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雷克萨斯es200肉,那么厂家为什么不换一台发动机?
1、还是比较省油的,这也是优点之一;
2、这样的发动机制造成本低,利润高。
都说雷克萨斯es200肉,那么厂家为什么不换一台发动机?
很简单,因为丰田的技术储备不足,没合适的机头可用。另一方面,也是营销策略使然。
一:丰田无发动机可用日系车所谓结实耐用,实际是被营销神话了。以至于很多人以为日系车的技术水平很高。事实上,现在丰田的中高端车型,就靠一款2.5L自吸,一款3.5L自吸,搭配着THS混动吃老本。41%的最高热效率算是很高了,不过也并非是顶尖的,早已经被国产中比亚迪骁云、吉利雷神、广汽矩浪、奇瑞鲲鹏超越了。而且还伴有顽固的机油乳化增多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
普拉多卖得那么好,为什么停产了?因为3.5L的那款发动机带非承载式车身的大块头,发动机必须激进调校,可是这样的话过不了国六!很多人可能会说,3.5L的发动机现在还在用呢,能过国六,甚至国六B都没问题。
这里解释一下:使用THS混动系统,发动机可以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工作在高效区间,热效率高,相应的排放也低,所以不用加颗粒捕捉器都能过国六。可是普拉多是硬派越野,没办法用THS系统,一个是扭矩不足,一个是越野路况,电池也扛不住,没机会充电,很容易形成过放。而想要承受大扭矩,只能用AT变速箱,发动机必然要激进调校,这样一来排放就没办法了。
试想,如果丰田像长城一样有自己的3.0T的V6发动机,会不给普拉多用,让它停产吗?
有人会说,丰田不是有个2.0T吗?像是坦克300、哈弗H9不也是用2.0T+8AT玩硬派越野吗?没错,丰田的确有个能过国六的2.0T发动机,代号8AR。这款发动机为什么新款汉兰达不用了?改用2.5L自吸+THS混动系统了?您琢磨琢磨?故障率太高,烧机油烧的你怀疑人生!
而且这款2.0T本身水平就不怎么样,最大220Ps马力,最大扭矩350N·m,还得喝95的油,咱拿坦克300的E20CB对比一下:227Ps马力,最大扭矩387N·m,这是用92的油跑出来的数据。
咱略微盘点一下,就能明白丰田的“底蕴”了。20多万的凯美瑞、亚洲龙开始用2.5L自吸+THS混动,30万级的汉兰达、皇冠陆放用2.5L自吸+THS混动,40万级的赛纳也用2.5L自吸+THS混动。甚至就连百万级的埃尔法也给你用2.5L自吸+混动。也就是说,超过20万的车型,丰田2.5L自吸+THS混动就到头了。
一直到“豪华品牌”雷克萨斯的大型车LS、才舍得给你上个3.5L的纵置直六发动机。起步都要七八十万了。还有一个就是RX,中大型SUV,高配车型是横置的3.5L自吸配混动,而这款车的低配,竟然是汉兰达用的2.0T。其余,像是50来万的NX,依旧是万年不变的2.5L自吸,甚至百万级别的雷克萨斯LM,用的也是2.5L。最厉害的时候加价三十多万!
另外,丰田还有一款跑车,SUPRA,用的是2.0T和3.0T+8AT的配置,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款发动机都是采购自宝马,并非丰田自家的。另外,这款跑车报价496万起,宝马的B48、B58发动机。
试想,如果丰田有充足的技术储备的话,给50万级的车型用3.0T,百万级用4.0T的V8不香吗?可惜……没有。
其实,丰田也就是一款2.5L自吸能拿得出手,可是这款2.5L和国产一对比,也原形毕露了。丰田把专利马上就要到期的THS混动系统卖给了广汽,广汽用在了新款GS8上,和新汉兰达前后脚上市。同样是第四代THS混动系统(包括了ECVT动力分配器、电机和电池,也就是说除了发动机,其余都一样的),汉兰达用的是丰田万年不变的2.5L自吸发动机,工信部油耗NEDC油耗两驱5.3L,四驱5.8L,零百加速8.27秒。而广汽传祺GS8用的是自家的2.0T矩浪发动机,NEDC油耗同样是两驱5.3L,四驱5.8L,零百加速成绩6.9秒,比汉兰达快了一秒多!车重略重,油耗一样,但是动力强了一大截,这是肉眼可见的差距!
网传广汽丰田计划买广汽的2.0T发动机,几乎已经谈妥,却被日方高层否决了,原因是怕影响品牌形象。这事我也是道听途说,可是结合两车的性能表现,似乎也不像是捕风捉影。写到这里,还迷信丰田有技术底蕴的小伙伴,想反驳我之前,先给我解释解释汉兰达和GS8是怎么回事。
二、THS混动在动力方面加成不大丰田的THS混动是以油为主的,简单说,就是用电池、电机来削峰填谷,让发动机尽量保持在高效区间工作,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强油弱电。而本田的i-MMD,和比亚迪DM-i则都是以电为主。低速时发动机只负责发电,然后用电机驱动车辆,只有高速时(一般是70-80Km)才进入发动机直驱。
两种混动模式各有优缺点,丰田的THS的优势是没有二次能量转换,理论上会更省油。但电机对动力方面的辅助效果不明显,这套系统对动力的提升大概只有20%左右。而以电为主的混动,低速纯电驱动,所以动力响应、平顺性要更好,虽然多一次能量转换,但是因为电机效率普遍都很高,所以能量损失并不大。关键是,更能发挥出大功率电机的优势。比如说雅阁用2.0L发动机,零百加速比凯美瑞的2.5L还要快。而比亚迪,因为用大电池,上限要更高。
所以,问题就转回来了,丰田的THS混动,没办法通过大电机来弥补动力不足的问题,小镍氢电池也是瓶颈。所以只能在发动机上做文章。可是本身发动机就没什么技术储备,真正高效一点的发动机都是小排量,2.5L自吸实际上性能和好一点的1.5T差不多,3.5L自吸也就是个2.0T高功率的水平。
其实,从ES的配置方面就可以看出,丰田发动机是断档的,为了拉开档次,不得不把2.5L+THS混动系统用在40多万的高配(300h)上,2.5L+8AT用在中配(260)最低的ES200,只给你一个2.0L自吸+CVT。全世界范围,除了日系,还有谁把CVT卖三十多万?
三、营销策略动力是丰田的死结,解决不了,至少在非新能源领域它没解决了。最快的应该是雷克萨斯LS,纵置的3.5L+混动,能达到5.4秒,除此之外,在售的量产车里就是威兰达新能源,双电机加成,零百加速5.92秒。实际上,人家比亚迪早在5年前就做到这个水平了,外放电3300w,现在丰田外放电1500w还大吹特吹。技术就怕比。
解决不了怎么办?这咱就得服气了,丰田的营销是真厉害!人家就给你弄一个零百加速13秒开外的肉车,就卖30多万!有人买啊,你是不是好奇为什么?你坐在车里,你就得琢磨,这车到底哪好呢?你就得找,这外观不错,内饰不错,呦!还有方向盘呐!你走着走着就瘸了,坐里面坐一会就会自我催眠——明显这车动力不行,可是别的地方就值30万,到底哪值,你说不出来,越说不出来越觉得神秘。都不用别人给你洗脑,你自己就手洗了。
其实,什么叫豪华啊?你2000块钱买个手机豪华吗?豪华个六!送女孩女孩都不带正眼看的。可是你2000块钱买个耳机,是不是就有点豪华的意思了?什么叫豪华?豪华就是要低性价比!不得不说,人家丰田这方面心理算是给你玩到家了。
你如果细心,会发现,我们说日系车脆皮的时候,会有一种声音说: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撞的。我们说日系车肉的时候,会有一种声音说,开那么快有什么用?限速120Km,赶去投胎啊?久而久之,三人成虎,你也跟着觉得,家用车,只要省油省心就好了。可是,30多万的ES200,用2.0L自吸+CVT,你跟我说特么省油?
都说雷克萨斯es200肉,那么厂家为什么不换一台发动机?
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必要严谨一点分析,楼主提到两点:一、ES200肉不肉,二、为什么丰田不换台发动机
首先从全新的ES来看,ES分别有2.0升ES200、2.5L的ES260、以及2.5L的双擎ES300h。(附:国外市场有3.5L的ES350)
一、 雷克萨斯ES200拥有4缸167马力,配6AT手自一体的一款中大型车,看到167马力,很多人估计就会想到凯美瑞,这不就是凯美瑞换壳了吗。先不讨论是不是就简单换壳的事情。我们先看定价,这款入门款的雷克萨斯ES200指导价为27.9万。作为豪华品牌的中大型车,敢问还有哪个豪华品牌的中大型车是如此低的厂商定价。所以不难看出,雷克萨斯出一款ES200,目的就是为了广大国人的需求,那就是大大大的豪华品牌车,同时价格是相当于一辆普通中型车贵一点的价格就能够买到的。
二、 那么我们回到问题上,ES200到底肉不肉,对于凯美瑞的167马力,我个人感受动力是充沛的,当然杠精可能会说了,你确定高速充沛,作为自然吸气低功率版本,我就不跟你杠了。回到问题上,这套动力换到ES200上,凯美瑞车重1.5吨,ES200车重1.6吨,两者相差0.1吨,你要是问我肉不肉,这还真不是感觉能感觉出来的。以雷克萨斯的噪音控制,营造的舒适驾乘氛围,已经忘却的那细微的动力差别。
三、 从文章开头列出的ES的动力版本,雷克萨斯为什么不换发动机,相信已经显然易见了,ES200目的就是降低门槛,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获得更多的受众人群。在这之上,ES提供2.0L,2.5L,3.5L(国外)多款动力可供选择。
综上所述,只针对本系ES对比,不对比其它品牌,如果大家希望一款起步不肉的ES,那就选择双擎ES300h,电机在起步阶段的动力输出更加迅速,这是ES200和ES260无法比的。如果希望中后段不肉的,那就选择ES260,功率扭矩更高,对于高速行驶提速加速都有更好的连贯性输出。
都说雷克萨斯es200肉,那么厂家为什么不换一台发动机?
大家好我是淡墨,每天分享有趣的汽车问答内容,欢迎各位关注。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ES200到底肉不肉,有多肉的问题,根据雷克萨斯的定位,ES200本来就是入门级别的产品。
我记得我很早以前坐过一个朋友的ES350,也就是上上一代的雷克萨斯ES,大概是2009年的时候,他那台车落地六十多万,那么现在如果丰田把ES继续用上3.5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可想而知是什么价钱,而且从上上一代的ES240开始,雷克萨斯这个系列的产品就本着拉低门槛的作用,低排量的发动机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拉低售价。
而且问题的关键是ES200这个车,你要说它肉,我也认同,的确是那种后劲不足的感觉,毕竟定位是中大型车,但是从调教上来说,雷克萨斯给这款车的油门调教的很灵敏,市区内代步其实还好,就是在高速状态下,或者是满载的时候,没有那么重动力储备很足,源源不断的感觉,况且这个车整个的调性都是偏舒适的。
另外就是,ES系列在国内有不适只有ES200这一个型号,还有动力更好的ES260和ES300H,只是愿不愿意多花钱罢了,实在不行,还有前置后驱,2.0T发动机的GS系列,而ES系列的定位本质上就是以舒适性为目的的,即便是ES300H,更多的也是侧重舒适性和平顺性,而不是性能。
其实大家可以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厂家所推出的产品,本质上都是为了赚钱的,特别是这种销量大户,消费者愿意买,厂家愿意造,这是两厢情愿的事情,要不然ES200的销量哪来的,而且既然销量不错,就证明车主们还是认可的,可能有些人买车根本就不会在乎性能这方面的,只觉得开着可以,坐着舒服,价格在自己的预算范围之内就行了,而且这些人还不是少数,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研究的很透彻的。
以上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看法,希望对您有所参考。
都说雷克萨斯es200肉,那么厂家为什么不换一台发动机?
首先弄清楚一个问题,雷克萨斯ES200真的肉吗?还是以讹传讹?
首先看加速成绩,搭载在ES 200上的这台2.0L发动机依旧是老款车型使用的6AR-FSE发动机,最大功率167马力,峰值扭矩199牛·米。在憋转速的情况下起步,0-100km/h加速时间仍然高达12.55秒。这个加速成绩放在这个价位只能说是倒数了。
那么实际驾驶过程呢?雷克萨斯ES200这款车如果你把模式调到ECO模式,你会很明显感觉到这是一款非常肉的车,踩下油门汽车像是懒洋洋地不愿意使劲,但是调到普通模式,并且在市区行走的时候,请注意说的是市区,由于前段较为积极的油门调教弥补了这款车的动力不足,让这辆车开起来并不肉,但是一上高速中高速的再加速,这款车就原形毕露了。所以这款车肉不肉要看你是怎么开,如果是市区代步这款车还是比较轻快的,但是上高速需要急加速超个车就比较肉了。
那么为什么雷克萨斯明知道这个动力不强,还不换一台发动机呢?
1、拉低车型的入门售价
作为一款进口的豪华品牌中级车,27.9万的价格确实算不上便宜,尤其是在沃尔沃凯迪拉克都打骨折了,奥迪也在大幅降价的今天,但是进口的身份、终身免费保养政策和雷克萨斯一贯的品牌调性,让很多钟爱雷克萨斯的人并不觉得这个价格贵。为入门款车型配备2.0L的发动机有利于形成几个不同动力车型之间的差异化,拉低车型的入门售价,降低门槛。在换句话说,如果雷克萨斯入门车型全配2.5L发动机,起售价增加两万,买的人是会增多还是减少?厂商心里明白着呢。
2、受众决定
仔细想想买雷克萨斯的都是什么样的人群?有一定收入、追求面子、追求车辆的外观、追求生活品质、追求舒适性、看重雷克萨斯的品牌格调,对于这类人群来说,动力不是重点,零百加速不CARE,对于他们来说,28的价格买一辆进口的雷克萨斯车就够了,行驶平顺安静,底盘舒适,外观好看有高档感,还要什么自行车呢?况且他们都是日常上下班代步,再高的动力在城市也发挥不出来。
3、外观太美了
不得不说,这一代雷克萨斯的设计语言太好看了,而且即使是ES的入门车型,也不会降低外观的高档感,真的太成功了。30万的车50万的外观,还要什么自行车。
所以如果你是想要购买ES的用户,首先弄清楚自己的用车场景,需不需要经常跑高速,最重要的还是预算多少,混动的雷克萨斯当然是产品力最佳最能代表雷克萨斯的车型,但如果你预算吃紧又只是上下班代步,买ES200又何乐而不为呢?
都说雷克萨斯es200肉,那么厂家为什么不换一台发动机?
首先,我是作为一名雷克萨斯es250的车主,我谈一下车子的主观感受,先说缺点:1.动力弱,2.5的排量动力确实比德系2.0T的动力差了一些。2.底盘质感和德系车比起来差远了,说实话还不如现款速腾底盘质感。3.品牌影响力低于德系ABB,我买回来的时候很多人不认识这是什么车。下面再说说优点:1.舒适型,例如隔音,减震确实比同级别德系的车子要好一些,就像沙发一样(我和朋友的E级和5系做的对比)。2.油耗及保养,2.5的排量综合油耗8.9,一直用的92号汽油,而且保养一次也就几百块钱(和朋友的速腾1.4T保养费用一样)。3.相对质量稳定,我的车子现在12万公里,朋友的奔驰E300,前几天小修发动机和变速箱花了3.95万,ES除了换了刹车片和轮胎,其他几乎没动过(上个月副驾玻璃被砸了换了玻璃)。总结:车子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德系注重操控和动力,日系注重舒适和实用,所以各位综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吧(不喜勿喷)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