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明明很宠爱安庆公主,却为何执意要杀了她的丈夫?

和朱元璋的其他女婿们比起来,安庆公主的老公欧阳伦,挺冤的。

朱元璋一向很宠爱女儿们,他总共有16个女儿,长大成人结婚的有14个,也就是14个女婿。

要知道,14个女婿里面,可不是个个都规矩守法不犯错的,但是以老朱的做派,他向来很宠爱女儿们,所以女婿们犯错尽量都会宽大处理,过错太大的也会留其性命,以免女儿守寡。

有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比如临安公主的丈夫李琪,汝宁公主的丈夫陆贤,都因为被牵涉到谋反大案中,全族遭到诛杀流放,即便这样,朱元璋都没有杀掉两位驸马,而是留了他们的性命,为的就是让女儿不至于守寡,外孙外孙女们不至于小小年纪没了爹。

在封建王朝来说,谋逆那是天大的罪过,就连历代的皇子公主都有因此而被处死的,由此可见老朱对女儿女婿们的宽厚。

然而,具体说来,安庆公主的丈夫并没有触犯此等超级严重的律法,他只是努力做生意赚钱罢了,怎么就被处死了呢?

其实这全怪他触碰到了朱元璋的逆鳞。

寒门子弟 入赘王庭

欧阳伦出身贫寒,但饱读诗书,英俊潇洒,20多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在进宫接受朱元璋面试,等待分配工作的时候,欧阳伦的好运气来了。老朱看他颇有才气,而且仪表堂堂,竟然动了招女婿的念头,就这样,当同批进士进了基层朝九晚五工作的时候,欧阳伦一步登天成了驸马爷。

有幸成为皇帝的女婿,那是多大的福气,只须挂着一个头衔,也不用工作,就能确保后半生荣华富贵。

奇韵私以为,欧阳伦最初当上驸马爷的时候,应该也是狂喜过一阵的,但是时间久了之后,欧阳伦的心理落差感出现了。

荣耀背后 苦闷不堪

明代的驸马有一个特点,朱元璋为了防止外戚专权、惑乱朝纲,制定了相关政策,那就是不管谁做了驸马,都只给一个虚职,不得掌实权,也不涉及重要工作。

说白了,只要做了老朱家的女婿,就相当于下半辈子要当一个花瓶摆设,只需要陪伴公主,生儿育女,至于仕途至于事业,想都不要想了。按现代流行语,说驸马是个工具人也不为过。

这样的日子可能比较适合一些庸碌无为,只知道享受的纨绔子弟,但这并不是欧阳伦想要的,他寒窗苦读为的不就是入仕途,有一番作为嘛。

渐渐地,欧阳伦的不满情绪就上来了,开始不安分起来。

后来,他的兴趣转移到了赚钱敛财上,也许赚钱的快乐能填补他内心的空虚吧。

沉迷敛财 误入歧途

若是踏踏实实做生意倒也没什么,可这位驸马爷偏偏看不上普通生意,要做就做暴利生意。

就这样,他贩卖起了茶叶马匹。

看到这儿,你兴许要纳闷了,茶叶和马匹那也没什么呀。

可在明朝,茶叶马匹那可不是普通生意。

明朝时期,新疆、西藏、蒙古这些游牧地区,因为饮食很油腻,日常需要饮用大量茶水,可这些地区偏又不产茶叶,他们想喝茶,只能从中原购买。

就这样,诞生了一宗很大的外贸生意,那就是将中原地区的茶叶运送到边疆,卖给这些游牧民族,他们则将当地的马匹再卖给中原,这种贸易就叫“茶马贸易”。

茶马贸易是一项很重要的贸易,一直由朝廷垄断,也就是说,像盐业那般,私人是没有资格贩卖的。

茶马贸易一方面关乎到边疆安定,另一方面也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财政收入。

不过,朝廷虽然明令禁止个人贩茶,巨大利益的诱惑下,还是招来了不少铤而走险的人,有些边疆的地方官和商人,都悄悄地进行茶叶走私。

这欧阳伦做的便是这种违法的茶叶贸易。

肆意妄为 目无法纪

他仗着驸马的身份,搞起茶叶走私简直可以说是畅通无阻,监管部门就算查出来,也都不敢拿他怎么样,毕竟人家是皇帝的女婿嘛。

欧阳伦靠走私茶叶,赚得盆满钵满,有了钱底气就足了,人变得豪横起来,胆子也越发大起来,小日子过得那是相当滋润。

然而随着茶叶走私的日益严重,逐渐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这茶马贸易每年的总数都大差不差,走私的数目多了,势必就影响了朝廷的贸易数,朝廷的这项财政收入就明显减少了,而且,因为大量私茶冲击市场,整体茶叶的价格也下来了,官茶也只能被迫降价,长此以往下去,朝廷哪还能容忍。

于是在公元1397年的农历3月,忍无可忍的朱元璋下了一道旨意

“ 敕兵部曰:……尚恐边卫将士巡防不严,私茶出境。尔兵部备传朕意,谕边守者知之 ”

也就是说皇帝下令,要严格查处茶叶走私贸易啦。

利令智昏 顶风作案

按理说,朱元璋下旨严查,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嘛,说明此后茶马贸易的风声会严上好一阵了,这事儿要是搁别人身上,听到这风声,赶紧暂停业务,循规蹈矩避开风头不就行了,可这位驸马爷偏不。

欧阳伦兴许是干茶叶走私干久了,胆子太肥了,觉得自己是皇帝女婿就无法无天了,就算老丈人下旨严查,也查不到自己身上。

1397年的农历4月份,就在朱元璋下令严查刚1个月的时候,欧阳伦就又搞了一大批茶叶运往边疆,妥妥的顶风作案。

愚蠢下属 惹下大祸

而且这次走私,这位驸马爷的运输团队,还搞得相当的嚣张。

运输队的总经理叫周保,是驸马爷的管家,他成功地秉承了欧阳驸马的所有张狂气质。他们运输队走到陕西时,这个周保竟然要求陕西的布政司拿出一批马车,供他们运茶。

也就是说,你不但在做非法生意,还要明目张胆地做,不但明目张胆毫不避讳,还要向地方官员白白索要运输车辆,这是啥行为呀,简直就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狗血的是,他们这个行为还成功了,陕西这个布政司不够硬气,最后还是给了他们50辆马车。

这事儿还没完呢。

等到这一大批的私茶运到兰县时(也就是现在的兰州一带),河桥巡检司(也就相当于现在的缉私部门)对他们这批货进行常规检查。

这一查就查出来不对劲了,大几十车全是茶叶,这不就是明目张胆地走私么,巡检司负责检查的小吏立刻照章办事,就要扣住这批货,禁止通行。

带队的周保一听,竟然想扣押我们的货,怎么可能?!

他替驸马爷办事,嚣张跋扈惯了,历来遇到问题,只要报出主人身份,对方肯定是恭恭敬敬。

于是周保立刻耀武扬威地冲那小吏叫道:“识相的赶紧放爷爷们走,这批货可是欧阳驸马的货,耽误了驸马爷正事,要你们好看!”

倘若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小吏,周保这一叫嚣也许就见效了,可偏偏那个小吏是个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的主儿。

本来他发现如此明目张胆贩私茶的,就已经很愤怒了,结果货主还如此地嚣张,明目张胆拿驸马的身份压他,威胁他立刻放行,身他为大明官员,吃着朝廷俸禄,就得按大明律办事,哪能在特权面前屈服呢。

于是这小吏依然强硬地坚持,禁止他们通行。

仗势欺人惯了的周保,从没受过这气,他一声令下,立刻吩咐运输队的人围殴这个小吏,让他知道知道惹怒了驸马爷的下场。

就这样,一群人痛打了巡检司小吏后,强行过了关卡。

周保得意洋洋,以为像往常一样,可他做梦都没能料到,这一次张狂,直接断送了自己和驸马主子。

龙颜震怒 命丧黄泉

巡检司小吏被打后,羞愤不已,他不甘心就这样不言不语地受了窝囊气,于是立即写了一封奏折,一五一十写清了事情经过,呈送给皇帝。

朱元璋看了奏折,震怒。

平心而论,如果这事儿发生在以前,朱元璋大概率不会生气到这种程度。

贩茶利润大,不少边疆官员和商人偷偷贩茶,这些他是知道的。

至于驸马欧阳伦贩茶,朱元璋肯定也有所耳闻。朱元璋耳目众多,设有锦衣卫,直接听命于自己,到处监察监听,不可能对欧阳伦走私的事儿一点都不知情。

可这么多年以来,他并没有处理过欧阳伦。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女儿女婿还是很宽厚的。

可坏就坏在这个时间节点上。

朱元璋刚下旨严查茶马走私,刚一个月啊,你欧阳伦就敢顶风上,这不是给老丈人上眼药嘛。

不光顶风上,还作妖作到这种境地,明目张胆讹诈地方官,光天化日殴打朝廷命官,强行闯关。

在这个时间节点,满朝文武,乃至整个大明,可都看着呢,你朱元璋刚下令严查茶马走私,你自己的女婿就顶风作案,那么你怎么处理呢?是依法办事,还是纵容不管?

若是含糊其辞过去,可就开了个坏头儿,这之后的走私案可就难办了。

既然驸马走私不算事儿,那别的皇亲国戚呢?比如哪位妃子的家里人走私呢?管还是不管?哪位朝中功臣的亲属走私,管还是不管?

往严重了说,只要这次宽容了欧阳伦,那这一次严查茶马走私,也就相当于宣告了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出于对大局的考虑,顶着女儿痛哭流涕哀求自己的心理压力,还是狠狠心下旨处死了欧阳伦一伙人。

按照大明律,像欧阳伦这样大规模走私茶叶的,都要判处凌迟的极刑。

朱元璋将那个负责运输的周保判了凌迟,对欧阳伦,则令其自尽。

最后给女婿留了一具全尸,不至于受凌迟之苦,这已经算是朱元璋给驸马的宽厚待遇了。

繁华落尽一场空 曲终人散皆是梦

平心而论,欧阳伦是比较倒霉的,偷搞茶马走私的皇亲国戚肯定不止他一个,可因此被处死的,却只有他一人。

可是这又能怪谁呢?自己被钱财迷了眼,忘乎所以,以至于搞不清状况做了蠢事,可谓是自作自受。

只是可怜了安庆公主。

安庆公主是马皇后所生的小女儿,尊贵的嫡公主,本来是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女,有着一切令人艳羡的条件,可是这美好生活全都让欧阳伦给毁了。

欧阳伦自尽后不久,公主也告别人世了。

在明朝史书上,自从欧阳伦一死,就再也没有关于安庆公主的记载了。就连安庆公主何年何月如何身故,都没有只言片语,也就是说,她的结局被大明官方给刻意隐瞒了。

很多明史专家认为,欧阳伦死后不久,安庆公主也死了。

怎么死的呢?三种可能,一是获罪被处死,二是因为没了丈夫过度伤心病死,三是因为替丈夫求情被父亲拒绝,极度悲愤之下自尽身亡。

大部分史学家则更倾向于第三种。

写在最后

北宋的理学家程颢有句名言“贪之甚,甚昏蔽而忘礼义;求之极,则争取而致怨。”

贪财轻则忘掉礼义,重则招致怨恨,甚至可以毁掉人的一生。

欧阳伦的贪念,不仅毁了自己,也毁了安庆公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