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林黛玉没有参加入宫采选?

宝钗是落选了,可是林黛玉和贾家三春都没有参加啊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初步了解一下清朝的选秀制度。然后再回答林黛玉没有参加选秀的几个可能原因。

清朝的选秀制度

选秀女是顺治帝的一大发明,秀女在八旗中选择,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共24旗。此外,还有内务府包衣三旗选秀女。可以看出,汉人女孩进宫的机率还是很大的,但发展前景就受限了。

清朝秀女,与电视剧差别有点大

八旗选秀每3年一次,由户部主持,包衣三旗选秀每年一次,由内务府主持。前者是皇帝后宫女子的主要来源,也是皇帝赐婚近支的主要来源,即三代以内的血亲。在清廷268年里,共选秀女80余次,每次当送2859年秀女作为备选。后者入宫主要承担后宫的杂役,即宫女。

此外,皇帝后宫也存在指婚行为,就是皇帝或太后指定某女入宫,这些女子大多是从名门望族中备选,赐给皇子或小皇帝。

八旗选秀女子年龄一般在13-16岁,经过层层选拔后,选中者留下,没有选中的秀女,返回家中自行婚配。需要注意的是,在应选年龄内的女孩如未参加选秀,或在选秀前已定终身,其家庭将被治以重罪。

清朝秀女

清宫选秀标准并非选美大赛,真正的标准是品行门第。品行就是指有“母仪”之态,仁厚端方之相,仪态庄重,最好慈威并济。性格方面也有要求,温恭宽仁,不急不躁,通情达理。所谓门第,就是该女子出身的身份地位,是王府千金还是旗兵之女,在选秀场上有着天壤之别。

在品行和门第这两条标准中,门第又占第一位。清代的皇宫后妃大多出自名门,如珍妃虽美,却不是靠美貌入宫的,其父是长叙官侍郎,伯父是广州将军。再如隆裕太后,虽其丑无比,却凭借慈禧太后侄女入主后宫,同样也是母仪天下。

但是对于参选秀女或不参选,清朝不同的皇帝也有着各自的定律。红楼小说写作背景为康乾雍时代,我们只看以下:

应选秀女的家庭条件:

顺治朝:官员、另户军士、闲散壮丁

乾隆朝:乾隆八年规定,外任文官同知以上、武官游击以上。

乾隆十二年规定,各旗佐领下附入额鲁特女

乾隆四十五年规定:密云、良乡、顺义驻防三品官以上。

免除选秀女的家庭条件:

康熙朝:规定皇后家族近支或母族是“宗室觉罗”者,可以不用参加选女。沿用至嘉庆朝又复列入应选。

康熙帝画像

康熙帝选秀次数多,据统计多达14次,分别是康熙4年,7年,10年,22年,25年,31年、34年,37年,40年,43年,46年,49年,52年,55年。他的陵墓内埋葬了48位后妃,有的后妃们历经了康雍乾三朝。

到雍正年间,雍正在位时间短,只有13年,据说只有一次选秀。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发现,即使是满、蒙、汉的八旗秀女,也不是全部都参选秀女的。这说明,能参选清朝秀女还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而且这种限制在各朝还有所不一样。同时,也要考虑年份。

所以,要想选秀女,一要看运气,三年一选之时正好被划入其中。二要看家庭条件,有没有名望地位。但有一定可以肯定,选秀女的范围必定在满蒙汉八旗和内务府三旗家族之中,而在此外的其他民族家庭的女孩是必定不会参选秀女的,但也有例外,主要还是看皇帝。

《红楼梦》中女儿们为何不参加选秀?

初步了解了清朝的选秀制度之后,再来回答黛玉及三春为何没有参加选秀,大家心里也有底了。我们先说林黛玉。

林黛玉的家庭也不亚于贾府,同样是钟鼎之家,书香之族。黛玉之母贾敏,是贾母唯一的女儿,依据74回,王夫人对她的评价,“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有千金小姐的体统。可以判断,贾敏仪表谈吐不凡。再说林如海,前科探花,职位兰台寺大夫,祖上四代袭侯,至林如海,从科第出仕。

有这样两位优秀的父母,林黛玉不论从容貌到才学都数得上是一流人物,品行自然不在话下。那么,门第呢?林家是否属于汉军八旗,我们林家祖上就可以判断。一般有世爵世袭之职的家族都算入八旗,即使不是,还有林如海的官位,参选秀女的资格还是有的。

但是林黛玉为什么没有参与选秀,可能的原因有如下:

其一,年龄问题。红楼梦里的人物,在年龄上确实比较模糊,没有明显的时间界线,不止是年龄,四季也不分明,所以只能推测年龄。林黛玉比薛宝钗要小,小几岁,书中没有明说。第3回说,林黛玉比贾宝玉小一岁,第4回,在薛蟠介绍时说,薛宝钗比薛蟠小两岁,甲戊本作薛蟠"年方十有五岁",正好宝钗入京待选,推测宝钗年纪约为13岁左右。可以肯定这一年的选秀,林黛玉还不达选秀年龄,故没有参选。

其二,依据第一点,黛玉与薛宝钗相遇时十一二岁,三年后也就是十三四岁,年纪刚刚好,为何黛玉又没有参加选秀?我们注意到即使在康熙年间,选秀制度也没有严格按规定三年一选,到时雍正也就只有一次选秀,可能黛玉十三四岁时正好没有选秀。

其三,林黛玉自小体弱,天天要喝药,身体条件也是个问题。按照选秀规定,有病、有残疾或相貌极其丑陋者等原因确实不能参选 的,通过逐级具保,也就是逐级报备,申明理由,由都统咨行户部,户部再奏明皇帝,获得允准后才能免去应选的义务,自行婚嫁。

其四,第14回,黛玉之父林如海去世了,林黛玉成了孤儿。在古代,一家之主必是以男性为主,薛宝钗也没有了父亲,但只要家有男丁,就算有家,薛蟠又吃着皇粮,薛宝钗参加选秀是名正言顺的。但是黛玉没了父亲,上无长兄,下没幼弟,家里没有直系男丁,其实就等于失去了所有林家的荣誉,没有身份也没有地位了,身份上与平民差不多,只不过还有个外婆。

没有身份地位的林黛玉还用不用参加选秀,理论上讲是没有必要了。乾隆时期对于选秀家庭都有条件限制了

那么贾府三春为何也不参加选秀呢?惜春大概率在年龄上不达选秀要求,迎春和探春达到年龄时,很可能由于皇妃元春的关系,也算是攀上皇室宗族,不参选也可。

以上四点原因,请参考。

为什么林黛玉没有参加入宫采选?

薛宝钗入宫参加选秀,本身就是《红楼梦》的一个悬案,假如林黛玉也参加了入宫釆选,那么这部名著也就真的变成了主流红学鼻祖胡适所认定的,“《红楼梦》毫无价值”那样的二流小说了。

第四回中确实写道:“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薛蟠趁入京都之机,“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

可是此后对薛宝钗待选之事,书中再也未曾提起过,因此也就成了一桩扑朔迷离的悬案。也正因如此,就有许多专家猜测是宝钗落选了,所以才退而求其次,死皮赖脸地耍尽所有手段要嫁给贾宝玉。

之所以作出如此猜想,完全是因为专家们没有弄明白宝钗入宫选秀的寓意是什么。

在《红楼梦》中,京都和金陵好象是两个地方,荣府和宁府好象在两处都有府邸,可是书中却又给我们这样一种印象,贾府里的人们在并没有搬家移居的情况下,一会儿似乎是生活在京都,一会儿又似乎是生活在金陵。可以说这京都、金陵、宁府、荣府把人都给绕糊涂了。

如果要想搞明白宝钗入宫待选有什么隐寓,就必须把这四个地方到底是什么所在给弄清楚。

在柳湘莲打薛蟠的故事中,写柳湘莲把呆霸王骗出“北门”后,在一个叫“苇子坑”的地方,将其痛打了一顿。然后贾蓉找来,在“关厢”雇了一顶轿子把薛呆子抬了回去。那么这个“北门”会是什么门呢?

在天下所有能称为京都的城市,只北京的德胜门外,才有“苇子坑”和“关厢”这两个相邻不远的地方,由此可证明“北门”即是北京的德胜门,京都就是北京。

第六十四回,贾琏偷娶尤二姐的故事中这样写道:“不过几日,早将诸事办妥。已于宁荣街后二里远近小花枝巷内买定一所房子,共二十余间。”

据曹学泰斗周汝昌考证,小花枝巷即是在德胜门内,紧挨德胜门大街西边的花枝胡同。

小花枝巷在宁荣街后二里远近,也就是说宁荣街在小花枝巷南边二里远近。那么,在花枝胡同南边的街是什么街呢?事实是,花枝胡同南边,除去几个胡同外,二里多远处只有一条街为地安门大街,也就是现今故宫北墙外的平安大街。由此看来,所谓的宁荣府,除了紫禁城(故宫),真的就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替代了。

由此可见,宁荣二府其实是“假府”真皇宫。

那么,贾府的人为何会忽儿象住在京都,忽儿象住在金陵呢?这是因为金陵也有座紫禁城。

(如图所示,宁荣府实际就是被称为紫禁城的皇宫)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所谓京都即北京,贾府即皇宫。那么,薛宝钗前往京都入宫待选,不就是前往北京入贾府待选吗?

而这个“待选”指的又会是什么呢?当然是死皮赖脸的耍尽一切阴谋手段嫁给贾宝玉了。同时,薛宝钗来到之前,林黛玉已经住在贾府,也就是说她本来就身居皇宫之内,并且和贾宝玉情投意合,有了“木石前盟”,怎能还会象薛宝钗那样,以“入宫选秀”为名,干那种龌龊勾当呢?

《红楼梦曲》的《终身误》里写道:“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山中高士晶莹雪”句,化自高启《咏梅九首》第一首中的“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书中暗引这两句诗的含义是,以“雪满”隐寓薛宝钗代表满清,以“明林”隐寓林黛玉代表朱明。“金玉良姻”之“金”指前身为后金的满清,“玉”代表传国玉玺和皇权;“木石前盟”之“木”是指朱姓的图腾为赤心木,从而以木代表朱明,“石”为玉的前身,亦代表传国玉玺和皇权。

这几句话通俗地讲,就是“虽然如今是满清当政,但俺只认朱明王朝。空对着清廷却没有丝毫感情,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已经灭亡的大明”。

由此可知,薛宝钗入宫选秀,最终是成功了,并且,还完全取代了林黛玉。

为什么林黛玉没有参加入宫采选?

红楼梦原著第四回提及"呆霸王"薛蟠入京都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是为了送妹妹薛宝钗参加入宫采选。书中还有这样的叙述:近因皇上崇尚诗礼,征釆才能,降不世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在世宦名家之女,皆得亲名达部,以备选择,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林黛玉既为侯门千金也应该属于世宦名家之女,而整部书中却没有只言片语提到过林黛玉参加入宫采选,本人觉得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年龄不符合。熟悉红楼梦原著的必定知道,香菱(甄英莲)三岁的时候,一僧一道带着通灵宝玉到警幻仙子处为神瑛侍者(贾宝玉前身)挂了号准备让其下凡投胎,十月怀胎后贾宝玉出生时香菱应该是四岁左右,也就是说香菱差不多比宝玉大三岁,而书中有交代香菱和宝钗同岁,黛玉又比宝玉小一岁,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宝钗比黛玉几乎大了四岁,宝钗参加入宫釆选那年十三岁,黛玉只有九岁或九岁多一点,而且是虚岁,就算在古代,女子九岁应该算作未成年的孩子,所以那时候的黛玉可能没有达到入宫采选的年龄。

2、时机不巧。在古代封建社会时代,女子参加入宫采选在时间上不同于男子参加科举考试,女子参加入宫采选的时间间隔几乎没有规律可言,宝钗参加入宫采选的那年,可能黛玉年龄不符合,等到黛玉年龄适合时,朝廷又没有举办让世宦名家之女参加入宫釆选,所以时机不巧,黛玉错过了参加入宫采选的机会。

3、林黛玉自幼体弱,不宜参加入宫采选。林黛玉自幼体质娇弱,而朝廷对参加入宫釆选的少女一般都有很严格的要求,最起码必须是身体健康、体质强壮。

总之,林黛玉虽然风华绝代,有着稀世之才貌,但由于以上几点原因,最终避免了参加入宫采选。当然,这些仅仅只是本人的推测,至于情况是否如此,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注: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林黛玉没有参加入宫采选?

黛玉的形象是天上仙女的形象,宝钗的形象是人间大家闺秀的形象,黛玉无一点人间之俗气,宝钗却有人间世俗之气。《红楼梦》塑造了宝钗入宫选秀并落选的事,而从未见黛入宫选秀,其中原因主要是下面二个缘由。

(一)书中交代黛玉前身是三生石畔一棵绛珠仙草,是宝玉的前身神瑛侍者的辛勤浇溉,绛珠仙草才能幻化为一位美丽的绛珠仙女。当宝玉的又一前身神瑛仙石要投胎于凡间时,绛珠仙女为报答神瑛侍者的浇溉之恩,就自愿随神瑛仙石下凡,要将一生之眼泪还与他。这样神瑛仙石到凡间成了宝玉,而绛珠仙女到凡间成了黛玉。《红楼梦》一书,其着重描写的就是有木石前盟的宝玉与黛玉之恋,着意其宝玉与黛玉间的纯洁爱情,假设林黛玉的形象,也如宝钗般去选秀,那么宝玉与黛玉的纯洁爱情,又怎能体现出来呢。其实黛玉未见其选秀,是作品为塑造宝玉黛玉之恋纯洁性的需求,不然《红楼梦》这部书,也就俗气了许多,会落入《金瓶梅》之套路,书中女子只有俗气而无仙气。

(二)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去世的早,而父亲林如海又整天忙于公务,无时间照顾黛玉,这样林如海才将黛玉送进贾府,为了是有外祖母贾母的照看,此时的林黛玉年龄尚小,等到了选秀的年龄即十三岁,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又去世了,需服丧三年,在这个期间里是不能参加选秀的,等服丧期满后,黛玉早过了选秀的年龄了。如果书中出现了黛玉的选秀情节,这样不就不合情理了吗。

至于提到迎春、探春、惜春为何没见去选秀,这主要原因是因为《红楼梦》这部书,在描写爱情婚姻时,主要是以“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来展开写的,“三春”虽也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但书中并非主要来描写她三人的感情生活地,所以即便是“三春”参加过选秀,书中也不一定会描写出来。

书中有宝钗选秀而无黛玉的选秀,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黛玉是仙女般的人物,她无世俗观念。而宝钗是人间的大家闺秀,难免会沾上些世俗之气。参加选秀,这不是很世俗的行为吗,仙女般的林妹妹那愿参加这世俗的作为呢。

绛珠仙子还完了眼泪,就飘然离凡俗而去,只留给人间一个追求纯洁爱情的形象。正因如此,才使得宝玉黛玉的纯洁爱情故事千古流芳。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为什么林黛玉没有参加入宫采选?

红楼梦里,林家、四大家族和皇家的关系都比较密切,按照惯例他们都会送女儿入宫选秀,元春和宝钗都参与了选秀,但是很奇怪的是黛玉从来没有参加过。

黛玉的相貌、才能和家世每一样都是极为突出的,黛玉有参加选秀的资格和条件。薛蟠第一次见到黛玉就被黛玉的美貌所震撼,整个人都酥倒在那里,而且宝玉也曾感叹家中的女孩子们没有一个可以比得上黛玉的,可见黛玉相貌之美。

黛玉是大观园公认的才女,夺魁菊花诗、感人葬花吟、独创五美吟、惊艳桃花诗、夜题秋窗风雨夕等等,黛玉的才华有目共睹,元春和贾政都大为赞赏。

黛玉的家世也极为显赫,林家祖上袭过列侯、世代为官,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林家虽为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从黛玉的家世便可以知道林家备受皇家恩遇,黛玉的父亲不仅是探花而且还是皇上钦点巡盐御史,这个位置不仅要有能力而且还要是亲信,林家受到皇上的器重可见一斑。

有这样的身家背景,黛玉自然有选秀的资格,有资格但是从来没有听到黛玉参加选秀,那这到底是为何呢?

第一,可能因为年纪小和生病错过选秀时间

秀女一般从满、蒙八旗中遴眩凡年龄在十三至十六岁,身体健康无残疾的旗籍女子,都必须参加阅眩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以前,甚至公主下嫁所生之女也不能例外。

黛玉和宝钗是前后脚进贾府的,宝钗到贾府的时候贾母给她过了15岁生日,宝玉比宝钗小1岁,黛玉又比宝玉小1岁,那黛玉就是13岁左右,所以黛玉到贾府的时候可能年龄还未满13岁,所以在此之前黛玉因年纪小不用参加选秀。

选秀一般是每三年一次,要是生病或者是其他原因没有赶上便会错失当年选秀的机会。黛玉虽然很美但是体弱多病,她很可能因为生病错失选秀的时机。原文说: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大家一看就知道黛玉有不足之症,可见黛玉的身体不是太好,而且黛玉从会吃饭起就要吃药,春秋都会犯病,所以很有可能在选秀的时候黛玉因为生病就错过了,于是就一直没有参加。

第二,林家父母不想也不愿黛玉参加选秀,从中打点让黛玉不必参加选秀

黛玉之所以一直没有参加选秀的原因,除了客观的条件外,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林如海夫妇不想也不愿意黛玉参加选秀。

不想,是因为他们膝下只有黛玉这一个孩子,之前癞头和尚为了治好黛玉的病症想要化黛玉去出家,他们都不愿意,更何况让黛玉入宫?而且黛玉自小聪慧、孝顺,那他们便无论如何都舍不得黛玉进宫了。

不愿,是因为知道宫中生活艰辛,远没有外人想得那般容易。元春这样优秀的女子在宫中都生活的如履薄冰,他们又如何愿意女儿去受这样的罪?

林家正处盛世,不需要送女儿入宫作为家中的依靠,所以他们不必这样,而且他们夫妇从来不求高官厚禄,只想女儿简单快乐的度过一生。

以黛玉的才貌一旦参选,必定入选,所以林家为了黛玉的将来,一定会从中打点让黛玉失去选秀的资格,这样黛玉就不必参加选秀。

第三,对于黛玉的婚事林家早有安排

进宫其实也是对女孩子婚姻的一种安排,林如海不让黛玉进宫自然是他对黛玉的婚事早有打算。

黛玉作为他们夫妻二人的掌上明珠,他们当然希望将来黛玉可以找到一个真心呵护她、爱她的人,自古帝王多薄幸,皇家自然不是林家夫妇的选择。

林家和贾府是姻亲,且又门当户对,也许早在贾母接黛玉入贾府的时候,两家人就有这样的意思,只是没有说明。

到林如海去世黛玉再次回到贾府的时候,想必林如海已经和贾母代表的贾府商议好了黛玉的婚姻大事,不然林如海也不会让黛玉再次回到贾府。

黛玉和宝玉两小无猜、有情有义,他们之间的婚事早已深入人心,林如海自然在去世之前已为黛玉做好了打算。只是可惜命运捉弄,宝玉和黛玉最后没有结成夫妻。

作者:陌游常乐。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为什么林黛玉没有参加入宫采选?

黛玉是大观园数一数二的大美女,在书中宝玉、薛蟠等对黛玉容貌的倾倒都有描述。而且黛玉还是大观园公认的才女,夺魁菊花诗、感人葬花吟、独创五美吟、惊艳桃花诗、夜题秋窗风雨夕等等,黛玉的才华有目共睹,元春和贾政都大为赞赏。

那么黛玉为什么没有参加入宫采选,我想是曹雪芹是不想让黛玉参加入宫采选,在他的红楼梦里林黛玉是来给贾宝玉还泪报恩的,黛玉始终要围在贾宝玉身边。如果黛玉参加采选,那就不是红楼梦了,应该是一部皇室宫斗剧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