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为何是与秦可卿结为夫妻?
秦可卿在《红楼梦》中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她的争议有几个来源。其一是与公公贾珍的关系,他们之间是否有不伦关系,书中没有明确交待,焦大一句酒后的骂言“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使公媳关系变得扑朔迷离。此外,在书外助兴的还有脂砚斋、畸笏叟干预下修改过的批注,点明原有章节“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被删除”。其二,她与贾宝在太虚幻境的夫妻之实。其三,还有她的身份问题。这三重争议背在身上,她居然也能冠冕堂皇的入住金陵十二钗正册?
她身上的这些争议是曹雪芹无意为之还是刻意为之,我认为有刻意的成分。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与她结为夫妻,行夫妻之礼,并非空穴来风。
从她的判词和红楼梦曲,可以看到她现实中身上的争议1.正册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2.红楼梦曲-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3.金陵十二钗正册,其中有一幅画,画一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从判词中,可以看出秦可卿的背景是天空和大海,情主淫,有意淫和肉淫。漫言就是说流言蜚语,不肖,一指不子孙不给力,一指作风不正派。衅指争端非议。前两句用了四个情字,足见秦可卿身上的情根深重,后两句都在指责宁荣二府。
从她的红楼梦曲看,她的确风情味很重,善解人意,又一副花容月貌,但这些优点却成了她最大的缺点。箕裘:比喻先辈的事业;颓堕:衰落,颓废。比喻先辈的事业没有人继承,这是指责贾敬不管宁府,造成宁府无可用之材,成为一盘散沙。
秦可卿一个人牵连了宁荣二府,她在宁府与贾珍可能有不伦关系,那在荣府牵连的人物就是贾宝玉。这两个人说起来都是不伦之情,一个是公公,一个是小叔子(按照辈分,贾蓉是贾宝玉的侄子,秦可卿就是贾宝玉的侄媳妇,按辈分,她应该叫贾宝玉叔叔)。这也应了第二句判词,贾珍与她是实质上的云雨之欢,而贾宝玉与她则是意淫。这样,她身上的罪孽就深重了,并联系上了后两句判词,宁荣二府都与她有染。所以她的结局确实是“淫丧天香楼”,那么天香楼的男主角是谁,我们无从知晓,可能是贾珍,也可能不是,可能是贾宝玉吗?好像又不是,也有可能是其他人。这一章节有太多丰富的想象,无从可考。
其次,我们再来看她在太虚幻境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太虚幻境的宫门写着“孽海情天”四个字,海与天是秦可卿判词的背景,与她在太虚幻境的背景一致。孽与情又与红楼梦曲的“宿孽总因情”呼应,还是一致。再看她的名字,叫“兼美”,与“擅风情,秉月貌”,“美人”又相呼应。这说明秦可卿无论在宁府还是在太虚幻境,她的角色扮演是一致的,没有现实与幻境之分。在现实中她如何备受争议,如何因美貌被人觊觎,如何的风情,在太虚幻境也是一样。所以,她把在宁府的不伦带到了太虚幻境,不伦的对象换成了贾宝玉。因为对于情的化身,是不讲人伦的,只谈情。而情的罪孽也正在于此,不分是非,不辨真伪。情是一个双面镜,一面是人,一面是鬼,正是风月宝鉴。你看到的未必是真的,未必是对你好的。
最后,为什么是她与贾宝玉结为夫妻?根据她在宁府的表现,以及在太虚幻境的角色,贾宝玉选她作为人生中的一个蜕变时刻很正常。当时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青春萌动,把秦可卿作为淫的幻想对象太正常不过了,她又解风情,又集美貌于一身,好比仙女下凡似的。这样一个完美的形象走进任何一个男人的心中都很正常。
贾宝玉在一个成熟女性的指点下,完成了从一个少男向一个男人的转变,好比她帮贾宝玉打开了爱情的大门,标志着贾宝玉思想行为进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作者这样的安排合情合理。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为何是与秦可卿结为夫妻?
贾宝玉在梦遊太虚幻境时与秦可卿云雨之事并不奇怪是顺理成章之事,是天时地利人和促成的。
首先说贾宝玉在那个年龄开始产生了性朦胧的意识。然后再说秦可卿的容颜是绝代佳人,兼有黛玉和宝钗之美。而性格和为人处事呢在贾母和宁荣二府众人眼中又是第一个温柔贤淑之人,也是贾母眼中第一个得意的重孙媳妇,所以贾宝玉这个叔叔对这个侄媳妇也自然是喜爱有加特别青睐的。又正赶上午休,贾宝玉讨厌仕途经济,一看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就喊着要出去,他心中中意的去处就是秦可卿的房间,所以当秦可御把他安排在自己的房间时,他才心满意足。
有句话说得好,梦由心生。正是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情再加上情窦初开的年龄,才使他在梦中和秦可卿发生了云雨之事,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为何是与秦可卿结为夫妻?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与秦可卿结为夫妻而不是别人,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深意,也就是说他为什么这样安排,我认为可以分别从警幻仙子,贾宝玉以及秦可卿这三个人来解释原因:
第一,警幻仙子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贾宝玉:警幻仙子受荣宁二公的灵魂所托,“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望“能使贾宝玉跳出迷人圈子,入于正路”。而实际上,警幻也是想让他体验悦色恋情的“云雨之欢”,以便从“好色即淫,知情更淫”的情欲声色中走出来,追求纯真的精神爱恋。在原文中这样描述:
警幻道:非也。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说毕,便秘授以云雨之事,推宝玉入房,将门掩上自去。那宝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有儿女之事,难以尽述。
第二,贾宝玉自己的主动行为:所谓可卿者就是秦可卿,秦可卿是贾宝玉少年成长期的第一个梦中情人,也是异性启蒙者。贾宝玉少男初长成,第一次对异性产生向往。贾家上下符合贾宝玉寄托异性情感的最合适人选就是秦可卿。而且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贾宝玉放着自己房间不睡,非得睡在秦可卿的房间,在梦中更是直呼秦可卿的名字,说明他对秦可卿已经产生了意淫的想法。
第三,秦可卿的名字谐音情可轻:宝玉本是风月人物,最惯怜香惜玉,警幻仙子曾称他为“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而秦可卿的暗喻为“情可轻”,也是风月人物,她的判词是有“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判曲有“擅风情,秉月貌”,“宿孽总因情”等语!可见二人性情极为相近。宝玉前身是天上赤霞宫的神瑛侍者,而秦可卿前身是警幻仙子的妹妹,原是个钟情的首座,管的是风情月债,可见二人渊源极为深远。
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与秦可卿结为夫妻并不是作者胡乱安排,而是一方面贾宝玉自己本身对秦可卿有这种意淫的想法,另一方面秦可卿名字的暗喻情可轻,说明她和宝玉有渊源,再加上秦可卿是警幻仙子的妹妹的化身,更是警幻仙子亲手安排的这段婚事,用来警示贾宝玉。(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为何是与秦可卿结为夫妻?
贾宝玉梦游太虛幻境,并与可卿交合,乃宝玉青春之萌动,性意识的觉醒。由于他醉眠于秦可卿卧室,室内陈设一派奢华淫靡气息,他梦中所遇自然是可卿无异。但在宝玉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爱慕至深的异姓女孑,当属薛宝钗与林黛玉,所以梦遇之女子,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所以才名曰可卿,乳名兼美。说来说去,还是作者以假充真,用一个凄美的故事告诉读者,自此以后,贾宝玉已走过儿童期,步入少年了。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为何是与秦可卿结为夫妻?
缘由:东府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带儿媳妇秦可卿来请贾母、王夫人等过来赏梅。贾母等早饭后到会芳园游玩,午间酒饭之后,宝玉困倦,秦可卿安排宝玉到她房间午睡。
是时宝玉不满十三岁。秦可卿是美丽动人的少妇,是青春期少年梦中情人的类型。
在这样一个女神的香闺中,室内摆设的香艳,对联的绮丽(脂评“极艳,极淫,已入梦境矣”),宝玉难免受到心理暗示。
因为秦可卿是侄儿媳妇,宝玉清醒时是不会去多想的。但压抑中的潜意识,在梦境中会自然释放出来: 警幻仙姑把妹妹可卿许配给他,并秘授以云雨之事,使其得偿所愿,是符合人物心理和梦幻规律的。
但警幻仙姑所说的“许配”,仅是让宝玉体验一下男女之事,让他领略仙境风光也不过如此,何况尘世景况?是希望他领略风情之后,能够浪子回头,走正道的意思。
是故,尽管有“许配”、“成姻”语,其实只是让宝玉一试云雨情。不赞成标题中“夫妻”的说法,觉得那不符合书中文意。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为何是与秦可卿结为夫妻?
《红楼梦》第五回,作者要告诉读者有三点。一是为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主要人物的结局,铺设谜底,或诗或画,或歌或词,忽隐忽真,扑朔迷离,引人入胜。二是宝玉为闺阁良友,非皮肤滥淫之徒,称谓"意淫"。三是宝玉已逐渐长大成人,神仙处的美酒、乐舞、美女,都已领略,那能被凡人间的声色货利所迷惑!第五回,言宝玉与秦可卿结为夫妻,只是梦而已,言宝玉性成熟。第一回"好了歌"说得好,神仙是不讲功名、不讲金银、不讲姣妻、不讲儿孙的,如果警幻仙子处,有秦可卿这样的仙子,专门教人行云雨苟且之事,还是神仙吗?更可疑的是,秦可卿者,兼美,即兼黛玉宝钗之美,难道可以说宝玉与可卿云雨,代表了宝玉和黛玉宝钗云雨?再者宝玉携通灵宝石,警幻仙子处岂无仙人识出?所以,神话就是神话,小说就是小说,不必太较真!明白作者意图为上。总之,宝玉与秦可卿行夫妻之举,是宝玉梦幻所示,是作者假托。与袭人行云雨之事方为真。话又说回来,宝玉以秦可卿为梦中情人,足见秦可卿之美,之柔,之多情,之招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