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都在体制内是不是生活特别好,被别人羡慕的感觉?

其他的别说,就提我熟悉的二位老同学好了。

一位同学夫妻都是在公务员岗位上退休,独生子考在苏南当公务员,儿媳妇也是公务员,全家吃喝拉撒仅靠老的一万六千多养老金用尽不了,另一位老俩口是教师退休,独生女在市区税务上班,闺女婿仼区纪委书记,车房具全,生活无忧无虑,吃喝不愁,家庭条件如此优越,反而同学儿女只生一个孩,老同学说自家小孩都不想要二胎,你说怪不怪。

一家人都在体制内自然生活得特别好,被别人羡慕理所当然,我们都以他们作榜样,教育自己的孙辈好好念书,将来就当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

一家人都在体制内是不是生活特别好,被别人羡慕的感觉?

我了解的一家人在体制内的生活是这样的:

1,都说体制内的工资不高,但他们从没为钱发过愁。

2,经常几个好友下个馆子,喝点酒。

3,女的好打个牌,逛逛街。

4,有事随时请假,感觉并不是不自由,当然谁也不是没事儿总请假。

5,说是双休,周五下午基本也就看不到人了。

6,讲究旅游,一家人一年最起码旅游一次,有时单位也组织。

7,穿的不错,家里装修也挺好,开的车子也不赖。

8,周围朋友很多,不乏有钱人,从不孤单。

9,工作之余,讲求爱好,比如种花,养鱼,唱歌,健身……

总体来说,体制内是真的稳定,只要没有不切实际的欲望,生活实在是太惬意了。

我们普通人羡慕他们,一生衣食无忧,因为好多普通人还在烈日下搬砖,在寒风中送餐……

有钱人也羡慕他们,工作稳定,生活压力小,不像他们每天一睁眼就是贷款的压力,各种琐事的缠身……

一家人在体制内工作生活的特别好,着实令人羡慕。

一家人都在体制内是不是生活特别好,被别人羡慕的感觉?

我初中同学就是公务员,说实话以前一点都不羡慕她,因为工资还没有我高,但是当我们都是孩子妈妈的时候差距就出来了。

她在我们那个县级市政府部门当一个小小的文员,早九晚五还双休,一个月也就3000左右,而我当时左销售平均工资在五千,就算在厂里的时候因为加班多,我我工资最低也能拿到4000左右。所以她劝我考公务员的时候,我根本就看不上。

没想到,现在我特别羡慕她,她还是早九晚五带双休,但是因为做的时间长,工资也长了,工作职位也升职了,更重要的是同为妈妈的我们差距太大了。我全职在家一分钱没有。孩子上学后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完全没有收入了。

而她工作依然在,又有带薪产假,还有哺乳假期。就算她两个孩子,现在一边上班也一边带着孩子,因为她上班的时候,孩子在学校,孩子也放假的时候她也正好在休息时间。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又能把孩子兼顾着。现在我真的疯狂地羡慕她!现在想要考公务员哪里有10年前简单,真是后悔都来不及。

一家人都在体制内是不是生活特别好,被别人羡慕的感觉?

怎么说呢,这么跟你说吧,我认识有家人,我们小区的。男的在烟草局上班,好像是一个小领导。女的呢,同样也在烟草局上班,好像是做文职的。

这里强调一下,这里说的是烟草局,而不是烟草公司。烟草局是事业单位,是有编制的。

编制,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编制的重要性我不说,大家也应该知道。况且还是烟草局的事业编,那更是含金量十足。

图文无关

都说,在体制内的工资不高,事实也的确如此。

曾经听这个女的说,她和她老公两人加起来打卡工资还没到七千五。她老公好点,一个月打卡工资4500,而她呢,只有区区3000。

就这点工资,真不如大城市做IT的一个月工资。

就这点工资,在我们这个“三高一低”(物价高,消费高,房价高,工资低)的城市,简直没法活了。

这段时间,听这女的抱怨,因为疫情的缘故,她和她老公两人的工资加起来不够用,还说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这日子难啊…

但事实真如此吗?

我听周围邻居有人背后议论这两口:

他们两口子工资收入是不高,这是事实。但他们两口子从来没有为钱发愁过。

他们两个小孩上的是我们市最好的私立学校,一年光学费就要七万多。

他们两口子在达州有三套房子,在成都,重庆,各有一套。最近,他们两口子又接了一套房子,也不知道是几时买的。

他们两口子很少在家做饭,都是天天在外面有人排队请他们吃饭。就算没人请吃饭,这两口子经常在外面消费。

这女的,喜欢打牌,而且喜欢打大牌,一场要是运气不好,输个三四千那都是家常便饭的事,这女的输钱了也不心疼。

这女的,很会打扮,喜欢逛街,看到什么买什么,花钱如流水,一点也不知道心疼。这是女的闺蜜背后这么评价她的。

还有,这两口子有事没事就出去旅游,天南海北几乎走了个遍。

就在前段时间,这两口子突然心血来潮,跑去西藏拉萨旅游去了。

继续说,这两口子家里车库有两辆车,一辆宝马是男的开的,一辆大众是女的开。我好几次碰到男的从车库开宝马出来,真的是羡慕的份。

你说说,这两口子打卡工资不高啊,那为什么他们两口子的生活过得如此惬意呢,比那些有钱人过的还潇洒,有地位呢…

所以说,体制内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局外人只有羡慕的份。

说真的,体制内上班,工资是不高。但公积金高啊!年终奖高啊!福利待遇高啊!社会地位高啊!

前段时间,河南某烟草公司招聘基层车间操作员,也就是卷烟丝的岗位。

这种岗位毫无技术可言,纯粹是熟能生巧,是个人都会做。

但让人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几乎是985、211博士,硕士生,其中还不乏北大,清华毕业的学子。

这些名校的学生,都是自愿来的。换句话说,别看是个卷烟丝的岗位,一般人抢都抢不到。

君不见,你看看社会上,那些烟草局,烟草公司,几乎看不到社招,我也没听说过烟草局在每年公务员招聘考试中出现过,实在是匪夷所思…

大实话,体制内会越来越好,收入会越来越高!永远排在前头,这是永远改变不了的事实!

体制,就像一座围城,体制呢的人呢,在里面待久了,想出去,但你永远也看不到这号人是真的走出去。

体制外的人呢,想方设法想进去,尤其在疫情时期,更是羡慕体制内的人。

所以不要道听途说,那些抱怨体制内如何不好,工资如何低,没有发展前途的人,因为那号人永远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

所以,我建议每个有机会的年轻人都要去搏一搏,争取考公,说不定单车变小车!

看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送心]

一家人都在体制内是不是生活特别好,被别人羡慕的感觉?

就在前一段时间,我逼着儿子考体制内几乎是走火入魔,因为我的对门邻居大姐一家人都在体制内,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体制内的优越性。

我与对门大姐来往甚是密切,所以对她家的情况了如指掌。大姐是初中教师,副高职称,退休金9000左右。大姐的丈夫税务局退休,退休金差不多8000。在我们这十八线小县城妥妥的是高收入人群。大姐的儿子在建设局,儿媳是高中教师。一家人全在体制内。

大姐的儿子儿媳自从结婚后就和他们老两口住在一起,其实他们有独立的婚房,但是还是一直赖在大姐家。

因为在大姐家万事不用他们管,两个年轻人只负责上班,回家就吃上现成饭。况且大姐老两口有钱,在吃上亳不糊弄,也不需要小俩口交一分钱生活费。大姐还时不时的给儿媳买化妆品,衣服。儿媳心眼也多,整天妈长妈短的把大姐哄的心甘情愿的往外掏钱。

后来大姐有了孙子,真是儿媳妇只负责生了生,从带孩子,到奶粉,尿不湿全是大姐老两口负责。反正老两口收入稳定,各种保障健全,也没什么养老的后顾之忧,钱不给儿孙花给谁花。老两口还用住房公积金买了个商铺出租,租金就交给儿子儿媳。

特别是疫情封控期间,很多人因为没有收入而内心焦虑不安,而大姐一家四口一个月好几万还是安安稳的按时到账了。

如今大姐的孙子上一年级了,大姐老两口的生活无比惬意,接接孩子,跳跳舞,去广场上遛遛狗。儿媳放暑假的时候,老两口就出去旅游避暑了,反正自己兜里有钱,想去哪去哪,根本不用看别人脸色。

都说婆媳是天敌,但大姐家从没有婆媳矛盾,因为大姐一个劲的出钱,出力来帮助儿子儿媳。她的儿媳也是个拎得清的人,心眼儿也多,即使大姐偶尔情绪不佳,看在大姐对这个家无私奉献的份上,倒让着大姐几分。这一让,大姐的钱更掏的无怨无悔了。

而另一个邻居,工人退休,退休金2200元,来给儿子带孩子,买菜买米生活花费等都是老人来出,儿子儿媳不给老人一分钱,但一大家人的生活区区2000元怎么够?不够的时候问儿子儿媳要,受尽了儿媳的白眼与语言攻击,老太太活得无比憋屈。

因为都是身边的人和事,所以对我触动很大,加上我自己工作经历坎坷,到现在也在干临时工,收入低,工作累,所以特别羡慕在体制内收入稳定的人。他们工作体面,有社会地位,旱涝保收,福利保障好。

我想大多数普通人都是羡慕的吧,要不然怎么会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的考编形势。

一家人都在体制内是不是生活特别好,被别人羡慕的感觉?

肯定是,我一个同事就是。他父母是退休教师,退休金加起来有一万多,现在除了带孙子,经常出去玩,说是还没退休时,节俭惯了舍不得花,现在有时间,还有钱,也不算老还能走动,有空就出去,反正也不用很多钱。而我同事现在是副镇长了,他老婆是县直部门公务员 。

他们在县城全款买了130几的房子,两公婆 一人买了一台车,生活无忧,真的是很令人羡慕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