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对林黛玉如亲妹妹一般,为何对薛宝钗视而不见?
《红楼梦》是清代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曹雪芹生活的时代在雍乾年间,也就是说这部小说里的人物以及作者都是封建制度下的人物,那么他们的行为语言思想都是遵循封建社会下宗法制度。尽管作者和他笔下某些人物有进步思想,但当时的封建社会依然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支配书中人物行为语言思想的依旧是强大的以血缘定亲疏的宗法制度。
我们首先来简要认识一下封建社会下的宗法制度,然后再分析贾琏亲林黛玉,疏远薛宝钗的原因。
第一,以血缘定亲疏的宗法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父系氏族社会逐渐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确立了父权在家庭中的统治地位,结束了“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历史。
封建父权家长制的家庭基本实行“一夫多妻制”,并且妻子分嫡庶,自然子女也一样。其主要精神是“嫡长子继承制”,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亲疏为准则的制度,表现在统治权力、财富及地位等方面。
正妻为嫡,所生儿子为嫡生,也叫嫡子,就是正宗的意思。庶,旁支的意思,即为妾所生的儿子称为庶出,也叫庶子。通常嫡为大宗,庶为小宗。
在宗法社会中,宗子是族人依赖和服从的主要权威,在本质上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团体。宗子有权掌管本宗的财产,还有权掌管宗族成员的婚丧等事务,并有责任帮助宗族人料理婚丧等事务,宗子对宗族成员还有教导权和惩罚权。
所有宗族成员都服务于一个“家”,为了有效的管理宗族和家族事务,每一个宗族一般会选一个族长。族长是家族的权威,对外负责与其他宗族的关系的维护与交流,对内管理家族内部事务。
第二,贾琏亲林黛玉,疏远薛宝钗的原因结合上面贾府人物关系图,可以看出林黛玉与贾琏是姑表关系,贾敏是贾琏的亲姑姑,这张家族图谱里基本没有薛宝钗什么事儿。薛宝钗是作者曹雪芹看重的人物,不是贾琏所看重的亲戚。
贾琏是荣府的嫡长子,贾府的第四代子孙,是大宗。他和老婆王熙凤掌管着贾府的日常事务,依照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贾琏主要负责贾府对外事务,王熙凤则主要负责对内的日常事务。
林如海病重,林黛玉返回姑苏,是由贾琏负责的,从回去到林如海去世,处理林家丧事,再到和林黛玉一起返回贾府。贾琏的所作所为符合宗子的对外职责,即协助料理宗族人员的婚丧嫁娶等事务。重点在于这件事由贾琏亲自督办,可见贾府对贾敏的重视,视林黛玉如家族成员。
再看下一张四大家族图谱,王夫人、王熙凤、薛姨妈,三人都是王家的女人。王夫人、薛姨妈是姐妹,王熙凤是她们的侄女。那么薛宝钗和贾宝玉才是可以扯上血缘关系的亲戚,作者也是这样描写的,贾宝玉和薛宝钗二人的关系的确也不错,宝玉一口一个宝姐姐叫得很甜,让林黛玉担了不少的心。按血缘关系来算,他们是姨表亲。
不难看出,王家的人里面,能和贾琏扯上关系的就是王熙凤。按道理,王熙凤应该管王夫人和薛姨妈叫姑姑,但是别忘了,封建宗法制度是建立在男权占统治地位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王熙凤私下管王夫人叫“太太”,管薛姨妈也叫姨妈,这样的叫法都是依贾琏的身份而分配的。论辈分关系,薛宝钗应该算是贾琏的小姨子。
所以,我们也不难看见,贾琏和薛宝钗没有什么血缘关系,自然也谈不上什么亲近。
第三,从常人情感的角度上来理解林黛玉七岁进贾府,与贾琏的相处时间相对较长。再加上,林家的事情,林黛玉往返姑苏都是由贾琏亲自护送的,二人独自相处的时间又小一年。从感情上讲,林黛玉和贾琏既熟悉又比较亲近。
薛宝钗和贾府的关系,全是依仗王夫人,并不是王熙凤。薛宝钗过十五岁生日,王熙凤咨询了贾琏,从这件事情上来看,可以总结两点,第一,王熙凤之所以要给薛宝钗的生日多增些,并不是看王夫人的面子,而是看贾母的面子。第二,生日要多增些,有必要让这个嫡长子贾琏知道。
换句话说,王熙凤只是帮薛宝钗主持这个生日,并无出自私人感情上的关怀。作为有血缘的王熙凤尚且如此待薛宝钗,更何况没有血缘关系的贾琏呢?
综上所述,贾琏和林黛玉的关系比较亲近,但也达不到亲妹妹的程度。与薛宝钗的关系相对疏远,但也没有视而不见。
贾琏对林黛玉如亲妹妹一般,为何对薛宝钗视而不见?
红楼梦中有很多人际关系非常值得说,比方很少有人注意的贾琏与薛宝钗、林黛玉的关系。作为贾家成年男子,日常接触两位表妹的机会并不多。贾琏是如何评价两位表妹,又是如何对待她们的?原文对此稍有涉猎。下面简单聊聊。
【一】
薛宝钗和林黛玉都是贾琏的表妹,不过区别很大。薛宝钗是王熙凤的姑舅表妹。和贾琏是姐夫小姨子,不但没有血缘关系,还是亲缘上需要避嫌的关系。
林黛玉与贾琏是表兄妹。黛玉的母亲贾敏和贾琏的父亲贾赦是亲兄妹。二人是姑舅兄妹,亲缘关系极尽。以血缘而论贾琏更亲黛玉远宝钗。
当然,《红楼梦》主要以宝黛钗三人为主线,除了贾宝玉、贾环、贾兰几个少年,宝钗、黛玉等姊妹轻易不会见到其他贾家男丁。林黛玉还好,薛宝钗需要处处避嫌。对此,曹雪芹借王熙凤作了说明。
薛姨妈笑道:你少兴头些,外头有人,比不得往常。凤姐儿笑道:外头的只有一位珍大爷。我们还是论哥哥妹妹,从小儿一处淘气了这么大。这几年因做了亲,我如今立了多少规矩了。第五十四回,王熙凤的话将当时社会伦理应该避嫌的地方讲了清楚。贾家虽然规矩大,并不是那么严谨,否则贾宝玉也不会住到大观园。贾琏与林黛玉平时可以见面,薛宝钗虽能见,却需要避嫌。薛姨妈思想很保守,薛宝钗应如是。
【二】
林黛玉作为贾琏的表妹,七岁来到荣国府,是贾琏王熙凤夫妻看着长大的。她与王熙凤交好,证明与贾琏表兄妹关系不错。虽不经常见,到底有大量接触时间。黛玉年纪小,在成人之前来往王熙凤房中不需要那么避讳。
林如海病重去世给了林黛玉和贾琏这对表兄妹一年多的相处时间。这期间林黛玉的一切事物都由贾琏负责。父亲去世,家中无人,贾琏是林黛玉的唯一倚靠。表兄妹无疑有很深的感情基础,贾母当初派贾琏去,第一是贾琏能办事。第二也是与黛玉更亲近。至于很多人说贾琏贪墨了林家几百万财,属于毫无根据的臆测,并没有证据,林家也没那么多钱。
二十二回,贾母要给薛宝钗过生日,王熙凤请问贾琏的意思。贾琏一口一个林妹妹,却只叫了一次薛妹妹,从话风就可以体现出远近亲疏,贾琏无疑与林黛玉的关系更近亲。
【三】
薛宝钗是贾琏的小姨子,注定不可能与他太亲近。二人也从没有一起聚首的描写。宝钗过生日,王熙凤问贾琏怎么办,他也不太耐烦:
“我知道怎么样!你连多少大生日都料理过了,这会子倒没了主意?”虽说王熙凤很拿手办生日会,不需要贾琏操心。若关系很好,断没有如此不耐烦的说话。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贾琏对薛宝钗不亲。当然,二人身份也注定不会太亲。不过贾琏与王熙凤的一段对话,还是暴露了他对薛家的不屑一顾。
贾琏笑道:正是呢,方才我见姨妈去,不防和一个年轻的小媳妇子撞了个对面,生的好齐整模样。我疑惑咱家并无此人,说话时因问姨妈,谁知就是上京来买的那小丫头,名叫香菱的,竟与薛大傻子作了房里人,开了脸,越发出挑得标致了。那薛大傻子真玷辱了她。贾琏一口一个薛大傻子,与一口一个林妹妹,意思不同,心思相近。前面代表了不屑一顾,后面代表亲近。通过细节处分出人物内心情感,曹雪芹对此非常擅长。
贾琏作为荣国府管家,对薛家赖在贾家不走一定颇有微词。他和薛家的亲戚属于姻亲,不像贾宝玉是血源之亲。角度不同,看事物就更理性。他能接受贾家收养林黛玉。因为每个人与黛玉都是血源之亲。却看不起薛家赖在贾家不走,甚至图谋“金玉良姻”。这种很有点“没皮没脸”的事,让薛宝钗都被贾琏轻视。您觉得是不是这个理?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贾琏对林黛玉如亲妹妹一般,为何对薛宝钗视而不见?
《红楼梦》里贾琏是个贪财好利之人,他与女子来往最看重的是利益,若是对方让其无利可图,他就会避而远之,从不拖泥带水。
与贾琏来往的女子有很多,比如多姑娘、鲍二家的、尤二姐等,但大观园中与贾琏来往的女子就只有林黛玉一人。
林黛玉父亲去世后,贾琏抛开所有的应酬,陪黛玉回姑苏老家料理后事,一路上更对黛玉照顾有加,贾宝玉原本还为林妹妹的身体担忧,可黛玉从老家回来后却变得愈发超逸了,这都是贾琏的功劳。贾琏对林黛玉如亲妹妹一般,为何对薛宝钗视而不见?
贾琏和黛玉是姑表兄妹,跟宝玉和黛玉的关系一样,这是很亲近的血缘关系了。而贾琏和宝钗之间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所以,单从亲缘关系来说,贾琏对黛玉更容易产生“自己人”的感觉,而对宝钗就更偏向陌生人的感觉多些。
黛玉父亲林如海病重的时候,贾琏曾奉贾母之命护送黛玉回乡。后来林如海病逝,贾琏又带着黛玉把林如海灵柩送回老家。这一来二去用了好几个月时间,黛玉只是一个弱小的女孩,显然家中这些大事都要贾琏帮忙处理。在这个过程中贾琏肯定要和黛玉频繁商量事情,有过这段经历,他们两个人自然会熟悉起来。
贾琏不会和大观园的女孩子有什么交集,但是他的妻子王熙凤对这些女孩可是熟得不能再熟。王熙凤和薛宝钗是姑表姐妹,但是王熙凤显然跟林黛玉更投缘。在书中经常可以看到凤姐和黛玉的亲热互动,相比之下凤姐和宝钗之间就比较客气。贾琏和凤姐的夫妻关系本来也不错的,估计凤姐有时和他聊天,也会无意中带出自己对黛玉和宝钗的观感。受凤姐影响,贾琏对黛玉印象更好,对宝钗则感觉一般,就不奇怪了。
还有利益关系。
林黛玉的父亲生前是巡盐御史,盐官在古代是个暴利的职业,可见生前一定积攒了不少财富,黛玉又无兄弟姐妹,因此林家的遗产全都是黛玉一个人的。贾琏一向最看重利益,连平儿都说贾琏是个敢把油锅里的钱捞出来用的,他之所以亲近林黛玉是因为她身上有利可图,林妹妹又是个好说话的人,因此贾琏才敢把手伸进林府。
薛宝钗虽然是皇商出身,但薛宝钗却是个精明能干的女子,以她的精明,断不会把家里的钱拿给贾琏用,况且薛宝钗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当家,虽然哥哥薛潘是个无能之人,但也不会傻到把钱拿给贾琏用。此外,在宝钗与黛玉之间,贾母是偏向黛玉的,贾琏为了日后的家产着想,自然要迎合贾母的喜好。
血缘关系。
林黛玉是贾琏亲姑姑的女儿,有着浓厚的血缘关系,而薛宝钗与贾琏则毫无血缘关系,就算抛开利益关系,贾琏依旧是亲黛玉远宝钗的。
林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子,父亲是前科探花,自古探花基本上都是有才又有貌之人,母亲是荣国公最宠爱的小女儿,未出阁前是金尊玉贵的大小姐,继承了父母优良基因的林黛玉的品格自然清新脱俗,而且在林黛玉很小的时候,父母为她请了进士出身的贾雨村作启蒙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林黛玉当然气质高雅,是男人心目中典型的白月光。
所以就连俗不可耐的薛蟠偶然见了林黛玉的风流窈窕,也不觉得酥倒在那里,而且林妹妹有弱柳扶风之姿,能够激起男人的保护欲,做为表哥的贾琏当然也会格外照顾这个表妹。
而宝钗体格丰腴,因为出身皇商,为人处事圆滑,更是有一些与年龄不符的世故,所以宝钗的美虽然如同牡丹艳压群芳,但是毕竟沾染了俗世的尘埃,不似芙蓉出淤泥而不染,这让男人很难从心底中真正的喜欢。
贾琏对林黛玉如亲妹妹一般,为何对薛宝钗视而不见?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主角,她们一前一后来到贾府,二人也成了贾府最为关注的重点。黛玉聪慧灵动、宝钗品格端方,她们两人各有各的好都很受欢迎。
宝玉因为自小就和姐妹们一起玩耍,所以对她们二人都很好,可是作为大哥哥的贾琏对她们的态度却不一样。贾琏对林黛玉如亲妹妹一般,却对薛宝钗视而不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第一,交集不同,情分也不相同
贾琏对待二人会有差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交集不同,所以彼此间的情分就不同。
贾琏和黛玉的交集主要是贾琏奉送黛玉回乡。黛玉之母去世后贾母便把黛玉接到贾府生活,后来林如海病重写信接黛玉回家,贾母知道贾琏办事妥当她便让贾琏送黛玉回家。林如海重病了一年多去世,这段时间林家和黛玉所有的事情都是贾琏在处理。贾琏也是这段时间和黛玉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贾琏对黛玉就会有妹妹的感觉。他不会对黛玉有非分之想,但是黛玉需要帮助的话他会出手相助。
贾琏和宝钗之间可以算作交集的事情就是王熙凤问贾琏宝钗的生日该如何筹办。贾琏很自然的就想到可以仿照林妹妹的生日,王熙凤要办的比黛玉丰富,因为对宝钗无感他也不在意。
古代男女三岁不同席,贾琏和宝钗之间基本上都没有交集,甚至连忙都没有帮过宝钗,那么如何让他对宝钗更好的呢?
人与人之间会因为交往的深浅不同而情分不同,贾琏和黛玉的交集比宝钗更多,所以他会更偏向黛玉。
第二,也许受王熙凤的影响,贾琏更欣赏黛玉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贾琏和王熙凤的价值观会更相似,因为贾琏和黛玉、宝钗没有更多的接触,他对二人的认知更多的来自于王熙凤。
从王熙凤和二人交流来看,王熙凤更喜欢真性情的黛玉,她和黛玉也比较玩得来,可是对于宝钗王熙凤更多的是客气,宝钗藏愚守拙的性情让王熙凤很反感。因为王熙凤的缘故,贾琏也会更欣赏黛玉。
第三,只是对比的差异,贾琏她们二人并没有谁更好
其实认为贾琏会对黛玉像亲妹妹,对宝钗视而不见这是不准确的,因为文中并没有直接描述贾琏对二人的态度如何。贾琏对二人的不同来自于认知的偏差,贾琏并没有对她们谁更好。
文/酒馆说戏人,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的精彩!
贾琏对林黛玉如亲妹妹一般,为何对薛宝钗视而不见?
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贾琏已经是成年人,而且已婚,贾府是讲规矩的大家族,男女有别,基本上已婚男子不会和未婚的闺阁女子有什么直接的接触。事实上黛玉初进府时,连两个舅舅的面都没有见到,更不用说表哥了——当然宝玉除外,他是个喜欢跟女孩子一起玩的男孩子。
所以我不大理解题主为什么说贾琏对林黛玉如亲妹妹一般,而对薛宝钗视而不见。无论是黛玉还是宝钗,贾琏应该都没什么机会去了解。既然不了解,就谈不上喜恶,又何来的对一个亲如妹妹,对另一个视而不见呢?
不过,如果把这种夸张的表述改一下,说贾琏对林黛玉印象比较好,对薛宝钗印象就一般,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能够找到说得过去的理由。
其一,贾琏和黛玉是姑表兄妹,跟宝玉和黛玉的关系一样,这是很亲近的血缘关系了。而贾琏和宝钗之间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所以,单从亲缘关系来说,贾琏对黛玉更容易产生“自己人”的感觉,而对宝钗就更偏向陌生人的感觉多些。
其二,黛玉父亲林如海病重的时候,贾琏曾奉贾母之命护送黛玉回乡。后来林如海病逝,贾琏又带着黛玉把林如海灵柩送回老家。这一来二去用了好几个月时间,黛玉只是一个弱小的女孩,显然家中这些大事都要贾琏帮忙处理。在这个过程中贾琏肯定要和黛玉频繁商量事情,有过这段经历,他们两个人自然会熟悉起来。所以即使回贾府后,贾琏作为外男不再和黛玉有太多接触,但是彼此肯定会觉得对方并不陌生。贾琏花这些时间帮黛玉处理了这样的大事,自然也会在心里产生一种照顾妹妹的感觉。
而宝钗和贾琏并没有这样的事件交集,既然本来就不熟悉,又没有共同相处或经历过什么事,贾琏当然不会对宝钗有什么特别感觉。
其三,贾琏不会和大观园的女孩子有什么交集,但是他的妻子王熙凤对这些女孩可是熟得不能再熟。王熙凤和薛宝钗是姑表姐妹,但是王熙凤显然跟林黛玉更投缘。在书中经常可以看到凤姐和黛玉的亲热互动,相比之下凤姐和宝钗之间就比较客气。贾琏和凤姐的夫妻关系本来也不错的,估计凤姐有时和他聊天,也会无意中带出自己对黛玉和宝钗的观感。受凤姐影响,贾琏对黛玉印象更好,对宝钗则感觉一般,就不奇怪了。
当然,感觉上有亲疏之分,不等于视若不见,连基本的礼仪也不讲。书中说到有一回凤姐提出宝钗要过生日了,让贾琏给点意见。贾琏先是说比照黛玉以往过生日的规模不就行了,后来凤姐提示宝钗这次过的十五岁生日,比较特别,贾母说要替她过的,贾琏这才说那就比照以往给林妹妹的再添点。
这件事说明贾琏并没有对宝钗失去礼数,只是没有特别关心而已。宝钗过生日,他一开始想到的是比照黛玉的情况,说明他对黛玉的印象确实比宝钗深一些,但也如此而已。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贾琏对林黛玉如亲妹妹一般,为何对薛宝钗视而不见?
贾琏对黛玉、宝钗两个表妹态度差别巨大,小说里虽没有明写,但蛛丝马迹还是有不少的。
贾琏护送表妹林黛玉回南探父、葬父和返京,两人相处了小一年的时间。
贾琏和黛玉是冬尽时起身的,过完年不久的样子,再次回来时,秦可卿的丧礼已经完毕,元春刚刚被封妃,其实已经是快要过年了。表兄妹俩相处了差不多一年的样子,贾琏的这趟差事很圆满。这点从两人回府后的表现可以看出来。贾琏对表妹黛玉肯定是负责而又周到的,有亲情使然,也有其它三个更重要的因素。
一、林黛玉是贾琏的亲表妹,血浓于水,山高路远,旅途奔波,快一年时间的相处,又逢至亲生离死别,表兄妹俩多有不少的时间是相依为命的,黛玉身体弱,虽说身边有仆从,但不比家里方便。贾琏肯定得处处操心,不能让表妹有一分的闪失。
二、由贾琏护送黛玉,是家族最高统治者贾母的命令。长房本来在荣国府就有些边缘化了,贾琏能在家族中被重用,是家族给他的机会。他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三、林如海去世,贾琏在贾雨村的帮助下,接受了林家的巨额家产。贾琏看着这个给贾府带来三二百万财富的表妹,内心产生感激和感慨的感觉属于人之常情。
当然,贾琏对表妹具体怎么个照顾,小说里并没有一句的描写,但兄妹俩同去同归,黛玉会吃饭时就吃药,可是她回到荣国府,一刻没休息的收拾房子、归置书籍、分发礼物,身体状况很好,一点也没有旅途劳顿的样子,证明贾琏对黛玉这个表妹照顾的是真好。
和对亲表妹林黛玉的态度比,贾琏对薛宝钗就冷淡多了,首先宝钗是王熙凤的表妹,是贾宝玉的表姐,和贾琏可没有什么血缘关系。贾琏要是真去关心宝钗,那才叫不正常呢。
其次,贾琏对薛家本来也不感冒,当着王熙凤的面,就叫薛蟠为薛大傻子,还说香菱给了薛蟠,简直是对人家姑娘的玷污。是不是玷污贾琏一个外人其实没有资格说,但他这么说亲戚,倒是真的是对薛蟠、对薛家的侮辱。
薛家在贾府一住多年,贾琏和薛家几乎没有过一次交集。和薛蟠仅有一次的对话是在平安州偶遇,贾琏的注意力也全在柳湘莲身上,对薛蟠差不多熟视无睹。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王熙凤的态度,凤姐是立场鲜明的站队宝玉和黛玉姻缘的,凤姐和宝钗这对表姐妹是天天在一起,可全书从头至尾,找不出一句直接的对话。两个人在背后对对方的评价都甚低。因此,贾琏从夫人王熙凤那里,应该听不得赞美薛家或薛宝钗的话,不讽刺估计就不错了。
其实何止是贾琏对薛宝钗无感,连王熙凤这个亲表姐,都不认可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