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下九流之说,那九流指的是哪些呢?
说到下九流,不得不提九流,说到九流,亦会想到三教,常云“三教九流”,指社会上各色人物和各色行当,在旧社会下层人士闯荡江湖从事各种行业的人。在我国古代白话小说中,“三教九流”不乏贬义。其实,三教九流没有这样的含义,而是泛指宗教和学术的各种流派,一起了解一下。
三教,即指三大传统宗教——儒教、道教、佛教(释教)儒教又称“孔教”“圣教”,但是有别于与儒学。主张仁爱,它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是礼乐文明的代表,上古宗教的直接继承者。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追求神仙的境界,练丹得法,长生不死。讲求与自然和谐,人事太平。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东汉时由印度传入我国。佛教追求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不为烦恼而忧心,四大皆空。
九流所谓九流,即分为上中下三等。三教之中有三等人,故三三得九。在《汉书·艺文志》提到,把九流分为上中下,亦有九流十家之说。分别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说家。以‘流’来形容,则是把社会形式比喻为水。水在人们的心中是高洁的且又无色无味无形,无论如何变换,水却一直遵守着自然的规律,体现了人们的意志思想。而小说家,却往往要以迎合读者为首。“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 尼。“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及拐骗)、盗、窃、娼。
此外还有五行八作五行:车行、船行、店铺行、脚行、衙役行。八作: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木匠、瓦匠、石匠。中国古代有下九流之说,那九流指的是哪些呢?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后人将各家各派思想汇聚成正统的三教九流,三教分别是儒教、佛教、道教,后两个大家都知道,但儒教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一般人认为儒家只是一门学说,不是宗教,二般人认为汉武帝时期将其宗教化了,定儒学为一尊,是社会化的宗教;九流分别是儒家,尊孔子、孟子;道家,尊老子;墨家,尊墨子;名家,能言善辩的流派,尊邓析、惠施和公孙龙;法家,尊韩非子;纵横家,合纵连横的代表人物,苏秦、张仪;阴阳家,尊邹衍;农家,尊神农氏;杂家,融合各派思想为一体的流派,代表人物吕不韦。
图为晚清的算命先生。
以上是古代文化圈子认可的学术流派,勉强算是正统的三教九流,而民间还流传着老百姓编的三教九流,是通过职业来划分的,三教未改,九流却大不相同,其中还分为上九流和下九流。上九流肯定是受世人尊敬,比较不错的职业,分别是和尚、道士、画工、郎中、风水先生、算命先生、厨师、私塾先生、药铺。
清朝一直有狎优伶之风,逐渐形成了鸭业,图为八大胡同的“六朵菊花”。
下九流是流传最广的,最初只有9种下贱、不被人接受的职业,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把不认可的职业都归为下九流,成为骂人的词语,后来直接简称“下流”。而最初的9个职业,有几个咱现代社会是正当职业,只是当时不被接受或者名声不好,下九流分别是,1,优伶,就是吹拉弹唱的梨园子弟,男性,一般从小养在贵族豪门家里的小男孩,除了表演外还要被采菊。
图为晚清的乞丐。
2,婢女,有钱人或者官府的奴婢,没有地位,可被主人随意处置,不仅要遭主人肆淫、辛苦劳役、打骂转卖,碰到个能拿自己当人看的主人,那就烧高香了;3,娼妓,靠出卖肉体营生的女子,这个大家都懂;4,乞丐,以乞讨为生的人,俗话说,叫花子死了八天,嘴张了七天,都是要饭,和尚能受得了约束,可美曰化缘,乞丐既不愿劳动又不愿受约束,只能乞讨,当然这里面也走出了两位皇帝,一位是唐睿宗李旦,一位是朱元璋。
清朝剃头匠。
5,恶棍,社会上的一些地痞、流氓、小偷强盗、骗子土匪什么的,都属于这一类,因其大部分人无恶不作,对百姓危害极大,而成为社会渣滓;6,剃头匠,现在的理发师是非常正当普遍的职业,但在古代有点偏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专门修理头发的人是不孝很下贱的人,受到歧视而编入下九流;7,当铺,这种低进高卖,被人认为是奸商,划为下九流;8,澡堂,很正当的职业,但古时候也是藏污纳垢之所,有很多黑澡堂,这个有点牵强;9,木匠,本是个手艺活,因为一本神乎其神的《鲁班书》让木匠这个职业充满着邪恶,加上古代木匠又懂点风水学,成为了人们避而不及的职业。
中国古代有下九流之说,那九流指的是哪些呢?
所谓“三教九流”,是指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段中人对不同的群体之社会地位和职业的等级划分。具体来说,九流又可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下九流”原来是指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七内涵也逐渐变化,泛指生活在社会下次靠从事各种营生闯荡江湖的人们,诸如镖行、侠客、土匪、流氓、赌博、优伶、占卜、娼妓、典当、乞丐等等。
何谓“九流”,如果从传统的学术上分,则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按社会各种行业分,则泛指社会中不同的行业及从事不同行业的人。
其中上九流是: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六流“当”、七“商”八“客”、九“庄田”。
佛祖指的是释迦牟尼,“仙”指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太上老君以及上八仙、中八仙和下八仙等;皇帝及历代“真龙天子”、封建君王等;“官”既朝廷大小官员,“烧锅”也就是酒厂,过去酿酒业十分发达,最大的工厂就是酒厂;“当”也就是当铺,“商”既经商行业,“客”是庄园主,“庄田”也就是农夫。
中九流则是: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
举子也就是中榜的举人,“医”也就是医生,“风水”则是指风水先生,“批”是算命先生,“丹青”就是书画先生,“相”既相士,看相的;“僧”既和尚,道是道士,琴棋这里指的是文人。
下九流是: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梆”、五流“剃头”、六“吹手”、七“戏子”、八“叫街”、九“卖糖”。
“巫”是指专门以画符念咒召神驱鬼为业的南方巫师、巫婆等,有别于北方跳大神的,巫师是不跳不唱,专门画符念咒;“娼”即娼妓,“大神”即所谓的神仙附体,以唱跳歌舞形式治病的一种“神巫”,“梆”也就是更夫,从事计时工作的。“剃头”也就是理发师,“吹手”则是指鼓手,喇叭匠子,专门为红白喜事而在大门外吹吹打打的“乐队”。“戏子”这个很容易理解,也就是唱戏的演员,“叫街”则指的是乞丐,“卖糖”就是吹糖人的。
当然,在九流里不止这三九二十七行,各地对九流的划分也不尽相同,并且每一流的行业都包括了很多同行或类似同行的职业,比如剃头的不止理发师,还包括了类似修脚的、搓澡的、跑堂的、拉车的,还有按摩、店员、舞女、帮闲,大凡属于服务行业的都算在了里面。
而在北方,人们对九流的划分与上述划分却不尽相同。建国前,本地对九流只分上九流和下九流两个档次,未有中九流之说。
具体划分,上九流是: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做工”、六“庄田”、七“馋”、八“懒”、九“耍钱”。
而下九流则是“一流“勤行”、二流“艺”、三流“鹌鹑”、四流“猴”、五“修脚”、六“剃头”、七“春”(娼妓)、八“典”、九“吹手”。
这里面尤其有意思的是上九流的“馋”、“懒”“耍钱”,实际上指的就是享乐主义者,也就是那些不劳而获,还得受人侍奉的人。
实际上,关于“九流”的划分,有很多版本,因地区不同,其指代的也会不同,但“下九流”基本泛指了挣扎在社会底层的那些闯荡江湖的人们,他们没有田产,不从事种田,也不像有谱子做生意的,甚至都不是手工业者。
中国古代有下九流之说,那九流指的是哪些呢?
古时流传三教九流,其中下九流可以用一句民谣包括:“一流戏子,二流推,三流王八,四流龟,五剃头,六擦背,七娼八盗,九吹灰”。
下面我们从这个民谣中提及的九流分别阐述一下,这九种职业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下九流,包括:
第一,首推戏子。也有称“高台”的,就是各类在舞台上及各种场合表演的人员。
第二,推:这里是指从事推车推货等搬运工地作的苦力。
第三,王八:这里是指从事卖淫嫖娼工作的各类勤杂经营人员。
第四,龟:这里是指在妓院里担任杂务的男子,也包括利用自己老婆或相好的色相来赚钱的男子。
第五,剃头:就是指挑担走四方的剃头、理发,刮胡子的剃头匠。
第六,擦背:指为客人擦背的人,这里是指在澡堂里的服务人员。
第七,娼:就是指出卖色相的妓女。
第八,盗:这里是指小偷和强盗。
第九,吹灰:指卖水烟的小贩。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各工种、各行各业都成了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没有了高低贵贱,都成为了建设新中国的光荣一员!
中国古代有下九流之说,那九流指的是哪些呢?
我国历史上有一句话叫“三教九流”,这句话概括出了芸芸众生、从事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
所谓的“三教”是指儒教、佛教和道教。
(儒教的师祖是孔子,道教的师祖是太上老君、佛教的师祖印度的释迦摩尼)
所谓的“九流”指上、中、下九流。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的人。版本众多,现整理如下:
一、
“上九流”是指: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造酒)六流当(当铺),七商(坐商)八客(行商)九种田(农夫)。
“中九流”是指: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水四流批(批八字),五流丹青(画师)六流相(相面),七僧八道(道士)九琴棋。
“下九流”是指: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梆(更夫),五剃头、六吹手、七戏(戏子)八丐九卖糖(吹糖人)。
二、
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字画)、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巫婆、盗、窃、娼。
三、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朝廷四流官,五流商家六流客,七馋八懒九赌钱。
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流皮(皮影艺人),五流弹唱六流卦,七僧八道九琴棋。
下九流: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剃头),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修脚)八配(配种)九娼妓。
四、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八举九解元。
中九流:一流评书二流医,三流卜卦四流棋,五流丹青六流士(士卒),七横(说客)八义(侠客)九打渔。
下九流:一流门皂二流巫,三流牙行四流尼,五流花婆六杂用,七窝八贼九娼妇。
这样的顺口溜还有许多,我知道的就这麽多,有知道的亲们不妨留言分享你的知识。
文/秉烛读春秋
中国古代有下九流之说,那九流指的是哪些呢?
常常听人说三教九流,但细问之,却没几个人能细说三教九流,特别是又说古代还分上中下三个九流,就更多人不知所云了。
三教常与九流合称,有表示多而全的意思。自三国时代起,三教是指儒、释、道三个教派。儒为孔子所创,并非宗教,只是其教化民众的社会功与宗教相通。释即佛教,源于古印度,于东汉时传入我国,后与本土文化相融合而发展。真正的道教于东汉时创立,是中国真正土生土长的宗教。标黄老学说,采各家之长,融合神仙方术,阴阳五行等为一体。儒道佛三教已合糅,我中有你,你中有他,他中有我,已难解难分了。
九流之说,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指的是春秋战国时的儒,墨,道,法,杂,农,名,阴阳,纵横等各家的学术流派。后演变成为社会阶层和职业拆分,还把九流分成上中下三等了:
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举子,郎中,巫士,丹青、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媒婆,走卒,时妖,盗,窃,娼。
职业形成源远流长,都有独特发展历能,都在不断弃旧创新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