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如遇酷夏,农民还要上工吗?当时有没有好的解暑方法?

生产队期间,每年的三夏大忙季节,正处炎热的夏季,全县上下,各行各业都要抽调人员,驻军部队派出车辆,到农村义务支援三夏大忙。

我们学生一般仼务就是到田间地头,将社员割好打成捆的小麦,肩扛手抱运送到生产队社场上,烈日当空,骄阳似火,一趟下来,大家就汗流浃背,衣服都能拧出水来,尤其细细尖尖的麦芒沾在汗津津的皮肤上,刺痛难忍,但是,我们不叫苦和累,仍然争先恐后,你追我赶。

我们每个学生头戴草帽,脖系毛巾,腰挎水壶,随时随地都能擦擦汗,喝上一口温开水。

社员们遇到酷夏,田里有农活,肯定是要出工的,最有效的解暑办法就是避开中午时,利用早晚冷劳动,同时冷开水,绿豆汤…

生产队时期如遇酷夏,农民还要上工吗?当时有没有好的解暑方法?

你这问题像皇帝问老农“你们吃不起饭,为什么不吃肉呢”,不食人间烟火。那是饥饿的年代,人的温饱没有保障,何谈其它。

那个年代每天起早贪黑干活都填不饱肚子。人都快饿死了,还有时间去想热不热,要解暑。你应该是没吃过苦,也没有挨过饿,才会有这样不接地气的想法。

生产队时期,不上工会扣公分的。就相当于上班旷工,要扣钱。那时候扣公分就意味着没饭吃,饿肚子。

每天按时上工都吃不饱。要是不上工扣工分,那就离饿死不远了。生死攸关,不是说笑。

我刚刚把你的问题给六十多岁的清洁阿姨看,她说:那个年代都不懂避暑,从来没有考虑过不出工。

再大的太阳,都是日出而作。一年四季只要有工做,有粮收。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在不停劳作。有时候为了抢收,通宵达旦都有过。

每年收稻谷和小麦的时候,都是最热的。要赶紧趁着大太阳,把稻谷、麦子收了晾干。进到仓库才是自己的,没进都不算。

遇到吹风下雨,大片的稻谷、小麦都趴地里。谷穗、麦穗碰到土地和水就发芽。辛苦一年,就看着这点收获,是今年秋天到明年秋天一年的口粮。

这是和天抢粮食呢。哪里会想到不上工,还避暑。你想多了,没有的事。

所以,珍惜现在的生活吧。

生产队时期如遇酷夏,农民还要上工吗?当时有没有好的解暑方法?

我记得七十年代我们这农村,夏天是五点就出工,干两小时回来吃早饭,(二十分钟)后再上工,十一点半回来吃午饭,中午午休,下午三点再上工,六,七点才收工。

生产队时期如遇酷夏,农民还要上工吗?当时有没有好的解暑方法?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你能问这个问题说明你真不懂农村,酷夏正是农村收获小麦的季节,是抢收季节,收麦子天越热越得干,因为麦子越干越容易打,在生产队你无故旷工也不行啊,那时政治挂帅讲阶级斗争,你不干就会给你戴上个坏分子帽子,天天斗你是轻的,子女都跟子你倒莓。七八年连阴天,当时的口号是“大雨小干,小雨大干,不下雨拼命干。”白黑连轴干,更别说天热了。

生产队时期如遇酷夏,农民还要上工吗?当时有没有好的解暑方法?

照常上班,那時不管盛夏酷暑农民照常出工,挥汗如雨,那些沒有空调。只能自己多带点水靠毛巾擦去汗水,在中间休息时去水渠里擦洗一下,以现在人看來苦难熬,但当时人们都是块乐生活着,因为习以为常大家都_样。谁也不想当狗熊人人争当先进,不觉得苦。

生产队时期如遇酷夏,农民还要上工吗?当时有没有好的解暑方法?

在生产队时期,作一名社员,应该具有不怕吃苦的任劳任怨精神,一年四季再恶劣的天气,该出工时必出工,别人扛起锄头在前面走了,你必须是在后面紧紧跟上,哪怕是你手中私活再忙,也得立刻放下,赶上出工的队伍。

生产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如果在出工时掉队,人们都到地里动起来了,你后到时间超过5分钟,就算迟到,一是队长记工员要看你一眼,即使不被扣迟到工分,自己也很不好意思。

在冬天,手脚冻得发红也要下地,干一会就好了。如果是夏天,为了防止天热中署,必须要躲过太阳最火爆的时刻干活,上午天一亮就出工,一直干到11点左右放工,下午一般四点左右出工,一直干到太阳下山头。

上下午的中间各有半小时休息时间,叫吃烟,可以到离干活地近的社员家息息气,有的喝点开水,有的就在水缸中取来就喝。家庭有条件的可回家喝一碗绿豆汤或者红糖开水,如果觉得头有点不舒服,就在赤脚医生那儿喝点十滴水,这就是我们的解暑办法,一来当时条件有限,二来那时的农村人没有如今的农民娇气,天佑我农民,一般都不会中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