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农村青壮年不愿意种地,假如没有农民种粮食,怎么保证粮食需求?

现在在农村,很多青壮年都跑到了城里务工,农村的劳动力看起来越来越少,假如将来农村没有农民种地了,中国怎样来保证粮食需求?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目前大多数农民种地不赚钱,一年的收入太低,很多农民为了增加收入,不得以而为之。

粮食价格为什么提高不上来?怎样才能保住粮食的收成?下面我们就说说这个问题。

一,种地,还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目前,我国乡村的常住人口多达近6亿,这么多的农民,城镇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岗位来安排。因此,绝大多数的农民,主要还是要以种地为生。

而这些近6亿的农民,可支配收入是1.4617万元,这些钱,远不够近这么多的农民购买进口粮食。而这1.4617万元,有很大一部分也是种地的收入,如果农民不种地了,农民的总可支配收入就更少了。

二,市场,决定粮食价格

农民种粮食,除了国家收购以外,剩余的粮食农民可以买卖。现在的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化肥农药用量也很大,如果没有这些工业的支持,农民粮食丰收很难实现。因此,人们吃用的粮食成本,上述因素也占了很大比例。

实际上,国外的粮食定价,也基本是这样。在美国,一个职业农民,可以耕种上千亩地,因此可以把人工成本分摊得很低,即便是加上机械化,化肥农药,成本也不是很高。

三,大量的进口粮食,农民的利益会受到损害

中国目前的粮食自给率可达到95%,基本是自给自足。像日本,粮食自给率只有45%--50%,有一多半需要进口。但是绝大多数粮食,也并非很贵。不过,日本的大米却可以自给自足。

在日本,真正贵的食品是水果蔬菜。日本的化肥和农药用量也很大,农药残留并不比我国小,只有一些高品牌的粮食,才会严格把关。

日本有些大米,实际上是在中国东北生产的,只不过是按照日本的标准来生产,这中间的大多利润,都叫贸易公司赚了。

农民种粮食,要想获得较好收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1,科学种田,提高产出时效比

产品的价值,往往体现在所用的必要劳动时间,当大家劳动时间相同,谁的产品多,谁的收入也就更多。通俗的说,就是劳动效率高。

2,结合市场需求,合理种植农作物

现实生活中,很多农产品会出现滞销的现象,有些农产品销路好,大家一窝蜂都去种植,大大的超出了市场需求。这种现象如果不改变,就会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因此,多掌握市场信息,搭配种植,按需种植,避免“一窝蜂”而导致农产品卖不出去。

3,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现在,人们并不缺少吃的,缺少的只是高质量的农产品,真正好的农产品,永远都会供不应求。

那些包装精美,精心挑选,用心打造的品牌都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而产量,倒是可以放到第二位了。

现在,我国农村大搞多种经营,种粮食,已经不是农民的唯一收入来源。我国农民的收入日益提高,大批的外出打工仔都在主动返乡,农村种地的人少的现象也大为改观。

因此,不必担心农村没有人种地,正像我国很多先进村镇,不仅本地农民不会外出,就是很多城镇人,也会千方百计的设法进入。这样的农村,还会缺人吗?不远的将来,这样的农村,必然将会越来越多。

有些农村青壮年不愿意种地,假如没有农民种粮食,怎么保证粮食需求?

我认为有些农村青壮年不愿意种地,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大好趋势、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具体表现,我国有五六亿人口的农民,有一些农村青壮年不愿种地还不行,还要有一大批农村青壮年,脱离农业生产,投入到城市各行各业和城镇化建设中,把我国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成一个工业强国,农业实现规模化,节约型、智能化、因地制宜、百花齐放的农业生产模式,最终实现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到时候就更不要担心国家粮食安全了,人民安居乐业,国富民强。

有些农村青壮年不愿意种地,假如没有农民种粮食,怎么保证粮食需求?

农村能种田的人,越来越少,弃荒的越来越多,面对着这个问题,国家应该如何对待?如果不抓紧时间把土地资源收回,实行集体经营管理。以后十四亿人的口粮就是大问题。

有些农村青壮年不愿意种地,假如没有农民种粮食,怎么保证粮食需求?

三五亩地收入低,不如打工挣到钱。

权衡利弊有必要,核算清楚不种田。

东北地多少人烟,三五百亩阡陌连。

要问一季挣多少?胜过打工干两年。

假设农民不种粮,赤裸耸听是危言。

无非自我来表扬,种田得钱还贡献。

肚子里的弯弯绕,说穿也就犯小贱。

想蹭热度吸粉丝,拐弯抹角搞欺骗。

有些农村青壮年不愿意种地,假如没有农民种粮食,怎么保证粮食需求?

实际上,国家的政策,历来都是鼓励农民种好地,多打粮食造福人类,并不是怕没人种地无法保证粮食安全!

当下的中国,农民就是一支非常大的群体,但农民的土地却十分有限,之所以鼓励农民种好地,实质上就是让农民增加收入,同时还鼓励农民积极打工,也是对土地少的地区,以此增加收入的另类手段,而真不是怕没人种地无法保证粮食需求!

如果说国家出台新政,农村的土地全部收回,让愿意种地的大企业经营,而且实现农业机械化,那是在科学不过了,同样,它既保证了土地的合理化利用,而且还节省了土地资源,同时粮食产量还能大幅度的提高,对于这个问题,是个人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少数人就不明白呢?

但是,如果真的国有土地实现统一管理,集体分派种植,那受害的真是广大农民,而且农民在失去土地后,生活自然会受到严重的沉重打击,之所以现在国家免除农业税,助农扶农,全是在有效的为了农民更好的安定生活,幸福生活,并有尊严的更好生活,并不是怕土地无人耕种!

当年,国家为了提前实现科学现代化出台的新政,鼓励农民进城落户,实际上以做到极限,可有个问题是,为什么农民不愿进城落户?不就是怕失去土地吗!而且,现在的农民户口,与当年的城镇户口,正好来了个反转,在说白点,现在的农村户口,香饽饽,而对于这个问题,是个人就十分清楚的!

有些农村青壮年不愿意种地,假如没有农民种粮食,怎么保证粮食需求?

这种担心纯属杞人忧天,多余。

现在种地,根本用不了多少人。农村人太多了,实在用不了。

以2019年为例,农村人口是5.5亿人,常年在外打工的,是1.7亿农业劳动力,扣除他们和家属,农村真还种地的农业劳动力,连1亿人都达不到,照样生产6亿多吨粮食。这是因为,农业机械化己达70%,大大节约和淘汰了农业劳动力。

现在发愁的,是淘汰下来的农业劳动力没有地方安置,而不是怕没人种地,这个情况,大家要认识清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