发商怎么会做这样买卖?
开发商总是需要赚钱的,因此我们看到,开发商拿到的地盘,基本都是城市周边。如果在市中心的老城区拿地,前期工作相当难做,成本也是巨大,即便是市中心有项目,也是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 这样的项目,前期费用相对要低。再说,这也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牵涉到城市形象,不想干也得干。
反过来看33层楼,如果是一梯两户,两个单元,一栋楼就是120多户。如果是一梯四户两个单元,一栋楼就是250多户,一个小区如果有20栋这种楼,就是5000多户, 这么多的补偿款,,中国目前的开发商,哪个也补偿不起。因为,这些都需要纯现金,而哪个开发商手里也不可能有如此大量的流动资金。
现在的城市,越来越扩大,就拿大连市来说,在“大大连”的总体方针指引下,城市正在向城市周边和北部的县城发展。老城区中山区基本停止建设,大连的城市周边迅速发展起来,像旅顺南北路、旅顺中路,新的金普新区日益繁荣,这才是大连将来城市发展的总趋势。
至于以后33层的高层建筑拆不拆,当然除非有重要项目用地,非拆不可,就需要拆除。除此以外,其它的高层建筑,没有经济利益,谁会去干呢?
33层高层住宅以后该怎么拆?拆的动吗?
此问属于杞人忧天!
近些年方兴未艾的高层或超高层都还没到应该考虑拆迁的阶段,我们国家有着最先进的建筑技术超高层能建就能拆。
但问题是最近国家已出台新策,取消拆迁!原则上在2020年底完成棚户区改造,2021年底基本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今后还想借助拆迁做发财梦的人就放弃梦想吧,别再痴心妄想一夜暴富啦。
最近在头条抖音上连续看到多地区因拆迁争端使正常的公路及小区绕弯建设,既不美观又浪费土地资源。
所以,33层超高层的住宅根本不存在拆迁和是否拆的动问题。
33层高层住宅以后该怎么拆?拆的动吗?
33层的住宅已经属于超高层建筑了,单纯从拆的技术角度来说应该没有任何问题,能不能拆的“动”题主点出了问题实质。难度在于:没人愿拆。因为拆了以后要么重建,要么不建。
想要重建,就必须允许开发商建造更高的楼层才能有利可图,但是显然已不可能。前段时间,住建部和发改委已经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除此之外,新建100米以上建筑要经历多道审核才能获批。县城以建造多层住宅为主。
由此可见,不仅今后高层住宅将会越来越少,老旧高层住宅即便拆了重建,也不会超过过去的楼层数。但是这样拆建注定无人愿拆。如果不在原址上建造新住宅,那拆迁的补偿又由谁出?这也是个大难题。
但是到了高层楼房变旧,以及内部设施设备锈蚀老化,影响到住户居住安全的时候不拆又不行。怎么办?这个问题可能就要传到若干年以后的地方执政部门手里。毕竟允许建造高层住宅,也是地方多年前的前任作出的决策部署,问题总归要得到解决,特别是这种关系重大民生的问题。
不过也不用过度担心,一是到时的高层楼房毕竟属于老旧楼房值不了多少钱,二是到时这种被淘汰的房子,肯定也会整体性的大幅贬值,不用按照现在的“天价”去看待未来高层房子的价格,最多也就是按照今后的市场价格打折处理。大不了由地方部门出钱去负责拆除。
33层高层住宅以后该怎么拆?拆的动吗?
个人感觉很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本人地产业从业者,父母的房子正在拆迁。
恕我直言,这些高层将来不会拆,只会慢慢的沦为老破小,住的多是租房的人。情况可以参照英美的市中心的老旧小区,房子年龄老,但倒不了,会一直住下去。物业勉强维持做些打扫和收垃圾的基础工作,其他服务几乎没有。
不拆迁是因为没有拆迁价值。很多开发商是不愿意碰这块的,除非ZF要求改造这一区域。
我父母是中石油的职工,现已退休。目前的房子是公转私的,总高4层,1980年左右交房入住的,房龄将近40年。因为房子质量还不错,所以完全能正常使用。有居委会,有两三个清洁工和一两个门卫。因为房子老,户型不理想(两室没厅,厅几平米,更像个过道),所以小区没什么年轻人,老人们都不会开车,800多个能停车的位置连100个都用不了。小区绿化不错,大概一半是绿地。
从前年开始传出风声要拆迁,现在开发商已贴公告,给的方案是1:1.25。据我搞预算的朋友说,这个比例是最高上限了。
这套房子是我父母的唯一房产,地理位置不错,离商业街几百米,生活很便利。但房产证上的面积才60平,按此方案我父母能免费拿到75平。看似不小,但我父母的房子是多层,公摊不大,实际使用面积60平左右(当时单位按使用面积发的房本),如果按拆迁后的高层来算,75平的实际使用面积连50平都不到。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高层实际50平的房子(两室)。我见过的,次卧只能放下一张书桌和椅子。总之各种小。
现在老人们99%都不同意开发,一是给的方案太吃亏,二是如果开发商的房子都是大面积,100平以上,要补差价掏空积蓄,那可是老人们养老的钱。三是装修要再花钱,暂时会没房住,搬家+装修,老人们年龄大了,不想再折腾了。四是开发商信用太差。
之前曾经拆过一个小区,当时开发商为了拆迁承诺的很好,交房的时候各种为难,比如:要求购买车位和地下室才给钥匙。要额外多付出20多万,老人们普遍退休金才4000多,从前工资又低,大家存款都不多,想付这笔钱就得和子女们要。而且老人们根本用不着车位,小区内空地很多。
有些人提出让子女出钱,将来房子给子女,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房子,并且都有贷款,再背一套房子实在吃力。况且在那个六线小城市几乎没有毕业的大学生涌入就业,留下的多是农村进城的打工者,他们只租房很少买房,房租又很低,如果房价不能持续上涨,买房来租是不合适的。
有些聪明的老人提出不要房子要钱,但熟悉房地产开发的都知道,开发商现金很少的,想要拿拆迁款的可能性不大,开发商更想拖着你,等商品房卖的差不多了再盖个回迁房给你。
这个小城市的人口现象是这样的,老职工的子女们有一小部分离开了,因为那时候企业虽显疲势但尚能维持,而孙辈们绝大多数大学毕业后是不会回到那里的(效益大不如从前,很多孩子大学毕业都留大城市了),每年高素质人才回流很少。外地农民工持续流入从事服务业(卖菜、修水管等等……),但因为房价虚高(概念炒作上去的),导致他们只租不买,租金又很低,售价50多万的房子月租金才800块。
而且我父母那边的房子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价格差异特别大。比如位置好的房子一平大概8000,甚至上万,位置差的才2000一平。说是位置差,那个小城市开车从城南到城北也就十几分钟,所谓的位置差也只是离市中心7、8公里。即使价格便宜到十几万一套,照样没人买……因为大家觉得太偏了,只有一些租房的农民工租和一些年纪大的退休老职工住在那里。
通过这个案例我大概能看到未来城市里高层的命运,不会拆,只会沦为老破小。
原因很简单:
1、不值得拆,不挣钱。
2、拆起来太麻烦,没有好处,人们都不愿意拆。
3、市中心沦为老旧城区,城市发展热点不在这里,更没必要拆。
喜欢就点赞,有用就赞赏,你的鼓励是我持续输出的动力。欢迎关注我!
33层高层住宅以后该怎么拆?拆的动吗?
这个问题实质是担忧高层住宅的未来前景,而这种担忧也是有道理的。
高层住宅年代久了,遇到问题肯定比一般住宅要多,而到需要拆迁时,将会遇到大难题:33层百米高住宅拆了怎么建?建再高了,政府已有明文不允许,建低了开发商需要有不挣钱搞慈善的义举,可能吗? 所以,别看现在成片建新楼时开发商争先抢后,真要到拆迁重建时,就是抬桥请他也不会干。
实际上,現在大量此类高层住宅不光有远虑,还有近忧。一般明眼所见就有几点:
一是高层消防难题。前几个月一天晚上,我家附近小区一30多层高楼失火,楼上外墙火光冲天,消防车好容易进去因楼层太高难以施救。最后只能从楼内上面想办法。
二是高层电梯故障。住些年后,高层电梯坏了很要命,二、三十层上不去下不来。八年前,我儿子买的高层住24楼,这两年电梯坏几次了(正常时上下班高峰时等电梯也急人),我已催他抓紧卖房另购。
三是高层挡光问题。按我国住宅规划设计规范,楼栋间距南北向不应小于楼房高乘以0.7系数。那么,楼高33层接近百米了,前后楼距按1:1.2计算应大于110米。而现在许多高层住宅间距并不达标,一些甚至成倍低于标准,那么必然会有很多楼层曰照采光不行。
还有因年久设备老化,出现上水难,或象这次疫情时出问题难处理等。
估计若干年后,一些高层住宅可能成为百姓生活老大难。建议还要买此类高层住宅的要慎重,如果住十年左右的可考虑卖掉或出租。至于以后该怎么拆,现在看是个无解的问题,未来只能靠时兴了。
33层高层住宅以后该怎么拆?拆的动吗?
这问题,应该是绝大部分人在买前就有所预知的,既要视野等方面舒适些,又要考虑到若干年后的拆迁及贬值问题,这就有些两难!
在大些的城市,今后用于出租也是不错的。
过去我一环内购一小户型房时,考虑到此问题时,还遇一些亲朋的不理解,因是商居混合的总高才七层钢混电梯房(因有库房和二、三楼有商户,必须有电梯,必须更坚固)。很多人均不看好居住环境与防火安全方面。
但我幸而未顾忌他言,还是购来用于出租,现正传言可能被拆迁。
但它近些年拆或不拆,自己已不太在乎它,留点后手还是比较好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