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生日收到的“满床笏”围屏有什么隐喻?
《红楼梦》第五回中,在太虚幻境,宁荣二公之灵偶遇警幻仙姑,谈到家道中落,很是忧虑,于是求警幻仙姑指点贾宝玉,如若其归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二公已点明贾府已然衰败,为何贾母生日,还有人送其"满床笏”的围屏?这"满床笏”,又有何意?且听以下分解。
01满床笏的典故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着的手板,材质并不尽相同,不同材质代表不同的等级,天子用的是球玉,诸侯则是象牙,大夫是以鱼须文竹、士竹为材质,随着朝代更迭,各类官职所用的材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笏上面还可用来记事,主要记录皇帝的话或者自己要上奏的事情,防止遗忘。笏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以前,到了清朝被弃用。它是古代中国官员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办公用品。所以笏板在古代都是做官之人所持之物。关于满床笏讲得是一个典故,唐名将郭子仪过六十大寿时,自家儿孙都来拜寿,且都是朝廷高官,笏板一放铺满床。这件事被有心人画成了画,又有人写成了戏剧传唱,于是一时之间在民间很是流行,到了明清,这出剧已是家喻户晓,成了从官方至民间的香饽饽。
但满床笏随着流传较广,发生了演变,有两个版本的满床笏。第一个版本,清代的《满床笏》,主要写得还是郭子仪立志报效大唐,经李白推荐梦想成真的大团圆结局。第二个版本,则是描写妇人爱吃醋的故事。所以《满床笏》又叫《十醋记》,是李渔阅定的八种传奇之一。李渔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有“东方的莎士比亚”之称,也写戏曲论著,也点评。话说郭子仪大寿时,笏堆满床,寿宴中,众人知道了节度史龚敬怕老婆的事情,于是有人便写了这《十醋记》来记录此事。02 《红楼梦》中出现三次“满床笏”第一次: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甄士隐对《好了歌》注解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这两句是说,如今的空堂陋室,在当年可是高官显贵们满床笏的聚集之所,歌舞升平之地,现已长满枯草,一片萧条的景象,可见富贵贫贱无常。这句话体现了强烈的对比,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观,人世无常,一切如过眼烟云,不值得留恋。同时也预示了贾府终将走向没落的结局。
第二次: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多情女情重愈斟情:贾珍一时来回:“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贾母笑道:“这倒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又问第三本,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白蛇记》,和我们现在所说的《白蛇传》,即讲许仙和白素贞的爱情故事,这是两回事。书中的故事讲述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打天下的神话传奇,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和创业的豪迈。《满床笏》讲得是上面所提及的郭子仪平乱安史之乱后,家人得其福泽,子孙从政人数众多,笏板铺满床的故事。《南柯梦》是改编剧本,与《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统称《南柯记》,出自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笔下。故事讲得是一个叫淳于棼的人,被官府卸职回了家。有一天,他过生日喝醉了酒,在家中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来到了一个“大槐安国”,君王不仅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而且还让他做“南柯郡太守”。梦中二十年享尽了荣华富贵,不料有“檀萝”国入侵,尽管淳于棼奋力抵抗,最后还是失败了。偏偏此时,家中夫人公主又病故,内忧外患之下,他被罢了官,又被贬回了家。醒来后,发现不过是南柯一梦,一切皆假象。
这三出戏很有意义,曹雪芹把曹家的历史和贾家的历史融合到了一起。曹家为满族包衣,其始祖爷曹振彦早年跟随多尔滚出生入死,奔波于疆场之上。曾祖曹玺,早年镇压山西叛乱而建功立业,做了江宁织造。曹家完成了从军功之家到诗书之族的过渡,此后曹家人及亲戚先后有四代人袭此职位,可见在官场上的春风得意。大清康熙皇帝非常看重曹家,他驾崩后,曹家逐渐走向衰落,直至被抄家后,一蹶不振。那么结合到书中的贾府,在太虚幻境,宁荣二公之灵,说“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贾府自开山鼻祖贾演和贾源创建宁荣二府以来,走过了辉煌岁月,百年基业,到贾宝玉这一代子孙已然走向落没。这三出戏恰好描述了曹贾两府由盛而衰的进程,建功立业《白蛇记》,中盛时期《满床笏》,衰败则是《南柯记》。
第三次: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贾母过八十大寿,众宾客送礼贾母因问道:“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凤姐儿道:“共有十六家有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在此处的‘满床笏’已然成为贾府的美好愿望与寄托,如今的贾府用‘满床笏’来形容已是非常牵强。他们只愿后辈子孙重振家业,但造物弄人,一切已是不可挽回,曾经的荣华富贵,都是南柯一梦了。以上为“满床笏”的理解。贾母生日收到的“满床笏”围屏有什么隐喻?
《红楼梦》里的故事每每都含着隐喻,贾母过生日收到甄家送的寿礼“满床笏”围屏就是隐喻着深刻的故事。
笏读hù,是古臣子上朝见皇帝时手执的记事板,四品官以上为象牙笏,五品以下官员为竹木笏。
“满床笏”的是来源于唐朝郭子仪办九十大寿的故事,当时郭子仪有七子八胥都是朝庭高官,郭家地位显赫,来祝寿的人把笏板都放满了床,足以看出郭家当时的兴旺。
《红楼梦》里贾母过生日远没有达到郭子仪办寿那样“笏满床”的风光。甄家送的“笏满床”的围屏,恰恰是对贾家的提醒。
一般来讲拿在群臣手中的笏板,写的是向皇上的奏本,极有可能就有参奏贾家的奏章。一旦皇帝听信了所奏言辞,那就会墙倒众人推,群起而攻之。“满床笏”就成为了“满朝笏”。事实上不久甄家的被抄,也是贾家逆运的开始了。
《红楼梦》开篇的“好了歌”早就预示了贾家的命运。如甄士隐注释好了歌所言,“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涉及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贾府眼前的喧华,己经隐藏着巨大危机,由于德妃不明不白的死去,贾府的荣华也就“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耗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满床笏”围屏的隐喻很快就显现了。
贾母生日收到的“满床笏”围屏有什么隐喻?
红楼梦七十一回贾母大寿,贾家已经到了很紧迫的情况,不过强撑着办完了寿宴。贾母生日送礼的人无数,其中江南甄家送的一件屏风,大有问题。事实上,这架屏风也成了贾家抄家的暗示。揭开贾家抄家的真正原因。
贾母因问道: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凤姐儿道:共有十六家有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刻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
江南甄家送来的满床笏围屏为什么会成为贾家抄家的导火索。我们聊聊满床笏代表了什么。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甄士隐解读《好了歌》的注释就是《满床笏》。芴板是大臣上朝时手上拿的记载陈说政事的记事板,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满床笏”说白了就是家里当官多。江南甄家送贾母的那个《满床笏》围屏表面看是对贾家的祝福,希望他们子弟能够平步青云,人人身居庙堂,芴板多到铺满床。不过,甄家这个《满床笏》围屏背后的意义就有点不怀好意了。
甄家和贾家是老亲,两家关系特别好。甄家却在贾母生日后不久被抄家,联系起来显得不寻常。甄家为什么被抄家?贾母生日时甄家没事,送了《满床笏》围屏给贾家,对贾家释放了什么信号?我来抽丝剥茧下。
甄家表面是南京都察院总裁。实则是宫中老太妃的族人。这点从老太妃病了后皇帝急召甄家进京体现出来。此外,贾母与甄家来拜访的四个女人聊天说到甄家二姑娘时,用得是尊称。
贾母笑道:你们大姑娘和二姑娘这两家,都和我们家好。四人笑道:正是。每年姑娘们有信回去说,全亏府上照看。贾母笑道:什么照看,原是世交,又是老亲,原应当的。你们二姑娘更好,更不自尊自大,所以我们才走得亲密。
甄家二姑娘被贾母说成不自尊自大,表明她的身份比贾母国公夫人高。双方又交往亲密。联系老太妃去世后北静王与贾家共同租赁寺庙以贾家为尊,可以肯定甄家二姑娘就是北静王妃。北静王其人有大问题,种种迹象都表明他有不臣之心。那么,甄家抄家一定受到他的连累。甄家送贾家“满床笏”,对贾家祝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算是北静王对贾家的承诺:跟着我干,我让你们一家都高官厚禄,满床芴板。甄士隐所做《好了歌》也提到此点,“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脂批在后边批语【贾赦、贾雨村一干人】。
贾赦等人因为野心使然,妄图追随北静王做从龙之臣,再现荣国公和宁国公昔日辉煌,梦想能够“笏满床”。贾母生日“满床笏”围屏若是北静王送的太过于扎眼,若是转手老丈人甄家送给贾家,则更能体现出诚意,也更机密。可惜,皇帝应该等不得他们做大的机会,先抄了甄家。再抄了贾家,北静王的结局也是义忠亲王老千岁一般,犯事被惩治,贾家终究因为不切实际的野心和欲望付出惨重代价!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贾母生日收到的“满床笏”围屏有什么隐喻?
“满床笏”可以说是“满床祸”,水满则溢,盛极必衰。贾府繁荣和颓废与“笏”有千丝万缕联系,笏也成为古代官员职位兴衰的晴雨表、风向标。
何为笏?笏就是古时官员上朝时手里拿的一种长形板子,也叫朝笏。上窄下宽。有玉石的,也有象牙或竹木制作的,主要依据官位高低来区分,笏板的使用一直延续到明代。据《明史·舆服三》:“文武官朝服:一品至五品,笏俱象牙。……六品至九品,笏俱槐木。”即明朝五品官以上执“象笏”,六品官以下就用“木笏”,等级分明。
笏板有何用?一般认为是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为了怕遗忘,就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在笏板上写成备忘录或画成画,双手持笏板,眼睛看板上,无遗漏把奏报说完整,或者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旨意,以防遗忘。
笏板成为官员的象征,也与富贵权力联系在一起。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击败史思明。唐肃宗即位,郭子仪任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升中书令,后进封汾阳郡王。据说汾阳郡王郭子仪做六十大寿时,七个儿子、八个女婿皆来祝寿,由于他们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手中皆有笏板,拜寿时笏板放满床头,即称“满床笏”,此故事情景被画成画,清代被编成剧本《满床笏》,后又写入小说,在民间广泛流传。
“满床笏”有加官晋爵和祝福寓意,常在吉庆喜宴上演出,成为大户人家喜庆的应景娱乐。后人将“满床笏”视为齐身修家治国的成功标识。
“满床笏”典故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在甄士隐《好了歌》解注中,“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甲戌本侧批“宁、荣未有(败)之先”,“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甲侧批“宁、荣既败之后”,这开头四句是全诗的总括,意思是说面前这简陋空空荡荡的房子,曾经坐满了朝廷大员;这满是荒草败杨的地方,当年曾经是宴饮歌舞的场所,今败昔荣,人非物换。今昔对比,给人一种巨大的时空落差撞击。
第二次出现在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中,贾母在神前拈戏,卜出一天要演的三出戏。卜出的头一本是《白蛇记》,《白蛇记》是讲汉高祖斩蛇起义的故事,开创了汉朝江山,自然象征贾府的先祖创业,贾母很满意。
第二出戏就是《满床笏》,贾母在神前卜出这出戏,当然也象征经过祖辈几代艰苦创业,贾府现已达到富贵权力的巅峰,贾家已位居四大家族之首,“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以及贾元春“入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就是最好的证明,但贾母对富贵极盛仿佛比较谨慎,既然是神佛决定的,她因此说:“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换句话说,《满床笏》就是权倾官海、高朋满座,寓示家族兴旺发达。因此,贾母心里异常欣喜;
第三出戏是《南柯梦》,南柯一梦,预示贾府由富贵转衰败,如空梦一场,贾母因此沉默而不言语。
“满床笏”的第三次出现在第七十一回,贾母过八十大寿生日,江南甄家送来的寿礼中有一架屏风,上面是“满床笏”的故事图画,不久甄家就被抄。正如第七十四探春道:“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真抄了!
小说中的江南甄家,影射北方贾家,看来凶多吉少,这也在暗示贾府将由极盛转衰被抄,从而走向败落,此时甄家送来的“满床笏”可以说是“满床祸”。难怪周汝昌先生在此处批点:“江南甄家所送大炕屏之花样为大红缎子刻丝满床笏,直与元春省亲时所点戏第一出《豪宴》相为呼应。《豪宴》剧名下原注伏贾家之败,可知写贾母大寿极盛之刻即暗点祸败之根源也。”
从第一回到第七十一回,“满床笏”的三次出现,都在暗示贾府由创业到繁华最后到败落的过程,故事情节和脉络清晰,成为贯穿整部小说的一个象征,也是作者自己家族兴衰的见证。
贾府本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钟鸣鼎食之家。富丽堂皇的贾府,有着不可一世的繁盛。秦可卿葬礼奢侈豪华,停灵天数足足四十九天,请了僧道三百余位念对台经,丧葬期间来了那么多王公贵族和宫廷人员,其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元妃省亲,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盛况空前;第五十三回庄严隆重的宁国府除夕祭宗祠,全家祭祖,阖家守岁;第五十四回又是荣国府元宵夜宴,行礼拜寿,其乐融融。
贾家是皇亲国戚,新年要进宫朝贺,四大家族又是亲上加亲,互相依存,拜年朝贺、祭祖拜寿、互访宴请,“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满城尽是“满床笏”!一部红楼,高深莫测,然而所想告诉读者的,亦只是一个极为简单的道理。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盛极必衰,乐极生悲。
第一回僧道就说出“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贾府已挨过无数个盛世春秋,到最后,终也抵不过衰败的结局。
甄士隐在《好了歌解》中说,要警惕呀,小心笏满床变成陋室空堂呀。正是:
创业惟艰守更难,谨小慎微谁人怜?
韬光养晦学子仪,萧何韩信太不堪。
东南西北风正盛,大观园里享清闲。
富贵荣华皆是梦,抬头又是艳阳天。
贾府从令人仰慕的笏满床,一步步败落到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之境地。“满床笏”承载了作者太多的牵挂、幻想与思索,“满床笏”成了他挥之不去的记忆,也成了贾府由盛转衰的象征。
贾母生日收到的“满床笏”围屏有什么隐喻?
“满床笏”是一个典故,讲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过生日,他的儿子女婿前来祝寿,把手中的笏板放到了象牙床上,满满的一床。
笏板,是古代大臣们上朝是手里拿的略呈弧形的扳子,可以把想要向皇上提的问题记在上面,也可以把皇上的指示记在上面,或者说是避免与皇上说话时,将唾沫星子喷到皇上的脸上。想当年包拯和宋仁宗争执时,恐怕是一时着急,忘了笏板的这个作用了吧,以至于将唾沫星子喷到了宋仁宗的脸上。
那么,如果一家人的笏板能放满一床的话,这人家一定是福禄昌盛的,这是一个很美好的寓意。所以,在《红楼梦》第七十一回中,贾母过八十大寿,江南甄家所送的寿礼中,就有一架图案为“满床笏”的屏风。
然而,不久后甄家被抄家了。
所谓甄家,影射的是贾家。
甄家被抄家了的话,贾家离着被抄家也不远了。
而此时甄家送的这架“满床笏”的屏风,是暗示着贾家此时已到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极盛时期,然而盛极必衰啊。
当年笏满床,如今却陋室空堂。
曾为歌舞场,转眼间衰草枯杨。
贾母生日收到的“满床笏”围屏有什么隐喻?
贾母过生日这天,送礼者络绎不绝,礼物之多,贾母都不爱看了:贾母先一二日还高兴过来瞧瞧,后来烦了,也不过目,只说:“叫凤丫头收了,改日闷了再瞧。”收到这么多的礼物,贾母偏问起围屏,于是,甄家的礼物——“满床笏”图案的十二扇超豪华的大屏风在众多礼物当中突显出来。这不能不使人联想起开篇引子里的那句: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还有清虚观打醮那一回,贾珍在神前拈戏,拈了《满床笏》。
什么是“满床笏”呢?“笏”是什么呢?书中注解得很清楚。笏就是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的记事本,不过这个本子是木头或象牙做的板子,是大臣上奏时怕忘了内容,起个提示的作用。笏满床就是说明家里当官的多。
无论是戏还是屏风,“满床笏”都是个很喜庆的主题,是吉利的、讨喜的。可是在小说中,它每次出现,都不是独立纯粹的主富贵的意思,都和败相结伴而来。
首先,“当年笏满床”和前句的“陋室空堂”组在一起,说的是过去的富贵。
其次,贾珍神前拈戏,不只拈了《满床笏》一出,前面有《白蛇记》(是一个因果报应的故事),后面有《南柯梦》,暗喻了贾府由于前因后果,从繁华走向败落的结局。
再有,就是这个代表荣华富贵的礼物大屏风,在送到贾府后不久,它的前主人甄家,就被抄家了。可见,“笏满床”的围屏和前面的引子、戏目的隐喻如出一辙,都不过是繁华过后的一声叹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