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火炕好在哪里?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性格豪爽的东北人就是从简陋的土炕上世代繁衍成长起来。

所谓火炕,就是在屋里用土石搭建起来用于睡觉起居的地方。

不要小看火炕,搭建火炕其实是一个不大不小很有技术含量的工程。

火炕一般和厨房(东北人叫外屋地)的锅灶连在一起,火炕为了过烟发热,都砌有烟道,而出烟的烟囱都在距离锅灶的远端。从锅灶到烟囱直线距离一般都是3--4米,并且烟道在炕里面都是回环的。特别是烟囱的下方,还要设计一个“风洞”,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空气上升的抽力。火炕中烟道回环的形式以及风洞的深浅是外屋地的锅灶是不是好用,以及火炕是不是“满炕热”的关键。火炕的长度越长,越难砌。

所以别看火炕表面简单,但是砌的好的人还确实不多。

东北人做饭做菜都是用外屋地的锅灶,而锅灶烧火用的最多的就是劈柴和蒿草。烧火的时候,烟气和热量在烟囱的抽拔作用下,沿着炕里面的

烟道回环着被烟囱抽走,于是整个火炕就逐渐的热起来。

火炕除了睡觉以外,在冬季还靠它取暖。哪怕室外零下二三十度,一进到有火炕的屋里,立刻暖意融融。

我们现在有很多人,睡床铺时间久了就会腰疼,甚至出现很多关节方面的问题。但是睡火炕你绝对不用担心腰疼和关节不舒服。暖暖和和的火炕保你四肢百骸舒爽健康。

家里来了客人,一声“快上炕”,代表了主人的盛情和礼节。一方小桌,几盏香茶,在暖暖的火炕上唠着家常,拉近着亲朋之间的距离。

人们对火炕的感情很深,现在很多农村旅游地区都有“农家乐”小旅店,而这些小旅店是不是有火炕,也是能不能招揽客人的一大招牌。如果宣传材料写有“小火炕”,那客人必定会络绎不绝。

许多睡过火炕的人,后来住上了高楼,睡觉也换成了床,表面看起来条件变好了,但是对火炕的情节仍然念念不忘。

很多城里人总想着在农村买一处房子住,除了喜欢种点菜以外,与想睡火炕舒服舒服也有很大的关系。

睡火炕是中国人的传统,也是一种情怀,对东北人有着深深的养育之情。

怎么样,看了我的介绍,你喜欢东北的火炕了吗?

东北的火炕好在哪里?

来答一下,火炕在冬天是最令人神往的地方,火炕好处太多了,你亲自体验到就会知道 了。怀念小时候的大炕了,东北大炕一年四季都是热乎的,根本不用烧暖气费啊,而且在停气的时候,进屋就会很暖,也不用电暖气,也不用电褥子,不用担心辐射。

东北大炕,你要知道 ,特别是那些腰酸腿疼的患者,对火炕更是爱到不行,还有就是老年人心脏不好的,是不能用电褥子的,所以东北大炕在冬天的时候,非常的实用。现在长春城里都是楼房了,很少见到了,农村还是会的。

火炕是当做天然的烘干机。在小时候,我们大长春每年近6个月的寒冷季节很是难熬,衣物晾晒,尤其是孩子 的被褥换洗变成了一大难题。

火炕靠进锅台的一边为炕头,火炕靠近烟囱处的一边为炕梢。一般情况下,坑头最热,是老人和孩子们冬夜睡觉时最钟情的地方。

炕与灶相连,中间有一道背墙相隔,到处收拾得很干净。 每年过年的时候,是火炕最热闹的时候。屋外冰天雪地,屋里温暖如春。炕头是上坐,家里来了qie,都说:“上炕!上炕!”你须先脱了鞋,往炕上盘腿而坐,让到炕头,然后把矮腿的长方桌搬到炕上,几碟小菜,一壶烈酒,与大家一边说笑,一边打扑克牌。全家老老少少,盘腿稳稳当当地坐在火炕上,喝一杯平时不舍得喝的老白干,吃着一年中最好的饭菜,

酒过三巡,或躺,或卧,四仰八叉,鼾声如雷。平日吃饭、睡觉,就连婆娘、姑娘们纳鞋底、扎鞋垫,娃娃们读书、写字、玩游戏也大都是在火炕上。

从某种程度上说,火炕也是贫穷的标志。那些年一家人常常睡在一个火炕上。甚至来了年轻客人,也会挤在一起睡。火炕的消失无疑是一种进步,只是可惜火炕上曾承载的温情也随之减少,不能不让人感慨。

(xtm)

东北的火炕好在哪里?

东北的火炕有很多好处,烧的是天然木柴,没烟,没味,天冷时一家人围坐在宽宽的,有温度的大炕上吃着家常菜,唠些家里事,日子一天天过着…,现在住楼的多了,农家乐,吸引游客的还是农家大院,农家大炕,农家自然菜等。父母去世后,也就没睡过火炕。东北火炕对老寒腿,胃寒,腹凉,妇女宫寒等都非常好。现在人们在楼房里搭个“炕”看着很好,用着也好,但我还是喜欢东北的火炕。现在东北火炕越来越少了。

东北的火炕好在哪里?

简单的说就是热乎,舒服,解乏!我们东北叫脑乎,得劲儿!

东北大火炕,起源于东北平房,在没有楼房的条件下,用水泥和土做炕,配以火炉,平时添煤炭入火炉,使得炕本身很热,故名火炕。

在东北,现在也是把炕头让给老年人睡。所谓:睡热炕头。这在滴水成冰的东北的冬天,是很享受的事。儿子媳妇孝不孝敬老人,在这也能体现出来。

  

在东北很冷,室内全靠火炕来取暖。据《北盟会编》载:关东民众“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棚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桦树皮或以草绸缪之,墙垣篱壁率皆以木,门皆东南向......”这里的人们,把“土炕”视为战胜严寒,度过隆冬的重要设备。

   冬天,妇女们坐在热炕上,手里拿着针线活。小孩子们在炕上做着各种游戏。阳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一家人幸福团圆,其乐融融。

   要是冬天里,有客人来串门,主人家迎客进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快快,脱鞋上炕,坐炕头上,热乎热乎……一句话,既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又让客人一身的寒气一扫而光,马上感觉到了主家的温暖。

   炕上必有这几样东西。一是女人做活的针线笸箩。还有一个装着关东烟的烟笸箩。还有一个泥做的炭火盆。火盆里戳着一把烙铁。小孩子饿了,就可以在火盆里烤粘豆包烧土豆,烧鸡蛋吃。

   过去,住房紧张,还有南北炕。一般住的都是一家人。但也有住两家的情况出现。那时就叫住“对面炕”。比如张家和李家住过对面炕,两家处得真好,像是一家人家似的,从未红过脸。

   住南北炕,两家晚上都挂上幔帐。用这一层布暂时,把这两家的各自的空间分开。等白天,都叠起来挂好。也有公婆和儿媳妇住南北炕的。

   炕上还有一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就是炕沿。一般用一寸厚以上的十公分宽的一根长条形木头做成。最好用桦木,因为桦木特有硬度还光滑。那时生活水平低,谁家有个好炕沿都成为别人羡慕的好东西。炕上一般都铺炕席,手工编制的,每年过年的时候会换一次,一年用下来,因为热气烘烤加上人踩人卧,都会变成一种深红黄色。很小的时候,冬天里贪图炕的热乎劲儿,晚上睡觉的时候有时会要求妈妈不给我铺褥子,而是直接睡光炕,早上起来,身上一片炕席花儿的印子,摸上去鼓鼓楞楞的。

   东北人睡大炕,一般不像南方人那样有很严格的居室化划分,全家人挤一铺炕,甚至客人来了也是挤一铺炕,这种习俗,在南方人来说可能很难理解。但东北人看来是很正常的事。从炕头排下来,老人、父母、儿孙,有着年龄辈份与主次之分。

   现在城市里已经见不着炕的影子了,农村也因为生活都富裕起来了,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全家挤一铺炕了。

   但东北的大炕,其实是寒冷气候下一种极富聪明才智的创造,它还能存在多少年不得而知,至少它曾养育了许许多多豪放、粗犷而心地纯朴正直的无数东北人。

   这就是东北大火炕,温暖了一辈又一辈的东北人。叫人无法不留恋那往日的时光。

东北的火炕好在哪里?

东北的火炕优点很多:1.发热自然(电褥子不行,有口干舌燥的感觉),不会上火。2.有利于养病,对风湿病,肩周炎,颈椎病,胃病,肾结石等有不知不觉的疗效。3.舒服,缓解疲劳,有句俗语描述东北的冬季“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说的是东北的冬天很很休闲,主要原因是家家户户都有热热乎乎的“热炕头儿”。东北的房屋不同于关内,更不同于江南,受气候的影响,所建造的房屋独具特色。厨房,卧室连体,最大的特点是有火炕。

几十年前的东北房屋,绝大部分是土房,草房。房子两侧有独立的烟囱,就像‘’卫兵‘’一样长年累月屹立在那里,成了村庄一道独特的风景。烟囱冒的烟就是从火炕里冒出来的,火源则在厨房,东北称之“锅台”。

‘’七行锅台,八行炕,五米烟囱立两旁‘’。说的就是火炕构成的三要素。灶台要比火炕少砌一行砖,烟火才能流动的顺利,烟囱尽可能高一些,厨房才不会有烟雾残留。火炕分两种,一种是南北大炕,一种是‘’镰刀‘’炕。南北大炕的连接部分叫弯道炕,是烟火通向烟囱的过道。南北大炕现在不多了,占地面积太大,现在采用的的都是一面炕,有效的增加了地面活动空间,也有利益于摆放各种家具。烟囱也不是过去的“卫兵”式了,与墙体融合砌成,只是比房屋高出一截,避免火灾。

老式房屋的取暖方式主要通过南北大炕,炕的面积占房屋的三分之二,相当于现在普遍使用的地热。必要时把灶台内的炭火取出来装入盆内,移至内室,这便是“火盆”,以此增加室内温度。

东北有一道菜叫“熊瞎子上炕”,俗称火锅。饭桌摆在炕上,桌上是炭火火锅,一家人坐在炕上吃饭,喝酒。这种场面在南方是很少见的了。

火炕是东北的专利,尽管房屋结构在不断的演绎,住火炕的习俗一直保留着。搭建火炕的材料也更新了,但是炕面始终是泥土抹成,因为泥土导热自然,保温性能好,老百姓称之“接地气”。经常住火炕的人,即使到了夏季也不愿意睡床。不过夏季的火炕至少两三天烧一次火,否则对身体不利。

冬季,很多南方人到东北旅游,除了欣赏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夜晚,体验一下东北热乎乎的火炕也应该是一件惬意无比的事……

【yieryinv原创】

东北的火炕好在哪里?

东北火炕好在哪里?那就是热呼。冬天零下三十多度冰天雪地,一进屋热气扑面好舒服,往炕上一躺一会热遍全身,有腰腿疼的睡热炕能缓解疲劳。以前没有炉子暖气就是靠火炕取暖,火炕面积大吃饭、做手工、学习、看孩子都在炕上。……老祖宗留下的改变不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